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拯救大兵運8

第157章 拯救大兵運8

隨後的一段時間裡,在常浩南的幫助和指導下,對運8主翼和尾翼表面積冰形貌的預測結果很快就被拿了出來。

11月末初冬的寒風中,182廠的總裝車間內,一羣人正圍着那架被拖出來當做研究對象的運8F。

在距離飛機不遠的地方,擺着兩張繪圖板,上面分別繪製着運8主翼和水平尾翼的三視圖。

如果放近距離細看的話,還會發現,在機翼邊緣周圍,還有幾道用不同顏色勾勒出來的不規則線條。

由於機翼結冰問題涉及飛行安全,因此這段時間以來整個182廠的工作都放慢了下來,尤其是運8J的試飛工作更是因爲上次的二等事故而直接停滯。

按照時間表,從英國購買的前兩套搜水-2000MS雷達馬上就要啓運回國。

儘管在過去幾年的前期準備中,雷達部分已經用等重量的配重模型進行模擬,驗證了飛機的飛行性能不會因爲加裝雷達而出現過於嚴重的下降,但要把真正的電子設備安裝到飛機上,還要考慮能耗、震動、工作環境、電磁兼容等一系列問題。

這些都是必須要上了天才能測試出來的。

因此,如果等到雷達運回國的時候還不能重新開始進行試飛科目的話,對於裝備形成戰鬥力的時間都會造成非常不利的影響。

甚至一度有人覺得要不就先按照一開始的計劃搞一套簡單的多級電加熱裝置,等到下個型號再慢慢考慮更加完善的除冰系統。

最後還是樑紹修抗住了壓力,全力支持常浩南幾個人的基礎研究科目,這纔在今天見到了實際的成果。

“同志們,經過將近半個月的工作,我和林國範、祝蘭兩位教授已經完成了對於運8飛機機翼積冰生長情況的模擬和預測,並且還確定了相應的加熱除冰系統負荷。”

常浩南的第一句話就在偌大的總裝車間中引起了一陣掌聲。

不管站在這裡的人之前對這個研究抱着什麼樣的態度,但既然現在才過了半個月就已經研究出結果,那也沒什麼好爭的了。

如果不是擔心項目進度趕不上時間節點的話,誰會不想要一個效果更好還能提高飛行性能的系統呢?

“這兩張圖裡面的紅色、橙色、藍色和綠色四條線,分別對應了不同惡劣程度的氣候條件下,飛機在通過積冰區域120秒之後,機翼截面上的積冰生長情況。”

182廠的條件實在有限,並沒有在京城或者盛京那邊已經數字式投影儀,如果用幻燈片的話,一方面清晰度比較低,另一方面也沒辦法投影這麼大的圖紙,所以只好放在繪圖板上面,讓大家圍在一起看了。

“所以在氣候條件最惡劣的情況下,積冰竟然是主要分佈在機翼下表面的?”

馬上就有人看出了其中的端倪。

90年代中期這會,因爲結冰探測器性能不足等客觀原因,不要說華夏,全世界對於飛行過程中冰害問題的研究都還處在一個蠻荒時代。

別的不說,就連後世已經非常普及,甚至成爲民機適航認定工作標準程序之一的自然結冰試驗,都還沒有一個特別統一和科學的標準。

美國人基本是仗着五大湖區的氣溫夠低水汽夠豐富,找個差不多的雲團進去飛一圈。

至於別的國家就更是各顯神通了。 好在大多數噴氣式飛機的飛行工況本來就處在結冰區的邊緣,因此民航領域和積冰有關的空難數量也還在可接受範圍內,而且多數都是些ATR72這種支線客機乃塞斯納172之類更小的通航飛機,造成的影響也比較有限。

所以這個模擬出來的結果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確實有些反直覺。

“運8飛機的飛行速度,在螺旋槳飛機中已經算是比較快的,根據我們的研究,在來流速度超過75m/s的情況下,過冷水滴在撞擊到機翼表面之後會有更大的概率出現撞擊回退,而不是正常的鋪展粘滯現象,所以氣流速度更快的機翼上表面反而相對乾淨。”

“並且,就算機翼上表面發生結冰,由於更快的來流速度也對應着更小的來流角度,其冰形也主要爲沒有溢流過程的霜冰,附着能力很差並且冰面形狀與機翼形狀十分接近,危害相比前緣和下表面的命冰要弱的多。”

“如果這是一架飛行速度比較慢的飛機,比如運5,那麼重點關注的積冰區域就會變成機翼前緣和上表面。”

常浩南的解釋條理清晰,很快就讓圍在四周的工程師們聽明白了:

“所以咱們,或者說過去的幾乎所有大型螺旋槳飛機按照經驗搞的除冰裝置,其實都沒有抓住重點?”

“是的,有很大一部分的能量都被白白浪費掉了。”

常浩南點了點頭,然後重新拿起筆指向水平尾翼的部分:

“另外還有一點,就是飛機的積冰程度會隨着機翼弦長的增加而減弱,也就是越靠近機翼外部,越不容易發生積冰,這也可以解釋爲什麼水平尾翼的積冰情況往往比主翼更加嚴重。”

“而根據我們的研究,相當一部分情況下,機翼結冰不僅不會導致升力下降,反而還因爲積冰背部區域形成的強烈渦流而提供了額外的正壓區域,對於一架正常佈局的飛機而言,就會出現強烈的低頭力矩,之前的那架運8J,也就是因此而發生了事故。”

“……”

在常浩南之後,是介紹氣象學因素對於積冰問題影響的林國範,以及機翼表面微結構設計的祝蘭。

這場開在總裝車間裡面的小規模研討會一直持續到了當天夜裡,就連晚飯都是食堂派人送過來的。

隨着三個人的講解不斷進行,一套嶄新的積冰理論逐漸鋪陳在了所有參會人員的面前……

“那麼,只要我們根據不同的積冰情況,在機翼的不同區域給出不同的除冰設計,就可以大大提高防冰能力,並且改善能量消耗水平。”

“根據我們的計算,在積冰情況最嚴重的機翼前緣應用祝蘭教授設計的柱狀表面微結構之後,這四條線所對應的工況下,每米機翼所需要的電加熱除冰系統功率需求分別爲 160W、465W、992W和 1430W,而氣熱除冰系統的換算熱功率分別爲128W、402W、817W和1265W。”

“即便考慮留出50%的安全裕度,也比之前蘇聯人的設計節約65%的電能和85%的熱能。”

“尤其是後者,在熱氣除冰裝置打開的時候,可以直接提升大約8%的發動機輸出功率!”

常浩南說到這裡,把手中的鉛筆丟在了面前的桌子上:

“所以,同志們,接下來我們的工作就是,根據計算結果,把對應的兩套除冰裝置給設計出來,並且跟機翼內部結構進行匹配,讓運8這個老兵煥發新生!”

注:本章中關於機翼上下表面流速的問題採用了中學課本上出現過的伯努利原理(高流速帶來低壓力)進行解釋。但嚴格來說,人們至今仍然並不完全清楚“飛機爲什麼能飛起來”這個問題,關於機翼升力的具體來源,也分爲幾種不同的流派

(本章完)

第4章 下一步工作第189章 DSI進氣道的設想第671章 專職秘書第537章 殲轟7A,更重 更遠 更安全第157章 拯救大兵運8第44章 富士電機的小動作第136章 殲8C,空中表演第418章 全國首個壓氣機研究中心第510章 論文又上封面了?第91章 我們全部歸你指揮!(爲舵主fhtvbn加354.第354章 生產演示第524章 總不能去求華夏人幫忙吧?第94章 焉知非福378.第378章 通往高性能航發之路!402.第402章 試飛員的“護身符”第609章 火炬質量認證體系312.第312章 來到華夏的伊爾78第3章 現在的本科生都這麼厲害了?第650章 之前換裝殲8C的部隊都後悔了第37章 殲7E總設計師的震驚334.第334章 南海上空的鷹399.第399章 TORCH Multiphysics的誕生第572章 打破對日本的濾鏡,從你我做起374.第374章 箱式遠程火箭炮397.第397章 我,總設計師!(雙倍衝刺了兄第501章 華夏行,我也行?第617章 反巡航導彈寶具384.第384章 人在大堤在!第111章 進氣畸變試驗第569章 面貌一新的江城重型機牀廠第412章 也算是衣錦還鄉吧(繼續日萬)第186章 海軍航空兵第118章 我們需要更好的飛機(二合一)230.第230章 “973”計劃第42章 破格,直博!第9章 學霸之間,亦有差距!第21章 技術報國第631章 加力燃燒!367.第367章 向波音和美國航空局提條件,攻守易型!第550章 回擊挑釁!第176章 喝水帶來的靈感(第633章 超遠程空空彈第720章 常總的影響力第447章 十倍壽命,還真不是吹牛逼?第621章 不讓敵人開出第二槍第699章 亂套了,全亂套了(算昨天的)第670章 不準有中文!第477章 往垂直起降方面努努力吧第623章 超自然現象?381.第381章 設計一個DSI進氣道練練手第20章 中華兒女多奇志第70章 差分進化算法(55)370.第370章 貴航的新型教練機第30章 一天,解決難題!第706章 這臺階不就有了麼第701章 你們信我啊,真是巧合!第208章 你好,1997第418章 全國首個壓氣機研究中心第464章 還是從二毛那挖人吧第204章 挑戰米格25!第639章 華夏國產蘇27的威脅第144章 航改燃的可能性(爲flankerr的加更第797章 提前佈局第23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69章 超級計算機(45)第178章 精工計劃(二合一)第683章 LNG船,中韓之爭370.第370章 貴航的新型教練機277.第277章 海空對抗演習第648章 這麼好的平臺,光拿來對第673章 有一句話叫做悶聲大發財第207章 繳獲干擾吊艙!第85章 喘振位置,可以算出來!第716章 挖牆腳388.第388章 GPS干擾,我們也能做!第200章 700兆瓦水電機組216.第216章 沒有條件就創造條件!第532章 一人三獎!第499章 一不小心就做了眼鏡蛇機動(四更求第45章 降維打擊的風扇設計第637章 霹靂13,準備立項第546章 我來,我見,我被征服了381.第381章 設計一個DSI進氣道練練手第681章 神秘的雷達元器件第754章 把黑海造船廠打包帶走第529章 獲獎懸念揭曉!第203章 在做了在做了(新建文件夾)第637章 霹靂13,準備立項第416章 抉擇,渦扇的10技術路線第188章 媽都認不出來的米格21改(二合一)第16章 關於我看中的學生突然變成我師弟的這回事第735章 系統等級,LV3!395.第395章 渦扇10的全新設計方法第570章 翻身做甲方第653章 安保待遇提升第651章 巴爾幹火藥桶又要炸了228.第228章 組織這是在考驗我啊!(二合一第24章 葉片翼型和積疊線的參數化重構270.第270章 被動雷達探測第38章 學年結束
第4章 下一步工作第189章 DSI進氣道的設想第671章 專職秘書第537章 殲轟7A,更重 更遠 更安全第157章 拯救大兵運8第44章 富士電機的小動作第136章 殲8C,空中表演第418章 全國首個壓氣機研究中心第510章 論文又上封面了?第91章 我們全部歸你指揮!(爲舵主fhtvbn加354.第354章 生產演示第524章 總不能去求華夏人幫忙吧?第94章 焉知非福378.第378章 通往高性能航發之路!402.第402章 試飛員的“護身符”第609章 火炬質量認證體系312.第312章 來到華夏的伊爾78第3章 現在的本科生都這麼厲害了?第650章 之前換裝殲8C的部隊都後悔了第37章 殲7E總設計師的震驚334.第334章 南海上空的鷹399.第399章 TORCH Multiphysics的誕生第572章 打破對日本的濾鏡,從你我做起374.第374章 箱式遠程火箭炮397.第397章 我,總設計師!(雙倍衝刺了兄第501章 華夏行,我也行?第617章 反巡航導彈寶具384.第384章 人在大堤在!第111章 進氣畸變試驗第569章 面貌一新的江城重型機牀廠第412章 也算是衣錦還鄉吧(繼續日萬)第186章 海軍航空兵第118章 我們需要更好的飛機(二合一)230.第230章 “973”計劃第42章 破格,直博!第9章 學霸之間,亦有差距!第21章 技術報國第631章 加力燃燒!367.第367章 向波音和美國航空局提條件,攻守易型!第550章 回擊挑釁!第176章 喝水帶來的靈感(第633章 超遠程空空彈第720章 常總的影響力第447章 十倍壽命,還真不是吹牛逼?第621章 不讓敵人開出第二槍第699章 亂套了,全亂套了(算昨天的)第670章 不準有中文!第477章 往垂直起降方面努努力吧第623章 超自然現象?381.第381章 設計一個DSI進氣道練練手第20章 中華兒女多奇志第70章 差分進化算法(55)370.第370章 貴航的新型教練機第30章 一天,解決難題!第706章 這臺階不就有了麼第701章 你們信我啊,真是巧合!第208章 你好,1997第418章 全國首個壓氣機研究中心第464章 還是從二毛那挖人吧第204章 挑戰米格25!第639章 華夏國產蘇27的威脅第144章 航改燃的可能性(爲flankerr的加更第797章 提前佈局第23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69章 超級計算機(45)第178章 精工計劃(二合一)第683章 LNG船,中韓之爭370.第370章 貴航的新型教練機277.第277章 海空對抗演習第648章 這麼好的平臺,光拿來對第673章 有一句話叫做悶聲大發財第207章 繳獲干擾吊艙!第85章 喘振位置,可以算出來!第716章 挖牆腳388.第388章 GPS干擾,我們也能做!第200章 700兆瓦水電機組216.第216章 沒有條件就創造條件!第532章 一人三獎!第499章 一不小心就做了眼鏡蛇機動(四更求第45章 降維打擊的風扇設計第637章 霹靂13,準備立項第546章 我來,我見,我被征服了381.第381章 設計一個DSI進氣道練練手第681章 神秘的雷達元器件第754章 把黑海造船廠打包帶走第529章 獲獎懸念揭曉!第203章 在做了在做了(新建文件夾)第637章 霹靂13,準備立項第416章 抉擇,渦扇的10技術路線第188章 媽都認不出來的米格21改(二合一)第16章 關於我看中的學生突然變成我師弟的這回事第735章 系統等級,LV3!395.第395章 渦扇10的全新設計方法第570章 翻身做甲方第653章 安保待遇提升第651章 巴爾幹火藥桶又要炸了228.第228章 組織這是在考驗我啊!(二合一第24章 葉片翼型和積疊線的參數化重構270.第270章 被動雷達探測第38章 學年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