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武器

ps:看《漢兒不爲奴》背後的獨家故事,聽你們對小說的更多建議,關注起點中文網公衆號(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衆號-輸入qdread即可),悄悄告訴我吧!武器方面,在一衆百戶、試百戶圍着周士相爭了半天后,最終定下震虜營和雄威營全員配備長矛,虎捷營則是全員配備長刀,至於當作後世工兵使用的陷陣營則是全員配備火銃,所有藥子也都由陷陣營統一使用。

鑲藍旗漢軍此番帶來的火銃一共有270杆,除了十幾杆在戰鬥中損毀,餘下都完整無缺。出於對火銃的重視,並且已經決意將太平營從一支冷兵器軍隊向熱兵器軍隊轉換,因此周士相便讓陷陣營承擔太平營火器兵的試驗田。只要陷陣營的火銃兵能夠熟悉使用火銃,並且掌握戰法,將來便能做爲全軍裝備火銃的種子教官隊。

關於如何打銃,秦智生、邵九公等人都知道,只要教會幾個陷陣營的軍官,下面的士兵自然也跟着會使。周士相這邊也將前世當兵時對槍支的使用總結了一些能夠用在火銃上的東西,戰法方面也提出了分段射擊的理念,這比明軍或清軍使用火銃一窩鋒的射擊要強上數倍,威力和效果也更強。

周士相很是爲自己能夠將前世從國外電影中學到的三段射擊,運用到中國的17世紀竊竊歡喜,卻不知道早在兩百年前,大明朝的永樂皇帝就在軍中的神機營將三段射擊發揮到了極致。只不過兩百多年過去,一代不如一代,承平久了的大明朝竟然將這種火銃作戰的最佳辦法給遺忘了。

正如那些朝堂上的大員將三寶太監的龐大船隊給遺忘,從而讓明軍在百多年後的東南沿海面對倭寇的小船乾瞪眼一般,不重視火銃。忘記前人用鮮血凝就的作戰手段,就自然而然導致曾縱橫漠北的火銃成了現在的燒火棍。當真是可嘆,可悲!

當然。周士相琢磨的這些東西一時半會陷陣營也是無法掌握的,心急吃不了熱豆腐。雖然他很想讓火銃兵成爲太平軍的一支殺手鐗,但在沒有足夠的訓練和戰鬥磨合之前,他就是着急也沒用。眼下能夠實際解決戰鬥的決定性武器依舊還是大刀長矛。

武器分配定了下來,各營很快就將各自手中的兵器進行了調換。如今的太平營可不是剛剛在羅定組建時那般寒酸了,雖說和家大業大的清軍不能比,可通過幾次戰鬥也繳獲了大量兵器,至少能夠保證士兵人人有兵器,而不是從前一般有兵器的衝在前頭。沒武器的跟在後頭。

一伍的兵員配備大體都是相等,最先參加太平營的士兵除了實在是有些不堪的,大多都當了小旗和軍士,就是這些不堪的也是經歷了幾場戰事,雖說沒有建功,可也是見過血,知道這仗怎麼打,因此他們指揮不行,可帶領伍中的新兵還是綽綽有餘的。老兵帶新兵,古往今來都是一個模式。沒什麼可出陳立新的,平日裡多加訓練,戰時指揮得當。把腦袋系在褲腰帶上去拼就是。

高要新加入的四百多新兵每營都分了些,俘虜的高要綠營也被分了下去,李輔國這個千總給了個試百戶,手下也有幾個被任命爲小旗。全營完畢後,新兵也好,俘虜也好,都是心定,雖說今日高臺當衆砍頭實在是嚇人,但只要自己不逃。想來那刀也砍不到自個腦袋上。對軍官們而言,餘下的事情就是如何將這些新兵和俘虜訓練好。然後領着他們和清軍幹到底,其他。想多了也沒意思,有飯吃有肉吃不就行了。將來嘛,有千戶大人操心就成了。

自羅定以來,通過繳獲及與德慶唐三水的交易,太平營現在全營一共有320幅棉甲,這些棉甲大半是鑲藍旗漢軍“貢獻”出來的。

打仗時身上有甲和沒甲區別可大了,雖說這棉甲不及鐵甲來得結實,可對上無甲兵卻是佔盡上風,往往一個有甲兵能扛住三五個無甲兵的進攻。當日太平營與德慶綠營一戰時,那些身上披着棉甲的德慶親兵的強悍給周士相及一衆軍官都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剛剛爭完兵器分配後,軍官們一致轉向圍繞着棉甲的分配吵了起來。

你一言我一句,個個吵得不可開交,個個都想多要些棉甲帶回去,可個個都不肯退讓,這吵到什麼時候是個頭?

最後,還是周士相拍了板,棉甲就320幅,攤到各營不過60多幅,能穿多少人,能濟得什麼事,不如統一運用,全部分給震虜一營。相對應,震虜營在日後的戰事中必須做爲前鋒出戰,以此條件換取其他各營百戶們的同意。

周士相拍了板,百戶、試百戶們自然無話可說,震虜營一下得了這麼多棉甲,葛正也是直拍胸脯保證日後戰事他們震虜營第一個上。就這麼着,不管情願不情願,棉甲的事就這麼定了。歡喜過頭的葛正連下面的軍議也不參加了,直溜溜的帶着兩個試百戶就去領取棉甲帶回營中進行分配了。

全營所有會射箭的加在一塊只有30人,這30人被編在親衛營單獨做爲一伍,就叫弓伍,伍長同樣是小旗缺,不過卻是配了兩個軍士擔任副伍長。周士相對蔣和交待得很清楚,弓手平日一定要刻苦訓練,絕不能因爲人少就不重視,日後有了新的弓手和弓箭補充,編制同樣也要擴大,若是能夠有一個獨立的弓箭營,對太平軍日後的戰事絕對是能起到決定性作用的。

周士相交待的,蔣和自然一一記在心裡,回頭就把弓伍的小旗叫來又叮囑了一番。

全營會騎馬的人算起來也有幾十個,不過大多隻是會騎馬,而不能在馬上廝殺。前後繳獲的戰馬加在一塊也有三十多匹,周士相便編了個騎兵隊在近衛營,主要負責哨探和傳遞軍情,並不用於戰事。

陳默手下那六十幾個死士在各營整編完後被帶到了縣衙,整編五大營後,周士相對這些所謂死士已經沒有什麼興趣,便讓其中一半人出營回鄉,餘下人則編了一伍,由陳默擔任伍長,仍是小旗,並未晉升。平日也隨近衛營一起行動,不過卻擔負着另一個任務,就是充任剌殺之職。(天上掉餡餅的好活動,炫酷手機等你拿!關注起~點/中文網公衆號(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衆號-輸入qdread即可),馬上參加!人人有獎,現在立刻關注qdread微信公衆號!)(未完待續)

第四百五十六章 爲何拋棄我!第七百九十一章 漢將第六百零三章 馬寶降清第二百三十五章 決戰 五第九百二十一章 公主也是穿越來的?第六百五十六章 諸王之中,唯傑書可用第三百四十三章 駐軍澳門第八百九十七章 漢人的地,呆不得了開單章 求訂閱第六百七十七章 贖城費第八百七十七章 該咱漢人揚眉吐氣了第九百五十四章 皇帝可以換 士紳不能倒第四百六十四章 利益集團第六百五十九章 天降祥瑞 添啥亂第六十六章 報訊第九百三十五章 大清得變法了第七百章 鎮反第618章 董學禮兵敗第九百五十八章 太后家也要清第一千四十六章 本王當於開封登基第八章 逃人第三十九章 夫子第八百一十七章 蔣指揮,大帥請你去南京第六百零一章 糧食意味一切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兩宮太后第一千零六章 輔政大臣第一千五十八章 《告鄭經書》第633章 北伐軍的組建第二百六十章 優待第一百四十九章 失色第九百章 從龍功臣第五百六十二章 石頭要過刀,茅草要過火,土人要換種第六百零六章 趙自強的高升第八百三十四章 藩主,我的罪過贖了麼!第一千九十一章 矯枉過正第九百六十八章 額駙第四百八十二章 錢不夠用了第九百七十七章 佈政大人第七百四十章 戴罪立功第五百九十四章 陣營第七百九十七章 請叫我庫恩布大人第五十章 出征第五百七十一章 分化 拉攏第九百四十八章 擁清伐明 上第七百三十八章 尚書大人乃餌也!第五百七十四章 戚家軍南下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布木布泰留給瞎子第九百五十二章 大儒遇上兵第七百七十章 江南無戰事第一千五十九章 滿紙荒唐言第四百二十二章 天子者,兵強馬壯者爲之第六百七十章 有違祖制第七百二十一章 一顆心涼個徹底第一百九十二章 坐守第七百零八章 贛州才值錢第二十八章 銀子第一百五十四章 矛盾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等着南京大亂嗎?第六百六十七章 兩省巡撫第五百四十六章 二譚驚變第二百三十六章 決戰 六第三百八十八章 一封家信第633章 北伐軍的組建第四十七章 練兵第一千四十三章 皇帝沒了,怎麼辦?第二百七十四章 生產第五百一十四章 擒賊先擒王 下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獵頭令第四十九章 先手第五百一十九章 割辮殺韃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渡孤去崇明第五百七十四章 戚家軍南下第五百三十三章 負隅頑抗第二百七十七章 成軍 下第九百四十六章 抓生口第七百三十章 總督大人要斬盡殺絕不成?第四百八十二章 錢不夠用了第九百七十六章 安南將軍急遞第一千九十章 納蘭第八百八十六章 砍首唱名第八百二十八章 共飲長江水第612章 天子棄國第八十二章 天窗第九百九十三章 毒藥苦口第七百三十一章 胡無人 漢道昌第三百七十七章 平南王的後事第七百一十九章 我等前來接應張尚書!第九十二章 保安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趙良棟也反了第五百七十四章 戚家軍南下第一百二十五章 和尚第四百三十一章 蓬洲千戶所第一千五十七章 神宗陛下第二百七十一章 讓他們告去第七百五十五章 金陵 三第三百四十章 朝廷欽差第四百二十七章 延平拒兵第九百二十九章 官府到底姓什麼第一百三十九章 搶奪第一百三十七章 潰逃
第四百五十六章 爲何拋棄我!第七百九十一章 漢將第六百零三章 馬寶降清第二百三十五章 決戰 五第九百二十一章 公主也是穿越來的?第六百五十六章 諸王之中,唯傑書可用第三百四十三章 駐軍澳門第八百九十七章 漢人的地,呆不得了開單章 求訂閱第六百七十七章 贖城費第八百七十七章 該咱漢人揚眉吐氣了第九百五十四章 皇帝可以換 士紳不能倒第四百六十四章 利益集團第六百五十九章 天降祥瑞 添啥亂第六十六章 報訊第九百三十五章 大清得變法了第七百章 鎮反第618章 董學禮兵敗第九百五十八章 太后家也要清第一千四十六章 本王當於開封登基第八章 逃人第三十九章 夫子第八百一十七章 蔣指揮,大帥請你去南京第六百零一章 糧食意味一切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兩宮太后第一千零六章 輔政大臣第一千五十八章 《告鄭經書》第633章 北伐軍的組建第二百六十章 優待第一百四十九章 失色第九百章 從龍功臣第五百六十二章 石頭要過刀,茅草要過火,土人要換種第六百零六章 趙自強的高升第八百三十四章 藩主,我的罪過贖了麼!第一千九十一章 矯枉過正第九百六十八章 額駙第四百八十二章 錢不夠用了第九百七十七章 佈政大人第七百四十章 戴罪立功第五百九十四章 陣營第七百九十七章 請叫我庫恩布大人第五十章 出征第五百七十一章 分化 拉攏第九百四十八章 擁清伐明 上第七百三十八章 尚書大人乃餌也!第五百七十四章 戚家軍南下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布木布泰留給瞎子第九百五十二章 大儒遇上兵第七百七十章 江南無戰事第一千五十九章 滿紙荒唐言第四百二十二章 天子者,兵強馬壯者爲之第六百七十章 有違祖制第七百二十一章 一顆心涼個徹底第一百九十二章 坐守第七百零八章 贛州才值錢第二十八章 銀子第一百五十四章 矛盾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等着南京大亂嗎?第六百六十七章 兩省巡撫第五百四十六章 二譚驚變第二百三十六章 決戰 六第三百八十八章 一封家信第633章 北伐軍的組建第四十七章 練兵第一千四十三章 皇帝沒了,怎麼辦?第二百七十四章 生產第五百一十四章 擒賊先擒王 下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獵頭令第四十九章 先手第五百一十九章 割辮殺韃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渡孤去崇明第五百七十四章 戚家軍南下第五百三十三章 負隅頑抗第二百七十七章 成軍 下第九百四十六章 抓生口第七百三十章 總督大人要斬盡殺絕不成?第四百八十二章 錢不夠用了第九百七十六章 安南將軍急遞第一千九十章 納蘭第八百八十六章 砍首唱名第八百二十八章 共飲長江水第612章 天子棄國第八十二章 天窗第九百九十三章 毒藥苦口第七百三十一章 胡無人 漢道昌第三百七十七章 平南王的後事第七百一十九章 我等前來接應張尚書!第九十二章 保安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趙良棟也反了第五百七十四章 戚家軍南下第一百二十五章 和尚第四百三十一章 蓬洲千戶所第一千五十七章 神宗陛下第二百七十一章 讓他們告去第七百五十五章 金陵 三第三百四十章 朝廷欽差第四百二十七章 延平拒兵第九百二十九章 官府到底姓什麼第一百三十九章 搶奪第一百三十七章 潰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