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文氏到來

夜深人靜,青璃在空間裡收穫整理一番,把糧食放進庫房,對着只有一半的糧庫發呆。空間裡雖然收穫多,週期短,可是城北大營三十萬將士,每天都要吃飯的,每次到平陽之後,滿滿的糧庫立刻下去一半。

現在地裡還沒收成,全靠空間裡的存糧支援,爲了節約銀子,青璃都在空間之內補給,而且她還要留下一部分以防萬一,現在看着年景不錯,誰也不敢保證會不會發生災害,得留後手。

庫房的角落,散着幾個布袋,裡面有紅豆,綠豆,還有一些玫瑰花醬,她突然想起來,這是去年五月初五,在京都四叔府邸上過節,家裡人準備的,剩餘的,青璃隨手丟到庫房裡,這一轉眼,就是一年了。

回到北地也有一年的時間,這一年和京都生活大不一樣,有溫情,有苦澀,也有困惑,好在一家人一起走過來,平陽局勢也正在好轉,一切朝着好的方向發展。

記得去年端午前不久,是一個下雨天,文氏上門提親,並且送給她護國將軍府上給媳婦的家傳信物,她正式和淳于諳有了名分,水到渠成,當時她並沒有糾結太久,似乎心底早就認定他。

迷迷糊糊,青璃睡了一覺。

五月初四,天剛矇矇亮,院子裡傳來劈柴的聲音。青璃穿好衣衫,從空間裡出來,支起窗戶一看,淳于兄弟已經穿戴整齊,正在院子裡,手起刀落,柴火粗細大小剛剛好,滾落在地,淳于恭負責撿起來,放到柳條編的筐子裡。

這些天,除昨天太疲累起晚之外,兄弟倆一直堅持早起,家裡的柴火很多,他們仍舊每天早上做活,順便打掃院子,給崔奶奶減輕不少負擔。

崔奶奶做菜,晚上會給兄弟二人留點小竈,怕他們深夜練功回來餓肚子,得知兄弟倆要在端午之後去城北大營參軍,崔奶奶很是捨不得。

清晨,青璃家的竈間上冒着炊煙,院子裡有一種炊煙的味道。昨夜下了一會兒小雨,早上院子裡地面略溼,花草上點綴了露水,翠綠欲滴,讓她的心情好了不少。

人越長大,越喜歡悲傷春秋,感嘆時光流逝,青璃這種沒心沒肺的人,慢慢地也變得矯情起來,她有時候真的忘記自己的年齡,也不會把自己當成十三歲少女對待。

“璃姐姐,崔奶奶去做早飯了,有你喜歡的紅棗小米粥。”

家裡人不太喜歡偏甜的口味,每次小米粥只有青璃,於嬤嬤和麥芽才喝,爹莫如湖娘劉氏更喜歡麻辣口或者是鹹口,青璃有時候跟着他們的口味走,早上吃花捲加皮蛋瘦肉粥。

“那太好了。”

青璃打開門,讓室內外空氣流動。春末夏初是莫家村一年四季中最好的季節,不冷不熱,早上在村子裡的小路走一圈,呼吸新鮮空氣,格外的舒服。

於嬤嬤麥芽去竈間打了熱水,見自家小姐起來早,二人訕訕地,在北地不像京都,小姐不重視規矩,她們也就不在乎了,每天睡到自然醒,活計不多,過的那叫一個舒坦。

“小姐,奴婢又起來晚了。”

麥芽臉色紅紅的,愧疚地低下頭,她一旦睡不醒基本上誰叫也不會起來,這點以前在京都乾孃不只一次提出過,她雖然曉得,卻也沒辦法。

於嬤嬤臉色倒是自然,她比往日殷勤一些,拉着青璃坐在梳妝檯,給青璃梳了一個好看的蝴蝶髮髻。

這款蝴蝶髻是於嬤嬤自己研究出來的,下面烏髮垂着,在後腦的位置,用頭髮編成蝴蝶的樣式,插上五彩寶石的釵環,樣式簡單卻又有一種少女韻味,再配上青璃月牙色的千水裙,奪人目光。

“於嬤嬤,今兒是怎麼了,幹嘛要這麼正式。”

平日裡,青璃怎麼簡單怎麼打扮,已經習慣了,在村裡都是族人,沒必要那麼奢華,只要過得去,整潔,乾淨,不邋遢就好。

看着銅鏡中的自己,面色如三月裡的桃花,瓷白色的肌膚,眉目如畫,她的眼神中帶着一絲明媚。

“小姐,馬上端午節,萬一少將軍從平陽過來呢?”

關外打仗,這種可能性極低,不過於嬤嬤心裡還帶着點期盼,如果少將軍突然來了,看到自家小姐如同仙女一般,一定會更加死心塌地,任何女子也入不了他的眼。

只有小姐好,她才能跟着好。於嬤嬤人老成精,對這點很看重,雖說知道少將軍的爲人,她也不放心,心底始終保留防備之心,當初季盼接近自家小姐的目的,逃不過她的火眼金睛。

“完全沒有這種可能性。”

雖然這麼說,還是沒阻礙青璃的好心情,自己打扮得美麗,看着賞心悅目,平日她都是在空間裡臭美,在村裡,刻意保持低調。

平陽戰事吃緊,前幾天士兵們送來消息,似乎要在五月初五這一天攻打大秦泗水關城門,這種重要的日子,淳于魔頭怎麼也不會捨棄三十萬大軍,跑到莫家村來過節。

“天氣好,小姐不如老奴陪您去鎮上逛逛?”

最近一直在村裡,於嬤嬤心就跟長了草一樣,本來她就喜歡熱鬧,平日裡出門就是族人,擡眼望天的都是大山,她迫切地想去鎮上鋪子裡逛逛,雖說家裡啥都不缺。

“那行吧。”

不是什麼過分要求,青璃一口答應下來,正好今天鎮上有集市,約着堂姐莫青菊,念蘋,念香一起轉轉,沒準能碰見從鳳陽城回來的小弟子喜和念陽。

早膳剛過,於嬤嬤正想過去送信,莫青菊帶着念蘋念香先一步上門。原來三人也想去集市,就過來找青璃結伴,一起去看看熱鬧。

“鎮上有一家賣乾果蜜餞的,我大嫂想吃酸的。”

付彩雲纔在失去親人的悲痛中走出來,爲母則強,爲了肚子裡的孩子,她也要振作。昨天青璃把脈之後發現胎兒基本坐穩了,就建議她出門走走,不要總是不動地方,做些簡單的運動最好。

心情好了,胃口跟着上來了,這些天每天只吃一點東西,今早上突然有了胃口,又想吃酸的。這次大伯孃不會在意酸兒辣女的說辭,無論男娃女娃,莫家的孩子,都是爹孃爺奶的寶貝疙瘩。

“那走吧,還要買點糉葉,咱們族裡這些不夠。”

青璃帶着一個荷包,裝了點散碎的零錢,幾個人剛要出發,王小翠找上門來,她擺弄着衣袖,表達自己的想法。端午鎮上熱鬧,王小翠想去跟着一起轉轉,買點得用的,送給未來的婆婆莫六嬸。

“你就是山子哥的未來娘子?”

念蘋認得莫子山,就對王小翠關注了幾分。恩,皮膚有些黑,人也很靦腆,性子還行,看起來不像是個事多的,鑑定一番,念蘋露出笑臉來,“我是念蘋,也是莫家的親戚。”

“恩,念蘋小姐,我是王小翠,我家裡是養鴨子的。”

對面的少女圓臉,大眼睛,一笑還有迷人的酒窩,王小翠心裡涌起一種自卑感,主動說起家裡的營生,她怕被人看不起,提前說明。

“那你家應該有很多鴨子吃了。”

念蘋很單純,被教養的很好,絲毫沒有一點大戶人家小姐的勢力,任性,她笑眯眯地邀請王小翠一起上車,幾個人坐在青璃家的馬車上,趕車人是二堂哥莫子華,衆人一路趕往鎮上。

也有一段時間沒去集市,念蘋很興奮,一路上拉着堂姐莫青菊嘰嘰喳喳,她還在懷念正月十五鳳陽花燈節那些好吃的,可惜花燈節過去,那些什麼小攤子不知所蹤,想要嚐鮮也沒地方。

明日就是端午,今天鎮上集市人山人海,賣東西的有周圍的農戶,也有外地行腳商人,貨郎,還有婦人賣一些自家做的針頭線腦,小娃喜歡的布老虎。

布老虎縫製精細,裡面裝着蕎麥皮,可以當做小枕頭,青璃看着,覺得新鮮,就買了幾個,給家裡的小娃,剩下留着一個擺放在內室,圖個雅趣。

“哎呀,這梅子真酸啊,大堂嫂可怎麼吃,酸倒牙!”

莫青菊買了一小罈子的酸梅,念蘋非要嘗一顆,她想不明白,家裡有那麼多好吃的果脯和果乾,怎麼非要到鎮上買,莫非是有什麼不同,才吃了一口,酸得她呲牙咧嘴,洋相百出。

“哈哈,都告訴你酸,你還不信。”

青璃捂住嘴,笑的開懷,念蘋不做作,也不會和大家閨秀那種笑不露齒,大嗓門,說話鏗鏘有力,村裡人開始也被她甜美的表象騙過去,族中的小夥子們十分嚮往南邊的女子,見到她之後,夢想破滅,經常暗自神傷。

念蘋絲毫不知道她的所作所爲在族中有什麼影響,那些說話輕聲細語的,離得遠根本聽不清楚說的是什麼,吃得更少,和吃貓食差不多,她不喜歡。

王小翠臉上帶着笑,眼中透露出羨慕的神色,什麼時候,她也可以有幾個好姐妹,可以肆無忌憚的開懷大笑,而不是在一旁看着,覺得自己是多餘的。

鎮上的集市吵吵鬧鬧,人擠人,連青璃這種絕色美人出現都未能引發轟動,百姓們都在扭頭看賣貨的,盤算着端午準備什麼。

糉葉買到之後,剩下的族裡就不缺什麼,前面有一個小攤子,賣着烤餅,裡面放着蔥花和油梭子,念蘋舔了舔嘴脣,捂着肚子不肯走,非要買來吃。

“謝謝,不用給我的。”

王小翠有些不好意思,剛纔她想去掏錢,被念蘋搶先。念蘋無所謂,大大咧咧,一個油餅而已,直接把油紙包塞到王小翠手裡,豪爽道,“客氣啥,又不是精貴東西!”

烤餅的味道不錯,裡面夾層帶着油水,吃到嘴裡噴香,念蘋吃了一個之後,眼珠一轉,又想上前,被青璃拉了回來,因爲青璃看到了一家眼熟的攤子。

攤主賣着炸豆腐,上面刷醬,撒着蔥花香菜,若干年前,青璃來鎮上,吃過幾次,滋味不錯,她上前買了幾份,幾人坐在桌子上,用着小竹籤扎着吃。

“恩,還是當年的味道,一點沒變。”

莫青菊想到當年,有些感慨,那會他們還都是青澀的模樣,買點東西要仔細詢問價格,算計手裡的銀錢夠不夠,現在大不相同了。

“恩,好吃啊,難怪不讓我再吃一個油餅呢。”

有念蘋在,氣氛總是熱熱鬧鬧的,衆人聊了幾句,話題就轉移到王小翠身上。

王小翠平時在莫子山家裡住下,幫着莫六神操持家務,算是提前體驗一把新媳婦的生活。她娘早早去了,一些事情上不懂,都靠莫六嬸子教導,二人很快成了母女的模樣,感情很好。

馬上要端午了,王小翠想送點什麼給未來的婆婆,又不知道送什麼好,她猶豫再三,開口求助幾人,“我也不太懂,要是和山子哥說,他肯定不讓我買,說家裡啥都不缺。”

“不如你買布料做衣裳?”

念蘋第一個給出主意,她對莫家的模式不太瞭解,不知道族人前幾天剛發過布料。六嬸簡樸習慣了,做了新衣裳也是壓箱底,這個建議被青璃否決。

莫六嬸喜歡吃那種瀏陽城運送的大紅棗,過年的時候早就被搶空了,青璃空間裡還有一些,上次全部讓香草帶走送到京都,現在庫存也不多了。

“不如就送首飾吧。”

沒有多少女子不喜歡首飾,平日裡莫六嬸子總戴着一個玉鐲子,是青璃送的,現在有了未來的兒媳,就應該戴未來媳婦孝敬的,出門和村裡人說,也能炫耀一下。

“恩,這個主意不錯,不過就不要送玉的了。”

青璃送過幾次玉鐲,族中的婦人喜歡,做活時候捨不得戴,怕磕到哪裡摔破,平日用荷包包裹起來,保存的很好。金鐲銀鐲就不必有這種煩惱。

當年許家的銀樓早就換了東家,這家在鎮上已經開了幾年了,口碑一直不錯。幾人進去之後,得到夥計的熱情接待。

一樓還是最基本的款式,在青璃眼裡,樣式有點老舊,記得幾年之前她在銀樓看的時候,就有這種款式,都過了幾年了,還在賣同款。

“幾位小姐到樓上吧,樓上有稍微好點的。”

夥計心裡忐忑,爲首那個明麗的少女,定然是莫家小姐無疑,傳聞莫家小姐風華無雙,在北地乃至大周都是有名氣的美人,他雖然第一次見,立刻在心中確定。

未來的少將軍夫人,要什麼樣奢華的首飾沒有,怎麼跑鎮上一個小鋪子來了,他擦擦汗,生怕對方一個不高興,就要拆了東家的鋪子。

上到二樓,有專門的單間,夥計送來的珠寶首飾還算不錯,不過鎮上富戶不是太多,這些首飾價格偏低,最貴的不過百十兩銀子。

“這對銀鐲子不錯,雕工細膩。”

一些珠寶都是最普通的貨色,想要挑選好一些的,就靠精緻取勝。青璃從裡面挑選出一對銀手鐲,上面雕刻着展翅的蝴蝶,看起來很是出彩。

“恩,就這對看得過去。”

念蘋家裡曾經做珠寶生意,對首飾要求高,她更喜歡新奇一些的,可惜一個小鋪子挑不出太好的樣式。

莫青菊也覺得不錯,幾個人意見一致,王小翠把銀鐲拿在手裡,仔細檢查,見上面沒有瑕疵,這才問了價錢。

“這對銀鐲子不算太重,戴着輕巧,配上湛藍底白花的衣裙最漂亮。”

夥計賣力地解說,這種樣式不挑人,不挑膚色,也不挑年齡,多大的人戴都可以,能上二樓,自然屬於精品,要價十兩銀子。

這一對鐲子是實心的,也能有個五六兩銀子,剩下的就是手工費,價格還是有點高,青璃覺得七八兩就差不多了。

“小姐,東家這邊給的最低價就是十兩銀子。”

夥計抓抓頭,一臉爲難,這鐲子不是本地貨色,是從老遠的走貨過來,算上路費,絕對不止這個價錢,他一個夥計,哪敢和未來的少將軍夫人,新科狀元的妹妹胡亂要價。

最後,王小翠還是買下這對銀鐲,夥計用荷包細細包好,幾個人走之前,青璃讓於嬤嬤包了幾十個銅板給夥計作爲茶水錢。

接下來,衆人就沒什麼目的的亂晃悠,見到有樣式好看的絡子,荷包,香囊也會買下來把玩,一直快到正午,這纔回去。

家裡,小弟子喜已經回來了,回來之後看到的第一個人不是自家四姐,子喜有點失望,他在鳳陽城裡的老字號,給四姐買了好吃的桂花糕,喊了半天不見人,從三哥的房裡出來一對雙胞胎。

一打聽,子喜很高興,原來是未來姐夫的弟弟,聽說二人習武,他立刻來了興致,問長問短,子喜習武時間不到一年,還是練習基本功的階段,不過師父說他根骨好,適合習武。

三人很快聊開,一起結伴到村裡溜達,青璃的馬車剛到村口,隔着老遠就見到自家小弟,並排走的還有淳于兄弟。

“餓不餓?回來的時候給你們帶了蔥花餅。”

臨近端午,家裡人都集中去了族中開會的屋子,那邊正在忙活着,崔奶奶都跟了去,家中無人,青璃怕雙胞胎肚子餓,鎮上這個油餅香,她特地帶了回來。

“璃姐姐,正好我們兄弟餓肚子了!”

淳于越很高興,接到油餅,和弟弟淳于恭分食,青璃幾人也下了馬車,衆人走在村裡的土路上。

兩邊是高高的麥田,正午時分,族人在麥田邊上的陰涼處,鋪上了油氈布打滾,一路過來遇見幾個城北大軍巡邏的士兵,青璃遞過去食盒,回來買了太多油餅,等了兩刻鐘,她相信,今兒老闆一定是賺錢最多的一天。

“明天就是端午,族裡請來了戲班子和說書人,上午聽戲,下午聽書,晚膳擺席面,晚上還有篝火會,烤全羊。”

青璃說着明日安排,族裡最近喜事不斷,新糧種試驗成功,大哥又中了狀元,接二連三,族人歡聚一堂,決定好好慶祝。

“蘋姐姐,念陽在我大伯家呢。”

到了自家門口,子喜對着念蘋道,二人也是趕了夜路回來的,念陽晚上沒睡覺,這回去那邊補眠了。

正午的大太陽,照在身上暖洋洋的,青璃進到內室,喝了一口涼茶,把在鎮上集市買到的東西做了一個分類。

於嬤嬤,麥芽二人在談論王小翠的性格,也太靦腆了,活得小心翼翼的,這種人在京都天風書院有不少,多半都是官家庶女,從小懂得看人臉色,不過這種人慣會裝可憐,越是這樣,有氣度的嫡女越看不上他們。

“王小翠和她們不同。”

青璃也不喜歡這樣的性格,不過王小翠情況不同,她是因爲沒有娘,王三胖子雖然疼愛她,卻疏於管教,又因爲莫子山這件事,所以她很怕自己做錯什麼,會刻意討好,其實就是沒有安全感。

窗外的陽光刺眼,青璃睡不着,陪着於嬤嬤和麥芽一起做針線。之前端午要送給爹爹的長衫,讓淳于兄弟穿了,她又做了兩件,還有孃親的衣裙,小弟的練功服。

於嬤嬤幫着青璃做輕便的鞋子,在鞋子的頂端,縫製了一個珍珠,這樣穿長裙走路露出鞋面好看,麥芽則是縫製她乾爹還有虎子哥的鞋襪。

“四姐,快出來,有馬車回來了,麥冬回來了!”

子喜從大伯家回來,整準備進院子,見村頭來了兩輛馬車,前面的車窗開着,麥冬從裡面探出頭,對着他招手。小子喜趕忙跟着揮手,轉過頭站在院子裡大喊。

聽說麥冬回來了,青璃放下心中大石,這月十五不回來,她怕麥冬身上的毒素髮作,多虧是趕上了好時候,明日端午。

於嬤嬤和麥芽一聽,立刻放下手中的針線,跟着一起小跑出院子,一共回來三輛馬車,青璃眼尖,傻傻地站在那裡,因爲中間那輛馬車她認得,是京都的標識,護國將軍府上的馬車。

一路顛簸,走了一個月,越往北,文氏心裡越激動,這是她的夫君,兒子戰鬥過的地方,帶着城北大營的士兵守護在這裡,保大周疆土。

以前最大的願望就是來走走,無奈朝中有規矩,將在外,家眷必須留在京都,就算是君主爲了防備將士造反吧。自從昏厥了幾次,又吐血,文氏身體一日差過一日,她很擔心看不到兒子淳于諳和青璃成親,爲此她特別地入宮,專門和白太后提及此事。

同樣是作母親的,應該可以理解她的心情。白太后安慰她,第二天找到耶律楚陽,耶律楚陽馬上下旨,准許文氏離京,並且下了一道賜婚的聖旨,聖旨的事情他做主,沒有和淳于諳商量,那人早日能抱得美人歸,還不知道如何感激他,多年好友,大家知根知底,耶律楚陽很瞭解對方心思。

麥冬要回北地,文氏商量着,跟着一起上路。馬車緩緩地駛進莫家村,文氏摸摸胸脯,仍舊不能抑制內心的激動。

“是文姨母來了嗎?”

青璃腦海中馬上出現這個想法,她嘴上就念叨出來,很快,馬車停下,文氏身邊的丫鬟仙草笑意盈盈地下了馬車,才一年不見,似乎莫家小姐個子又高了。

一路向北,仙草以爲這裡定然是個窮地方,一進到村口,莫加族裡到處是青磚瓦房,路兩旁花花草草,青山綠水,鳥語花香,沒有一點村裡應該有的貧窮,落後,甚至看不到雞鴨,村裡的地面乾淨整潔,空氣中沒有異味。

“仙草姐姐!”

青璃心跳加速,心中的猜測八九不離十,她上前幾步,拉着仙草的手,屏住呼吸,眼睛盯着馬車。

文氏笑咪咪地,被石榴攙扶着從馬車上下來,她穿着一身青色的棉布衣裙,打扮很樸素,頭上僅有一根玉釵,沒有擺排場。

“你這丫頭,倒是機靈的。”

文氏拉過青璃,左看右看,越看越喜歡,一晃就要一年不見了,除去擔心夫君孩兒,唸的最多的就是這丫頭,每次寫信都是十幾頁的信紙,介紹北地的生活,她就和看不夠一樣,要看上十幾遍。

家裡來人,於嬤嬤快速地往族裡跑,通知老爺夫人,文夫人竟然跑北地來了,真是一個大消息啊,在端午節之前,又給家裡增加了一個不小的驚喜。

“青璃小姐。”

旺財在京都每日無聊的要死,非要跟着來北地看看,他和紅鯉的親事還捏在青璃的手裡,得了機會想跟着去表現一下。正好宮裡來了一個傳旨的公公,還有皇上,皇后,太后娘娘賞賜的珠寶,這次青璃不知道,她在京都再一次露臉。

“旺財?”

麥芽翻了一個白眼,這廝怎麼跟過來了,他可記得,這人一直對自家小姐不太恭敬,現在怎麼看都有點刻意。

“麥芽姐姐。”

旺財呲牙,走到前面作揖,找存在感,他一開口就停不下來,“咱們一路上從京都到北地,一共走了一個來月呢。”

實際上,可以縮短几天,但是宮裡這位傳旨的太監暈馬車,時常嘔吐,二人一輛馬車,他還要負責伺候太監,旺財心情怎麼也不能好,多虧到了地方,日子有了盼頭。

旺財下來半天,突然想起少了一個人,這才一拍腦袋,張公公還在馬車上,他趕緊跑到最後一輛馬車上攙扶下人,衆人前前後後進到了院子裡。

青璃家裡來人,族人聽見了風聲,馬上去族裡議事的地方找莫如湖,彼時莫如湖和劉氏已經得到於嬤嬤的消息,二人愣了半晌,這才匆匆忙忙地往家趕。

文氏進了偏廳,四處打量,家裡有京都的風格,進門處一扇屏風,有八仙桌,側面還擺放着古董花瓶,有沙發小几。

回到家裡,麥冬自覺地幫着忙碌,端茶遞水,這次回來也帶了不少東西,還有京都幾位小姐給自家小姐寫的信,畫像等,滿滿的一大匣子。

“文姨母,您怎麼來了,我真的沒想到啊。”

青璃激動含淚,端着茶果請文氏吃用,文氏只說來北地看看,對下旨賜婚隻字未提,就是到時候給二人一個驚喜,在這之前,她也想和親家商議,畢竟青璃年紀小了點,怕她爹孃有啥看法。

“活了大半輩子,還沒到這邊土地來過,總是遺憾的。”

文氏點點頭,拉着青璃的手,二人親密地坐在一起,提起最近一些瑣事,還有京都城北大營的,文氏連連點頭,聽得很是認真。

“文姐姐,這一路辛苦了!”

劉氏用帕子擦擦汗,邁着大步進門,人一來,家裡的地方不夠住,必須收拾出一間房來,青璃已經打算好,讓文氏主在自己的房間,她去大哥的屋子,旺財和另一個人就住在隔壁劉小花家。

“不辛苦,都是在馬車上,不過也算長了見識。”

文氏和娘劉氏脾氣差不多,不慍不火,二人也能說在一起,談談風土人情,想說的太多,一時間不知道從哪裡說起。

青璃告退,回到屋子裡收拾,屋子裡面有炕也有牀,仙草和石榴可以住在炕上,讓文氏睡牀,屋子裡的擺設全部換掉,被褥,紗帳,屏風全部換成牡丹樣式的。

“小姐,您說文夫人咋來了,真是嚇老奴一跳。”

高高在上的護國將軍夫人,跑到北地來,一路上坐馬車就要一個多月,而且家眷又是不能離京的,她很不解,但是左右和自家小姐脫不開關係。

文氏能來,最驚訝的莫過於青璃,因爲她真的沒得到一點消息,就這麼出現在莫家村,出現在她面前,剛纔她掐了自己一下,感覺到疼,才知道不是做夢。

於嬤嬤出門,看到院子溜達的旺財,打聽道,“旺財,夫人來這邊,是不是有啥事和我們小姐有關係?”

來到院子裡之後,旺財發現自己沒啥存在感,他有點不開心,四處轉轉,見到於嬤嬤主動湊上來打聽消息,他特地賣關子,面上做了一個高深莫測的表情,眯了眯眼道,“大概是,我一個做下人的,真的不知道。”

“知道你就說,紅鯉……”

薑還是老的辣,於嬤嬤以前和旺財同在護國將軍府做下人,對這小廝比較瞭解,她冷冷一笑,話中帶着警告。

旺財面色一僵硬,恨恨地跺腳,做下人就是這點不好,親事拿捏在主子手上,就這麼直接說了,他又不甘心,萬一走漏消息,夫人怪罪下來,他得不了好,忍了再三,旺財還是搖搖頭。

於嬤嬤觀察他的面部表情,看來旺財一定知道原因,因爲有顧忌所以開不了口,她又是個喜歡打聽的人,好奇地撓心抓肺,誘惑道,“你放心,我保證不和第二人說,而且將來你的親事,包在我身上,我和小姐替你美言幾句。”

二人走到門口大樹下,旺財一屁股坐在石頭上,低着頭尋思了一會兒,最後決定相信於嬤嬤,和他同坐馬車的是個公公,明眼人能看出來,沒有鬍子,說話也陰陽怪氣地。

“這我看出來了,他是跟着來幹啥的?”

於嬤嬤賊眉鼠眼地瞅了瞅,看到附近沒有人,小聲地問道。

“那是宮裡的公公,過來傳旨,皇上賜婚,剩下的你懂的。”

旺財眨眨眼,給於嬤嬤使了一個顏色,並且做出一個捂嘴的手勢。於嬤嬤張大嘴,一時間愣在原地,好半天才反應過來。賜婚?不是說要等天下大定才成親,怎麼這麼快?

“夫人的意思先保密,要和青璃小姐爹孃商議之後決定。”

文氏身子不好,心思重,現在就有這麼一個心願,想親自看着二人成親,並且已經送信到了沐陽,最近幾天,淳于老將軍也會騎快馬回來,這是文氏的執念,在儀式上,必須父母雙全。

至於要在城北大營面前見證,這點不會改變,文氏尊重二人的意思。

“這事我會暫時保密,不和小姐說。”

於嬤嬤權衡再三,決定裝作不知道,她鎮定自若地拉着旺財,去青璃大伯孃家,雙胞胎兄弟還在那邊,見到文氏還不知道怎麼高興的好,端午節,也是一個團圓的日子。

怕文氏不習慣鳳陽飲食,劉氏準備了幾樣京都的菜色,石榴和仙草都有手藝,再說這次來也準備入鄉隨俗,沒有那麼嬌貴。

簡單地閒聊幾句,文氏的體力不支,青璃進門請文氏休息,讓出自己的屋子,茶水,點心,乾果等等全部準備好,閒聊不急於一時,反正來了不會馬上回去。

淳于兄弟得知消息,一路施展輕功,進了院子被青璃拽到偏廳,一路車馬勞頓,那邊剛剛歇下,若是吵鬧,這一激動又睡不着了。

“璃姐姐,真是驚喜,我們兄弟下山還因爲不能回家看娘苦惱呢。”

淳于越很高興,一直搓手,走來走去,眼裡被激動和欣喜取代。

下午,大伯一家也陸續地過來,家裡怕吵到人休息,崔奶奶在門口看着,有族人上門打聽,就解釋幾句,得知來了大人物,還是少將軍的孃親,族人很高興,大人物見了不少,已經沒有從前沒踩在泥裡的感覺,族人們行事大方,沒有一點小家子氣。

文氏剛來,第一頓飯還是在家裡吃,劉氏想了下,還是不過青璃大伯那邊,那邊人也多,怕萬一文氏上桌,再讓孫家的人感到拘謹。

“小妹,你家地方夠住不,人咋安排?”

莫青菊從池塘裡撈出來兩條大魚,帶着念蘋一起送過來,三人在門口的樹蔭下敘話。要是家裡地方不夠住的話,她家也得提前收拾出來,以免怠慢貴客。

“恩,麥芽和麥冬去小花姐家收拾了。”

目前算計,地方夠住,青璃晚上進空間,在大哥的房間裡湊合就可以,文氏和丫鬟住在她房間,正好安排的開。雖然緊張一點,不過在府裡,也是丫鬟宿在外間,隨時服侍的。

念蘋是最新奇的一個,她還沒有見過京都的大官夫人,特地要求跟過來看看,臨出門之前,爹孃還囑咐她懂禮儀,嘮嘮叨叨一刻鐘,好不容易耳根清淨了,人在屋子內休息,還沒有見到。

“一路上奔波,睡不好,這個時候到村裡,恐怕趕了夜路。”

麥冬從京都帶了不少新鮮樣式的首飾,青璃抱着一個匣子,三人坐在樹下挑揀,她讓堂姐和念蘋挑選自己喜歡的,“麥冬說,都是京都流行的款式,多寶閣的匠人打造的。”

沈冰雨覺得北地樣式差了點,就委託麥冬帶回來一些。

“看着就很貴,都很精緻。”

念蘋每樣都放在手裡把玩一番,她是很喜歡,不過青璃還沒挑選,也輪不到她這邊來。

“沒事,你們挑吧。”

青璃很大方,三人湊在一起,竊竊私語,最後二人一人挑選了兩樣,心滿意足地離開。

於嬤嬤和麥芽在隔壁收拾妥當,又回到院子裡,於嬤嬤想到旺財傳過來的消息,試探地問,“小姐,您說文夫人的來意……”

“應該是爲了看看少將軍吧。”

青璃完全沒有多想,她站在一個做孃的角度上考慮問題,兒子離家良久,又在戰場上賣命,不親自看來一眼,始終放不下心,憂思成疾。新皇耶律楚陽不是那等小氣又有疑心病的皇上,肯定會支持文氏的決定。

半輩子都在和北地爭搶夫君,爭搶兒子,也該來看看這邊的真面目,不知道爲什麼,想到此,青璃心裡有種莫名的傷感。

“可是帶着太監來。”

於嬤嬤試圖引導,讓自家小姐從中發現問題,這樣以後她也不會得個知情不報的罪名,那旺財嘴沒把門的,萬一有一天自己招了呢。

“肯定是新皇有密旨。”

青璃早就發現宮裡的太監,還是耶律楚陽從前做皇子時候身邊常年跟着的人,過來傳旨也不稀奇,她不知道於嬤嬤在那擠眉弄眼,眼睛和抽了一樣是什麼意思,也從未想到,在不久之後,她便奉旨成親,正式成爲少將軍淳于諳的妻,也是北地將士們口中名副其實的少夫人。

------題外話------

嘿嘿,看完這章你們就懂了,O(∩_∩)O哈哈~有票票的親們趕緊砸過來吧,

第78章 大帳第28章 空間收穫第21章 秀恩愛第85章 撿到包子第86章 圖紙第38章 送魚第65章 騙術第13章 賠禮第13章 賠禮第66章 邀請第61章 爹孃夜話第17章 京都生變第19章 將嫁第35章 二姐邀功去第101章 過大年第78章 客來第68章 夜半黑衣人第85章 圓房第55章 去醫館看奶第51章 闖天牢第38章 送魚第48章 再次進山第4章 流放第30章 雜貨鋪大采購第3章 意亂第66章 一個不留第19章 強硬第61章 拆荷包第56章 買你當洗腳丫頭第48章 爲你第77章 怪病第75章 神秘鬼羅剎第2章 一對紅頭繩第32章 挑撥第26章 偶遇海盜第67章 喜相逢第20章 送官第30章 雜貨鋪大采購第14章 二次救命之恩第34章 待客第2章 莫傢俬房菜第80章 鑑賞第89章 訪漁村第50章 兵圍護國將軍府第53章 遇險第79章 走水第31章 毒計第33章 我會負責第43章 議蓋房第39章 正直的劉小花第33章 龍鳳第67章 莫如湖受傷第94章 難伺候第10章 學禮儀第76章 重陽節集市見聞第77章 狠毒第30章 對策第58章 扔出去!第49章 撿到野豬第31章 毒計第41章 貴人之相第28章 時疫第67章 吃酒第69章 失蹤第69章 同夥第16章 送鋪面第5章 去大伯家第38章 當年之事解疑第25章 沙場點兵第43章 議蓋房第97章 新丫鬟第71章 分禮物第50章 敘舊第32章 私奔第15章 三年之後第45章 發年貨第13章 鎮上見聞第18章 文氏到來第2章 京都來信第38章 當年之事解疑第67章 莫如湖受傷第18章 嘿,第一桶金第44章 拜託第65章 騙術第45章 相依第71章 官差上門第7章 探訪第9章 牀榻了第72章 閒逛第4章 流放第11章 詩會第73章 草藥種子第6章 糧庫第26章 小試廚藝第8章 京都一夜第82章 沖喜第20章 歸家第91章 隱情
第78章 大帳第28章 空間收穫第21章 秀恩愛第85章 撿到包子第86章 圖紙第38章 送魚第65章 騙術第13章 賠禮第13章 賠禮第66章 邀請第61章 爹孃夜話第17章 京都生變第19章 將嫁第35章 二姐邀功去第101章 過大年第78章 客來第68章 夜半黑衣人第85章 圓房第55章 去醫館看奶第51章 闖天牢第38章 送魚第48章 再次進山第4章 流放第30章 雜貨鋪大采購第3章 意亂第66章 一個不留第19章 強硬第61章 拆荷包第56章 買你當洗腳丫頭第48章 爲你第77章 怪病第75章 神秘鬼羅剎第2章 一對紅頭繩第32章 挑撥第26章 偶遇海盜第67章 喜相逢第20章 送官第30章 雜貨鋪大采購第14章 二次救命之恩第34章 待客第2章 莫傢俬房菜第80章 鑑賞第89章 訪漁村第50章 兵圍護國將軍府第53章 遇險第79章 走水第31章 毒計第33章 我會負責第43章 議蓋房第39章 正直的劉小花第33章 龍鳳第67章 莫如湖受傷第94章 難伺候第10章 學禮儀第76章 重陽節集市見聞第77章 狠毒第30章 對策第58章 扔出去!第49章 撿到野豬第31章 毒計第41章 貴人之相第28章 時疫第67章 吃酒第69章 失蹤第69章 同夥第16章 送鋪面第5章 去大伯家第38章 當年之事解疑第25章 沙場點兵第43章 議蓋房第97章 新丫鬟第71章 分禮物第50章 敘舊第32章 私奔第15章 三年之後第45章 發年貨第13章 鎮上見聞第18章 文氏到來第2章 京都來信第38章 當年之事解疑第67章 莫如湖受傷第18章 嘿,第一桶金第44章 拜託第65章 騙術第45章 相依第71章 官差上門第7章 探訪第9章 牀榻了第72章 閒逛第4章 流放第11章 詩會第73章 草藥種子第6章 糧庫第26章 小試廚藝第8章 京都一夜第82章 沖喜第20章 歸家第91章 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