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死戰

兩軍對峙,陣前一名黑衣少年手中提拽着兩具烏鴉欄子的屍體,身後騎軍展開衝鋒以前,他將屍體朝董卓方向高高拋向空中,墜地後摔成兩灘爛泥,這樣的尋釁讓董字大旗後的八千騎兵都咬牙切齒,加大力度握住手中利矛,下意識夾-緊馬腹,這些久戰沙場的老卒都趁間隙抓緊留心掛鉤裡的兵器,一旦相互嵌入陣型,早上些許抓住莽刀,就多一分殺人機會和活命機會。16kbook一杆黑底紅字的鮮豔大旗迎風招展,這對位於逆風向平原上的董字大軍來說,戰馬奔速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滯緩,只是當老卒們擡頭望了一眼那個猩紅董字,頓時心無雜念。只等董將軍一聲令下,就要將這僅僅半數於己的疲憊之師碾壓成灰。

許多騎卒心中不約而同默唸一首質樸小謠:董家兒郎馬上刀馬上矛,死馬背死馬旁。

董卓手中持有一杆綠泉槍,曾是提兵山的鎮山之寶,董卓做成了女婿,就被提兵山山主當做女兒嫁妝送出。董卓身後有十八騎,戰馬甲冑都並無異常,只是不像董字騎那樣清一色手中持矛馬鞍掛物,兵器怎麼趁手怎麼來,其中過半人數都腰間懸劍,十八騎臉上也無老卒獨有的肅殺氣焰,相對意態閒適,但周圍素來以眼高於頂著稱的領兵校尉沒有半點輕視,尤其是望向一名空手坐馬背上的清癯老者,都有些由衷敬畏。畢竟提兵山第二把交椅,不是誰都有本事去坐的。

少年帶着一頭體型駭人的黑虎開始奔跑,董卓手中綠泉槍原本槍尖指地,猛然擡起,向前一點。

兩軍幾乎同時展開衝鋒。當兩支騎軍拉開足夠距離,並非誰先展開縱馬前衝就一定佔優,若是距離過大,一鼓作氣過後往往士氣開始衰竭,第一矛遞出的通透力也要折損。但是此次對壘而戰,碰撞前的雙方距離,都可以保證將各自馬速和衝擊力提至極點。

大地在馬蹄錘擊下震顫不止,黃沙彌漫。

兩線潮頭向前以迅雷之勢推進。

尋常騎戰,不管是口哨還是嘶喊,衝鋒時騎卒喜好出聲以壯勢。一些騎卒馬術精湛的騎軍,在對衝臨近時,爲了防止戰馬臨陣退縮,損傷速度,都會有甩出遮馬布,罩住戰馬雙眼。只是四千龍象軍和八千董卓軍都尤爲反常,皆是沒有這類多餘舉動,騎卒與戰馬同時起伏,充滿無聲的鐵血韻律。以十八騎爲首的六十餘提兵山武人,和四千戰騎已經衝出,董卓停馬而立,身後帶着兩千遊騎,其餘兩千遊騎繞出一個弧度,避開正面,從左右雙方以錐子陣型刺向兵力相對薄弱的龍象軍。

董卓靜等一錘定音。

雙方初次接觸,便都是入肉入骨。

一名龍象騎和一名董家騎兵幾乎同時將長矛刺透胸甲,戰馬繼續前衝,棄矛抽刀,兩人側身而過時,又各自劈出一刀,龍象騎一刀砍去那北蠻子腦袋,無視重創,側頭躲過一矛,正要拼死砍出一刀,給後邊董家騎兵一矛挑落,長矛在空中擠壓出一個弧度,北涼騎卒死前一手丟出涼刀,一手握住長矛,不讓矛尖拔出身軀,敵騎鬆手抽刀,彈掉飛掠而至的涼刀,繼續策馬沉默前衝。

有兩騎連人帶馬對撞在一起,戰馬頭顱當場碰碎,騎卒躍起馬背,兩矛借勢刺中敵人胸口,雙方同時往後墜落,但都握住了矛,尚未來得及步戰,以步戰騎,就給雙方跟上的騎兵準備一矛穿透頭顱。

膂力驚人的戰騎可以一矛刺落敵騎,藉着戰馬衝鋒餘力抽矛再殺,一名龍象騎長狠辣一矛貫穿了兩位北蠻子的胸膛,兩具屍體墜馬時仍是如糖葫蘆竄在一起。

他腋下夾住凌厲一矛,將沒有第一時間果斷棄矛的董家騎兵擰下馬背,一刀削掉了半片腦袋和整隻肩頭。

有落馬重傷未死的北莽騎兵臨死仍然砍斷北涼馬腿。

兩軍互爲絞殺,盡是瞬間高下生死立判後一衝而過,除去幾名馬戰超羣的校尉手不棄槍矛,在前衝途中不斷抽殺敵騎,但也根本不可能說一騎慢悠悠前行,被十數騎兵圍住,任由他一矛掃殺,更不可能因爲碰上了旗鼓相當的敵將,返身再戰幾十回合。只有一個例外,這條漫長戰線的中段位置,仍是出現一個有違常理的龐大空心圓,先前黑衣少年當空躍起時,給一名手無兵器的清瘦老者雙手拍在當胸,轟然落地,緊接着被十八騎或馬背或下馬傾力截殺纏鬥,一方大將只要親身陷陣,在春秋時期便一直是註定要遭受潮水攻勢的醒目人物,這類角色附近就成爲一塊大砧板,血肉屍體層層疊加,黑衣赤足的徐龍象在率軍入北莽後,哪怕在瓦築已經被刻意針對阻截,仍是直到今日才真正意義被攔下腳步。

青衫老者正是提兵山一人之下的宮樸,內力雄渾,跟山主常年印證武道,其餘十七騎盡是提兵山以一敵百的勇夫,更別說還有四十幾名提兵山蓬萊扛鼎奴,個個身高一丈,天生力大如牛,習武后就浸泡在藥缸中,錘鍊至江湖人稱僞金剛的境界。只可惜遇上了生而金剛的徐龍象,只要被少年近身撕扯住,就是分屍的下場,大圈中,已經躺下十幾具缺胳膊少腿的蓬萊奴。此時徐龍象無視一名提兵山劍士的劍刺後背,一拳洞穿一位扛鼎奴的心口,慢悠悠拔出心臟,隨手丟在地上,利劍刺中後背,中年劍士心中震駭,此子分明沒有依賴氣機遊浮遍身去抵禦利器加身,三十年浸淫劍道,頗爲自負手中劍一劍刺中少年後心,竟然不論如何遞加劍氣,都不得入肉分毫。黑衣少年慢時極慢,快時更快,嫌那柄青鋒長劍不夠爽利,往後一靠,主動往青芒縈繞的劍尖上湊,不等劍士脫手棄劍,好生生一柄江湖上小有名氣的利劍就給剎那壓彎,然後崩斷,少年後靠之勢委實太快,劍客不僅長劍斷去,整個人都給撞飛,胸腔碎裂得一塌糊塗,向後飄落,跌入黃土,死得不能再死。

那頭黑虎仰天長嘯,爪下扣住一具蓬萊巨漢的模糊屍體,輕輕一鉤,就將屍體粉碎,鮮血浸透黃沙。

黑虎撲向下一位距離最近的魁梧巨漢。

不急於跟黑衣少年近身絞斗的宮樸見狀怒喝一聲:“孽畜!”

黑虎被宮樸攔腰一掌打得側飛出去,落地後仍是滑出去五六丈遠,才搖頭晃腦站起,一騎提兵山武者就提槍戳來,長槍刺背足足一尺,黑虎渾然不覺疼痛,四腳着地下陷,蓄勁後連人帶馬都給撲殺,持槍騎士被這頭齊玄幀座下黑虎一口咬斷腰肢,觸目驚心。在斬魔臺被打趴下對黑衣少年認主的通神畜生,一甩硬如鐵的鞭尾巴,在背後蓬萊奴從頭到胸劃出一道血槽,向前撲倒另一名悍不畏死的巨漢,後者滿臉漲紅撐住黑虎嘴巴,不讓它下嘴,黑虎整顆頭顱都向下一砸,將那巨漢的手臂折斷,並且把他的腦袋砸得陷入泥土。

滿臉怒容的宮樸奔至,一腳將黑虎再度踹飛,一氣滾落了十幾名涼莽皆有的騎兵。

徐龍象全然不管黑虎那邊戰事,看似輕描淡寫一掃臂,就給一名提兵山劍客懶腰斬斷,拉住上半身,旋出一個圓弧,又將一名扛鼎巨漢胸部砸了個稀爛。一名面容木訥的年邁劍客劍如梨花雨,每一劍點出刺在赤足少年身上,便藉着劍尖反彈收勢身形後撤幾丈,來來回回,眼花繚亂,瞬間便是九十餘劍,手腳頭顱臉頰心口腹部,無一遺漏,一連串金石相擊聲,清脆非凡,老劍客試圖找出這瘋魔少年的命門,當一劍抵住眉心,見那兇名直追北莽洛陽的年輕魔頭咧嘴一笑,纔要趁着劍身微曲復原的後勁移步,將道門踏罡步鬥融入身法的劍客才踩出一步,就讓那瞬間趕至身前的少年一拳打在左耳側,老者匆忙運氣抵消七八分殺機,可千鈞巨力所致,身體憑空離地如同倒栽蔥,徐龍象握住雙腳,往地面向下一戳,如擲矛入地,久負盛名的劍道名家就給擠壓得不見頭顱,只見胸口跟黃沙地持平,徐龍象輕輕一腳踢斷這位劍術宗師的雙腿,瞥見那柄無主之劍,猶豫了一下,彎腰撿起,輕輕拋起,雙掌抵住劍柄劍尖,一柄劍給合起的掌心碎成無數片,雙手握住劍片,舉目望去,瞧見了兩名僅剩劍客,身形暴起,嚇得這兩位魂飛魄散,顧不得什麼名劍風流,撒腿狂奔,一名跑得不夠快,被黑衣少年一掌揮中臉頰,滿嘴碎片,面目全非,堂堂劍士死於被劍片兒餵飽,淒涼滑稽至極。

另外一名劍士因爲有蓬萊巨漢赴死阻攔,躲過一劫,但已是肝膽俱裂,再無半點戀戰的心思,不管事後是否被提兵山重罰,向後撤去,身形沒入騎軍。

徐龍象嗜殺如命,撕掉一名巨漢,正要找尋下一位目標,被宮樸以一記取名提山的肩靠給撞得踉蹌幾步,宮樸怒髮衝冠,大踏步前衝,一步一坑,雙拳巨力撕裂空氣,裹挾風沙,復爾給予這位少年悍然一擊。徐龍象雙腳離地,一腳踢中宮樸肩頭,雙雙後退,滑出相距十幾丈的距離後,又同時止住身體,兩人如兩軍騎兵如出一轍,對撞而去,宮樸一拳砸在少年額頭,少年一拳回在他胸口,以兩人爲圓心,一大圈黃沙向外瘋狂飄蕩。

徐龍象吐出一口血水,右拳砸在左手掌心,揚起一個獰笑。

宮樸鼻孔滲出兩抹鮮血,輕輕抹去。

一旦投入兵力超過萬人,然後全軍死戰至一兵一卒都不降不撤的戰事,春秋以前不見任何史載,春秋中唯有妃子墳一戰,那一戰人屠義子排在第二的袁左宗僅留下他一人,他以一萬六千輕騎死死拖住了西楚最爲精銳雄壯的四萬重甲鐵騎,這才讓當時還未稱作北涼軍的徐家軍完成對西楚的戰略圍困,迫使西楚戰力全線徹底龜縮,最終促成了號稱一陣定春秋西壘壁戰役,那一戰,在妃子墳墳頭上,護在白熊袁左宗身邊的十六卒,皆是尋常士卒,因爲三十餘校尉將領早已死淨。那一戰起始,袁左宗便身先士卒,從騎戰到步戰,殺敵將領十六人,一杆銀槍殺敵騎一百七餘,若非陳芝豹違令帶兵救援,袁左宗註定死於公主墳。當白衣陳芝豹走上墳頭時,袁左宗雙手扶槍而立,全身是血,血污得不見面孔。

一般而言,軍力損耗達到三分之一,軍心就會開始潰散,春秋中有無數梟雄藉着亂世伺機揭竿起事,小有氣候便忙不迭自封爲王,自稱皇帝,但這類魚龍混雜的軍伍大多數遇上精銳正規軍,往往是一觸即潰,不堪一擊,不乏有五六萬起義軍被數千騎軍追殺百里的荒唐戰事,更不提什麼死戰不退了。離陽王朝權臣各懷鬼胎,說顧劍棠坐在徐驍那個位置上,也可以平定春秋,卻從未想過顧劍棠能否帶出袁左宗這樣的悍將,帶出春秋大定後仍是軍心凝聚的北涼三十萬鐵騎。

葫蘆口一役,堪稱慘烈。

從正午偏後時分兩軍開始衝鋒,一直殺到了黃昏。

葫蘆口黃沙彌漫,就不曾停歇過片刻。

四千龍象軍跟六千董卓軍幾乎史無前例地從馬戰打成了步戰!若非親眼看見,說出去都沒有人會相信。

董卓能夠在南朝破例佔據三大軍鎮,在南朝廟堂上敢跟幾位大將軍紅脖子瞪眼,是靠着董字旗麾下共計有六萬豺狼之師,這六萬兵馬,女帝御駕巡邊時曾親口詢問這個董胖子,他日戰事大啓,肯不肯拿六萬換六萬,換一個南院大王?言下之意,董卓六萬軍馬足可拼掉北涼三十萬中的任意六萬騎軍。至於那個奸詐如狐狸的董卓如何答覆,自然無人得知。

董卓雖然面沉如水,但嘴角似笑非笑。

身後兩千遊騎兵始終沒有投入膠着戰場。

北莽西線驛路烽燧連同戊堡軍鎮在內的完整系統,看似完善,可終歸不曾遭受過戰事的血腥浸染,華而不實,董卓一直看在眼中,心知肚明,卻不曾一次在廟堂上提及。像這次八千龍象軍孤軍深入,竟然一路打到了軍鎮瓦築,都不見一縷狼煙。事後吞掉君子館,烽燧曾有短暫燃煙報信,但接下來就南朝就再度成了睜眼瞎,龍象軍馬蹄所指,離谷茂隆前方的數百座烽燧都毫無音訊,連董卓自己都沒有預料到四千龍象軍竟然不是去攻打離谷,而是一路奔襲,來設伏截殺援兵。

如果不是自己調教出來的八千兵馬,恐怕就真要給這支龍象軍啃得骨頭都不剩了吧?

董卓還在等。

這次突發戰事,他的騎軍雖說也是一路疾馳增援離谷,但也稱不上以逸待勞,只不過相對經歷兩場惡戰後的龍象軍還是要佔據優勢,董卓想到了四千對四千,會陷入頹勢,但沒有想到兩千遊騎軍參戰,還是沒能一舉打垮掉如弓弦崩到極限的龍象軍。

董卓擡了擡屁股,依稀可見戰場上黑衣少年和提兵山宮樸的身影。

這個胖子嘖嘖道:“真是能打啊,好不容易舔着臉跟老丈人從提兵山要來的十八騎,加上四十幾個蓬萊巨漢,有宮老爺子坐鎮,就還是差不多都給宰光了。這仗打完,媳婦還不得幾天不讓我爬上牀?”

一名遊騎將領策馬來到董卓身邊,低聲詢問道:“將軍?”

董卓搖了搖頭道:“不急。”

健壯將領小心翼翼問道:“僵持下去,宮山主恐怕就要?”

董卓直截了當說道:“就是要等到他死。”

跟隨董卓多年征戰的將領毫無異樣,面無表情地安靜退下。

當下天色就跟頑劣孩子往白紙上潑墨一樣,墨越多,夜色越來越濃。

戰事終於將歇,董卓招了招手,那名將領迅速趕來,這個胖子笑道:“傳令下去,咱們兩千騎去殺那名黑衣少年,盯着他殺,其餘龍象軍殘餘都不用理會。誰摘下那少年頭顱,是去南朝廟堂當個實權四品大員,還是在我董卓麾下官升三階,隨他挑。”

將領咧嘴會心一笑,沉聲道:“得令!”

董卓提了提綠泉槍,終於要親身陷陣。

六千軍馬,換四千龍象軍和一顆人屠次子的腦袋,值不值?

董卓冷笑道:“這趟老子看來是要賺大發了。”

葫蘆口外五十里,八百騎兵縱馬狂奔。

一律白馬白甲。

爲首一名俊逸高大騎將手提銀槍。()

第110章 不用講理第170章 提前一戰第109章 斫琴第74章 少年俠氣死江湖第87章 西蜀南詔,東西南北第56章 陸地神仙第92章 一襲龍袍七八分第54章 陸地朝仙第59章 劍仙晚到一百年第166章 書生和砧板第256章 且放心第320章 再見如初見第173章 兩份謀略兩顆頭顱,賀新涼第134章 曹官子第25章 一劍直過十八門,西楚觀禮太安城第206章 當下又憂鬱第139章 神仙第2章 風聲雨聲讀書聲第225章 北涼四戰(七)第214章 兩次兩年第55章 一劍便是百萬師第57章 大雨小道立紅甲第244章 噤若寒蟬(七)第10章 春雷不動幽州動第196章 壺酒雙碗,端酒借劍一千九第251章 太安城又下雨第323章 一杆梅子酒,白衣返北涼第23章 桌上皇帝兩字第265章 俠客行(中)第72章 青羊宮裡殺神仙(上)第193章 女俠第43章 人屠第141章 天下動靜,迎新(下)第57章 驕兵南下第93章 白龍魚服第45章 好鳥第209章 一塊肉第2章 上下清涼山第100章 觀音身後萬鬼夜行第107章 鷹隼遊曳第59章 封侯虎第123章 紫氣東來第126章 一劍生佛第9章 雪中刀第94章 滿城皆敵.第69章 謀國之士第344章 不曾下雨第108章 雙雙入城第116章 北涼織造第115章 家賊第88章 王仙芝退去一千丈第32章 多事之冬第157章 截殺截殺截殺第391章 祿球兒第41章 杯中龍捲第192章 慢慢來第35章 半斤紅妝第342章 風雨如晦,既見君子第412章 天人攔仙人第114章 一口缸第81章 待客隋斜谷第35章 半斤紅妝第150章 要走了嗎第63章 借氣三千斬頭顱第31章 留下第11章 廟堂丹墀之上七不跪第153章 死在更南,死於更北第113章 釣起一湖第112章 無禪多情有道第134章 拋人皮第35章 半斤紅妝第150章 別我回第14章 來一壺北涼酒第306章 兩人扶龍第204章 南北共分天下第172章 殿下姓徐第396章 李義山第10章 溫酒敲鐘再觀景第146章 死當諡文正第115章 人屠次子再系發第13章 一樣米養江湖百樣人第49章 武林新木第133章 兩截柳枝第66章 長短術第99章 大王巡山第144章 銅錢第167章 亭中三言兩語定江湖第106章 他鄉遇故知第107章 揮手第199章 六兩三第335章 袞袞諸公,滾滾黃沙(中)第135章 樓上肺腑第141章 馬踏中門第186章 兩人之戰,兩國之戰(五)第248章 趙家三千甲第160章 禁中夜半,人屠披甲第99章 大王巡山第195章 喪家犬也有鄉愁第219章 北涼四戰(上)第100章 魔頭洛陽
第110章 不用講理第170章 提前一戰第109章 斫琴第74章 少年俠氣死江湖第87章 西蜀南詔,東西南北第56章 陸地神仙第92章 一襲龍袍七八分第54章 陸地朝仙第59章 劍仙晚到一百年第166章 書生和砧板第256章 且放心第320章 再見如初見第173章 兩份謀略兩顆頭顱,賀新涼第134章 曹官子第25章 一劍直過十八門,西楚觀禮太安城第206章 當下又憂鬱第139章 神仙第2章 風聲雨聲讀書聲第225章 北涼四戰(七)第214章 兩次兩年第55章 一劍便是百萬師第57章 大雨小道立紅甲第244章 噤若寒蟬(七)第10章 春雷不動幽州動第196章 壺酒雙碗,端酒借劍一千九第251章 太安城又下雨第323章 一杆梅子酒,白衣返北涼第23章 桌上皇帝兩字第265章 俠客行(中)第72章 青羊宮裡殺神仙(上)第193章 女俠第43章 人屠第141章 天下動靜,迎新(下)第57章 驕兵南下第93章 白龍魚服第45章 好鳥第209章 一塊肉第2章 上下清涼山第100章 觀音身後萬鬼夜行第107章 鷹隼遊曳第59章 封侯虎第123章 紫氣東來第126章 一劍生佛第9章 雪中刀第94章 滿城皆敵.第69章 謀國之士第344章 不曾下雨第108章 雙雙入城第116章 北涼織造第115章 家賊第88章 王仙芝退去一千丈第32章 多事之冬第157章 截殺截殺截殺第391章 祿球兒第41章 杯中龍捲第192章 慢慢來第35章 半斤紅妝第342章 風雨如晦,既見君子第412章 天人攔仙人第114章 一口缸第81章 待客隋斜谷第35章 半斤紅妝第150章 要走了嗎第63章 借氣三千斬頭顱第31章 留下第11章 廟堂丹墀之上七不跪第153章 死在更南,死於更北第113章 釣起一湖第112章 無禪多情有道第134章 拋人皮第35章 半斤紅妝第150章 別我回第14章 來一壺北涼酒第306章 兩人扶龍第204章 南北共分天下第172章 殿下姓徐第396章 李義山第10章 溫酒敲鐘再觀景第146章 死當諡文正第115章 人屠次子再系發第13章 一樣米養江湖百樣人第49章 武林新木第133章 兩截柳枝第66章 長短術第99章 大王巡山第144章 銅錢第167章 亭中三言兩語定江湖第106章 他鄉遇故知第107章 揮手第199章 六兩三第335章 袞袞諸公,滾滾黃沙(中)第135章 樓上肺腑第141章 馬踏中門第186章 兩人之戰,兩國之戰(五)第248章 趙家三千甲第160章 禁中夜半,人屠披甲第99章 大王巡山第195章 喪家犬也有鄉愁第219章 北涼四戰(上)第100章 魔頭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