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十日?!

第99章 十日?!

確實很尷尬。

當劉榮邁動着輕快的腳步,回到鳳凰殿時,看着五弟劉非宛如鶴立雞羣般,站在劉德、劉淤、劉餘三個哥哥身旁,確實很尷尬。

尤其是在劉榮走上前,儘管已經儘量挺直了腰桿,卻也還是比這個五弟矮了小半個頭,更是讓氣氛充滿了尷尬的氣息。

“唔……”

“才幾個月的功夫,老五可是又雄武了些?”

稍有些尷尬的強笑着一聲誇讚,又多看了五弟劉非那足近八尺高,更生的虎背熊腰的身姿,劉榮終還是笑着招呼弟弟們坐下身來。

只剛落座,劉非便不安的撇了眼老四劉餘,才半帶忐忑,半帶期許的望向劉榮。

見五弟這般作態,分明想要開口問,卻被老四劉餘再三用眼神制止,劉榮只笑着低下頭,從懷中取出那枚將軍印。

再擡起頭,面帶調侃的對五弟劉非一笑,旋即便輕輕將那將軍印擲出。

劉榮隨手一扔,劉非卻是如臨大敵般從座位上彈起,穩穩接下那將軍印,又如獲珍寶的捧在了手心。

“嘿,嘿嘿,謝大哥!”

“嘿嘿嘿……”

看着五弟就像是個如願得到玩具的孩童般,捧着那將軍印眉開眼笑的把玩起來,還時不時往腰間比劃着,劉榮自又是一陣莞爾。

含笑起身上前,稍一用力,將那玉印從劉非手裡‘搶’過來,便在劉非焦急的目光注視下,彎腰俯身,將玉印系在了劉非腰間。

直起身,上下打量一番,才頗有些滿意的點點頭,又在這個肌肉男弟弟的肩側輕輕拍了拍。

“好丈夫!”

“不愧爲我劉氏兒郎!”

鏗鏘有力的一聲讚歎,卻惹得劉非滿不在乎的笑着一擺手,目光直勾勾鎖定在腰間掛着的將軍印上,嘴上也不忘甕聲甕氣道:“什麼丈夫不丈夫、劉氏不劉氏的;”

“能掛印爲將,帶兵打仗就行!”

不假思索的脫口而出,劉非便不顧哥哥們在場,便稍揚着手臂,在小院內左右踱起步,似是想看看腰間掛着的將印,能爲自己增添多少風采。

而在劉榮身旁,本含笑注視着這一切的老四劉餘,聽聞自家弟弟這莫名其妙的一句話,卻是面色不由稍一沉!

便是劉榮,也被五弟這隱隱有些犯忌諱的話,震的稍愣了愣。

片刻後,又滿不在乎的微笑點下頭,旋即回過身,輕輕拍着四弟的後背,虛推着劉餘坐回位置;

嘴上也不忘說道:“畢竟年紀還小,又是武人,歷來都是直率的性子。”

“無妨的。”

有了劉榮這句話,劉餘面上憂慮之色才散去大半,也不忘在坐下身之後,惡狠狠瞪了蠢弟弟一眼。

——說的什麼話!

一點腦子都沒有!!!

劉榮卻是沒太在意,甚至反而因爲五弟劉非這般作態,面上笑容愈發直達眼底。

對於皇宮裡的人,尤其是劉榮在內的諸皇子,以及各殿的姬嬪而言,純善,永遠都是最難能可貴的品質。

雖然這樣的性格,於深宮經久不絕的勾心鬥角、明爭暗鬥嚴重矛盾,但也依舊不影響劉榮,將其視爲相當珍貴的東西。

比如母親慄姬,若是論智商情商,怕是都比不上鄉野之間的村夫愚婦!

又或是三弟劉淤,隨便生在某個小地主家中,便大概率是要被兄弟手足們耍得團團轉。

但劉榮並不覺得這是壞事。

——在宮裡呆久了,見慣了勾心鬥角、蠅營狗苟,見慣了心機深沉、狡詐陰險之人,實在是很容易感到精神疲憊。

尤其是打自出生的那一日起,就已經身處‘爭儲奪嫡’這一賽場的皇長子劉榮,就更是如此。

時間長了,劉榮難免對這些陰暗的東西心生抗拒,對於母親、弟弟這樣‘純善’的性格,自也就愈發寬容了起來。

“想來~”

“父皇當年喜歡上母親,也是出於類似的心理?”

如是想着,劉榮便又是搖頭一笑,任由五弟劉非來回走着嘚瑟,語帶輕鬆的和四弟劉餘交談起來。

“父皇召諸位將軍至演武堂,又先單獨召見了少府。”

“想來近幾日,率軍平叛的人選便會定下來,至多不過十日之後,朝堂平叛大軍便要開拔。”

“——老五這邊,你程氏可有準備?”

“兵丁、軍費之類,可有爲難的地方?”

聽劉榮說起正事,劉餘也終於止住了投向五弟的眼刀,面色也隨之稍一正。

“老五領了兵,我兄弟三人的母族程氏,自然是要給老五配齊親衛,以及一應軍械、資費。”

“先前,此事尚無定論,弟不敢先行準備;”

“如今得了父皇允諾,又賜下將印,弟便也當出趟宮,同母舅商籌了。”

便見劉榮聞言,只面色如常的緩緩一點頭。

片刻之後,又言辭溫和,語調卻不容置疑到:“要出宮的時候,把老二也一起帶上。”

說着,劉榮稍側回過頭,望向站在斜後方的二弟劉德:“去尋母舅,讓我慄氏也出一份力。”

“兵丁務必要滿百人,且儘可能配齊兵刃。”

“對了——還有舅父那匹棗紅馬,也給牽回來。”

淡然一語,自是引得劉德淡淡一點頭,卻嚇得劉餘趕忙從座位上彈起身!

“大、大哥……”

不等劉餘開口推辭,劉榮便笑着一擡手,將劉餘的話摁回肚中的同時,也算是解了劉餘焦急萬分的想要開口,卻是越急越說不出話的處境。

便見劉榮含笑轉過頭,朝不遠處,面上隱約帶着渴望,卻也不時向劉餘投去遲疑眼光的五弟劉非。

“老五,做了件我衆兄弟都該做,卻都不敢做、也沒能力做的事。”

“——甚至是僅憑一己之力,便爲我劉氏皇族,掙下了好大一份體面。”

“單就是有這份心,便足矣讓天下人——讓我這個做兄長的敬佩!”

“更何況老五這幅身子骨……”

“嘿,當也不會僅僅只是去關東晃悠一圈?”

說着,劉榮再度側頭望向劉餘,含笑一點頭:“老四是兄長,我,也是兄長。”

“老五喚老四哥哥,也同樣喚我哥哥。”

“——不必多言。”

“安心收下我這份心意,再讓老五回頭,給我多帶回幾顆賊軍首級便是。”

說到最後,劉榮再度撇了眼虎背熊腰,身高足近七尺六寸(1米75)的五弟劉非。

纔剛十四歲出頭的年紀,便長的七尺六寸高,體重更是直奔四百斤(100千克)!

要知道哪怕是年近十七的劉榮,身高也纔不過七尺三寸(1米67),體重更不過二百四十來斤(60千克)。

在這個時代,男子身高能達到七尺(1米61)以上,其實就已經是過了平均身高,算得上是儀表堂堂;

到了八尺(1米84),更是足以被稱一聲:偉岸丈夫!

只能說:皇五子劉非,那就是錯生在皇家的武將胚子——而且還是衝鋒陷陣,能開無雙的那種!

作爲皇長子,劉榮對自己有這麼一個‘胸大無腦’的弟弟,自是感到莫名的安心,也對劉非這純善的性格感到親近。

同時,作爲兄長,劉榮也希望能儘量保證此番,劉非出徵平叛過程中的人身安全。

——皇子領兵平叛,確實能極大的提振朝堂平叛大軍的士氣,並狠狠給老劉家掙一把顏面;

但相應的:萬一劉非有個閃失,那無論是對朝堂大軍的軍心士氣,還是劉氏皇族的顏面,都將會是極大的打擊……

“嗯~”

“這樣,老五這幾日,就先把程、慄兩家湊出的兵卒操演一番。”

“我去趟少府,看能不能給老五摸點好東西回來。”

由於瓷器的緣故,少府令岑邁和劉榮之間,已經結下了相當深厚的友誼。

——主要是利益同盟。

岑邁很希望劉榮能再變幾次‘戲法’,給少府再多開幾條源源不斷的財路。

而在這個前提下,劉榮多的不敢說:在有天子啓許可——至少是默認的前提下,從少府摸幾件甲具之類,當還是不在話下的。

對於大哥劉榮的好意,劉餘、劉非兄弟二人,都是盛情難卻。 劉餘是擔心自己是否還有哪一方面沒有考慮到,擔心自己不該替弟弟接受這份好意。

劉非則簡單許多——想接受,又怕被自家兄長訓斥。

最終,劉榮再三堅持,還是讓兄弟二人不得不接受了這份沉甸甸的手足之情。

劉榮也時隔將近一年,再次踏上了前往少府作室的路。

·

·

·

劉榮那邊,正在少府官員的膽戰心驚下,爲五弟劉非量身挑選着合適的甲具。

而在宣室殿,天子啓送走了本該爲此——本該爲劉榮頭疼的少府令岑邁之後,便隨之出現在了側殿的演武堂。

——這處演武堂,自孝惠皇帝年間佈置完成之後,便基本沒怎麼被動用過。

孝惠皇帝自不用說:便是來了演武堂,也只能自己和自己玩兒兵棋推演;

先帝則是在那次,試圖和匈奴人決戰,最終卻被濟北王劉興居背刺,破壞了全部謀劃之後,開始全神貫注的苟發育,再也沒動過對內、外動兵的念頭。

但天子啓來的很多。

這演武堂,天子啓自前年即了皇位之後,幾乎每隔幾日,便會來上這麼一遭。

究其原因,自是天子啓清楚的知道:長安朝堂中央,同關東宗親諸侯割據勢力之間,必有一戰!

且由於吳王劉濞的存在,這一戰,絕不會太過遙遠。

所以,毫不誇張的說:吳王劉濞舉兵反叛之後,可能採取的策略、選擇的行軍路線——每一種可能,都被天子啓在腦中推演過無數次。

這也就導致此刻,天子啓纔剛出現在演武堂,都不等將軍們提出自己的看法,天子啓便拿着一根長棍,徑直點在了樑國都城:睢陽。

“睢陽城,將會是這一戰的關鍵!”

“無論劉濞作何抉擇、從哪條路走,最終目標,都必定是睢陽!”

“——睢陽城破,則吳楚叛軍可繼續西進,兵臨函谷,以至於關中人心大亂,宗廟、社稷震盪!”

“睢陽不失,則劉濞寸步難進,時日一久,本就各懷心思的各路諸侯,便必定會軍心大亂,乃至不攻自破!”

極其自信的給出自己對這場叛亂的意見,天子啓便昂着頭,在圍聚沙盤——擺在地上的沙盤周圍的將軍身上掃視一週。

見將軍們都一言不發,既沒有出言反駁自己,也沒有點頭附和自己,天子啓這才隱約意識到:氣氛,似乎有些過於詭異了……

“怎麼?”

“可是關東,又送來了戰報?”

話剛說出口,天子啓便率先在心中否定了這個可能性。

——若是關東送來戰報,便必定會是八百里加急,從消息發出的起點開始,一路換人換馬,片刻不停地送到終點。

而這終點,又必定是未央宮宣室殿。

如果真的是戰報,那天子啓必定會是第一個接到消息的人——至少是最先接到信息的人之一。

原本還在糾結着,要不要開口提醒天子啓的衆將軍,聽聞天子啓這一聞,心下卻是更加糾結了起來。

大傢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終,還是由在場衆人中,資歷最高的曲周侯酈寄站出身來,面色稍有些古怪的對天子啓一拱手。

“額……”

“陛下即問,臣,不敢不言。”

···

“——陛下說,此戰的關鍵,是睢陽城的得失。”

“就好似剛一開戰,便會是劉濞老賊,與樑王決戰於睢陽。”

“但實際上,劉濞想要兵臨睢陽,卻也並非這麼容易的事……”

斟酌着用詞,委婉提醒過天子啓,酈寄便上前兩步,站在代表楚都:彭城的小方塊上。

而後又擡起頭,朝十幾步開外的睢陽‘城’指了指。

“陛下且看。”

“如今,吳楚賊兵彙集於彭城,不日便將開拔。”

“而從彭城出發,先北上繞過淮南,再向西朝着睢陽進發——單是路途,便不下千里之遙。”

“千里,哪怕是急行軍,也至少需要十五日;”

“更何況這千里,吳楚賊軍,總不至於暢通無阻,連一點抵抗都不會遇到?”

說到此處,酈寄不忘稍擡起頭,朝其餘衆將掃視一週;

見沒人有反對意見,大都是點頭表示認可,才篤定道:“依臣之見,吳王劉濞的吳楚賊軍,自彭城出發北上之後,或許會去和齊系匯合。”

“待吳楚聯軍,變成吳楚齊三國——更或是多國聯軍之後,劉濞纔會西進。”

“路上,應該還會遭到各地方郡縣,尤其是淮陽郡的阻攔。”

“若不能和淮南系匯兵一處,那吳楚叛軍兵臨睢陽城下,至少也要花費一個月的時間。”

“——甚至花費三個月乃至半年,也不是多麼奇怪的事?”

言罷,酈寄再看向衆將,似是在詢問同僚們的意見。

便見衆將無不低着頭,在地上的山川、河流上審視着,多數人還是點頭,對酈寄的推斷表示認可。

唯獨中尉周亞夫,帶着一副若有所思的神情,似乎並不很贊同酈寄的意見,卻也沒有直接開口否決。

也正是在這個時候,一聲中氣十足的老邁聲線,自殿門外傳入堂內。

“不會那麼久!”

衆人循聲望去,便見丞相申屠嘉,此刻已是身着甲冑,頜下花白的髯須,更是被胄下繫帶頂的向前翹起。

在衆將注視下大步上前,申屠嘉只低頭在沙盤上掃了一眼,便當即拱手,朝天子啓單膝跪倒在地。

“關東地方郡縣,絕對撐不了那麼久!”

“別說是撐——甚至都未必會有人,當真敢出兵阻攔劉濞西進的腳步!”

“若是能緊閉城門,只是讓叛軍自城外繞過,便已然是難能可貴;”

“更大的可能,是地方郡縣也被叛軍的兵勢所裹挾,或主動、或被動的加入叛軍。”

“所以,劉濞引軍西進,自齊地到樑都睢陽——這一路,必定是暢通無阻!”

聽聞此言,天子啓本就有些不好看的面容,只頓時再添了一分不自然。

假裝沒看到申屠嘉身上的甲、胄,沉聲問道:“那在丞相看來,叛軍要花費多長時間,才能兵臨睢陽城下?”

卻見申屠嘉聞言,只深吸一口氣,混濁的雙眸,也深深凝望向天子啓目光深處。

“陛下,可以這麼認爲;”

“劉濞的叛軍,從彭城一直到兵臨睢陽城下——這一路上,都不會遇到哪怕一絲、一毫的阻礙。”

“地方郡縣要麼是閉城不出,放劉濞繞過;要麼是開城相迎,加入叛軍的行列。”

“所以,劉濞的叛軍要花費多長時間,才能兵臨睢陽城下,僅僅取決於叛軍能走多快。”

···

“日行五十里,這一千里的距離,便是二十日;”

“日行七十里,更是不過十五日而已。”

“若是劉濞直接放棄北上接應齊系,而是自彭城一路西進,直接自淮南橫穿而過,直撲睢陽……”

說到最後,申屠嘉又深吸一口氣,丟出一個令在場衆人——包括天子啓,都瞠目結舌的數字。

“臣認爲,按照最糟糕的情況來計算:劉濞的叛軍,很可能在十日之內,便兵臨睢陽城下!”

“而今日,已經是劉濞率軍抵達彭城,與楚王劉戊匯合之後的第八日了……”

有點卡文,就磨嘰了一個下午,才寫好第一更……

大家多擔待,實在是婚期將至,要頭疼的事兒太多,動不動就分神,寫起文來就不順暢,我又不願意隨便糊弄……

第二更可能會在十二點之後了,但肯定會有。

再次懇求大家多擔待

(本章完)

第34章 當我好欺負?第123章 樑王,好大的威風啊?第181章 勞煩臨江王!第64章 有話直說吧父皇第127章 父死子繼,可歌可泣第52章 瓷器成第117章 寡人是在頒王詔!第175章 申屠嘉:不要讓太子失望!第124章 太祖劉邦,好慘一男的第119章 淮泗即下,社稷定矣!第17章 樑《孝》王第140章 合作愉快第17章 樑《孝》王第118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第138章 夫人,怕是不夠格吧?第106章 天子啓的怒火第30章 真閉門謝客第165章 人各有命第62章 二位王叔,耗子尾汁第20章 諸呂故事第61章 陛下!第140章 合作愉快第130章 太尉周亞夫之禍?第125章 矯枉,不可不過正!第68章 好戲,開場了第145章 兒臣劉彭祖,昧死百拜!第10章 請陛下三思!第81章 天下皆反?第93章 兒,斗膽第158章 試試就逝世!剛落腳告假第137章 攻守易型啦!第153章 長安急報!第130章 太尉周亞夫之禍?第87章 兄弟如手足第28章 給你臉了是不?第83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133章 龍鳳爭鳴(下)第107章 樑王,也是藩第39章 降維打擊?第7章 此事,急不得第173章 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第65章 朕覺得不對勁!第140章 合作愉快第56章 母親啊母親第151章 該打就打!第160章 記住這王印之重!第22章 漢家臣?法家士?第143章 又來一個摳門兒的第49章 孫兒,當真錯了嗎?第32章 埠(b)響丸辣第67章 老四也是做兄長的人第29章 有人哭,就有人死第75章 皇祖母,會如何抉擇呢?第86章 王孫,且去第1章 瞎眼老寡婦第67章 老四也是做兄長的人第7章 此事,急不得第163章 哪兒都有你館陶主!第79章 雛鳳初鳴第19章 做大哥的第62章 二位王叔,耗子尾汁第48章 皇祖母,誤會了第172章 天賦異稟的中山靖王第151章 該打就打!第43章 丞相失勢第40章 賺錢賺錢第42章 好你個申屠嘉沒寫完第112章 番外:黃粱一夢第37章 且瞧着吧第114章 有意思,真有意思第53章 竇王孫第16章 私人訂製版陷阱第31章 不盡然吧?第167章 老儒安敢?!第158章 試試就逝世!第77章 我乏了第56章 母親啊母親第10章 請陛下三思!回家晚了第19章 做大哥的第113章 李校尉,是要譁變嗎?第94章 這不搞人心態嗎這?第6章 困獸第161章 變天了吧?睡一覺第6章 困獸第73章 封印第173章 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第111章 寡人已爲東帝,尚何誰拜?第138章 夫人,怕是不夠格吧?第52章 瓷器成晚點更晚點更第116章 公子好白淨?第47章 見錢眼開的少府第33章 父皇教的好啊第35章 漢少府
第34章 當我好欺負?第123章 樑王,好大的威風啊?第181章 勞煩臨江王!第64章 有話直說吧父皇第127章 父死子繼,可歌可泣第52章 瓷器成第117章 寡人是在頒王詔!第175章 申屠嘉:不要讓太子失望!第124章 太祖劉邦,好慘一男的第119章 淮泗即下,社稷定矣!第17章 樑《孝》王第140章 合作愉快第17章 樑《孝》王第118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第138章 夫人,怕是不夠格吧?第106章 天子啓的怒火第30章 真閉門謝客第165章 人各有命第62章 二位王叔,耗子尾汁第20章 諸呂故事第61章 陛下!第140章 合作愉快第130章 太尉周亞夫之禍?第125章 矯枉,不可不過正!第68章 好戲,開場了第145章 兒臣劉彭祖,昧死百拜!第10章 請陛下三思!第81章 天下皆反?第93章 兒,斗膽第158章 試試就逝世!剛落腳告假第137章 攻守易型啦!第153章 長安急報!第130章 太尉周亞夫之禍?第87章 兄弟如手足第28章 給你臉了是不?第83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133章 龍鳳爭鳴(下)第107章 樑王,也是藩第39章 降維打擊?第7章 此事,急不得第173章 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第65章 朕覺得不對勁!第140章 合作愉快第56章 母親啊母親第151章 該打就打!第160章 記住這王印之重!第22章 漢家臣?法家士?第143章 又來一個摳門兒的第49章 孫兒,當真錯了嗎?第32章 埠(b)響丸辣第67章 老四也是做兄長的人第29章 有人哭,就有人死第75章 皇祖母,會如何抉擇呢?第86章 王孫,且去第1章 瞎眼老寡婦第67章 老四也是做兄長的人第7章 此事,急不得第163章 哪兒都有你館陶主!第79章 雛鳳初鳴第19章 做大哥的第62章 二位王叔,耗子尾汁第48章 皇祖母,誤會了第172章 天賦異稟的中山靖王第151章 該打就打!第43章 丞相失勢第40章 賺錢賺錢第42章 好你個申屠嘉沒寫完第112章 番外:黃粱一夢第37章 且瞧着吧第114章 有意思,真有意思第53章 竇王孫第16章 私人訂製版陷阱第31章 不盡然吧?第167章 老儒安敢?!第158章 試試就逝世!第77章 我乏了第56章 母親啊母親第10章 請陛下三思!回家晚了第19章 做大哥的第113章 李校尉,是要譁變嗎?第94章 這不搞人心態嗎這?第6章 困獸第161章 變天了吧?睡一覺第6章 困獸第73章 封印第173章 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第111章 寡人已爲東帝,尚何誰拜?第138章 夫人,怕是不夠格吧?第52章 瓷器成晚點更晚點更第116章 公子好白淨?第47章 見錢眼開的少府第33章 父皇教的好啊第35章 漢少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