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最後機會

九月九日,美國國會對威爾遜總統提交的參戰法案進行辯論

有趣的是,引發這場辯論的,並非那些關鍵因素,而是一件小事,即由英國提供的一份情報

按照這份情報,德意志第二帝國正在積極籠絡墨西哥,並且向墨西哥承諾,在戰爭結束之後把美國奪取的新墨西哥州、南加利福尼亞州等地歸還給墨西哥,並且承認墨西哥在北美地區的霸權。

英國提交的證據是一份德意志第二帝國外交部發給駐墨大使的電報。

有趣的是,這份情報與德意志第二帝國毫無關係,包括那份所謂的破譯電報,都是由英國僞造的。

正是這份僞造的電報,最終成爲了美國參戰的導火索。

九月十一日,在經過了兩天的激烈辯論之後,美國國會開始投票表決,最終衆議院與參議院均以微弱多數,通過了由威爾遜總統提交的參戰法案,同時通過了戰爭動員令,授予總統戰時大權。

一九一六年九月十二日,威爾遜在白宮正式向德意志第二帝國宣戰。

美國參戰造成的影響,遠遠超過了意大利。

當天,馮承乾就急匆匆的返回柏林,參加御前會議。

雖然在宣傳上,美國被描述得無足輕重,一些帝國報紙甚至把美軍士兵形容成嬌生慣養的富家子弟、貪生怕死的膽小鬼,上了戰場就會尿褲襠,但是在帝國高層,沒有任何人敢於輕視美國。

暫且不說美軍能不能打,僅僅是美國的國力,就足夠嚇人了。

大戰爆發前,美國就超過了帝國,成爲全球最大的工業國,而且擁有相當於兩個西歐地區的國土面積,人口數量超過英法之和,自然資源更是非常豐富,此外還擁有任何一個歐洲國家都無法比擬的地緣優勢。這些條件加在一起,爲美國打下了成爲世界大國、甚至是世界霸主的基礎。

可以說,只要美國的工業實力得到合理利用,協約國就能取勝。

更重要的是,歐洲經歷了兩年多的苦戰,對美國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比如來自英法的鉅額軍火訂單,幫助美國實現了工業轉型,使美國重工業的產能提高了一倍以上,各大企業都已經完成了參戰的必要準備。

美國要做的,只是武裝一支足夠強大的軍隊。

事實上,這也是美國在參戰後面臨的最爲嚴重的問題。

即便在威爾遜宣佈參戰之後,美國民衆都沒有反應過來,甚至有很多美國民衆反對美國參戰。比如,幾乎所有德裔美國人都反對參戰。由此導致的結果就是,美國民衆對戰爭的思想準備嚴重不足。

這一點,在美軍中也得到了體現。

美國參戰的時候,美國陸軍的總兵力只有二十萬,而且裝備水準遠不如歐洲軍隊,甚至連奧斯曼帝國都比不上。海軍方面還稍微好一點,只是把八艘戰列艦賣給英國後,美國海軍的總實力已經跌到第三位。

不可否認,能夠立即發揮作用的就是美國海軍了。

當然,英國最需要的也是美國海軍。

九月十五日,美國海軍就成立了“歐洲分艦隊”。

只是,此時能夠左右戰局的,並不是美國海軍。

九月十八日,魯登道夫發起了代號“巴黎行動”的進攻戰役,在凡爾登與索姆河地區投入了二百四十個師。

事實上,這次進攻行動原本安排在十月初,等於提前了半個月。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也是德軍的最大問題。

要知道,在一場投入二百四十個師、動用三百多萬兵力的大規模會戰中,前期的準備工作直接決定了會戰的結果。提前半個月發動進攻,等於很多前期準備工作,特別是物資轉運與儲備工作都沒有到位。

由此,導致了一個非常嚴重的後果,即德軍的進攻後期乏力。

打到十月初,德軍已經在凡爾登地區向前推進了五十公里,在索姆河方向上也圍殲了近五十萬法軍。

問題是,德軍進攻乏力的問題已經顯現了出來。

十月四日,借回柏林向德皇說明海軍作戰計劃的機會,馮承乾找到了同樣回柏林述職的魯登道夫。

“你是說,現在就停下來?”

“元帥,你應該明白,繼續打下去,我們根本得不到什麼。”馮承乾稍微停頓一下,又說道,“我明白,你不好親自提出來,因爲在這個時候叫停,等於放棄了原定計劃,沒辦法向陛下交代。但是,我們更得明白一點,如果不在這個時候停下來,趁前線部隊還能調整的機會改變戰術,最終絕對不是向陛下交代那麼簡單,而是讓成千上萬、甚至是上百萬的帝國將士陷入絕境。”

魯登道夫沒有開口,他現在已經是帝國陸軍元帥了。

“元帥,你得想明白,我們需要的是最後的勝利,需要的是儘快擊敗法國,而不是在擊敗法國之前,讓我們的將士去送死。”

魯登道夫長出口氣,說道:“你說得有道理,只是……”

“如果你不方便,我可以替你向陛下提出來。”

“這……”

“當然,如果我們及時調整,在年底之前,依然有機會擊敗法國。”

魯登道夫的眉頭跳了幾下,顯然馮承乾這句話說到了關鍵上。說白了,魯登道夫最擔心的就是失信於德皇。

“關鍵就是,我們能不能把握住這次機會。”

“你的意思是……”

“我這裡,有一份詳細的統計數據。”馮承乾從包裡掏出了一份文件,放到了魯登道夫面前。“你仔細看看。”

“這是……”

魯登道夫掃了一眼,就明白了過來。

這是一份戰爭損失文件,而且是法國的戰爭損失文件。打了兩年多,僅由德軍統計的法軍戰死、被俘的就超過了三百五十萬。如果把沒有統計到的算進去,法國在這場戰爭中已經犧牲了五百萬人。

這是個什麼概念?

當時,法國的總人口也就只有五千萬。

也就是說,損失了十分之一的人口!

“元帥,明白這份文件的含義嗎?”

魯登道夫點了點頭,說道:“果真如此的話,法國恐怕堅持不了多久了。”

“這就是我要說的關鍵。”馮承乾點上雪茄,說道,“打到現在,要想在戰場上取得重大突破,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了。隨着美國參戰,美軍很快就會出現在歐洲戰場上,到時候我們就將錯過擊敗法國的最後機會。”

魯登道夫沒有開口,這也是他擔心的問題。

“根據我的判斷,最多隻需要兩個月,第一批美軍就將到達法國。”

“這麼快?”

“當然,美軍在初期不會有多大貢獻,而且投入的兵力也不會太多,畢竟美國也需要時間來擴充軍備。可是在政治上,美軍到來,等於爲法國打了一針興奮劑,讓法國人看到了勝利的希望。不管法國損失有多大,在這股精神力量的支持下,多堅持幾個月,肯定不會有多大的問題,而這幾個月,將決定這場戰爭的最終結局。”

“你說得沒錯。”

“所以,我們必須抓住這個機會。”

“你的意思是……”

“利用美國還沒有完成戰爭準備,讓法國流出最後一滴鮮血。也許,我們不能在戰場上擊敗法軍,但是我們可以在精神上打垮法國,讓法國上下認識到,法國就算在英美的支持下打贏了這場戰爭,也得不到任何好處,而提前退出戰爭,除了有所損失之外,至少能夠保住國家的基礎。”

“這……”

“在處理方式上,我們得在戰場上讓法國付出更大的代價,而在政治上,則需要給法國留一條後路。”

魯登道夫長出口氣,等着馮承乾說下去。

“我的意見是,戰後不要求法國割地,甚至不要法國給予戰爭賠償,只是要法國承認我們在歐洲大陸上的地位,而我們則承諾在戰後歸還所有佔領地區,但是得限制法國再次獲得足以對我們構成威脅的軍事力量。”

“你說得沒錯,如果不給法國人留一點希望,戰爭就永遠不會結束。”

“只是,這樣的事情,不可能由我來說。”

“你是說……”

“我只是海軍元帥,與歐陸戰爭沒有任何關係,所以得由你向陛下提出,在戰後善待曾經的對手,給予對手應有的尊重。”

魯登道夫沉思了一陣,說道:“我可以向陛下提出來,只是不能保證。”

“我明白,但是在軍事上,你得儘快做出調整。”

“這是肯定的,我們的目的是讓法國投降,而不是死板硬套原來的作戰方案。”

魯登道夫做出答覆後,馮承乾也鬆了口氣。當然,魯登道夫能夠採納馮承乾的意見,除了兩人的特殊關係,也與魯登道夫對馮承乾的信任,特別是對馮承乾的戰略判斷能力的信任有很大的關係。

次日,魯登道夫就向德皇提交了新的作戰方案,並且提出,向法國開出一個相對寬鬆的停戰條件,從精神層面上打擊法國,讓法國上下認識到,只有儘快退出戰爭,才能擺脫由戰爭導致的苦難。

當然,馮承乾、提爾皮茨也沒有忘記在德皇身邊旁敲側擊。

第574章 豁然明朗第281章 潛艇警戒線第17章 軍人的職責第458章 激戰第24章 航母熱潮第296章 上帝的節日第155章 走投無路第80章 多此一舉第29章 落荒而逃第316章 放慢步伐第72章 相識恨晚第20章 強者第483章 最佳選擇第498章 僵持第222章 最後的攻擊第137章 受夠了第266章 煙霧彈第498章 僵持第245章 駕駛員第436章 反擊第13章 恐懼的滋味第128章 走向戰爭第227章 常規軍備第99章 賣國與亡國第591章 化敵爲友第206章 出奇制勝第43章 拖累第126章 夾擊第77章 胸有成竹第462章 換位進攻第159章 復仇第177章 緊急行動第32章 立場第408章 最後的機會第38章 戰略目標第85章 陰差陽錯第57章 皇朝末日第240章 下坡路第46章 臨危不亂第39章 朽木難雕第246章 交戰前夜第439章 木已成舟第325章 好運壞運第65章 攻擊開始第468章 風暴海洋第126章 得手第38章 大東溝第170章 報道第401章 將才第12章 危機浮現第4章 風起雲涌第256章 矛盾與合作第617章 金融霸權第433章 最後的機會第242章 一舉超越第119章 螳臂當車第361章 強行出征第498章 僵持第358章 雪中送炭第284章 高標準第299章 虛幻的優勢第277章 迫不得已第270章 載譽而歸第263章 參謀長第275章 空頭支票第278章 勢均力敵第87章 生於憂患第225章 撤與戰第7章 軍事行動第150章 爭分奪秒第578章 再次登陸第260章 動力之源第376章 有備而來第242章 模棱兩可第125章 特殊任務第134章 集體決定第340章 偵察干將第196章 新式武器第75章 創造機會第125章 特殊任務第91章 轉攻爲守第361章 強行出征第148章 警報第534章 功敗垂成第27章 奉陪到底第395章 爭取第263章 參謀長第204章 中東戰爭第484章 捷徑第604章 援助第47章 摩洛哥危機第386章 血戰到底第19章 送上門來第114章 波濤再起第564章 夢想與現實第54章 責任與機會第365章 急功近利第9章 深入基層第577章 信號第112章 找事做
第574章 豁然明朗第281章 潛艇警戒線第17章 軍人的職責第458章 激戰第24章 航母熱潮第296章 上帝的節日第155章 走投無路第80章 多此一舉第29章 落荒而逃第316章 放慢步伐第72章 相識恨晚第20章 強者第483章 最佳選擇第498章 僵持第222章 最後的攻擊第137章 受夠了第266章 煙霧彈第498章 僵持第245章 駕駛員第436章 反擊第13章 恐懼的滋味第128章 走向戰爭第227章 常規軍備第99章 賣國與亡國第591章 化敵爲友第206章 出奇制勝第43章 拖累第126章 夾擊第77章 胸有成竹第462章 換位進攻第159章 復仇第177章 緊急行動第32章 立場第408章 最後的機會第38章 戰略目標第85章 陰差陽錯第57章 皇朝末日第240章 下坡路第46章 臨危不亂第39章 朽木難雕第246章 交戰前夜第439章 木已成舟第325章 好運壞運第65章 攻擊開始第468章 風暴海洋第126章 得手第38章 大東溝第170章 報道第401章 將才第12章 危機浮現第4章 風起雲涌第256章 矛盾與合作第617章 金融霸權第433章 最後的機會第242章 一舉超越第119章 螳臂當車第361章 強行出征第498章 僵持第358章 雪中送炭第284章 高標準第299章 虛幻的優勢第277章 迫不得已第270章 載譽而歸第263章 參謀長第275章 空頭支票第278章 勢均力敵第87章 生於憂患第225章 撤與戰第7章 軍事行動第150章 爭分奪秒第578章 再次登陸第260章 動力之源第376章 有備而來第242章 模棱兩可第125章 特殊任務第134章 集體決定第340章 偵察干將第196章 新式武器第75章 創造機會第125章 特殊任務第91章 轉攻爲守第361章 強行出征第148章 警報第534章 功敗垂成第27章 奉陪到底第395章 爭取第263章 參謀長第204章 中東戰爭第484章 捷徑第604章 援助第47章 摩洛哥危機第386章 血戰到底第19章 送上門來第114章 波濤再起第564章 夢想與現實第54章 責任與機會第365章 急功近利第9章 深入基層第577章 信號第112章 找事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