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最大最大的功臣

第91章 最大最大的功臣

時間一天天過去,眨眼間,便已是到了天子啓新元元年末。

時值秋九月,仿若蒸籠般悶熱的長安城,也終於在秋風吹拂下降下了溫。

但隨着溫度的下降,朝堂催促樑王劉武離京回國的熱情,卻是愈發的高漲起來。

——太祖高皇帝制:諸侯三年一朝長安,至多在長安滯留旬月。

照理來說,早在秋七月的那次秋狩時,朝堂就已經該‘羣情激奮’,駁斥樑王劉武眷戀不去,更甚是居心叵測了。

只是如今,關東時局微妙,樑王劉武的重要性愈發水漲船高。

再加上天子啓對朝野內外放出風,明裡暗裡表示‘還有事要交代樑王’,朝堂這才消停了一段時日。

但到了秋九月,縱是有天子啓強壓着,朝堂也已無法再對樑王劉武視若無睹了。

三個多月!

哪家諸侯朝長安,能在長安滯留三個多月——甚至單是在未央宮內,便以‘照顧皇兄’的名義留了月餘?

哪怕關東時局不穩,國朝內憂外患,樑王劉武身系宗廟、社稷之安危,也已經到了過分到說不過去的程度。

對於朝野內外的激烈反應,竇太后有心壓下,卻也是早已力竭。

——過去這幾個月,竇太后已經在壓了。

再壓,萬一再節外生枝,倒是會得不償失。

自知已經無法將樑王劉武繼續留在長安,尤其是天子啓也隱晦的提起‘吳王劉濞蓄勢待發,或不日便反’,竇太后終還是心不甘、情不願的,爲寶貝兒子準備起送別宴。

仍舊是在長樂宮。

仍舊是諸劉宗親皇子、後宮諸姬嬪外戚係數到場。

不同的是:這一次的宮宴,劉榮,難得不再是萬衆矚目的焦點……

“王叔這一走,再入長安,便當是吳楚亂平,劉濞授首。”

“也不知道了那時,王叔還笑不笑的出來?”

帶着三弟劉淤跪坐於席間,看着御榻之上,竇太后母子三人談笑風生,姑母劉嫖時不時插科打諢,劉榮只淺酌着酒水,面色更說不清的耐人尋味。

將目光下移,望向對座首席的位置,雖並未在哭泣,眼眶卻已經哭腫了的皇后薄氏,劉榮又是悠悠一聲長嘆。

“苦命人吶~”

“只待父皇再舉國喪……”

近些時日,避居深宮的薄太皇太后,染了後秋的風寒。

從御榻之上,竇太后、天子啓母子四人面上的歡聲笑語,不難看出薄太皇太后病的並不重。

若不然,縱是有百八十個膽子,這一家四口,也不敢在長信殿大擺宮宴,更甚至談笑風生。

但穿越者的先見之明告訴劉榮:薄太皇太后人生中的最後一道坎,大抵已經來了。

就算不是這次,這位太祖高皇帝劉邦的姬妾、先太宗孝文皇帝的生身親母,也絕對熬不過這個冬天。

屆時,曾顯赫於漢家廟堂之上的薄氏外戚,便將徹底退出歷史舞臺;

獨留此刻,正茫然呆坐的薄皇后住在椒房殿,靜靜等候着那道必將會被頒下的廢后詔書……

想到這裡,劉榮也想起來前段時日,坊間傳出的一些風論。

只是此刻,看着薄皇后孑然孤立的身影,劉榮只覺得坊間那個傳聞,或者說‘建議’,是那麼的可笑。

“堂堂皇長子,都到了十六七歲的年紀——眼看着就要及冠,卻丟下自己的親生母親,跑去給皇后做兒子?”

“嘿;”

“也虧他們想的出來……”

“怕是不知母后,並非是生不出來孩子——而是父皇根本就不可能允許薄氏一族,再出一個‘薄太后’?”

“恐怕就連曾祖母,也是對此心知肚明,方纔會心灰意冷,避居深宮……”

思緒流轉間,一爵濁酒已下肚,劉榮只輕輕將酒爵放回面前的餐案之上,並揮手遣退了爲自己斟酒的宮女。

喝酒誤事的道理,皇長子,不至於不明白。

只是雖停了酒,目光卻也自然地繼續移動着。

——薄皇后下座,是面帶微笑,小口品嚐着餐食,時不時對自己投來微笑的母親慄姬。

宣明殿的程姬和曾經的婢女,皇六子劉發的母親唐姬同席而坐,雖已是平起平坐的身份,卻也還是保留着往昔,那更偏向於主僕的相處模式。

“唐姬,也是個聰明人啊~”

“知道自己出身卑微,一不小心便要被這深宮咬爛、撕碎,便緊緊抱住了原主的大腿。”

“——早幾年,還有人說程夫人與唐姬面和心不和,宣明殿明爭暗鬥不休。”

“如今,怕是再也沒有人記得宣明殿,還住着第二位誕下皇嗣的姬嬪了……”

溫笑着對母親慄姬點頭示意,望向母親下座的程夫人、唐姬主僕,劉榮的目光也稍停留了半瞬。

說來,宣明殿的這兩位夫人,倒也是有趣的緊。

最開始,程夫人選秀入太子宮,做了當今天子啓、彼時的太子啓的姬妾。

而彼時的唐姬,僅僅只是程夫人身邊的婢女。

得了太子寵幸,又接連誕下二兒一女,程夫人便考慮起了自己的未來。

——‘前輩’慄姬,爲太子接連生下三胎,便逐漸失了恩寵。

自己也已經生下三胎,若也如慄姬那般失了寵愛,該如何是好呢?

正爲此苦惱間,恰逢太子啓到程夫人那裡過夜,而程夫人又正逢月事,無法侍奉太子。

身體情況不允許,又實在不想——更不敢放天子啓去其他姬妾身邊,程夫人一咬牙一跺腳,便把婢女塞進了太子的被窩。

就這麼一下,暴擊九九八:那唐姓婢女懷上了皇六子劉發,也藉此完成了華麗轉變,母憑子貴成了唐姬。

按照後世宮鬥劇的路數,接下來,自當是唐姬屌絲逆襲,將原主程姬打壓的擡不起頭,以血多年爲人奴僕的屈辱。

但讓人大跌眼鏡的是:幾乎是前腳剛出了月子,唐姬後腳便又回到了程夫人身邊,不顧自己‘良人’的秩份,一如往常那樣,如婢女般繼續伺候起了程夫人。

如此一來,程夫人自也樂得多出個盟友,便此將唐姬留在了宣明殿,兩個婦人帶着四個皇子、一個公主,一起在宣明殿住了下去。

時至今日,皇六子劉發,也已經年滿十三。

這麼多年過去,程夫人和唐姬主僕,卻仍是一如最開始,進太子宮時候的模樣,維持着極爲密切,同時又主次極爲分明的關係。

讓人看了都不由感嘆:深宮之中,竟也有這等經久不衰的深摯情誼……

繼續往下看,劉榮的目光,只自然的從老七、老九二人的生母:賈夫人身上掃過;

待再度看到王娡那張不見半點粉黛,也依舊讓人莫名心安,此刻卻時不時望向劉榮的面龐時,皇長子嘴角的那抹笑意,更愈發帶上了一抹玩味。

起了興致,甚至又將先前,那被自己屏退的宮女召回,斟滿酒爵,便帶着耐人尋味的笑容,對王娡遙一邀酒。

待王娡驚懼交加的低下頭去,裝出一副沒看見劉榮的模樣,劉榮這才意猶未盡的將目光收回,笑着低下頭,再度舉杯一飲而盡。

而在上首御榻,天子啓母子四人談笑風生間,話題卻算是到了真正的戲肉。

“皇祖母,不會就這麼放樑王叔離京的……”

“就算要離京,也至少……”

如是想着,劉榮的目光便在上首稍一定,好巧不巧,就和天子啓對到了一起。

感覺這種東西,有些時候就是這麼玄乎。

就只是這一對視,劉榮便自顧自整理起儀容,做好了起身上前的準備。

也果然不出劉榮所料:片刻之後,御榻上便響起天子啓那帶些稍有些虛弱,同時又略帶些酒氣的招呼聲。

“叔叔要回睢陽了,也不知道上來敬杯酒、送送行?”

幾乎是天子啓這邊嘴巴一張,劉榮那邊便已經從座位上起身,端着再度被斟滿的酒爵,‘不情不願’的走上前去。

略有些恐懼的看了眼天子啓,又瞧瞧撇了眼一旁的王叔劉武,劉榮終是繃着臉,將手中酒爵生硬擡起。

“王叔,且好走。”

敷衍到不能再敷衍的一聲‘道別’道出口,惹得樑王劉武面上笑容頓時僵在臉上,便是一旁的竇太后、館陶公主劉嫖母女,面色也頓時有些難看起來。

劉榮卻對此視若無睹,只自顧自仰頭悶下爵中濁酒,便不顧天子啓攝人心魄的陰沉面容,甕聲甕氣一拱手。

“兒臣不勝酒力,這便請退。”

明晃晃帶着牢騷的語調,更是‘氣’的天子啓猛地攥緊手中酒爵,手背更是當即青筋暴起,似是隨時都要將手中酒爵,擲到劉榮那張臭臉上!

終還是館陶公主劉嫖,隱約感知到皇帝弟弟翻涌的怒火,又見弟弟劉武僵在了一旁;

再側過頭,發現母親竇太后的面色,也沒比皇帝弟弟淡定到哪裡去。 只思考了片刻,便趕忙含笑上前,自然地扶起天子啓的手臂,再不着痕跡的將酒爵從天子啓指尖‘摳’了出來。

沒錯;

摳了出來……

“皇長子所言,也不無道理。”

“上回吃多了酒,皇長子便鬧出了好大陣仗,惹得母后接連氣了好幾日,飯都沒吃下幾口。”

“——就連太上皇,都被醉酒後的皇長子給驚動了。”

“即是今日又吃多了酒,便放皇長子退去吧……”

一邊說着,劉嫖還不忘朝劉榮瘋狂使眼色,似是自己幫了多大的忙似的。

暗下腹誹着,劉榮面上卻是沉沉一拱手,旋即便倒行出去三步,便轉身朝着殿外走去。

“瞧瞧!”

“瞧瞧這混賬東西,連禮數都做不周全!”

“——阿武要在睢陽守衛的,莫不是我漢家的宗廟、社稷?!”

天子啓再一氣,劉嫖又是一陣溫言勸撫,剛要將已經站起身的皇帝弟弟摁回榻上,御階下,又傳來皇三子劉淤那磕磕絆絆,卻也透着堅定的話語聲。

“額,兒,不勝飯力……”

“嗯,不勝飯力,也想先……”

“——滾!”

“——都滾!!!”

這一下,劉嫖也沒能安撫下天子啓怦然爆發的怒火,只悄悄縮了縮脖子,輕輕退到了母親竇太后身側。

待公子淤也跟着哥哥劉榮退去,天子啓更已是氣的滿臉漲紅,一怒之下,在面前御案上猛地一拍!

“還有誰要走?!”

一聲厲喝,天子啓就這麼以手撐着御案,滿目兇光的掃視着殿內。

——便是想走,又有誰敢在這個時候,觸天子啓的黴頭?

隨着劉榮兄弟先後告退,天子啓勃然大怒,原本還算氛圍和諧的長信殿,便也就此徹底安靜了下來。

不知過了多久,終還是竇太后深吸一口氣,面色無喜不悲道:“行了。”

“走便走吧。”

“總好過再酒後亂性,指着我這瞎老婆子的鼻子一陣痛罵,後又躲去太廟尋祖宗庇護……”

語調淡漠的一語,也好歹算是破了殿內的沉寂,再由劉嫖活躍一下氛圍,天子啓面上潮紅,也總算是退去了大半。

便是僅存的那點怒意,也已經可以被忽略不計。

“阿武此離長安,再度入朝,便當是吳楚亂平。”

“——說句不吉利的:阿武還能不能朝長安,都並非能說準的事。”

“臨別之際,若是有要交代的,皇帝,萬不可再拖下去了……”

待氛圍緩和些,竇太后終還是道出了這話,將今日這場宮宴的主題擺上了檯面。

——樑王劉武,馬上就要離開長安,返回睢陽了。

若再不趁着這最後的機會,讓天子啓許下什麼承諾的話,那待日後吳楚亂平,已經不再需要弟弟爲自己賣命的天子啓,恐怕更不會鬆口。

對於母親話語中隱含的深意,天子啓自是聞炫音而知雅意;

但有先前,劉榮在太廟鬧得那一出,天子啓在皇太弟這件事情上,並不處於被動。

反倒是竇太后,爲了扭轉輿論所帶來的不利局面,必定主動出手。

天子啓很清楚:今日這場宮宴,皇太弟這三個字,必定會被再次擺上檯面。

區別只在於誰來提。

而劉榮早先鬧出太廟那件事,便爲天子啓創造出了今日這個場合,天子啓不必先開口,甚至不必主動開口的優勢。

天子啓,只需要穩坐釣魚臺……

“阿武回了睢陽之後,一定要嚴陣以待,不可有半點鬆懈。”

“縱然睢陽城,早就已經被營造成比長安——比我漢家的都城,都還要更堅固的堅城,阿武也絕不可輕敵。”

“吳王老賊再怎麼說,也終歸曾在太祖高皇帝左右,平定過黥(英)布的叛亂。”

“——於戰陣之事,吳王劉濞,絕非等閒。”

心下有了成算,天子啓自然是避重就輕,又是提醒劉武繼續鞏固城防,又是告誡劉武不要輕敵。

甚至還抽出空,讓劉武給弟媳婦,還有幾個侄兒帶聲好!

見天子啓這顧左右而言他,絕口不提皇太弟一事的架勢,竇太后縱是知道不該這麼做,也只得硬着頭皮上了。

摸索着伸出手,拉過天子啓的手臂,面帶苦楚,語帶遲疑道:“先前那件事,皇帝,怎不提了?”

這,就是劉榮在太廟那一鬧,所鬧出來的成果。

在那之前,天子啓在皇太弟這件事上,是即要下足魚餌,又要避免魚餌真被樑王劉武吃下去的尷尬處境。

這絕對算得上是在走鋼絲——太消極不行,太積極更不行!

而現在,面對母親竇太后隱晦的質問,天子啓卻能故作疑惑地問出一句:“母后所謂何事?”

輕描淡寫的一語,便逼得竇太后只能再嘆一口氣,悠悠開口道:“皇帝不是說,皇長子不成器,要先立阿武爲儲嗎?”

“怎今,又似是將說出去的話,又全然咽回了肚子裡?”

聽聞母親這不出預料的詢問,天子啓卻沒有絲毫留情,當即便點破了竇太后刻意沒有提及的關鍵。

“母后難道忘了那混賬,在太廟做了什麼嗎?”

“——那日,兒去太廟的時候,那混賬可是聲淚俱下的跪在太上皇神主牌前,告我這做父親的狀呢……”

“事情鬧到了如此田地,兒,又怎敢冒天下之大不韙……”

說着,天子啓也不由苦笑着搖搖頭,旋即滿臉羞愧的側過身,望向坐在另一側的弟弟劉武。

與劉武深深對視片刻,天子啓又笑着伸出手,在樑王劉武后脖頸處輕拍了拍。

“對於這些事,兒和阿武,已經有了約定。”

“——一切,都等吳楚亂平之後再說。”

“到那時,吾弟樑王,便會是我漢家的大功臣……”

“我漢家最大,最大最大的功臣……”

天子啓並沒有把話說開;

甚至都沒有如原本的歷史上那般,佯裝醉酒喊出那句:朕百年之後,當立樑王!

就這麼點到爲止,似是而非的一番話,便引得樑王劉武含笑擒淚,緊緊握着皇帝哥哥的手,滿臉莊重的沉沉點下頭。

而在兄弟二人身後,縱是看不清兄弟二人這番誠摯的情感交流,竇太后也頓時心下一沉,就連身形,也不由有些搖晃起來……

“阿武啊……”

“阿武……”

“我的傻阿武……”

心中如是呢喃着,竇太后終是擡手扶額,輕揉了揉額角,旋即便毫無徵兆的朝一側栽去……

“母后?”

“母后!”

···

“來人!來人!!”

“宣太醫!!!”

···

“母后!!!”

“太后……”

今天第一更,睡覺前還有一更

(本章完)

第45章 申屠嘉:當年還是太年輕第161章 變天了吧?第46章 莢錢第38章 秦老匠第121章 周亞夫:我功勞太大了第53章 竇王孫第183章 你不賣?我還不吃了呢!第28章 給你臉了是不?第67章 老四也是做兄長的人第165章 人各有命第88章 賊心不死!第75章 皇祖母,會如何抉擇呢?第34章 當我好欺負?第164章 父皇,時間不多了啊第70章 朕弟,何等英雄!第143章 又來一個摳門兒的第50章 有樣學樣第169章 年少不可得之物第172章 天賦異稟的中山靖王第43章 丞相失勢第141章 啥事兒來着?第115章 服從命令,纔是武人的天職!第124章 太祖劉邦,好慘一男的第161章 變天了吧?第87章 兄弟如手足第126章 公子,能否把握得住?第54章 表叔,慎言第173章 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第56章 母親啊母親第138章 夫人,怕是不夠格吧?第128章 蓋棺定論第165章 人各有命第52章 瓷器成第8章 命可真好第132章 龍鳳爭鳴(上)第47章 見錢眼開的少府第29章 有人哭,就有人死第107章 樑王,也是藩第100章 少府自己選第73章 封印第127章 父死子繼,可歌可泣第22章 漢家臣?法家士?第95章 盛名之下,斷無虛士第50章 有樣學樣第138章 夫人,怕是不夠格吧?第176章 孤,也太不是東西了第160章 記住這王印之重!回家晚了第67章 老四也是做兄長的人第112章 番外:黃粱一夢第182章 你的葬禮,孤親自操辦第45章 申屠嘉:當年還是太年輕第6章 困獸第8章 命可真好第19章 做大哥的第136章 兒行千里第51章 竇氏呼?呂氏呼?第29章 有人哭,就有人死第56章 母親啊母親第103章 父皇,不妨拭目以待第72章 怎這般過火?第123章 樑王,好大的威風啊?第36章 就怕混蛋有文化第50章 有樣學樣第109章 劉濞老賊!第21章 殫精竭慮第69章 朕,變了嗎?第144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135章 奏對第12章 榮,言盡於此第42章 好你個申屠嘉第94章 這不搞人心態嗎這?第18章 劉榮的抉擇第46章 莢錢第176章 孤,也太不是東西了第21章 殫精竭慮第150章 寡人要他死!第46章 莢錢第85章 我要做太子!(求首訂)第132章 龍鳳爭鳴(上)第10章 請陛下三思!第132章 龍鳳爭鳴(上)第184章 少府怎麼說?要不要合夥?第140章 合作愉快第60章 皇長子?大噴子!第176章 孤,也太不是東西了第10章 請陛下三思!第134章 請父皇稱太子第40章 賺錢賺錢第32章 埠(b)響丸辣第165章 人各有命第156章 太后不敢第20章 諸呂故事第60章 皇長子?大噴子!第124章 太祖劉邦,好慘一男的第182章 你的葬禮,孤親自操辦第30章 真閉門謝客第147章 好小子!第29章 有人哭,就有人死第173章 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
第45章 申屠嘉:當年還是太年輕第161章 變天了吧?第46章 莢錢第38章 秦老匠第121章 周亞夫:我功勞太大了第53章 竇王孫第183章 你不賣?我還不吃了呢!第28章 給你臉了是不?第67章 老四也是做兄長的人第165章 人各有命第88章 賊心不死!第75章 皇祖母,會如何抉擇呢?第34章 當我好欺負?第164章 父皇,時間不多了啊第70章 朕弟,何等英雄!第143章 又來一個摳門兒的第50章 有樣學樣第169章 年少不可得之物第172章 天賦異稟的中山靖王第43章 丞相失勢第141章 啥事兒來着?第115章 服從命令,纔是武人的天職!第124章 太祖劉邦,好慘一男的第161章 變天了吧?第87章 兄弟如手足第126章 公子,能否把握得住?第54章 表叔,慎言第173章 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第56章 母親啊母親第138章 夫人,怕是不夠格吧?第128章 蓋棺定論第165章 人各有命第52章 瓷器成第8章 命可真好第132章 龍鳳爭鳴(上)第47章 見錢眼開的少府第29章 有人哭,就有人死第107章 樑王,也是藩第100章 少府自己選第73章 封印第127章 父死子繼,可歌可泣第22章 漢家臣?法家士?第95章 盛名之下,斷無虛士第50章 有樣學樣第138章 夫人,怕是不夠格吧?第176章 孤,也太不是東西了第160章 記住這王印之重!回家晚了第67章 老四也是做兄長的人第112章 番外:黃粱一夢第182章 你的葬禮,孤親自操辦第45章 申屠嘉:當年還是太年輕第6章 困獸第8章 命可真好第19章 做大哥的第136章 兒行千里第51章 竇氏呼?呂氏呼?第29章 有人哭,就有人死第56章 母親啊母親第103章 父皇,不妨拭目以待第72章 怎這般過火?第123章 樑王,好大的威風啊?第36章 就怕混蛋有文化第50章 有樣學樣第109章 劉濞老賊!第21章 殫精竭慮第69章 朕,變了嗎?第144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135章 奏對第12章 榮,言盡於此第42章 好你個申屠嘉第94章 這不搞人心態嗎這?第18章 劉榮的抉擇第46章 莢錢第176章 孤,也太不是東西了第21章 殫精竭慮第150章 寡人要他死!第46章 莢錢第85章 我要做太子!(求首訂)第132章 龍鳳爭鳴(上)第10章 請陛下三思!第132章 龍鳳爭鳴(上)第184章 少府怎麼說?要不要合夥?第140章 合作愉快第60章 皇長子?大噴子!第176章 孤,也太不是東西了第10章 請陛下三思!第134章 請父皇稱太子第40章 賺錢賺錢第32章 埠(b)響丸辣第165章 人各有命第156章 太后不敢第20章 諸呂故事第60章 皇長子?大噴子!第124章 太祖劉邦,好慘一男的第182章 你的葬禮,孤親自操辦第30章 真閉門謝客第147章 好小子!第29章 有人哭,就有人死第173章 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