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慈恩塔鬥法

在白繡裳和上官莞先後出手之後,儒道兩家的天人境大宗師們紛紛出手,只是他們的戰場並不侷限於這段城牆,有些甚至已經從城外打到了城內,除了有大陣護衛的宮城暫時無人敢去之外,其他地方都有激斗的身影。

帝京內城有一座寶塔,名爲“慈恩塔”,塔分七層,以四方樓閣式建造,高二十餘丈,立於塔頂,可俯瞰小半個帝京城。此地從來都是文人墨客偏愛之地,其中留有詩篇數百,以“塔勢如涌出,孤高聳天宮。登臨出世界,磴道盤虛空。突兀壓神州,崢嶸如鬼工。四角礙白日,七層摩蒼穹。”一詩奪魁。

此時慈恩塔紅光大盛,歷代文人墨客題寫的各色詩篇如同道門符籙一般,綻放出耀眼光芒,使得慈恩塔彷彿是一塊被燒紅的烙鐵。

緊接着塔頂上方天色驟然黯淡,有黑雲從四面八方匯聚而來,其中天雷遊走,時隱時現。

揹負紫青雙劍的張鸞山出現在黑雲上方,大袖飄飄,衣衫獵獵,頭頂隱隱有慶雲生出,周身雲霞環繞,臉上寶光隱隱,彷彿呼風喚雨的雷部天君降臨人間,居高臨下地望向下方的慈恩塔。

張鸞山可以看出這方寶塔的玄妙所在,歷代大儒名士不斷在塔中留下墨寶,其中凝聚有浩然之氣,就好似道門真人不斷畫符加持,數百年的積累之下,使得這座原本普通的磚塔有了種種神異之處。此時一位儒門高人坐鎮其中,便可激發此塔中孕育的浩大氣機,使得此塔成爲一座堡壘,進可攻而退可守。

“原來是大天師到了。”塔頂出現出一道虛影,看身形相貌,正是天心學宮大祭酒楊松。

楊松其人,李玄都等人並不熟悉,因爲他很少露面,就是上次棲霞山一戰,他也不曾現身,直到此時纔來到帝京城中。不過因爲大真人府和天心學宮同處江南的緣故,張鸞山與楊松還是有過幾面之緣,對於這位大祭酒略知一二。

張鸞山緩緩開口道:“大祭酒又何苦來蹚這潭渾水?天下大勢,不過‘興衰’二字,早有定數,儒門自理學聖人中興以來,至今已有四百餘年,天下間豈有長盛不衰之道理?”

楊松淡然道:“無關道理,只因職責所在。”

張鸞山點了點頭,不再多言。

楊松的身影淡去不見,慈恩塔表面的流轉紅光開始向塔頂匯聚,轉眼間赤紅光芒已經溢出塔尖,匯成一線赤光直衝頭頂的黑雲。

張鸞山腳下的黑雲轟然震動,以赤光爲中心開始緩緩轉動起來,片刻之後便形成一個巨大的旋渦,其中既有雷霆涌動,也有紅色流光縱橫交織,兩者廝殺不休。

張鸞山佈下的黑雲並非虛張聲勢,而是正一宗的“雷池大陣”,可以更省力地使用雷法。就好似白龍樓船在海上的威力與在陸地的威力大不相同,歸根究底在於“地利”二字。

楊松自然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先要破去張鸞山的“雷池大陣”。

張鸞山不再留手,一揮袍袖,運轉“五雷天心正法”,催動雷池。

一道驚雷蜿蜒而落,轟然砸在慈恩塔的塔頂上,電光流轉,慈恩塔毫髮無傷。

下一刻,又有五道天雷從天而降,齊齊落在慈恩塔上,塔身表面盡是雷光,慈恩塔的四方檐角分別掛有銅鈴,這一刻銅鈴無風自動,隨着銅鈴聲響,天空中的黑色鉛雲彷彿受到了影響,開始劇烈翻滾起來,其中雷霆更是有失控跡象。

張鸞山一揮袍袖,“天師印”飛出,定住“雷池大陣”,驅散黑雲中的殘餘赤光,然後雷池之中開始有道道雷電從天而落,如同疾風驟雨,盡數轟在慈恩塔的表面。

慈恩塔的表面涌現出一層紅光,任憑天雷轟鳴,巍然不動。

張鸞山從雷池上方降落至雷池下方,舉起右臂。

上方“雷池大陣”隨之降下三十六道雷霆,盡數匯聚於張鸞山的右手上。

張鸞山一手按下,所有雷霆隨之匯聚成一條雷龍,降落人間。

雷龍纏繞於慈恩塔之上,呈蟒蛇絞殺之勢。

慈恩塔表面附着的紅光在短短几息時間內已是顯現出些許裂紋。

塔內的楊松一揮袍袖,塔內所有題寫於牆壁上的詩文悉數脫離本來位置,顯化於塔外牆壁之上。

慈恩塔再次赤光大盛,浸透雷龍,使得以絞殺之勢纏繞在塔身上的雷龍緩緩煙消雲散。

張鸞山臉色略顯凝重,拔出背後所負“紫霞”,一劍指天,整個天幕開始逐漸轉紫,很快整個天幕變成一片深紫色,好似一方倒扣的紫湖,這方紫色湖泊還在不斷下壓,波光粼粼的“湖面”似乎觸手可及一般。

慈恩塔隨之涌出一道浩大光柱,與塔身齊粗,逆流而起,

赤色光柱觸及紫色“湖面”,“湖面”仍舊保持着平平一線,兩者構成了一個“丁”字形。

兩者相交之處,雷電如雨滴四濺開來。

這一幕,蔚爲壯觀。

張鸞山再次拔出背後的“青雲”,一劍指地。

大地隨之生出共鳴,方圓百丈範圍之內,轟然震顫。青氣上升,與天上下壓的紫氣遙相呼應。

此時此刻,好似天地要強行合攏一處,而慈恩塔立於兩者之間,如擎天之柱,強行撐起,使其不能合攏。

張鸞山手持雙劍,“紫霞”指天而“青雲”指地,然後就見他雙臂緩緩轉動,好似西洋座鐘錶盤上的時針和分針,要合攏一處。

位於慈恩塔內的楊松心中一驚,知道這是大天師一脈的雙劍合璧,厲害非常,不敢有絲毫大意,全力促動慈恩塔內的無數字符,化作赤光,赤光又好似一把長劍,要刺破上方的紫氣,使得紫青二氣不能合於一處。

便在這時,“天師印”出現在張鸞山的頭頂上方。作爲仙物,“天師印”類似於龍老人的“傳國璽”,不但對於境界修爲並無太高要求,而且可以加持自身,這也是張鸞山未曾躋身長生境卻能駕馭“天師雌雄劍”的關鍵所在。

“天師印”上垂落“昊天光明火”,使得張鸞山與用出“心魔由我生”的上官莞有幾分相似,不過其周身並非黑色陰火,而是近乎透明的白色火焰。

在“天師印”的助力下,張鸞山又咬破舌尖,吐出一口“真陽涎”。

人有精氣神,天靈血屬神,中指血屬氣,舌尖血屬精。所謂“真陽涎”便是舌尖精血,爲一個人身上陽氣最重所在。

一瞬間,張鸞山氣勢大盛。

雙劍合璧。

紫青二氣合作一道青中透紫的巨大光柱。

隨着這根光柱現世,天地之間不存半點黑暗,盡數化爲一片浩瀚璀璨如旭日東昇的無量劍光!

天地元氣盪漾出無數如水波的漣漪向四面八方擴散,覆蓋範圍極廣,餘波一直蔓延至宮城上空才漸漸消散。

張鸞山的雙袖因爲盈滿無數風雷而獵獵作響。

光柱立時淹沒了慈恩塔。

在光柱之中,又有無數紫色雷電蜿蜒遊動。

如此一直持續了大約一息的時間,待到光芒散去,慈恩塔雖然還佇立在原地,但塔身表面一片斑駁,所有文字已經全部消失不見。

有風吹過,本就已經搖搖欲墜的慈恩塔轟然坍塌。

一直藏身於慈恩塔中的楊松終於現身。

天心學宮三位大祭酒,王南霆屬於理學一派,所以由他負責掌管仙物“朱環”以及準備“月印萬川”之事,而楊松則是心學一派,修煉的是“心力”。

從根本上來說,理學一派和心學一派走的都是三教合一之路,不過兩者側重又有不同,理學一派受道門影響更大,理學的“天理”與道門的天道,頗有相通之處,而心學一派則受佛門影響更大,看重一個“我”字。

楊松身爲心學弟子,同樣精通佛門之學。

佛祖留下了一具遺蛻,被稱作佛骨舍利,分成許多部分,被分別供奉在各大寺廟之中,甚至歷朝歷代的帝王也有迎佛骨入大內供養的舉動,慈恩塔內便供奉有一枚佛骨舍利。

楊松祭起手中的佛骨舍利,憑空生出宏大誦經之聲,在他身後有佛光涌現,一尊光明大佛在赤紅佛光中睜開雙眼,腦後有一圈如太陽般的紅色功德光環,象徵無量之光。

此乃大日如來之相。

此相一成,頓時生出充斥天地之感,法相腦後的日輪也是變得如巨大無比,似是一輪真正的紅日。

楊松伸出右手,五指自然向上舒展,掌心向外,結成“施無畏印”。其身後的大日如來法相卻也做出同樣動作,佛掌遮天蔽日,掌紋清晰可見,其下似乎蘊藏有無數“太陽真火”。

一瞬間風起雲涌,楊松以氣機強行鎖定於張鸞山,讓他避無可避。

楊松知道張鸞山身懷兩件仙物,實不能正面力敵,所以先靠慈恩塔消耗張鸞山的氣機,避其鋒芒,然後再借佛骨舍利之力,以佛門神通擊敗張鸞山。

楊松沉聲問道:“大天師,可有遺言?”

第四章 與虎謀皮第九十三章 來客登山第一六十六章 是非第二十四章 躺着睡着第一百九十五章 燈下黑第六十三章 叔嫂第四十二章 人仙第八十三章 男女之間第十三章 吞月大法第一章 玉蓉第二百零五章 七絃仙劍第一百九十六章 玉虛峰上第五十五章 降妖傳說第九十九章 塵埃落定第二百五十四章 大雨第五十八章 太一東皇第五章 暗子第八十一章 一人破陣第一百五十五章 棋盤內外終章(三)第二章 萬屍大力尊第八十四章 客棧之禍第一百七十一章 悟真大師第二百四十三章 以衆擊寡(五)第一百二十一章 逍遙六虛劫第二百二十九章 五炁真丹第一五十七章 元嬰第二百三十四章 女子地師第二百九十三章 幽冥谷第一百八十二章 禍從口出第一百零三章 大阿修羅第二十七章 崑崙仙都第八十七章 羅老鏢頭第一百八十六章 不敵第七十三章 貝遙第六十章 刑部之人第四十六章 無極槍法第一百六十九章 青鸞北府第九十九章 太素玄功第一百七十八章 這般巧合第一百七十四章 驚聞第一百五十三章 單老峰第一百八十三章 湖上簫聲第八十五章 雙劍合璧第一百六十三章 第二個夢第一百九十章 酌酒而談第三十七章 大雪山行宮第八十四章 過手如登山第二百三十一章 攻城始第二百二十二章 百劍觀音第二百二十六章 封山避禍第一百八十八章 互助第三十七章 鬼咒劍氣第七十二章 無道來人第一百六十章 胭脂第一百七十二章 首次議事第七十三章 諸王第六十四章 只是出劍第二百三十二章 各自落子第一百三十章 見聞所感第八十三章 秦道方第一百六十六章 錢能通神第五十章 金剛不壞第二百一十九章 投誠第六十八章 相會天蒼山第二百一十一章 師徒並行第一百四十九章 心血來潮第七十七章 煮茶夜談第一百四十一章 攻心爲上第五十八章 江河倒灌第二百二十一章 鬥天狗第一百八十四章 撐舟而至第一百八十八章 結下善緣第五十八章 假宋政第一百一十四章 臘月二十八(下)第二百四十七章 司徒家第一百一十四章 胡說八道第三百零四章 弄假爲真第一百四十一章 大化天魔第一百四十六章 丹入腹中第一百二十六章 天翻地覆第三十八章 一箭第一百七十三章 女爲悅己者容第一百三十二章 陰陽鬼丹第九十六章 所得甚豐第一百三十六章 雷霆之威第一百一十七章 權宜之計第九十八章 戰火第二百一十章 斬罷衣袖第十七章 王庭舊址第十九章 李姓縣令第一百七十二章 望西京第四十三章 桃源縣城第一百五十章 四脈傳承第二百零五章 五太之妙第二百四十三章 追殺第一百六十三章 兩敗俱傷第一百八十四章 撐舟而至第一百四十三章 親政之爭第一百九十二章 盡人事聽天命
第四章 與虎謀皮第九十三章 來客登山第一六十六章 是非第二十四章 躺着睡着第一百九十五章 燈下黑第六十三章 叔嫂第四十二章 人仙第八十三章 男女之間第十三章 吞月大法第一章 玉蓉第二百零五章 七絃仙劍第一百九十六章 玉虛峰上第五十五章 降妖傳說第九十九章 塵埃落定第二百五十四章 大雨第五十八章 太一東皇第五章 暗子第八十一章 一人破陣第一百五十五章 棋盤內外終章(三)第二章 萬屍大力尊第八十四章 客棧之禍第一百七十一章 悟真大師第二百四十三章 以衆擊寡(五)第一百二十一章 逍遙六虛劫第二百二十九章 五炁真丹第一五十七章 元嬰第二百三十四章 女子地師第二百九十三章 幽冥谷第一百八十二章 禍從口出第一百零三章 大阿修羅第二十七章 崑崙仙都第八十七章 羅老鏢頭第一百八十六章 不敵第七十三章 貝遙第六十章 刑部之人第四十六章 無極槍法第一百六十九章 青鸞北府第九十九章 太素玄功第一百七十八章 這般巧合第一百七十四章 驚聞第一百五十三章 單老峰第一百八十三章 湖上簫聲第八十五章 雙劍合璧第一百六十三章 第二個夢第一百九十章 酌酒而談第三十七章 大雪山行宮第八十四章 過手如登山第二百三十一章 攻城始第二百二十二章 百劍觀音第二百二十六章 封山避禍第一百八十八章 互助第三十七章 鬼咒劍氣第七十二章 無道來人第一百六十章 胭脂第一百七十二章 首次議事第七十三章 諸王第六十四章 只是出劍第二百三十二章 各自落子第一百三十章 見聞所感第八十三章 秦道方第一百六十六章 錢能通神第五十章 金剛不壞第二百一十九章 投誠第六十八章 相會天蒼山第二百一十一章 師徒並行第一百四十九章 心血來潮第七十七章 煮茶夜談第一百四十一章 攻心爲上第五十八章 江河倒灌第二百二十一章 鬥天狗第一百八十四章 撐舟而至第一百八十八章 結下善緣第五十八章 假宋政第一百一十四章 臘月二十八(下)第二百四十七章 司徒家第一百一十四章 胡說八道第三百零四章 弄假爲真第一百四十一章 大化天魔第一百四十六章 丹入腹中第一百二十六章 天翻地覆第三十八章 一箭第一百七十三章 女爲悅己者容第一百三十二章 陰陽鬼丹第九十六章 所得甚豐第一百三十六章 雷霆之威第一百一十七章 權宜之計第九十八章 戰火第二百一十章 斬罷衣袖第十七章 王庭舊址第十九章 李姓縣令第一百七十二章 望西京第四十三章 桃源縣城第一百五十章 四脈傳承第二百零五章 五太之妙第二百四十三章 追殺第一百六十三章 兩敗俱傷第一百八十四章 撐舟而至第一百四十三章 親政之爭第一百九十二章 盡人事聽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