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開打

北大西洋上,進行的是看不見的戰鬥。

六月十日凌晨,遠東的炮聲,把全世界的目光都吸引了過去。

戰後,軍事界把德俄戰爭與中俄戰爭統稱爲“大陸戰爭”。嚴格說來,到一九四一年六月十日,大陸戰爭才全面爆發。

當天凌晨兩點左右,中國陸軍同時在遠東與中亞越過中俄邊境線,向俄軍發起進攻。

在此之前半個小時,中國駐俄大使向紅俄外‘交’部遞‘交’了斷‘交’書與宣戰書,並且焚燒了所有機密文件。兩天之後,中國外‘交’人員離開了紅俄,借道德意志第二帝國前往瑞士,並且在繞過大半個地球之後,於七月初回到國內。

中國的宣戰理由很直接:中國是德意志第二帝國的盟國。

當時,主戰場在遠東地區。

與德軍的打法非常相似,中國陸軍在跨過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之後,立即投入了以裝甲兵爲核心的大兵團,在廣袤的遠東平原上發動了大縱深進攻,第一個二十四小時之內投入的兵力就多達二百五十萬,其中包括十二個裝甲師與四個坦克師,動用了近四千輛坦克、一萬二千‘門’火炮與五千多架作戰飛機。

可以說,在裝甲作戰上,中國陸軍一直在向德軍學習,而且學得非常到位。

對遠東地區的俄軍來說,這顯然不是好事。

要知道,俄軍的主力全部在歐洲戰場上,當時在遠東地區,俄軍正規部隊的總兵力不到一百五十萬,此外還有大約兩百萬沒有武裝起來的預備役部隊與民兵,而且沒有一支像樣的裝甲部隊。

更重要的是,紅俄遠東地區的人口並不多,因此可供徵兆的壯年男‘性’也不多。

大戰爆發前,紅俄的人口總量突破了一億,並且在大戰爆發的時候達到了一點三億,是僅次於中國與美國,全球人口第三多的國家(印度還沒有獨立)。問題是,紅俄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集中在烏拉爾山以西的歐洲地區,在佔國土面積百分之八十的西伯利亞、中亞與遠東地區僅有百分之二十的人口,而其中遠東地區的人口僅佔百分之八,也就是大約有一千萬左右。

在極端情況下,這一千萬人裡,最多隻有四百萬能夠服役。

要知道,這是極端情況,即把所有年齡在十四歲到六十歲之間的男‘性’,以及十六歲到五十五歲之間的‘女’‘性’全都算上。

顯然,極端情況根本不可能出現。

理論上講,俄軍能在遠東地區的居民中徵召兩百萬軍人就非常不錯了。

事實上,在中俄開戰前,紅俄就這麼做了。

一九四一年初,布爾什維克政fǔ就下達了一道命令,即所有適齡人員都得登記備案成爲預備役軍人或者民兵。

也就是說,紅俄已經動員了遠東地區的所有適齡人員。

顯然,與中國軍隊相比,這點兵力根本算不了什麼。

要知道,中國陸軍在遠東戰場上準備投入四百萬兵力,即以雷霆之勢,迅速掃‘蕩’整個遠東地區,然後把主戰場轉向西伯利亞與中亞,爭取以最快的速度,打垮俄軍在亞洲地區的所有軍隊。

當然,這套進攻戰略,也與地理環境有關。

如果僅考慮大陸戰場,中國陸軍應該首先在中亞用兵,即爭取儘快打通與德軍的地面‘交’通線,爭取在裡海沿岸地區與德軍會師。雖然這條‘交’通線的意義並不大,主要是中亞地區沒有貫通的鐵路,即便是公路也非常簡陋,而中德間巨大的物資往來,顯然不可能依靠幾條簡易公路。但是從政治、軍事、外‘交’上講,卻有着極爲重要的意義,因爲這能讓中德戰區連成一片。對打擊俄軍的士氣來說,同樣也有着非同尋常的意義,因爲只要中德會師,就等於對紅俄實現了戰略包圍。

問題是,對中國來說,遠東地區的價值更大。

即便不考慮遠東地區的資源,也得考慮遠東地區的戰略位置,即紅俄的遠東地區直接面向北太平洋。

對於即將到來的中美太平洋戰爭來說,能否控制遠東地區有着很大的影響。

比如,在控制了遠東地區之後,中國軍隊可以向勘察加半島派遣一支航空兵,對阿留申羣島與阿拉斯加的美軍機場構成威脅。又比如,利用部署在千島羣島、庫葉島上的航空兵能夠增強對日戰略封鎖。再比如,通過部署在遠東沿海地區的航空兵,能夠轟炸日本本土北部地區。

當然,這也與中國的歷史有關。

中華民主共和國成立之後,中央政fǔ就宣佈,前清簽署的所有不平等條約都作廢,即中華民主共和國不承認前清簽署的任何不平等條約,而這其中就包括前清與沙俄簽署的好幾份條約。這幾份條約中,涉及到了前清割讓給沙俄的一百五十萬平方公里國土,還涉及到了‘蒙’古地區的歸屬。

在割讓的國土中,就包括紅俄的遠東地區。

戰後,很多人都認爲,正是爲了這一百五十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中國纔會在一九四一年向紅俄宣戰。

雖然這種觀點有點片面,但是也有合理的地方。

當然,也有人據此認爲,中俄戰爭不是不可以避免。早在大戰爆發前十多年,也就是八國幹俄行動失敗之後,中國就與紅俄當局進行過秘密接觸,提出只要紅俄肯歸還沙俄時期侵佔的領土,中國就願意與紅俄簽署“互不侵犯條約”,即在戰略上給予紅俄安全保障,讓紅俄消除後顧之憂。最初的時候,紅俄當局也有類似的想法,即用沙俄時期侵佔的領土換來與中國的和平。可惜的是,中俄雙方的秘密談判還沒有結出果實,紅俄政權就發生變動,新上臺的斯大林拒絕了任何與領土有關的和平條約。後來,就有很多人認爲,如果紅俄的創建者多活兩年,與中國完成了土地換和平的壯舉,那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中國與紅俄很有可能和平相處。

可以說,當時中國軍方的主戰派將領,多少都有點領土情節。

事實上,連馮承乾都有領土情節,因爲當初主導與紅俄進行秘密談判,希望通過談判收回領土的就是馮承乾。

由此可見,如果中俄在二零年代達成了“互不侵犯條約”,中國高層、特別是軍方高層就沒有向紅俄開戰的動機了。

當然,這都是過去的事情了。

中國向紅俄宣戰,並且立即發動了進攻,最爲高興的,顯然是正在爲如何應付美英同盟而發愁的德皇。

要知道,德意志第二帝國的處境並不理想。

雖然在東線戰場上,德軍的推進速度與預期的相差不大,在高加索方向上,南方軍團的前進步伐甚至比計劃的還要快一些。如果一切順利,德軍將在六月底攻佔整個烏克蘭,圍殲俄軍的烏克蘭方面軍。但是德意志第二帝國兩線作戰,而且英國在得到了美國的支持後,越打越頑強。僅在五月份,英國皇家空軍就對德意志第二帝國本土城市進行了七次規模較大的轟炸行動,而且重點轟炸了工業區,對帝國的軍事工業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導致五月份的戰鬥機產量下降了百分之十左右。如果英國一直堅持下去,並且不斷的進行轟炸,帝國肯定別想佔到便宜。

事實上,本土遭到轟炸,已經讓德皇的威信受到了質疑。

爲此,德皇甚至把帝國空軍司令戈林送上了軍事法庭,並且判處二十年監禁,任命霍爾曼上將爲新的空軍司令。

問題是,這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雖然霍爾曼已經證明他是一位出‘色’的空軍司令,但是英國還在戰鬥,英國皇家空軍仍然在轟炸帝國本土。

對德皇來說,要讓帝國民衆堅持下去,就需要一個天大的好消息。

顯然,中國向紅俄宣戰,而且立即發起進攻,在第一天就投入數百萬兵力,絕對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

德皇甚至認爲,紅俄將迅速戰敗。

六月十一日,德皇就向全國民衆宣佈,有望在年內擊敗紅俄,取得帝國建國以來最爲偉大的勝利。

當然,帝國民衆也相信了皇帝的話。

只是,帝國軍人,特別是帝國陸軍將領都知道,要在下一個冬季到來前擊敗紅俄,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要知道,紅俄是世界上國土面積最爲遼闊的國家。

更重要的是,中國陸軍把重點放在了遠東地區,而不是中亞。如此一來,中國陸軍就不可能在短期內與德軍會師。至於掃‘蕩’紅俄的亞洲地區,別說中國陸軍,哪怕是德軍,也得‘花’上兩年。

只要紅俄政權沒有倒下,要到一九四二年底、或者一九四三年上半年才能取勝。

高興之餘,德皇做了一件極爲重要的事情。

大概是相信紅俄很快就會戰敗,德皇在十一日夜間再次召見了鄧尼茨,解除了強加到帝國海軍潛艇部隊身上的枷鎖,不再限制潛艇的作戰區域,即允許帝國海軍潛艇到大西洋西部海域襲擊船隻。

在鄧尼茨問到是否襲擊美國艦艇時,德皇甚至回答道:如果美軍艦艇參戰,就一同送入北大西洋海底。

……

第175章 好消息第343章 惡仗第290章 嚴重誤判第178章 毫無顧慮第133章 生死關頭第143章 農場第229章 中心海洋第36章 叢林求生第95章 偶然遭遇第180章 成功抓捕第435章 亂中出錯第235章 中流砥柱第618章 短暫的繁榮第28章 皇儲給力第352章 快馬加鞭第422章 進攻第119章 賭注第125章 參戰前談判第154章 叔侄情第396章 一再推遲第111章 戰略失誤第240章 關鍵情報第206章 閃擊戰第361章 強行出征第195章 科技進步第610章 你爭我奪第70章 戰火第81章 遭遇戰第115章 火力兇猛第102章 反客爲主第122章 雷霆之怒第540章 兵敗如山倒第630章 霸權第52章 同盟軸心第125章 特殊任務第124章 各有打算第571章 措手不及第122章 投降第9章 被妞泡第168章 拋磚引玉第185章 點撥第409章 航空兵收尾第15章 開拓者第167章 關鍵調整第121章 拷問第22章 赴死之地第380章 致命錯誤第612章 決裂第342章 戰戰兢兢第150章 新手與老手第74章 各打各的第138章 深入大洋第63章 火藥桶第382章 坐以待斃第178章 毫無顧慮第231章 第二印度洋艦隊第540章 兵敗如山倒第9章 被妞泡第397章 節外生枝第110章 敵明我暗第80章 全速北上第624章 推波助瀾第566章 報廢的港口第44章 新興強國第448章 糧草先行第577章 信號第206章 出奇制勝第61章 下馬威第560章 準備不足第221章 垂死掙扎第529章 東進通道第17章 軍人的職責第257章 關鍵島嶼第37章 後遺症第214章 革命第355章 左擋右支第496章 準備就緒第238章 功虧一簣第217章 無能爲力第104章 傾國豪賭第32章 立場第203章 開闢新戰場第41章 載譽而歸第83章 前仆後繼第255章 力量倍增器第214章 臨機應變第147章 最後機會第346章 無理要求第111章 突防第367章 進退兩難第146章 按兵不動第610章 你爭我奪第212章 出動第375章 不是秘密第148章 劇變第51章 中立第562章 頑抗第491章 得不償失第465章 喧賓奪主第606章 無償援助
第175章 好消息第343章 惡仗第290章 嚴重誤判第178章 毫無顧慮第133章 生死關頭第143章 農場第229章 中心海洋第36章 叢林求生第95章 偶然遭遇第180章 成功抓捕第435章 亂中出錯第235章 中流砥柱第618章 短暫的繁榮第28章 皇儲給力第352章 快馬加鞭第422章 進攻第119章 賭注第125章 參戰前談判第154章 叔侄情第396章 一再推遲第111章 戰略失誤第240章 關鍵情報第206章 閃擊戰第361章 強行出征第195章 科技進步第610章 你爭我奪第70章 戰火第81章 遭遇戰第115章 火力兇猛第102章 反客爲主第122章 雷霆之怒第540章 兵敗如山倒第630章 霸權第52章 同盟軸心第125章 特殊任務第124章 各有打算第571章 措手不及第122章 投降第9章 被妞泡第168章 拋磚引玉第185章 點撥第409章 航空兵收尾第15章 開拓者第167章 關鍵調整第121章 拷問第22章 赴死之地第380章 致命錯誤第612章 決裂第342章 戰戰兢兢第150章 新手與老手第74章 各打各的第138章 深入大洋第63章 火藥桶第382章 坐以待斃第178章 毫無顧慮第231章 第二印度洋艦隊第540章 兵敗如山倒第9章 被妞泡第397章 節外生枝第110章 敵明我暗第80章 全速北上第624章 推波助瀾第566章 報廢的港口第44章 新興強國第448章 糧草先行第577章 信號第206章 出奇制勝第61章 下馬威第560章 準備不足第221章 垂死掙扎第529章 東進通道第17章 軍人的職責第257章 關鍵島嶼第37章 後遺症第214章 革命第355章 左擋右支第496章 準備就緒第238章 功虧一簣第217章 無能爲力第104章 傾國豪賭第32章 立場第203章 開闢新戰場第41章 載譽而歸第83章 前仆後繼第255章 力量倍增器第214章 臨機應變第147章 最後機會第346章 無理要求第111章 突防第367章 進退兩難第146章 按兵不動第610章 你爭我奪第212章 出動第375章 不是秘密第148章 劇變第51章 中立第562章 頑抗第491章 得不償失第465章 喧賓奪主第606章 無償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