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3章 先入爲主

三月三日,同盟國集團首腦會晤在北京召開。

這是大戰期間,同盟國集團召開的第五次全體首腦會晤,出席的有中國總統、德意志第二帝國首相、意大利總統、荷蘭首相、丹麥首相、羅馬尼亞首相、保加利亞首相、西班牙首相、葡萄牙首相、希臘總理、土耳其總統、伊朗首相、埃及總統、蘇丹國王、摩洛哥攝政親王與泰國總理,此外還有十多個中立國的代表,而法國、英國、俄國、日本、澳大利亞與新西蘭等戰敗國也派來了代表。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是大戰期間最重要的一次首腦會晤。

原因很簡單,這是獲取勝利果實與分配勝利果實的大會。

在此之前的四次首腦會晤上,重點討論的話題是如何奪取勝利,而主要議題是整合同盟國集團的戰爭力量。

顯然,這次大會上,根本沒有必要討論這些話題了。

雖然大戰還沒有結束,但是任何人都知道,離結束的那一天已經不遠了,美國最多還能堅持一年,也許幾個月。

在這個時候,自然需要討論如何來分配勝利的果實了。

當然,並非所有參會首腦都有發言權。

在衆多國家首腦中,只有三個人有發言權,即中國總統、德意志第二帝國首相與意大利總統。

原因很簡單,這三個國家的實力最強大。

根據戰後公佈的資料,在同盟國集團中,中德意三國的經濟規模佔集團總量的百分之九十二,工業產值佔百分之八十九。人口占百分之七十四,領土面積佔百分之六十三,八十二種戰略資源的產量佔百分之八十八,軍隊規模佔百分之八十四,對戰爭做出的貢獻更是佔到了百分之九十九。

也就是說。即便沒有其他國家,中德意也能打贏這場戰爭。

當然,真正的核心是中國與德意志第二帝國。

除了領土面積之外,中國與德意志第二帝國在其他各個方面,在同盟國集團中所佔的比重都超過了百分之六十。而戰爭貢獻達到了百分之九十。

正是如此,在分配勝利果實的時候,中國與德意志第二帝國有決定權,而意大利只有部分發言權,其他國家則只能等待結果。

只是,這絕不是一場大魚吃小魚的遊戲。

原因很簡單,在這個池塘裡有兩條大魚。而這兩條大魚都想吃掉對方,或者是讓對方吃不到小魚。

這樣一來,小魚的利益訴求就不是無足輕重的了。

說白了,兩條大魚要想壓到對方,就必須獲得足夠多的小魚的支持。也就必須尊重與照顧小魚的利益訴求。

顯然,在這次會議上,中國掌握着主動權。

別的不說,在首腦會晤策劃階段,中德在召開地點上就有很大的爭執,德意志第二帝國希望在柏林召開這次大會。而中國則希望在北京召開。爲此,同盟國集團外長會議上還進行了專門討論,並且由中德雙方各自拿出籌備方案。再由同盟國集團的所有成員國來進行投票表決。

最終,北京獲得的支持比柏林多得多。

當時,中國外長就明確提出,北京在戰爭期間沒有遭到破壞,基礎設施完好,而柏林遭到過數十次轟炸。損毀極爲嚴重。更重要的是,中國有豐富的資源。能夠爲與會國家領導人提供最舒適的居住與會晤場所,而且不會對中國政府造成太大負擔,而德意志第二帝國顯然不具備這樣的條件。

這樣一來,中國就成了東道主。

開幕大會上,劉伯恩做了致辭,一份至關重要、舉足輕重的致辭。

在這份致辭中,劉伯恩明確提到,同盟國集團的性質應該在戰後發生轉變,不再以擊敗敵對國爲主,因爲大戰結束之後已經沒有敵對國了,也不應該以軍事、政治合作爲主,因爲這樣的合作不能維護世界的和平與穩定。在大戰結束之後的新時代裡,同盟國集團應該是一個致力於維護世界的和平與穩定,爲人類社會創造理想生存與發展環境,讓所有人都能夠享受到自由與民主所帶來的幸福生活的國際組織,是一個注重經濟發展、注重國家交流、注重民族和解的國際機構。在這個大家庭中,所有國家都享受有平等的權利,所有國家都肩負着平等的義務。只有當平等、民主與自由深入人心,當所有國家都認識到,充分尊重與維護他人的利益,才能保證自己的利益的時候,同盟國集團的使命才能宣告終結。在此之前,同盟國集團將是捍衛世界和平與穩定,促進人類文明繁榮與發達,消除國家間矛盾與紛爭的主要力量。

這份致辭,直接決定了此次首腦會晤的主題。

在第一次全體會議上,劉伯恩就提出,應該在戰後成立一個兼容幷包的國際機構,而且應該賦予該機構足夠的權力。

顯然,幾乎所有成員國首腦都表示贊同。

當然,也有不樂意的,這就是德意志第二帝國首相與意大利總理。

說白了,劉伯恩的態度,已經讓中國成爲了集團中無可爭議的老大,而其他弱小國家都在抓緊機會跟中國親善,而德意志第二帝國與意大利則遭到疏遠,也失去了挑戰中國霸權地位的機會。

問題是,再不樂意,德意兩國也不可能表示反對。

要知道,至少在表面上,劉伯恩的提議是在維護所有國家,特別是那些沒有足夠實力的弱小國家的利益。

如果戰後的世界依然是弱肉強食,小國在遭受了侵略與奴役的時候根本沒有地方去尋求正義,那麼與戰前的世界又有什麼分別呢,而那些在戰爭中做出過貢獻,滿懷希望加入同盟國集團的小國,又如何接受這樣的結果呢?

更重要的是,中國主動提了出來,等於承擔起了保護弱小國家的義務。

在這種情況下,不管德意的領導人怎麼想,也不可能反對。

原因很簡單,在這個時候反對劉伯恩的提議,反對組建國際機構來維護世界的和平與穩定,反對賦予弱小國家與強國同等的權力與義務,反對弱小國家擁有獨立話語權,就等於把所有弱小國家推入中國的懷抱。

顯然,這是德意當局最不願意看到的結果。

甚至可以說,只要德意領導人提出反對意見,劉伯恩就會抓住這個機會,把德意排除在新的國際秩序之外,使之徹底孤立。

德意不反對,大會的第一個議題就是如何來組建這個國際機構。

當然,關鍵是這個國際機構到底有多大的權力,以及責權範圍,還有各個成員國所承擔的義務與責任。

最爲重要的就是,這個國際機構對獨立國家是否擁有強制約束力。

說得簡單一些,就是這個國際機構是否有權通過包括軍事在內的手段,去制約,或者是打擊某個國家。

只是,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還需要解決一個問題。

這就是,這個國際機構的基本行事原則,即必須爲之制定一部類似於國家憲法的基本規章。

顯然,這是一項很考智慧的工作。

所幸的是,在同盟國集團中,並不缺聰明人。

做爲國家領導人,各國首腦只需要明確基本立場,而具體的協商與談判工作,則由專門人員負責。

當然,這些與顧祝同這樣的軍人沒有多大關係。

參會的,不僅僅有各國首腦,還有陪同前來的其他人員,其中就包括了各國軍隊裡的主要將領與統帥。

讓顧祝同頗感意外的是,他成了衆人矚目的焦點。

當然,來找他、或者說是來拜訪他的,都是其他國家的軍人,主要是海軍將領。

大會首日晚上,顧祝同就見到了雷德爾,而且在馮承乾的官邸裡設宴款待了雷德爾,以及隨行的德軍將領。

爲了讓顧祝同心事方便,馮承乾把他的大元帥官邸都讓了出來。

主要就是,顧祝同在北京沒有府邸,只有一套算不上大的住房,根本不可能用來宴請其他國家的高級將領。

宴請雷德爾,只是禮節上的,或者說是回請。

別忘了,在柏林的時候,雷德爾是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把顧祝同等中國軍人照顧得無微不至。

雖然顧祝同沒法安排交際花,在中國軍隊里根本沒有交際花,而且中國的軍方情報機構也不大喜歡使用女特工,但是顧祝同可以讓雷德爾他們嚐到真正的美味,滿足德軍將領的口腹之慾。

說實話,在柏林,顧祝同最不滿意的就是吃的東西。

原因很簡單,德意志第二帝國根本沒有值得稱道的美食文化,而中國又是一個以美食著稱的國家。

在宴請了雷德爾等德軍將領之後,真正的麻煩纔來了。

接下來,顧祝同的每個晚上都在忙於應酬,所有參會國的軍事代表走馬燈般的輪番上門做客,而顧祝同還不能拒之門外。要知道,他們代表的都是某個國家的軍事力量,而且大多擁有元帥軍銜,而得罪他們,就意味着得罪某個盟國。顧祝同是知道輕重的人,他可不會做得罪人的事情。

讓顧祝同略感驚奇的是,這些將軍幾乎爲了同一件事情來拜訪他。

第529章 東進通道第166章 所羅門海第27章 奉陪到底第416章 解脫第154章 致命缺陷第438章 聲東擊西第180章 分歧第72章 聲東擊西第50章 誰去誰留第575章 向東推進第57章 皇朝末日第219章 利益至上第236章 扛鼎之作第304章 大意輕敵第347章 刻不容緩第208章 唯一的機會第233章 生不逢時第5章 元勳第505章 代價第373章 決戰在即第80章 全速北上第334章 進軍東南第141章 斷裂第191章 輪替作戰第387章 預備隊第306章 最後的決定第42章 低調行事第150章 拷問第74章 僥倖第18章 委曲求全第423章 沒有目標第217章 全力以赴第149章 錯過的機會第90章 戰略關鍵點第558章 由攻轉守第204章 披掛上陣第29章 落荒而逃第99章 賣國與亡國第447章 備戰第103章 大獲全勝第34章 池中之物第31章 一舉定乾坤第157章 搶先攻擊第335章 一步之遙第76章 最後的考驗第575章 向東推進第568章 登陸成功第7章 重工業第233章 不倫不類第251章 偃旗息鼓第150章 爭分奪秒第74章 機不可失第464章 老友相見第602章 首腦會晤第108章 一網打盡第234章 強大的外表第593章 寄生經濟第608章 一錘定音第471章 耐心等待第256章 矛盾與合作第二百一十二二章 遭遇第193章 偷襲計劃第170章 錯失第554章 預言城鎮第1章 職業士兵第400章 兩害相權第197章 利器第152章 正面決戰第292章 高下立見第165章 炮擊臘包爾第35章 雪中送炭第116章 主動出擊第201章 有得有失第472章 海上鷹眼第219章 陰差陽錯第27章 冷眼旁觀第389章 孤注一擲第282章 臨陣磨槍第558章 由攻轉守第171章 殊途同歸第489章 截擊機第83章 受捉弄第117章 僞裝第566章 報廢的港口第57章 開戰第111章 行動結束第47章 摩洛哥危機第511章 迎難而上第326章 炮擊戰術第588章 核技術第33章 一意孤行第442章 證明第308章 好景不長第150章 拷問第248章 最後的錯誤第30章 以質爲本第159章 反擊第26章 熱身活動第614章 戰略優勢第474章 各有所
第529章 東進通道第166章 所羅門海第27章 奉陪到底第416章 解脫第154章 致命缺陷第438章 聲東擊西第180章 分歧第72章 聲東擊西第50章 誰去誰留第575章 向東推進第57章 皇朝末日第219章 利益至上第236章 扛鼎之作第304章 大意輕敵第347章 刻不容緩第208章 唯一的機會第233章 生不逢時第5章 元勳第505章 代價第373章 決戰在即第80章 全速北上第334章 進軍東南第141章 斷裂第191章 輪替作戰第387章 預備隊第306章 最後的決定第42章 低調行事第150章 拷問第74章 僥倖第18章 委曲求全第423章 沒有目標第217章 全力以赴第149章 錯過的機會第90章 戰略關鍵點第558章 由攻轉守第204章 披掛上陣第29章 落荒而逃第99章 賣國與亡國第447章 備戰第103章 大獲全勝第34章 池中之物第31章 一舉定乾坤第157章 搶先攻擊第335章 一步之遙第76章 最後的考驗第575章 向東推進第568章 登陸成功第7章 重工業第233章 不倫不類第251章 偃旗息鼓第150章 爭分奪秒第74章 機不可失第464章 老友相見第602章 首腦會晤第108章 一網打盡第234章 強大的外表第593章 寄生經濟第608章 一錘定音第471章 耐心等待第256章 矛盾與合作第二百一十二二章 遭遇第193章 偷襲計劃第170章 錯失第554章 預言城鎮第1章 職業士兵第400章 兩害相權第197章 利器第152章 正面決戰第292章 高下立見第165章 炮擊臘包爾第35章 雪中送炭第116章 主動出擊第201章 有得有失第472章 海上鷹眼第219章 陰差陽錯第27章 冷眼旁觀第389章 孤注一擲第282章 臨陣磨槍第558章 由攻轉守第171章 殊途同歸第489章 截擊機第83章 受捉弄第117章 僞裝第566章 報廢的港口第57章 開戰第111章 行動結束第47章 摩洛哥危機第511章 迎難而上第326章 炮擊戰術第588章 核技術第33章 一意孤行第442章 證明第308章 好景不長第150章 拷問第248章 最後的錯誤第30章 以質爲本第159章 反擊第26章 熱身活動第614章 戰略優勢第474章 各有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