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親家,出京,賺虧

說來也巧,北涼王徐驍正要離京,大將軍顧劍棠便從兩遼歸來上朝。今日早朝,不設在保和殿,而是尋常以供上朝的養神殿,正南大門外,首輔張鉅鹿領頭的張黨,獨霸兵部的顧部武將,溫太乙洪靈樞做老供奉的青黨,被離陽王朝本土權貴腹誹成兩姓家奴的西楚老太師孫希濟,則領銜八國遺老新貴,四大派系扎堆,涇渭分明。

張首輔一向不早不晚臨朝,曾與上柱國陸費墀後在青黨內三足鼎立的溫洪兩位柱國年歲大了,一般情況也來得較晚,反倒是眉發雪白的孫希濟素來提前來到太安皇門外,以示老驥伏櫪,但習慣性寡言少語,這位曾與春秋武聖葉白夔並稱西楚雙璧的老頭兒如今身居王朝高位,執掌門下省,有封駁之權,有諫諍之責,入仕王朝後,不曾折節,從未有泛泛而談,不言則已,一言必是有的放矢,深受皇帝陛下敬重,傳言馬上就要獲封一閣大學士的頭銜。

孫希濟滿頭鶴髮,皮膚褶皺如老鬆,身體不太好,時不時就要冬染風寒夏中暑,陛下甚至專門爲這名老臣破例賜座,不過現在看上去孫老頭的精神氣卻依舊很盛,他身邊圍聚了一幫都差不多花甲之年的八國遺老,第二輩“新遺”們倒是不介意堂而皇之與其餘三黨站在一起客套寒暄,說些無傷大雅的諧趣樂事。

孫希濟擡起頭,看到遠處走來的兩位同僚,老太師臉上神情冷淡,當文武百官都察覺到兩人露面,立即不約而同噤聲禁言,那兩人中一人穿一品繡仙鶴文官袍,紫髯碧眼,身材高大,相貌清奇,步子不急不緩。另外一人穿一品繡麒麟武官服,長了一雙狹長丹鳳眸子,看人看物喜歡總眯着眼,非但不給人秀媚感覺,反而平添了幾分陰沉,他步伐堅定,此人與首輔張鉅鹿一同下車一同走來,約莫是他步子更快,起先兩者並肩而行,逐漸便超出了張首輔一個身位,但他仍是彷彿毫不自知這有何不妥,徑直走向太安門。

滿朝文武,也只有顧大將軍如此不拘小節。

顧劍棠行事略有跋扈嫌疑,言談還算合乎禮節,不與顧黨嫡系說話,而是先給門下省左僕射孫希濟打招呼,孫老僕射笑着點了點頭,老人對這位春秋名將並無惡感,畢竟滅亡西楚的是徐人屠和陳白衣這對義父子。

中書省大黃門是中樞內廷的天子近臣,此黃門郎非閹宦黃門,兩者不可同日而語,官宦位尊者纔可稱呼太監或者大貂寺,權臣見到這些個大宦官不敢掉以輕心是不假,唯獨內史黃門離皇帝最近,絲毫不輸宮內宦官,再者內史大小黃門郎在士林大多都口碑極佳,得以對宦官最是底氣十足,恨不得逮着把柄就要清君側才顯忠臣本色,因此很受宦官忌憚。故而中書大黃門身份清貴煊赫,十幾位直達天聽的當朝紅人,卻沒有自立山頭與四黨對峙地站在一起,分散開去。

這個羣體年紀懸殊,長者年邁如孫希濟不乏其人,壯年如顧劍棠最多,最年輕的幾個還不到而立之年,其中一位最新補缺大黃門的是個外地佬,名聲倒也不差,薄有清譽,自制的蘭亭熟宣在京城這邊當下廣受吹捧,只不過正常情況下按照資歷才學,還遠不夠格進入中書省擔任黃門郎,小黃門都懸乎,何況是大黃門,可沒奈何這小子不知怎的就被北涼王親筆親信推薦,這不前段時間徐大柱國尚未到京,晉蘭亭進入中書省的諭旨就快馬加鞭送到了西北那邊去。

這次是晉黃門頭回正式早朝,這小子出身地方上一般士族,在京城談不上根基淵源,眼高於頂的京官也不待見這個祖墳冒青煙的幸運傢伙,北涼王招惹不起啊,你小子是北涼王的門生?好,咱們不找你麻煩,但想要與你相談甚歡,沒門!你是新任大黃門又如何,這個位置京城內原先多少大佬眼巴巴盯着?結果被一個外地的無名小卒給從碗裡扒走一塊大肥肉,能不氣惱?

從未與京官打過交道的晉蘭亭顯得有點侷促不安,孤伶伶站在角落,被四周冷冽眼神盯着,出了一身汗水。初入京城時的躊躇滿志一掃而空,更有附近門下省一位散騎常侍嗓音不弱地譏笑出聲“人言西北蠻子沐猴而冠。以前不信,如今看來,果然!”

很快幾位與那散騎常侍身爲門下省同僚的起居郎、拾遺等諸多青壯年官員都附和笑着重複“果然”兩字,這讓孤立無援的晉蘭亭恨不得挖個地洞鑽下去,晉蘭亭這下真切感受到了京官的排外,他身體孱弱,性格也不算堅毅,受了這等以往遇不上想不到的委屈,立馬-眼睛通紅,竟然隱約有落淚的跡象,更惹來一些欺軟最是擅長的京官們冷笑嘲諷。

這時,首輔張鉅鹿遙遙望來,看到這一幕,微皺了眉頭,停下腳步,顧劍棠本意是讓張首輔先行入皇城,但見到首輔折了個方向轉身走去,顧大將軍也不客套,率先走入大門,顧部將軍們自然跟着魚貫而入,孫希濟和青黨兩大供奉也都緊隨其後,朝中張黨勢力最大,人數最多,首輔不入城門,當然不敢輕舉妄動,只好停在原地,齊齊望向首輔,面面相覷,都瞧出對方眼中的疑惑。

極有官威的張鉅鹿來到垂頭喪氣的晉蘭亭身邊,溫言微笑道:“晉黃門,前幾日我厚着臉皮特意與桓祭酒討要了幾刀蘭亭熟宣,那老傢伙心疼得割肉一般,回府上一試,才知桓老頭爲何視作心頭肉,委實是輕如白蟬翼,抖不聞聲。若不介意,我可要再跟你這蘭亭宣的監造人求幾刀熟宣。”

晉蘭亭擡頭一臉匪夷所思,嚅喏不敢言。那些個原本等着看好戲的官員緩緩散去,再不敢在明面上譏笑這個僥倖竊據高位的外地佬。

張首輔也不以爲意,拍了拍晉蘭亭肩膀,擦肩而過時淡然說道:“君子方能不結黨絕營私。今日笑且由人笑去,不妨再過十年看誰笑誰。”

晉蘭亭雙腿一軟,幾乎就要爲那個背影跪去。

士爲知己者死!

本朝高祖始定腰帶制度,自天子以至諸侯、王公、卿相以及三品以上許用玉帶,腰帶嵌玉數額又有明律規定,當朝大柱國徐驍因戰功卓著,先皇特賜白玉帶鑲嵌十五玉,大將軍顧劍棠十三玉。到了當今天子,御賜腰帶寥寥無幾,被天子公開倍加推崇的陳芝豹曾獲賜紫腰帶鑲玉十二枚,老首輔病逝後,兩年連升十幾級的首輔張鉅鹿曾接連獲賜紫腰帶四條,鑲金一條,其餘嵌玉數目六、十、十三,依次遞增,本朝朝服腰帶鑲嵌材質以玉爲最尊,其次纔是金銀銅鐵,除非皇帝特賜,否則不可逾越官爵。

玉腰帶規格不可越雷池,但君子好玉是古風,朝廷對腰懸玉佩並不禁止,晉蘭亭跟隨着文武官員走入城門後,一路行去,玉佩敲擊,叮咚作響,一片清越空靈聲。

晉蘭亭心神搖曳。

這便是整個離陽王朝的中樞重地啊。

————

要說這段時間有什麼大事,比起盧道林請辭國子監右祭酒一職並且天子御批獲准,無名小卒的晉蘭亭進入中書省就顯得無足輕重了,北涼世子在江南道上亂殺士子一案,在耳目最靈通的京城這邊馬上就掀起軒然大波,國子監太學士三萬人,羣情激昂,喧囂揚塵,哪怕明知那位異姓王還逗留在京城,仍是抵擋不住這幫王朝未來棟樑的學子炸鍋一般議論。太安城國子監最早規模極小,限定宗室、外戚以及三品以上功勳大臣的子孫入學,到先皇時有所擴大,增補五廳六堂十八樓,等到春秋落幕,一統天下,國子監徹底廣開門路,至今已經容納學子三萬人,國子監建築足足綿延十里,蔚爲壯觀,盛況空前,國子監設置左右兩位祭酒,與上陰學宮相似,這些年太學士如過江之鯽涌入國子監,自成士林,隱有與學宮一較高下的巍巍氣象。

泱州盧氏家主盧道林作爲右祭酒,地位僅在曾是張首輔同門的左祭酒桓溫之下,這次受累於親家子弟在江南道上的兇惡行徑,名聲受損,自認再無法給國子監三萬學子做表率楷模,主動請辭右祭酒,至於這其中有無左祭酒桓溫的推波助瀾,恐怕就只有當局者盧道林知曉。盧道林這些日子閉門謝客,讓人覺得這次陰溝裡翻船的盧祭酒是真的心灰意冷了。盧道林坐於書案後,捧着一本聖人典籍,神情自若,看不出半點頹喪,大管家快步行來,到了門口才放慢步子,躬身說道:“老爺,大柱國造訪。”

出乎意料的盧道林略作思量,沉聲說道:“開中門!”

大管家臉色古怪道:“啓稟老爺,大柱國說開中門麻煩,便直接從側門走入了,馬上就到這兒。”

盧道林笑着搖了搖頭,有些無奈,起身正了正衣襟,才一腳踏出書房門檻,就看到內廊行來一個駝背傢伙,冷不丁被這老頭給摟住脖子,帶着興師問罪的意味大笑道:“親家啊親家,你做人可不地道,下馬嵬驛館離這兒才幾腳路程,咋的,非要我來見你不成,就不肯賣個臉面給我啦?有你這麼做親家的嗎?”

一位是權勢彪炳的北涼王,一個是清貴至極的昔日國子監祭酒,結果兩親家相逢後,後者就被摟着脖子差點喘不過氣來,所幸大管家是一輩子都侍奉盧府的自家人,始終目不斜視。

原先在南北士林口碑都極佳、公認深得古風的盧道林只得歪着脖子,一臉無奈道:“大柱國,這,這成何體統。”

徐驍鬆開手,負手走入書房,盧道林眼神示意大管家關上門。

書房只剩下這對飽受世人矚目的親家。

徐驍大大咧咧坐在椅子上,笑呵呵問道:“一下子沒官兒當了,是不是心裡空得慌?”

盧道林笑道:“尚可。”

徐驍一擺手,直來直往道:“不跟你彎來繞去,你說吧,尚書省六部,你想去哪裡,事先說明白嘍,當然兵部你不用去想,顧劍棠那王八蛋一貫視作他自家牀上的婆娘,外人誰去他就跟誰急。吏部嘛,也難,張碧眼的鐵打地盤,差不多也算油鹽不進,至於刑部,你去也不合適。禮部戶部工部,親家,你自己挑一個。嘿,想讓我早點離開京城,總得給點本錢才行。”

盧道林雖說早有此意,既然國子監呆不住,跟桓溫爭了這麼多年還是不過,還不如另闢蹊徑,只不過以往再怎麼說,國子監祭酒都是一等一的頂尖清貴,當朝中書門下兩省不設正省令,連德高望重的孫希濟都只是門下左僕射而已,兩個祭酒就成了清流名士最頂點的位置,話說回來,這些年盧道林在國子監既然僅是略輸桓溫,自然栽培了不在少數的心腹,也算是門生桃李滿天下了,唯一的遺憾便是若去了六部,恐怕今生都無望殿閣大學士的頭銜,盧道林再性情豁達,終歸難逃名士窠臼,不過這次順勢退一步,倒也不至於傷心傷肺,皇帝陛下也有暗示要他入主一部,盧道林自認清水衙門的禮部可能性最大,本有些許遺憾,但是當收到族弟盧白頡的家信,說要爭取一下兵部侍郎,盧道林當時便浮了數大白,直呼痛快。如此一來,去禮部反倒是最合時宜了,否則就要觸及泱州其餘三大家族的底線,盧道林不願在這時候橫生枝節,反正只要弟弟盧白頡肯出仕,萬事皆定矣!此舉於盧氏而言,於泱州士子集團而言,皆是萬幸!

四下無人,也不再喊徐驍爲大柱國,喊了一聲親家翁後,盧道林笑着含蓄說道:“劉尚書年歲已大,身體不適,年前便向陛下提過要告老還家。”

徐驍撇撇嘴,直截了當道:“就這麼說定了。”

盧道林猶豫了一下,輕聲道:“此事親家翁不出面也無妨。”

徐驍呸了一聲,伸手指着盧道林的面,毫不留情罵道:“你這迂腐親家,真當六部尚書是你囊中物了?我若不出面,信不信張碧眼稍稍聯手孫希濟,就能把你死死按在一個破爛地方上擡不起頭?”

盧道林悚然一驚。

徐驍搖頭笑道:“親家你啊,讀聖賢書是不少,大道理懂得也多,可這做官,可不是面子薄就能做成的。醜話說前頭,你要還是把禮部尚書當國子監祭酒來當,過不了多久就要捲鋪蓋滾蛋。”

盧道林嘆氣一聲,說道:“受教了。”

徐驍擺擺手,笑了笑,眯眼道:“鳳年在江南道上胡鬧,讓親家丟了國子監的基業,惱不惱?”

盧道林正色道:“說不惱那是矯情,不過這事說實話怪不得世子殿下生氣,自家人不幫自家人,再大的家業都得敗光。這點鄉野村夫都懂的道理,盧道林還是懂的。”

盧道林繼而面有愧疚道:“我已寫信給玄朗,以後由不得他意氣用事!”

徐驍這才睜開眼,起身緩緩說道:“親家,這話纔像一家人說的話。”

盧道林如釋重負,看徐驍架勢,像是要才坐下便要走,訝異道:“親家翁這是要走?”

徐驍沒好氣道:“不走難道還跟你打官腔啊,走了,回北涼。”

盧道林無言以對。

徐驍走出書房時輕聲笑道:“不用擔心陛下對你我猜忌,法不外乎人情,既然是親家,就得有親家的做法,生疏得比外人仇家還不如,才叫有心人想不明白,想不明白了纔會去瞎琢磨,琢磨琢磨着才容易出事,對不對?”

心底有陰霾的盧道林這時徹底鬆了口氣。

北涼王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盧道林不知道的是府外馬車裡坐着一位微服私訪的隋珠公主。

徐驍坐入馬車後,公主殿下扯着他的袖口,愁眉苦臉道:“徐伯伯,可以不離京嗎?小雅好無聊的。”

徐驍笑道:“沒法子啊,伯伯就是勞碌命,要不我讓鳳年來京城陪你玩?”

隋珠公主眼珠裡滴溜溜轉動。

徐驍揉了揉她腦袋,說道:“你看看,心裡還是有芥蒂不是,得,伯伯只能拿出殺手鐗了,帶你吃幾大碗杏仁豆腐去,到時候再生鳳年的氣,伯伯可就不樂意了啊。”

公主殿下撒嬌晃着大柱國的袖口,哼哼了兩聲,燦爛笑道:“好啦好啦,看在徐伯伯的面子上,不跟那傢伙一般見識!”

這一日與隋珠公主吃過了三文錢一碗的杏仁豆腐,史書上記載這是北涼王徐驍最後一次進京與離京。

依舊是一身富家翁裝束的北涼王出城後,走下馬車,雙手插袖,望着巍峨城頭。

身旁站着黑衣病虎楊太歲。

徐驍感慨道:“楊禿驢,今日一別,估摸着咱倆這輩子都見不着了吧?”

國師老僧木訥點頭。

徐驍笑道:“誰後死,記得清明去墳頭上酒。”

楊太歲平靜道:“貧僧很貧,買不起好酒,所以肯定先死,賺了。”

徐驍伸手摸了摸這國師的那顆光頭,道:“你啊,一輩子連小虧都不願意吃,跟你做兄弟,虧了!”

曾談笑間傾覆八國的兩人就此別過。

黑衣老僧駐足原地,望着馬車漸行漸遠,摸了摸自己光頭,最後低頭雙手合十。

世間能讓這位老僧心甘情願低頭的,唯有北涼徐驍一人而已!

第95章 各懷心思第157章 天高任鳥飛第66章 一日千里第165章 百足之蟲,夫妻之間,強弩之末第193章 女俠第93章 白龍魚服第345章 一條廣陵江第48章 老卒和桑椹第56章 姑娘請自重第48章 老卒和桑椹第141章 馬踏中門第89章 破甲第8章 高手第64章 遊獵第19章 練刀第26章 公主何苦爲難公主第168章 娃娃親第407章 豪賭第19章 練刀第112章 無禪多情有道第9章 小娘去不去第195章 中原何曾少豪氣第165章 讀書人第293章 安身之地無處安心第310章 君子第36章 兩顆頭顱兩行淚第201章 大風起時,豈能不落人頭(中)第50章 燈火第151章 青衣殺白衣第1章 小二上酒第314章 收屍第99章 大醮大潮第五六十章 西佛東魔白衣逐鹿第72章 無名詩第59章 小傘大龍捲第331章 以一換五百第20章 火燒雲下第405章 拒馬第134章 拋人皮第36章 武無第二第168章 珠簾,鐵甲(上)第139章 一青繡鞋第38章 你是禪第274章 守歲第163章 春秋是塊田,田邊有老農第35章 神仙和凡人第380章 北涼悲涼第275章 腰佩雙刀,繡冬春雷第98章 燈籠番外第三章第三百六十七章第68章 打劫的第89章 陳芝豹第136章 北上南下第104章 好鳥好世道第82章 龍王爺一竿攔江第58章 水珠對水甲第184章 兩人之戰,兩國之戰(三)第88章 少俠和魔頭第185章 兩人之戰,兩國之戰(四)第2章 上下清涼山第83章 這麼高第144章 新桃換舊符,六年換一刀第167章 亭中三言兩語定江湖第33章 劍鞘即冢!誰可匹敵?第187章 兩人之戰,兩國之戰(六)第127章 憐子如何不丈夫第151章 一杯雪一頭顱第103章 買秘笈送黃酒第18章 那些壇黃酒第96章 一腳踏黃龍第120章 在等在念,願聞奇楠第377章 舉世皆敵第22章 家狗姓趙野狗姓徐,姓趙又如何?第129章 春神謠第165章 讀書人第62章 一袖刀第170章 提前一戰第150章 別我回第58章 水珠對水甲第134章 拋人皮第323章 一杆梅子酒,白衣返北涼第49章 呵呵姑娘第95章 一問一答第52章 白馬出涼州第130章 龍擡頭,開天眼第118章 徐家年年有餘第25章 一劍直過十八門,西楚觀禮太安城第178章 指玄對指玄第159章 腳下有山河第61章 以發系發第136章 南歸,過河,拽山第138章 兩百歲說百年江湖第159章 就在那裡!第152章 上桌第98章 燈籠第123章 一刺第144章 新桃換舊符,六年換一刀第186章 兩人之戰,兩國之戰(五)第117章 孤家寡人
第95章 各懷心思第157章 天高任鳥飛第66章 一日千里第165章 百足之蟲,夫妻之間,強弩之末第193章 女俠第93章 白龍魚服第345章 一條廣陵江第48章 老卒和桑椹第56章 姑娘請自重第48章 老卒和桑椹第141章 馬踏中門第89章 破甲第8章 高手第64章 遊獵第19章 練刀第26章 公主何苦爲難公主第168章 娃娃親第407章 豪賭第19章 練刀第112章 無禪多情有道第9章 小娘去不去第195章 中原何曾少豪氣第165章 讀書人第293章 安身之地無處安心第310章 君子第36章 兩顆頭顱兩行淚第201章 大風起時,豈能不落人頭(中)第50章 燈火第151章 青衣殺白衣第1章 小二上酒第314章 收屍第99章 大醮大潮第五六十章 西佛東魔白衣逐鹿第72章 無名詩第59章 小傘大龍捲第331章 以一換五百第20章 火燒雲下第405章 拒馬第134章 拋人皮第36章 武無第二第168章 珠簾,鐵甲(上)第139章 一青繡鞋第38章 你是禪第274章 守歲第163章 春秋是塊田,田邊有老農第35章 神仙和凡人第380章 北涼悲涼第275章 腰佩雙刀,繡冬春雷第98章 燈籠番外第三章第三百六十七章第68章 打劫的第89章 陳芝豹第136章 北上南下第104章 好鳥好世道第82章 龍王爺一竿攔江第58章 水珠對水甲第184章 兩人之戰,兩國之戰(三)第88章 少俠和魔頭第185章 兩人之戰,兩國之戰(四)第2章 上下清涼山第83章 這麼高第144章 新桃換舊符,六年換一刀第167章 亭中三言兩語定江湖第33章 劍鞘即冢!誰可匹敵?第187章 兩人之戰,兩國之戰(六)第127章 憐子如何不丈夫第151章 一杯雪一頭顱第103章 買秘笈送黃酒第18章 那些壇黃酒第96章 一腳踏黃龍第120章 在等在念,願聞奇楠第377章 舉世皆敵第22章 家狗姓趙野狗姓徐,姓趙又如何?第129章 春神謠第165章 讀書人第62章 一袖刀第170章 提前一戰第150章 別我回第58章 水珠對水甲第134章 拋人皮第323章 一杆梅子酒,白衣返北涼第49章 呵呵姑娘第95章 一問一答第52章 白馬出涼州第130章 龍擡頭,開天眼第118章 徐家年年有餘第25章 一劍直過十八門,西楚觀禮太安城第178章 指玄對指玄第159章 腳下有山河第61章 以發系發第136章 南歸,過河,拽山第138章 兩百歲說百年江湖第159章 就在那裡!第152章 上桌第98章 燈籠第123章 一刺第144章 新桃換舊符,六年換一刀第186章 兩人之戰,兩國之戰(五)第117章 孤家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