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狼煙升起前

在幽州邊境胭脂郡,陶家是可以稱爲郡望的名門大族,族中子弟在幽州官場文武兼備,而且陶氏家風樸厚,陶氏家主陶錦藻極富善名,建造義倉儲糧,多次開倉賑災幽州。在北莽百萬大軍壓境北涼的時刻,胭脂郡許多大族都遵循狡兔三窟的治家理念,讓年輕子弟攜帶財產偷偷轉出北涼,唯獨陶家沒有任何動靜。

一行人十數騎於這個開春時分的深夜趕赴陶家大宅,夜色中,馬蹄密集踩在那條豎有朝廷御賜六座牌坊的青石板路上,顯得格外清脆悠揚。年過五十的陶錦藻先前得到一封措手不及的密報後,慌忙披衣而起,舉家出動,大開儀門,一家百餘口一起畢恭畢敬跪在門外石階下。爲首一騎是個全身籠罩在厚重裘袍年輕人,身後是一名兩縷雪白長眉的獨臂老人,一名身材猶勝北地健兒的白衣女子,之後十餘扈騎皆是負短弩佩涼刀,清一色白馬。

陶錦藻兩個待字閨中的孫女並肩跪着,忍不住壯起膽子偷瞄那位正笑着扶起祖父的公子哥,真是俊逸極了,皮囊好,氣質更佳,她們猜測難道是某位趁着士子入涼而崛起得勢的中原世家子?往日總能聽說江南那邊的書生,英俊且風雅,舉手擡足都會有一股書香氣,跟北涼本地男兒那是一個天一個地。不過她們當然猜錯了,外地士子在北涼官場紛紛見縫插針佔據座椅是不假,但除了鬱鸞刀在內屈指可數幾人,還真沒誰有資格能讓陶氏家主如此興師動衆,令她們一見傾心的這位,正是率領十騎白馬義從微服夜行胭脂郡的北涼王。

徐鳳年跟陶錦藻快步走入大門,見一名婦人懷中的稚童生得清秀靈氣,便摘下腰間的一枚玉佩,笑臉溫煦送給那孩子當見面禮。然後徐鳳年先讓陶家老幼婦孺都散去休息,只剩下陶錦藻陶文海父子相隨,沒有什麼客套寒暄,徐鳳年壓低聲音直截了當問道:“從陵州趕來的最後一撥拂水房諜子都安置妥當了?”

心情激盪的陶錦藻平緩了一下情緒,稟報道:“這一撥二十六人都已在各處安插完畢,三撥人馬總計八十一人,加上先前從王府秘密派遣到胭脂郡的四位二品小宗師和十五位三品高手,在暗中可以相互策應,一切準備就緒,只等潛入境內的北莽死士自投羅網。如今邊境各個關隘都已關閉門戶,又有邊軍精銳遊弩手和幽州當地斥候大舉四處遊曳,就算有些漏網之魚越過防線,也很難深入幽州腹地刺殺官員。”

徐鳳年點了點頭。

澹臺平靜、隋斜谷和白馬義從自然不會參與密談,只剩下徐鳳年和陶家父子在一間雅室落座,窗外可見叢叢茂盛綠竹。去年年末離陽各地降雪皆重,北涼更是如此,今年的倒春寒不如以往那麼酷寒難熬,只是徐鳳年坐下後也沒有脫去那件裘子,陶錦藻陶文海父子二人也被賜座坐下,但很顯然面對這位威名在外的年輕藩王,哪怕在自家地盤上,還是十分拘謹,反而像是寒酸客人,上了歲數的陶氏家主是敬畏,擔任胭脂郡一箇中縣縣尉的陶文海則是敬佩奪過畏懼。

很快就有一名身段婀娜的女子端來熱薑茶,放下後又去房間角落屈膝坐下,彎腰嫺熟伶俐地打開屜盒,將十數種珍貴香料放在她身前一方紫檀質地的小几案上。檀案上先前陳設有典型的“主婢三件”,一瓶一爐一盒,爐爲主瓶盒爲婢。

徐鳳年雙手捧着薑茶喝了一口,頓時寒氣驅除幾分,浸潤得心脾溫暖,在這個難得浮生偷閒的間隙,下意識望向那個給人安靜祥和感覺的女子,大概她便是那種所謂弱骨豐肌的動人女子,穿着輕重合宜,但是胸脯,腰臀處的銜接和跪坐的腿,種種圓潤曲線不因冬日衣衫而消失。徐鳳年當然不至於心生旖旎,更沒有半點要與她發生點什麼的念頭,只不過這般出彩女子,確實賞心悅目。徐鳳年是雅玩鑑賞的行家裡手,說是宗師也不爲過,否則太安城也不會對那些早年被北涼世子殿下用印章糟蹋爲“贗品”的字畫趨之若鶩,徐鳳年一眼望去,就知道那隻黃銅香爐出自“南鑄”名家黃壅之手,爐子極富古意,沖淡剛健,經過多年養護,散發出一種鮮紅的色澤,如同一柄名劍的精光四射。如果沒有意外,爐中灰,會是多年沉香焚燒後的殘留,積攢而成,“十年燒香半爐灰”。

徐鳳年有些心不在焉的神遊萬里,視線一直停留在那年輕女子附近,陶錦藻會心一笑,自己個年齡最大的孫女這麼多年一直不願嫁人,害得他被一些個聯姻不成的老友嘲笑爲“陶家有女,奇貨可居”。不同於心眼活泛的父親,陶文海始終在偷偷觀察這個“浪子回頭金不換”的北涼王,由於陶家有個在拂水房掛名的隱蔽身份,陶文海很早就參與到北涼尤其是幽州軍情諜報的傳遞,相比尋常北涼大族子孫,陶文海對徐鳳年的好奇心要更豐富也更深刻。

徐鳳年收回思緒,坦然道:“失禮了。”

那女子嫣然一笑。

徐鳳年重重喝了口薑茶,放下茶杯,沉聲道:“按照褚祿山從南朝那邊挖來的情報,北莽女帝很早就讓李密弼佈置了一個兵馬未動刺客先行的計劃,北莽江湖勢力分成兩塊,絕大部分頂尖高手和所有末流武人都進入軍中效力,而中層高手則劃分給李密弼這個北莽諜子大頭目,用以精準暗殺我們北涼的邊軍將校和境內文官,他們不會去褚祿山所在的北涼都護府自尋死路,但是像陶文海你這種北涼不可或缺的同時,又相對缺乏貼身護衛的中堅官員,是北莽死士的最佳刺殺對象。”

徐鳳年伸出手指輕輕轉動茶杯,“涼州以北的邊關皆是城池軍鎮,擁有很大的縱深,對方很難找到機會,幽州就要複雜許多,葫蘆口一帶雖然有織網密佈的大小戊堡烽燧,但初衷主要還是用以阻滯北莽大軍的急速推進,對付這些秘密潛行的蛛網死士和江湖高手,就力所不逮了,就算燕文鸞大將軍和幽州將軍皇甫秤已經派出十六支五百人左右的精銳遊騎,在邊境線上捕殺漏網之魚,相信還是很難奏效。幽州方向真正的戰場,還是會發生在境內,因此梧桐院和拂水房的遊隼鷹士,主要還是要盯住如同胭脂郡這樣的邊境郡縣。不過別看遊隼鷹士都已傾巢出動,真正計算起來,到時候註定會手忙腳亂。”

陶文海輕輕看了眼父親陶錦藻,後者點了點頭,陶文海這才說道:“王爺,下官現在最擔心的是北莽在入境後,將隊伍打散,每支隊伍各自有一名或者數名頂尖高手領銜,就算我方有遊隼鷹士暗中保護,用性命作爲代價在死前傳遞出了訊息,我方附近死士在第一時間聞訊趕去那處戰場四周圍剿,怕就怕對方在之前襲殺中隱藏了實力,其實根本就沒有要一擊得逞便撤的意圖,到時候我們反倒可能出現第二輪慘重傷亡,等到我們回過神,不得不集中幾股主要勢力前去堵截,說不定敵方其餘尖端勢力又開始悄悄動手了,我們自然顧此失彼。”

說到這裡,陶文海欲言又止,明顯有些猶豫。徐鳳年笑道:“直說無妨。”

陶文海開門見山說道:“畢竟我們北涼只是人口稀薄的一隅之地,這種相互比拼消耗高手力量的戰爭,並不佔優。尤其是北莽道德宗、棋劍樂府、公主墳和提兵山四大勢力都已派出精銳加入其中,更有許多成名已久的北莽魔道梟雄也爲李密弼驅策,我方在二品三品武道宗師的數目上肯定處於絕對劣勢,但恰恰是這類角色,在刺殺和反刺殺的較量中可以發出最爲一錘定音的效果,我們的大量輕騎遊騎則很難發揮,說難聽點,也許就會從頭到尾被牽着鼻子走,連他們的衣角都未必抓得住。”

徐鳳年點頭道:“事實上,北莽那邊明確身份的一品高手就有五位,分別是道德宗的掌律長老,棋劍樂府的大樂府,公主墳的小念頭,還有兩個榜上有名的魔頭,所以說這次北莽江湖的整個老底都給他們皇帝陛下刨出來了,咱們幽州就是那位老婦人整頓江湖的第一塊試金石。”

陶文海和陶錦藻這對父子面面相覷,都看出了對方眼中的深沉憂慮。

徐鳳年微笑道:“當然,好消息是除了那位‘半面妝’小念頭,其餘都只是金剛境和指玄境。再者二品小宗師中以棋劍樂府居多,這類高手境界是不低,但要說生死相搏,未必就比得上北涼的三品武夫。”

陶文海苦笑無言,敵人反正都如此強勢難敵了,這似乎也不算什麼值得慶幸的好消息啊。

角落處,那屈膝而坐的女子緩緩攪拌均勻香灰,將沉香切成小塊,點炭和爇香都充滿恰到好處的婉約美感。因爲今夜談話肯定不會短暫,她的動作便不急不緩。

陶文海小心翼翼道:“王爺,下官斗膽提議……”

徐鳳年很快就說道:“你是想讓那吳家百騎百劍來幽州救火?”

有些尷尬的陶文海點了點頭。

徐鳳年搖頭道:“吳家劍士要留在褚祿山那邊以防不測,現在還不能動。”

陶錦藻陶文海知道北涼王身邊那位長眉獨臂老人,是先前在涼州城內一戰成名天下知的劍仙人物,只不過他們當然不會覺得這種高手會離開北涼王身邊,關鍵是他們父子哪怕眼力再差勁也看出眼下北涼王很“古怪”,像是大戰之後只獲得一場元氣大傷的慘勝,如果不幸猜中,那麼那位劍仙老者就更不可以擅自離去了。事實上徐鳳年倒是在身邊有澹臺平靜的情況下,很希望隋斜谷能夠出把力,但老人家完全就沒把幽州局勢當回事,爲老不尊得一塌糊塗,說澹臺平靜在哪兒他就在哪兒,兩人加在一起都兩百多歲了,用隋斜谷的話說就是“如今還能與她相互看幾眼?當然是能多看一眼是一眼嘛”。

但徐鳳年當然不會束手待斃,任由北莽勢力在幽州耀武揚威,除了梧桐院拂水房的調動,以及聽潮閣高手盡出,他還讓指玄境界的沉劍窟主糜奉節來到了幽州,跟那個曾是舊北漢鎮國大將軍樊寶山孫女的樊小柴配合,前者的指玄境界,可不是道德宗真人的指玄能夠相提並論的,而樊小柴如今的實力,面對什麼棋劍樂府的二品小宗師,哪怕一對二,也可以穩勝,以她那種畸形的執拗性格,說不定對上三個,都能玉石俱焚。加上觀音宗練氣士都已經悄悄趕赴幽州,並不直接摻和這趟渾水,但會盡量盯住那些大戰之際“曇花一現”的一品高手,會把軍情傳給就近的遊隼鷹士,以便幽州有的放矢。

這場戰爭,肯定是一場由很多小規模接觸戰的血腥戰役串線組成,一旦雙方遇上,註定非死即傷,沒有什麼全身而退可言,比拼的就是哪一方的轉移更迅猛更隱蔽。

陶錦藻陶文海只是猜測這位北涼王身受重傷,可北莽李密弼卻是明白無誤知道的,因此隋斜谷這個存在,會是北莽需要重點針對的一個點,在徐鳳年看來除了那位公主墳小念頭會是將隋斜谷看作假想敵的後手,應該還會有一位隱藏更深的頂尖高手。當然,徐鳳年眼中的“頂尖”,自然不會是跟陶錦藻陶文海這些文人在同一條線上。

徐鳳年問道:“這裡有比較詳盡的幽州形勢輿圖嗎?”

陶文海趕忙起身去書房取圖,捧回來一大摞,既有幽州疆域圖,也有郡縣圖,將最大的那幅幽州全州形勢圖攤開放在桌案上,然後將小的那四五幅分開放置。這些東西可不是誰都敢民間私藏的,一經官府發現,那絕對是要抓進去吃飽牢飯。徐鳳年站起身,陶錦藻和陶文海也趕緊起身,徐鳳年詳細詢問了有關幽州各個郡縣的死士分佈,想着查漏補缺。三人自然會偶然談及各處郡縣的地形,陶文海驚訝發現這位藩王連許多胭脂郡本地人都講不清楚的地理也瞭如指掌,對於各地駐兵和領軍校尉更是隨口說出,甚至連那些品秩不過六七品的武將履歷和治軍性格都一清二楚,陶文海難免懷疑自己這個小縣尉也難逃法眼,一時間好不容易放回肚子的心又提起,生怕給年輕藩王留下半點不好印象。

三人這一聊就是整整兩個時辰,那名年輕女子除了添香添茶添燭,就一直安分守己地屈膝坐在角落。

她叫陶檀香,她不是爲了北涼王而如此得體地獻殷勤,其實她很早很早就開始關注徐鳳年,那時他還只是那個聲名狼藉草包至極的世子殿下。陶檀香的父親陶玄龍重金購得一幅從北涼王府流出的名畫,是出自前朝西蜀國手的《龍宮仕女圖》,當她看到那兩個奇大無比的印章篆體“贗品”,當時見到後整個人就目瞪口呆了,世上還有如此暴殄天物的混蛋傢伙?這些名流雅士每次開卷鑑賞都會抱着朝聖心態去觀摩的名畫,必定會代代傳承下去,只要保存完善,說不定在五百年甚至千年後還會被人放在案頭觀看欣賞,這傢伙就不怕因爲那兩個字而遺臭萬年嗎?後來她就有些賭氣,只要是被這位世子殿下加蓋印章的字畫都請父親不惜重金買回,說來好笑,當時官不過從七品的陶玄龍一擲千金大肆收購“贗品”,因此被“爲官有道”的胭脂郡太守洪山東青眼相加,覺得此人是可造之材,尤其是當世子殿下變成北涼王后,陶玄龍更是又一次獲得了破格提拔。陶檀香久而久之,就斷斷續續收藏了不下三十幅印有徐鳳年蓋章的字畫,其中未必都是贗品二字,像徐鳳年那一方當今被京城收藏大傢俬下稱讚爲妙趣橫生的“急就章”,還有一方簡練生動字意粗糲的鳳肖形印,而那幅《枇杷》上的子母印,更是讓人記憶深刻。

於是陶檀香慢慢覺得自己認識這個男人很久了。

她知道他這些年中每一個從離陽江湖上、從京城朝堂上、從北涼官場上傳來的消息。

她雙手輕輕放在膝蓋上,擡起頭癡癡然望着那個從無半點氣勢凌人的男人,他每一次皺眉凝神,每一次溫暖微笑,她都仔仔細細納入眼簾,就像是在收藏一樣珍品。

又過了一個時辰,徐鳳年笑着讓年邁的陶錦藻先去睡覺,和陶文海繼續挑燈聊天,話題也更廣些,不再侷限於幽州甚至是北涼,而是囊括了離陽和北莽的朝政軍事,兩個王朝的鄉土人情。陶氏家主先前在離去時走到孫女陶檀香這邊,讓她去烹茶和準備一些糕點吃食。所以之後搬去窗邊小榻的閒聊,她就坐在北涼王和叔叔陶文海之間的座位上,有點三足鼎立的諧趣意味。

當天空泛起魚肚白,神采奕奕根本沒有睡意的陶文海仍是起身告辭離去,他請求北涼王准許陶檀香與他一起在陶家大宅內隨便逛逛,徐鳳年微笑着點頭答應。

兩人散步走向陶家書樓,兩人之間從頭到尾都隔着兩肩距離,沒有任何若即若離的感覺。

徐鳳年歉意道:“陶小姐辛苦了。”

她搖頭笑道:“不辛苦啊,就是祖父可能會有些失望,不過我不失望,很知足了。”

徐鳳年會心一笑,也直言不諱說道:“你可不愁嫁,如今赴涼爲官的俊彥士子一抓一大把,品性才學俱佳的也不少。”

陶檀香嗯了一聲,走近了那座閣樓,說道:“世人藏書看重版本和全秩,例如版刻精良的奉版書籍,就有一頁百兩銀一套值千金的說法,但我們家書樓不挑這個,祖父覺得什麼都不如書上的先賢言語來得重要,與其花一千兩銀子買一套奉版,還不如買一百套尋常書籍,所以這座書樓藏書數量並不比中原那些大書樓要少,而且若是有讀書人來借書看書,都暢通無阻。”

徐鳳年點頭道:“我聽說過你們陶家還會全權負責那些求學寒士的飲食住宿,很難得。北涼士子的負笈遊學之風遠遠不如中原,但是胭脂郡因爲有你們陶家,不輸江南。”

陶檀香柔聲道:“我爹說過,一個蒸蒸日上的富足之家,就像是一個肌膚充盈之人,但若是陽氣過盛不去調理,必然有一天會傷及臟腑,因此我們陶家年復一年的賑災、借書和善待鄉鄰,都是一種必須的治病,治病不能等到病入膏肓纔去亡羊補牢。”

徐鳳年打趣道:“就憑這一席話,你爹就可以去當個綽綽有餘的郡守大人。”

徐鳳年走向陶家大宅的大門,跨過門檻的時候對陶檀香說道:“你先回去吧,女子熬夜很傷的,我還要去牌坊那邊等人。”

她眯眼燦爛笑着,俏皮說道:“沒事啊,我很想知道天底下誰能讓北涼王等候。”

徐鳳年一笑置之。

兩人站在一座牌坊下。

不知等了多久,視野盡頭的遠處,終於出現一輛馬車和一隊百餘騎的白馬義從。

陶檀香轉過頭,正好看到他笑了。

她看到他快步走去相迎,她沒有跟上去,站在原地看着他漸行漸遠的背影。

馬車和騎隊整齊停下,陶檀香看到從馬車上走下一名看不清容顏的年輕女子。

徐鳳年看着從涼州王府一路趕來的女子,柔聲問道:“冷不冷?”

她搖了搖頭。

跟白馬義從一同前來的某騎十分僭越嫌疑地沒有下馬,只是跟徐鳳年視線交錯後點了點頭,然後撥轉馬頭,策馬離去。

這名騎士沒有佩刀也沒有負弩。

只有一根沉重鐵槍。

但有這一騎一槍。

整個幽州就亂不了。

徐鳳年跟白馬義從要了一匹戰馬,先把她抱上馬,然後自己翻身上馬,抱着她兩人共乘一騎。

徐鳳年歉意道:“以前答應過你要看遍北涼風光的。”

她靠在他的溫暖懷抱中,不說話。

徐鳳年一夾馬腹,沿着白馬義從來時的路途策馬狂奔。

除了兩人一騎,四下已無人,容顏煥發的她舉起雙手放在嘴邊,很孩子氣地笑道:“徐鳳年帶陸丞燕白馬走北涼嘍!”

白馬走北涼。

千里快哉風!

第64章 兩鵝換來大黃門番外第六章第319章 北涼扛纛之人第145章 從前有座山第63章 得道第80章 樹葉紅了第73章 青羊宮內殺神仙(中)第120章 在等在念,願聞奇楠第147章 這世道不痛第202章 大風起時,豈能不落人頭(下)番外第七章第242章 噤若寒蟬(五)第87章 去洛陽第117章 九問第1章 家事國事天下事第94章 江湖之遠第86章 霜殺百草(四)第56章 秋愁煞人更殺人第41章 霧滴(下)第58章 輕重之爭第111章 不共戴天第101章 白衣觀世音第113章 驟然富貴第121章 彈劍如彈琴第111章 撈網漏魚第181章 西北狼第170章 一劍刺死你第167章 可憐第61章 以發系發第248章 趙家三千甲第142章 北涼鼓響第312章 有始有終第87章 上山入城進宮(上)第214章 兩次兩年第79章 馬背十四劍第238章 噤若寒蟬(上)第198章 風起西北隴上(下)第34章 馬蹄南下第137章 讓你不練劍第3章 天下分合,我有何憂第51章 數風流人物第42章 賣炭爺孫賣炭妞第88章 上山入城進宮第228章 大珠小珠落玉盤(下)第144章 銅錢第135章 拋過河第43章 如意第2章 白狐兒臉第24章 新老廟中新老謀士第416章 天道鎮壓第201章 大風起時,豈能不落人頭(中)第261章 回涼州第257章 事了拂衣(上)第60章 半寸舌第373章 初代儒聖第418章 北莽陸地神仙何在第65章 三碗再三碗第352章 喝綠蟻酒是要收銀子的第377章 舉世皆敵第219章 北涼四戰(上)第300章 西楚霸王(中)第166章 春風翻過頁頁書第18章 揮手和彎腰第133章 豆腐北涼第27章 最是能殺人第161章 有天人出竅而來第203章 飛昇第89章 小娘子入懷來第45章 新狼煙舊餘暉第111章 天無雪第162章 等待和希望第30章 來了和該死了第2章 刀和糖葫蘆第113章 驟然富貴第74章 北涼親家第298章 人間天上,原來如此第154章 隔壁桌上北涼王第115章 家賊第336章 袞袞諸公,滾滾黃沙(三)第33章 劍鞘即冢!誰可匹敵?第155章 這個人叫李義山第151章 小娘不知羞第6章 走一個第153章 書生和書生第237章 又是聖旨到,又見太安城第162章 夢中斬龍第79章 北涼添槍第29章 書上之人,當死則死第129章 春神謠第402章 唯死戰而已第163章 菩薩生青絲第92章 女俠和錢囊第52章 北涼大馬第56章 秋愁煞人更殺人第161章 一錢之約第169章 可惱第114章 暗流第14章 一線金剛馭飛劍第321章 十八停之後第79章 右菩薩左金剛
第64章 兩鵝換來大黃門番外第六章第319章 北涼扛纛之人第145章 從前有座山第63章 得道第80章 樹葉紅了第73章 青羊宮內殺神仙(中)第120章 在等在念,願聞奇楠第147章 這世道不痛第202章 大風起時,豈能不落人頭(下)番外第七章第242章 噤若寒蟬(五)第87章 去洛陽第117章 九問第1章 家事國事天下事第94章 江湖之遠第86章 霜殺百草(四)第56章 秋愁煞人更殺人第41章 霧滴(下)第58章 輕重之爭第111章 不共戴天第101章 白衣觀世音第113章 驟然富貴第121章 彈劍如彈琴第111章 撈網漏魚第181章 西北狼第170章 一劍刺死你第167章 可憐第61章 以發系發第248章 趙家三千甲第142章 北涼鼓響第312章 有始有終第87章 上山入城進宮(上)第214章 兩次兩年第79章 馬背十四劍第238章 噤若寒蟬(上)第198章 風起西北隴上(下)第34章 馬蹄南下第137章 讓你不練劍第3章 天下分合,我有何憂第51章 數風流人物第42章 賣炭爺孫賣炭妞第88章 上山入城進宮第228章 大珠小珠落玉盤(下)第144章 銅錢第135章 拋過河第43章 如意第2章 白狐兒臉第24章 新老廟中新老謀士第416章 天道鎮壓第201章 大風起時,豈能不落人頭(中)第261章 回涼州第257章 事了拂衣(上)第60章 半寸舌第373章 初代儒聖第418章 北莽陸地神仙何在第65章 三碗再三碗第352章 喝綠蟻酒是要收銀子的第377章 舉世皆敵第219章 北涼四戰(上)第300章 西楚霸王(中)第166章 春風翻過頁頁書第18章 揮手和彎腰第133章 豆腐北涼第27章 最是能殺人第161章 有天人出竅而來第203章 飛昇第89章 小娘子入懷來第45章 新狼煙舊餘暉第111章 天無雪第162章 等待和希望第30章 來了和該死了第2章 刀和糖葫蘆第113章 驟然富貴第74章 北涼親家第298章 人間天上,原來如此第154章 隔壁桌上北涼王第115章 家賊第336章 袞袞諸公,滾滾黃沙(三)第33章 劍鞘即冢!誰可匹敵?第155章 這個人叫李義山第151章 小娘不知羞第6章 走一個第153章 書生和書生第237章 又是聖旨到,又見太安城第162章 夢中斬龍第79章 北涼添槍第29章 書上之人,當死則死第129章 春神謠第402章 唯死戰而已第163章 菩薩生青絲第92章 女俠和錢囊第52章 北涼大馬第56章 秋愁煞人更殺人第161章 一錢之約第169章 可惱第114章 暗流第14章 一線金剛馭飛劍第321章 十八停之後第79章 右菩薩左金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