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天官與首輔!劉希賢的請求!

第142章 天官與首輔!劉希賢的請求!

吏部衙門官署。

吏部是爲六部之首,尤其是洪武十三年,太祖朱元璋罷黜丞相制度後,六部直接聽命於皇帝,地位迅速上升,其中吏部尚書的權力和職掌得到很大提升,真正成爲中樞權力的核心之一。

後經過一再調整,吏部設尚書、侍郎各一人,總掌天下官吏銓選勳封考課之政令,下轄四個屬部,選部更名爲文選清吏司、司封部爲驗封清吏司、司勳部爲稽勳清吏司、考功部爲考功清吏司,四司郎中、員外郎、主事各一人,都吏一人,令史六人,典吏十二人。

因爲總掌天下官吏銓選勳封考課之政令,是以吏部位居六部之首,吏部尚書尊稱“大冢宰”,別號“天官”!

天官大人,擁有中央六部中最高的地位和權力。

在人事任免、官員詮選方面,吏部尚書的話語權極大,即便是皇帝也無法繞過他們的決定。

吏部尚書的認可是官員得以正當任命的關鍵,否則他們的地位會變得非常窘迫。

“濟之,真是這樣嗎?”

“有了天官大人這麼一句話,希賢就放心多了。”

“咱們這位中山侯,就順着許進之言,請求皇帝陛下傾瀉資源重建水師,這自然再次遭到了文臣縉紳的激烈反對!”

眼見兩位巨頭正在交鋒,王鏊識趣地就準備轉身離去。

“下官王鏊,見過元輔大人!”

“因此,湯侯最先就提出一個個無禮要求,引來文臣縉紳的激烈反對,最後卻是將一定程度上減少了這些要求,從而達到了他的目的。”

內閣自從擁有了票擬之權後,權柄與日俱增,加之又有人故意培植黨羽,致使現如今的內閣隱隱有了凌駕於六部之上的趨勢!

成化十年,王鏊鄉試取得第一名“解元”,成化十一年,在禮部會試又取得第一名“會元”,殿試一甲第三名,被授爲翰林編修,一時盛名天下。

而濟之則是急忙起身,躬身向來人行禮。

“三年就三年吧,哪怕老夫死,也會三年之後再死!”

劉健撂下這句話,隨後大笑着離去。

濟之一直都沒有開口。

見此情形,劉健笑而不語,他很清楚這是馬文升的反擊,想要以此證明王鏊的選擇。

劉健誠懇地說出了他的請求,馬文升聽後怔怔無言。

“北虜纔是真正的心腹大患,倭寇只是疥癬之疾,這是不爭的事實!”

“因爲沒人會願意見到水師重建,不管是出於私心,還是爲了大明。”

“濟之啊濟之,你果真有宰輔之才!”

濟之冷靜開口道:“從一開始,他的目的,就不是出兵倭國,因爲他心中清楚,文臣縉紳絕對不會同意!”

話說到這兒,劉健臉色已經很是難看了。

天官大人突然發問,字濟之的官員頓時一怔,不過手中棋子還是依舊落下。

“大人,湯侯……真的做錯了嗎?”

“最開始一副憤怒模樣,想要藉此興兵遠征倭國,遭到羣臣一致反對後,他就開始了第二步。”

“然後又是工部,甚至現在湯侯還想要水師……”

湯昊如此急躁地行事,只會愈發加重皇帝與臣子之間的矛盾!

或許入閣之後可被私底下敬稱爲“相”,但是真正要論實權的話,大明部寺監,沒有任何一個比得過吏部!

話說到這個地步,馬文升也是嘖嘖稱奇。

濟之話音一落,門口卻突然響起了一陣掌聲。

“吏部是六部之首!”劉健看着馬文升,沉聲道:“這新政的刀,絕不能落到吏部頭上,至少不能是現在!”

“許進看似是在反駁湯昊出兵,實則是爲了當衆揭露水師糜爛一事!”

良久之後,他才喟然長嘆了一聲。

事實上,馬文升與劉健之間的恩怨,主要還是因爲內閣權柄擴增的問題。

“隨後又對都察院下手,將屠勳趕出朝堂,整改都察院,賦予都察院偵緝之權,將科道言官從文臣縉紳中割裂,逼迫這些科道言官倒向陛下,成爲陛下手中之刀!”

“偏偏這位中山侯行事一向狠辣,不知動用了什麼手段,逼迫倭國正使足利義維全面倒向他,甚至敢公然給他湯昊作僞證!”

馬文升落下一顆白子,聽到這話卻是一怔,隨後眉頭緊鎖。

有些事情,說一次可能是玩笑話,但說兩次說三次,那就是來真的了。

“誠然,湯侯這是在幫助陛下收回權柄,湯侯這也確實是在富國強兵,但是他們存在一個問題……步子邁得太大了些!”

“天官大人何必動怒,都是爲了陛下辦差,在哪兒做事都是一樣的嘛!” 劉健輕笑着坐了下去,只是不再提及調王鏊去內閣一事。

而濟之則是耐心地聽着,同樣未曾停下這場對弈。

不過這些都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接下來這場會晤。

“所以,湯昊這第二步,也沒成功!”

“那你想怎麼做?”

聽完這些話,馬文升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只是因爲老夫和劉希賢的壓制,最後此事被定義爲了天使調解,而不是出兵遠征,人數上面有了一定限制,也不會給湯侯親自統兵出戰的機會,看起來他湯昊好像什麼目的都沒有達成……”

元輔大人被一陣陰陽,倒是沒有動怒,而是示意馬文升落子。

尤其是在土木之後,文臣縉紳把持朝政,形成了文華殿廷議制度,吏部尚書職權再一步得以拔高。

劉健聞言嘆了口氣,收斂起了臉上的笑容。

比如朝堂重臣的“廷推”制度,計有六部尚書、都御史、六科給事中、通政使、大理卿及掌道御史等大小九卿科道言官,就是由吏部尚書主持。

只是這個笑容,充滿了苦澀。

他,是馬文升選定的接班人,下一任天官大人!

“免禮!”劉健上前扶起了王鏊,隨即溫聲道:“濟之,在這吏部幹着可習慣?”

“天官大人,爲了國朝,希賢斗膽請您再撐三年!”

“不用離去,就在一旁聽着!”

馬文升一邊說着,手中的棋子一邊落下。

私底下關起門來交流,言語之中也就沒有了那些顧忌。

“大明自土木之後國力日漸衰微,至今已然到了民窮財盡的地步了,別說什麼重建水師了,大明能夠穩定九邊軍費供應,能夠維持朝堂正常運轉,已經殊爲不易了。”

“這一次,哪怕是文臣縉紳也沒辦法反對了,因爲大義名分擺在那裡,大明身爲天朝上國,不能置藩屬國於不顧,更何況人家都已經求上門來了,所以不管怎麼樣,都是要派人過去看看的。”

“但是這三年之內,絕不能推行新政,否則大明會出現亂局,首當其衝者就是吏部!”

“至少要三年時間,三年之後,老夫會致仕歸鄉,將內閣交還陛下,還政於陛下,請陛下親政!”

“嘿,老夫偏偏就不死,就要咬着牙撐着,氣死你這個匹夫!”

總結起來就那麼一句話,黨同伐異,排斥異己!

誰會放着既得利益不要?

短暫沉默之後,濟之試探性地開了口。

更何況馬文升一向脾氣火爆,行事雷厲風行,本身就看不慣劉健,哪裡還會給他好臉色。

至於方纔元輔大人所提及的入閣一事,王鏊心中沒有任何波瀾。

“大冢宰,這局棋是希賢贏了!”

第二步,同樣未成。

此話一出,哪怕是天官馬文升都有些吃驚,他深深地看了眼前人一眼,隨後又失笑搖頭。

“比如出兵,哪怕人數有限制,有一兩千戰兵同樣是出兵,這一兩千戰兵去了倭國之後,會做什麼能做什麼,文臣縉紳不會知道,唯獨只有湯侯與……陛下知道,所以他們目的達成了!”

“多聽聽這些,對你日後執掌吏部有用!”

“接下來就開始了第三步,倭國正使足利義維親自請求大明出兵,還用上了大義之名!”

“今日廷議,這位中山侯可謂是展露出了他的野心。”

“呵呵!”馬文升冷笑了一聲,“怎麼?巴不得老夫趕快去死,好讓你內閣獨攬大權是吧?”

“這第二步,是由新任兵部尚書,大司馬許進來走的。”

“當着老夫的面兒,挖老夫的牆角,伱劉健是不是活得不耐煩了?”

進入內閣,與留在吏部,代表着兩種不同的道路。

你今日敢重建水師,明日就敢開海解禁,就敢率領水師出海下西洋!

誰會答應?

王鏊,字濟之,南直隸蘇州人士,自幼隨父讀書,聰穎異常,八歲能讀經史,十二歲能作詩,十六歲時隨父北上入京師,習業於國子監,其文一出,國子監諸生就爭相傳頌,侍郎葉盛、提學御史陳選感到驚奇,稱他爲“天下士”。

“然後,中山侯就開始了他的表演。”

“比如水師,湯侯知道文臣縉紳絕不會同意傾瀉資源給水師,想必他心中也清楚以目前大明的國力做不到這一點,所以兜兜轉轉到最後,他順勢提出修繕維護那些戰船,而文臣縉紳也沒有反對,畢竟他們想的是如若倭國真有那麼一座藏銀過億的巨型銀礦,到時候肯定需要戰船去把銀子運回來,所以湯侯的這條提議也順勢通過了!”

因馬文升年齡太大且耳朵不好使,眼睛也迷糊了,因此吏部事務大多出自王鏊之手。

聽到這話,王鏊上前關好房門,然後恭恭敬敬地站在了馬文升身後。

馬文升笑了笑,隨即神情又變得凝重了起來。

“緊接着就是六部,新政第一刀,落到了兵部頭上,大量湖廣籍鄉黨被革職查辦,甚至還將其徹底廢掉!”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鄭和下西洋意味着什麼。

“不是!”

“大冢宰,最近朝堂上面發生的一系列事情,想必您老也心中有數!”

此子不愧是他最看重的賢才幹吏,這份智計與才幹,足以成爲他馬文升的接班人,做下一任的吏部尚書,天官大人!

“事實上,今日廷議的贏家,不是文臣縉紳,而是湯侯與皇帝陛下!”

“有話就說,說完就滾,這吏部不是你劉健的地方!”

只要吏部有馬文升坐鎮,那任何人都動不了吏部,包括湯昊和小皇帝在內!

正德元年,王鏊守父喪制結束,經天官馬文升舉薦,被起用爲吏部左侍郎。

一如劉大夏的姻親王儼,就因爲劉大夏與馬文升之間的恩怨,被馬文升給壓制得死死的,終其一生都不得晉升半步,這就是天官大人的權柄!

此刻在天官值房裡面,馬文升正在與一名相貌堅毅的官員對弈。

“劉希賢,循吏的滋味,不好受吧?哈哈哈!”

“劉健!”天官大人怒了,“老夫還沒死呢!”

“老夫雖然不喜歡那劉希賢(劉健),但是不得不承認,劉希賢這些年做得確實不錯,至少他沒有讓大明朝政繼續敗壞下去,至少他終究是穩住了這個大明王朝啊!”

馬文升身爲吏部尚書,執掌吏部多年的天官大人,又是五朝元老,他自然敢指責點評內閣首輔劉健,可是濟之不行。

“濟之啊濟之,你現在的想法,很是危險啊!”

“湯侯的目的已經達成了!”

“你贏了什麼?”

馬文升看向對面稍顯年輕的官員,濟之聽後陷入了沉思。

他不反對湯昊幫助小皇帝奪回帝王權柄,他也不反對湯昊富國強兵,但是問題在於這般大規模地爭權奪利,只會致使朝堂根基不穩,只會使得人人自危上下不安!

馬文升一看棋盤,只見五枚黑子連成了一線,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事實上,對於那位內閣首輔劉健,他還是十分尊敬的,所以並不好開口。

得到了這個確切回答,劉健臉上終於露出了笑容。

“天官大人,近些日子身體可好?”

劉健拿起王鏊的黑子,自顧自地落子,繼續下起了這場殘局。

“劉健,你到底想說什麼?別在這兒跟老夫打機鋒!”

循吏,真不好做啊!

這個道理,馬文升同樣明白。

“倭國副使一案真相如何,大家都是心知肚明,也不存在什麼刺殺中山侯的說法。”

馬文升說的不錯,他還沒有死,這不要試圖激怒一位天官大人。

尤其是今日,湯昊竟然還想要朝廷傾瀉資源給水師,這無疑是觸碰到了文臣縉紳的逆鱗!

劉健神情凝重地開口道:“打壓湖廣鄉黨,將劉大夏、熊繡等人逐出朝堂!”

然而正當他準備離去的時候,馬文升卻是冷聲開了口。

正是因爲如此,弘治皇帝臨終之前,纔會拉着馬文升請求他一定要守住吏部,只要吏部有馬文升坐鎮,就絕不會變成內閣的附庸!

此外,那就是馬文升和劉大夏、李東陽等湖廣鄉黨之間的恩怨了。

“那李東陽長期告病在家,估摸着時間也不多了,要不老夫上奏陛下,舉薦你入閣……”

總之一句話,吏部尚書覺得你這人不錯,是個賢才幹吏,那你就可以晉升,但若是天官大人覺得你這傢伙不行,那你就真得會晉升無望!

“濟之,你對中山侯湯昊此人,是何看法?”

“甚至爲了促成此事成功,湯侯和那倭國正使還搞出了一個藏銀上億的石見銀礦,不知牽動了多少文臣縉紳的那顆私心,因此最後於公於私,大明都要派人去倭國看看,去查證一番!”

湯昊和小皇帝,表現得太過急躁了,甚至都不考慮一下文臣縉紳的感受!

聽到這個聲音,馬文升臉色瞬間冷了下去。

“五子棋!”

“???”

第55章 新軍提督中山侯!第17章 勳貴武臣要給人當狗咯!第72章 反擊!你們想搞文武合流?第218章 開宗除籍!第81章 斬配營!新軍終成!第187章 密信真假!開啓追責制度!第53章 與內閣首輔的對話!第100章 緊急情況!小皇帝病了!第97章 聯姻!還是兵書更香啊!第155章 中山侯的禮物!帝師楊廷和!第160章 落子佈局!掀翻整個運司!第104章 戍邊流放!老首輔的請求!第220章 御前對質第112章 都察院是一把好刀!第121章 海禁國策!鄭和下西洋的意義!第89章 鷹犬湯日天!酷吏中山侯!第229章 李東陽第182章 朱厚照朕被當猴子耍了!第205章 陽謀與陰謀!第212章 下獄!第38章 風水輪流轉啊!第152章 長蘆鹽場!竈戶天生就處於煉獄之中第221章 剝離權柄第16章 釐清局勢!郭勳登門!第115章 新任大司馬!割裂文臣縉紳!第90章 好一位聖君明主!第16章 釐清局勢!郭勳登門!第169章 上朝治政!開始死亡點名!第61章 太后召見!孰是孰非!第200章 屠戮第16章 釐清局勢!郭勳登門!第110章 科道言官朝天闕!本侯建議直接殺!第50章 再次交鋒!請立新軍!第124章 生個兒子!大明皇帝易溶於水!第82章 劉瑾起復!不要低估任何一個皇帝!第202章 濟州牧胡!第60章 鬧大咯!皇帝的束縛!第189章 俸祿微薄?那是你們貪婪成性!第66章 敗壞鹽政之人!第215章 削髮明志第55章 新軍提督中山侯!第59章 驍狂中山侯!第39章 激烈交鋒!第172章 殺人!臨清鈔關!第93章 彈劾!首輔倒戈!第160章 落子佈局!掀翻整個運司!第103章 廷審!楊源的巔峰時刻!第147章 君臣一心!大明永遠不缺忠良!第51章 五年計劃!第216章 可笑伎倆第200章 屠戮第164章 肅清運司!記住這一巴掌!第164章 肅清運司!記住這一巴掌!第209章 危局第109章 大司馬!立場在九邊軍民!第119章 攪弄風雲!你沒有那個膽子!第154章 隨便折騰!等朝廷來人!第52章 專職提督!第180章 青州震動!兇狂中山侯來了!第4章 你太看得起自己了!第108章 三十二言官下獄!真是一條好狗!第127章 要麼恢復大明律,要麼就革除功名!第165章 梟首示衆!剝皮實草!第220章 御前對質第122章 官吏哭,總好過百姓哭;一家哭,總第156章 帝鑑圖說!朱厚照龍顏震怒!第186章 把柄!可笑的伎倆!第110章 科道言官朝天闕!本侯建議直接殺!第3章 誰敢動他?他是朕的救命恩人!第65章 朱暉請功!老首輔的離間計!第222章 心性涼薄第92章 陰謀與反制!第31章 大戲開幕!韓文死諫!第117章 反腐政策!都察院的第一把火!第218章 開宗除籍!第81章 斬配營!新軍終成!第138章 不徵之國?倭國正使的請求!第152章 長蘆鹽場!竈戶天生就處於煉獄之中第82章 劉瑾起復!不要低估任何一個皇帝!第89章 鷹犬湯日天!酷吏中山侯!第210章 硬闖宮禁第218章 開宗除籍!第205章 陽謀與陰謀!第64章 練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第152章 長蘆鹽場!竈戶天生就處於煉獄之中第46章 調教張永!第150章 漕運!那就換個平江伯!第172章 殺人!臨清鈔關!第54章 循吏和幹吏!第166章 停擺!他這是在逼迫朝廷改制!第59章 驍狂中山侯!第125章 富國強兵!元輔大人的請求!第156章 帝鑑圖說!朱厚照龍顏震怒!第199章 因地制宜第18章 勳貴武臣的豪賭!第54章 循吏和幹吏!第6章 劉瑾的狠辣!小皇帝的智慧!第87章 利益交換!道阻且長!第22章 湯昊入殿!第229章 李東陽
第55章 新軍提督中山侯!第17章 勳貴武臣要給人當狗咯!第72章 反擊!你們想搞文武合流?第218章 開宗除籍!第81章 斬配營!新軍終成!第187章 密信真假!開啓追責制度!第53章 與內閣首輔的對話!第100章 緊急情況!小皇帝病了!第97章 聯姻!還是兵書更香啊!第155章 中山侯的禮物!帝師楊廷和!第160章 落子佈局!掀翻整個運司!第104章 戍邊流放!老首輔的請求!第220章 御前對質第112章 都察院是一把好刀!第121章 海禁國策!鄭和下西洋的意義!第89章 鷹犬湯日天!酷吏中山侯!第229章 李東陽第182章 朱厚照朕被當猴子耍了!第205章 陽謀與陰謀!第212章 下獄!第38章 風水輪流轉啊!第152章 長蘆鹽場!竈戶天生就處於煉獄之中第221章 剝離權柄第16章 釐清局勢!郭勳登門!第115章 新任大司馬!割裂文臣縉紳!第90章 好一位聖君明主!第16章 釐清局勢!郭勳登門!第169章 上朝治政!開始死亡點名!第61章 太后召見!孰是孰非!第200章 屠戮第16章 釐清局勢!郭勳登門!第110章 科道言官朝天闕!本侯建議直接殺!第50章 再次交鋒!請立新軍!第124章 生個兒子!大明皇帝易溶於水!第82章 劉瑾起復!不要低估任何一個皇帝!第202章 濟州牧胡!第60章 鬧大咯!皇帝的束縛!第189章 俸祿微薄?那是你們貪婪成性!第66章 敗壞鹽政之人!第215章 削髮明志第55章 新軍提督中山侯!第59章 驍狂中山侯!第39章 激烈交鋒!第172章 殺人!臨清鈔關!第93章 彈劾!首輔倒戈!第160章 落子佈局!掀翻整個運司!第103章 廷審!楊源的巔峰時刻!第147章 君臣一心!大明永遠不缺忠良!第51章 五年計劃!第216章 可笑伎倆第200章 屠戮第164章 肅清運司!記住這一巴掌!第164章 肅清運司!記住這一巴掌!第209章 危局第109章 大司馬!立場在九邊軍民!第119章 攪弄風雲!你沒有那個膽子!第154章 隨便折騰!等朝廷來人!第52章 專職提督!第180章 青州震動!兇狂中山侯來了!第4章 你太看得起自己了!第108章 三十二言官下獄!真是一條好狗!第127章 要麼恢復大明律,要麼就革除功名!第165章 梟首示衆!剝皮實草!第220章 御前對質第122章 官吏哭,總好過百姓哭;一家哭,總第156章 帝鑑圖說!朱厚照龍顏震怒!第186章 把柄!可笑的伎倆!第110章 科道言官朝天闕!本侯建議直接殺!第3章 誰敢動他?他是朕的救命恩人!第65章 朱暉請功!老首輔的離間計!第222章 心性涼薄第92章 陰謀與反制!第31章 大戲開幕!韓文死諫!第117章 反腐政策!都察院的第一把火!第218章 開宗除籍!第81章 斬配營!新軍終成!第138章 不徵之國?倭國正使的請求!第152章 長蘆鹽場!竈戶天生就處於煉獄之中第82章 劉瑾起復!不要低估任何一個皇帝!第89章 鷹犬湯日天!酷吏中山侯!第210章 硬闖宮禁第218章 開宗除籍!第205章 陽謀與陰謀!第64章 練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第152章 長蘆鹽場!竈戶天生就處於煉獄之中第46章 調教張永!第150章 漕運!那就換個平江伯!第172章 殺人!臨清鈔關!第54章 循吏和幹吏!第166章 停擺!他這是在逼迫朝廷改制!第59章 驍狂中山侯!第125章 富國強兵!元輔大人的請求!第156章 帝鑑圖說!朱厚照龍顏震怒!第199章 因地制宜第18章 勳貴武臣的豪賭!第54章 循吏和幹吏!第6章 劉瑾的狠辣!小皇帝的智慧!第87章 利益交換!道阻且長!第22章 湯昊入殿!第229章 李東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