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東海怪人

李玄都不通文墨,寫不得華美文章,不過他寫這些又不是要考秀才、舉人,更不是求進士出身,只爲言之有物而已。

這一寫便是四個時辰,李玄都不過寫了四千餘字而已,平均下來,一個時辰也就一千字左右,實在進度緩慢,與精擅刀筆文章的小吏相比,可謂是天差地別。

不過李玄都寫得不急,寫完自己的前半段行程之後,還有許多餘地,等他走完後半段行程,若是還有什麼可寫之事,那麼他也不會客氣,再添加其中就是了。

不過李玄都也不會故意抹黑什麼,甚至不會在其中添加自己的過多看法,大多都是陳述事實,不過僅是如此,便已經是最大的抹黑。

寫完之後,李玄都將這本小冊子收入“十八樓”中,起身活動了下身體,開始思考接下來的行程。

他當然不會在仙劍山莊停留月餘之久,他打算先去琅琊府的紅陽縣與楚雲深、秦道方會合,將此事了結之後,再返回仙劍山莊取劍,最後途徑琅琊府去往清微宗,面見自己的師父,也就是那位高居老玄榜的大劍仙,與大天師張靜修齊名,號稱正道兩大柱石之一的清微宗老宗主,李道虛。

且不說邪道十宗,只說正道十二宗,只有李道虛和張靜修兩人早早將一宗之主的位置讓了出去,正是因爲兩人有足夠的能力掌控宗門,就算扶持年輕人上位,宗內的其他老人也不敢反對,如今的清微宗便是如此,老宗主李道虛雖然在蓬萊島上一意玄修,少理俗務,但這些年來,涉及到宗門走向的大事,無不要由老宗主拍板決定,

誰說江湖宗門便不講權術?境界修爲越高,自然身份地位會越高,想要不被旁人束縛,縱橫江湖,逍遙世間,不難。可如果想要憑藉武力壓服別人,以一人之力又能壓服多少人?最多是口服心不服,如此一來,又如何讓人盡心盡力做事?一人武力絕頂,可他不能一人把經商、種田、養殖、出海、授徒這些事情全都做了。最終宗門內部割裂,又何談壯大宗門?

更何況這天下間的天下無敵,最終都是一人對一人的天下無敵,若是被羣起而攻之,哪怕是當年鼎盛無雙的皁閣宗,也落得一個宗滅人散的下場。

李玄都是被李道虛養大的,對於這位師尊,他也還算了解。師尊有妻無子,只是在收養李玄都以前,那位師孃便已經過世,此後老爺子便未續絃再娶。倒不是說老爺子如何癡情,根據二師兄所言,其實師孃還活着的時候,老爺子便已經不與師孃同室而居,一人獨居於蓬萊島別院,一意玄修練劍,甚少在普通弟子面前露面,甚至就連許多年輕的島主和堂主都未曾見過這位宗主,後來扶持李元嬰成爲宗主之後,便徹底隱於幕後,名爲無爲而治,實則暗操獨治。若是有錯,皆是宗主李元嬰失察之過,若是有功,則是老宗主運籌帷幄之功。

這些都是張海石所言,對於李玄都而言,老爺子和二師兄皆是他親近之人,他卻是不好說誰對誰錯,而二師兄與老爺子矛盾重重,他也只能從中轉圜,至於張海石所言的“暗操獨治”之言,李玄都將信將疑,不過若論權術,正道十二個宗主,恐怕要以老爺子居首。

李元嬰自是也知道這一點,只是他也並不在意,畢竟老爺子有六位弟子,大弟子司徒玄策且不用說了,乃是老爺子花費心力最多的一位弟子,本是板上釘釘的下任宗主,可惜早亡。剩餘的五位弟子,除了老五陸雁冰不可能接任宗主之位,其餘四人皆有可能,二師兄資歷最深,六師弟天賦最高,老四李玄都則最被老宗主喜愛,憑什麼非要他這個老三去接任宗主?

這便是李玄都與李元嬰最大的不同了,李玄都會與老爺子直言抗爭,而李元嬰則事事以老爺子爲重,若非李玄都是由李道虛親手撫養長大,感情遠勝旁人,而且天賦異稟,李玄都無論如何都不能與李元嬰抗爭。

想到這兒,李玄都在心底忽然生出一個極爲可怕的想法,其實這個想法早就存於他的心底,只是他不願相信,更不願深思。

如果說,許多事情都是出自老宗主的授意,或者是老宗主的默許,那他這本冊子,還有用嗎?

不過李玄都又覺得老宗主不至於如此,只是二師兄過於偏激了。

畢竟早年時正道十二宗結盟,爲首的是正一宗和太平宗,十二宗分爲三部分,分別是道門四宗、佛門四宗和旁門四宗,其中正一宗是道門四宗之首,太平宗是旁門四宗之首,靜禪宗是佛門四宗之首,除此之外,還有妙真宗、慈航宗、玄女宗等宗門,清微宗在旁門四宗中只能排在第三,放在正道十二宗中根本排不上名號,那時候誰會把清微宗放在眼中?提起慈航宗便是南海仙子,提起清微宗便是東海怪人。

可如今呢,一場“四六之爭”,雖然清微宗在名義上敗了,但並未傷筋動骨,已然取代太平宗的位置與正一宗分庭抗禮,甚至使得正一宗都不得不暫且求和,皆是仰賴這位老宗主之故。若非老宗主勵精圖治,清微宗不可能有如此巍巍氣象,若不是老宗主一意玄修,便不能在玉虛鬥劍上出其不意地擊敗當時的太玄榜第一人宋政,在那場玉虛鬥劍之前,世人皆知天師張靜修和地師徐無鬼,被江湖稱之爲“天地二師”,誰也不曾把李道虛與兩人相提並論。可如今呢,江湖上已經有人開始爭論,老劍神和老天師誰纔是真正的正道第一人,乃至於天下無敵第一人。

清微宗能有今日,這都是老宗主之功,老宗主不會毀了自己親手打下的基業。

正是因爲如此,李玄都纔會不斷猶豫,不願深思。

因爲在此事上,二師兄和老爺子之間,必然有一個人是錯的,不管是誰錯了,都會讓李玄都極爲痛心。

……

蜀州,有萬畝竹林如海,春風一過,竹海隨風搖曳,如萬千碧波起伏。

若是夏日時節,竹海之內清涼如初秋時節,不見半分暑熱。

只是如今還是春日,這竹海內便有些涼了。

按照江湖來說,蜀州境內有天蒼山,天蒼山是妙真宗的地盤,故而從傳統意義上來說,蜀州是妙真宗的地盤。

不過隨着西北大周攻陷蜀州,妙真宗的日子便不大好過,只能緊守山門,雖說不算是封山閉寺,但也只是比靜禪宗和太平宗稍好而已。

這片竹海便是屬於妙真宗,因爲竹林四季常青,而天蒼山諸峰環繞,狀若城池,又名“青城”。

在滾滾竹海之中,有一片極爲刺目的紫竹林,在紫竹林中有一座竹樓,竹樓前有竹桌和竹凳,此時有四人圍桌而坐,三男一女。

女子看上去只有二十許歲,頗有英氣,哪怕是一身男裝打扮,也難掩其動人姿容。正是六扇門的女捕頭沈霜眉。因爲徹查江南織造局一案而被青鸞衛追殺,被青鸞衛都督同知趙五奇打傷,被少年沈長生所救,在沈長生得授“太上丹經”之後,護送沈霜眉前往蜀州。

至於三名男子,兩老一少,最爲年少的是個少年,尚未曾及冠,正是沈長生了。

至於老的,一個面容滄桑,嘴角帶笑,看上去大概有知天命年紀,手中拄着一根竹杖,正是多年來對李玄都關照有加的二師兄張海石,也是被李玄都最爲親近之人的其中之一。

當初在北邙山,張海石出手救下了李玄都,擊退了皁閣宗宗主藏老人和人公將軍唐漢,然後對李玄都言說要往蜀州一行。

坐在張海石對面之人,是個鬚髮皆白的老道人。

按照慣例,能被朝廷主動贈送“真人”封號的道門之士,只有一手之數,只有誰飛昇或是“仙逝”了,才由後來頂替,這五人分別是:當代大天師、正一宗掌教、妙真宗掌教、東華宗宗主、神霄宗宗主,如果大天師和正一宗掌教是同一人,則再推舉一位德高望重之人,或者乾脆空懸。如今顏飛卿升座正一宗掌教,其封號便是“飛元真人”,而老天師張靜修的封號則是“元陽妙一真人”,不在五大真人之列,僅次於歷代真君。

眼前這位老道人位列五大真人之一,乃是妙真宗的宗主,封號“萬壽真人”。

之所以會有如此封號,皆是因爲萬壽真人年歲最長,已經活了兩個甲子,就算是藏老人也要比他小上許多,而此老精通煉丹之道,以一己之力抗衡東華宗而不落下風,乃是當世一等一的煉丹行家。

張海石拄着竹杖,望着周圍的林海,問道:“老真人,不知那‘五毒真丹’可曾煉製好了?”

萬壽真人淡然道:“張先生這是信不過貧道的煉丹手藝?”

“不敢。”張海石笑道:“只是問一下而已,不然我這心裡總不踏實。”

萬壽真人輕聲道:“張先生只管把心放進肚子裡,煉丹一事,萬無一失。”

第五十八章 假宋政第四十五章 棋士魏臻第一百九十四章 徐十三第七十六章 遼東三州第一百零一十五章 兩位明官第十一章 二三事(一)第七十五章 術法之道第六十九章 季叔夜第二十二章 上清宮中第四十七章 大典第二十四章 不情之請第二十三章 衆家之長第一百五十五章 道種宗第二百零七章 唯我爲天第一百一十一章 寒霜覆草第一百七十九章 邀戰第五十七章 唐家第一百三十七章 清平先生第二百零五章 七絃仙劍第七十五章 事了離去第五十六章 皁閣圖謀第十八章 萬法皆通第二十章 女侍第六十一章 長聯第八十二章 谷玉笙第六十章 唐周第二百二十四章 審訊第一百一十二章 賭約第一百四十四章 漏盡通第一百三十四章 心魔立誓第二百一十三章 歌舞幾時休番外十二第七十一章 故人相見第二百零八章 秦大小姐第二百零二章 荒宅第九十八章 蜀中唐家第二百四十九章 得道多助第二十二章 比武第一百一十二章 我姓徐第二百四十六章 裴娘子第一五十章 暗中脈絡第一百九十八章 秦宗主第一百五十三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一百八十五章 東玄道人第一百五十章 一個拳頭第七十二章 大長公主第一百七十四章 驚聞第二百章零四章 四師兄第二百五十章 歐帝三拳第一百零二章 張家之人第七十二章 堂主島主第八十三章 含沙射影第二十二章 比武第一百三十九章 依紅樓第一百六十五章 下山途中第六十九章 季叔夜第一百八十二章 清微規矩第八章 生生不滅第一百七十七章 人死燈滅第三章 國賊第一章 避暑行宮第六十五章 師兄師妹第十五章 路途記事第七十章 埋屍地第二百三十九章 道祖顯聖第二十九章 人無再少年第二百三十五章 龍氣浩蕩第一百九十五章 結伴同行第八十三章 俱傷第九十章 把水攪渾第八章 故人曾到否第八十八章 美酒第一百六十四章 推斷第七十章 符陣第六十八章 相會天蒼山第三十二章 權勢第二十八章 一張大餅第一百六十一章 造化神掌第七十九章 登山之行第二百一十章 真傳宗第二十六章 以一敵衆第二百八十一章 廣寒宮第一百八十六章 抵達山市第一百九十五章 八方雲動第九十二章 古廟夜戰第一百零八章 大勢至第二百三十二章 理學一派第一百零二章 血陣煉屍第八十四章 血神經第二百三十三章 正邪家國第七十六章 九子母天鬼第九十章 未死之人第一百三十七章 清平先生第一百七十一章 佛道第六章 斬殺傀儡第六十九章 魔刀第四十七章 金剛宗悟真第三十五章 散功重來第一百一十六章 狐妖第二百三十章 二龍不見
第五十八章 假宋政第四十五章 棋士魏臻第一百九十四章 徐十三第七十六章 遼東三州第一百零一十五章 兩位明官第十一章 二三事(一)第七十五章 術法之道第六十九章 季叔夜第二十二章 上清宮中第四十七章 大典第二十四章 不情之請第二十三章 衆家之長第一百五十五章 道種宗第二百零七章 唯我爲天第一百一十一章 寒霜覆草第一百七十九章 邀戰第五十七章 唐家第一百三十七章 清平先生第二百零五章 七絃仙劍第七十五章 事了離去第五十六章 皁閣圖謀第十八章 萬法皆通第二十章 女侍第六十一章 長聯第八十二章 谷玉笙第六十章 唐周第二百二十四章 審訊第一百一十二章 賭約第一百四十四章 漏盡通第一百三十四章 心魔立誓第二百一十三章 歌舞幾時休番外十二第七十一章 故人相見第二百零八章 秦大小姐第二百零二章 荒宅第九十八章 蜀中唐家第二百四十九章 得道多助第二十二章 比武第一百一十二章 我姓徐第二百四十六章 裴娘子第一五十章 暗中脈絡第一百九十八章 秦宗主第一百五十三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一百八十五章 東玄道人第一百五十章 一個拳頭第七十二章 大長公主第一百七十四章 驚聞第二百章零四章 四師兄第二百五十章 歐帝三拳第一百零二章 張家之人第七十二章 堂主島主第八十三章 含沙射影第二十二章 比武第一百三十九章 依紅樓第一百六十五章 下山途中第六十九章 季叔夜第一百八十二章 清微規矩第八章 生生不滅第一百七十七章 人死燈滅第三章 國賊第一章 避暑行宮第六十五章 師兄師妹第十五章 路途記事第七十章 埋屍地第二百三十九章 道祖顯聖第二十九章 人無再少年第二百三十五章 龍氣浩蕩第一百九十五章 結伴同行第八十三章 俱傷第九十章 把水攪渾第八章 故人曾到否第八十八章 美酒第一百六十四章 推斷第七十章 符陣第六十八章 相會天蒼山第三十二章 權勢第二十八章 一張大餅第一百六十一章 造化神掌第七十九章 登山之行第二百一十章 真傳宗第二十六章 以一敵衆第二百八十一章 廣寒宮第一百八十六章 抵達山市第一百九十五章 八方雲動第九十二章 古廟夜戰第一百零八章 大勢至第二百三十二章 理學一派第一百零二章 血陣煉屍第八十四章 血神經第二百三十三章 正邪家國第七十六章 九子母天鬼第九十章 未死之人第一百三十七章 清平先生第一百七十一章 佛道第六章 斬殺傀儡第六十九章 魔刀第四十七章 金剛宗悟真第三十五章 散功重來第一百一十六章 狐妖第二百三十章 二龍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