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劍秀山中

劍秀山位於中州的中部位置,因爲罕有人至,所以沒有寬闊山路,只有羊腸小道蜿蜒,兩旁峭壁聳立,如是被利劍劈砍鑿出,兩方崖壁與一線小徑形成了一線天的景觀,將天光擠成窄窄一線,使得山道之上晦暗莫名,甚至有些地方昏暗如黑夜。

歷來文人名士探幽訪仙,最是偏愛此種地方。此地之所以訪客了了,緣於此地早有主人,爲私人所有,閒雜人等不可擅入,就算是那些有錢也有閒的風流名士,也只能望而興嘆。

對於這個神龍見首不見尾的劍秀山主人,有過諸多揣測,有說是朝廷權貴,有說是江湖名宿,衆說紛紜,只是始終沒人見過這位劍秀山主人的真面目。

此時便有兩人並肩行走在去往劍秀山主峰忘劍峰的小徑上,卻是一對年輕男女。

男子身着玄黑鶴氅,女子身着白色鶴氅。古時的鶴氅乃是道袍樣式,沒有袖子,故名爲“氅”,時至今日,名字未變,已經演變成廣袖的對襟長外衣樣式,名中有“鶴”,卻也早已不以鶴羽爲材,故而秋冬之際,無論男女,都可穿着,甚是飄逸瀟灑。待到冬日嚴寒,再在外面加穿帶有兜帽的大皮毛斗篷。男女兩人相貌氣度俱是不俗,行走在山路之間,衣袂飄飄,恍然似神仙中人。

兩人正是李玄都和秦素,李玄都不太喜歡率領衆人出行,更喜歡孤身或是一二人出行,如今就更是如此,所以他只帶了秦素一人,與秦清和白繡裳告辭之後,離開普陀島,從海上返回陸地,然後只用了小半天的時間,便到了中州境內的劍秀山。這便是地仙的厲害了,被譽爲“朝遊北海暮蒼梧”。

便在此時,忽聽聞有人吹笛,笛聲縹緲,悠揚悅耳,與空曠幽靜的劍秀山十分相稱。

秦素是喜好音律之人,聽聞笛聲,來了興趣,拉着李玄都往笛聲傳來之處行去。

不多時,兩人來到一處山澗,就見不遠處有一塊大石,石上坐着一人。

此人正閉目吹笛,待到一曲終了,他緩緩睜開雙眼,忽見不遠處不知何時多了一對男女,氣態不俗,再觀其衣着,不是尋常人家出身,簡單來說,鶴氅美則美矣,不利於行,無論是長期奔波於外之人,還是要做工做活之人,都不會穿着此類衣裳。再有就是價格昂貴了,便是尋常書生,也購置不起。

吹笛之人心中認定,這兩人應該是出遊的權貴子弟,似是一對年輕夫妻,不過不見僕從,卻是有些奇怪。他略顯恭謹地拱手一禮,“在下江陰府梅有勉,有禮了。不知兩位是?”

李玄都道:“我姓秦,雙名玄策,祖籍北海府,如今遷居於懷南府,這是內子,方纔內子聽聞梅兄吹笛,大爲佩服,便要來見識一番。”

“不敢,不敢。”梅有勉卻是恪守禮數,不敢直視秦素。自從理學聖人之後,禮教森嚴,尤其是男女大防,在他看來,這位秦兄讓自家夫人在外拋頭露面,已經是有些不合禮數了。不過他轉念一想,此地遠離人煙,人跡罕至,多半這位秦兄也不曾想到會遇見旁人。

有人是窩裡橫,在相識之人的面前談天說地,到了外人面前就訥訥難言。秦素卻是剛好反了過來,她在熟悉之人的面前,害羞又靦腆,可遇到生疏之人,還是會僞裝自己的,倒像是個性情淡漠的大家閨秀了,偶爾還頗有威嚴。

秦素便與他談了些關於音律的事情,梅有勉應答如流,只是謹守着禮數,回答得十分小心,不肯逾越半步。秦素便覺得有些無趣,不再開口,變爲李玄都與梅有勉攀談。

面對李玄都這個男子,梅有勉就要自然許多,說起了自身。早年時,梅有勉也是滿腹書生氣,曾嚮往出閣入相,匡扶天下,名垂史冊,可等他真正考取了功名,卻發現全然不是這麼一回事。他是二甲進士出身,去了翰林院,看上去風光,實則只能用“苦熬”二字來形容,翰林院的翰林們其實就是熬資歷,到了日子,就外放爲官,平日裡十分清苦,窮酸氣十足。而且翰林衆多,若是沒有關係門路,不乏一輩子都待在翰林院的。如今朝廷,要麼依附於帝黨,要麼依附於後黨,亦或是晉王一黨,這都是梅有勉所看不上的,於是他便找了個由頭,辭官不做,返回家鄉,開始寄情于山水之間,甚至還寫了一本遊記。

說到這兒,梅有勉喟然道:“久聞劍秀山之名,慕名而至,卻不曾想此山有主,竟是不得入,惜哉。”

然後他又對李玄都說道:“秦兄也是登山的嗎?我勸秦兄一句,就不要去碰壁了,此處的守山人脾氣很壞。”

李玄都淡淡一笑,“此山的主人乃是一位地仙,那位地仙曾是天潢貴胄,地位尊崇,後來棄王位求仙道,此山是他的隱居清修之地,自然不容外人踏足。”

“地仙!”梅有勉吃了一驚,“這世上當真有仙人嗎?”

李玄都道:“自然是有的,雲錦山的大天師,還有劍秀山的這位隱士,都是仙人。”

“早就聽聞雲錦山大天師元陽妙一真人的大名,可惜無緣得見。”梅有勉寄情于山水之間,自然也有尋仙訪道的想法,“難道秦兄是來尋仙訪道的?”

李玄都搖了搖頭,“只是拜訪故人罷了。”

梅有勉道:“如此說來,秦兄是修道之人了,不知秦兄能否爲我講解金液大還丹之道?”

李玄都搖頭笑道:“成就金丹大道,已然是長生之人,我非長生之人,如何講金丹之道?而且仙人未必超脫世俗之外,梅兄問道可以,尋仙就不必了。”

梅有勉卻是不甚贊同,“若不超脫世俗之外,何以稱之爲仙人?”

李玄都道:“仙人、聖人、真人、神人,歸根究底還是人,難逃人性窠臼,不能小覷,卻也不必想象得太高。”

不等梅有勉開口,李玄都道:“今日緣盡於此,若是有緣,我們來日再會。”

言畢,李玄都攜着秦素直接消失不見。

梅有勉大吃一驚,向四周望去,卻只見山泉汩汩,清風過林,哪還有半個人影。到了此時,他才意識到今日遇到了高人,莫不是傳說中的仙翁點化傳法,再想去請教仙緣卻是來不及了,不由得懊惱頓足。

李玄都與秦素沿着山路繼續前行,前方天光乍泄,豁然開朗,兩邊青翠一片,腳下道路逐漸平緩開闊,四周除了高大樹木之外,寂寂無聲,偶爾傳來幾聲輕微鳥叫蟲鳴,讓人心曠神怡。

拾階而上,青木夾道,冷風習習,李玄都和秦素不知不覺間便來到了山腰位置,這裡竟是有一方靜湖,湖面平滑如明鏡,只是在輕風拂過的時候,纔會略起微瀾,似是美人蹙眉。

整個湖畔竟是不見半點人跡,不曾臨湖築廬,也不曾修築碼頭停泊小舟。秦素還是第一次來到此地,不由得臨湖駐足,道:“地師好雅興,不在此處做任何修飾,反而能顯現天然之美。”

說話間,李玄都恍然發現這座湖竟然不是死水,而是有一條自山上而來的小河相連,河水靜如不流,倒碧凝雲,若將此山比作美人,這河水便是女子髮髻上吹落下來的一條晶瑩髮帶。

兩人沿着河水逆流而上,別有洞天。

只見原本筆直的峭壁上,忽然凹陷出一個巨大弧度,形成了一個開口極大、縱深極淺、似洞非洞的存在,佔地大約一畝左右。

李玄都指着此處說道:“此地夏秋之際洞水溢出,匯流成溪,在日光照耀之下,谷中涌起山嵐霧藹,朦朧飄渺,雲蒸霞蔚,氣象萬千。”

此地三面環山,唯有一面面向懸崖峭壁,與上山的石徑相鄰。其中種植有茂盛翠竹,風起則起竹濤響,而在竹林的掩映之中,則是一座清幽古雅的二層竹樓。

秦素問道:“這就是地師的隱居之地?”

李玄都搖了搖頭道:“這是守山人的居所。”

話音落下,只見一個矮小老者從竹樓中緩緩走出,生得乾癟瘦弱,鬚髮也是稀疏,腰間別着煙桿。

秦素倒是認得此人,那日李玄都在太平山上升座,老人曾代表地師前去相賀,秦素在那時候見過一面,印象深刻。

老人見到李玄都,略微一怔,再見到李玄都身上的“陰陽仙衣”,臉色驟然一變。

沉默了片刻之後,老人緩緩開口道:“李公子,我家主人他……”

李玄都輕聲道:“數日之前,地師已經在崑崙洞天飛昇離世,並將這件‘陰陽仙衣’傳給了我。”

老人望着李玄都良久,嘆息一聲,“料想世間也無人能將我家主人如何,既然我家主人將‘陰陽仙衣’傳給了李公子,那麼李公子便是劍秀山的新主人,小老兒也會聽從公子的差遣。”

李玄都並沒有拒絕,問道:“不知老丈如何稱呼?”

老人道:“公子叫我徐七即可。”

第二百一十五章 石破天驚第九十三章 來客登山第一百八十四章 徐載元第二百二十章 對峙第八章 父子第七十章 埋屍地第一百二十章 御六氣之辯第二百章 旗開得勝第三十四章 人仙第三十九章 陸夫人第一百四十六章 南鬥劍陣第一百四十一章 撤軍第七十三章 初具雛形第八十八章 無心上人第一百七十章 中州北陽第六十九章 何時忘記第六十二章 手段各出第一百二十九章 祭祖第一百九十四章 魔刀第一百八十八章 互助第一百一十六章 隱患甚深第一百五十八章 搭手第二十五章 太陰八劍第一百六十章 深淵中人第九十九章 宮官教誨第一百六十九章 火中取粟第四章 盜墓賊第一百零二章 張家之人第五十五章 春雨第七十一章 夜半客至第五十八章 青領宮第三百零五章 曉夢迷蝴蝶第一百一十六章 二女相見第一百五十章 金陵錢家第一百一十七章 雙方對峙第二十七章 都督僉事第二百三十一章 刀劍第一百零五章 兩人皆死第七章 各出手段第一章 玉蓉第一百五十一章 手段盡出第二十一章 當年今朝第二百一十九章 血裳絕仙劍第一百一十二章 我姓徐第一章 避暑行宮第一百八十四章 阻攔第六十章 三魔化神丹第一百一十四章 說六扇門第二十八章 自帝京來第三十九章 變天第八十八章 兩方思量第十五章 無字卷第五十五章 降妖傳說第一百二十三章 風雷之變第一百零三章 伊克頓第十八章 種魔之法第二百五十章 歐帝三拳第二十二章 玄女六經第七十章 紫氣水劍第二百一十八章 民心可用第二百九十三章 幽冥谷第五十八章 入蜀第三十七章 閱金經第四十五章 生意第一百九十五章 結伴同行第一百零一十二章 諸葛鏨第二百三十章 此中算計第一百五十九章 法難師太第一百五十四章 激戰第二百七十章 老祖上身第八十一章 觀海樓上第一百八十一章 一力降十會第六十六章 小死大睡第一百一十四章 胡說八道第一百章 墳前質問第二百二十六章 封山避禍第八十八章 美酒第一百九十章 高出三寸第一百九十一章 正邪之辨第七十九章 登山之行第五十九章 同境無敵第一百四十八章 奪權第六十三章 聯手第五十七章 煉魂化身第一百七十五章 聽雨讀書第八十二章 道果第一百四十九章 算命求籤第一六十七章 期限第一百四十一章 心開二度第八十六章 號令羣雄第四十四章 重回北邙第六十四章 詞牌爲名第二百五十二章 三十六真人第八十八章 人心第七十五章 扶靈還鄉第二百一十九章 王法無情第一百三十四章 兩位公子第九十九章 太素玄功第三十六章 鐵屍現世第一百八十九章 劫財劫色
第二百一十五章 石破天驚第九十三章 來客登山第一百八十四章 徐載元第二百二十章 對峙第八章 父子第七十章 埋屍地第一百二十章 御六氣之辯第二百章 旗開得勝第三十四章 人仙第三十九章 陸夫人第一百四十六章 南鬥劍陣第一百四十一章 撤軍第七十三章 初具雛形第八十八章 無心上人第一百七十章 中州北陽第六十九章 何時忘記第六十二章 手段各出第一百二十九章 祭祖第一百九十四章 魔刀第一百八十八章 互助第一百一十六章 隱患甚深第一百五十八章 搭手第二十五章 太陰八劍第一百六十章 深淵中人第九十九章 宮官教誨第一百六十九章 火中取粟第四章 盜墓賊第一百零二章 張家之人第五十五章 春雨第七十一章 夜半客至第五十八章 青領宮第三百零五章 曉夢迷蝴蝶第一百一十六章 二女相見第一百五十章 金陵錢家第一百一十七章 雙方對峙第二十七章 都督僉事第二百三十一章 刀劍第一百零五章 兩人皆死第七章 各出手段第一章 玉蓉第一百五十一章 手段盡出第二十一章 當年今朝第二百一十九章 血裳絕仙劍第一百一十二章 我姓徐第一章 避暑行宮第一百八十四章 阻攔第六十章 三魔化神丹第一百一十四章 說六扇門第二十八章 自帝京來第三十九章 變天第八十八章 兩方思量第十五章 無字卷第五十五章 降妖傳說第一百二十三章 風雷之變第一百零三章 伊克頓第十八章 種魔之法第二百五十章 歐帝三拳第二十二章 玄女六經第七十章 紫氣水劍第二百一十八章 民心可用第二百九十三章 幽冥谷第五十八章 入蜀第三十七章 閱金經第四十五章 生意第一百九十五章 結伴同行第一百零一十二章 諸葛鏨第二百三十章 此中算計第一百五十九章 法難師太第一百五十四章 激戰第二百七十章 老祖上身第八十一章 觀海樓上第一百八十一章 一力降十會第六十六章 小死大睡第一百一十四章 胡說八道第一百章 墳前質問第二百二十六章 封山避禍第八十八章 美酒第一百九十章 高出三寸第一百九十一章 正邪之辨第七十九章 登山之行第五十九章 同境無敵第一百四十八章 奪權第六十三章 聯手第五十七章 煉魂化身第一百七十五章 聽雨讀書第八十二章 道果第一百四十九章 算命求籤第一六十七章 期限第一百四十一章 心開二度第八十六章 號令羣雄第四十四章 重回北邙第六十四章 詞牌爲名第二百五十二章 三十六真人第八十八章 人心第七十五章 扶靈還鄉第二百一十九章 王法無情第一百三十四章 兩位公子第九十九章 太素玄功第三十六章 鐵屍現世第一百八十九章 劫財劫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