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六章 表忠心

王世充收起了笑容,換上了一副忠貞不渝的表情,大聲道:“陛下聖明,微臣在楚國公在世時不說這些話,是爲了效忠陛下,現在楚國公不在了,微臣說這些話,還是爲了效忠陛下!”

楊廣的眉頭一皺:“王世充,朕再提醒你一次,在朕的面前,要說真話,你那套漂亮說詞和口是心非還是收起來的好。,剛纔你這話什麼意思?朕聽不懂。你說得清楚點。”

王世充正色道:“楚國公在世的時候,從先皇到陛下,都是朝中重臣,由於楚國公對陛下有擁立之功,又在先皇朝時幫着鬥倒了高熲,因此權傾朝野,勢力極大,因爲他是功臣,元老,又有大功於先皇和陛下,所以先皇和陛下出於尊重功臣的考慮,對其要求一概照準,甚至明知有不少楚國公專權,做得不對的地方,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比如以微臣的卑微出身,又沒有明顯的大功於朝廷,按理說是無論如何也爬不到一州刺史,身穿紫袍的這種程度,可是楚國公一個舉薦,就讓陛下準了奏,雖然此舉有利於臣身自身,但其實並不利於朝廷,只是楚國公位高權重,微臣當時得到了他的舉薦,遠放州郡爲官,也只能盡力辦事,爲朝廷治理好郢州,以報君恩,也對得起楚國公的舉薦之情。”

楊廣的嘴角勾了勾:“王愛卿,你還真是個聰明人,分得清你的官是誰給的,這是個好事。只是不管怎麼說。楚國公都舉薦了你。沒有他的舉薦,你現在也只能在兵部裡當一個員外郎,最多做到個四品侍郎,而不會穿上這身紫袍。現在他人剛死你就在朕面前說他的不是,就不擔心朕怎麼看你這個人?”

王世充的嘴角勾了勾:“當初微臣從高熲高僕射的門下轉投楚國公的時候,陛下當時又是怎麼看微臣的呢?微臣斗膽揣測,只怕和今天也沒什麼不同吧。”

楊廣先是一愣,轉而笑了起來:“王世充。敢跟朕這樣說話的,天下恐怕現在也只有你一個了,如此口出大逆不道之言,你就不怕朕真的一聲令下,就讓你的腦袋,還有這條不安份的舌頭給搬了家?”

王世充也跟着微微一笑:“微臣要說忠,那可比任何人都不差,但微臣只忠於至尊,忠於大隋,高熲也好。楚國公也罷,對微臣雖然有舉薦之恩。但一旦他們的舉動爲陛下所不容,爲國家所不容,那微臣自然要堅定地站在陛下這一邊,站在朝廷這一邊,這是棄私恩而盡忠義,舍私情而忠國家,微臣以爲這纔是身爲人臣的本份。”

楊廣的笑容漸漸地收了起來:“你若真有忠義之心,爲什麼在楚國公生前的時候不好好勸諫他,或者在那個時候就站在先皇和朕的這一邊?”

王世充平靜地回道:“因爲當時的楚國公,雖然跋扈,雖然弄權,但還不至於起了不臣之心,他確實打擊政敵手段殘酷,所舉薦的人也多是自己的親族或者故舊,但對於大隋和陛下還是忠心不二的,這從他上次平定楊諒叛亂的時候就能看出來,如果楚國公真有二心,當時擁兵在手的時候,就可以作亂了,微臣當時也奉了陛下的密令全程監控,對這點還是敢以項上人頭擔保的,絕無虛言。”

楊廣冷冷地說道:“王世充,你剛纔都說得清楚明白,楊素專權,想要在朝堂之上盡是他楊氏一門的人,朝中重臣和領兵大將盡數出於他的推薦,這樣的行爲,還叫作忠於我大隋?”

王世充搖了搖頭:“至少楚國公舉薦的人裡,象微臣這樣的人是隻忠於陛下,忠於國家的,不會念他楚國公的私恩而站在他那一邊,所以對於微臣來說,這個官職是楚國公所舉薦,但說到底還是陛下給的,真要說忠,也是忠於陛下您,在那郢州刺史的任上,作好刺史的本份,就是對陛下的效忠。”

楊廣滿意地點了點頭:“嗯,王愛卿,你這話朕聽起來還算高興,不過你剛纔還說,楊素的做法在他死後要得到糾正和修改,也是忠於朕的事情,這話又是什麼意思?”

王世充的眼中閃出一絲狡黠的神色:“楚國公這些年來舉薦了太多的人,尤其是楊氏一門的親族,他的幾個兒子和兄弟,從兄弟,族人們,個個位居高官,而象微臣這樣通過他舉薦而得官的人,更是數不勝數,朝廷的官員名額是有限的,他舉薦了一個自己的人,就意味着陛下可用的人就少了一個。而且現在外面有不少惡毒的流言,說楚國公之死,乃是陛下的旨意。”

楊廣厲聲道:“這流言是在哪裡傳的?朕要把製造這個流言的人碎屍萬段!”

王世充連忙叩首於地:“陛下息怒,都怪微臣一時失言,觸怒了陛下,死罪,死罪!”

楊廣的心裡還是發虛,他確實沒想到自己讓張衡黑了楊素的事情這麼快就傳了出去,擦了擦臉上的汗水,他平復了一下心情:“王愛卿,平身吧,你幫朕好好查一下,這流言是如何來的!”

王世充心中竊喜,這回總可以起來了,他的腿腳有些發麻,乍一起來,還有些不穩,晃了一晃,纔算站定。

王世充回道:“啓稟陛下,這個流言微臣也查過,源頭已經不可能查到了,現在東都內外的的各個坊裡,酒樓小廝,街頭坊尾,都傳得有鼻子有眼的,即使陛下下旨嚴禁流言的繼續傳播,只怕也於事無補了,不作任何迴應,微臣以爲纔是上策。”

楊廣嘆了口氣:“都怪朕封了楊素一個楚國公,本是想讓他轉封后能自覺一點,退出朝堂,從此不再插手朝政這事,尤其是人事方面的事情。可是沒想到楚國公真的就這麼去了。朕好後悔不該聽張衡之言。給楊素晉這個楚國公,唉。”

王世充心中冷笑:都什麼時候了還在跟老子這樣演戲,以爲老子是你父皇嗎?但他臉上仍然作出一副痛心疾首的表情:“陛下的天恩浩蕩,又豈是那些凡夫俗子們所能揣測,那些無聊的流言,就隨它去吧,時間一久,自然也會煙消雲散。不過微臣要跟陛下進諫的,卻是對楚國公的兒子們的安置問題。”

楊廣的眉頭一皺:“王愛卿,朕今天找你來,其實也是想要跟你商量此事,你足智多謀,又是楚國公所舉薦的人,想必和楊家的衆公子們也很熟悉吧。”

王世充嘆了口氣:“陛下,恐怕要讓你失望了,楚國公雖然舉薦了微臣,但那完全是因爲微臣當年爲了求官。向楚國公賄賂了大量的金銀財寶,才讓他在陛下面前爲微臣美言幾句的。懇請陛下治臣行賄之罪。”

楊廣心中冷笑,臉上卻作出一副驚訝的表情:“什麼,你居然是向楚國公行賄才得官的?這怎麼可能呢?以你王世充的本事,難道不應該得到舉薦嗎?”

王世充作出一副咬牙切齒的樣子:“此事在微臣心中早已經隱藏了多年,每每想起,痛恨不已,深知自己知法犯法,有負聖恩,又怕有朝一日東窗事發,非但官職不保,連身家性命也難保全了。今天微臣當着至尊的面,也就豁出去了,一定要把這事跟陛下說明,然後請陛下以國法治微臣之罪。”

楊廣面無表情地說道:“你說吧,朕聽着呢。”

王世充輕輕地嘆了口氣:“陛下應該知道,微臣最早從軍以後,就投入了前尚書左僕射高熲的門下,靠着他的一路提拔和庇護,官至五品兵部員外郎,按理說對於微臣這樣一個並非世家出身,全無背景的商人之子來說,高熲對微臣已經夠關照的了,於情於理,微臣也應該知恩圖報纔是。”

“可是當微臣發現高熲在易儲之事上與先皇,與陛下作對,明知房陵王不成器,還要執意爲他說話,以至觸怒先皇與先皇后,微臣說過,微臣要忠的是國家,是至尊,不是某位大臣,所以微臣當時毫不猶豫地改換門庭,轉而通過巴結楚國公而找到了一個爲陛下效力的機會,在陛下繼承大統的過程中,出了一點小小的微薄之力,這些也是陛下所知道的。”

楊廣一聽到繼承大統這四個字,眼皮就跳了一下,脣角也不自覺地勾了勾,他淡淡地說道:“王愛卿當時出的力可不小啊,朕也都記着你當時爲朕做的貢獻呢,這個郢州刺史,倒也不全是因爲楚國公的舉薦,也是對你當年從龍之舉的回報。”

王世充裝着激動地兩行眼淚都流了下來,高喊一聲“陛下”,就又跪了下來,淚流滿面:“雷霆雨露,盡是天恩,微臣受陛下如此大恩,雖死無憾啊。只是陛下,您也可以想象得到,微臣是從高熲那裡到楚國公門下的,此舉無異於背叛,別說關隴衆將和朝中諸臣看不起微臣,就是楚國公本人,也只是用微臣的一些手段,卻一直防範着微臣,尤其是他的幾個兒子,在他們的眼裡,微臣就是一個三姓家奴,以楊玄感爲首,對微臣屢次在公開場合非打即罵,上次徵突厥時,您是親眼看到的。”

楊廣哈哈一笑:“王愛卿可真是受委屈了,那次你可給打得夠慘,連朕看得也有些不忍心呢,不過當時朕並非主帥,在軍中也管不住這些跋扈將帥,你可莫要記朕的不是啊。”

王世充連忙說道:“微臣豈敢!只是楊素父子對微臣的態度,一向如此,平定突厥之後,本來微臣按功是可以得到升遷的,可是楊素卻故意隱瞞微臣的功勞,還說微臣的作法有幹天和,不宜升遷,最後只賞了微臣幾十匹絹帛,陛下,您可是知道微臣是有些家底的,從軍出征,也是爲了搏個功名,求個進步,這樣一來,微臣的心可是真的寒透了啊。可是當時楊素專權,微臣也知道先皇不可能爲了區區一個微臣而拂了楊素的面子,所以只能想想別的辦法了。”

楊廣點了點頭:“你說的別的辦法,就是行賄?”

王世充長嘆一聲:“陛下有所不知,楊素在位之時。舉薦的官員多以賄出。每天在他家門前排起長龍。等着見楊素一面的那些官員們,全都是準備好了各種禮物和錢票,向他求官的。微臣後來咬了咬牙,也只能走這條路,花了大約一千萬錢,買了一些珍貴財寶,進獻給楊素,他才答應以後給微臣機會。”

楊廣微微一笑:“王愛卿出手可真是大方啊。一下就是一千萬錢,只怕你這三品刺史的俸祿一輩子也沒這麼多呢,不過看起來你的錢打了水漂啊,據朕所知,事後楊素並沒有向吏部舉薦你爲官。”

王世充咬了咬牙:“微臣知道這錢多半有去無回,但如果不給這錢,只怕楊素更是會主動尋我的不是,對我下手,到時候微臣所有的錢都將不保,命都沒了。要錢何用呢?所以微臣一直在膽戰心驚地過日子,直到陛下登基之後。楊素突然轉變了對微臣的態度,讓微臣跟他一起從軍平叛,事後又保舉微臣做那郢州刺史,哼,還不是因爲他知道陛下天縱英才,不太可能象先皇那樣慣着他,所以纔開始收買人心了麼。”

楊廣點了點頭:“王愛卿,你今天跟朕算是坦白了,按律,你這行賄之罪是坐實了的,一千萬錢也是數額巨大,至少該罷你的官,交大理寺論處,但看在你是主動坦白,又沒有跟着楊素一起專權作惡的份上,朕就赦你這回吧,以後若是再有有違國法之事,定當不饒!”

王世充趕快又擠出了兩滴淚水,納頭就拜,腦袋磕在地磚上“咚咚”作響,不停地說道:“謝陛下隆恩,謝陛下隆恩。”

楊廣擺了擺手:“好了,王愛卿,你還是繼續說,接下來以你所見,朕應該如何處理這楊素死後之事呢?”

王世充微微一笑:“陛下聖明,其實楊素那裡,已經算是樹倒猢猻散了,不足爲懼,以前楊素的兄弟子侄,遍佈朝堂,但多數是勳官,要麼是外放爲刺史,在朝堂裡爲官的並不多,就好比微臣這樣給舉薦後外放的,陛下只要一道詔令,即可調回,如果陛下覺得這樣的召回一次太多的話,也可以分批召回,或者派出一些巡察御史,分散各郡進行考覈,這些人絕大多數都是通過行賄方式得官,要收回行賄的成本,一定在任上也是大肆搜刮,那些問題,可以一查一大把,隨便哪條都足夠罷了他們的官了。”

楊廣微笑着點了點頭:“王愛卿的這個法子高明,你既然以前是楊素手下的得力干將,哪些人是他所舉薦的,你應該一清二楚吧。”

王世充心裡暗罵楊廣實在是一肚子壞水,看起來是要把這個得罪人的事情交給自己了,那些山東世族和關隴集團的中下層,靠着楊素的路子爬上地方刺史崗位的,要是由自己巡察後彈劾,那一定會結怨他們,以後對自己的起事可是大大的不利。

王世充想到這裡,眼珠子一轉,突然計上心頭:“至尊,不是微臣不想幫至尊分憂,但微臣在楊素手下時,連自己的這個官位都是走路子行賄得來的,每天只看到來求官的人在楊素府外排成了長龍,可具體有哪些人跟他達成了什麼交易,我這裡卻是一無所知,恕微臣直言,微臣並不知道楊素舉薦了哪些人,而又有哪些人是楊素收了錢後舉薦的。”

楊廣的臉上閃過了一絲失望,又說道:“楊素自從當上尚書左僕射後所有舉薦過的官員,朕這裡都有名冊,要不朕把這個名冊抄錄一份副本給你,王愛卿按這個幫朕去一一查實這些人的不法行爲,如何?”

王世充的嘴角勾了勾,思路開始變得連貫起來,他擡頭道:“回陛下,楊素給先皇和陛下舉薦的人裡,也不全是行賄走後門的人,他畢竟也是國家宰輔,也推薦了不少有用人才,比如徵林邑的那個劉方,就是大將之才,而且他人遠在瓜州,也沒什麼錢,不太可能是通過行賄而得到徵南大將之職,如果不分青紅皁白地一下子把楊素舉薦過的人全部免官,只怕會激起衆怒,引發羣臣離心,以後真心爲陛下效力的人,恐怕也要少掉不少了。”

楊廣的眉頭微微一皺:“這麼說來,楊素舉薦的那些人,朕還動不得了?哼,死了他楊素,他的那些同黨還繼續把持着大量的官職,而且現在流言已經傳了出來,這些人沒準對朕懷恨在心,或者是心懷恐懼,也許現在就在開始串聯,圖謀不軌呢,難道要等他們起兵造反,朕才能下手嗎?”

王世充微微一笑,說道:“陛下勿慮,微臣有一個好辦法,可以解陛下之憂,既能解除楊素遺留的勢力,又能讓人不至於對陛下有怨望。”

楊廣心中一動,連忙說道:“王愛卿有何妙計,但說無妨!”

王世充看了一眼在楊廣身邊那個一直記錄着起居錄的太監,又掃了一眼周圍五步一崗的衛士,欲說還休。

楊廣沉吟了一下,說道:“你們都退下吧。”太監和十餘個護衛都行禮而退,只有三個全副武裝的衛士,這些人對楊廣的話置若罔聞,三雙眼睛冷冷地盯着王世充,卻是一動不動。

楊廣笑道:“這三位衛士,乃是聾啞人,我們說的話,他們一個字也聽不到的,王愛卿可以放心,不必擔心你我君臣所議之事會外傳。”

王世充心中暗罵這楊廣實在狡猾,居然會想到有聾啞人護衛這招,看來此人壞事做得太多,心中害怕,無論何時身邊也不能少了護衛。但他的臉上卻是笑容如陽光般燦爛:“陛下聖心玲瓏,微臣歎服。至於微臣所說的計策,正好跟前幾天這東都發生的一樁事情有關。那就是楊玄感回到楚國公府後,不僅繼承了楊素的楚國公爵位和楊家當主的地位,還當場決定,解除與唐國公李家的婚約,當場把那李淵的女兒給趕出了家門。”

這些事情早有耳目眼線彙報給了楊廣,但楊廣還是想聽聽王世充對此事的分析,於是故作驚訝地“哦”了一聲:“竟然有這種事情?楊玄感是要爲父服喪,纔會放棄這個婚約的嗎?”

王世充搖了搖頭:“以微臣所見,好象不是這樣的,如果只是因爲父喪,可以把婚期推後,而不至於直接取消婚約,臣聽到一個說法,李楊兩家聯姻,本就是作爲關隴世家的自保之舉,可是楊素在接到楚國公任命的時候,爲求自保曾經想通過那個李家姑娘請唐國公聯絡關隴世家,出面集體爲楊素求情。”

楊廣慍道:“他們想做什麼?又不是朕下令要殺楊素,楊素自己病死,還能怪到朕頭上了?莫名其妙!王愛卿,你可要知道,楊素得病時,朕可是每天都派太醫過去爲他診病號脈,進服湯藥的。”

王世充微微一笑:“都是些別有用心的奸惡之徒的誹謗,至尊不必放在心上,但楊素那時候好象還確實是信了陛下有除他之意,所以向李淵求救過,結果李淵沒有理他,楊素死後,楊玄感不敢對陛下有所怨望,卻把這氣撒在了李淵身上,退婚之事,大約也是一種報復之舉吧。”

楊廣冷笑道:“他就是對朕有怨望又能如何,還敢造反不成?”

王世充笑着搖了搖頭:“他自然是沒這個膽子的,但是楊素諸子,因爲此事肯定也會對陛下心存不滿,微臣以爲在這種時候,可以借您剛纔想要辦的事情,試一試楊氏的忠誠度。”

楊廣的眼中閃過一絲興奮與期待:“王愛卿的意思是?”

王世充的眼中碧芒一閃:“讓楊玄感的好兄弟李密當御史,來專門巡察楊素舉薦的那些官員。”

第二千零二十六章 六郎的效忠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 陷害李渾(45更)第二千六百零八章 燕尾焚唐第八百四十八章 酸梅湯第一千九百八十七章 佯攻?主攻?第九百二十四章 裴世矩的動搖第一千九百二十七章 全面進攻第六百零四章 楊諒慫了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河底潛行第二百三十章 陣型與操練第二千零四十二章 強突徐世績?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渡河第一千零六十章 陰雄辭職第二千四百四十三章 岑文本的提議(7更)第二千二百三十八章 右軍對衝第六百三十二章 楊玄感的賭局(一)第一千九百一十九章 瓦崗列陣第二千零三十三章 同牀異夢一千五百二十五章 衝冠一怒爲紅顏(一)第二千零五十一章 費青奴的追擊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 攻破前營(六更)第二千零九十三章 老邪送馬第一千七百章 宇文述的兩難第一千六百一十五章 李密逃生記第六百三十四章 楊素秘辛第五百四十一章 寶馬贈秦瓊第二百六十一章 高楊論功第一千八百七十六章 羅藝爭帥第二千六百四十九章 攻克闕塞第五十六章 魯廣達的逆襲第七百二十四章 黑袍陰謀家第二千一百四十三章 蟻附攻城第五百九十三章 楊廣弒父第一千六百零六章 叛軍火併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不管糧也不管兵第八百五十九章 撮合交易第九百零三章 大使李密第一千八百七十五章 陰雄出征第七百四十八章 突厥故人第七百零三章 蕭樑內訌(二)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秘密武器第三百三十六章 不作死就不會死第六百八十章 針鋒相對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興兵除暴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徹夜深談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 斬首行動第二千三百五十章 致勝之道(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討價還價第二千五百三十九章 軍功我所欲第二千三百八十七章 血帶詔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 強突連環馬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最後的忠言(一)第一千八百九十二章 庸夫誤國第二百三十五章 血戰東衡州 (三)(一更)第五百六十三章 太原之行第一千八百二十五章 十隊精兵(38更)第四百二十章 貓鬼疑雲(三)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激--情之後第二千四百八十章 李建成的大坑第一千九百一十一章 攻克回洛第五百九十章 懸崖勒馬第二百二十章 夏夜覆盤(二更)第一千八百九十七章 知易行難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 監視與控制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 神箭退敵(43更)第二千零六十四章 冰冷寒夜第一百九十四章 腹黑軍師(四更)第四百六十八章 打假仗(一)第二千六百二十五章 獨闖夏營第二千三百九十九章 紮營柏壁第六百零三章 閃擊蒲州第八百九十五章 陰謀家的盤算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雖萬千人我往矣!第六百五十七章 暴打上官政第三百八十五章 東北小強高句麗(一)第二千四百五十三章 唐夏言和(7更)第九百七十二章 孤軍深入,中心開花第四百七十六章 臨兵鬥者第二千四百三十九章 李靖入城(3更)第七百零六章 大棒加胡羅卜第一百九十二章 口是心非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海灘軍議第二千一百六十六章 腹背受敵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 守得雲開(77更)第二千零三十六章 赴宴第二千一百二十六章 陰損戰法第二千四百二十一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七百一十四章 夜探沈府第四百七十六章 臨兵鬥者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神箭相助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蕭皇后的定心丸第一千八百七十五章 陰雄出征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 生擒悍將第二千零四十七章 無間道第一千八百零七章 陰雄的擔憂(20更)第四百九十章 幽州長史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 霸王別姬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 將計就計第六百七十六章 郢州龍蛇第二千四百三十九章 李靖入城(3更)
第二千零二十六章 六郎的效忠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 陷害李渾(45更)第二千六百零八章 燕尾焚唐第八百四十八章 酸梅湯第一千九百八十七章 佯攻?主攻?第九百二十四章 裴世矩的動搖第一千九百二十七章 全面進攻第六百零四章 楊諒慫了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河底潛行第二百三十章 陣型與操練第二千零四十二章 強突徐世績?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渡河第一千零六十章 陰雄辭職第二千四百四十三章 岑文本的提議(7更)第二千二百三十八章 右軍對衝第六百三十二章 楊玄感的賭局(一)第一千九百一十九章 瓦崗列陣第二千零三十三章 同牀異夢一千五百二十五章 衝冠一怒爲紅顏(一)第二千零五十一章 費青奴的追擊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 攻破前營(六更)第二千零九十三章 老邪送馬第一千七百章 宇文述的兩難第一千六百一十五章 李密逃生記第六百三十四章 楊素秘辛第五百四十一章 寶馬贈秦瓊第二百六十一章 高楊論功第一千八百七十六章 羅藝爭帥第二千六百四十九章 攻克闕塞第五十六章 魯廣達的逆襲第七百二十四章 黑袍陰謀家第二千一百四十三章 蟻附攻城第五百九十三章 楊廣弒父第一千六百零六章 叛軍火併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不管糧也不管兵第八百五十九章 撮合交易第九百零三章 大使李密第一千八百七十五章 陰雄出征第七百四十八章 突厥故人第七百零三章 蕭樑內訌(二)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秘密武器第三百三十六章 不作死就不會死第六百八十章 針鋒相對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興兵除暴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徹夜深談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 斬首行動第二千三百五十章 致勝之道(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討價還價第二千五百三十九章 軍功我所欲第二千三百八十七章 血帶詔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 強突連環馬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最後的忠言(一)第一千八百九十二章 庸夫誤國第二百三十五章 血戰東衡州 (三)(一更)第五百六十三章 太原之行第一千八百二十五章 十隊精兵(38更)第四百二十章 貓鬼疑雲(三)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激--情之後第二千四百八十章 李建成的大坑第一千九百一十一章 攻克回洛第五百九十章 懸崖勒馬第二百二十章 夏夜覆盤(二更)第一千八百九十七章 知易行難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 監視與控制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 神箭退敵(43更)第二千零六十四章 冰冷寒夜第一百九十四章 腹黑軍師(四更)第四百六十八章 打假仗(一)第二千六百二十五章 獨闖夏營第二千三百九十九章 紮營柏壁第六百零三章 閃擊蒲州第八百九十五章 陰謀家的盤算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雖萬千人我往矣!第六百五十七章 暴打上官政第三百八十五章 東北小強高句麗(一)第二千四百五十三章 唐夏言和(7更)第九百七十二章 孤軍深入,中心開花第四百七十六章 臨兵鬥者第二千四百三十九章 李靖入城(3更)第七百零六章 大棒加胡羅卜第一百九十二章 口是心非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海灘軍議第二千一百六十六章 腹背受敵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 守得雲開(77更)第二千零三十六章 赴宴第二千一百二十六章 陰損戰法第二千四百二十一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七百一十四章 夜探沈府第四百七十六章 臨兵鬥者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神箭相助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蕭皇后的定心丸第一千八百七十五章 陰雄出征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 生擒悍將第二千零四十七章 無間道第一千八百零七章 陰雄的擔憂(20更)第四百九十章 幽州長史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 霸王別姬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 將計就計第六百七十六章 郢州龍蛇第二千四百三十九章 李靖入城(3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