第620章 現代海軍之父

從個人出發,顧祝同並不想參與政治。

雖然任何瞭解顧祝同的人都知道,他有着出類拔萃的戰略眼光,以及爲人低調,因此擁有很強的政治能力,但是顧祝同本人卻對政治較爲反感,甚至在沒有絕對必要的時候,很少談及政治話題。

只是,國家的需要,將他推到了這個其他人都夢寐以求的位置上。

顧祝同非常清楚,由他來負責戰後援助工作,本身就是馮承乾精心安排的結果,而且馮承乾還爲此犧牲了一些外在的名譽。

比如,馮承乾爲此放棄了在美國投降簽字儀式上的首席位置。

根據顧祝同的瞭解,早在十一月初,美國投降的徵兆就很明顯了,而當時軍內就由誰擔任中國軍方代表產生了嚴重矛盾,而且主要就是陸軍與海軍之間的矛盾。原因很簡單,海軍把戰火燒到了美國本土,而且打贏了最爲艱難的幾場戰鬥,爲擊敗美國打下了基礎,而陸軍則是後期的主力。結果就是,陸軍與海軍都認爲應該由自己的將領來代表中國軍隊接受美國投降。

顯然,這只是一個虛無的榮譽。

不管誰代表中國軍隊去接受美國投降,都不能改變事實,而且對海陸兩軍的關係沒有絲毫影響。

問題是,絕大部分軍人在乎的只是榮譽。

要知道,接受美國投降,絕對是這場大戰中最高的榮譽。

結果就是,馮承乾利用了這一點。

爭論持續到十一月底,在迫使陸軍做出了很多讓步之後,馮承乾最後才答應,由陸軍將領去接受美國投降。

在陸軍做出的這些讓步中,就包括讓顧祝同負責戰後援助工作。

顯然,這是一件辛苦事,但是有着實實在在的好處。

對中國海軍來說。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通過戰後援助,鞏固地位,並且在戰後維持較大的規模。

從長遠發展來看,這些好處顯然比空洞的榮譽更有價值。

比如,在對外援助中,中國以運送援助物資爲由。在數十個國家獲得了上百座港口的通行權與使用權。這些港口大部分都是天然良港、或者是所在國最主要的軍港,中國海軍由此獲得了向這些港口派遣戰艦。並且安排戰艦長期駐紮的機會。在援助行動結束之後,這些港口中的半數成爲了中國海軍的海外基地,而中國政府隨後以援助爲由,與擁有這些港口的國家簽署了租借合同。這些港口中,包括埃及的亞歷山大港、直布羅陀要塞、突尼斯的丹吉爾港、馬耳他港、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港、伊拉克的巴士拉港、斯里蘭卡的亭可馬裡、印度的孟買港與維沙卡帕特南港、新加坡的樟宜軍港、菲律賓的馬尼拉港、越南的金蘭灣、日本的佐世保港與大阪港、夏威夷的珍珠港、澳大利亞的布里斯班港、新西蘭的惠靈頓港、民主美國的舊金山港與聖迭戈港、邦聯美國的新奧爾良港與彭薩科拉港、聯邦美國的紐約港與波士頓港、古巴的聖地亞哥、英國的朴茨茅斯港、法國的瑟堡與馬賽港、意大利的塔蘭託港、南非的開普敦港與德班港、以及巴拿馬的科隆港。這些港口組成了一個龐大的基地羣,成爲了中國海軍稱霸全球海洋的基礎。

顯然,這個龐大的海軍基地羣是維護中國全球利益的基礎。

問題是。有了基地,就必須要有使用這些基地的艦隊。

結果就是,在戰後,中國海軍依然保持了一支規模龐大的艦隊,而且是自英國皇家海軍之後唯一達到了兩強標準的海軍。

大戰結束的時候,中國海軍擁有上千艘大型戰艦。

這個規模,別說兩強標準,連三強標準都能達到。

顯然,中國海軍根本要不了這麼多戰艦,而且也不需要用這麼多的戰艦來維護中國的海外利益。

只是。在大戰結束之後,中國海軍的裁軍行動並沒有全面展開。

主要就是,龐大的援助任務,需要足夠強大的海運力量做基礎,而就算把全世界的運輸船隻都動用起來,也難以滿足需求。

爲此,中國海軍承擔了部分運輸任務。

比如,中國海軍的所有艦隊航母與小型航母都被當成了滾裝貨輪。專門負責向受援國家運送各種車輛。事實上,航母的運送能力強於任何一種滾裝貨輪。一艘艦隊航母,最多能在機庫與飛行甲板上搭載近三千臺車輛。而一艘萬噸級滾裝貨輪一次也就只能運送一千五百臺車輛。

可以說,航母是非常理想的運輸工具。

當然。其他戰艦也沒有閒着。比如登陸艦也被改造成了運輸船隻,用來運送糧食等散裝貨物。

至於快速戰鬥支援艦,是更加理想的運輸工具,特別使用用來運送油料等液貨。

可以說,戰後援助,讓中國海軍有事可做,也就沒有必要急着裁軍。

結果就是,直到一九五五年,大規模援助工作基本結束的時候,中國海軍的裁軍工作才正式開啓。

只是,此時的環境已經大爲改善,裁軍壓力也減輕了許多。

更重要的是,五年的援助工作,充分證明了海軍的價值,特別是在和平時期保持一支強大艦隊的必要性。

最終,海軍的裁軍方案大幅度縮水。

按照一九五五年底訂下的裁軍計劃,中國海軍最終將保留二十八艘艦隊航母、並且把十二艘艦隊航母與十二艘小型航母改造成兩棲攻擊艦,還將保留三十六艘防空巡洋艦,四十八艘多用途巡洋艦,七十二艘大型驅逐艦、一百二十八艘反潛驅逐艦、一百零八艘潛艇、以及一百二十四艘各類登陸艦。

這個規模,比按照最出制訂的裁軍方案裁減之後增加了百分之三十。

更重要的是,在減少裁減規模的同時,海軍還獲得了建造新式戰艦的機會。

最重要的,莫過於大型航母了。

早在一九五二年,海軍就獲得了建造四艘大型艦隊航母的第一筆撥款,而海軍只花了四年時間就完成了大型航母的設計工作。一九五六年,海軍正式啓動了“琉球羣島”級大型航母的建造工程,首艦“琉球羣島”號在當年就正式動工建造,而後繼三艘,即“馬里亞納羣島”號、“所羅門羣島”號與“新赫布里底羣島”號在接下來的兩年內陸續開工,該級航母也正式拉開了大型航母的歷史篇章。

雖然在此之後,出現了航母的大小之爭,即部分海軍將領認爲,在覈時代,大型航母是敵人核武器的理想打擊目標,因此主張放棄大型航母,轉爲建造小型航母,但是中國海軍從此之後所建造的,全都是大型航母。

一九五六年,海軍還獲得了一筆額外撥款,即設計第二種大型航母。

後來,這種被命名爲“馮承乾”級的大型航母,開啓了中國航母的標準化時代,而且是中國海軍建造的最後一種常規動力航母。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

只有一點可以肯定,即在戰後援助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爲中國海軍的長遠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關鍵就是,負責戰後援助的是顧祝同,而不是某位陸軍將領或者空軍將領。

設想一下,如果不是由海軍將領來負責戰後援助工作,那麼中國海軍肯定無法在其中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

從某種意義上講,顧祝同爲中國海軍做出的貢獻,已經可以跟馮承乾相提並論了。

可以說,馮承乾是中國海軍之父,沒有他,就不會有中國海軍,甚至不會有民主自由的新中國。只是,馮承乾的主要貢獻,是在近代爲中國打造了一支強大的海軍,並且率領這支海軍戰勝了最強大的敵人。與之相比,顧祝同除了是中國海軍近代史中最爲耀眼奪目的將軍之外,其主要貢獻是爲中國打造了一支現代化的海軍,一支在第二次世界之後的數十年裡都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

顯然,沒有顧祝同,就沒有現代中國海軍。

要知道,中國海軍在戰後二十年內的發展軌跡完全由顧祝同一手策劃,而中國海軍在此期間建造的所有戰艦,從大型航母、核動力航母、核動力巡洋艦、核潛艇、戰略核潛艇到多用途驅逐艦等等,無一例外的都有顧祝同的影響。

由此可見,稱顧祝同爲“現代中國海軍之父”也不爲過。

正是如此,人們知道得更多的是戰後的顧祝同,而不是戰爭中的顧祝同,而且對顧祝同的評價,也主要集中在戰後。

說白了,僅僅是主持戰後援助,就足夠讓顧祝同名留青史了。

不可否認,戰後援助具有極爲重大的影響,可是對中國海軍來說,打造一支現代化的軍事力量更加關鍵。

顯然,這是一項更加適合顧祝同的使命。

原因很簡單,豐富的戰爭經驗、以及對海軍戰鬥力的深刻認識,讓顧祝同極爲了解技術進步所產生的影響。

海軍是高技術含量軍種,對新技術的重視與應用,直接決定着海軍的未來。

可以說,在這方面,顧祝同與馮承乾極爲相似。

也許,這纔是馮承乾看重顧祝同的地方。未完待續

第263章 參謀長第53章 倒計時第386章 血戰到底第125章 特殊任務第570章 大舉進攻第148章 勇闖鬼門關第481章 討價還價第120章 困獸猶鬥第495章 穿梭轟炸第183章 雨季攻勢第481章 討價還價第471章 耐心等待第582章 立場第152章 正面決戰第7章 軍事行動第249章 接踵而至第121章 拷問第170章 軍備談判第611章 肢解俄國第2章 大國角力第603章 先入爲主第89章 聯合進攻第325章 好運壞運第54章 責任與機會第152章 足跡第393章 避實就虛第206章 閃擊戰第370章 適得其反第369章 禍起蕭牆第622章 價值第8章 人間地獄第191章 輪替作戰第534章 功敗垂成第169章 轉移第568章 登陸成功第88章 同胞兄弟第190章 狂熱時代第99章 犧牲第293章 準備開打第115章 準備出發第32章 立場第421章 勢均力敵第320章 前出偵察第130章 戰場外的任務第306章 最後的決定第113章 大好局勢第97章 秘密潛入第379章 戰列第237章 反客爲主第239章 天生缺陷第330章 戰略冒險第468章 風暴海洋第145章 傾斜的天平第233章 生不逢時第306章 最後的決定第630章 霸權第118章 順手擒來第427章 不再後退第4章 風起雲涌第27章 底牌第69章 謊言與真相第47章 風波不歇第4章 總統第2章 笑談天下第263章 參謀長第54章 最後的和平第74章 各打各的第590章 爾虞我詐第132章 優中選優第196章 新式武器第56章 代言人第133章 生死關頭第144章 窮途末路第30章 始作俑者第536章 齊頭並進第228章 新戰場第240章 下坡路第428章 大兵壓境第117章 算計第32章 總統特權第330章 戰略冒險第255章 力量倍增器第331章 支援乏力第440章 前進的動力第147章 積極主動第495章 穿梭轟炸第573章 出其不意第85章 陣營第579章 戰略撤退第32章 精氣神第481章 討價還價第122章 投降第264章 次要價值第100章 拖家帶口第70章 圈套第189章 蘿蔔與坑第11章 最高效益第108章 一網打盡第329章 乘勝進軍第66章 滅頂之災
第263章 參謀長第53章 倒計時第386章 血戰到底第125章 特殊任務第570章 大舉進攻第148章 勇闖鬼門關第481章 討價還價第120章 困獸猶鬥第495章 穿梭轟炸第183章 雨季攻勢第481章 討價還價第471章 耐心等待第582章 立場第152章 正面決戰第7章 軍事行動第249章 接踵而至第121章 拷問第170章 軍備談判第611章 肢解俄國第2章 大國角力第603章 先入爲主第89章 聯合進攻第325章 好運壞運第54章 責任與機會第152章 足跡第393章 避實就虛第206章 閃擊戰第370章 適得其反第369章 禍起蕭牆第622章 價值第8章 人間地獄第191章 輪替作戰第534章 功敗垂成第169章 轉移第568章 登陸成功第88章 同胞兄弟第190章 狂熱時代第99章 犧牲第293章 準備開打第115章 準備出發第32章 立場第421章 勢均力敵第320章 前出偵察第130章 戰場外的任務第306章 最後的決定第113章 大好局勢第97章 秘密潛入第379章 戰列第237章 反客爲主第239章 天生缺陷第330章 戰略冒險第468章 風暴海洋第145章 傾斜的天平第233章 生不逢時第306章 最後的決定第630章 霸權第118章 順手擒來第427章 不再後退第4章 風起雲涌第27章 底牌第69章 謊言與真相第47章 風波不歇第4章 總統第2章 笑談天下第263章 參謀長第54章 最後的和平第74章 各打各的第590章 爾虞我詐第132章 優中選優第196章 新式武器第56章 代言人第133章 生死關頭第144章 窮途末路第30章 始作俑者第536章 齊頭並進第228章 新戰場第240章 下坡路第428章 大兵壓境第117章 算計第32章 總統特權第330章 戰略冒險第255章 力量倍增器第331章 支援乏力第440章 前進的動力第147章 積極主動第495章 穿梭轟炸第573章 出其不意第85章 陣營第579章 戰略撤退第32章 精氣神第481章 討價還價第122章 投降第264章 次要價值第100章 拖家帶口第70章 圈套第189章 蘿蔔與坑第11章 最高效益第108章 一網打盡第329章 乘勝進軍第66章 滅頂之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