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輪替作戰

米切爾鳴金收兵,方誌盛也無心追擊,第一次聖喬治海峽海戰就此結束。

天亮後,雙方都出動了航空兵,連雙方的艦載航空兵也參加了戰鬥,只是聖喬治海峽南部海域起了大霧,而且天氣變得對航空作戰極爲不利,所以空戰打得並不激烈,執行攻擊任務的戰機也只能無功而返。

這場海戰,產生非常大的影響。

在損失了兩艘戰列艦,哪怕是最差的兩艘,第32艦隊也耗光了銳氣。此後,直到〖中〗國軍隊開始攻打瓜達爾卡納爾島,第32艦隊都沒有做出過積極貢獻,大部分時候都是在遠離戰場的地方活動。

第31艦隊獨木難支,也就難以爲所羅門羣島的守軍提供有效支援。

十多天後,〖中〗國陸戰隊消滅了新喬治亞島上的最後一股美軍,佔領了整座島嶼,開始爲下一輪進攻做準備。

這個時候,顧祝同與田黛芳再次向魯志剛提出,放棄不管緊要的島嶼,直接攻打瓜達爾卡納爾島。

可惜的是,兩人的建議再次被駁回。

作戰計劃…早就確定了下來,陸戰隊與陸軍爲進攻準備了足夠多的兵力,如果臨時放棄某些進攻目標,必然會打亂作戰部署,對攻打瓜達爾卡納爾島沒有半點幫助。比如,如果要在佔領新喬治亞島之後攻打瓜達爾卡納爾島,而不是按照計劃進軍聖伊莎貝爾島,那麼就得在新喬治亞島上修建足夠多的野戰機場與軍營,也就需要動用大量的工程部隊,投入足夠多的工程物資。可惜的是,當時陸戰隊與陸軍都沒有做相關準備而是打算在佔領了聖伊莎貝爾島之後,再搞基礎建設。也就是說,在〖中〗國陸戰隊攻佔了聖喬治壓島的時候,工程部隊與工程物資還在大後方呢。

暫時停止進攻,顯然不是理想選擇。

按照計劃…陸戰隊將在三月中旬攻打聖伊莎貝爾島。

只是,這次擔當主力的不是陸戰隊,而是陸軍。按照戰區司令部制訂的作戰計劃…,陸戰隊只負責奪取灘頭陣地,然後又陸軍負責攻打島嶼腹地的美軍,陸戰隊則在搶灘登陸之後撤回到臘包爾。

不是陸軍想搶戰功,而是必須這麼做。

從攻打臘包爾開始除了攻佔莫爾茲比港的行動由陸軍承擔,其他三場大規模登陸作戰行動都由陸戰隊獨自承擔。

別忘了在大戰爆發前,〖中〗國海軍陸戰隊的規模並不大。

雖然在大戰期間,陸戰隊的規模急劇膨脹但是可用兵力依然不多,主要就是陸戰隊並沒有因爲戰爭需要而降低訓練標準。到一九四一年底,〖中〗國陸戰隊的作戰部隊總兵力還不到二十萬,也就是有八個陸戰師與四個獨立陸戰旅。主要就是,陸戰隊徵召的新兵需要接受長達半年的培訓,並且在各項測試均合格之後,才能正式服役,而在所有徵召新兵中,只有大約六成能夠通過最後的測試。相對而言,陸軍的訓練標準低得多,步兵的訓練週期只有兩個月裝甲兵爲四個月。

由此導致的結果就是,陸戰隊的兵力嚴重不足。

雖然在某些特定戰場上,陸戰隊表現出了遠超陸軍的戰鬥力,特別是在惡劣環境下的作戰能力讓陸軍根本沒辦法比,但是在這場殘酷的戰爭中兵力消耗非常快,因此兵力比單兵素質更加重要。

當然,這種情況不會持續下去。

隨着在一九四一年徵召的新兵服役,到一九四二年,特別是下半年,陸戰隊的兵力問題將得到緩解。

只是,在此之前,陸戰隊仍然難以獨當一面。

從臘包爾到新喬治亞島,陸戰隊已經打了三場惡戰,八個陸戰師輪番參戰,傷亡與損失都非常大。更重要的是,部隊連續作戰,官兵的士氣受到了很矢的影響。當時,打得最積極的兩個陸戰師裡,大部分官兵都在前線奮戰了好幾個月,有的甚至沒有得到過臨時休整,鬥志有點低落。

此外,還有另外一個因素。

這就是,聖伊莎貝爾島的防禦強度,在所羅門羣島中僅次於瓜達爾卡納爾島,當時島上至少有三個美軍師,總兵力在六萬以上,此外還能及時得到瓜達爾卡納爾島駐軍的支持與援助。

顯然,僅用陸戰隊去攻打聖伊莎貝爾島,肯定是件非常吃力的事情。

在制訂作戰計劃…的時候,魯志剛就提到,陸戰隊只負責攻打美軍防守薄弱的島嶼,如果遇到美軍重點防禦的道路,則由陸軍承擔主要作戰任務,陸戰隊只負責開闢登陸場與後勤保障。

當然,陸軍也樂於承擔作戰任務。

原因也很簡單,打到這個時候,除了攻佔莫爾茲比港。陸軍就沒有參加過戰鬥,而攻打莫爾茲比港的行動又沒有任何挑戰性,美軍在前期炮火準備結束之前就已崩潰,地面戰鬥打得並不激烈。

再說了,在西南太平洋戰區,陸軍將領的地位高於陸戰隊將領,名義上是戰區司令部的二號人物,僅次於海軍將領。如果陸軍在戰場上沒有出色的表現,就算打贏了,陸軍也是臉上無光。

看得更開一些的話,就能發現,陸軍也急於在西南太平洋戰場上立功。

主要就是,大陸戰場上的局面,比陸軍最出預料的好得多,俄軍的抵抗並不頑強,而且進攻的推進速度遠快於預期。要知道,最初的時候,〖中〗國陸軍認爲要到一九四二年夏季才能佔領遠東地區,並且向西伯利亞推進,而實際上在一九四一年底,〖中〗國陸軍就基本上佔領了遠東地區,在中亞開闢了第二戰場,而在遠東作戰的部隊則向西伯利亞推進,整個進攻步驟比預期的快了半年左右。

一切順利的話,一九四二年夏季,中德軍團就將在裡海東岸會師。

到時候,〖中〗國陸軍在大陸戰場上的作戰壓力將大大降低,主要任務就是掃蕩烏拉爾山以東地區,控制西伯利亞大鐵路,通過這條鐵路把〖中〗國出產的物資送往德意志第二帝國,並且參與德軍在歐洲戰場上的作戰行動。

按照吳鐵生判斷,即便出現最糟糕的情況,〖中〗國陸軍用在大陸戰場上的兵力也不會超過六百萬,把留在後方的鎮守部隊算上,總共也就在一千萬左右。如果需要協助德軍攻打紅俄的歐洲地區,那麼兵力總投入也就在一千二百萬左右。

問題是,到一九四一年底,〖中〗國陸軍的總兵力已經突破了一千萬,而且還在以每月一百五十萬的速度增長。

也就是說,到一九四二年夏季,〖中〗國陸軍的總兵力將接近兩千萬。

這是個什麼概念?

要知道,就算參與所有戰場的作戰行動,甚至向歐洲派遣遠征軍,再加上開闢第三條戰線,也用不了這麼多部隊。

顯然,陸軍必須找到使用這些部隊的戰場。

除了大陸戰場,以及向歐洲派遣遠征軍,支援德意志第二帝國之外,唯一需要大量兵力的也就只有西南太平洋戰場了。

正是如此,在一九四一年底,陸軍就提出了攻打澳大利亞的作戰計劃。

按照陸軍的說法,如果能在一九四二年夏季攻佔所羅門羣島,在一九四二年冬季,也就是南半球的夏季時,就有能力攻打澳大利亞,而且陸軍可以爲此提供二百萬到二百五十萬作戰部隊。

爲了讓這個計劃…得到支持,陸軍還拉上了空軍。

當時,空軍表示可以爲攻打澳大利亞提供二千四百架戰略轟炸機與四千架戰術飛機,前提是後勤保障必須到位。

事實上,問題就在這裡。

即便到一九四二年底,〖中〗國也造不出足夠多的運輸船隻,也就無法確保向前線運送足夠多的作戰物資。根據〖中〗國海軍估計,到年底的時候,每月最多隻能向前線運送五百萬噸各類物資,而陸軍投入二百萬地面部隊、加上空軍的數千架作戰飛機,即便不考慮海軍自身的消耗,每月也需要七百萬到八百萬噸物資。

顯然,即便順利攻佔了所羅門羣島,也無法在一九四二年底攻打澳大利亞。

樂觀估計,要到一九四三年中期,〖中〗國的海運能力才能達到最基本的要求,也纔有攻打澳大利亞的基礎。

說白了,攻打澳大利亞,關鍵不是投入多少兵力,而是如何向前線運送物資。

雖然陸軍提出的,攻打澳大利亞的作戰計劃被擱置了起來,但是在攻打所羅門羣鼻的戰鬥中,陸軍依然有表現機會。

三月十七日,攻打聖伊莎具爾島的作戰行動開始。

有趣的是,打到這個時候,美軍依然沒有調整防禦戰術,依然沒有在海灘上死守,而是主動放棄了海灘陣地。

只用了三天,陸戰隊就佔領與擴大了灘頭陣地。

當然,陸戰隊沒有在陸軍部隊上島之後就撤走,而是繼續留在海灘陣地上,爲陸軍作戰部隊提供後勤支援,並且幫助陸軍向內陸戰場運送作戰物資,也參與了一些規模較小的作戰行動。

登陸一週之後,陸戰隊開始撤退。

此時,灘頭陣地已經得到鞏固,而且上島的陸軍作戰部隊達到三個師,還有兩個師正在趕來。

攻佔聖伊莎貝爾島,需要的僅僅是時間。

第337章 好高騖遠第177章 新局面第62章 用人之道第548章 獨木難支第120章 緊要關頭第208章 石油危機第389章 孤注一擲第537章 最後的預備隊第204章 披掛上陣第216章 根源第140章 有心無力第294章 有想法第215章 急功近利第42章 自以爲是第566章 報廢的港口第215章 聲東擊西第95章 參戰陰謀第283章 離經叛道第145章 搜尋第161章 交代第313章 用行動證明第236章 奇襲與反奇襲第7章 矛盾根源第48章 獵人與獵物第353章 兵貴神速第34章 厲害關係第516章 轉向西進第503章 下一步第195章 科技進步第220章 致命缺陷第231章 第二印度洋艦隊第13章 銀行集團第179章 兄弟第33章 一意孤行第93章 特殊任務第217章 全力以赴第233章 生不逢時第443章 大裁軍第446章 兵貴神速第201章 禮貌的外衣第114章 主動迎戰第144章 窮途末路第467章 主動應戰第214章 臨機應變第555章 從艦到岸第207章 七日戰爭第135章 出路第535章 等待時機第64章 機會與挑戰第171章 遠去第560章 準備不足第223章 跟隨戰略第482章 前進基地第181章 替身第120章 以小搏大第294章 有想法第237章 反客爲主第82章 親自上陣第101章 躲躲藏藏第19章 事在人爲第91章 轉攻爲守第110章 空中支援第546章 協商第153章 協同攻擊第62章 搭檔第35章 逼談第21章 特工的本色第314章 擔當重任第50章 歐戰風雲第555章 從艦到岸第506章 進軍古巴第114章 小道消息第174章 欲擒故縱第154章 致命缺陷第629章 反睦成仇第137章 火急火燎第444章 減負第200章 大都市第170章 錯失第364章 性價比第178章 毫無顧慮第580章 新使命第34章 厲害關係第145章 傾斜的天平第170章 報道第63章 臨時抱佛腳第230章 進軍印度洋第89章 借刀殺人第106章 積極應對第555章 從艦到岸第224章 一個人的戰爭第525章 轟炸難題第70章 戰火第153章 協同攻擊第28章 皇儲給力第616章 和平的基礎第583章 威脅與合作第260章 動力之源第189章 蘿蔔與坑第199章 改造
第337章 好高騖遠第177章 新局面第62章 用人之道第548章 獨木難支第120章 緊要關頭第208章 石油危機第389章 孤注一擲第537章 最後的預備隊第204章 披掛上陣第216章 根源第140章 有心無力第294章 有想法第215章 急功近利第42章 自以爲是第566章 報廢的港口第215章 聲東擊西第95章 參戰陰謀第283章 離經叛道第145章 搜尋第161章 交代第313章 用行動證明第236章 奇襲與反奇襲第7章 矛盾根源第48章 獵人與獵物第353章 兵貴神速第34章 厲害關係第516章 轉向西進第503章 下一步第195章 科技進步第220章 致命缺陷第231章 第二印度洋艦隊第13章 銀行集團第179章 兄弟第33章 一意孤行第93章 特殊任務第217章 全力以赴第233章 生不逢時第443章 大裁軍第446章 兵貴神速第201章 禮貌的外衣第114章 主動迎戰第144章 窮途末路第467章 主動應戰第214章 臨機應變第555章 從艦到岸第207章 七日戰爭第135章 出路第535章 等待時機第64章 機會與挑戰第171章 遠去第560章 準備不足第223章 跟隨戰略第482章 前進基地第181章 替身第120章 以小搏大第294章 有想法第237章 反客爲主第82章 親自上陣第101章 躲躲藏藏第19章 事在人爲第91章 轉攻爲守第110章 空中支援第546章 協商第153章 協同攻擊第62章 搭檔第35章 逼談第21章 特工的本色第314章 擔當重任第50章 歐戰風雲第555章 從艦到岸第506章 進軍古巴第114章 小道消息第174章 欲擒故縱第154章 致命缺陷第629章 反睦成仇第137章 火急火燎第444章 減負第200章 大都市第170章 錯失第364章 性價比第178章 毫無顧慮第580章 新使命第34章 厲害關係第145章 傾斜的天平第170章 報道第63章 臨時抱佛腳第230章 進軍印度洋第89章 借刀殺人第106章 積極應對第555章 從艦到岸第224章 一個人的戰爭第525章 轟炸難題第70章 戰火第153章 協同攻擊第28章 皇儲給力第616章 和平的基礎第583章 威脅與合作第260章 動力之源第189章 蘿蔔與坑第199章 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