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如花

幽州沂河城郊外有一條灌溉溝渠,入秋時分,那一大片蘆葦蕩,竟似大雪茫茫般。

幾個臨河村莊便錯落其中,一輛馬車由官道轉入小路,顛簸不停,馬伕是位身穿古怪衣裳的年輕人,神情木訥。

馬伕身後坐着一位身穿素潔棉衣的男子,斜靠車壁,雙腿懸在車外,隨着起伏不定的馬車一起輕輕晃盪。

黃昏裡的小路上,馬車趕上一位勞作完畢的老農,馬車越過老農時,棉衣男子轉頭望向那位正好向自己投來好奇視線的老人,老人長了一張很不中看的臉,溝壑縱橫,只不過雖然身形傴僂,仍是比那些南方老人要高出半個腦袋,腳步也相當矯健,足可見老人年輕時候肯定是位好把式。

棉衣男子輕輕喊了一聲先生,車伕便拎了拎繮繩,馬車緩緩停下,男子跳下馬車,笑着打招呼道:“四姥爺?”

老農滿臉錯愕,不曉得這位瞧着很面生的後輩爲何要喊自己四姥爺,大概是震懾於棉衣男子的氣勢,老農嚅嚅喏喏,侷促不安,不敢搭話。

棉衣男子用最地道的幽州鄉土腔微笑道:“我啊,村尾的陳望,四姥爺,不認得了?”

老農瞪大眼睛,使勁打量這位自稱住在村尾的後生,然後猛然醒悟,皺巴巴的滄桑臉龐上綻放笑容,“小望?!”

陳望咧嘴笑道:“是啊。”

老人唏噓不已,隨即納悶道:“怎的又回來了?不是上京趕考去了嗎?”

陳望笑道:“早就考完了,這趟回家看看。當年四姥爺還借我二兩銀子來着,可不敢忘。”

老人擺了擺手,好奇問道:“考得咋樣啊?”

陳望輕聲道:“還行。”

老人哦了一聲,興許是擔心傷了年輕人的面子,沒有刨根問底,何況一輩子都跟黃土地打交道的老人,其實也問不出個所以然來,只是嘆息一聲,“可惜了。”

陳望臉色平靜,好像沒有聽明白老人言語裡的惋惜。

陳望與老農一同並肩走回村子,聊今年莊稼地的收成,聊同齡人的婚嫁,聊村裡長輩是否都還健在。

通過閒聊,陳望得知自己的黃泥房祖宅早已破敗不堪,一堵牆都塌了,這在情理之中,十年不曾還鄉修繕,本就簡陋至極的房子,如何能夠安然無恙。陳望的爹孃在趕考前就先後過世,無主的房子,可不是那些看似柔弱的蘆葦,今秋一枯還有明春一榮。老農有些話沒有說出口,其實在這位小望進京後,村子有位女子,原本會經常去打掃,收拾得乾乾淨淨,就像她自己家一般,年復一年,好些偷偷心儀於她的年輕人,也都死了心,娶妻生子,而那個黃花閨女逐漸變成了一位老姑娘。只是如今她人都不在了,再與陳望說這些有什麼用,何況陳望到底是在京城待了那麼多年的人,指不定也記不得她了吧?否則若真有心,哪怕這麼多年無法回家,爲何連一封信也沒有寄回?

已經臨近村頭,老人擡起頭望向炊煙裊裊的村莊,忍不住嘆了口氣,那個閨女的家就在村頭,多賢惠的一個孩子,方圓百里都要豎大拇指,早年媒婆差點踏破她家的門檻,可她不答應,她爹孃也沒法子,誰都沒料到竟然到頭來,會發生那件慘事。老百姓都認命,命不好,怨不得誰。這就跟得個病一樣,扛得過去就能活,扛不下來,是老天爺不賞飯吃了,就當入土爲安。

陳望沒有進村子,突然停下腳步問道:“四姥爺,她的墳在哪兒?”

老人愣了一下,放低嗓音道:“你咋知道她……”

老人沒有繼續說下去,陳望同樣沒有說話。

老人指了指渡口那邊,道:“就那兒,墳頭雖小,也好找。”

陳望掏出一隻沉甸甸的錢囊和一張信箋,“四姥爺,麻煩你幫我把村裡的賬還上,交給里正或是附近私塾先生,上頭都寫清楚了。”

老人猶豫了一下,終於還是沒有拒絕,小心翼翼接過信箋錢囊,問道:“不回村裡頭看看?”

陳望搖頭道:“我就不去了。給我爹孃上過墳,要馬上動身回京城那邊去。”

老人感慨道:“這也太急了些啊。”

陳望笑了笑。

老人才走出去幾步,突然回頭問道:“小望,你真在京城當大官啦?”

陳望似乎不知如何作答,太安城的大官?黃紫公卿,位列中樞,一朝宰執?

所以他只好笑道:“不算大。”

老人欣慰道:“那也很出息了,四姥爺很早就知道你小子肯定不差!”

陳望笑意恬淡。

老人臨了不忘多瞥一眼那位站在陳望身旁的年輕人,轉身離去的時候滿肚子狐疑,那身衣裳瞅着挺古怪。

陳望與那位與國同齡的“年輕宦官”緩緩前行,他爹孃的墳在村外不遠。

陳望擡起手,拂過那些蘆葦。

他當年寒窗苦讀的時候,都沒敢想什麼進士及第金榜題名,他爹孃就更沒那份奢望了,他們只覺得自己兒子能夠讀書識字,就已經是一件光耀門楣的大好事。北涼苦寒,一家一戶能夠出一個讀書人,就很了不起,跟中原尤其是富饒的江南那邊大不相同,那裡喜歡講究耕讀傳家,在北涼這裡,青壯投軍從戎的很常見,手裡捧書的人卻很稀罕。他剛入京參加會試,北涼是唯一一個在太安城沒有設置試館的,人生地不熟,更沒有科舉同鄉前輩的照拂,就只好借宿在一間小寺廟裡,北涼口音讓他四處碰壁,同樣一本古籍,店家賣給他就要貴出許多。即便後來參加過殿試,仍是在官場上沒有半點同年之誼,北涼也算獨一份了。晉蘭亭在太安城的飛黃騰達,嚴傑溪一躍成爲皇親國戚,兩人出於私人恩怨,都故意沒有去改變這一點,就算姚白峰擔任國子監左祭酒,仍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而他陳望,滿朝文武眼中的陳少保,堂堂門下省左散騎常侍,當今天子最爲倚重的未來首輔,則是有心且有力,偏偏做不得。

陳望緩緩而行,兩側是高過人頂的蘆葦叢,碩大鬆軟的蘆花,隨秋風而紛紛起,不知落在何方。

陳望到了那處墳頭,拔去絮亂雜草,然後正衣襟,跪下重重磕了三個響頭。

子欲養而親不待。

那位被這位棉衣男子尊稱爲四姥爺的老人,可能這輩子都不知道,晚輩交到他手上的兩樣東西,錢囊信箋,後者僅憑最後署名“陳望”二字,就是價值千金了。

北涼二十年來,在離陽官場只有寥寥數人,其中晉蘭亭官至禮部侍郎,嚴傑溪受封大學士,理學宗師姚白峰執掌過國子監,但是這三人加在一起,都未必有陳望一人的分量重。

甚至可以說,很大意義上正是這個背井離鄉的北涼讀書人,他的那兩封密信,改變了北涼格局。

在原路返回的路上,陳望遇到了一位身材結實的同齡男子,看到他後,那人神情複雜,有憤懣,有敬畏,有驚訝,有不解。

那人重重呼吸一口氣,然後板着臉遞給陳望一個粗布行囊,“我妹留下的東西,都是你當年留下的書,還給你。”

陳望接過布囊,怔怔出神。

那人轉身大步離去,停下身形,嗓音沙啞道:“望子,雖然我妹妹……但你別覺得她死得不清不白!她比誰都乾淨!”

陳望捂住嘴巴,望着那個早年經常與自己勾肩搭背喊一聲妹夫的背影,含糊不清道:“對不起。”

那人喃喃道:“這話你對她說去。”

陳望默然,指縫間滲出猩紅色。

久久沒有挪步。

————

陳望捧着布囊,來到渡口,找到那座小墳。

宦官不知所蹤。

陳望盤腿坐在墳前。

與小墳相對而坐。

有位不識字的女子,會在太陽底下尋個乾淨的地方,曬書,攤開一本一本,收起一本一本。

有位沒有嫁人的女子,會在無人時前往那座小渡口,等人,遠望一次一次,轉身一次一次。

陳望輕輕打開布囊,低頭望去,有再熟悉不過的《禮記》,《大學》,也有年歲更爲久遠的蒙學讀本三百千。

當年,或是田間勞作,或是渡口搗衣,或是大雪時分,或是採摘蘆葦,他經常背書給她聽。

今年與當年,已是十年之隔。

他與她,也已是陰陽之隔。

陳望閉上眼睛,柔聲念道:“國有患難,君死社稷,大夫死宗廟,百姓最後死鄉間……”

“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約,大時不齊。’察於此四者,可以有志於學矣……”

“使天下之人,齊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

暮色裡,讀書人讀書。

風吹蘆葦輕輕搖晃,如女子點頭,笑顏如花。

第7章 武媚娘望城頭第31章 留下第173章 褚祿山的問題第153章 死在更南,死於更北第94章 媼相小宦官第42章 賣炭爺孫賣炭妞第21章 道士下山挑山第61章 晚來天欲雪第162章 等待和希望第23章 山上老道第134章 拋人皮第193章 女俠第379章 天下共分徐家第109章 斫琴第124章 陸地滾青雷第106章 他鄉遇故知第24章 一葦下江,敬香落劍第68章 打劫的第48章 送炭之後齊卸甲第150章 滿園風雷第33章 山不在高第192章 慢慢來第151章 小娘不知羞第226章 北涼四戰(八)第四五百一十五章 波瀾壯闊第11章 廟堂丹墀之上七不跪第152章 一院六人第163章 春秋是塊田,田邊有老農第300章 西楚霸王(中)第325章 不姓徐,名知報第287章 風雪鐵騎下江南(十)第85章 鯉魚躍龍門第138章 一燈籠蝶第279章 鐵騎風雪下江南(二)第112章 刀出鞘第124章 陸地滾青雷第30章 來了和該死了第288章 天上大風第60章 慢刀作畫第19章 練刀第58章 小拓跋第410章 不堪言第154章 草蛇灰線第204章 南北共分天下第124章 爲北涼披甲,因世子卸甲第7章 真像第34章 老匹夫的一步第130章 不見狼煙第102章 自在不自在第17章 說與山鬼聽第155章 這個人叫李義山第136章 南歸,過河,拽山第29章 書上之人,當死則死第155章 紅樓第162章 等待和希望第164章 與曹長卿坐地論江山第117章 孤家寡人第7章 武媚娘望城頭第139章 天下動靜(上)第67章 笑死了第398章 北涼無梟雄第86章 教你練字不許學第4章 六王入京第四五百一十五章 波瀾壯闊第51章 借繡冬,給走狗第11章 心安,高手第135章 一顆大好頭顱第52章 兩錠銀,買一春秋名將送一錚錚文臣第372章 子曰第59章 封侯虎第344章 不曾下雨第38章 我以黑劍殺白雪第222章 北涼四戰(四)第14章 劣馬黃酒六千里第76章 覆甲婢女第190章 兩人之戰,兩國之戰(九)番外第五章第78章 吳家百騎赴涼州第111章 愁啊第223章 北涼四戰(五)第310章 君子第140章 天下動靜,除夕(中)第352章 喝綠蟻酒是要收銀子的第176章 山上人上山第153章 書生和書生第397章 手摘天雷返人間第187章 江湖險惡啊第38章 誰家兒郎刀在鞘第226章 北涼四戰(八)第105章 互殺第425章 讓你終是求不得第311章 各取頭顱第128章 皇后第133章 兩截柳枝第392章 無我這般幸運人第五六十章 西佛東魔白衣逐鹿第29章 書上之人,當死則死第123章 紫氣東來第151章 小娘不知羞第421章 衣衫如雪徐鳳年
第7章 武媚娘望城頭第31章 留下第173章 褚祿山的問題第153章 死在更南,死於更北第94章 媼相小宦官第42章 賣炭爺孫賣炭妞第21章 道士下山挑山第61章 晚來天欲雪第162章 等待和希望第23章 山上老道第134章 拋人皮第193章 女俠第379章 天下共分徐家第109章 斫琴第124章 陸地滾青雷第106章 他鄉遇故知第24章 一葦下江,敬香落劍第68章 打劫的第48章 送炭之後齊卸甲第150章 滿園風雷第33章 山不在高第192章 慢慢來第151章 小娘不知羞第226章 北涼四戰(八)第四五百一十五章 波瀾壯闊第11章 廟堂丹墀之上七不跪第152章 一院六人第163章 春秋是塊田,田邊有老農第300章 西楚霸王(中)第325章 不姓徐,名知報第287章 風雪鐵騎下江南(十)第85章 鯉魚躍龍門第138章 一燈籠蝶第279章 鐵騎風雪下江南(二)第112章 刀出鞘第124章 陸地滾青雷第30章 來了和該死了第288章 天上大風第60章 慢刀作畫第19章 練刀第58章 小拓跋第410章 不堪言第154章 草蛇灰線第204章 南北共分天下第124章 爲北涼披甲,因世子卸甲第7章 真像第34章 老匹夫的一步第130章 不見狼煙第102章 自在不自在第17章 說與山鬼聽第155章 這個人叫李義山第136章 南歸,過河,拽山第29章 書上之人,當死則死第155章 紅樓第162章 等待和希望第164章 與曹長卿坐地論江山第117章 孤家寡人第7章 武媚娘望城頭第139章 天下動靜(上)第67章 笑死了第398章 北涼無梟雄第86章 教你練字不許學第4章 六王入京第四五百一十五章 波瀾壯闊第51章 借繡冬,給走狗第11章 心安,高手第135章 一顆大好頭顱第52章 兩錠銀,買一春秋名將送一錚錚文臣第372章 子曰第59章 封侯虎第344章 不曾下雨第38章 我以黑劍殺白雪第222章 北涼四戰(四)第14章 劣馬黃酒六千里第76章 覆甲婢女第190章 兩人之戰,兩國之戰(九)番外第五章第78章 吳家百騎赴涼州第111章 愁啊第223章 北涼四戰(五)第310章 君子第140章 天下動靜,除夕(中)第352章 喝綠蟻酒是要收銀子的第176章 山上人上山第153章 書生和書生第397章 手摘天雷返人間第187章 江湖險惡啊第38章 誰家兒郎刀在鞘第226章 北涼四戰(八)第105章 互殺第425章 讓你終是求不得第311章 各取頭顱第128章 皇后第133章 兩截柳枝第392章 無我這般幸運人第五六十章 西佛東魔白衣逐鹿第29章 書上之人,當死則死第123章 紫氣東來第151章 小娘不知羞第421章 衣衫如雪徐鳳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