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樹葉紅了

徐鳳年悄然返回清涼山,正如樊小釵直覺預測,北莽確實開始驅兵南下了,而且還是分兵三路,各自撲殺涼幽流三州,這與原先北涼方面所料相差懸殊,因爲敵方陣營多了一個臨時奪權上位的董胖子,高居南院大王之位,因爲北院大王在徐淮南死後一直空懸,原本連封疆大吏都說不上的董卓就成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北莽此次出兵,徐鳳年也不不敢確定是出自太平令經略北涼的精心手筆,還是董卓刻意爲之的胡攪蠻纏,很多時候都說以不變應萬變,是聰明人擅長的笨法子,可這種涉及兩朝最終格局走勢的兵事,就像高手過招,不光比拼內力深淺,還要考校雙方的心機,設下的陷阱,尤爲忌諱貪小失大,贏下一連串戰役卻輸掉大局的前車之鑑,不用去太遠的史書上去翻,近在尺咫的春秋之中就有,徐鳳年之所以如此頭疼,說到底,還是北涼的家底遠遠比不上北莽,慕容女帝可以胸有成竹地三路開花,一邊讓拓跋菩薩領兵鎮壓北庭那些草原大悉剔,一邊用南朝精銳騎軍“撩撥”北涼,甚至還能分出大批人馬去屯兵東線,對顧劍棠一手打造出來的兩遼邊線虎視眈眈,當然,傻子也知道最後的東線對峙,離陽和涼莽三方皆是心知肚明,擺擺架子而已,否則不會連薊州北關的三個貿易集鎮都沒有關閉。獨自坐在聽潮湖湖心亭中的徐鳳年想到這裡,嘴角忍不住泛起苦笑,自己這裡拿出兵靖難逼迫太安城就範,不得不放鬆漕糧入涼的禁運,以及變相承認流州的名正言順和宋洞明的僭越官職,朝廷就立馬還以顏色,乾脆連遮羞布都懶得找一塊了,據說薊州北邊的邊貿往來比往常還要熱鬧許多,而那個曾經被徐鳳年揚言要剝皮抽筋的袁庭山,在風雲變幻之際,在被義父顧劍棠丟入薊州邊境後,更是平步青雲,如今都已經做到了手握四千北薊老卒的搗馬校尉,麾下大小衛所戊堡二十餘座,同時身兼三郡治政大權,所轄疆域越來越向北涼靠攏,此子手中權柄之巨,幾乎等同於半個刺史加上一個實權將軍,這無疑是離陽趙室對徐鳳年這個北涼藩王的一種無言嘲諷。尤其是薊州雁堡的長公子李火黎暴斃於快雪山莊後,在離陽王朝邊陲重地炙手可熱的袁庭山馬上就要成爲雁堡的乘龍快婿,娶了那位豔名遠播又綽號“李家隼”的著名女子,而且袁庭山跟就藩遼地的大皇子趙武關係莫逆,可以說,袁庭山羽翼已豐,甚至連太安城權貴都不再簡單以顧劍棠義子等閒視之,袁庭山作爲一條喪家犬,才用了兩年時間,就儼然成爲王朝一顆熠熠生輝的將星,更有人暗中推波助瀾,已經將袁庭山擡高到視爲徐鳳年命中宿敵的地位。

徐鳳年坐在亭中長椅上,膝蓋上擱有兩盒棋子,握有十幾顆圓潤可人的棋子,久而久之,浸染有他的體溫,不再沁涼。

徐鳳年思緒飄到了那座小時候內心深處既恨且怕的那座太安城,笑了笑,就像小時候他總覺得清涼山已經是天底下最高的山,等走出涼州城,才知道武當八十一峰,走出北涼後,更是親眼目睹許多雄山闊水,隨着閱歷增加,當年許多根深蒂固的心思念頭都不由自主地輕減。

上陰學宮大祭酒齊陽龍進入太安城後,再後知後覺的遲鈍官員,也察覺到了一絲風雨欲來的氣息,齊祭酒雖然暫時只是在國子監擔任一份閒差事,官職品秩甚至遠遠不如右祭酒晉蘭亭這個後生,更讓人難以琢磨的是國子監轄有七學,在顧劍棠卸任兵部尚書才得以通過新增武學,而學問之高齊天高的齊大祭酒,竟然就偏偏做了這個最不入流的武學監事,論流品,勉強能與的國子學直講相當,論原先國子監內的座位交椅,門庭冷落的武學主事人,比起頗有實權的國子學官員,差了一整條京城御道那麼遠,可事實上,那些個往日裡還算京城清流名士的直講,給齊陽龍提鞋都不配,這段時間,別說是國子監以晉蘭亭爲首的六學大小官員近百人,就連國子監數萬學生都急紅了眼,家族門第屬於上等高品的,一夜之間就從國子學太學轉入武學,家世只算京城中等的,都不用他們哭着喊着要進入武學,家中父輩早已開始用銀子打點門路,送銀子俗氣,可離陽王朝如此強盛,開創了千年未有的盛世局面,京城更是富人云集的天下首善之城,誰還沒有幾幅珍稀字畫?尤其是那些被某人印上贗品二字的,是順暢進入禮部大佬們那幾座大門的最佳敲門磚,別管京城人嘴上怎麼怒罵北涼境內那個年輕人,牽涉到真跡鑑定一事,那傢伙的挑剔眼光很能服衆,只要被他暴殄天物糟蹋爲“贗品”的物件,十成十是真貨。再說了,年輕人雖然姓徐不姓趙,可如今好歹也熬成了正兒八經的一方藩王,又打贏了公認天下無敵的王老怪,只要有他的印章,甭管是方的圓的,一幅字畫,在京城這裡板上釘釘都能賣出一個讓人咂舌的天價。

徐鳳年對此事談不上有何感觸,更多還是關心那場呼之欲出的“龍鹿之爭”的殺局走向,根據密報所述,這位被讚譽爲一人可當百萬甲的大祭酒,可不是真的在國子監武學那一畝三分地小打小鬧,而是開始在趙家天子的授意下開始編撰新經,連以官家身份,爲趙室第一次完整闡述儒家聖人經義,看似是爲科舉錦上添花,實則是要撼動張廬的根基,這次齊陽龍領銜編撰經典,只看輔佐膀臂兩人就可以看出皇帝的重視程度,理學宗師的國子監左祭酒姚白峰,皇親國戚的大學士嚴傑溪,這兩位都僅是齊陽龍的輔編官。齊陽龍真的只是在編訂幾卷書籍嗎?他那是在爲從今日起的數百年天下所有讀書人訂立規矩啊。

徐鳳年握緊手心的棋子,自言自語道:“碧眼兒輸了還好,反正張廬對北涼一直懷有敵意,要是齊陽龍還能壓下碧眼兒,以後北涼的境地只會越來越糟糕吧?難道奢望這個註定陪祭太廟的齊聖人對北涼另眼相看?當初輸了天人之辯的王先生就說過,齊陽龍對北涼在內的所有藩王一直惡感深重,說過一句‘封王可以,裂土不行’。一看就是個爲君王謀的帝師貨色啊,不過比起他的學生荀平,齊陽龍這個老師無疑要老辣圓滑許多,知道什麼不該出山什麼時候應該出山,反正獨善其身和達濟天下,都是他說了算。先是北莽太平令,接着就是齊陽龍,這樣的對手,就不能少幾個?”

徐鳳年嘆了口氣,收回視線,太安城不讓人省心,自己腳下的北涼王府,也不是什麼小院溶溶月淺池淡淡風的場景啊。

清涼山上下都知道來了個炙手可熱的大人物,是一個來自江南道鹿鳴郡的讀書人,以前沒怎麼聽說過,莫名其妙就成了北涼道的副經略使,這在離陽王朝十數個道中是史無前例的高品官職,照理說應該是正三品和從二品裡的一個,可太安城趙室對此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既不申斥也不承認,似乎打定主意任由北涼這邊瞎折騰。傳聞如此一來,陵州金縷織造局的主事人王綠亭大爲頭疼,也不知如何縫製一身符合“副經略使大人”的得體官袍,官補子到底是一品仙鶴還是二品孔雀,至今都還拿捏不定。清涼山對此早已見怪不怪,先前兩個年齡還要更小的讀書人,出身北莽華族的徐北枳已是陵州主官,連寒庶子弟陳錫亮也成了流州青蒼城的城牧,再多一個驟然得勢的宋家讀書人,也就那麼回事了,何況聽說此人在朝廷砥柱紛紛浮出水面然後扛起大梁的永徽年間,跟當今儲相之首的殷茂春還爭奪過狀元,這麼一號風流人物,起步就要比徐陳二人高出太多,北涼如今風氣變換,讀書人的地位逐漸水漲船高,已經是大勢所趨,對於副經略使宋洞明的橫空出世就沒那麼多風言風語了,當初徐陳兩人在這件事上是吃過不小苦頭的。好在清涼山上就算是個馬伕廚子,那也是見過大世面的角色,對於宋洞明的到來,也沒太多探究心思,宋洞明進入這座位於王朝最西北的恢弘王府後,既沒有當初徐北枳那般放蕩不羈悠遊度日,也不似陳錫亮那樣深居簡出極難遇見,沒有合身的官袍,就穿着一身尋常文士儒衫,平時住在山腰一棟幽雅別院,有意無意中,籠絡了一批原本在王府內鬱郁不得志的幕僚清客,小院名懷圭,由於諧音懷鬼,寓意不佳,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心懷叵測”四字,爲人忌諱,因此哪怕視野極好,天氣清明之時,推窗便可看到半座涼州城的景緻,仍是荒廢多年,宋洞明就揀選此地作爲下榻處,府上僕役只知此人從未踏足去那“鶯鶯燕燕銜紅泥”的梧桐院,但是經常有手握披朱大權的院中女子往來兩地,然後不斷有陌生臉孔進入懷圭院,其中有人離開有人留下,後者就住在懷圭院附近坐落山腰的綿延院落之中,這就很能讓人浮想聯翩了。

徐鳳年陷入沉思,宋洞明不但要用,而且理當大用,只是相較人心朝向並不複雜的徐北枳和陳錫亮,宋洞明就要難用太多。

涼莽開戰在即,就像他此時握有一大把質地奇佳的棋子,北涼也攥有一把好棋子,武將之中羣星璀璨,燕文鸞,錦鷓鴣周康,顧大祖,何仲忽,陳雲垂,褚祿山,袁左宗,寧峨眉,王靈寶,李陌藩,等等,雄才輩出,簡直就是用之不竭。但是文臣呢?尤其是那種能讓離陽都眼饞垂涎的官員,屈指可數,更不要說與永徽年間那一大波雨後春筍般冒頭的廟堂忠臣相提並論,這也難怪離陽朝廷喜歡譏諷北涼有樣學樣,徐驍瘸了,連帶着整個北涼官場也是瘸的,文武失衡,難成氣候。打仗,不是說武人能征善戰不怕死就行的,尤其是即將到來動輒需要在一場局部戰役中投入數萬甚至是十數萬兵力的大戰,文人先要做到不拖後腿,若是還能與武人相得益彰,可以少死很多人。

徐鳳年擡起頭,皺了皺眉頭。

只見從清涼山山腳開始,不斷有魚鳧弩向空中激射而出,越靠近這座他這個北涼王正值小憩的聽潮湖,弩箭就越來越繁密,在徐鳳年親手提着徐淮南和提兵山第五貉的兩顆頭顱從北莽返回之後,敢到北涼王府行刺的江湖豪客就徹底銷聲匿跡,畢竟能夠混到出人頭地的江湖人士,不論身負如何不共戴天之仇,都不是願意自投羅網的傻子,尤其是在徐鳳年與王仙芝一戰傲視武林後,許多潛藏在北涼多年的春秋豪閥死士就隨着那些將種富紳一起默然離境,這夥人是真的心灰意冷了。徐鳳年想不到誰能夠完全隱藏氣機來到清涼山山腳,然後暴起闖府,甚至連徐鳳年都無法清晰捕捉那個模糊身影,照理說,趙室如今要希望他去跟北莽扳手腕,可以死,但不可以死得太早,至於北莽那邊,洪敬巖和慕容寶鼎先前纔出現在流州,應該不會還有誰吃飽了撐着單槍匹馬來觸黴頭,拓跋菩薩有這份實力,但北莽軍神的心境,一直更傾向於在沙場上堂堂正正建功立業。

就在徐鳳年納悶之時,就看到不遠處的聽潮閣有一道身形掠出。

徐鳳年有一瞬間的失神。

自己還沒有上山練刀的時候,他帶回了那個白狐兒臉,那是一場鵝毛大雪的凜冬時節,白狐兒臉在湖上“走刀”,那會兒,徐鳳年真的以爲這就是天下第一厲害的刀法了。現在回頭再看,白狐兒臉當時的刀勢刀意刀法仍是上乘,但恐怕距離之後太安城見過的顧劍棠跟曹長卿針鋒相對的方寸雷,還是有一段火候差距。但白狐兒臉始終是他三年遊歷途中第一次確認無誤的江湖高手,當然那之後,老黃,從湖底出世的帶刀老魁,老掌教王重樓,羊皮裘老頭兒,這些人就逐漸出現在視野之中,各有風姿,無一不讓人仰慕神往,對江湖的敬畏之心油然而生。

攜單刀出樓的白狐兒臉跟那抹高大身影在湖心亭百丈之外錯身而過。

徐鳳年站起身,在刺客不易察覺的些許停滯後,立即辨認出來者身份,是一個在完全意料之外的老前輩。

一個嗜好吃劍的無名劍客,隋斜谷。

正是老人的借劍,讓徐鳳年從人貓韓貂寺手中撿回一條命。

徐鳳年站在走出亭子,不等他走下臺階,吃劍老祖宗就來到亭子附近,跟李淳罡互換一臂的獨臂老人擡了擡斷臂的那隻袖管,被削去了大半截,嘖嘖道:“顧劍棠這個歲數,可沒這等凌厲刀法,一刀就大致相當於八年前的顧劍棠了,兩刀的話,還了得?”

徐鳳年跨下臺階,微笑道:“晚輩見過隋老前輩。”

老人開門見山道:“你家的待客之禮就不計較了,你小子欠老夫一條命,先送上七八柄好劍開開胃,之後如何報恩,慢慢算。你小子從武帝城那裡把王仙芝的家當都給搶了去,想必老夫這趟有口福了。”

徐鳳年笑道:“不巧,劍冢家主先前在河州那邊攔路,那些名劍毀去十之七八,不過既然是老前輩登門,府上庫藏還有,好劍總少不了前輩便是,住一日,就管飽一天。”

老人瞥了眼這個當初自己還能高高俯瞰的年輕人,哈哈笑道:“你小子就這點最讓人討厭不起來,雖說不是啥好鳥,但有一說一,也不小氣。”

老人跨入湖心亭,徐鳳年跟在身後小聲問道:“鄧太阿沒有跟前輩一起進入北涼?”

隋斜谷白眼道:“他纔不樂意攙和廟堂紛爭,老夫也一樣,只不過澹臺平靜那婆娘是老夫心中唯一的魔障,都念想了整整八十年了,她既然來了北涼,老夫自然要盯着她才行,萬一她紅杏出牆去,老夫也好立馬宰人。”

徐鳳年哭笑不得,對於這種比常人一輩子還要漫長的糾纏,自然是隻能乖乖袖手旁觀。

徐鳳年很快等到消息,白狐兒臉不但出樓,還出城了,只佩了一柄單刀春雷,毫不拖泥帶水,直接帶着幫忙揹着繡冬刀和捆綁七柄劍的王生一同趕赴北莽,臨了連一聲道別都不樂意跟他說,這讓徐難免鳳年心有些慼慼然。

隋斜谷一屁股坐下後,一句話就石破天驚,“有謝飛魚幫忙,捕捉蜀地大小蛟龍,陳芝豹很快就會追上王仙芝了。”

老人一臉幸災樂禍道:“徐鳳年,你小子難不成跟姓名裡帶芝的傢伙都有宿仇?”

徐鳳年苦笑着搖頭,但是心頭一驚,緩緩點了點頭。

他記起了八百年前大秦王朝最隱蔽的那個影子,名字中不帶芝字,卻叫曹之。

老人就是隨口一說,對這種理不清剪還亂的命理之說其實並不關心。

臉色有些陰沉的徐鳳年斜靠着亭子廊柱,閉上眼睛。

然後臉色開始明顯好轉,站起身,再次起身望向遠方。

有兩條雪白長眉的隋斜谷伸出兩指,捻動一條長眉,盯着這個心境轉換的年輕人,緩緩陷入沉思。

從溪風細雨的東南到黃沙粗風的西北邊塞,有一對師徒走了萬里之遙,終於就要進入北涼,就要走近那座香火不絕的武當山,最終會這個祥符元年年尾,在大雪紛飛中登山。

此時,年輕師父揹着精疲力盡的年幼徒弟,行走不快。

“師父,當了道士,是不是就要背很多書?”

“也不一定。”

“師父,許先生說你是山上最大的道士,我既然當了師父的徒弟,就要好好修行,一心向道。我怕做不好。”

“人生在世,隨遇而安,就是修行,也是福氣。”

“師父,我不懂,什麼叫隨遇而安?”

“就是累了就停下來,不累了再走。我們道士求道問道,其實從來不在天上,就在我們腳下。”

“師父,那你讓我自己走吧,我不累了。”

“沒關係,師父再背揹你。”

“可是師父,這樣不就不隨遇而安了嗎?”

“餘福,記住,世上有些事,比修行還重要。”

“嗯?”

“就像你走在路上,看見了某個人,哪怕不累,也不願意走了,那你就可以停下來,看着她。看似有違天道,可師父的小師叔看來,物情順通,無違大道。我道不道,何需本心之外之人來道?”

“唉,師父,聽上去當個道士真難。不過師父你也有師叔啊?”

“師父當然有師叔,師父的師叔也會有師叔。以後,山上也會有人喊你師叔和師叔祖。”

“師父,你看,那邊有棵樹的葉子都紅了。”

“那我們就停下來看看?”

“好!”

武當道人李玉斧把徒弟餘福放下來,牽着他的手,一起擡頭望着那棵秋葉鮮紅似火的黃櫨樹。

秋樹如女子着紅衣。

卦不敢算盡,只因世道無常。情不敢至深,唯恐大夢一場。

李玉斧低下頭,看着目光癡然的孩子。

小師叔,你真的還要一夢三百年?

李玉斧分別看了眼天地,眼神堅毅。

世人證道,似乎都是證那天道。

腳下人人有大道可走,卻給遺忘了。

天道再高終有頂,天人高坐,美其名曰位列仙班。

大道卻無窮盡。

何須高高在上?

李玉斧笑了笑。

小師叔,當年你兵解之前與我說不要走你的路,我一直想不明白。

如今有些明白了。

李玉斧鬆開手,雙手疊放,緩緩作揖,彎腰三次。一禮敬父母恩師,二禮敬天地,三禮敬心中大道。

整座中原大地上,悶雷滾動,卻不知爲何,沒有一道悶雷炸入人間。

第323章 一杆梅子酒,白衣返北涼第30章 清明灑黃紙第31章 千年未有大氣象第366章 春風遠去第138章 我在山上,你到江南第138章 一燈籠蝶第229章 昔年徐家如今北涼第38章 你是禪第114章 白衣僧掠白虹第123章 紫氣東來第299章 西楚霸王(上)第99章 大王巡山第155章 一個字第62章 三人禾第82章 龍王爺一竿攔江第124章 爲北涼披甲,因世子卸甲第35章 都去死好了第188章 賭氣第334章 袞袞諸公,滾滾黃沙(上)第217章 那些壯闊之下的(中)第250章 一位位仙人在前第109章 魔頭坐佛上第170章 一劍刺死你第106章 姓徐的第176章 蜀王入涼,道士進山,涼王出山。第372章 子曰第149章 三足鼎立第89章 腐草爲螢第407章 豪賭第130章 八叉第2章 白狐兒臉第173章 歌謠第222章 北涼四戰(四)第371章 儒家有聖人第17章 既然氣數已盡,那就氣吞萬里第322章 三人皆無言第27章 無生離,唯死別第212章 天下共看一人第121章 開門不見山第39章 糖葫蘆和頭顱第379章 天下共分徐家第71章 青羊宮上看神仙第164章 江湖飄總挨刀第53章 秋風秋雨第83章 最後一趟江湖第363章 立地成佛第36章 北謝南李第67章 廟堂未亂江湖亂第四百零六章第122章 大秦皇帝鎮國符第92章 女俠和錢囊第89章 小娘子入懷來第171章 葫蘆口築京觀第330章 風景舊曾諳第110章 問答番外第六章第90章 山中相厭城外相歡第36章 武無第二第211章 你們這一劍第287章 風雪鐵騎下江南(十)第169章 珠簾,鐵甲(中)第108章 雙雙入城第386章 西楚雙璧(三)第182章 儒聖第224章 北涼四戰(六)第38章 下龍虎下徽山第70章 怎麼簡單怎麼殺第125章 仙人落子第238章 噤若寒蟬(上)第84章 大王第214章 兩次兩年第68章 背影第43章 人屠第82章 天地之間一線劍第312章 有始有終第96章 等蟒袍第334章 袞袞諸公,滾滾黃沙(上)第330章 風景舊曾諳第197章 新人牽驢入城,舊人乘劍入海第68章 打劫的第43章 人至即劍至第154章 草蛇灰線第32章 一肩挑道第253章 入門第104章 咫尺風雷(中)第100章 父子並行第271章 一個傾國一個傾城第56章 秋愁煞人更殺人第77章 先手五十第114章 暗流第139章 神仙第12章 少江南老涼莽第158章 北涼要跟北莽離陽講道理第150章 滿園風雷第28章 大字誓殺貼第23章 山上老道第53章 王旗魚龍鼓第107章 星空下第136章 北上南下第68章 背影
第323章 一杆梅子酒,白衣返北涼第30章 清明灑黃紙第31章 千年未有大氣象第366章 春風遠去第138章 我在山上,你到江南第138章 一燈籠蝶第229章 昔年徐家如今北涼第38章 你是禪第114章 白衣僧掠白虹第123章 紫氣東來第299章 西楚霸王(上)第99章 大王巡山第155章 一個字第62章 三人禾第82章 龍王爺一竿攔江第124章 爲北涼披甲,因世子卸甲第35章 都去死好了第188章 賭氣第334章 袞袞諸公,滾滾黃沙(上)第217章 那些壯闊之下的(中)第250章 一位位仙人在前第109章 魔頭坐佛上第170章 一劍刺死你第106章 姓徐的第176章 蜀王入涼,道士進山,涼王出山。第372章 子曰第149章 三足鼎立第89章 腐草爲螢第407章 豪賭第130章 八叉第2章 白狐兒臉第173章 歌謠第222章 北涼四戰(四)第371章 儒家有聖人第17章 既然氣數已盡,那就氣吞萬里第322章 三人皆無言第27章 無生離,唯死別第212章 天下共看一人第121章 開門不見山第39章 糖葫蘆和頭顱第379章 天下共分徐家第71章 青羊宮上看神仙第164章 江湖飄總挨刀第53章 秋風秋雨第83章 最後一趟江湖第363章 立地成佛第36章 北謝南李第67章 廟堂未亂江湖亂第四百零六章第122章 大秦皇帝鎮國符第92章 女俠和錢囊第89章 小娘子入懷來第171章 葫蘆口築京觀第330章 風景舊曾諳第110章 問答番外第六章第90章 山中相厭城外相歡第36章 武無第二第211章 你們這一劍第287章 風雪鐵騎下江南(十)第169章 珠簾,鐵甲(中)第108章 雙雙入城第386章 西楚雙璧(三)第182章 儒聖第224章 北涼四戰(六)第38章 下龍虎下徽山第70章 怎麼簡單怎麼殺第125章 仙人落子第238章 噤若寒蟬(上)第84章 大王第214章 兩次兩年第68章 背影第43章 人屠第82章 天地之間一線劍第312章 有始有終第96章 等蟒袍第334章 袞袞諸公,滾滾黃沙(上)第330章 風景舊曾諳第197章 新人牽驢入城,舊人乘劍入海第68章 打劫的第43章 人至即劍至第154章 草蛇灰線第32章 一肩挑道第253章 入門第104章 咫尺風雷(中)第100章 父子並行第271章 一個傾國一個傾城第56章 秋愁煞人更殺人第77章 先手五十第114章 暗流第139章 神仙第12章 少江南老涼莽第158章 北涼要跟北莽離陽講道理第150章 滿園風雷第28章 大字誓殺貼第23章 山上老道第53章 王旗魚龍鼓第107章 星空下第136章 北上南下第68章 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