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根源

帝國風雲sodu

大戰結束之後,不僅僅是伊朗,而是幾乎所有伊斯蘭國家都走上了工業化道路。

主要就是,英法等國在大戰中徹底戰敗,中東與海灣地區的衆多伊斯蘭國家擺脫了老牌帝國的殖民統治。在獲得獨立之後,這些伊斯蘭國家都深刻認識到,只有工業化才能使國家變得強大,也才能避免遭受強國奴役。

當然,中德冷戰也推動了伊斯蘭國家的工業化步伐。

原因就是,伊斯蘭世界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而中德爲了爭奪世界霸權,都不可能把伊斯蘭世界排除在外,也就都需要積極爭取獲得伊斯蘭世界的支持,也就得滿足伊斯蘭國家的一些要求。

顯然,伊斯蘭國家在實現工業化的時候都需要來自大國的幫助。

在戰後的二十多年裡,伊朗是伊斯蘭世界裡實現工業化的典型代表,甚至被中國用來進行政治宣傳。

只是,伊斯蘭革命最終證明,伊朗的工業化進行得並不成功。

問題是,並不能因此認爲工業化在伊斯蘭國家註定行不通,而且有失敗的典型,也就有成功的典型。

在伊斯蘭國家中,沙特就是成功的典型。

與伊朗一樣,沙特也是在大戰之後擺脫英國的殖民統治,成爲獨立國家的,而且也是從戰後開始進行工業化改革。更重要的是,沙特也是一個王國,即沙特國王是國家的最高領導人與實際統治者。

可以說,沙特與伊朗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幅員廣闊,擁有驚人的石油儲量。

只是,在推進工業化改革的時候,沙特國王採取了於巴列維完全不一樣的措施,即更加註重長遠發展。

雖然沙特也是以石油開採與出口爲基礎,但是從一開始,沙特王室就掌握了國內主要油田的所有權。只是把開採權以合同的方式轉讓給海外企業,而開採石油的主要收入歸王室所有。

利用開採與出口石油的獲益,沙特國王開始推行全面義務教育。爲民衆提供基本醫療保障與社會福利,還在基礎建設上投入了大筆資金。雖然王室纔是最大的獲益者,到一九八零年的時候。沙特王室已經成爲世界上最富裕的家族,其擁有的資產超過了三千億華元,且主要資產都在海外,但是沙特並沒有因此出現嚴重的貧富差距,大部分國民都成爲了石油出口的受益者。

也就是說,沙特的工業化是緩慢的,卻是堅實的。

根據一九八零年做的一次調查,沙特王室在國內的擁護度超過了百分之八十,沙特國王深受民衆愛戴。

顯然,沙特的成功之處。就是沒有過分的追求眼前利益。

不可否認,到一九八零年的時候,沙特在海灣地區依然算不上強國,甚至沒有幾家像樣的工廠,在軍事實力上更加無法跟北面的伊朗相比。但是沙特沒有內部之憂,國王的統治基礎極爲牢固。

相比之下,巴列維在伊朗的統治就沒有這麼受歡迎了。

當然,這些都是經濟上的問題,而伊朗的伊斯蘭革命則是政治與宗教問題,而且更主要的是宗教問題。

從宗教層面上講。伊斯蘭革命的根源在阿以戰爭。

伊朗不是阿拉伯國家,因此在三次中東戰爭中,伊朗都是以色列的支持者,巴列維甚至在三次訪問以色列。在第二次中東戰爭期間,巴列維還下令駐紮在兩伊邊境地區的伊朗軍隊進入戰爭狀態。當時,巴列維公開宣佈,如果阿拉伯軍隊攻入特拉維夫,伊朗軍隊就將進攻伊拉克。

可見,巴列維是以色列的堅定支持者。

巴列維這麼做,一是出於跟中國的同盟關係,二是希望通過支持以色列來打擊阿拉伯國家、從而達到其稱霸中東的夢想。

問題是,巴列維的出發點是民族關係,而不是宗教關係。

顯然,在中東與海外地區,宗教關係絕對不能忽略,在很多時候甚至超過了民族關係。

第三次中東戰爭期間,巴列維也積極支持以色列。根據後來披露的資料,當時伊朗空軍還派遣了部分飛行員前往以色列,駕駛以色列的戰鬥機參與戰鬥,而巴列維則私下裡資助了以色列二十億華元。此外,巴列維還下令開放所有機場,以方便中國空軍向以色列空運戰爭物資。

顯然,在巴列維主政時期,伊朗是以色列的堅定盟友。

問題是,巴列維的親以立場,並沒有得到民衆的支持。

雖然伊朗不是阿拉伯國家,與阿拉伯國家不屬於同一個民族,但是伊朗與以色列也不是同一個民族。更重要的是,伊朗與阿拉伯國家信奉同一個真珠,哪怕在教派上存在差別,而以色列信奉的則是另外一個上帝。

也就是說,在關係上,伊朗至少與阿拉伯國家還有宗教上的共同點,與以色列則沒有任何共同點。

顯然,伊朗民衆更加支持信奉同一個真主的阿拉伯國家,而不是以色列。

第三次中東戰爭之後,伊朗國內就因爲國王支持以色列而爆發過大規模動盪,而巴列維採取的應對措施是血腥鎮壓。

根據後來披露的資料,在持續了一個多月的動盪中,至少有數十萬人喪生,其中部分是在遭到秘密逮捕之後被處決,而絕大部分被秘密處決的都是宗教極端份子,即堅決反對世俗化的伊朗人。

問題是,鎮壓根本不可能消除國內矛盾,反而會激化矛盾。

一九八一年,以色列出兵攻佔黎巴嫩,而巴列維再次高調錶示支持以色列爲了改善本國安全形勢所發動的侵略戰爭,再次激化了伊朗的國內矛盾。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也正是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的導火索。

正是在這場動盪中,霍梅尼被捕入獄,而巴列維在這個關鍵人物身上,並沒有使用其見長的血腥手段,只是把霍梅尼軟禁在了德黑蘭郊外的一座莊園裡面,並且在八個月之後,也就是一九八二年六月將其釋放。

顯然,巴列維做出了一個最爲錯誤的決定。

霍梅尼在獲得自由之後,不但沒有就此沉默,反而以其反抗國王的英勇舉動,立即成爲了伊朗國內宗教極端勢力的精神領袖,成爲了反抗巴列維統治的核心人物,並且在一九八三年發起了伊斯蘭革命。

雖然從理論上講,只要巴列維推行的世俗化等一系列政策沒有得到根本改變,就算處決了霍梅尼,伊朗依然會爆發伊斯蘭革命,但是絕對不會是一九八三年,而巴列維也就有對改革進行調整,以緩解國內矛盾。

從某種意義上講,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是巴列維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必然結果。

當然,中國在這場革命中扮演了很不光彩的角色。

事實上,正在中國在伊朗的一系列行動,才導致了伊斯蘭革命。

這其中,中國對伊朗的經濟掠奪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第三次中東戰爭之前,中國對伊朗的經濟掠奪還不算過分,而且主要由民間資本自行運作,與政府政策沒有直接關係。即便中國企業在伊朗確實賺取了暴利,也並非中國企業的原因,更主要的是伊朗自身的政策。

可是在第三次中東戰爭之後,中國對伊朗的經濟掠奪就不再僅僅是民間行爲。

這就是,阿拉伯國家在第三次中東戰爭期間對以中國爲核心的東方同盟集團進行了全面的石油禁運,使得中國更加依賴來自伊朗的石油,也就需要加大從伊朗的石油進口量,自然需要確保控制伊朗的石油資源。

根據中國官方公佈的資料,在第三次中東戰爭後的五年裡,中國從伊朗進口的石油比此前五年增加了百分之一百八十。同一時期,伊朗的石油出口量則增長了百分之兩百多,而且出售價格極爲低廉。

顯然,伊朗民衆並沒有從增加的石油貿易中獲得好處。

相反,在油田數量增加有限的情況下,石油產量急劇提升,意味着單井產量提高,也就意味着工人的勞動強度加大。

也就是說,伊朗民衆不但沒有獲得好處,反而遭受了重大損失。

當然,最主要的不是勞動量的增加。

說白了,石油工人在伊朗工人中佔的比例不算大。

最根本的,還是由石油危機所引發的經濟危機對伊朗造成的衝擊。這就是,在全球經濟危機的影響下,伊朗要在進口中花掉更多的錢,而出口受油價限制並沒有同比增長,因此伊朗政府只能通過增加國內稅收來平衡開支,即把外來經濟壓力轉移到國內,讓伊朗民衆承擔更加承重的經濟負擔。

對於貧富差距已經極爲懸殊的伊朗來說,這無疑是火上澆油。

要知道,八成伊朗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而伊朗政府提高稅收比例,卻沒有改善社會福利,意味着窮人將變得更加貧窮。

顯然,這等於激化了社會矛盾。

也正是如此,霍梅尼所代表的極端宗教集團纔有了滋生的土壤,也纔得到了數千萬伊朗平民的支持,而巴列維則成爲了伊朗民衆眼裡的賣國賊,也正是如此,伊朗人才認爲只有推翻國王,才能拯救伊朗。(歡迎您來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V

第519章 市區混戰第306章 最後的決定第626章 厚積薄發第101章 遠戰第102章 反客爲主第163章 禍不單行第176章 生或死第160章 餘熱第169章 轉移第168章 創造機會第114章 主動迎戰第91章 非正規戰鬥第462章 換位進攻第180章 成功抓捕第146章 大使第562章 頑抗第315章 證明自己第495章 穿梭轟炸第44章 萬不得已第547章 民族的裂縫第157章 搶先攻擊第41章 開天闢地第142章 深入敵後第54章 責任與機會第223章 集中攻擊第614章 戰略優勢第105章 前途莫測第382章 坐以待斃第599章 談判第224章 一個人的戰爭第75章 出發第561章 更多選擇第104章 撤退第254章 下一步第24章 末途絕路第61章 戰爭危機第116章 目的地第490章 飛蛾撲火第240章 下坡路第568章 登陸成功第529章 東進通道第130章 間接影響第556章 衝出海灘第546章 協商第142章 深入敵後第112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199章 改造第610章 你爭我奪第262章 疲於奔命第2章 重新開始第482章 前進基地第72章 聲東擊西第222章 再攀新高峰第96章 誘餌第601章 威脅第290章 嚴重誤判第190章 狂熱時代第145章 與蛇共舞第343章 惡仗第230章 嘗試第220章 軍火貿易第61章 中興干將第518章 無路可退第46章 聯軍第65章 帝國的立場第100章 守株待兔第47章 不怕死第444章 減負第86章 圍攻第195章 兩手準備第503章 下一步第615章 簡單粗暴第571章 措手不及第145章 與蛇共舞第246章 交戰前夜第553章 衆口紛紜第126章 夾擊第217章 全力以赴第222章 再攀新高峰第235章 棋逢對手第287章 關鍵建議第201章 有得有失第216章 根源第140章 迎頭痛擊第43章 出頭鳥第332章 進軍悉尼第177章 新局面第235章 中流砥柱第156章 撤退第145章 與蛇共舞第178章 參謀的戰爭第398章 偷襲第359章 灰心絕望第86章 隱患第246章 交戰前夜第211章 貓捉耗子第357章 過分要求第84章 大禍臨頭第83章 前仆後繼第200章 以小搏大
第519章 市區混戰第306章 最後的決定第626章 厚積薄發第101章 遠戰第102章 反客爲主第163章 禍不單行第176章 生或死第160章 餘熱第169章 轉移第168章 創造機會第114章 主動迎戰第91章 非正規戰鬥第462章 換位進攻第180章 成功抓捕第146章 大使第562章 頑抗第315章 證明自己第495章 穿梭轟炸第44章 萬不得已第547章 民族的裂縫第157章 搶先攻擊第41章 開天闢地第142章 深入敵後第54章 責任與機會第223章 集中攻擊第614章 戰略優勢第105章 前途莫測第382章 坐以待斃第599章 談判第224章 一個人的戰爭第75章 出發第561章 更多選擇第104章 撤退第254章 下一步第24章 末途絕路第61章 戰爭危機第116章 目的地第490章 飛蛾撲火第240章 下坡路第568章 登陸成功第529章 東進通道第130章 間接影響第556章 衝出海灘第546章 協商第142章 深入敵後第112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199章 改造第610章 你爭我奪第262章 疲於奔命第2章 重新開始第482章 前進基地第72章 聲東擊西第222章 再攀新高峰第96章 誘餌第601章 威脅第290章 嚴重誤判第190章 狂熱時代第145章 與蛇共舞第343章 惡仗第230章 嘗試第220章 軍火貿易第61章 中興干將第518章 無路可退第46章 聯軍第65章 帝國的立場第100章 守株待兔第47章 不怕死第444章 減負第86章 圍攻第195章 兩手準備第503章 下一步第615章 簡單粗暴第571章 措手不及第145章 與蛇共舞第246章 交戰前夜第553章 衆口紛紜第126章 夾擊第217章 全力以赴第222章 再攀新高峰第235章 棋逢對手第287章 關鍵建議第201章 有得有失第216章 根源第140章 迎頭痛擊第43章 出頭鳥第332章 進軍悉尼第177章 新局面第235章 中流砥柱第156章 撤退第145章 與蛇共舞第178章 參謀的戰爭第398章 偷襲第359章 灰心絕望第86章 隱患第246章 交戰前夜第211章 貓捉耗子第357章 過分要求第84章 大禍臨頭第83章 前仆後繼第200章 以小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