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要麼恢復大明律,要麼就革除功名!

第127章 要麼恢復大明律,要麼就革除功名!

湯昊的話,一向刺耳。

只要這位中山侯在廷議開口,鐵定沒有什麼好話。

他方纔這番話可謂是直接將讀書人的遮羞布都給扯掉了。

事實上,書生士子也好,文臣縉紳也罷,成天整日裡都是在高喊着什麼“寒窗苦讀十餘載”,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開局一個碗,卑賤農戶出身,當過乞丐要過飯,做過和尚撞過鍾,參加義軍造過反……可謂是元末羣雄裡面出身最慘的人。

羣雄並起,逐鹿天下,最終卻是他朱元璋戡亂摧強,剪滅羣雄,定鼎天下建立大明!

而朱重八同志本人就是個十分好學的人,極其重視教育對於治國的重要作用,把教育置於國家發展的重要地位,確立了“治國以教化爲先,教化以學校爲本”的文教政策,大力發展學校教育事業。

鄉野間設立學舍,每三十五家辦一“社學”,生員沒有定額,爲稚子幼童啓蒙;地方上有縣學、州學、府學,每天供應生員飲食,給天下學子開闢出一道求學之路。

短暫驚愕之後,劉健臉色大變,瘋狂給曾鑑使眼色,示意其不要在此刻請辭!

現在正是小皇帝抓住機會揮刀砍向文臣縉紳的時候,結果伱曾鑑突然請辭,你這是逼着小皇帝將爾等湖廣籍官員趕盡殺絕啊你!

沒錯,曾鑑字克明,湖廣郴州人。

但是與中山侯湯昊方纔所提及的這些農戶、匠戶和商戶相比,這一點點苦頭又算得了什麼呢?

“總憲,按照《大明律令》,他們當如何處置?”

也就是說,要參加科舉必須先人學校進學,學校中的佼佼者不經科舉也可以給官。

真是不容易啊!

雙喜臨門啊?

是以湯昊迅速給小皇帝使了個眼神,基於君臣二人長久以來的默契,朱厚照也明白了這狗賊野人的意思,臉色瞬間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陰沉了下來!

“大司空,你方纔說什麼?你要請辭?”

花這麼多的錢糧白白養着這些秀才舉人嗎?

然而,當聽到他這話後,朱厚照人都傻眼了,下意識地看向了湯昊。

“陛下,若是如此,於陛下仁名有損啊!”

可這天下間的農戶、匠戶和商戶,又有多少是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呢?

所以,湯侯這些話,根本沒辦法反駁!

士農工商這四民,代表着四個階級,根本就沒有什麼可比性。

但是,偏偏此刻曾鑑眼見小皇帝一而再再而三地打壓文臣縉紳,並且矛頭直指湖廣鄉黨,他這心裡面難免生出了兔死狐悲之感,竟是直接出言請辭,試圖以此表明自己的態度,希冀着小皇帝能夠收回成命!

畢竟六部尚書這個級別的朝堂重臣,請辭一事還是很有分量的,至少皇帝陛下按照制度應該挽留一番。

文臣縉紳不是喜歡高喊“祖制”,搖晃“祖制”這杆大旗嗎?

“現在,朕就想問你們一句話,那五十六個兵部官員是不是涉案犯法了?”

那小皇帝也可以這樣做嘛!

畢竟這制定祖制之人,可是他正兒八經的老祖宗,偉大的朱重八同志!

湯昊也是愣住了,臉上閃過了一抹笑容。

曾鑑垂着頭,絲毫沒有注意到小皇帝那嚇人的臉色。

朕要革除他們的功名,可是你們不願!

擁有功名的讀書人!

“讀書人之所以能夠明辨是非,之所以能夠教化萬民,不僅僅只是因爲他們讀書習字進學修德,更是因爲讀書人享有功名特權,可以不受路引限制,可以自由行走天下游學四方!”

“該殺頭的殺頭,該充軍的充軍,剩下的那六人,全部貶去瓊州府,無詔不得改調升遷!”

比如永樂帝朱棣,明顯更加重視科舉大考。

小皇帝看了這麼久的戲,總算是學到了些真東西了。

功名!

畢竟自大明開國以來,真正大力懲治貪腐的大明皇帝,也就只有起家草莽的朱重八一人!

而現在,朱重八定下的規矩,就成了湯昊和小皇帝打壓文臣縉紳的有力武器!

讚美朱重八同志!

現在,擺在文臣縉紳面前的,其實是兩個選擇。

羣臣聽見小皇帝這最終處置結果,盡皆倒吸了一口涼氣。

殺頭的殺頭,充軍的充軍,五十人直接仕途斷絕。

此話一出,全場譁然!

要麼,允許小皇帝開歷代之先河,革除讀書人功名,一刀砍到文臣縉紳的大動脈上面!

“憑藉功名特權,他們可以瞭解國朝的大政方針,他們可以替朝廷向鄉野之間傳遞陛下的聖言,他們可以成爲朝廷溝通聯繫鄉野子民的橋樑,而一旦失去了這功名特權,那讀書人還有什麼資格去教化萬民呢?他們也會如同鄉野百姓那般,活在自家田地裡面自給自足,不知外界今夕是何年!”

擁有功名的讀書人,真正的作用,在於維繫地方的穩定,在於教化萬民不讓他們生出別樣的心思!

什麼心思?

聚衆作亂,起兵造反,推翻你老朱家的大明江山!

小皇帝不蠢,他自然聽得明白馬文升的話外之音。

這個懲罰,不可謂不重! 畢竟這五十六人可都是兵部堂官郎官,不是什麼刀筆小吏,哪怕是三位朝堂真王,此刻都覺得一陣肉痛。

“那好!”

“你眼裡可還有朕這個君父?你心中可還有臣子本分?”

大明辦學之盛況,遠遠超過了唐宋時期,形成了一套以鄉野社學到州府縣官學再到中央官學的完備體系,誠可謂是“四海之內,學校如林,庠序盈門”。

沒辦法,小皇帝這一手,太狠了啊!

哪怕家境貧寒,只要肯勤學苦讀,就能夠進入社學、縣學、府學等一步一步進學修德,同時還可以通過科舉大考獲得秀才、舉人等功名,取得對應的優待和特權!

這一點,在場廷臣可謂是心中門清,畢竟他們也是通過這科舉大考步入仕途的!

該怎麼選擇?

學成後由天子召見,分科擢用,其任用之職務有御史、知州、知縣、教官、經歷、縣丞、部院書吏奏差、五府掾史等。

只是不同時期,歷代帝王對科舉和學校的重視程度不一樣。

“朕不想聽你們在這兒爲讀書人爭辯!”

“陛下,三思啊!”

所以,他們接下來的表態,即將關乎着天下讀書人未來的利益,一着不慎滿盤皆輸,連帶着他們也會因此遺臭萬年!

爲什麼朝廷要給讀書人功名特權?

湯昊則是笑呵呵地點了點頭,忍不住向小皇帝豎起了大拇指。

怎麼個意思這是?

買一送一?

你就算再苦,那至少也是吃喝不愁,只管專心進學修德罷了。

這輩子已經徹底完了!

面對如此狠辣的處置結果,劉健終究還是忍不住開了口。

文臣縉紳口中的“祖制”,是不是朱重八同志定下的規矩,那還真是不好說,畢竟這些讀書人最是寡廉鮮恥,誰知道他們認的祖宗是不是其他人,比如說那把持朝政的三楊!

但是小皇帝口中的“祖制”,那就很明顯了,高舉朱重八同志這杆大旗!

“回稟陛下,情節嚴重的三十二人,按《大明律》,當斬;情節較輕的十八人,當革職流放充軍;情節最輕的六人,當貶官!”

三十二人,當斬!

十八人,當充軍流放!

六人,當貶官!

老首輔劉健神情凝重地開了口。

“想要保住這五十六人,那就讓朕革了他們的功名,如若不然,那就任由他們去死吧!”

這無疑是一個難題!

在場廷臣面面相覷,三位真王沉默不語。

“陛下,臣自知德不配位,再加上年老昏聵……臣乞骸骨”

小皇帝開始了點名,張敷華也只能硬着頭皮回答。

“既然如此,就按照《大明律》治罪!”

至於鄉里學舍之教師,由郡守縣令選擇有學行者擔任之,鄉學同樣三年一大考,師生均有升級制度,十分完備。

馬文升是一個幹吏,言辭一向激進,他這番話說得也極其露骨。

順着劉健的思路,天官馬文升繼續深入往下講去。

每月有小考,大考三年一次,成績優秀者,先送到行省,再選拔最優者送至京師,入國子監進學修德,妻子可隨行,國子監負責一切食宿費用。

大部分都是舉人,以及辭官歸鄉的官員!

這些擁有功名或官身的讀書人,可以憑藉朝廷給予的優待特權,比如除賦稅和免徭役等,動用各種手段大肆兼併田地,錢糧自然而然地就慢慢積攢起來了,通過一代兩代的努力,就變成了士紳豪強!

現在,你這位正德皇帝,一言不合地就要廢除讀書人的功名,開了這個先河,天下士紳會怎麼看,天下讀書人又會怎麼看?

馬文升這番話,實則是在提醒小皇帝,不要任着性子胡來,破壞了大明王朝的基本盤!

朱厚照冷笑道。

畢竟科舉大考是國家公平選拔人才的重要制度,是國家的柱石和根基。

“太祖高皇帝曾經重典懲治貪腐,朕這不過是在遵循祖制罷了,怎麼?難道有什麼問題嗎?”

工部尚書,大司空曾鑑,突然開口請辭!

“陛下,老臣年老昏聵,請求致仕!”

但不論如何,大明王朝的讀書人,日子過得還真不算苦。

府、州、縣學府所招收的學子,以官員子弟及普通百姓子弟之優秀者、年十五歲以上、讀過“四書”的爲合格。

這也就是所謂的“皇權不下鄉”!

那這些地方士紳和豪強怎麼來的?

而那最後六人則是更加悽慘,被流放去了天遠地遠的瓊州府,而且小皇帝還嚴令不得改調升遷,這就意味着他們一輩子都只能爛在那瓊州府,連回家歸鄉的機會都沒有!

哪怕還能保住官身,可是跟流放沒什麼區別了!

但,不管怎麼樣,今日都絕不能讓小皇帝開了革除功名的先河!

“陛下,元輔此話乃是忠言!”

“好啊!”朱厚照開始了他的表演,怒斥道:“一不順心就想要請辭,你當朝廷是什麼?你想來就來想走就走嗎?”

文人的筆,殺人不見血,比武夫的刀更加可怕!

若是選擇後者,允許小皇帝革除功名,那他們在場這些廷臣,有一個算一個,全都不會有什麼好名聲,一朝賢名喪盡不說,天下士子書生還會把他們罵成奸臣佞臣,甚至可能會遺臭萬年!

所以,相比於此,還是前者看起來,更能讓人接受一些!

然而正當這個時候,意外卻突然發生了!

但是他也不能就這麼放棄,好不容易抓住了機會,而且一擊打中了文臣縉紳的痛腳,那自然就要換取到足夠的利益,這是湯昊交給他的利益交換!

大明也因此施行學校與科舉交錯的取士政策,“科舉必由學校,而學校起家可不由科舉”。

要麼,任由小皇帝嚴懲這五十六人,啓用《大明律》,恢復洪武朝的嚴刑峻法!

“呵!仁名?”朱厚照輕笑道:“朕在你們眼中還有什麼仁名可言?”

這一刻,廷臣臉色頓時變得古怪了起來,好懸沒有被當場氣死過去。

回顧自己求學科考的歷程,苦嗎?

當然是有些苦的。

當然不是!

他們都知道,小皇帝這是想要試探文官們的底線。

那很好,那就按照《大明律》辦事,看看誰能夠忍得住!

“若是陛下輕易間開了這“革除讀書人功名”的先河,日後帝王盡皆如此,那讀書人失去了這功名,還如何宣揚教化?如何維持鄉野法令?豈不是會盜匪橫行、禮崩樂壞、綱紀不存嗎?”

不過太祖爺朱元璋起初並不重視科舉,按照他的計劃,參加科舉的必須是學校的生員,但學校生員做官則不一定非要經過科舉,如國子監學子考覈通過後便可出任官員。

朝廷的觸角,僅僅只是能伸到縣衙一級,而縣衙之後的鄉野之間,就算官府派人去了也不一定有用,而是要依靠這些地方士紳豪強!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地方士紳豪強的話,遠比地方縣衙更加管用!

孰輕孰重?

“元輔,還有你們,不要跟朕再扯這些虛的!”

只是他這位大司空一向持正守操,所以也算不得是李東陽、劉大夏等人的黨羽。

“方纔總憲所言極是,讀書人在朝爲官在鄉爲紳,承擔着教化萬民、維持法令的重擔,他們是朝廷的基石!”

面對小皇帝的嚴厲指責,曾鑑一下子慌了手腳,張口想要辯解。

然而朱厚照卻是不給他這個機會,直接喝道:“傳旨,曾鑑狂悖,藐視君王,罷免一切官職,革除一切功名,全家流放遼東!”

第72章 反擊!你們想搞文武合流?第41章 老湯家做出的犧牲!第140章 海權思想!中國成爲世界性帝國的機第171章 臨清!這個狗屁世道啊!第108章 三十二言官下獄!真是一條好狗!第8章 司禮監!第178章 蹊蹺!這是一個陽謀!第78章 天下大弊!所謂的弘治三君子!第77章 主動出擊!小皇帝的憤怒!第194章 出海第185章 血債血償!第164章 肅清運司!記住這一巴掌!第67章 虞臺嶺慘敗!第178章 蹊蹺!這是一個陽謀!第215章 削髮明志第187章 密信真假!開啓追責制度!第21章 大戲開幕!第105章 名聲臭了?我莽夫要什麼名聲?第4章 你太看得起自己了!第206章 血洗對馬島!第179章 亂兵流匪!好一齣人間慘劇!第217章 湯家異動第41章 老湯家做出的犧牲!第47章 組建班底!第164章 肅清運司!記住這一巴掌!第116章 整改都察院!新政第一刀!第24章 在下一介莽夫!第72章 反擊!你們想搞文武合流?第137章 無妄之災!李東陽氣得吐血!第152章 長蘆鹽場!竈戶天生就處於煉獄之中第56章 爭鋒!你真是一條好狗啊!第106章 惡名昭著!都察院的瘋狂彈劾!第8章 司禮監!第50章 再次交鋒!請立新軍!第157章 腥羶之藪!戶部都察院集體出動!第181章 你們委屈什麼?一羣廢物垃圾!第59章 驍狂中山侯!第45章 劉瑾與張永!第21章 大戲開幕!第22章 湯昊入殿!第6章 劉瑾的狠辣!小皇帝的智慧!第78章 天下大弊!所謂的弘治三君子!第219章 反擊開始第98章 操練新軍!演武真正意義!第215章 削髮明志第229章 李東陽第85章 那個剃髮除須的莽夫!第174章 抄家!士紳纔是王朝最大的毒瘤!第212章 下獄!第121章 海禁國策!鄭和下西洋的意義!第98章 操練新軍!演武真正意義!第137章 無妄之災!李東陽氣得吐血!第93章 彈劾!首輔倒戈!第204章 弱小即原罪第64章 練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第10章 瘋狗之所以是瘋狗!第184章 狠辣毒計!衛璋戰死!第209章 危局第149章 大朝儀!正德朝堂的變化!第64章 練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第44章 謀劃京營!第117章 反腐政策!都察院的第一把火!第78章 天下大弊!所謂的弘治三君子!第231章 羞辱第65章 朱暉請功!老首輔的離間計!第184章 狠辣毒計!衛璋戰死!第110章 科道言官朝天闕!本侯建議直接殺!第121章 海禁國策!鄭和下西洋的意義!第155章 中山侯的禮物!帝師楊廷和!第158章 湯昊深意!大人真是好大的官威啊!第192章 衛所第196章 血戰第40章 講規矩那就講三楊!第154章 隨便折騰!等朝廷來人!第66章 敗壞鹽政之人!第1章 暴躁小皇帝!野人湯日天!第53章 與內閣首輔的對話!第192章 衛所第78章 天下大弊!所謂的弘治三君子!第14章 磨刀!小皇帝開始用腦子了!第55章 新軍提督中山侯!第31章 大戲開幕!韓文死諫!第197章 萬勝第81章 斬配營!新軍終成!第73章 這一手髒得很!第106章 惡名昭著!都察院的瘋狂彈劾!第97章 聯姻!還是兵書更香啊!第170章 交易與威脅!士紳的底氣在哪裡?第207章 朝鮮服軟第84章 天子掌兵!他再如何也只是一個人!第178章 蹊蹺!這是一個陽謀!第5章 小皇帝的心思很深啊!第218章 開宗除籍!第106章 惡名昭著!都察院的瘋狂彈劾!第190章 剝皮實草!王鏊抵達戰場!第185章 血債血償!第97章 聯姻!還是兵書更香啊!第98章 操練新軍!演武真正意義!第127章 要麼恢復大明律,要麼就革除功名!第137章 無妄之災!李東陽氣得吐血!
第72章 反擊!你們想搞文武合流?第41章 老湯家做出的犧牲!第140章 海權思想!中國成爲世界性帝國的機第171章 臨清!這個狗屁世道啊!第108章 三十二言官下獄!真是一條好狗!第8章 司禮監!第178章 蹊蹺!這是一個陽謀!第78章 天下大弊!所謂的弘治三君子!第77章 主動出擊!小皇帝的憤怒!第194章 出海第185章 血債血償!第164章 肅清運司!記住這一巴掌!第67章 虞臺嶺慘敗!第178章 蹊蹺!這是一個陽謀!第215章 削髮明志第187章 密信真假!開啓追責制度!第21章 大戲開幕!第105章 名聲臭了?我莽夫要什麼名聲?第4章 你太看得起自己了!第206章 血洗對馬島!第179章 亂兵流匪!好一齣人間慘劇!第217章 湯家異動第41章 老湯家做出的犧牲!第47章 組建班底!第164章 肅清運司!記住這一巴掌!第116章 整改都察院!新政第一刀!第24章 在下一介莽夫!第72章 反擊!你們想搞文武合流?第137章 無妄之災!李東陽氣得吐血!第152章 長蘆鹽場!竈戶天生就處於煉獄之中第56章 爭鋒!你真是一條好狗啊!第106章 惡名昭著!都察院的瘋狂彈劾!第8章 司禮監!第50章 再次交鋒!請立新軍!第157章 腥羶之藪!戶部都察院集體出動!第181章 你們委屈什麼?一羣廢物垃圾!第59章 驍狂中山侯!第45章 劉瑾與張永!第21章 大戲開幕!第22章 湯昊入殿!第6章 劉瑾的狠辣!小皇帝的智慧!第78章 天下大弊!所謂的弘治三君子!第219章 反擊開始第98章 操練新軍!演武真正意義!第215章 削髮明志第229章 李東陽第85章 那個剃髮除須的莽夫!第174章 抄家!士紳纔是王朝最大的毒瘤!第212章 下獄!第121章 海禁國策!鄭和下西洋的意義!第98章 操練新軍!演武真正意義!第137章 無妄之災!李東陽氣得吐血!第93章 彈劾!首輔倒戈!第204章 弱小即原罪第64章 練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第10章 瘋狗之所以是瘋狗!第184章 狠辣毒計!衛璋戰死!第209章 危局第149章 大朝儀!正德朝堂的變化!第64章 練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第44章 謀劃京營!第117章 反腐政策!都察院的第一把火!第78章 天下大弊!所謂的弘治三君子!第231章 羞辱第65章 朱暉請功!老首輔的離間計!第184章 狠辣毒計!衛璋戰死!第110章 科道言官朝天闕!本侯建議直接殺!第121章 海禁國策!鄭和下西洋的意義!第155章 中山侯的禮物!帝師楊廷和!第158章 湯昊深意!大人真是好大的官威啊!第192章 衛所第196章 血戰第40章 講規矩那就講三楊!第154章 隨便折騰!等朝廷來人!第66章 敗壞鹽政之人!第1章 暴躁小皇帝!野人湯日天!第53章 與內閣首輔的對話!第192章 衛所第78章 天下大弊!所謂的弘治三君子!第14章 磨刀!小皇帝開始用腦子了!第55章 新軍提督中山侯!第31章 大戲開幕!韓文死諫!第197章 萬勝第81章 斬配營!新軍終成!第73章 這一手髒得很!第106章 惡名昭著!都察院的瘋狂彈劾!第97章 聯姻!還是兵書更香啊!第170章 交易與威脅!士紳的底氣在哪裡?第207章 朝鮮服軟第84章 天子掌兵!他再如何也只是一個人!第178章 蹊蹺!這是一個陽謀!第5章 小皇帝的心思很深啊!第218章 開宗除籍!第106章 惡名昭著!都察院的瘋狂彈劾!第190章 剝皮實草!王鏊抵達戰場!第185章 血債血償!第97章 聯姻!還是兵書更香啊!第98章 操練新軍!演武真正意義!第127章 要麼恢復大明律,要麼就革除功名!第137章 無妄之災!李東陽氣得吐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