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戰鬥隊列

十點半不到,斯佩就離開了指揮崗位,把工作留給了值班的參謀。

不管怎麼說,斯佩已經上了年紀。如果不是在上次世界大戰中有傑出表現,加上帝國海軍一直維持着相當的規模,恐怕在大戰爆發前,像斯佩這般年紀的將領就已退役,根本不可能繼續在海軍中服務。

此外,大戰打了兩年多,斯佩大部分時候都呆在岸上的司令部裡面,早就回到了正常的生活中來。

事實上,當時公海艦隊裡的大部分軍官,都有同樣的問題。

這就是,在經過兩年多的沉寂之後,軍官團隊的戰鬥精神已經消磨一空,根本沒有大戰爆發時的那種積極面貌。相較於其他海軍,比如中國海軍,帝國海軍的軍官隊伍在精神面貌上差了很大一截。

當然,如果論實戰經驗,帝國海軍就差得更遠了。

可以說,當時的帝國海軍中,除了潛艇部隊、以及小型艦艇之外,其他官兵都嚴重缺乏實戰經驗。在公海艦隊的近千名軍官中,只有不到一半執行過戰鬥任務,而且次數都爲個位數。要知道,在中國海軍中,服役時間在三個月以上的軍官都執行過戰鬥任務,而服役時間在一年以上的軍官執行的戰鬥任務的次數都在五十次以上,實戰經驗極爲豐富,因此應對戰場突發情況的能力非常突出。即便是在同樣沒有多少事可做的本土艦隊裡,也有七成以上的軍官執行過戰鬥任務。而那些從地中海艦隊撤回來的軍官,執行戰鬥任務的次數都在一百次左右。

由此可見,公海艦隊欠缺的不僅僅是戰艦。

十一點半左右,也就是斯佩去休息後大約一個小時。在西北方向上巡邏的那艘輕巡洋艦發回消息,宣稱遭遇了一艘英國皇家海軍的輕巡洋艦,並且在大約一萬米上交火,戰鬥持續了不到十分鐘,英艦就撤走了。

顯然,這艘偵察艦遭遇的就是坎寧安派出的偵察艦。

問題是,公海艦隊的值班參謀並沒有告知斯佩,也沒有做太多的防範。甚至沒有給那艘與英艦遭遇的輕巡洋艦下達指示。

根據公海艦隊的作戰記錄,值班參謀把那艘英艦當成了巡邏艦。

顯然,就算此時斯佩在指揮崗位上,也會做出同樣的判斷。

原因很簡單。自參戰之後,英國皇家海軍就派遣了大量巡邏艦在設得蘭羣島與挪威之間巡邏。雖然這些巡邏艦的主要任務是搜尋與攔截那些經此地進入北大西洋的潛艇,但是也負責監視水面戰艦。在攔截“德意志”號的戰鬥中,就是一艘巡邏艦率先發現目標,然後才召來了主力艦隊。

可見。在這裡遭遇巡邏艦,並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

只是,坎寧安可不會這麼看。

當時,坎寧安沒有離開指揮崗位。收到偵察艦發回的消息後。他立即意識到,公海艦隊就在西南方向上。斯佩沒有調整航線!

可以說,坎寧安覺得非常震驚。甚至覺得這是錯覺。

要知道,斯佩在明知道本土艦隊就在前方不遠處的情況下,依然保持航線不變,不做任何調整是非常反常的事情。

只是,到這個時候,坎寧安也顧不得那麼多了。

十二點不到,坎寧安就下達了戰鬥命令。

按照他的部署,本土艦隊的七艘主力艦分成了兩個編隊,四艘美艦,即“北卡羅來納”號、“華盛頓”號、“南達科他”號與“印第安納”號組成第一戰鬥羣,在前方航行,主要目標是公海艦隊裡的四艘主力艦,即“俾斯麥”號、“提爾皮茨”號、“沙恩霍斯特”號與“格奈森硇”號;三艘英艦,即“喬治五世”號、“安森”號與“豪”號組成第二戰鬥羣,在編隊後方航行,主要對付公海艦隊的兩艘袖珍戰列艦,即“舍爾海軍上將”號與“希佩爾海軍上將”號。

戰後,坎寧安的這一編排遭到了很多人質疑。

當然,對此最爲不滿的就是美國人。

很明顯,坎寧安把最爲艱鉅的任務留給了四艘美艦,而三艘英艦承擔的作戰任務幾乎沒有任何挑戰性。如此一來,自然會有人認爲,坎寧安此舉是讓美艦做擋箭牌,在設法保存英國皇家海軍的實力。

當然,這種說法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

要知道,在公海艦隊裡面,真正能夠對本土艦隊的七艘主力艦構成威脅的,也就只有兩艘“俾斯麥”級戰列艦,另外四艘德艦上的主炮都只有二百八十毫米,只有在極近的距離上才能打穿主力艦的裝甲。按照坎寧安的編排,與兩艘“俾斯麥”級對陣的,恰恰是本土艦隊裡防禦最爲薄弱的兩艘快速戰列艦,即“北卡羅來納”號與“華盛頓”號,防禦更好的五艘戰艦反而被放到了一邊。

只是,客觀的講,坎寧安的這一戰術編排也有一些道理。

首先就是,只有四艘美艦配備了十六英寸主炮,而且都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研製的新式主炮,威力非常強大,足以對付“俾斯麥”級戰列艦,而三艘“喬治五世”級配備的只是十四英寸主炮。當時,英國皇家海軍已經獲得情報,在攔截“俾斯麥”號的戰鬥中,“喬治五世”級的十四英寸穿甲彈幾乎沒有發揮作用,“俾斯麥”號在中彈近二十發之後,依然能夠全速返回威廉港,而且四個月之後就全面修復。也就是說,擊中“俾斯麥”號的所有十四英寸穿甲彈,沒有一枚打穿了其主要部位的裝甲,只有三枚打穿了次要部位的裝甲,但是沒有造成嚴重損傷。相反,“俾斯麥”級的三百八十毫米主炮打出的穿甲彈,能在通常交戰距離內打穿“喬治五世”級的主裝甲。

可見,讓“喬治五世”級去對付“俾斯麥”級,勝算非常渺茫。

如果以主炮火力衡量,也就只有四艘美艦能與兩艘“俾斯麥”級抗衡。

其次是,“北卡羅來納”級的防護太薄弱了,至少在坎寧安看來,這兩艘戰艦與“俾斯麥”級、或者是“沙恩霍斯特”級交戰並無本質上的區別,因此用其去拖住“俾斯麥”級更爲合理。

別忘了,兩艘“北卡羅來納”級在建成之後,首先前往太平洋作戰,並且在第二次新喬治亞海峽海戰中遭受重創之後,才返回美國東海岸,然後留在了大西洋戰場上,並且編入了英國皇家海軍本土艦隊。在第二次新喬治亞海峽海戰中,兩艘“北卡羅來納”級面對的不是中國海軍的快速戰列艦,而是僅有二百八十毫米與二百四十毫米主炮的巡洋艦,並且因此遭受重創。

顯然,坎寧安有理由相信,德意志第二帝國肯定從中國獲取了新式穿甲彈。

要知道,中國海軍裝備到大型巡洋艦上的二百八十毫米艦炮就來自德意志第二帝國,而且在基本參數上與德意志第二帝國戰列巡洋艦上的主炮沒有太大的差別,因此中國海軍開發的新式穿甲彈也就可以用到德艦上。

如此一來,兩艘“北卡羅來納”級在與兩艘“沙恩霍斯特”級交戰的時候,肯定佔不到多少便宜。

也正是如此,坎寧安才認爲,與其進行正面較量,還不如先用兩艘“南達科他”級去對付兩艘“沙恩霍斯特”級,爭取用最小的代價幹掉這兩艘火力密集的戰列巡洋艦,然後四艘美艦再集中力量對付兩艘“俾斯麥”級戰列艦。如果採取相反的策略,就算兩艘“北卡羅來納”級打敗了兩艘“沙恩霍斯特”級,最終依然是四艘美艦打兩艘“俾斯麥”級,也很有可能因爲四艘美艦都在之前的戰鬥中遭受重創導致戰鬥力降低,而無法在與兩艘“俾斯麥”級的戰鬥中取勝。

最後一點,三艘英艦的速度比四艘美艦快。

“北卡羅來納”級的實際最高航速在二十八節以內,“南達科他”級的實際航速在二十七節以內,而“喬治五世”級的實際航速在二十八節以上。此外,三艘“喬治五世”級不需要考慮橫跨大西洋,出港的時候只裝載了三分之二的燃油,因此其實際最高航速接近二十九節。

千萬不要小看這一節左右的速度差。

在坎寧安看來,斯佩肯定不會拼到最後一刻。在情況不太有利的情況下,斯佩肯定會選擇撤退。這樣一來,速度更快的“喬治五世”級就是追擊公海艦隊的主力,也就有必要儘可能的讓這三艘戰艦保證完好無損。

要知道,在公海艦隊裡面,速度最慢的兩艘“德意志”級袖珍戰列艦的最高航速也達到了二十八節,兩艘“俾斯麥”級快速戰列艦的最高航速爲二十九節,而兩艘“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的最高航速爲三十二節。

由此可見,把三艘英艦留在隊列末端,也不是沒有道理。

只是,具體的交戰情況並不是由坎寧安確定的,他編排的戰鬥隊列只針對可能出現的某一種情況。如果斯佩也對戰鬥隊列做了調整,比如按照速度來排列順序,那麼坎寧安編排的戰鬥隊列就發揮不了作用。(未完待續。。)

第15章 開拓者第206章 閃擊戰第426章 穩步推進第341章 進攻開始第302章 衝動與理智第482章 前進基地第167章 前奏第146章 按兵不動第147章 最後機會第203章 勢在必行第610章 你爭我奪第59章 永遠銘記第126章 得手第248章 風雨欲來第461章 虛驚一場第336章 勝利在望第150章 爭分奪秒第247章 操之過急第520章 戰略轟炸第400章 兩害相權第56章 機遇與風險第584章 死衚衕第345章 下一個目標第15章 開拓者第148章 勇闖鬼門關第69章 謊言與真相第416章 解脫第539章 硬碰硬第167章 前奏第166章 做賊心虛第136章 未雨綢繆第185章 點撥第450章 兵臨城下第25章 死有其所第160章 餘熱第173章 香蕉貿易第273章 打破僵局第15章 開拓者第603章 先入爲主第503章 下一步第230章 嘗試第11章 主動出擊第132章 優中選優第160章 餘熱第175章 夜戰第6章 長遠之計第26章 只進不退第93章 特殊任務第320章 前出偵察第593章 寄生經濟第623章 核試驗第132章 轉折點第624章 推波助瀾第71章 恐慌第558章 由攻轉守第484章 捷徑第472章 海上鷹眼第34章 池中之物第3章 工業時代第154章 叔侄情第402章 外強中乾第119章 螳臂當車第164章 帝國首相第7章 矛盾根源第442章 證明第63章 臨時抱佛腳第132章 時機第204章 中東戰爭第611章 肢解俄國第156章 歐戰烽煙第586章 服軟第337章 好高騖遠第606章 無償援助第283章 離經叛道第132章 時機第158章 接二連三第497章 苦戰第340章 偵察干將第483章 最佳選擇第61章 中興干將第18章 輕重有別第71章 下基層第403章 沉着冷靜第106章 積極應對第184章 圈套第204章 中東戰爭第380章 致命錯誤第114章 主動迎戰第582章 立場第112章 找事做第288章 水落石出第393章 避實就虛第301章 優劣有別第171章 振作第125章 特殊任務第395章 爭取第172章 簡單任務第89章 和平的希望第113章 高瞻遠矚第121章 拷問
第15章 開拓者第206章 閃擊戰第426章 穩步推進第341章 進攻開始第302章 衝動與理智第482章 前進基地第167章 前奏第146章 按兵不動第147章 最後機會第203章 勢在必行第610章 你爭我奪第59章 永遠銘記第126章 得手第248章 風雨欲來第461章 虛驚一場第336章 勝利在望第150章 爭分奪秒第247章 操之過急第520章 戰略轟炸第400章 兩害相權第56章 機遇與風險第584章 死衚衕第345章 下一個目標第15章 開拓者第148章 勇闖鬼門關第69章 謊言與真相第416章 解脫第539章 硬碰硬第167章 前奏第166章 做賊心虛第136章 未雨綢繆第185章 點撥第450章 兵臨城下第25章 死有其所第160章 餘熱第173章 香蕉貿易第273章 打破僵局第15章 開拓者第603章 先入爲主第503章 下一步第230章 嘗試第11章 主動出擊第132章 優中選優第160章 餘熱第175章 夜戰第6章 長遠之計第26章 只進不退第93章 特殊任務第320章 前出偵察第593章 寄生經濟第623章 核試驗第132章 轉折點第624章 推波助瀾第71章 恐慌第558章 由攻轉守第484章 捷徑第472章 海上鷹眼第34章 池中之物第3章 工業時代第154章 叔侄情第402章 外強中乾第119章 螳臂當車第164章 帝國首相第7章 矛盾根源第442章 證明第63章 臨時抱佛腳第132章 時機第204章 中東戰爭第611章 肢解俄國第156章 歐戰烽煙第586章 服軟第337章 好高騖遠第606章 無償援助第283章 離經叛道第132章 時機第158章 接二連三第497章 苦戰第340章 偵察干將第483章 最佳選擇第61章 中興干將第18章 輕重有別第71章 下基層第403章 沉着冷靜第106章 積極應對第184章 圈套第204章 中東戰爭第380章 致命錯誤第114章 主動迎戰第582章 立場第112章 找事做第288章 水落石出第393章 避實就虛第301章 優劣有別第171章 振作第125章 特殊任務第395章 爭取第172章 簡單任務第89章 和平的希望第113章 高瞻遠矚第121章 拷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