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自取滅亡

賙濟聽罷,深深地看了朱椿一眼道:“是。”

朱椿說罷,神色冷峻。

卻也沒有再多說什麼,只揮揮手,讓這賙濟下去。

房間裡,又恢復了安靜。

而此時的紫禁城之中,卻又是另一番模樣。

各部尚書、侍郎紛紛雲集。

楊溥奉旨入宮。

他帶來了關於鐵路的建設和運營的資料。

諸多大臣們眼神裡都帶着複雜,尤其是聽聞到右都督府的稅賦,竟是已達到紋銀千萬兩的時候,這心情只怕更加不同。

差距實在太大了,或者說,右都督府和天下各省的差距,已經到了人和螻蟻之間的區別,這種幾乎碾壓式的差距之下,即便是巧舌如簧,有三寸不爛之舌之人,也沒辦法挽回。

楊溥則明顯感覺到,這些曾和他一樣的朝中諸公們,正用一種複雜的眼神看着他。

有的人固然是不屑於顧,似乎在說,他楊溥不過是投靠了張安世的幸佞之臣。

也有人的眼神裡竟隱隱夾雜着幾分羨慕,人生的際遇,畢竟很多時候,區區數十載寒暑之中,可能只有一兩次改變命運的機會,可至少在現在,楊溥抓住了,他以大功臣的身份,出現在了皇帝的面前。

當然,這其中也隱藏着一些人,投以楊溥鼓勵的神色。

結果已經揭曉,右都督府的政績已經到了根本讓人無從抹殺的地步。

那麼……必定會有某些人對此產生濃厚的興趣。

畢竟人和人之間,終有區別。

同樣是讀四書五經,有的人只從四書五經之中吸取到了固步自封,畢竟嚴格遵守四書五經之中的規範去做,否則任何人敢於對此產生偏離,都屬離經叛道,必將人人得而誅之的結論。

可有人所汲取到的,卻是家國天下,爲了達到聖人所謂天下人安居樂業的目的,讀書人應該積極求取功名,建功立業的養分。

楊溥當着君臣們的面,開始細細地講解,鐵路如何修建,每公里的造價幾何,除此之外,不同的地形和地質,又有什麼區別,如何規避掉不利的地形,還有大量匠人和勞力的管理。

當然,還有就是工程造價的問題。

楊溥着重講的,便是這個。

實際上,雖然此前,有許多人有治河之類的管理經驗,可這些經驗到了鐵路上,就明顯有些不夠用了。

治河徵發的是徭役,服徭役的百姓,幾乎可以不付給薪俸,甚至黑心一些,讓他們自帶乾糧也可。所需採買的東西不多,絕大多數的材料都是就地取材,需要石頭就讓人去開山取石便好。

可鐵路涉及到的,卻是方方面面的問題,大量的匠人和勞力都要給錢,工程的進度需要掌握。如若不然,就可能產生空耗。

採買的各種機械工具還有路軌以及枕木都要提前下訂,要確保每一個工程段不會因爲材料和工具的問題而產生工程上的延誤。

楊溥之所以着重的提及這些,乃是因爲他管理鐵路司的時候,就曾出過許多的差錯,最後不知花費了多少的代價,才慢慢地開始摸索和總結出了一套管理的方法。

這裡頭的教訓,可都是銀子,而且是大把大把的銀子。

“陛下,除了鐵路的修建,其中更難的,反而是鐵路的管理,如何確保車能準時入站,確保發車之前可以做到檢修,又確保貨物上車不會耽誤發車的時間,這裡頭可謂是環環相扣,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就可能出現大面積的延誤。”

“因此,鐵路司這邊,招募的檢修匠人、車站的站員,還有火車上的諸多人員,都必須確保萬無一失,一旦出了事,就不是小事,正因如此,管理車站,乃是重中之重,便是臣也覺得力不從心,非要請擅長此道之人代爲參謀不可。”

此言一出,雖有人還懷着自己的心思。

可是這話,令這廟堂中的許多人卻是好像一下子回過味來,他們聽明白了。

朱棣面上帶着意味深長之色。

楊榮則下意識地看看楊溥,又看看一旁的張安世。

夏原吉神色微微一變,更有人露出了怒容。

胡廣感受到了一絲不一樣的氣氛,卻沒有聽出這楊溥的玄機,卻見衆人個個色變。

於是他下意識地道:“楊學士,此話怎麼講?”

楊溥道:“便是管理鐵路的官吏,非專長於此不可,可能主官可以不必,但是下頭佐官和諸吏,卻必須能獨當一面。”

這話說出來,胡廣算是回過味來了,他欲再張口,卻又自覺冒失,終究還是又沉默下來。

這話的意思就是……科舉出身的官員,已經不能勝任如此繁雜的事務,恰恰相反的是,只有引入某些所謂‘專長’之人爲官,纔可進行管理。

而這……顯然直接悖逆了整個科舉取士的紅線。

因爲是人都明白,之所以現在大家雖都敢怒不敢言,是因爲新政只侷限在直隸區域,在張安世的治下,他要提拔文吏爲官,大家雖是覺得不痛快,可忍了也就忍了。

可問題在於,鐵路的威力已經顯現,而陛下顯然也已對鐵路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將來極有可能,各省都要開始修建鐵路。

這可是數百甚上千萬兩銀子的玩意!

就如運河一般,歷朝歷代,朝廷都要任命運河的官吏進行管理,無論這個官職是河道總督,轉運使,還是都水監,反正將來,此等關係重大的鐵路,必然也如河道一般,要設立衙門,部署大量的官吏。

何況不出意外的話,這些官職,一定是肥缺!

畢竟涉及到的利益實在太大了,莫說鐵路,歷朝歷代,但凡涉及到了河道轉運事務的管理,哪一個不是肥的流油?

可問題是,楊溥卻是要求,以專長者進行管理。

這也意味着,科舉出身的官員,竟不能進入鐵路司還有各處的車站。

直隸可以如此,難道天下各省,也不可如此嗎?

一旦開了這個先河,那大家還考什麼科舉?做什麼進士?

朱棣先是掃視了衆人一眼,接着微微一笑道:“是嗎?楊學士是這樣認爲?”

“正是。”楊溥眼中帶着堅定的目光,道:“這裡頭的干係太大,容不得分毫的差錯,一旦有失,則損失無窮盡,若非專人,這牽涉到方方面面的事,是無法處置的。”

朱棣頷首:“亦失哈,記下楊學士的這番話,將來……朕要以此參考。”

“陛下。”

就在此時,禮部尚書劉觀站了出來,他憂心忡忡地道:“若以閒雜人等,任爲如此要職,此等人未讀四書五經,心中未存仁義廉恥之心,一旦爲禍,必爲我大明腹心之患啊。”

“不若如此,照舊以進士和舉人爲官,而這所謂的專才則爲吏,以讀孔孟之道出身的官員駕馭這些專吏,纔可確保萬無一失。”

劉觀是接替了此前倒臺的呂震任的禮部尚書,他的人生閱歷倒是頗爲豐富,乃是洪武十八年的進士,因爲不被看重,所以才擔任了區區的太谷縣丞。

可是洪武年間是個神奇的時代,太祖高皇帝興起幾次大獄之後,朝中的大臣,幾乎一網打盡。從胡惟庸案開始,此後又有空印案、南北榜案。

幾次清洗下來,這劉觀從縣裡的小小縣丞,一下子成了香餑餑,以至於他似竄天猴一般的平步青雲,只短短十二年間,就從地方上一個區區的從七品的縣丞,搖身變成了正四品的左僉都御史。

結果到了太祖高皇帝的晚年,他因爲貪讀犯事,因此便被罷黜爲嘉興知府。

原本以爲劉觀這輩子又到頭了,結果他神奇地發現,京裡又發生了大事,燕王朱棣靖難成功,建文皇帝垮臺,此前建文帝的黨羽被一網打盡。

朝中一下子多了許多的官職,而朱棣登基爲了收買人心,讓人一查,嘉興不是還有一個從前的左僉都御史嗎?資歷足夠,最重要的是,因爲劉觀被罷黜的原因,所以沒有和建文皇帝胡攪在一起。

雖然犯了一些貪瀆的過失,可忠誠上沒有問題,於是立即召回京城,不但官復原職,而且還從左僉都御史,很快升任了左都御史。

左僉都御史和左都御史雖然一字之差,實際上卻是天壤之別,於是這劉觀又稀裡糊塗地完成了人生官場生涯裡的一次大跨步。

更神奇的是,劉觀擔任左都御史之後,因爲各種不着調,可謂是人人憎厭。

吏部尚書蹇義討厭他,當時的左都御史陳瑛也厭惡他,此前的禮部尚書呂震雖也不是好人,卻也覺得這種人他……神經病。

甚至連張安世的姐夫,一向與人爲善的太子殿下朱高熾,也看不慣他的爲人,甚至還當場訓斥過他。

再加上劉觀又犯了罪,於是乎,又被罷黜。

可就在這個時候,神奇的事又發生了,呂震倒臺,陳瑛也倒臺了,就連蹇義也因爲寧國府的事情自殺。

朝中一下子多出了這麼大的高位,而天下有資歷者,就只有這麼多,且這些人,不是蹇義的門生故吏,就是呂震或者是陳瑛的黨羽。

這滿朝文武,數來數去,能接任禮部尚書的,竟是一個都沒有。

最終,朱棣又想起了這個罷黜的劉觀。

不管怎麼說,這人資歷是夠的,最重要的是……他和蹇義、陳瑛、呂震等人都無瓜葛,不就是一點小錯嘛,於是乎,劉觀又完成了人生中的大逆轉,直接從罪官,非但官復原職,而且又從左副都御史很快就提拔成了禮部尚書。

當然,劉觀雖然貪財、好色,而且吃相難看,可這個時候,他卻急了。

聽了楊溥的介紹,這鐵路的油水實在太大了,這若是讓什麼專長之人去建設和管理,那還了得?

於是乎他再也淡定不下去,立即義正言辭地跳了出來。

衆人聽了劉觀的話,還沒有反應,楊溥便先笑吟吟地迴應道:“劉公,此言差矣,這天下,讀了孔孟之道的讀書人,也不曾見人人都有仁義廉恥之心,何以未讀四書五經就一定鮮廉寡恥呢?”

這話可謂是綿裡藏針!

而劉觀聽了,卻面不改色。一個人道德可以低下,但是自我認知上卻決不能認爲自己無恥。

於是劉觀道:“這是涉及到國本的大事,豈可如此的兒戲呢?楊學士未免太輕浮了。”

劉觀可不是好惹的,他招惹的人多了,可又如何呢?

招惹了誰,最後他不都升官了嗎?何況你楊溥算個什麼東西,我堂堂尚書,你雖爲太子心腹,可品級卻比我劉觀差得遠呢,現在不還是沒有輪到你們說的算的時候嗎?

楊溥輕輕皺眉,看向楊榮等人道:“諸公也是這樣想嗎?”

這滿朝的公卿,自是個個不言。

雖說站在這裡的大臣們,許多都是不喜劉觀的,可誰敢這個時候,給科舉取仕的進士們來一個釜底抽薪啊,要知道,大家可都是進士出身,這不是自斷生路?

劉觀自然也是明白這點,於是得意地道:“楊學士,伱還年輕,行事要穩重,治大國如烹小鮮……”

張安世在旁,卻是笑了起來。

劉觀雖對楊溥一副倚老賣老的樣子,可見張安世忍俊不禁,卻不敢等閒視之。

他可是很清楚,張安世這傢伙可比楊溥難對付得多了。

當下,他便笑吟吟地看着張安世道:“威國公莫非有什麼高見嗎?”

張安世淡定地道:“我就一個區區外戚,哪裡有什麼高見,你是禮部尚書,身居要職,而且還讀過四書五經,一定比我懂得多。依我看,這事還是陛下定奪爲好。”

朱棣頷首,他輕輕地皺着眉頭,沉吟着道:“修建鐵路,現在而言乃有百利,此事……若是各省想要修建,朕無不應允。至於如何修建和管理,卻還是教各省以右都督府鐵路司來參考爲好。先修一修看看……”

劉觀聽罷,臉上立即浮出了喜色,第一個站出來附和道:“陛下明鑑啊。”

衆人卻只覺得陛下說得雲裡霧裡,似乎還未表態決心,有人似乎領悟了朱棣的心思,卻有人一臉狐疑。

不管怎樣,此時大家都很一致的沒有異議,紛紛道:“陛下聖明。”

今天的議事也差不多就到尾聲了,朱棣也顯出了幾分倦意,衆臣退下。

張安世今兒沒有單獨留下來,也隨着人流,告退而出。

“都督,都督……”

張安世出了大殿,在前頭走着,聽到叫喚,駐足,卻見楊溥氣喘吁吁地追了上來。

張安世笑着道:“楊學士方纔真是大出風頭,我看,不久之後就有恩旨來了,一定要升你的官。”

楊溥卻是臉色鐵青,一副怒氣衝衝的樣子:“張都督方纔爲何不與那劉觀據理力爭?鐵路的事,花費巨大,動用的民力之多,不亞於是修黃河,若是不謹慎,是要出大亂子的。”

看楊溥氣呼呼的樣子,張安世卻是很從容地點頭道:“我知道啊。”

楊溥看着張安世的樣子,眉頭皺得更深了,道:“都督既知,就決不能模棱兩可,否則這鐵路不如不修。”

張安世道:“楊學士是聰明人,既然是聰明人,難道沒有想過,爲何陛下對此,也沒有堅決的態度嗎?”

楊溥沒有多想就道:“這自然是因爲,涉及到了各省,若是陛下徹底採用下官的方案,各省必然對鐵路不甚用心,甚至可能,會有人暗中阻撓。他們是山高皇帝遠,即便陛下也未必能時刻監視,怕有人成心使壞,所以……”

“這就對了!”張安世深以爲然地點頭道:“否則以陛下的性子,只怕早已暴跳如雷,那劉觀哪裡還敢多嘴?”

楊溥道:“可是……”

張安世道:“可是什麼?可是你擔心……這些人會鬧出亂子?哎,我們在直隸的新政,何其不易啊。可你有沒有想過,這新政的推行,哪裡有這樣的容易?歷朝歷代的變法,你又何曾聽說過有不流血的?”

“所以啊,與其這個時候據理力爭,倒不如……就拭目以待,看看他們怎麼折騰,我張安世敢說,無論是誰,要修什麼鐵路,他都修不成。不但修不成,且還會惹下天大的禍端來,你不給他們機會折騰一下,他們就會覺得自己很有本事,到時反而對推行新政和鐵路不易。”

頓了頓,他最後輕聲道:“與其如此,那就讓他們自取滅亡吧。”

楊溥沉默了,他一下子明白了張安世的意思。

緩了緩,他才又道:“都督也未免太看輕天下的官吏了,或許他們真的辦成了呢?”

張安世的脣邊勾起一絲笑意,道:“他們能辦成,我張安世可以裸奔、吃x,我立字據!”

楊溥猛地,想起了京城裡謠傳了很久的某些流言。

他一時默然,驟然之間,好像是霜打的茄子,再也沒有開口說話了。

“哎……”楊溥最後深深地嘆了口氣,面帶愴然之色。

以他的智慧,當然知道……接下來可能會發生的是什麼。

…………

第371章 文臣皆可殺第436章 說出來都嚇死你第240章 神奇的醫術第270章 委以重任第313章 大恩大德第121章 皇孫崛起第403章 震古爍今的賞賜第588章 君臣相得第88章 天大的功勞第14章 豬隊友第117章 朝野震動第270章 委以重任第55章 太子好厲害第418章 禮賢下士的趙王殿下第29章 京城二兇威武第436章 說出來都嚇死你第320章 一個不留第156章 天降橫財第277章 萬死之罪第61章 入宮赴宴第35章 如獲至寶第226章 大殺器第416章 趙王有疾第198章 救駕第449章 謝陛下恩典第419章 給你一個無法拒絕的條件第316章 立地成佛第576章 父子相見第278章 將他拿下第142章 重新做人第117章 朝野震動第434章 水落石出第219章 朕光明正大第78章 才高八斗張安世第389章 你的嘴利,還是朕的刀利第203章 殺手鐗第25章 才高八斗第262章 加封第196章 大開殺戒第93章 陛下 這是人才啊第249章 天大的喜事第374章 普天同慶第9章 好兄弟第584章 百倍千倍的回報第95章 京城五大名儒第553章 急奏第126章 不堪一擊第373章 罪魁禍首竟是他第211章 紀綱,你死定了第437章 太平府的大爆發第533章 努力罷第135章 兵敗如山倒第541章 聖駕第17章 惺惺相惜第23章 出入宮禁第160章 有一百六十章:重拳出擊第318章 誰有異議?第138章 父子相殘第591章 全完啦第47章 炸的好啊第78章 才高八斗張安世第450章 脫胎換骨第241章 轉危爲安第165章 真相第601章 獻禮第309章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第199章 人贓並獲第174章 通通拿下第365章 真相中的真相第380章 斬草除根之法第379章 他們在打劫朕第548章 千里覓封侯第243章 往死裡坑第568章 秘密武器第72章 砸個稀巴爛第591章 全完啦第353章 秘密武器出擊第96章 簡在帝心第63章 秦王繞柱第397章 朕即國家第192章 神兵利器第332章 絕不可能第560章 報功第593章 大功告成第269章 借你頭顱一用第469章 御前問審第360章 賺翻了第308章 臣不密則失身第64章 天子一怒第601章 獻禮第218章 原形畢露第562章 殺手鐗第407章 殺人見血第321章 千秋罪人第138章 父子相殘第507章 敬鬼神而遠之第388章 朕在此月底求月票!第318章 誰有異議?
第371章 文臣皆可殺第436章 說出來都嚇死你第240章 神奇的醫術第270章 委以重任第313章 大恩大德第121章 皇孫崛起第403章 震古爍今的賞賜第588章 君臣相得第88章 天大的功勞第14章 豬隊友第117章 朝野震動第270章 委以重任第55章 太子好厲害第418章 禮賢下士的趙王殿下第29章 京城二兇威武第436章 說出來都嚇死你第320章 一個不留第156章 天降橫財第277章 萬死之罪第61章 入宮赴宴第35章 如獲至寶第226章 大殺器第416章 趙王有疾第198章 救駕第449章 謝陛下恩典第419章 給你一個無法拒絕的條件第316章 立地成佛第576章 父子相見第278章 將他拿下第142章 重新做人第117章 朝野震動第434章 水落石出第219章 朕光明正大第78章 才高八斗張安世第389章 你的嘴利,還是朕的刀利第203章 殺手鐗第25章 才高八斗第262章 加封第196章 大開殺戒第93章 陛下 這是人才啊第249章 天大的喜事第374章 普天同慶第9章 好兄弟第584章 百倍千倍的回報第95章 京城五大名儒第553章 急奏第126章 不堪一擊第373章 罪魁禍首竟是他第211章 紀綱,你死定了第437章 太平府的大爆發第533章 努力罷第135章 兵敗如山倒第541章 聖駕第17章 惺惺相惜第23章 出入宮禁第160章 有一百六十章:重拳出擊第318章 誰有異議?第138章 父子相殘第591章 全完啦第47章 炸的好啊第78章 才高八斗張安世第450章 脫胎換骨第241章 轉危爲安第165章 真相第601章 獻禮第309章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第199章 人贓並獲第174章 通通拿下第365章 真相中的真相第380章 斬草除根之法第379章 他們在打劫朕第548章 千里覓封侯第243章 往死裡坑第568章 秘密武器第72章 砸個稀巴爛第591章 全完啦第353章 秘密武器出擊第96章 簡在帝心第63章 秦王繞柱第397章 朕即國家第192章 神兵利器第332章 絕不可能第560章 報功第593章 大功告成第269章 借你頭顱一用第469章 御前問審第360章 賺翻了第308章 臣不密則失身第64章 天子一怒第601章 獻禮第218章 原形畢露第562章 殺手鐗第407章 殺人見血第321章 千秋罪人第138章 父子相殘第507章 敬鬼神而遠之第388章 朕在此月底求月票!第318章 誰有異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