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4章 劉長佑的怪胎兒子

聖京火車站。

劉長佑和兒子劉思謙,一同隨着熙熙攘攘地人流,走出火車站大門,看向火車站外的廣場,一排排店鋪擺開,幾名軍警精神抖擻地站在路口,有些吃驚。

“父親,這聖京皇城果然不一樣,簡直大得沒邊了!剛纔從一刻多鐘以前,我記得火車就入了聖京城,這麼長時間,火車跑得那麼快,纔到這城裡的火車站,說明這聖京城區大得火車都要跑半個小時。唉,有幾年沒來聖京了,看來這皇城的城區範圍又擴大了不少啊。”劉思謙望着火車站外的寬大無比的廣場,感嘆地道:“原本以爲武昌城已經是帝國數一數二的大城了,繁花似錦,沒想到這聖京城更大更繁華。比幾年前我印象中的聖京又熱鬧了許多。太好了,在這聖京城做買***在武昌城肯定賺得更多,這纔是我劉思謙的人生舞臺,我已經聞到了聖幣那熟悉的味道。”

“那是自然!這可是帝國的皇城,5億人口的天朝上國的國都,也只有這裡纔能有如此盛世的景象!”劉長佑自動濾過兒子後半句話,嘆道:“想不到,我又回聖京了!陛下不但沒忘記我,還給我升了官。你這小子,在武昌愛調皮搗蛋,在這天下腳下的聖京城中,都不要肆意妄爲了。唉,都怪你媽將你慣得,成天沒個正型,要像你兩位兄長那樣,多念些書,然後參加科舉成爲帝國的官員,這樣多好?偏偏你這小子,要搞什麼工商業,如今看看,整天遊手好閒地,在武昌城搞的雞飛狗跳的,卻沒一點用處。”

“哎呀,父親大人,你這思想啊,還真是守舊得很。如今都什麼時代了,官府佈告上面不是都號召大家走出農村,來帶城裡幫工做活,賺些快錢活錢。你這堂堂的湖北巡撫,即將上任的內閣委員,卻還是舊思想,只是覺得讀書上學再考科舉做官纔是唯一的正途嗎?要是陛下知道了,只怕會後悔用你這封建老頑固了。”劉思謙辯論起來,還真是有些鬼才,竟然讓劉長佑還不上嘴,不過,因爲劉思謙的聲音太大,讓車站外廣場的的行人看了過來,還得劉思謙連忙閉上嘴巴。

劉長佑狠狠地瞪了兒子一眼,也不再說話,領着兒子趕忙往前快走幾步,待避開人羣的注意之後,這纔有些無可奈何地朝兒子道:“大衆廣場之下,小兔崽子能不能不要大聲胡說八道,差點泄漏身份引人注意。而且,沒大沒小的,有你這樣的兒子說父親的嗎?都是你媽給你慣的!纔不到二十歲就不念書,整天不務正業地想着做生意,做那商賈之事難道比讀書好?就算如今朝廷鼓勵發展工商業,也是以讀書爲重啊。”

劉思謙卻笑嘻嘻地道:“父親大人,二哥雖然也是讀書,可他讀的是機器製造的格物之學,放在前朝可也不過是個旁門左道的雜學罷了。我雖然沒去學堂唸書,但這經商實業的書籍我可自幼便看了不少,如今乃是放下書本一展拳腳的時候了,說不定,到時候二哥還要被我僱請過來,替我做工呢!

再說了,父親你別以爲我忙於玩耍就沒關心國家大事,這回陛下召見你,組建內閣委員,按兒子猜測,陛下和朝廷的根本目的,不外乎是進一步推進帝國的各項改革,深化發展。

就拿這工商業來說吧,按我的理解,工業和商業相輔相成,有了工業,也就是興辦工廠,纔有貨品生產出來可供出售,而有了商業,也就是洋行和行腳商販,才能將這些貨品賣出流通,變成金錢,進而購買原材料或是僱請勞動力,轉爲更多的商品和財富。

但僅僅是這樣,也就是初始的狀態而已。朝廷既然要加大內閣對國家的干預,便是想通過官府的作用,引導各行各業縱深發展——父親你別這麼吃驚——這個詞還是我從報紙上看來的。

就從工商業來說吧。如今帝國的疆域雖然越來越大,人口也越來越多,但享用核心利益的,還是我們這些漢人,商品的需求,因爲有海外殖民地以及帝國強大起來的緣故,雖然顯著越來越大,最緊要的,還是商品的生產,商品的生產卻並沒有急速擴大。這一點,可能就是陛下希望你們這些新上任的內閣委員們要做的事情。”

劉長佑有些吃驚,自己的這個排行第三的兒子還真是個怪胎,雖然才19歲年紀,卻真如他說的那樣,熟讀各種雜書,其中最多的便是工業和商業流通類的書籍,甚至連學業也不上了,偷偷在外開辦所謂的實業——代銷店——來。今天說的這番話,讓劉長佑還真是有些觸動,他何嘗不清楚,這次陛下將曾觀瀾這個內閣總理換下去,而將在全國範圍內改革最徹底、施政最大膽的江蘇巡撫李鴻章定爲內閣委員爲首之人,領着他們這些太平聖國的老部下組成新的內閣,目的自然是進一步推進帝國的發展。

這不正是自己兒子所說的,加大內閣對帝國政務的掌控和干預,引導各行各業,尤其是工業商業等實業更爲發展麼。

見兒子說的有理,劉長佑也忘記了生氣,點點頭鼓勵他繼續說下去:“小兔崽子,你還真有點譜啊。那你倒是說說,這工商業如今已經有這麼大的發展了,還需要怎麼推進?”

劉思謙不假思索地道:“很簡單。工商業工商業,不是從工業就是從商業入手,通俗點講,就是分別從生產和市場兩個角度來發展。剛纔我說了,如今帝國疆土擴張,人口也衆多,國際地位也顯著提高,聽說連印度和美洲的市場都打開了,因此,市場方面不是重點,那麼重點就是貨品的生產。

我中華帝國自古便是個農耕大國,正是有父親您這種官員,培育了一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習慣了頭朝黃土背朝天的鄉農,正好當初太平聖國和帝國成立的時候給衆多的鄉農分配了田地,加上帝國的好政策和聖肥的推廣使用,鄉民守着幾畝地,雖然還是有些窮,但都能填報肚子了,沒人願意背井離鄉離開幾畝田地外出做工,這樣便造成像書本上說的那樣,城市的工業缺少勞動力,進而影響貨品的生產。

因此,從這方面說,父親的這次內閣的主要改革任務之一,應該就包含這一項,想辦法將死守幾畝田地的鄉村多餘勞動力給逼出來也好,哄騙出來也好,進城到工廠裡做工,促進工業的大發展!”

PS:感謝kankan2015老大喪心病狂般的打賞!

第1121章 逃回奧倫堡第442章 洋人退步了第136章 成立南洋公司(上)第238章 天地會義軍的安置第158章 布爾布隆透露的消息第446章 肅順求洋人出兵第171章 虎門炮臺激戰(一)第416章 不留活路第347章 佔金州爲王第九十八章 尤浪漫參軍(上)888章 天皇駕崩第165章 出山辦團練第599章 北京城人心浮動第589章 千古一絕圓明園(祝大家520快樂,大章求支持)第1147章 將沙皇炸得粉身碎骨的麪包炸彈848章 老毛子搞事了第1125章 劉勝邦犧牲第398 章 夫妻同房也是婬亂939章? 吳士禮的俘虜命運第496章 聖王的大喜事第217章 慈禧出主意954章 中華帝國的完全統一第1108章 英國海軍總令霍普第720 章 佔領安南,如何處置?939章? 吳士禮的俘虜命運902章 應對第1056章 英軍大敗(下)770章征討朝鮮(五)第644章 這天王府是爲朕修的?第712章 毛奇和瓦德西990章 被否的蟒蛇行動第524章 羅張氏的故事1040章 不接受你的投降(PS:大章感謝塞外沙塵的萬賞!)第179章 圍困與反圍困(週五中午上架,泣血求支持!)第一章 成了太平天國的南王?第348章 大清亂如麻第1193章 包令的東方沿途見聞(上)第563章 肅順識破馮雲山的謀算第二十七章 清軍來襲(上)883章 學堂第1192章 四面開花765章 出兵朝鮮第615章 悲催的杏貞成不了慈禧了第576章 張家灣襲擊戰(感謝週五兄打賞)第385章 武昌大捷讓咸豐欣喜若狂第145章 美國駐華代辦伯駕772章 日本長崎的唐人坊第221章 擊潰南澳水師722 章 完善徵兵制度(上)第101章 形勢急變895章 這就是個笑話第1028章 都柏林市政廣場對女王惡毒的羞辱第700 章 繅絲廠開工(上)908章 芬尼亞社第619 章 飢也得擇食第1155章 正式宣佈大不列顛王國戰敗774章 日本風雲(二)第六十章 攻陷郴州(上)第357章 蔣家家族會784章 移民政策第103章 勢如破竹(中)第1105章 澳大利亞收入囊中第518章 天下大勢第170章 英軍來襲(強推,求支持!)第1163章 不相信俾斯麥第548章 再咬回去(咬月票)第456章 清兵大敗第691 章 問策(二)第694 章 思策(五)第1119章 西北發生的戰事899章 馮雲山的奸笑第1089章 可怕的華人特種軍隊第五十六章 兩廣方略(求收藏!推薦!)第296章 進攻南昌第507章 讓太平軍吃驚的討虜軍第438章 海灣激戰866章 胡亞雷斯第1124章 這是皇帝自己放的煙霧?第1223章 朝官變動第1104章 印度洋的形勢第1142章 普魯士的五大軍團第1141章 普魯士兩巨頭和他們的真正目標第五十五章 長沙的消息(求推薦收藏!)第607章 登基第197章 聖軍改制(下)第601章 紛紛出逃第1150章 錫克大君第659章 魏源第569章 棄守軍糧城第254章 攻佔衡陽城(上)第135章 大買辦伍崇曜(求支持!)第1072章 林啓榮危險了第168章 義軍的分崩離析(下)第九十三章 桂林山水甲天下(二)求支持第四十八章 鎮壓奸商(下)第660章 治理黃河方略第438章 海灣激戰第617章 衍聖公的《特進表文》第1144章 如何咽得下這口氣第七十二章 四路進軍
第1121章 逃回奧倫堡第442章 洋人退步了第136章 成立南洋公司(上)第238章 天地會義軍的安置第158章 布爾布隆透露的消息第446章 肅順求洋人出兵第171章 虎門炮臺激戰(一)第416章 不留活路第347章 佔金州爲王第九十八章 尤浪漫參軍(上)888章 天皇駕崩第165章 出山辦團練第599章 北京城人心浮動第589章 千古一絕圓明園(祝大家520快樂,大章求支持)第1147章 將沙皇炸得粉身碎骨的麪包炸彈848章 老毛子搞事了第1125章 劉勝邦犧牲第398 章 夫妻同房也是婬亂939章? 吳士禮的俘虜命運第496章 聖王的大喜事第217章 慈禧出主意954章 中華帝國的完全統一第1108章 英國海軍總令霍普第720 章 佔領安南,如何處置?939章? 吳士禮的俘虜命運902章 應對第1056章 英軍大敗(下)770章征討朝鮮(五)第644章 這天王府是爲朕修的?第712章 毛奇和瓦德西990章 被否的蟒蛇行動第524章 羅張氏的故事1040章 不接受你的投降(PS:大章感謝塞外沙塵的萬賞!)第179章 圍困與反圍困(週五中午上架,泣血求支持!)第一章 成了太平天國的南王?第348章 大清亂如麻第1193章 包令的東方沿途見聞(上)第563章 肅順識破馮雲山的謀算第二十七章 清軍來襲(上)883章 學堂第1192章 四面開花765章 出兵朝鮮第615章 悲催的杏貞成不了慈禧了第576章 張家灣襲擊戰(感謝週五兄打賞)第385章 武昌大捷讓咸豐欣喜若狂第145章 美國駐華代辦伯駕772章 日本長崎的唐人坊第221章 擊潰南澳水師722 章 完善徵兵制度(上)第101章 形勢急變895章 這就是個笑話第1028章 都柏林市政廣場對女王惡毒的羞辱第700 章 繅絲廠開工(上)908章 芬尼亞社第619 章 飢也得擇食第1155章 正式宣佈大不列顛王國戰敗774章 日本風雲(二)第六十章 攻陷郴州(上)第357章 蔣家家族會784章 移民政策第103章 勢如破竹(中)第1105章 澳大利亞收入囊中第518章 天下大勢第170章 英軍來襲(強推,求支持!)第1163章 不相信俾斯麥第548章 再咬回去(咬月票)第456章 清兵大敗第691 章 問策(二)第694 章 思策(五)第1119章 西北發生的戰事899章 馮雲山的奸笑第1089章 可怕的華人特種軍隊第五十六章 兩廣方略(求收藏!推薦!)第296章 進攻南昌第507章 讓太平軍吃驚的討虜軍第438章 海灣激戰866章 胡亞雷斯第1124章 這是皇帝自己放的煙霧?第1223章 朝官變動第1104章 印度洋的形勢第1142章 普魯士的五大軍團第1141章 普魯士兩巨頭和他們的真正目標第五十五章 長沙的消息(求推薦收藏!)第607章 登基第197章 聖軍改制(下)第601章 紛紛出逃第1150章 錫克大君第659章 魏源第569章 棄守軍糧城第254章 攻佔衡陽城(上)第135章 大買辦伍崇曜(求支持!)第1072章 林啓榮危險了第168章 義軍的分崩離析(下)第九十三章 桂林山水甲天下(二)求支持第四十八章 鎮壓奸商(下)第660章 治理黃河方略第438章 海灣激戰第617章 衍聖公的《特進表文》第1144章 如何咽得下這口氣第七十二章 四路進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