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4月1日。星期日。夜,23點20分。

燭臺上的三支白蠟燭已燒了小半,緩緩流下的燭淚冷卻凝結。

黑色的中庭深處不時吹來陰冷的風,燭光在微弱的風中不斷顫抖搖曳,背後牆上的影子忽而清晰忽而模糊忽而歇斯底里。

玉田洋子緊抱熟睡的兒子,兩眼癡癡地看着三點燭火,想象自己的臉也被燭光籠罩,發出動物油脂般的溫潤反光——這並不是想象。

她還想象——自己蒼白的臉頰,在冬日清晨的暗光中凍得發紅。鑽出厚厚的被窩,看到遙遠的窗外,矇矇亮的天際線上,亮起某種美到極致的奇異光芒——到死都不會忘記那個瞬間。

那一年,她十三歲。

寂靜的清晨過後,身下的榻榻米劇烈晃動,半分鐘後她家變成了一片廢墟。

她在殘垣斷壁中恢復意識,慶幸自己居然還能爬行。一道橫樑架在頭頂,替她遮擋了致命的木石磚瓦。寒冷刺骨的空氣中,她面對灰色的蒼穹,爬到一堵倒塌的牆邊。她看到一個女人血肉模糊的身體,還有一個埋在瓦礫中的男人。淚水模糊了雙眼,乾枯的喉嚨發不出聲音。她竭力伸出一隻手,穿過一大堆散落的書本,抓住爸爸還能活動的手指。

還記得爸爸看着她的眼睛幾秒鐘後變得混濁暗淡。她無法抱住被壓在廢墟下的爸爸。當她聽到搜救人員的叫喊聲,想要爬出這片墳墓,卻發現自己的右手已被死去的爸爸牢牢握緊,無論如何不能動彈,幾根彎曲的手指,竟如鋼鐵般堅硬,不捨得放走女兒。

她知道這也不是想象。

十七年後。

玉田洋子攤開右手,掌心在燭光下發出白得耀眼的反光——剛纔爲幫助那年輕的中國人,自己這隻柔軟細長的手,竟掰斷了兩根死人的手指……

突然,刺眼的亮光在頭頂閃起,她下意識地閉緊眼睛,同時沒忘記擋住正太的臉。光線閃爍幾下,發出蛇行般的“噝噝”聲,隨後又響起“嘭嘭”聲。接着,整個未來夢大廈的中庭亮起各種燈光,包括樓上各條走廊。

被黑暗籠罩了一個小時,與剛纔微弱的燭光相比,眼前竟那麼明亮,如白晝降臨深夜。

誰拯救了地球?

商場底樓各角落都傳出歡呼雀躍聲,好像死人都已復活,披盔戴甲的救援隊員即將從天而降。

正太睜開眼睛,玉田洋子將他抱得更緊了,害怕這突如其來的燈光,只要再亮幾度,就會讓他灰飛煙滅。她並未注意到,現在燈光的亮度遠不及災難降臨之前。最亮的幾排燈都沒開,並且差不多隻有三分之一的燈亮了,均勻分佈在商場各處,感覺電力已經恢復,這是眼球在黑暗中過久的緣故。燈光照亮開闊的商場中庭,慘不忍睹的廢墟中躺着數十具屍體。玉田洋子似乎已對死亡麻木,只是矇住兒子的眼睛,不讓他看到這一幕。

電路不太穩定,幾盞燈的燈光還不時跳動,每次一明一暗,都像打開一扇旋轉門。

一些活人從牆根鑽出來,燈光照出劫後餘生驚恐的臉,如從核爆廢墟中走出來的行屍走肉。玉田洋子看到了陶冶的臉,這個比自己年輕幾歲的中國男子,穿着一件破爛骯髒的超市工作服,身後帶着好幾個倖存者。他大聲喊道:“喂!還有人活着嗎?大家可以出來了!”

更多的人從陰影中爬出來,有的不住哭泣與戰慄,有的互相擁抱攙扶,有的身上被鮮血染紅,還有的只能在地上爬,恐怕受了重傷或骨折。

玉田洋子粗略數了數,總共有三十來個倖存者,包括躺在地上還沒死的,看來情況沒想象中那麼糟糕。除了陶冶,她又認出一個人,就是常在電視與廣告裡看到的那位著名的吳教授,最近他的名字與照片已登陸日本各大報紙頭版,許多相信世界末日的日本人都極度崇拜他。

教授後面跟着幾張陌生面孔——裹在披風裡的年輕女子,雖然頭髮和臉上佈滿灰塵,但眉眼之間不失爲美人。穿着保安制服的二十來歲男子,一看就知是從農村來城市打工的。他攙扶着一個看起來受了傷的女清潔工,典型的中國中年婦女,臉上寫滿滄桑與辛苦。受傷的還有個掛着吊牌的男人,年齡與玉田洋子相仿,從穿着氣質來看像個白領,手臂上纏着繃帶。

更遠處有一對年輕男女。男生細碎的長髮遮蓋住雙眼,很有日劇美少年的感覺,女生緊跟左右,倒像藤井樹與藤井樹的相配。只不過,當男生想要靠近陶冶和教授那羣人時,女生卻皺起眉頭站定。仍想與男生獨處於一角?冷峻的青春少年不再往前動彈一步,目光越過一堆屍骨未寒的死者,撞上玉田洋子的視線。

擅長觀察並分析眼前的每一個人,是她從小跟父親學會的本領,她也有一雙時而迷醉時而冷酷的眼睛。

玉田洋子下意識地垂首,下巴抵住七歲兒子的額頭,不再看那對少男少女。

商場裡的人自各個方向往這裡聚攏,大概是看到陶冶的揹包最大,手裡還拿着包紮用的繃帶,懷疑他就是上面派下來的救援人員。

陶冶向洋子和正太揮了揮手,洋子本以爲他會快步走來,他卻在原地半蹲下去,笨拙地給牆邊一個受了重傷的男人包紮傷口。

不知何時,燭火悄悄熄滅了。

明亮的燈光下,她卻想着黑暗中跳躍的燭光,還有投在她臉上的影子。

倖存者們大都認出了吳教授,圍繞在他和陶冶身邊又哭又鬧。有的人是吳教授的忠實讀者,堅信世界末日說,這樣的災難更驗證了他的預言。有人絕望地低頭嘆息,認爲再也沒有逃生希望。但大多數人求生慾望十足,想從吳教授口中問出還有一線生機的可能性,即便只是自我安慰。

“教授,快點告訴我!怎麼才能逃出去?”

“我,不知道。”吳教授無奈地嘆息,他不再像電視裡那樣風度翩翩口若懸河,而是呆若木雞地低着頭,不敢面對自己的預言竟成了事實。

“教授,你不要藏着掖着,我知道你肯定有逃生絕招,只是不願說給大家聽,因爲只有一兩個人才能夠逃出去,是吧?”追問他的年輕男人身材瘦長皮膚白淨,穿着一件緊身休閒西裝,雖已髒得看不出顏色,但從剪裁與做工來看,應該是正版的迪奧男裝。他手腕上露出一塊尚完好無損的手錶,可以肯定是瑞士的百達翡麗——雖然中國多出各種山寨奢侈品,但玉田洋子的眼光很精確,那身迪奧與百達翡麗都屬正版。她想起大學時代的男友、後來的丈夫,當年也是穿着迪奧戴着百達翡麗的清瘦男生,因爲他的父親是某大商社的社長。眼前的這個年輕人,就是中國所謂的“富二代”。

“你太高估我了。”教授苦笑了一聲。

年輕的富二代卻對着他耳語了一番,周圍的人們憤怒地看着他,卻聽不清他說了些什麼。其實,他說的並非什麼秘密:“吳教授,只要你告訴我逃生的方法,我可以給你很多很多錢。兩千萬?美元?一個億?我爸爸可以把他的上市公司一半的股份送給你!”

吳教授不住搖頭,四周響起一片噓聲。穿迪奧的年輕人回頭大喝:“你們給我滾遠點!”

盛氣凌人口出狂言的他惹怒了所有幸存者,幾隻手同時伸過來,看樣子要把他暴打一頓。他那細瘦身材,怎是這些憋了一肚子火的拳手們的對手?

陶冶從地上跳起來,攔在富二代身前,大聲吼道:“你們還是把打架的力氣用來逃命吧!”

話音剛落,樓上傳來一個洪亮的聲音:“喂!有人在頂樓找到逃出去的路了!”

所有人激動地擡起頭來。三樓中庭欄杆邊上站着一個穿工作服的男人,一看就是未來夢大廈的物業人員。他往上揮了一下手,便轉身消失不見了。

大家沉默了幾秒鐘,隨後像小宇宙爆發似的,爭先恐後地衝向逃生通道。這一回他們不是往下面跑,而是向着十九層頂樓而去。

既然大樓已恢復供電,救援人員一定會很快趕到。剛纔底樓出口的坍塌說明,大樓確實被埋到了地下。但頂樓可能還在地面以上,那是最容易被救援的地方,也最容易逃出去。說不定所有幸存的大廈工作人員都已衝到頂樓逃生了,只留下這些傻瓜還在底樓等死——這不都互相踩死了那麼多人了嗎?

一眨眼工夫,大部分腿腳靈便的人已衝到了樓上。

吳教授還留在原地,富二代也驚魂未定,保安想要跑卻必須攙扶女清潔工,結果沒跑出幾步遠,受傷的白領捂着胳膊也只跑到樓梯口。

至於陶冶,他走到玉田洋子身邊,向她伸出手說:“跟我走吧。”

她伸出了手,握着這個年輕男子的掌心,被他有力的胳膊拉起來。

她仍蒙着正太的眼睛,將他抱在懷裡,吃力地往樓梯走去。常年獨自一人帶孩子,玉田洋子的耐力也變得驚人,抱着七歲的兒子走了兩層樓梯,方纔有些氣喘。陶冶從她手裡接過正太。

兩個人抱着小孩都跑不快。前頭是受傷的白領,後面是扶着女清潔工的保安。至於裹着披風的年輕女子,似乎故意落在後頭,東張西望提心吊膽,不知受到過什麼驚嚇。最後,是一步一頓的富二代,大概是害怕逃上去以後被那羣憤怒的人打下來。教授卻不知去哪兒了,更別提那對神秘的少男少女。

當其他人都衝到十幾層樓上時,這夥人拖泥帶水只到了七樓。大樓再次晃動了一下,大家習慣性地趴倒在地,或就近找牆根抱頭蹲下,個個都成了地震逃生高手。

晃動只維持了不到兩秒。

“等一等!”親身經歷過兩次大地震的玉田洋子,說出一句純熟的中國話。她從陶冶手中接過正太。七樓有一家戶外用品商店,櫥窗玻璃大多已經碎了。她抱着兒子走進那家店,繞過滿地塵屑,在一堆帳篷、睡袋和登山杖間找到一個類似手錶的東西,沒有錶帶,只有個儀表盤。

“你在幹什麼?”陶冶緊跟着問了一句。

她輕聲回答:“這家戶外用品商店,有許多我們最需要的東西。”

“不是很快就要逃出去了嗎?還要這些幹嗎?”插話的是裹着羊毛披風的年輕女子,她正好踩在一頂帳篷上面。

玉田洋子不想爭論,她畢竟是日本人,中國話說得再好,也不可能說得過中國人。她把兒子交到陶冶手中,低頭調了一下那塊手錶似的東西,很快上面顯示出了結果。她怔住了,手中的儀器掉到地上。

“怎麼了?”陶冶幫她撿起來。幸好這塊“手錶”造得結實,看來一點都沒損壞。

她爲自己的失態鞠躬道歉:“對不起。”又仔細看了看“手錶”,終於完全死心了,緊蹙雙眉說:“我們,現在,距離地面——一百五十米!”

“什麼?”保安、女清潔工、受傷的白領,還有裹着披風的女孩,幾乎異口同聲說出這兩個字。

“讓我看看!”穿迪奧的富二代擠了過來,“啊!我認識這個東西,登山時常用的海拔儀,去年我在阿爾卑斯上就用過這個,能準確測量出海拔高度。現在,這個海拔儀上顯示——不,不可能,怎麼回事?”

可惜,他沒有看錯。

海拔儀上顯示的是——150米。

這就是他們目前所在的精確海拔高度,低於海平面一百五十米!

鑑於這座城市位於中國東部沿海,未來夢大廈所在地面海拔只有三四米。而這裡是大廈的七層,總共十九層樓的建築物,以上的十二層——就算每層樓有四米高,也不可能超過五十米,這意味着整個未來夢大廈已深深陷入地底,埋葬在比墳墓更深的地方。

假設建築整體結構還未被破壞,此刻大廈樓頂距離地面至少有一百米。

第六章小光第一章楊兵第六章第六章第五章第三章第十四章第十章第一章第十一章第八章X第十七章第十七章第三章第一章楊兵第八章第十一章第一章第十三章第二章第十四章第十八章第四章第六章第一章第二章第六章第三章第三章玉田洋子第三章玉田洋子第十三章第十七章第二章阿香第四章第一章第二章第十五章第九章第七章無名氏第九章第十章第二十章第一章楊兵第三章第十三章第十章第四章第十五章第八章第四章第十一章第六章小光第七章無名氏第四章第七章第九章第十九章第十二章第十九章第三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第五章第三章第十章第八章第十二章第二章正太第七章第二章第七章第六章小光第十章第一章第十六章第十四章第二章第七章地洞生物第十三章第八章第八章第十二章第十一章第二章第九章第二章阿香第十二章第十一章第七章無名氏第三章第十九章第二章正太第三章第十九章第十七章第四章第四章第八章X
第六章小光第一章楊兵第六章第六章第五章第三章第十四章第十章第一章第十一章第八章X第十七章第十七章第三章第一章楊兵第八章第十一章第一章第十三章第二章第十四章第十八章第四章第六章第一章第二章第六章第三章第三章玉田洋子第三章玉田洋子第十三章第十七章第二章阿香第四章第一章第二章第十五章第九章第七章無名氏第九章第十章第二十章第一章楊兵第三章第十三章第十章第四章第十五章第八章第四章第十一章第六章小光第七章無名氏第四章第七章第九章第十九章第十二章第十九章第三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第五章第三章第十章第八章第十二章第二章正太第七章第二章第七章第六章小光第十章第一章第十六章第十四章第二章第七章地洞生物第十三章第八章第八章第十二章第十一章第二章第九章第二章阿香第十二章第十一章第七章無名氏第三章第十九章第二章正太第三章第十九章第十七章第四章第四章第八章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