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天下大雨

從武德十一年到天寶七載,時間匆匆而過,當年只有十歲的天寶帝如今已是十七歲的少年。可世人都知道, 如今的帝京中樞,真正的主人不是那位高坐龍椅之上的少年皇帝,而是那位坐在龍椅之後的垂簾太后謝雉。

所謂垂簾,是太后或皇后臨朝聽政,殿上用簾子遮擋,故而世人皆謂之曰:垂簾聽政。

自古以來,女子當政就有諸多忌諱,被天下士大夫貶抑爲牝雞司晨,正如那位女帝曾經說過的一句話,男子出十分力就能做成的事情,女子必須要用上十二分力才行,此乃天下大勢。

不過大勢之中也不乏諸多例外巧合。當年女帝還未登基稱帝,還是皇后時,史書如此記載:“時帝風疹不能聽朝,政事皆決於天后。上每視朝,天后垂簾於御座後,政事大小皆預聞之,內外稱爲二聖。”如今的謝太后也效仿女帝之事,每每朝堂議事,懸掛珠簾,坐於皇帝御座之後,龍椅上的少年天子,與其說是天子,倒不如說是傀儡更爲恰切一些。

只是謝雉也不全然高枕無憂,除去女子之身不說,她之所以能夠執掌朝政,主要原因在於兩點,第一點便是她的太后身份,第二點則是先帝留下的旨意。只是先帝的遺詔本意是以太后制衡顧命四大臣,如今顧命四大臣已經不復存在,那麼太后是否還應繼續掌握天子六璽?是否應該還政於皇帝?朝野之間,多有議論,這也是帝黨能夠擡頭的關鍵所在。

謝雉心知肚明,她只是徐家的媳婦,雖然現在憑藉各種手段能夠平衡朝堂內外,但在大義上仍是有名不正言不順之嫌,此時雖然掌握有訓政實權,但在政事上,還遠遠不能像先帝那般大權獨攬,十分依賴外廷的晉王和內廷的司禮監。反觀孫鬆禪,雖然只是臣子,但有地方上幾大實權督撫的支持,又是皇帝老師,地位尊崇,實在輕動不得。

今日早朝散朝之後,謝雉留下了孫閣老和晉王兩位重臣,商議關於齊州總督秦道方平叛事宜。依照謝太后和晉王的意思,齊州總督秦道方掃平了爲禍多年的青陽教之亂,有大功勞於社稷,所以應當予以重賞,除了尋常的財物賞賜之外,還加封秦道方爲靖新伯,特授光祿大夫,然後由齊州總督調入帝京,入內閣,加大學士。若是在太平盛世,這份賞賜着實不輕,大魏自立國以來功勳卓著者,有先後歷經五朝,身在內閣爲輔四十餘年、首輔二十一年的老臣,未曾封爵;整頓軍務,擊退金帳大軍的徐世嵩,未曾封爵,當年的張肅卿和秦襄,同樣沒有封爵。這次要封爵於秦道方,再加上入閣之舉,說是一步登天也不過份。

只是如今乃是亂世,不比太平盛世,當今世道,守着一個爵位和內閣的空名頭,無甚大用,關鍵還是那些手握實權的封疆大吏,謝太后此舉,不過是官場上慣用的明升暗降,孫鬆禪自是不肯答應,以齊州餘亂未清,仍有青陽教流寇四處作亂,而且齊州百廢待興,若是此時調秦道方入京,恐生他變之由,回絕了謝太后的提議,同時提出不如讓秦道方遙領內閣大學士,仍舊兼任齊州總督一職。

謝太后本就是試探意味居多,見孫鬆禪態度堅決,秦道方背後又有遼東秦閥的支持,她本就是出身於遼東五宗,深知秦氏的厲害之處,也不敢貿然出手,只好將此事暫且按下不提,又議了西北的局勢和遼東的邊防,直到正午時分,孫鬆禪與晉王才從宮中出來。

孫鬆禪能夠接替張肅卿擔任內閣首輔,自然是城府深沉之人,平日裡不顯山不漏水,再加上年歲已高,便常常告病,讓人不知真假,此時忙碌了一個上無之後,孫鬆禪的腳步便有些不穩,晉王主動攙扶着他走下層層白玉臺階,往宮門外走去。

就在此時,陰沉了一個早上的天空中飄起了雨滴,然後越來越大,轉眼間已是大雨滂沱。

立時有宦官爲兩人撐傘,晉王接過雨傘,示意宦官退下,親自將雨傘罩在孫鬆禪的頭上。

晉王扶着孫鬆禪的身影漸漸消失在風雪之中,謝雉站在殿門前,望着殿外的迅猛風雨,其中夾雜着的水氣撲面而來,彷彿大魏的兩京十九州之地此時都已經籠罩在了這茫茫大雨之中。

“李先生有傳信回來嗎?”謝雉突然問道。

站在謝雉身後的柳逸輕聲回答道:“回稟太后,李先生那邊是三天一傳信,前天剛剛傳信,下次傳信最早也要等到明天。”

謝雉的心情有些晦暗,就如這眼前的天氣一般,沉沉開口道:“如今青鸞衛都督府是你在管着,待會兒你去問問青鸞衛的人,西京那邊有什麼動靜。”

柳逸恭敬應道:“喏。”

謝雉長長嘆了一口氣。

國事艱難,國勢艱難。

大魏立國近二百年,多少風霜雪雨揮灑而去,大魏仍舊屹立不倒,可是如今的這場大雨,大魏還能撐得住嗎?

謝雉回頭望去,大殿的門檻就在自己的身後,一步便能跨過去,甚至大殿最深處盡頭的那張椅子,她想要坐上去也不是不能,可她卻遲遲沒有坐上去。

如果她更進一步,後世的史書可會說她女子亂政?可會說她牝雞司晨?如果她歸政於皇帝,僅憑一個少年人,應付得了現在的局勢嗎,對付得了那些虎豹豺狼嗎?

謝雉的晦暗心情中又多了幾分陰沉。

按照大魏律制,親王或老病大臣有特旨可以宮內乘雙人擡輿。所謂雙人擡輿,其實就是一把特製的椅子,靠背和兩側用整塊木板封實,上面加一覆蓋,前面加一擋簾,兩根竹竿從椅子兩側穿過,由兩人或手或肩擡扛而行。

孫鬆禪身爲首輔,又是上了歲數的年老大臣,早就得享宮內乘坐雙人擡輿。若是在煙波殿,孫鬆禪的擡輿可以停到煙波殿外的石階下,不過如今的煙波殿在先帝駕崩之後,廢置已久,所以議事多是在這座偏殿中,殿外廣場乃是文武百官參加朝會的出入所在,就不好停放擡輿,所以兩人還要徒步行走一段距離。

此時驟然落雨,兩人也只能冒着風雨走完這段路程。

晉王一揮大袖,爲孫鬆禪吹開風雨,使風雨不能近身半分。

愈發顯得老邁的孫鬆禪感慨道:“人老了,就不中用了。”

晉王輕聲道:“閣老言重了,如今的大魏朝可離不開閣老。”

孫鬆禪緩緩道:“是殿下擡舉我了,我大魏兩京十九州之地,不是在我的肩上擔着,是在太后娘娘和殿下的肩上擔着。”

晉王稍稍沉默,沉聲道:“閣老此言對也不對,若是從大局出發,閣老此言不錯,太后是大魏根基。可從具體某些事上而言,卻是不對。如今的朝廷是不可一日無閣老纔是。”

孫鬆禪忽然停下腳步,擡眼望去,一片雨霧茫茫,周圍的景色若隱若現,分辨不清。

然後他緩緩轉頭望向攙扶着自己的晉王,顫顫巍巍地問道:“殿下此言何意啊?”

晉王笑道:“不過是有感而發”

孫鬆禪驟然沉默,立在風雨中久久不言。

晉王忍不住問道:“閣老?”

孫鬆禪回過神來,說道:“老臣剛剛想起了張肅卿曾經說過的一句話。”

晉王道:“願聞其詳。”

孫鬆禪輕聲道:“如入火聚,得清涼門。”

第一百零七章 中秋賞月第二百四十四章 路上第一百二十五章 離去第一百九十五章 老江湖秦素第七十章 元妙童子第二十六章 誓約第一百四十七章 齊王府第五章 觀戰第一百一十四章 說六扇門第三百一十二章 解惑第五十八章 江河倒灌第二百六十九章 張龍第一百五十八章 搭手第三十八章 人若無心第六十一章 潛龍在淵第一五十六章 牽涉第六十一章 天寶八載第一百四十七章 對坐而談第九十一章 兒子第三十九章 難分勝負第八十二章 八部衆第七十八章 返回桃源第一百一十四章 臘月二十八(下)第一百二十二章 掌握洞天第十三章 陰陽無常第一百八十四章 阻攔第一百五十章 古今第二十七章 開口吞人第一百六十一章 太座第一百八十九章 玉虛鬥劍第一百七十四章 寸步難行第三十九章 難分勝負第七十章 老汗第一百七十四章 齊州再無大戰第二百一十三章 八門金鎖第七十四章 白龍樓船第一百一十三章 鬥法第一百五十八章 開明陣第三十七章 得寸進尺第三十四章 一日不見第一百九十章 酌酒而談第三百零二章 巫咸之迷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夢一場第二百三十五章 由盛而衰第五十八章 太一東皇第九十九章 守株待兔第二百四十六章 裴娘子第二十九章 煙雨樓第一百三十六章 護城河第二百四十七章 手段盡出第一百四十八章 大軍開拔第六十五章 棋盤天地第二百五十二章 三十六真人第六十一章 天寶八載第一百四十章 上清正一第一百八十三章 湖上簫聲第三十五章 散功重來第三十一章 北山寺第一六十章 齊飲冰第一百零六章 殿內死戰第二十七章 九重雷劫第九十一章 刑柱玄機第一百四十七章 齊王府第一六十五章 名利第五十七章 煉魂化身第三百零二章 巫咸之迷第十九章 李姓縣令第一百一十一章 故地重遊第一百五十五章 東山屍影第一章 避暑行宮第一百六十七章 寧憶歸來第三章 常懷千歲憂第一百三十六章 劍鬥玄女第五十二章 胡良的刀第七十四章 白龍樓船第四十二章 人仙第二百八十章 神遊天外第一百八十章 分火見劍第一百三十八章 素王第二十章 女侍第二百零一章 勝負已分第一百五十九章 閣皁高人第九十九章 儒墨之爭第一百七十七章 倉皇而逃第一百三十七章 水火併用第三百一十二章 解惑第三十三章 不裡不歹第二十六章 招魂見鬼第八十八章 變故第三十一章 拉攏第一百一十七章 權宜之計第一百七十五章 鸞山雲媗第五十章 阿諛奉承第一百五十二章 當年總督第一百五十六章 西門家丁第六十九章 出掌離合第二十六章 以一敵衆第五十章 先手落子第一百七十章 雨後來客第一百八十二章 敗敵
第一百零七章 中秋賞月第二百四十四章 路上第一百二十五章 離去第一百九十五章 老江湖秦素第七十章 元妙童子第二十六章 誓約第一百四十七章 齊王府第五章 觀戰第一百一十四章 說六扇門第三百一十二章 解惑第五十八章 江河倒灌第二百六十九章 張龍第一百五十八章 搭手第三十八章 人若無心第六十一章 潛龍在淵第一五十六章 牽涉第六十一章 天寶八載第一百四十七章 對坐而談第九十一章 兒子第三十九章 難分勝負第八十二章 八部衆第七十八章 返回桃源第一百一十四章 臘月二十八(下)第一百二十二章 掌握洞天第十三章 陰陽無常第一百八十四章 阻攔第一百五十章 古今第二十七章 開口吞人第一百六十一章 太座第一百八十九章 玉虛鬥劍第一百七十四章 寸步難行第三十九章 難分勝負第七十章 老汗第一百七十四章 齊州再無大戰第二百一十三章 八門金鎖第七十四章 白龍樓船第一百一十三章 鬥法第一百五十八章 開明陣第三十七章 得寸進尺第三十四章 一日不見第一百九十章 酌酒而談第三百零二章 巫咸之迷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夢一場第二百三十五章 由盛而衰第五十八章 太一東皇第九十九章 守株待兔第二百四十六章 裴娘子第二十九章 煙雨樓第一百三十六章 護城河第二百四十七章 手段盡出第一百四十八章 大軍開拔第六十五章 棋盤天地第二百五十二章 三十六真人第六十一章 天寶八載第一百四十章 上清正一第一百八十三章 湖上簫聲第三十五章 散功重來第三十一章 北山寺第一六十章 齊飲冰第一百零六章 殿內死戰第二十七章 九重雷劫第九十一章 刑柱玄機第一百四十七章 齊王府第一六十五章 名利第五十七章 煉魂化身第三百零二章 巫咸之迷第十九章 李姓縣令第一百一十一章 故地重遊第一百五十五章 東山屍影第一章 避暑行宮第一百六十七章 寧憶歸來第三章 常懷千歲憂第一百三十六章 劍鬥玄女第五十二章 胡良的刀第七十四章 白龍樓船第四十二章 人仙第二百八十章 神遊天外第一百八十章 分火見劍第一百三十八章 素王第二十章 女侍第二百零一章 勝負已分第一百五十九章 閣皁高人第九十九章 儒墨之爭第一百七十七章 倉皇而逃第一百三十七章 水火併用第三百一十二章 解惑第三十三章 不裡不歹第二十六章 招魂見鬼第八十八章 變故第三十一章 拉攏第一百一十七章 權宜之計第一百七十五章 鸞山雲媗第五十章 阿諛奉承第一百五十二章 當年總督第一百五十六章 西門家丁第六十九章 出掌離合第二十六章 以一敵衆第五十章 先手落子第一百七十章 雨後來客第一百八十二章 敗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