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坐以待斃

被擊落的那架偵察機不是飛向西南太平洋艦隊,而是正在返航,而且中國海軍與美國海軍的作戰記錄都證明了這一點。

當時,西南太平洋艦隊在第一航母大隊北偏東大約六十度方向上。

也就是說,西南太平洋艦隊依然在珊瑚海東部海域活動,而第一航母大隊在珊瑚海南部海域。

這裡,必須提到顧祝同。

在二十四日夜間,李向龍曾經打算全速向西航行,然後轉爲向南航行。也就是說,在二十五日清晨機動到珊瑚海中部。這樣一來,偵察機就能向南飛行,不管第一航母大隊是向南前往塔斯曼海,還是留在珊瑚海南部海域活動,都會被偵察機發現。只是,顧祝同說服了李向龍,讓他改變了想法。

要知道,這麼做,也有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甚至會產生致命的結果。

這就是,如果美軍已經知道西南太平洋艦隊進入了珊瑚海,而且曾經前往新赫布里底羣島與新喀里多尼亞之間搜尋,那麼第一航母大隊的偵察機就會全數向北搜索,也就有很大的把握找到西南太平洋艦隊。

此外,如果第一航母大隊在珊瑚海南部海域活動,那麼美軍的岸基巡邏機也會重點搜索其北面的海域。

總而言之,如果按照李向龍的想法做,那麼西南太平洋艦隊就很有可能首先暴露。

顯然,李向龍也非常清楚,暴露行蹤與自殺沒有多大的區別。哪怕第一航母大隊只有兩艘航母,也有能力發動一次決定性的攻擊。更何況,第二航母大隊與第三航母大隊依然行蹤不明。

最終,李向龍採納了顧祝同的建議,即依然留在珊瑚海東部海域。

可以說,這是非常關鍵的一點。

要知道,如果按照李向龍的想法,西南太平洋艦隊肯定會在派出攻擊機羣之前,被弗萊徹派出的偵察機發現。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就算弗萊徹來不及發起攻擊,也至少有足夠的時間加強艦隊的防空力量,並且把西南太平洋艦隊的行蹤報告給哈爾西,也就是讓斯普魯恩斯知道,而當時斯普魯恩斯已經進入珊瑚海,就在西南太平洋艦隊北面大約八百公里外,而李向龍與顧祝同根本就不知道這一情況。

說得再直接一點,就算西南太平洋艦隊趕掉了第一航母大隊,斯普魯恩斯也能在下午四點左右趕到,趕在天黑之前發動攻擊。顯然,西南太平洋艦隊在天黑之前找到斯普魯恩斯的可能性極爲渺茫。

顯然,如果在傍晚的時候遭到突然襲擊,西南太平洋艦隊肯定是凶多吉少。

這場海戰結束之後,顧祝同就是憑藉這一點,獲得格外提拔,在年底的時候就晉升爲海軍准將。

當然,這都是後話了。

防空戰鬥機擊落了美軍偵察機之後,李向龍專門詢問了無線電監聽部門的軍官,確認那架美軍偵察機沒有來得及發出電報。

這下,李向龍才鬆了口氣。

至少,他還沒有暴露行蹤。

此時,弗萊徹根本就不知道東北方向上發生的事情。

要知道,偵察機在執行任務的時候,只有在發現了敵艦隊之後,纔會發出電報,而不會隨時報告情況。

道理也很簡單,如果偵察機隨時報告情況,就等於在警告附近的敵艦隊。

當時,弗萊徹依然在耐心的等待偵察機的報告,只是他對此已經不抱希望了,因爲偵察機早已到達最大偵察半徑處。

顯然,偵察機在返航途中發現中國艦隊的可能性並不大。

事實上,弗萊徹也沒有想到中國艦隊會在珊瑚海東部海域活動。結果就是,他安排的偵察機只搜索了北面九十度的扇形區域。當時,遭到攔截的那架偵察機,就位於偵察區域的最右側。

也就是說,弗萊徹劃出的偵察區域根本沒有把中國艦隊包括進去。

顯然,也就不會有偵察機發現中國艦隊了。

因爲沒有發現中國艦隊,所以弗萊徹還產生了一個幻覺,即認爲中國艦隊依然在珊瑚海北部海域活動,根本沒有南下。

只是,弗萊徹也沒有讓第一航母大隊加速北上。

原因很簡單,補給作業還沒結束呢。

雖然接受補給的主要是輕巡洋艦與驅逐艦,但是油水補給艦一次只能爲三艘戰艦提供補給服務,而一艘驅逐艦需要兩個小時才能補充足夠的燃油,輕巡洋艦則需要近三個小時,整個補給作業要持續到下午四點過才能結束。在此之前,第一航母大隊的航行速度都得控制在十二節以內。

更要命的是,此時第一航母大隊處於“分離”狀態。

爲兩艘艦隊航母提供直接掩護的只有四艘重巡洋艦與兩艘剛完成補給的驅逐艦,其他戰艦均沒在航母附近。

只要遭到攻擊,後果難以想像。

事實上,這還是戰時的編制標準。

在參戰之前,美軍航母戰鬥羣的配製標準與日本海軍相似,即只爲艦隊航母配備了一艘提供直接掩護的戰艦,而且是重巡洋艦。如果不是日本海軍在戰爭中大敗而歸,美軍還不會增強航母的直接掩護力量。

可惜的是,美軍並沒有讓快速戰列艦爲航母護航。

當時,美國海軍的兩艘快速戰列艦,即兩艘“北卡羅來納”級已經建成服役,只是沒有部署在太平洋艦隊。按照英國皇家海軍的要求,美國在參戰之後就把這兩艘快速戰列艦留在了大西洋艦隊,並且在八月底把“華盛頓”號派往英國,加入了英國本土艦隊,而“北卡羅來納”號則留在諾福克海軍基地。

主要就是,英國皇家海軍也只有兩艘快速戰列艦。

在美國參戰之前,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兩艘快速戰列艦,即“俾斯麥”號與“提爾皮茨”號已建成服役。雖然英國皇家海軍也有兩艘快速戰列艦,即“喬治五世”級的“喬治五世”號與“威爾士親王”號也已經建成,但是“俾斯麥”級在各方面都強於“喬治五世”級,而且處於戰略防禦一方的英國皇家海軍在兵力相當的情況下,根本就不可能壓制住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更重要的是,英國皇家海軍擔心兩艘快速戰列艦突破北海防禦圈,前往北大西洋執行破交任務,因此就需要更多的快速戰列艦來堵住公海艦隊,也就需要美國派遣快速戰列艦。

戰後,就有人認爲,如果美國海軍沒有把兩艘快速戰列艦放在大西洋,而是分派在太平洋艦隊裡面,用快速戰列艦掩護艦隊航母,那麼太平洋戰爭、特別是最初的幾場海戰,很有可能出現不同的結果。

當然,這種觀點有點片面。

主要就是,當時美國海軍根本沒有防空作戰的經驗,也就沒有加強戰艦的防空火力。

參戰之後,美軍才認識到防空的重要性,也就緊急加強了一些戰艦的防空火力,只是與兩艘快速戰列艦無關。

主要就是,當時兩艘快速戰列艦都部署在大西洋。

此外,美軍的倉庫裡也沒有多少高射炮,在加強了重巡洋艦的防空火力之後,也就沒辦法去加強快速戰列艦的防空火力了。

當時,兩艘快速戰列艦上,除了二十門mk12型五英寸高平兩用炮之外,只有四座四聯裝四十毫米高射炮與十二挺零點五英寸高射機槍。顯然,這點防空火力根本就達不到大戰的標準,甚至比中國海軍在戰前的巡洋艦都要差。要到一九四二年,也就是進行了專門的現代化改裝之後,兩艘“北卡羅來納”級才能達到防空戰艦的水準,比如四十毫米高射炮的數量增加到了六十門,用二十毫米高射炮取代了十二點七毫米高射機槍,並且把數量增加到六十三門。

也就是說,就算美國海軍在大戰初期將兩艘“北卡羅來納”級放在太平洋,也難以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反而有可能成爲中國艦隊航空打擊下的犧牲品。在增強了防空火力之後,這兩艘快速戰列艦才能在太平洋戰場上發揮應有的作用,成爲足以與中國海軍的防空巡洋艦媲美的防空戰艦。

當時,能夠海軍能夠用來掩護航母的,也就只有重巡洋艦。

至於其他戰列艦,因爲最高航速都在二十節左右,根本跟不上航母的機動速度,也就無法伴隨航母作戰。

要知道,在防空作戰的時候,航母都會全速航行,航速在三十節左右。

用兩艘重巡洋艦掩護一艘艦隊航母,顯然難以應付中國海軍航空兵的打擊,根本不可能讓航母免遭創機。

在弗萊徹等待偵察機返航的時候,第一航母大隊喪失了逃跑的機會。

九點四十分,在東北方向上巡邏的美軍戰鬥機首先發現了逼近的機羣,準確的說是幾架中國海軍的艦載戰鬥機。

因爲“海鷹”是首次參戰,所以美軍飛行員沒有立即辨認出來。

隨即,美軍戰艦上的雷達也探測到了這幾架高速逼近的戰鬥機。

兩分鐘後,戰鬥打響。

“野貓”根本不是“海鷹”的對手,各項主要性能都比“海鷹”差得多,特別是最高速度差了很大一截。

戰鬥警報響起後,美軍航母上待命的戰鬥機開始升空。

只是,此時留給美軍的時間已經不到二十分鐘了。

第38章 戰略目標第4章 政治體制第241章 奮起直追第78章 鬥智第523章 轟炸與封鎖第96章 突來的戰鬥第210章 此消彼漲第103章 大獲全勝第500章 深入內陸第216章 根源第57章 開戰第179章 兄弟第465章 喧賓奪主第64章 無力迴天第359章 灰心絕望第520章 戰略轟炸第385章 掉隊第149章 主要目的第145章 傾斜的天平第127章 大陸戰爭第125章 參戰前談判第148章 勇闖鬼門關第388章 一擊得手第29章 落荒而逃第265章 殊途同歸第133章 不期而遇第550章 鉤心鬥角第120章 以小搏大第11章 主動出擊第304章 大意輕敵第129章 據點第606章 無償援助第400章 兩害相權第38章 大東溝第44章 新興強國第328章 傳統精神第130章 間接影響第389章 孤注一擲第183章 等待時機第12章 危機浮現第14章 海軍之父第91章 棟樑之才第209章 排兵佈陣第339章 空間換時間第141章 斷裂第181章 總體戰局第415章 垮塌的帝國第238章 功虧一簣第383章 轉折點第36章 叢林求生第218章 失之毫釐第29章 一八九二第65章 生存競賽第522章 精確轟炸第160章 營救行動第205章 謹慎應戰第612章 決裂第178章 毫無顧慮第275章 空頭支票第158章 不可不戰第242章 一舉超越第23章 士氣歸零第274章 取捨兩難第230章 進軍印度洋第37章 看熱鬧第215章 急功近利第460章 特種作戰第466章 蜂擁而來第134章 黔驢技窮第534章 功敗垂成第197章 利器第240章 關鍵情報第524章 能源第77章 伏擊第28章 主力決戰第279章 恍然大悟第453章 次優選擇第162章 進軍所羅門羣島第105章 最後的希望第591章 化敵爲友第37章 後遺症第332章 進軍悉尼第26章 女記者的心思第101章 初生牛犢第229章 中心海洋第431章 冒險第47章 摩洛哥危機第74章 各打各的第385章 掉隊第6章 長遠之計第18章 委曲求全第617章 金融霸權第244章 發現第58章 時機第293章 準備開打第48章 戰爭的號角第102章 覆滅第159章 復仇第107章 不速之客第620章 現代海軍之父
第38章 戰略目標第4章 政治體制第241章 奮起直追第78章 鬥智第523章 轟炸與封鎖第96章 突來的戰鬥第210章 此消彼漲第103章 大獲全勝第500章 深入內陸第216章 根源第57章 開戰第179章 兄弟第465章 喧賓奪主第64章 無力迴天第359章 灰心絕望第520章 戰略轟炸第385章 掉隊第149章 主要目的第145章 傾斜的天平第127章 大陸戰爭第125章 參戰前談判第148章 勇闖鬼門關第388章 一擊得手第29章 落荒而逃第265章 殊途同歸第133章 不期而遇第550章 鉤心鬥角第120章 以小搏大第11章 主動出擊第304章 大意輕敵第129章 據點第606章 無償援助第400章 兩害相權第38章 大東溝第44章 新興強國第328章 傳統精神第130章 間接影響第389章 孤注一擲第183章 等待時機第12章 危機浮現第14章 海軍之父第91章 棟樑之才第209章 排兵佈陣第339章 空間換時間第141章 斷裂第181章 總體戰局第415章 垮塌的帝國第238章 功虧一簣第383章 轉折點第36章 叢林求生第218章 失之毫釐第29章 一八九二第65章 生存競賽第522章 精確轟炸第160章 營救行動第205章 謹慎應戰第612章 決裂第178章 毫無顧慮第275章 空頭支票第158章 不可不戰第242章 一舉超越第23章 士氣歸零第274章 取捨兩難第230章 進軍印度洋第37章 看熱鬧第215章 急功近利第460章 特種作戰第466章 蜂擁而來第134章 黔驢技窮第534章 功敗垂成第197章 利器第240章 關鍵情報第524章 能源第77章 伏擊第28章 主力決戰第279章 恍然大悟第453章 次優選擇第162章 進軍所羅門羣島第105章 最後的希望第591章 化敵爲友第37章 後遺症第332章 進軍悉尼第26章 女記者的心思第101章 初生牛犢第229章 中心海洋第431章 冒險第47章 摩洛哥危機第74章 各打各的第385章 掉隊第6章 長遠之計第18章 委曲求全第617章 金融霸權第244章 發現第58章 時機第293章 準備開打第48章 戰爭的號角第102章 覆滅第159章 復仇第107章 不速之客第620章 現代海軍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