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回村

同樣是北地裡兩座大城,平陽和鳳陽的氣候卻大不一樣,此刻的鳳陽,柳樹已經長出嫩嫩的葉子,迎春花,桃花,杏花齊放,微風和煦,到處瀰漫着春意。

告別了白雪皚皚的寒冬,青璃的心情也要飛起來一般,到了春天,萬物復甦,家裡的生意也有好轉的跡象,最近事事順心,讓她嘴角總是不自覺地向上勾起。

鋪子裡招聘了幾個夥計,青璃交給富順負責,她站在一旁觀望了一會兒,這些人多半是家住在附近不遠處,兄弟姐妹多,不得不出來做活的,貧苦人家的娃早熟,會看人臉色,很是機靈圓滑。不過,出乎意料,富順選擇的夥計並非都是這種,其中夾雜那麼兩三個嘴笨拙舌,看着老實厚道的。

夥計的職責,除了要招攬生意之外,還要負責庫房和值夜,這個時候,老實本分認真的人就能發揮作用,如果一個鋪子都是一種機靈圓滑的人,也不太好管理,時間久了,起了外心,合起火來欺騙掌櫃,也不是沒可能。

離開鋪子,已經快到了晚膳時間,青璃沒有回府,而是吩咐車伕掉轉馬頭,趕往莫子山的雜貨鋪。馬車剛到,正好碰見上次的夥計,夥計見到青璃很是高興,笑道,“莫小姐,您來的真巧,是找我們東家嗎?正好人這會在,在後堂呢!”

莫子山前幾天纔在鳳陽買了一座小院,內有三間正房,平日莫六叔莫六嬸子都在莫家村,小院空着,他要是來鳳陽,經常在後堂空屋子搭個牀板,就當替夥計值夜。

這個時間,雜貨鋪沒什麼人,青璃從前廳進入,和掌櫃賬房打了招呼,走到盡頭,打開房門就是後堂,莫子山正在院子的水井邊打水,一擡頭,正好看見青璃進來。

“小妹,你咋來了?前幾天回村,聽說你沒回來,咱族人都等着你回去商議新糧種呢!”

今年天氣比往年暖和的早,正月十五出了年之後,一天比一天暖,現在到了三月中旬,族田深耕了一遍,族人們現在每日裡都在等着新糧種,想看看有什麼特別之處。

空間裡出產的糧食做種,確實和普通糧種有區別,顆大飽滿,看上去就是好種子。青璃只是提議說會提供糧種,爲了怕被有心人盯上,種子遲遲沒有拿出來。

“恩,在平陽開鋪子,京都那邊來了人,一直在等他們送貨過來。”

雜貨鋪的後院有三間庫房,房門虛掩着,院子裡除一口井之外,沒有什麼別的東西,收拾得很整齊。青璃站了一會兒,看了看天色,正是飯點,“山子哥,咱們去酒樓用膳吧。”

莫子鬆把水打好,送到竈間,拍了拍手,掏出帕子抹了一把汗,笑道,“小妹你來的正好,就在前面一條街,開了一家小酒樓,菜的味道正,生意好着呢,我們得快點去,不然二樓沒位置了!”

聽說有新開的酒樓,青璃笑眯眯地點點頭,二人沒有乘坐馬車,從雜貨鋪子出來,只走了半刻鐘左右。

這家小酒樓取名聚財樓,一共有兩層,從下面望去,樓上有幾間的窗戶開着,正好是飯點兒,裡面坐着食客,青璃順着窗戶縫隙能看到裡面人綢緞的衣角。

一樓大堂人很多,熱熱鬧鬧,夥計脖子上搭着一個白布巾忙前忙後,見到有客人,忙過來相迎,笑道,“莫掌櫃,您又來了啊,看來是咱們的飯菜有味道,三天能來了三次呢!”

“前幾次是談生意,今兒是我小妹來了,帶她來嚐嚐。”

莫子山對着夥計點頭,又轉過頭對青璃介紹,“小妹,別看酒樓不大,比那些大酒樓味道是不差的,你嘗過就知道了!”

一樓大廳裡的人不少,衆人推杯換盞,誰也沒注意青璃等一行人,由夥計帶上了二樓之後,視野要開闊一些,青璃要了一個靠窗戶的雅間。

“莫小姐,咱們酒樓是新開的,東家也不是北地人,但是做出來的菜色,北地人也喜歡。”

莫子山說自家小妹的時候,機靈的夥計心裡就有了譜兒,突然進來一位絕色姿容的小姐,讓人眼睛一亮,那會他就隱隱猜到對方的身份,淳于諳的未婚妻,在北地可是響噹噹的大人物,必須得伺候好了。

夥計很熱情,拿上一本菜譜。聚財樓的東家細心,一共準備了兩本,一本菜譜是有圖無字的,夥計在一旁解說,方便不識字的人,一共是專門菜單,青璃翻看了幾頁,上面招牌菜有一道香酥鴨,她問道,“山子哥,香酥鴨你點過沒有?”

“莫小姐慧眼識珠,這道香酥鴨可是咱們酒樓的招牌,就是北地那也是獨一份兒的。”

夥計點頭哈腰,嘴都要咧到耳朵後面去了,不等莫子山回答,他搶先道,“這是咱們東家的家鄉菜,味道好着呢!”

當然,價錢也是所有菜品中數一數二的貴,名字叫香酥鴨,實際上一盤只有兩個鴨腿而已。工藝複雜,前期,鴨腿需要洗淨,這樣才能去腥味,用各種調料,醃漬幾個時辰入味,光是油炸這道工序,就要三次,第一遍是爲了使鴨皮上色,第二遍是要使鴨肉炸透,第三遍把鴨皮炸成金黃色,鴨腿酥透。

香酥鴨對前期的醃漬,後期的油炸油溫要求非常苛刻,若是有一步沒有妥當的話,鴨腿就失去本來酥香的味道,成爲敗筆,所以酒樓的廚子小心翼翼,有專門的人一大早就開始準備這道菜。

青璃連連點頭,點了三份,這次帶上了於嬤嬤,麥芽和車伕,三人在樓下開了一桌,剩下幾道菜都靠夥計推薦,涼拌木耳,家常豆腐,糖醋排骨,點了一個菌湯,主食是炒麪,棗花饅頭和一碗小米粥。

“山子哥,最近你的鋪子生意咋樣?”

前段時間,鳳陽開了花燈節,很多外地的客商,百姓都涌進鳳陽,鋪子不到正月十五全部開張,生意一直很火爆,青璃家的幾個小食店也跟着借光,成爲鳳陽的招牌,一大特色,有那外來的客人,特地要路過買上一些品嚐。

“還說的過去。”

雜貨鋪子都靠走量,成本投入小,賣的東西也不貴,多半都是用銅板結算,一個月能賺個二三十兩銀子都是不錯的,現在他也不靠這個賺銀子,積累經驗,以後回到族裡,接管族裡的買賣。

聚財樓的後廚上菜很快,青璃剛拉着莫子山聊了幾句,菜品就陸續上來了,她給夥計一個荷包作爲打賞。

這道香酥鴨,看着就讓人流口水,青璃迫不及待地夾起一個鴨腿,外面撒了一些椒鹽,咬上一口,又酥又脆又香,炸的火候到位,不愧是一道招牌菜,很有特色,她這種品嚐過大量美食的人都被征服了。

“小妹,你今兒纔到鳳陽,咋沒回府陪子喜呢?”

莫子山要了一杯小酒,喝上了一口,夾了幾筷子涼菜,二人小時候就認識,又是親戚,彼此之間非常熟悉,說話也不見外。

“管家說子喜和念陽兩個小的在學堂吃,吃完纔回府。”

因爲路程不近,回來怕錯過晚膳的時辰,管家就給了學堂的先生銀錢,子喜和念陽下了學堂之後在那邊吃晚飯,聽說先生的娘子做菜的手藝不錯,家常菜,吃着香甜,兩個小的也喜歡。

幾道菜的味道很不錯,根據北地的口味改良,青璃一邊吃,一邊看着外面的景色,這會過路的百姓漸漸地少起來,偶爾有漢子身後扛着一個麻袋,哼着小曲往家趕,想必是家裡有人正等着他一起開飯。

“山子哥,我約莫明天就回莫家村去。”

青璃一時之間不知道從何說起,自從發生秦氏女之事後,二人好像有了隔閡,不如曾經一樣親密,或許是因爲長大的關係,有些關於到未來親事的問題,她也不好意思問。

原本是想問問莫子山和王小翠的親事成了沒有,想了想,又問不出口,找王三胖子討論養殖場一事,還是她親自上門的好。

青璃不提,莫子山更是巴不得,只說了一些村裡人家的小事,又囑咐青璃早點回村,關心了平陽的局勢,從見面到青璃回到鳳陽大宅,二人也沒說上一點私事。

“小姐,子山少爺明顯是沒看上那個王小翠,再說子山少爺人也俊俏,那個王小翠太普通了。”

於嬤嬤咂咂嘴,酒足飯飽,意猶未盡,那道香酥鴨,讓人吃了還想吃,走的時候提醒小姐打包兩份,結果已經售罄,後來的客人也沒吃到。

青璃沒有回答,這個時候的親事多半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講究的是門當戶對,那種富貴小姐和窮書生在一起的段子,只有戲班子裡才能唱出來。

回到大宅裡,天已經黑了,小子喜和念陽兩個人剛練完功夫2,身上的衣襟溼透,晚風夾雜着涼意,青璃真怕二人染上風寒,又吩咐他們趕緊洗漱。

兩個小的見青璃回來很高興,非要找她聽故事,青璃肚子裡沒有什麼墨水,前世幾個經典的故事全部都有講過,子喜一潤色,比她講的還精彩。

如今小弟已經八九歲,不是當年好糊弄的小娃,青璃每次編故事,稍微有一點不合理的地方,立刻被小弟指出,青璃揉揉額角,承認她沒有編造故事的天分。

第二日一早,子喜和念陽早早地去了學堂,她起身之時已經日上三竿,昨夜在空間裡整理糧種,順便把在大秦打劫的東西拾掇了一遍,其中一間庫房堆滿了雜物,多半是桌椅板凳等,上次打劫了一個米糧鋪子,那家店比較大,貨物齊全,還有一些油鹽醬醋,用大桶裝着,堆在庫房裡佔地方,這次回村,青璃想着不然以後這個調味品也給族人們發放算了。

季韻在岐山書院,剛好今日休沐。上門去探望,也不能空着手,她從空間裡翻找了幾個食盒,裡面裝一些糕餅茶葉,乘着馬車,先去子歸茶樓裡面打探。

書院休沐,茶樓裡有不少學子,衆人在議論京都恩科之事。青璃進門之後,引發了不小的轟動,有人認出她就是莫子歸的妹妹,這些學子們很殷勤,大家迅速圍攏上來。

在北地這麼久,青璃身上有一圈一圈的光環,但是很少是因爲她是莫家人,多半是沾了淳于諳的光,她是淳于諳的未婚妻,北地士兵眼裡公認的少夫人,今兒是頭一次,學子眼裡的她,只是莫子歸的妹妹。

青璃覺得很自豪,就和衆人多說了幾句,其中有一些在京都回來的,對她的態度很友好,經過多方打聽,才得知季韻的具體住處,有幾個好心的學子,把她帶到了季韻的小院。

曾經的知府公子,如今住的地方只是一戶人家單獨隔出來的一間房,院牆斑駁,掉了皮,磚瓦之間滿是縫隙,像隨時都能轟然倒塌一般。

在側面開了一扇小門,門虛掩着,青璃走進去,在牆角處搭了一個棚子作爲竈間,角落裡散落着柴火,小院凌亂,院子裡還有幾隻母雞正在跑,見到有生人,從窩裡鑽出來兩隻看家的大鵝,很是兇悍。

岐山書院旁邊有很多租賃的房間,很多學子都是外地的書生,住在書院裡怕不自由,在外面單獨賃住小院,所以這些小院水漲船高,比一般價錢要貴。

季韻租賃的小院離書院有一段距離,這裡又是普通百姓居住的人家,自然便宜些,每個月只要二百文。

聽見外面有聲音,季韻放下書本,揉揉發澀的眼睛,從來沒有這麼急功近利過,他的資質一般,先生曾經說過,考上進士很難,但是爹爹就是進士出身,就指望他有出息,讓季家發揚光大。

家裡的一些事情,季韻不是不明白,後院的爭鬥頗多,他也不太在乎,認爲那是女子的事,季盼好歹是他的妹妹,而且以前對他這個哥哥噓寒問暖,很是體貼,有時候晚上還會命令丫鬟婆子端宵夜給他。

對比起來,親妹妹季悠就做的差多了,經常生氣撒嬌,不懂事,脾氣也直接。那時候他在書院裡,每天聽到有同窗誇季盼,曾經爲這樣的妹妹自豪,而季悠,琴棋書畫都不算精通,在北地沒有才名。

現在想起往事,季韻恨不得打自己幾巴掌,都是他愚鈍,不分好賴,詩書上平庸,這才讓娘和妹妹沒有了依靠,每日裡受三姨娘的氣,他作爲男丁沒有立住門戶,得不到爹爹的喜歡。

有時候爹爹總是說,他的腦子和木頭疙瘩一樣,很懷疑他是不是老季家的子孫,那時候他很傷心,也會努力上進,心裡最羨慕最崇拜的只有師兄莫子歸,那纔是天神一樣的人物。

師兄永遠都能回答出任何問題,無論是先生的提問,還是同窗的刁難,總是一副淡定的模樣,對任何人疏離,可是就這樣的人,在南北書院比賽上,一鳴驚人,震驚北地。

“青璃,你怎麼找到這裡了?”

面對青璃,季韻苦笑,第一次見到她,是在知府的後衙,那時候他還是知府的公子,記得初次見面,她的容顏確實讓他很是心動,或許每個書生的心裡都有一個風花月雪的夢。

後來得知他的身份,心裡的那點旖旎全無,多了一些類似崇敬的東西,現在二人見面,季韻只能感嘆物是人非,他現在不過是一個平頭百姓,家破人亡的苦命人。

“我來看看你。”

青璃跟着季韻進了房門,這一間小房間是個套間,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外面有一個小偏廳,裡面是書房和臥房,收拾得還算整齊,擺設不多,最珍貴的恐怕就是書架上面的書籍。

“青璃,不管麼樣,謝謝你。”

季韻泡好茶,沉默良久,只說出這句話,他對青璃的心思是複雜的,他心裡明白,造成現在這樣的結果,都是爹爹自作自受,可是一想到故去的娘和被流放的小妹季悠,他的心就和針刺一般的疼痛。

人總是要向前看,他要在三年之內考中進士,做官,做一個好官,以後給小妹季悠依靠,到時候,即便是小妹流放歸來,即便是已經嫁過人,那又如何?他可以養小妹一輩子,讓她過最好的日子,不用擔心會不會再次被趕出家門。

“我明白你想說什麼,我相信你可以。”

季韻是季悠唯一的依靠,提起倔強的季悠,青璃心裡只剩下心疼,季悠走的時候,把所有陳家的家產捐出去,絲毫沒有給自己一點退路。

青璃知道季悠不會死,因爲她心裡還有仇恨,對季知府的恨,對季盼的恨意,爲這個才能活下去,還是很可悲的,她有的時候想,若是抓到季盼,是不是要不停地折磨,讓季盼活着,這樣季悠也有活下去的理由。

“住在這裡還行嗎,有沒有什麼難處?”

青璃知道季韻是個讀書人,有氣節,她假裝進入到書房參觀,把一個荷包輕輕地放在桌上,裡面有季悠的一封信,還有幾百兩銀票,足夠支撐岐山書院的束脩以及未來的科考。

“挺好的。”

季韻第一次和女子單獨在同一屋檐下,現在二人身份如此懸殊,他有濃重的自卑感,想到曾經活潑的小妹季悠,被流放之前的那一幕,他忍了又忍,這纔沒流下眼淚。

“你一定可以,別讓阿悠等太久,以後你就是她的依靠。”

來到這裡之後,青璃也有淡淡的傷感,她不知道說什麼好,爲了怕季韻不自在,她只是短暫停留一會兒,離開之時告知季韻,若是有什麼難處,可以去大宅找管家。

“好好的一家人,因爲三姨娘那個禍根,現在鬧得家破人亡。”

回程的路上,於嬤嬤唉聲嘆氣,季家能有今天的悽慘,還是三姨娘埋下隱患,不怕有小妾,就怕小妾不安分,有野心,想要替代正妻,最後折騰來折騰去,就成了這副模樣。

季知府因爲貪污大部分銀兩,草菅人命,已經被刑部批文定爲秋後處斬,時日不多,聽說在平陽的牢房時常口出狂言,季盼沒死,又逃離出大牢,給了他希望,所以還摸不清楚眼前情況。

“於嬤嬤,都是男子薄倖,不然哪來的三姨娘?”

三姨娘是很可惡,可是站在她的立場上,一個小妾,就算自己安於現狀,也要爲自己的而兒女打算,正室和小妾永遠沒有辦法和睦相處,因爲有利益牽連。

“麥芽,你這丫頭,你看看有哪個做官的人家沒有小妾的,可誰像季知府家這樣烏煙瘴氣的?”

於嬤嬤和麥芽打開話匣子,你來我往,青璃聽得頭疼,好不容易回到宅院,二人這才閉上嘴巴。

考慮到族人還在等候新糧種,青璃沒有在鳳陽城裡久留,原本打算去看看沈老爺,也抽不出來工夫,只能留下幾樣禮盒,讓管家跑一趟,裡面有沈冰雨在京都那邊寄過來的家書。

馬車行駛了一夜,終於在第二天午時到達了莫家村,青璃的馬車剛進村,碰到不少族人,一問才知道,村裡現在蓋房,已經蓋好了三間屋子,暫時作爲開族會的場地。

“璃丫頭,回來啦,剛好族長要開族會,也跟着過去聽聽吧!”

一個嬸孃微笑着和青璃打招呼,莫家村的族會,一般都是家裡派代表,有的人家全部到齊,每次衆人議論紛紛,都能提出很多意見。

族裡已經在小鳳縣周邊購置了鋪子和田莊,族中的年輕人到鋪子裡面練手,莊上的土地交給有經驗的佃戶們,他們負責村裡的這片族田,採用新糧種是以前沒有過的事,族人很重視。

既然有族會,青璃也不能錯過,是時候拿出來新糧種給大家看看,以前光靠嘴,還能得到族人信任,真是難得,畢竟土地纔是莊戶人家的命根子,萬一失敗,收不上糧,那可要餓肚子了。

莫如湖正在準備一些糧米,族裡每個月都要發上一些,有的人家能吃,不夠的話,族裡還要貼補,但是族人比較自覺,很少過來找麻煩,他們說自己也怪不好意思的。

路過自家的小院,青璃打發於嬤嬤和麥芽回去,這才讓車伕直接到族會地點,族裡人正在排隊登記,堂姐莫青菊低頭記賬,覈對數目。

“堂姐,你忙的過來不,用不用幫忙?”

上次見面是正月裡,一晃有三個月了,時間過的真快,青璃覺得這次見面,堂姐的身量又高了一些,比之前看着還好,臉色白裡透紅,有一種健康的紅潤。

“小妹,你咋纔回來啊!”

莫青菊跺跺腳,聽起來像是責備,這是屬於姐妹之間的親暱,她過來拉着青璃的手,打量一番,“又是趕夜路回來的?,馬車上沒休息好吧?你去那邊坐着,這裡有我就行。”

簡單聊了幾句,莫青菊動作更快,很快給族人們分發了糧米,誰家沒有來的,由鄰居負責告知。

在屋子裡面,長凳配着長桌,整齊地坐着族人,大家坐直身子,有那村裡的媳婦,給衆人倒茶,莫如湖站在前面,有族長的派頭,正在對衆人說着以後糧食,肉類的分發。

前段時間,莫如湖給族人每家每戶分配了養雞鴨的任務,等到養大之後,回收上來,分發給族人,這樣省去一大筆採買的銀子,不過,無論如何做,都沒有絕對的公平,族人養的雞鴨和採買的雞鴨,沒有個頭一樣大的,也有肥瘦之分。

以前,族人有很多吃不飽,現在不但能吃飽,也能吃好,家裡也有了存下來的銀子,一些沒有子女的老人也不用擔心無人奉養,一切都有族裡掏銀子。

人和人之間,總是有點利益關係,莫如湖希望族人能一條心,不要總是計較蠅頭小利,計較個人得失,族裡會把事情做到最好,但是不可能完美,少了誰的東西,無非就是一口吃食的事,男人們好說,就怕婦人小心眼,鬧起來。

族人也不是沒有一點想法的,一頭豬身上,有很多肉,你愛吃五花,未必就能趕上,或許是沒有什麼油水的瘦肉,這方面都是趕到哪算到哪。

“族長,您不用擔心這個,咱們現在日子過好了,不差這三瓜兩棗的,爲這點雞毛蒜皮的小事鬧起來,傳出去不是讓其他村笑話嗎?”

族裡最小氣的胖嬸公開表態,以前她就是喜歡占人家便宜的人,一棵蔥,一頭蒜也不會錯過,歸根結底,還是家裡窮,吃不飽,總想多省點,多攢銀錢。

可是多年下來,名聲不好,銀錢也沒有攢下,以前寒冬臘月,除了柴火之外,爲了省幾個銅板,捨不得用炭盆取暖,結果落得一身的毛病,時不時的腰疼,省的那點銅板全部花出去,買湯藥,也沒治好。

族長帶領族人開會,胖嬸的感觸最大,她當着族人的面,上臺和大家認錯,以前都是她小心眼,現在看啊,銀子真不是攢出來的,是賺出來的,有新糧種提高產量,以後就能吃飽,畢竟拿了族裡這麼多的東西,也不能一點不回報。

胖嬸表態之後,平日裡愛掐架的幾個人也上了臺,衆人用茶水代替酒,冰釋前嫌,感情融洽,以前見面不說話如仇人一般的,也開始見面點頭微笑。

青璃覺得,爹開族會,每次都在給族人灌輸一種精神,也是一種凝聚力,說白了就是給衆人洗腦。莫家族的利益至上,大家都是親人,一個祖宗的,必須齊心合力,只要族裡興旺,每家每戶就不會短了吃穿,能一直過好日子。

“就是,族長,您放心吧,咱們不能總是佔族裡的便宜,也要給族裡做點事,不然銀子都是您貼補的!”

“就是,您的銀子也不是大風颳來的啊!我們都懂!”

族人們紛紛表態,爲了表示自家不會藏私,衆人又想了一個法子,在族裡專門劃出一片地方,養雞鴨和豬,由族裡的媳婦們輪流餵養。

青璃站在門口,聽了一會兒,族人比想象的明理,一切進展順利,又等了一會兒,衆人在討論的工夫,青璃進了門。

“璃丫頭,回來了?”

莫如湖正在垂眸思考,見青璃來之後招招手,搶先問道,“平陽那邊怎麼樣了?在村裡也得不到消息,戰事還順利吧?”

“恩,還好,少將軍也好着呢。”

青璃知道爹孃因爲她,也要跟着憂心淳于諳,主動解釋了一下平陽如今的形勢,從長遠看來,對己方有利。前提是,軍需方面跟得上。

爹爹手裡拿着一個小本子,青璃接過來看了看,裡面都是對莫家村未來的規劃,養殖,修路,學堂的建設,農忙時候如何給族人補充體力,分發什麼東西獎勵,農閒時分搞點什麼業餘活動,讓族人開闊眼界,豐富生活。

上面寫得很是詳細,青璃也不知道爹編寫了多久,對未來的一些安排頭頭是道,她覺得,作爲莫家村的族人,一定是幸福的。冊子裡還有一項計劃,選族裡幾個年輕的小夥子,到京都去見世面。北地還是太偏僻,只有走出去,才能開闊視野,學到真本事。

------題外話------

大年初六小蓮給親戚過壽,因爲不在一個省,今天坐了七八個小時的汽車才趕到的,明天晚上回去,所以真的不能保證字數,儘量多更的同時,保證質量,麼麼噠

第55章 喂蔘湯第20章 回到莫家村第54章 棘手第89章 突變第47章 淳于被圍觀第86章 鬧劇(一)第28章 空間收穫第44章 這下發了!第27章 下鴨蛋的雞第39章 鬥採花賊第65章 佐料大采買加入v公告第83章 找茬第74章 拖下水第55章 去醫館看奶第28章 淳于諳的心思第32章 探望爺奶第27章 災禍第17章 收禮第53章 悉心照顧第44章 迷路第96章 落雪,買馬第48章 拒親第12章 驚心第17章 進山採野菊第44章 臘月第92章 醒來第25章 享受二人世界第34章 謝禮第62章 悲催三皇子第11章 家和第50章 關於去鎮上的安排第38章 衝動第49章 版第66章 遷新居,遇貴人第1章 媒婆到第67章 三哥歸第24章 河裡收魚第93章 送信第43章 議蓋房第27章 下鴨蛋的雞第64章 小日子第17章 不差錢第66章 一個不留第20章 回到莫家村第18章 文氏到來第51章 闖天牢第58章 享極樂第97章 擺酒第12章 驚心第16章 大秦軍情第54章 棘手第23章 遲來的親事第74章 銀面具第84章 造船第14章 二次救命之恩第32章 探望爺奶第80章 添妝第47章 幺蛾子第17章 京都生變第97章 新丫鬟第78章 大帳第49章 版第32章 探望爺奶第81章 茶棚奇遇第3章 意亂第71章 分禮物第82章 沖喜第7章 探訪第48章 爲你第84章 解蠱第52章 安置第35章 給淳于諳的驚喜第72章 私密事第92章 醒來第42章 茅草房漏雨第30章 天風書院第61章 燒錯墳第80章 鑑賞第37章 白府滿月宴第19章 將嫁第17章 你做菜,我看海第23章 琴殺第90章 殤(一)第78章 大帳第17章 收禮第15章 調教第40章 壞消息第6章 糧庫第88章 請客第15章 調教第80章 反轉第46章 密謀第14章 遭遇大忽悠神算子第29章 四年光陰第60章 賭注第5 途中(一)第75章 神秘鬼羅剎第97章 擺酒第18章 解毒第86章 鬧劇(一)
第55章 喂蔘湯第20章 回到莫家村第54章 棘手第89章 突變第47章 淳于被圍觀第86章 鬧劇(一)第28章 空間收穫第44章 這下發了!第27章 下鴨蛋的雞第39章 鬥採花賊第65章 佐料大采買加入v公告第83章 找茬第74章 拖下水第55章 去醫館看奶第28章 淳于諳的心思第32章 探望爺奶第27章 災禍第17章 收禮第53章 悉心照顧第44章 迷路第96章 落雪,買馬第48章 拒親第12章 驚心第17章 進山採野菊第44章 臘月第92章 醒來第25章 享受二人世界第34章 謝禮第62章 悲催三皇子第11章 家和第50章 關於去鎮上的安排第38章 衝動第49章 版第66章 遷新居,遇貴人第1章 媒婆到第67章 三哥歸第24章 河裡收魚第93章 送信第43章 議蓋房第27章 下鴨蛋的雞第64章 小日子第17章 不差錢第66章 一個不留第20章 回到莫家村第18章 文氏到來第51章 闖天牢第58章 享極樂第97章 擺酒第12章 驚心第16章 大秦軍情第54章 棘手第23章 遲來的親事第74章 銀面具第84章 造船第14章 二次救命之恩第32章 探望爺奶第80章 添妝第47章 幺蛾子第17章 京都生變第97章 新丫鬟第78章 大帳第49章 版第32章 探望爺奶第81章 茶棚奇遇第3章 意亂第71章 分禮物第82章 沖喜第7章 探訪第48章 爲你第84章 解蠱第52章 安置第35章 給淳于諳的驚喜第72章 私密事第92章 醒來第42章 茅草房漏雨第30章 天風書院第61章 燒錯墳第80章 鑑賞第37章 白府滿月宴第19章 將嫁第17章 你做菜,我看海第23章 琴殺第90章 殤(一)第78章 大帳第17章 收禮第15章 調教第40章 壞消息第6章 糧庫第88章 請客第15章 調教第80章 反轉第46章 密謀第14章 遭遇大忽悠神算子第29章 四年光陰第60章 賭注第5 途中(一)第75章 神秘鬼羅剎第97章 擺酒第18章 解毒第86章 鬧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