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5章 模鍛壓機,項目重啓!

原本,常浩南今天計劃見面的幾個人都是從十幾年前就開始搞模鍛壓機設計的老前輩了,對於情況其實比他還熟悉,完全可以直接進入正題。

但是突然之間增加了這麼多幫手,情況就跟原本的預期有些偏差了。

儘管這些人應該也都是結構和機械方面的專家,但也只能說是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在大面上符合模鍛壓機研發的需求。

但如果要真正落實到項目開發上來,那畢竟隔行如隔山,能像常浩南這樣在不同研究方向上無縫切換的人還是極少數。

所以有必要對整個項目進行一次總體概況上的介紹。

旁邊的張永本以爲今天只是明確一下各單位具體參與項目的情況就完事了,沒想到常浩南跟大家見面第一天就要直接上強度。

但現在這個場面下,他哪可能反對常浩南的意思?

因此只是遲疑了一瞬間,便向在場的一百多號人宣佈暫時休會,好回去取紙筆電腦等必要的物件。

兵器工業這邊的一衆人前幾天就已經被提點過這次機會的重要性,雖然也對這樣快的進度略感意外,但也紛紛起身,按照張永的要求迅速離開會場。

偌大的小禮堂很快恢復了一片清淨。

坐在距離常浩南最近一張長條桌旁邊的顏永年看着人羣從門口齊齊整整地離開,很是感慨地長嘆了一聲:

“還得是軍工系統的老大哥啊……看看人家這戰鬥力……”

常浩南剛剛端起茶杯,趕緊向張永擺了擺手說道。

張永有些苦惱地抓了抓頭髮:

他過去的研究範圍雖然普遍較廣,但基本還是侷限在天上飛的東西。

更何況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他們也面臨着自己的難處。

“相互學習,共同進步嘛……”

聽到別人誇讚軍工系統,身爲其中一員的張永自然與有榮焉。

如今在場的只剩下幾個核心成員,一些剛剛不方便說的話題也就可以放開了。

“顏教授也不必這樣說。”

而兵器工業集團的主營業務,乃至於包括這個重型模鍛壓機,都應該算是“地上跑的”。

雖說萬變不離其宗,但多少還是有點區別。

“兵器工業系統這次表現的這麼積極,也是因爲感受到了壓力,說是合作參與,其實就是要從你們這邊取取經……還希望常總、顏教授和其它同志們不吝指導……”

顏永年經歷了這麼多年的風風雨雨,自然知道這所謂“取經”的對象主要是常浩南,他們只不過是因爲剛好在場,所以被順帶着加在了後面,因此並沒有回話。

而後面明顯是有人刻意而爲的資料損毀,就更能說明一些問題了……

再說了,這個“進步”又未必非得是技術層面的……

“現在航空工業那邊,連貴航那樣規模的企業都被拉出來,做了國企市場化改革的正面典型,我們兵器工業這邊壓力確實很大,明年年初幾大總公司就要搞集團化改革,現在這個當口,時間已經非常緊迫了……”

但是常浩南就在身邊,無論如何輪不到他飄飄然。

不過這種話,常浩南自己可以說,張永肯定不能當真,當即面色凝重道:

“常總,雖說這批同志是參與模鍛壓機研發項目裡面,但還是麻煩您有條件的話,在各個方面都能指點一下……”

這樣講一方面是面子上無論如何還是要謙虛一下,另一方面他也確實抱着這樣的想法。

“最近這些年,上面對於國企的態度就是抓大放小,但怎麼是大怎麼是小,其實一直也沒有一個明確的界定,都是大家在操作裡面自己摸索。”

如果當年的機械工業系統內部能稍微團結一些,不至於把沈鴻老爺子給排擠走的話,這個項目也未必至於半途而廢。

雖然沒有繼續說下去,但顯然是想起了這個模鍛壓機當年的遭遇。

實際上,選擇求助於常浩南,確實也是張永沒什麼辦法了。

系統工程二司主管的三方面業務,兵器工業、核工業,以及軍轉民。

核工業由於政策原因,不是你想發展就發展的,雖說沒有業績壓力,但短時間內也不可能搞出什麼成績。

軍轉民十幾年前確實是塊香餑餑,但現在已經是90年代末,該轉的都已經轉過,紅利期早就過去了。

就剩下兵器工業這一根獨苗能操作一下。

但兵器工業的主營業務是地面裝備和工程機械之類。

軍用民用都包括在內。

雖然聽上去不太高大上,但那只是門檻低,真想搞好一點不容易。

甚至於,因爲門檻低且不太敏感,很多在航空航天之類的領域沒什麼競爭力的國家,反而能點出這方面的專精。

比如什麼德國、意大利、瑞典、日本乃至韓國,都是強有力的競爭對手。

哪怕在常浩南橫空出世之前,航空航天,乃至船舶工業這塊都還能打一打性價比牌。

畢竟這些東西說穿了還是賣方市場,只要能把東西拿出來就不愁賣。

君不見連印度造的直升機都能出口呢。 但是兵器工業連這個條件都沒有。

本來就慢人一步,現在又被越拉越遠,張永肯定是着急上火。

“放心吧,這方面我有數。”

常浩南對於這套玩法已經非常熟悉了,倒不如說這本來就是他期待的合作方式:

“航空工業那邊,我正在搞新一代航發,其實也是類似的思路。”

這句話的本意只是穩定一下張永的心態,但不得不說,有點凡爾賽。

於是得到了張永一個看怪物一樣複雜的目光。

就在幾人的閒聊當中,剛纔離開回去取會議用品的百十號人也陸續回到了小禮堂裡。

幾人非常有默契地結束了話題。

模鍛壓機研發工作的第一次技術研討會,正式開始。

……

關於模鍛壓機的基礎知識,以及過往研究經驗,自然是由最瞭解情況的顏永年來介紹。

“各位都是軍工研究領域經驗豐富的研究人員,關於熱鍛技術和重型模鍛壓機對於國民經濟,以及工業生產的意義,我就不再多提了。”

顏永年畢竟在青華大學當了二十多年教授,一旦開始講授,哪怕只是坐在原位,整個人的氣質就猛地一變:

“下面,我直接從模鍛壓機的基本原理開始……”

隨着他的介紹,小禮堂的幕布上,放出了兩張示意圖。

“液壓機的基本原理,是初中物理就學過的帕斯卡原理,兩個充滿工作液體具有柱塞或活塞的封閉容腔由管道連通。”

“當柱塞上作用有力F1時,大柱塞上將產生向上的、遠大於F1的作用力F2,使工件變形。”

“右邊這張圖是最簡單的液壓機本體結構圖。”

“……”

最開始的部分對於這裡的人來說屬於顯而易見的知識,因此顏永年只是一筆帶過。

很快,他的講述內容就進入了過往研究經驗的部分。

“80年代末,我們在沈鴻院士的領導下,設計了一臺6.8萬噸級別的重型模鍛水壓機,本體採用預應力鋼絲纏繞式結構,機架由上下拱樑及立柱組成,通過鋼絲繩將它們纏繞在一起……”

“由於當時的研究進行到中途就被叫停,加上後來又有一些關鍵技術資料丟失,所以現在,經過我們對剩餘資料的整理,總結出這個方案目前主要的問題在於鋼絲纏繞層的應力分佈很難均勻,對於製造和裝配精度的要求極高……”

一番介紹結束,倒是跟常浩南之前瞭解到的情況八九不離十。

只是在一些細節上補充了更多內容。

“顏教授。”

常浩南在本子上記完最後一筆,然後擡起頭:

“我剛剛腦算了一下,這種預應力鋼絲纏繞式結構,纏繞層應力的不均勻度應該跟機架結構,也就是上下拱形樑之間的跨度呈正相關,並且這個跨度越大,對於拱形樑的對準要求也越高。”

“這麼看來的話,這個結構應該更適合壓力較低的中小型壓機,所以當初爲何對一臺將近7萬噸的設備選擇這種路線?”

“這個麼……”

顏永年被常浩南如此迅速的反應搞得一愣,轉頭看向後,者解釋道:

“我們最開始計劃延續當年1萬噸水壓機的三樑四柱式結構,但這個結構承受偏心載荷能力不行,在老設備的使用過程中,發現最大載荷下偏心距一般能達到最大跨度的百分之三,偏載下活動橫樑與工作臺間易產生傾斜和水平位移。”

“這還是1萬噸的情況,如果6.8萬噸壓機依然採用這個結構,那問題只會更加嚴重,根本無法正常投產。”

常浩南低頭思索片刻,在腦海中過了一遍之前看過的相關知識:

“那板框組合結構呢?我記得蘇聯的7.5萬噸,包括蘇聯出口給法國的6.5萬噸模鍛壓機,應該都是這種結構。”

“這種機架我們也嘗試過,但發現結構複雜、聯接環節多、機架有效面積削弱大,而且在多體建模過程中,對於冗餘約束和預應力的處理極其複雜,完全超出了我們當時的理論水平。”

說到這裡,顏永年露出了些許遺憾:

“別說是生產製造,就連設計工作,都是開了個頭,就根本走不下去了。”

然而聽到這個解釋之後,常浩南反倒是眼前一亮——

他擔心的,其實是生產加工,以及材料工藝方面的困難,這些是他很難在短時間內處理的。

“如果難點在多體動力學分析的話,這正好是我比較擅長的部分……”

他看向不遠處的顏永年:

“所以,我覺得我們可以重新嘗試使用板框組合結構!”

第501章 華夏行,我也行?第434章 新DLC:軸承高速滾動動力學第726章 41的大勝第637章 霹靂13,準備立項第511章 準備極限挖潛的渦扇9A第551章 裝備工業司的開門紅第719章 上閱兵!358.第358章 國家重點實驗室首席科學家第669章 除夕夜的“大”煙火第168章 有些人只會窩裡橫第670章 不準有中文!第578章 單晶葉片熔模精鑄第747章 做一個合格的老闆第787章 搞個大新聞第703章 同志,你昨晚拯救了一切273.第273章 飛豹,重獲新生第45章 降維打擊的風扇設計244.第244章 準備複製電子戰吊艙第663章 可以現場看閱兵第24章 葉片翼型和積疊線的參數化重構第90章 改進渦噴14!第707章 破局巴爾幹!第212章 你們做不了,我們可以做!380.第380章 大迎角高機動(HARV)技術驗證第202章 回家第458章 要不,送常總一輛車?第537章 殲轟7A,更重 更遠 更安全第598章 咱們也有力大磚飛的一天吶?第650章 之前換裝殲8C的部隊都後悔了第199章 高級軟臥第622章 今日天晴碧波高,領艦桅上D旗飄第591章 連升兩級的戰鬥英雄第611章 殲10A與殲10E第540章 AC139直升機,進軍通用航空的鑰匙!第712章 戰後結算第201章 需要重型水壓機!第127章 我怎麼突然多了篇論文出來?(二合第778章 幫法國人造陣風?第647章 側衛進化論第112章 我們自己的標準!第200章 700兆瓦水電機組第744章 航母夢的起點第752章 三大型號,給基層同志的定心丸第482章 諮詢一下常總的意見第572章 打破對日本的濾鏡,從你我做起第693章 美國人的報復第559章 圍獵海上自衛隊!第642章 渦扇10,裝機!第558章 對國產裝備的信心第796章 先記在小本本上第163章 讓殲8C試試222.第222章 轟6AIT322.第322章 俄國人也羨慕我們(爲盟主【死跑龍套的】加更55)第746章 籌建課題組(趁雙倍求一波月票)346.第346章 是首相果然沒騙我第650章 之前換裝殲8C的部隊都後悔了第515章 新一代直升機的合作伙伴第56章 前往盛京!321.第321章 巴黎航展第32章 出結果了第493章 我只需略微出手,便已是這個時代的第758章 流形學習第486章 過去有求於人,現在人求於我第570章 翻身做甲方第156章 多重攔截(二合一,5000字)第165章 霹靂11的未來發展第570章 翻身做甲方366.第366章 航空產業的大勝利!第440章 機械製造業的曙光第136章 殲8C,空中表演第10章 殲8大戰F22?257.第257章 你來給我當副總師!第572章 打破對日本的濾鏡,從你我做起298.第298章 多物理場仿真第501章 華夏行,我也行?第481章 無所適從的英國人382.第382章 受洪水威脅的01號原型機第620章 與安南海軍的又一次交鋒363.第363章 你說的這個思路,是我提出來的370.第370章 貴航的新型教練機第531章 我們的工作,是對人民有益的第422章 電子戰,不只是干擾第753章 航母專家第611章 殲10A與殲10E第205章 獵殺狐蝠第742章 一門新的學科293.第293章 常氏模型第517章 渦槳7和渦軸7第745章 關於艦載機的規劃第623章 超自然現象?第527章 又要去領獎了第93章 塞翁失馬224.第224章 試驗開始第672章 超算出口,我來做主第474章 “太行”發動機設計評審會(日萬)第192章 無人機也可以搞一搞(爲上月月票金第50章 搶人220.第220章 我的軟件還有這種功能?384.第384章 人在大堤在!第59章 這個機翼還有改進的餘地
第501章 華夏行,我也行?第434章 新DLC:軸承高速滾動動力學第726章 41的大勝第637章 霹靂13,準備立項第511章 準備極限挖潛的渦扇9A第551章 裝備工業司的開門紅第719章 上閱兵!358.第358章 國家重點實驗室首席科學家第669章 除夕夜的“大”煙火第168章 有些人只會窩裡橫第670章 不準有中文!第578章 單晶葉片熔模精鑄第747章 做一個合格的老闆第787章 搞個大新聞第703章 同志,你昨晚拯救了一切273.第273章 飛豹,重獲新生第45章 降維打擊的風扇設計244.第244章 準備複製電子戰吊艙第663章 可以現場看閱兵第24章 葉片翼型和積疊線的參數化重構第90章 改進渦噴14!第707章 破局巴爾幹!第212章 你們做不了,我們可以做!380.第380章 大迎角高機動(HARV)技術驗證第202章 回家第458章 要不,送常總一輛車?第537章 殲轟7A,更重 更遠 更安全第598章 咱們也有力大磚飛的一天吶?第650章 之前換裝殲8C的部隊都後悔了第199章 高級軟臥第622章 今日天晴碧波高,領艦桅上D旗飄第591章 連升兩級的戰鬥英雄第611章 殲10A與殲10E第540章 AC139直升機,進軍通用航空的鑰匙!第712章 戰後結算第201章 需要重型水壓機!第127章 我怎麼突然多了篇論文出來?(二合第778章 幫法國人造陣風?第647章 側衛進化論第112章 我們自己的標準!第200章 700兆瓦水電機組第744章 航母夢的起點第752章 三大型號,給基層同志的定心丸第482章 諮詢一下常總的意見第572章 打破對日本的濾鏡,從你我做起第693章 美國人的報復第559章 圍獵海上自衛隊!第642章 渦扇10,裝機!第558章 對國產裝備的信心第796章 先記在小本本上第163章 讓殲8C試試222.第222章 轟6AIT322.第322章 俄國人也羨慕我們(爲盟主【死跑龍套的】加更55)第746章 籌建課題組(趁雙倍求一波月票)346.第346章 是首相果然沒騙我第650章 之前換裝殲8C的部隊都後悔了第515章 新一代直升機的合作伙伴第56章 前往盛京!321.第321章 巴黎航展第32章 出結果了第493章 我只需略微出手,便已是這個時代的第758章 流形學習第486章 過去有求於人,現在人求於我第570章 翻身做甲方第156章 多重攔截(二合一,5000字)第165章 霹靂11的未來發展第570章 翻身做甲方366.第366章 航空產業的大勝利!第440章 機械製造業的曙光第136章 殲8C,空中表演第10章 殲8大戰F22?257.第257章 你來給我當副總師!第572章 打破對日本的濾鏡,從你我做起298.第298章 多物理場仿真第501章 華夏行,我也行?第481章 無所適從的英國人382.第382章 受洪水威脅的01號原型機第620章 與安南海軍的又一次交鋒363.第363章 你說的這個思路,是我提出來的370.第370章 貴航的新型教練機第531章 我們的工作,是對人民有益的第422章 電子戰,不只是干擾第753章 航母專家第611章 殲10A與殲10E第205章 獵殺狐蝠第742章 一門新的學科293.第293章 常氏模型第517章 渦槳7和渦軸7第745章 關於艦載機的規劃第623章 超自然現象?第527章 又要去領獎了第93章 塞翁失馬224.第224章 試驗開始第672章 超算出口,我來做主第474章 “太行”發動機設計評審會(日萬)第192章 無人機也可以搞一搞(爲上月月票金第50章 搶人220.第220章 我的軟件還有這種功能?384.第384章 人在大堤在!第59章 這個機翼還有改進的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