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君只見獨不見

徐鳳年喝完了最後一杯酒,輕輕放下酒杯,由於是拼桌,隨着那邊的大酒大肉不斷端上,他的菜盤碗碟都給擠壓在一起,顯得可憐兮兮,鳩佔鵲巢莫過於此。

好像是生怕這個礙眼的傢伙垂涎美貌,還要腆着臉跟店夥計多要一壺酒,所以當徐鳳年放下酒杯的時候,四名男子都投來不怎麼客氣的視線眼神。

徐鳳年笑了笑,就要識趣地結賬離開。

因爲那個不知何事找到這裡的徐北枳,其實就站在那名女子身後,他先前拒絕了徐鳳年眼神示意的落座,已經站了兩杯酒的功夫了,每當聽到那兩名讀書人對徐鳳年冷嘲熱諷的時候,就幸災樂禍笑得不行。

徐鳳年對這個自己親手從北莽拐騙到北涼的年輕謀士,其實很是愧疚,徐北枳跟陳錫亮的徐陳之爭,在師父李義山在世時就埋下了伏筆,對於兩塊璞玉的雕琢,李義山也爲徐鳳年錦囊相授,提出過獨到見解,“徐北枳如豪閥女子,即便中人之姿,自有大家氣度。需從細處小心雕琢,祛除負傲,方能慢慢見天香國色,漸入佳境。”“陳錫亮恰似貧家美人,雖極妍麗動人,終究缺乏了天然的富貴態。需從大處給予氣韻,開闊格局,纔可圓轉如意,媚而不妖。”

所以這些年來,徐鳳年嘗試着將陳錫亮“帶在身邊”,先是讓其主持北涼鹽鐵,後來更是讓陳錫亮負責北涼地方軍政改制,反而將徐北枳丟了出去,遠離清涼山,在陵州官場慢慢攀爬,直到涼莽大戰在即,不得不匆忙拿下鐘洪武,徐北枳才火速晉升,如今兩人走勢剛好顛倒,陳錫亮遠在西域流州,徐北枳身處清涼山王府,不得不說是造化弄人。從明面上看,徐北枳當過陵州刺史,是務實的封疆大吏,如今勝任北涼道轉運使,雖是略顯務虛了,卻像離陽的州郡主官入京擔任六部尚書,若是能夠再經歷一次外任地方和回調中樞,那幾乎就是板上釘釘的首輔次輔了。反觀陳錫亮,鹽鐵漕運軍政三事,兩敗一成,官職始終高不成低不就,在流州青蒼城更是至今才做到別駕,連徐北枳的陵州刺史都要低,好像被徐北枳遠遠拋在身後,但事實上北涼境內受益於改制的那些實權武將,如汪植黃小快焦武夷之流,對陳錫亮這個幕後人或多或少都念一份香火情,尤其是死守青蒼城之戰,更把陳錫亮推到一個超然的地位,北涼官場和赴涼士子,就對陳錫亮的投筆從戎極爲推崇。一個暫時還未被朝廷承認的從二品轉運使,一個衆望所歸且一步步腳踏實地的流州別駕,一個“躲在”北涼後院的刺史、以及接下來繼續與賦稅糧草打交道的轉運使,一個親耳聽過北莽馬蹄、親眼見過北莽鐵甲的流州中堅文官,兩者未來成就的高下,是不會以官品高低來判斷的。

在徐鳳年的內心深處,擁有全局大才的徐北枳,只是因爲自己需要世襲罔替安穩過度,才被“雪藏”在陵州,否則徐北枳更應該在幽州或是流州主持大局,楊光鬥或者胡魁的刺史位置,其中有一個原本應該交由徐北枳。可惜接下來馬上就是第二場涼莽大戰,徐鳳年仍是需要徐北枳遠離戰場,爲北涼邊軍贏得一個穩固的後方。這樣一座沒有硝煙的沙場,老百姓註定看不見,甚至連北涼官場也會忽略。自然而然,遠不如身處邊境第一線的陳錫亮大放異彩,璀璨奪目。

在徐鳳年起身喊來店夥計時候,徐北枳不知道哪根筋搭錯了,上前幾步,笑眯眯拍了拍那名女子的肩膀,等她錯愕轉頭的時候,問道:“敢問芳名?”

兩名遠道而來的外鄉士子都對這個登徒子怒目相視,來自遼東的豪俠更是猛然起身,按住腰間佩劍,沉聲道:“小子,我勸你把狗爪子從陸姑娘肩頭拿開!”

四人只見那個年輕人悻悻然縮回手,但是緊接着他便擡起雙手,重重擊掌。

很快就有一名身披鐵甲的北涼武人大踏步走入酒樓,大堂頓時鴉雀無聲。

而這名武將,一看就不是尋常士卒,說不定猜測是個邊軍都尉那都小了。

徐北枳像極了仗勢凌人的紈絝子弟,那隻“狗爪子”又放在了女子肩頭,另外那隻手指了指身後,笑道:“怎麼,不服?!”

那名滿身殺氣的魁梧武將站在徐北枳身後,雖然氣勢驚人,但是眼神無奈。他孃的,老子堂堂一個陵州實權校尉,就成了那種幫着自家公子欺男霸女的狗腿子啦?關鍵是這還當着北涼王的面啊!

正在掏錢結賬的徐鳳年有些頭疼,店夥計趕緊拿了酒水錢就跑路了。

遼東豪俠立即鬆開劍柄,雖未說着向人低頭的言語,但顯然已經想着息事寧人了。

徐北枳突然轉頭望向那個薊州好漢,上前兩步,一巴掌拍在那傢伙的腦袋上,罵罵咧咧道:“聽口音是薊州那邊的?薊州是吧?老子差點就要去你們薊州當經略使了!幹你孃的薊州……”

如果按照徐北枳的意思,北涼鐵騎還真就要跟河州薊州“借糧”了,而且是一路推進到京畿西部。

這口怨氣,徐鳳年是皮糙肉厚的大宗師,徐北枳出氣不得,今天總算是逮着個湊合的機會了。

那個薊州大俠真是欲哭無淚,惹你的人又不是我,我剛纔正忙着收拾那條油膩雞腿,想給陸姑娘拍馬屁都已經錯過了,根本就沒來得及朝你瞪眼啊,你憑啥衝我發火啊。

除了那名陵州校尉,很快就有七八名披甲士卒聞風而動,如此一來,徐北枳的“仗勢欺人”就愈發明顯了。

徐鳳年起身繞過桌子,握住徐北枳的手,輕聲說道:“走吧。”

徐北枳用力揮開徐鳳年的手,憤怒道:“走走走!你就知道退讓!你什麼時候把對北莽的氣魄分出一絲一毫,離陽朝廷也不敢讓溫太乙和馬忠賢去靖安道接手漕運!我徐北枳在陵州,給說成買米刺史,如今到了清涼

山,成了轉運使,還是個買糧官!這沒有關係,但是我們北涼鐵騎,有關係!”

已經積攢了無數怨氣的徐北枳終於怒極,一拳砸在徐鳳年胸口,“離陽要天下少死人,我北涼答應!但是離陽要我北涼多死人,我徐北枳,第一個不答應!”

一口一個溫太乙馬忠賢,再加上那個“我徐北枳”。

不僅僅是剛剛就漕運一事調侃北涼的兩名讀書人,嚇得噤若寒蟬。

整座酒樓都大氣不敢喘一下。

徐鳳年欲言又止。

徐北枳突然神情如同一個心灰意冷的遲暮老人,意態闌珊,自嘲道:“我知道,你終歸能夠讓朝廷不缺一石糧草進入北涼,你這個北涼王其實已經做得很好了。”

徐北枳望着這個年輕藩王,“但是,我替你不值!”

徐北枳猛然轉頭,對那五人近乎怒吼道:“你當北涼都是傻子,那些石碑上的名字,人人都是傻子?只是爲了這個叫徐鳳年的王八蛋玩意兒,就那麼慷慨赴戰死在關外?!”

沒喝酒卻像發酒瘋的徐北枳環視四周,“老子要是徐鳳年他這個憋屈王八蛋,早就砍死你們這幫連王八蛋都算不上的傢伙了!關外以南,是我北涼!別忘了,北涼以南,就是你們中原!”

徐鳳年搖頭,對開口說道:“橘子,我不憋屈。”

徐北枳怔怔看着這個傢伙,低聲苦澀道:“我憋屈。”

徐鳳年笑了,從酒桌上拎起一壺還未打開的酒,摟過徐北枳肩頭,“行了,請你喝酒。”

徐鳳年不由分說帶着徐北枳離開,不忘轉頭對那個手裡拿着應該找錢給徐鳳年的銅錢、卻打死都不敢上前的店夥計,打趣道:“少收這桌客人一壺酒錢,剛好兩清了。”

————

跟隨在徐北枳身後充任扈從的實權校尉,正是北涼舊將王石渠之子汪植,劍門關一役後負責陵州與西蜀接壤的米倉嶺道臘子口,如今是北涼十四實權校尉之一。在鳳字營脫穎而出的洪書文現在就在汪植麾下任職,足可見汪植在年輕藩王心中的地位。

有些聲音,拂水房聽得到,徐鳳年也就聽得到。

靠山吃山,一座靠山,在北涼想要成爲山頭,就需要推到軍頭的位置上,最不濟也要跟邊軍以及兵權沾邊才行。否則任你做到李功德這樣的經略使高位,在北涼也發不出足夠分量的嗓門。在徐鳳年接任藩王之前,李功德敢跟鍾洪武橫眉瞪眼?不敢的,甚至連鍾洪武的部將也不敢。而北涼的山頭,除了燕文鸞何仲忽陳雲垂這些名副其實的老將,其餘像皇甫枰、胡魁也算,因爲手裡有兵權,而官品要高出半階的涼州刺史田培芳偏偏就不行。當下的陳錫亮其實也算,因爲他跟龍象軍有近水樓臺的優勢,青蒼城一戰,與流州將軍寇江淮也有生死之交。但是徐北枳就不行,隨着他離開陵州進入王府,先前與徐北枳關係很好的汪植這撥青壯武將,就會有些心思,所以這次北涼巨頭在拒北城的碰面,汪植離開臘子口北出關外,除了汪植本人想要爲徐北枳鼓吹造勢,何嘗沒有陵州將軍韓嶗山的暗中授意?何嘗不是對徐北枳寄予厚望的整個陵州軍伍體系,一次“出聲”?

徐北枳是如此,事實上幾乎所有邊軍將領,都是人人如此身不由己。左騎軍統領周康爲何對於分兵一事那般堅決抗拒?當真是錦鷓鴣自己貪圖權勢?自然不是這麼簡單,周康在地方上擁有衆多將種門庭的支持,周康很多時候需要考慮他們的利益關係,只要騎軍副帥的周康還想在邊軍中更進一步,無疑就需要給背後那些人吃定心丸,只不過徐鳳年過於強勢,在城頭上當着所有人打了個他一個措手不及,錦鷓鴣不得不低頭而已。所以下了城頭,同樣被划走兵馬的右騎軍何仲忽就喊了周康一起喝酒,對於這些動作,徐鳳年都看在眼裡放在心上,只要錦鷓鴣不做出過激舉措,也就算了,沒理由剝了人家的兵權,還不許別人不牢騷幾句。

名義上的北涼邊軍第一人褚祿山,這次留在懷陽關都護府,從頭到尾沒有露面,何嘗不是這個惡人連他褚祿山都想做做不得?與其徒勞無功還惹人厭惡,乾脆就閉門修清淨了。

離陽先帝趙惇殺張鉅鹿。

那麼有一天,萬一真的打敗了北莽,徐鳳年會不會也要在徐北枳陳錫亮和某些大局之間做取捨?

與此同理,徐北枳陳錫亮一樣在北涼王和某些理想夢想之間做出抉擇?

也許不會,也許會。

這個“也許”,就已經很讓人不輕鬆不舒心了。

啃饅頭的老百姓,鐘鳴鼎食的王侯,各自的痛苦和愜意有格局高低之分,但痛苦和愜意的重量,從無大小之別。

逍遙江湖的神仙眷侶,小地方的才子佳人,窮鄉僻壤的白頭偕老,愛情或許各有壯闊平緩之分,但相互之間的感情其實並無多寡之別。

徐鳳年和徐北枳走上一堵並不高的集市外圍牆垛上,汪植很識趣地沒有跟上。

徐鳳年蹲在小矮牆上,吃着剛從攤販那邊買來的烤饢,買了兩隻,徐北枳不領情,他就兩隻疊放在一起啃。

徐北枳盤腿而坐,雙手握拳撐在腿上,怔怔出神。

徐鳳年含糊不清問道:“橘子,怎麼突然發那麼大火?除了我,還有誰惹到你了?”

徐北枳緩緩道:“這個天下惹到我了,你又是唾面自乾的窩囊德行,我當然不開心。”

徐鳳年吃饢吃得腮幫鼓鼓,轉頭讒媚笑道:“其實我也不開心,有可能是臉皮太厚,你看不出來。”

徐北枳沒有轉頭,“如果有朝一日,北涼打下了北莽,奪得天下,我不去中原,會回北莽。”

徐鳳年驚訝啊了一聲,“那就真可惜了,我跟你說,以前大姐爲了騙我去江南,總說那裡的水土好,養出滿大街的可口閨女水靈小娘子,我當時不信,後來自己跑去一看,還真是唉。要不是咱們北涼好歹有個胭脂郡的女子撐臉面,我可真捨不得中原江南。你就算不樂意當離陽官,也該去看一眼。”

徐北枳擡頭看着日頭,眯眼道:“不去了,這輩子從北往南走,走到北涼陵州已經夠南邊的了。”

徐鳳年肩膀靠了靠徐北枳,“橘子,在陵州就沒瞧上眼的姑娘?要是有,人家姑娘又不同意,我幫你搶。”

徐北枳轉頭看了眼這個沒正形的年輕王爺,鄭重其事道:“如果你當皇帝,不要讓陳錫亮當首輔,對你們都好。”

徐鳳年愣了一下,笑道:“放心,我不當皇帝。”

徐北枳又說道:“那也不要讓陳錫亮當離陽的第二個張鉅鹿。”

徐鳳年拍胸脯道:“真打贏了北莽,沒有了後顧之憂,我要誰死誰不死,沒你想的那麼困難。”

徐北枳搖頭道:“張鉅鹿是自己想死的。”

徐鳳年陷入沉思。

徐北枳感慨道:“陳錫亮,不適合廟堂中樞,他做官只做到一州刺史,最多遠離京城的一道經略使,大概才能安享晚年,能夠有含飴弄孫的一天。”

徐鳳年點了點頭,“以後有機會我會把話帶到,但至於陳錫亮自己怎麼想,我不會攔,估計也攔不住。”

徐北枳伸出手。

徐鳳年納悶道:“幹啥?”

徐北枳瞪眼道:“饢!”

徐鳳年掰扯下剩餘烤饢的一半遞給徐北枳。

徐北枳大口大口吃完烤饢,抹了抹嘴,“柿子,我不開心,還能拿你撒氣,那你不開心,怎麼辦?”

徐鳳年不假思索道:“打北莽蠻子!”

席地而坐的徐北枳閉上眼睛,用手拍打膝蓋。

徐鳳年跟着拍子,吹起了口哨。

一個柿子,一個橘子。

伴隨着柿子的輕靈口哨聲,橘子突然朗聲道:“君只見,君只見聽潮湖萬鯉跳龍門!”

柿子跟着朗聲笑道:“獨不見清涼山,有名石碑不計數!”

“君只見,君只見葫蘆口頭顱築京觀!”

“獨不見高牆下,死人骸骨相撐拄!”

“君只見,君只見涼州北策馬嘯西風!”

“獨不見邊關南,琅琅書聲出破廬!”

“君只見,君只見三十萬鐵騎甲天下!”

“獨不見北涼人,家家戶戶皆縞素!”

……

————

許多年後,清涼山北涼王府,早已變成了北涼道經略使府邸。

深夜中,有位白髮蒼蒼的老人拄着柺杖獨立於風雪夜,望着街道盡頭。

被譽爲離陽新朝邊臣第一人的陳姓老人,守着身後這棟原本姓徐的宅子已經四十年。

整整四十年了。

爲此他在去年秋末還拒絕了離陽登基新帝的招徠,拒絕成爲新朝首輔。

因此,他等於是自己將那個“文正”諡號拒之門外。

離陽朝野上下盡知,這位崛起於北涼官場然後就再無離開過北涼一步的江南寒士,在入涼之前便有“死當諡文正”的遠大志向。

他剛剛在昨日辭官。

如今,垂垂老矣的老人,霜發與風雪同色。

就在視線模糊的老人以爲等不到人的時候,一架馬車悠然而至。

老人顫顫巍巍走下階梯。

馬車上走下一位同樣白髮蒼蒼的老人。

遠道而來的老人,身子骨顯然不如那棟大宅子的陳姓老人,姓徐的他披着厚重裘衣,需要那個與他同樣姓徐的車伕的攙扶才能走到陳大人身前。

三人一起走上臺階,轉身望向街道大雪紛飛。

隔着中間那個最無老態的人,擔任了三十多年都不肯挪窩的北涼道經略使陳錫亮,微微身體前傾,轉頭望向另外的那個老傢伙,輕聲沙啞笑道:“我幫王爺守住了北涼道和這清涼山四十年,所以你不如我,是吧,徐北枳?”

那個老態龍鍾披厚裘的老人拿出所有氣力冷哼一聲,“你贏了……你贏了,行了吧?”

位置居中的老人,雖然年齡相仿,但是看上去卻僅是四十不惑出頭些的歲數,他一左一右握住陳錫亮和徐北枳的手,輕聲笑道:“別爭了。”

離陽皇帝換了換,年號換了換。

但是三位老人,徐鳳年,徐北枳,陳錫亮。

只在今夜,看了一場北涼大雪。

第259章 事了拂衣(三)第135章 真龍第192章 慢慢來第80章 洛陽還劍第69章 江山代有新人換舊人第138章 兩百歲說百年江湖第163章 蟬螳螂黃雀彈弓第79章 北涼添槍第261章 回涼州第16章 呂祖遺言第138章 兄弟第25章 山下女子是老虎第399章 屠龍和贗品第28章 大字誓殺貼第7章 與江湖講道理第63章 得道第98章 猩紅疊猩紅第302章 西楚霸王(四)第176章 蜀王入涼,道士進山,涼王出山。第32章 給不給第239章 噤若寒蟬(中)第32章 多事之冬第13章 一樣米養江湖百樣人第119章 在等在念(上)第38章 誰家兒郎刀在鞘第182章 兩國之戰,兩人之戰(上)第138章 我在山上,你到江南第47章 那山山楂,這湖蓮花(下)第192章 慢慢來第77章 女國手曲指斬長生第135章 拋過河第127章 吵聲佛聲第353章 有人求死有人求活第142章 先生賣我幾斤仁義道理第四百零六章第10章 春雷不動幽州動第60章 笑話第248章 趙家三千甲第419章 十二神仙聯袂登場第130章 不見狼煙第183章 兩人之戰,兩國之戰(中)第71章 大雪坪上欠劍第24章 新老廟中新老謀士第68章 背影第80章 知道第22章 一截江即一劍第155章 一個字第341章 有人與國同齡第76章 覆甲婢女第124章 她在笑第44章 九十年意氣咄咄逼人第355章 不願老此江湖第161章 有天人出竅而來第10章 佩涼刀上朝第257章 事了拂衣(上)第26章 走春秋看春秋第136章 北上南下第110章 問答第171章 哥第44章 讀書用心所爲何第154章 草蛇灰線第60章 半寸舌第145章 好一場惺惺相惜第2章 刀和糖葫蘆第71章 想拎酒而回第325章 不姓徐,名知報第289章 中原和北涼第370章 頭籤第324章 滿院蓮第104章 好鳥好世道第3章 天下分合,我有何憂第269章 樓外日頭正暖第83章 救人第242章 噤若寒蟬(五)第160章 禁中夜半,人屠披甲第184章 兩人之戰,兩國之戰(三)第10章 春雷不動幽州動第39章 糖葫蘆和頭顱第79章 馬背十四劍第64章 遊獵第94章 滿城皆敵.第124章 九刀第211章 你們這一劍第52章 起手撼崑崙第127章 魔頭第97章 登船的跳船的都可惡第66章 長短術第245章 噤若寒蟬(八)第376章 生死之間見生死第2章 白狐兒臉第173章 兩份謀略兩顆頭顱,賀新涼第22章 一截江即一劍第89章 破甲第45章 雪中第245章 噤若寒蟬(八)第120章 密信自京城來第171章 哥第356章 處處殺氣第58章 輕重之爭第268章 領命
第259章 事了拂衣(三)第135章 真龍第192章 慢慢來第80章 洛陽還劍第69章 江山代有新人換舊人第138章 兩百歲說百年江湖第163章 蟬螳螂黃雀彈弓第79章 北涼添槍第261章 回涼州第16章 呂祖遺言第138章 兄弟第25章 山下女子是老虎第399章 屠龍和贗品第28章 大字誓殺貼第7章 與江湖講道理第63章 得道第98章 猩紅疊猩紅第302章 西楚霸王(四)第176章 蜀王入涼,道士進山,涼王出山。第32章 給不給第239章 噤若寒蟬(中)第32章 多事之冬第13章 一樣米養江湖百樣人第119章 在等在念(上)第38章 誰家兒郎刀在鞘第182章 兩國之戰,兩人之戰(上)第138章 我在山上,你到江南第47章 那山山楂,這湖蓮花(下)第192章 慢慢來第77章 女國手曲指斬長生第135章 拋過河第127章 吵聲佛聲第353章 有人求死有人求活第142章 先生賣我幾斤仁義道理第四百零六章第10章 春雷不動幽州動第60章 笑話第248章 趙家三千甲第419章 十二神仙聯袂登場第130章 不見狼煙第183章 兩人之戰,兩國之戰(中)第71章 大雪坪上欠劍第24章 新老廟中新老謀士第68章 背影第80章 知道第22章 一截江即一劍第155章 一個字第341章 有人與國同齡第76章 覆甲婢女第124章 她在笑第44章 九十年意氣咄咄逼人第355章 不願老此江湖第161章 有天人出竅而來第10章 佩涼刀上朝第257章 事了拂衣(上)第26章 走春秋看春秋第136章 北上南下第110章 問答第171章 哥第44章 讀書用心所爲何第154章 草蛇灰線第60章 半寸舌第145章 好一場惺惺相惜第2章 刀和糖葫蘆第71章 想拎酒而回第325章 不姓徐,名知報第289章 中原和北涼第370章 頭籤第324章 滿院蓮第104章 好鳥好世道第3章 天下分合,我有何憂第269章 樓外日頭正暖第83章 救人第242章 噤若寒蟬(五)第160章 禁中夜半,人屠披甲第184章 兩人之戰,兩國之戰(三)第10章 春雷不動幽州動第39章 糖葫蘆和頭顱第79章 馬背十四劍第64章 遊獵第94章 滿城皆敵.第124章 九刀第211章 你們這一劍第52章 起手撼崑崙第127章 魔頭第97章 登船的跳船的都可惡第66章 長短術第245章 噤若寒蟬(八)第376章 生死之間見生死第2章 白狐兒臉第173章 兩份謀略兩顆頭顱,賀新涼第22章 一截江即一劍第89章 破甲第45章 雪中第245章 噤若寒蟬(八)第120章 密信自京城來第171章 哥第356章 處處殺氣第58章 輕重之爭第268章 領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