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運8的機翼結冰,老大難問題了

第151章 運8的機翼結冰,老大難問題了

1996年,我國花費6600萬美元的鉅額經費,從英國購買了8套搜水-2000MS雷達,計劃安裝在運8平臺上,交給海軍航空兵使用,用於對水面目標進行搜索,從而引導殲轟7發射反艦導彈進行攻擊。

最終總共生產了4架運8J海上警戒機。

這四架飛機也是在世紀之交的時候,我國僅有的空基遠程探測力量。

性能麼……只能說差強人意。

但至少算是解決了有無問題,而且這種飛機還有一定的指揮能力,讓我軍提前對真正預警機的戰術安排和使用保障積累了不少經驗。

因爲從英國購買的雷達目前還沒有到貨,所以常浩南面前的這架運8Y實際上還只是一個等待改裝的平臺機型,現階段的主要任務就是在各種環境下進行試飛,以獲得足夠的飛行數據。

而此時,這架停在機庫裡的飛機已經出現了明顯的損傷,經過改進的機頭雷達罩,以及前起落架都因爲降落時的衝擊而變得幾乎不成樣子。

好在駕駛艙和機翼部分都保持得比較完整,因此機組成員只是受了些傷,而且後續也還有進行修復的可能。

已經有不少182廠的工作人員在這裡對飛機進行檢查了。

見到杜義山和常浩南走進停機棚,一名身材魁梧的中年男人走了上來,用一口帶着些許湖南口音的普通話說道:

“杜院士,我們已經按照您的分析,對飛機降落過程中的飛行數據進行了還原和模擬,發現跟實際情況完全能對的上。”

“另外,剛剛從總裝車間裡臨時調了一架運8F,可以用來配合您進行試驗,安12測繪仿製的資料以及後續幾個改進型的設計圖也已經準備好了,我們182廠從我以下,不,從王總經理以下所有人都聽從您的調遣!”

本來,常浩南對於面前的這個人並無什麼印象,但是聽到他的口音之後瞬間就反應了過來。

這位是日後一系列運8平臺改進型號的總設計師,樑紹修。

由於原本負責運8原型到運8C的徐培麟總師去年已經退休,技術實力本就比較薄弱的182廠此時只能由他來挑起大梁。

偏偏就在最青黃不接的時候,還遇到了這麼一次要命的事故。

“我這把年紀,跟你們徐總師都差不多了,分析問題還可以,但是其它方面已經趕不上年輕人咯。”

杜義山擺擺手,然後向對方示意了一下身邊的常浩南:

“這是我的學生,常浩南,我想,這次改進的主要工作,應該是由他來完成。”

“這……”

樑紹修看着面前比自己還要年輕的常浩南,一時間有些遲疑。

但很快他就想起來自己似乎見到過這個名字:

“哦……606所那邊今年申報的那個……”

殲8C目前還沒有設計定型,並且畢竟是涉密項目,也不會用特別公開的形式進行宣傳,因此常浩南現在更具知名度的身份還是那個先進技術成果第一完成人的身份。

這種頭銜擱在外面幾乎沒有影響力,但在航空系統內部完全可以作爲硬通貨。

“樑總師,您好,很高興能跟您和182廠的同志們一起合作。”

經過八三工程的歷練之後,常浩南的【管理能力】有所提升,已經逐漸習慣了應對類似的場面,再不是前世那個連參加研討會都有些緊張的小角色了。

“您好,常浩南同志,能有杜院士和您的幫助真是太好了,感謝你們。”

“現在我們面臨的時間壓力非常緊,運8J是在運8C全氣密型的基礎上發展的,改進部分並不涉及飛機的翼面部分,所以這次事故對於整個運8型號來說都是一個大麻煩。”

“我們馬上就要交付給郵政航空一批新型號的運8F,如果不能妥善解決機翼結冰隱患的話,可能會導致用戶拒絕接收,還有正在和波斯那邊洽談的出口訂單,同樣會受到影響。”

“嗯……關於時間方面我沒辦法保證什麼,但肯定會拿出最快的效率。”常浩南點了點頭:

“要不我們先去看一下設計資料?” “好,跟我來。”

看着常浩南信心滿滿的樣子,原本心急火燎的樑紹修也跟着冷靜下來了不少。

實際上,常浩南知道運8機翼結冰問題的癥結所在。

只不過他在這一世從未接觸過運8相關的資料,直接拍胸脯打包票實在過於違和了……

簡單來說,就是安12/運8飛機的除冰系統設計不夠合理。

以結冰情況最嚴重的水平尾翼爲例,其只有一套分佈在整個平尾表面、雨露均沾的電加熱除冰系統,而且這套系統還只有一檔最高電流模式可用。

在蘇聯那邊,考慮到北極圈附近的氣候條件,這個設計還是勉強可用的,反正溫度夠低,大電流就大電流了。

即便如此,安10/安12的飛行安全記錄也相當糟糕。

而到了溫度相對較高的華夏,如果在還沒結冰的情況下長時間開啓加熱系統,就會導致絕緣膠層急劇升溫碳化,進一步產生短路並燒穿平尾蒙皮

所以飛行員必須在確認平尾有結冰風險,甚至已經開始結冰的時候,再把電加熱裝置打開。

就算這樣也會面臨風險。

因爲機翼不同部位的結冰厚度是不一樣的,而除冰裝置的加熱功率卻是平均的。

很可能出現有些地方的冰還沒除掉,有些地方的絕緣膠層已經開始損壞的情況。

當然,也有猛人可以憑藉經驗,通過多次短時間打開加溫裝置提前預防結冰,但這顯然不應該作爲對一般飛行員的要求。

至於飛機主翼,如之前杜義山所說,由於使用了效率更高的氣熱防冰系統,所以在防冰能力方面確實無需擔心。

但也絕對不是沒有問題。

氣熱除冰需要抽取發動機燃燒室內的高溫高壓燃氣作爲熱源,因此不可避免地會導致飛機的動力受到影響。

所以應該在滿足除冰能力的前提下,儘可能降低所使用的燃氣總量,保持發動機的性能。

然而運8這套系統的設計同樣突出一個大力出奇跡的思想——

要知道,飛機在起飛、降落、低空低速飛行這些過程中最有可能遭遇機翼結冰。

同樣也需要發動機輸出足夠的功率,或者準備輸出足夠的功率。

在這個時候你一次抽走10%的高溫高壓燃氣去除冰,動力怎麼保證?

況且低空低速飛行的環境本來就複雜,再人爲增加一個吹拂機翼表面的高速氣流,只會進一步增加不穩定性。

這一切,都讓運8本就糟糕的低速性能愈發雪上加霜。

“對了,樑總師。”

走出機棚之後,常浩南突然叫住了前面的樑紹修:

“最好能有一個氣象學方面的專家來協助我們,這樣效率會高得多。”

感謝兄弟們的支持,明天上暢銷精選,加更!

(本章完)

230.第230章 “973”計劃第661章 我,普通國企職工第103章 製造難題(爲月票金主flankerr加更356.第356章 小常同志的管理才能第581章 好TM大的導彈!(月初求一波月票)第793章 要不讓法國人當個小白鼠?345.第345章 關鍵裝備還是不能依賴外人第522章 直9WY,同人逼死原創(春節繼續加更第521章 這也能叫米格21改???第585章 NH90直12,同分異構體第610章 完全屬於華夏的三代機392.第392章 大涵道比渦扇項目的歸屬第684章 確實需要一個課題組了第55章 另請高明第437章 安靜的渦槳客機(日萬,求一波月票第4章 下一步工作第571章 日本人在造假?第545章 身法靈活的意大利人第190章 波斯雄貓306.第306章 非線性偏微分方程組降維問題第15章 我們一般稱之爲學婊377.第377章 集中力量,航發大會戰330.第330章 我身爲973計劃專家組成員,提一第427章 打開歐洲市場的鑰匙第35章 保研名額第797章 提前佈局第455章 大型模鍛件製造攻關小組(日萬,求第19章 我選擇留下第787章 搞個大新聞第181章 關於渦扇9的二三事第51章第645章 性能太好有時候也是一種苦惱第514章 一架過於安靜的直升機?262.第262章 互有勝負,發現問題第150章 救火,機翼結冰!第211章 不愧是你,常工(209章放出來了)第591章 連升兩級的戰鬥英雄320.第320章 地面測試驗收,以及總裝備部的誕生394.第394章 一個人,帶動一個行業407.第407章 我超,鴨翼!第137章 技驚四座第508章 把直9改的媽都不認識第474章 “太行”發動機設計評審會(日萬)第563章 渦扇10的潛力第776章 不會真有戰忽局吧?243.第243章 金陵,電科14所!第800章 震撼法雞一整年第773章 又遇故人第767章 世紀大閱兵第2章 計算流體力學仿真第754章 把黑海造船廠打包帶走第205章 獵殺狐蝠第117章 來自的需求(爲上月月票金主flanke第177章 精加工領域的革命(國慶快樂!)253.第253章 預警機的高低搭配第682章 搶了日本人的生意第588章 完美的單晶第62章 我要上天第752章 三大型號,給基層同志的定心丸314.第314章 給英國人剃個頭!375.第375章 從深山中飛出的鷹第541章 甚至無需我本人出手,就已經是時代第768章 空軍纔是重頭戲(4K)398.第398章 火炬集團成立!第48章第694章 幽靈出擊第768章 空軍纔是重頭戲(4K)第477章 往垂直起降方面努努力吧第641章 “等渦扇10定型之後”第439章 安70的命運第147章 俄國人有點懵了第566章 聲吶無銅,撈之無用?第780章 戰略忽悠的意外效果第51章第176章 喝水帶來的靈感(273.第273章 飛豹,重獲新生380.第380章 大迎角高機動(HARV)技術驗證247.第247章 元器件卡脖子?不是問題!218.第218章 已經有思路了第64章 我真上天了第781章 準備開始當導師!第452章 進口替代第771章 餘波迴盪(6K章)第483章 有實力,纔有平等對話的資本!第420章 關於馬達西奇的博弈第566章 聲吶無銅,撈之無用?第436章 有人要買我們的客機?第512章 終於能自主生產渦扇了!第687章 歐元,崩了第116章 自主航空工業的新起點(二合一)第78章 殲83,第二次首飛!353.第353章 腳踏實地,從拯救江城重機開始第599章 熊貓還是雄貓第771章 餘波迴盪(6K章)230.第230章 “973”計劃第177章 精加工領域的革命(國慶快樂!)376.第376章 華夏航空發動機產業大會!219.第219章 怎麼又是我?第555章 法國艦隊來訪395.第395章 渦扇10的全新設計方法
230.第230章 “973”計劃第661章 我,普通國企職工第103章 製造難題(爲月票金主flankerr加更356.第356章 小常同志的管理才能第581章 好TM大的導彈!(月初求一波月票)第793章 要不讓法國人當個小白鼠?345.第345章 關鍵裝備還是不能依賴外人第522章 直9WY,同人逼死原創(春節繼續加更第521章 這也能叫米格21改???第585章 NH90直12,同分異構體第610章 完全屬於華夏的三代機392.第392章 大涵道比渦扇項目的歸屬第684章 確實需要一個課題組了第55章 另請高明第437章 安靜的渦槳客機(日萬,求一波月票第4章 下一步工作第571章 日本人在造假?第545章 身法靈活的意大利人第190章 波斯雄貓306.第306章 非線性偏微分方程組降維問題第15章 我們一般稱之爲學婊377.第377章 集中力量,航發大會戰330.第330章 我身爲973計劃專家組成員,提一第427章 打開歐洲市場的鑰匙第35章 保研名額第797章 提前佈局第455章 大型模鍛件製造攻關小組(日萬,求第19章 我選擇留下第787章 搞個大新聞第181章 關於渦扇9的二三事第51章第645章 性能太好有時候也是一種苦惱第514章 一架過於安靜的直升機?262.第262章 互有勝負,發現問題第150章 救火,機翼結冰!第211章 不愧是你,常工(209章放出來了)第591章 連升兩級的戰鬥英雄320.第320章 地面測試驗收,以及總裝備部的誕生394.第394章 一個人,帶動一個行業407.第407章 我超,鴨翼!第137章 技驚四座第508章 把直9改的媽都不認識第474章 “太行”發動機設計評審會(日萬)第563章 渦扇10的潛力第776章 不會真有戰忽局吧?243.第243章 金陵,電科14所!第800章 震撼法雞一整年第773章 又遇故人第767章 世紀大閱兵第2章 計算流體力學仿真第754章 把黑海造船廠打包帶走第205章 獵殺狐蝠第117章 來自的需求(爲上月月票金主flanke第177章 精加工領域的革命(國慶快樂!)253.第253章 預警機的高低搭配第682章 搶了日本人的生意第588章 完美的單晶第62章 我要上天第752章 三大型號,給基層同志的定心丸314.第314章 給英國人剃個頭!375.第375章 從深山中飛出的鷹第541章 甚至無需我本人出手,就已經是時代第768章 空軍纔是重頭戲(4K)398.第398章 火炬集團成立!第48章第694章 幽靈出擊第768章 空軍纔是重頭戲(4K)第477章 往垂直起降方面努努力吧第641章 “等渦扇10定型之後”第439章 安70的命運第147章 俄國人有點懵了第566章 聲吶無銅,撈之無用?第780章 戰略忽悠的意外效果第51章第176章 喝水帶來的靈感(273.第273章 飛豹,重獲新生380.第380章 大迎角高機動(HARV)技術驗證247.第247章 元器件卡脖子?不是問題!218.第218章 已經有思路了第64章 我真上天了第781章 準備開始當導師!第452章 進口替代第771章 餘波迴盪(6K章)第483章 有實力,纔有平等對話的資本!第420章 關於馬達西奇的博弈第566章 聲吶無銅,撈之無用?第436章 有人要買我們的客機?第512章 終於能自主生產渦扇了!第687章 歐元,崩了第116章 自主航空工業的新起點(二合一)第78章 殲83,第二次首飛!353.第353章 腳踏實地,從拯救江城重機開始第599章 熊貓還是雄貓第771章 餘波迴盪(6K章)230.第230章 “973”計劃第177章 精加工領域的革命(國慶快樂!)376.第376章 華夏航空發動機產業大會!219.第219章 怎麼又是我?第555章 法國艦隊來訪395.第395章 渦扇10的全新設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