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三章 名相的輓歌

ps:感謝書友fkingbitch,塗成偉的打賞鼓勵。¥℉,

王世充微微一笑:“陛下,草民與這二人如此深仇大恨,又怎麼可能還有任何來往?巴不得離他們遠一點呢。”

楊廣點了點頭:“那麼,這二人免官之後,有沒有什麼言論,傳到你耳中過的?”

王世充的臉色微微一遍,仔細地思考了一下,搖了搖頭:“草民記得不是太清楚了,高熲自免官後,一直深居簡出,以前那些找他求官的人也都極少登門了,可以說得上是門可羅雀,而高熲本人也幾乎不出大門,草民沒有聽過他有什麼言論流傳出來。至於賀若弼,自從滅陳之後就給先皇罷了官,奪了軍權,倒是一直怨聲載道,總是說自己身爲大將,卻沒有領軍作戰的機會,反倒是以前的部下象史萬歲這樣的人得以升任一軍主帥,甚是有不平之意。”

楊廣輕輕地“哦”了一聲:“那他們自從朕登基以來,對朕的執政治國之策,可有什麼議論?”

王世充眨了眨眼睛,搖頭道:“草民愚鈍,沒有特別留意,也沒有聽到什麼言論。可能是因爲草民是商人之子,這些關隴集團的將領世家們看不上草民,所以草民很多東西都無從得知吧。”

楊廣的嘴角勾了勾,換了個話題:“王行首,去年爲了清洗楊素的勢力,也連累了你丟官,朕的心裡一直挺過意不去的,這回你隨駕巡塞。又險些給奸人陷害。朕有意給你一個官職去做。你看看你有什麼中意的,可以直接跟朕提。”

王世充連忙表現得受寵若驚,跪了下來:“一切但憑聖裁,草民不敢奢求高官厚祿,惟願能幫陛下解憂一二則可!”

楊廣哈哈一笑,上前扶起了王世充:“王行首言重了,你對朕的忠心,還有你的能力。朕都是很清楚滴,現在朕還沒有想好這個問題,這樣吧,等朕回京之後,處理完一些人事之後,對你會另有重用,你看如何?”

王世充的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冷笑,一閃而沒,連忙說道:“一切但憑陛下聖裁!”

王世充退出御帳之後,正好看到蕭瑀也站在帳外等候接見。二人心照不宣地眼神對視了一下,便各自匆匆而去。

蕭瑀走進了帳內。發現楊廣正負着雙手,背對着他,撫須沉吟着什麼,蕭瑀知道楊廣這個樣子一定是在思考什麼麻煩的事情,一言不發地站在帳門口。

楊廣久久才長出一口氣:“蕭愛卿,這回多虧了你的提醒,朕才知道了這麼多的事情,想不到就連宇文述的兒子,都敢做這生鐵走私之事,這些關隴世家的子弟,還不知道對朕有多不滿意呢。”

蕭瑀走上前去,平靜地說道:“陛下,您自從遷都東都之後,天底下又是多年太平,無大的戰事,這些關隴世家子弟很多都無法繼續通過軍功得爵,前些日子您又下令,先皇一朝所有的公候伯子男這五等爵位,如果本人沒有軍功或者是治政之功,一律廢除,不得襲父爵,這個命令只怕引起了這些軍功貴族子弟的恐慌,如果不能再無功得父親的蔭爵,那以後可能要喝西北風了。也難怪宇文化及會鋌而走險,想要搶奪王世充家的產業。”

楊廣咬了咬牙:“好了,朕心裡有數了,看來不能把這些丘八逼得太狠,得想辦法找個機會打一仗,讓這些人看到點希望才行。對了,這一陣朕出巡塞外,國內通濟渠,山陽瀆和邗溝修得如何了?”

蕭瑀變戲法似地從袖子裡掏出了兩道奏摺,遞給了楊廣:“從江都到洛陽的水路,經過陛下下旨的兩年整修,已經是暢通無阻了,只是從黃河到涿州郡的水路,現在還沒有開工,這回陛下出巡塞外,也應該看到,涿郡一地的軍糧儲備,供應我們這回的五十萬大軍巡塞兩個月就比較緊張了,若是日後想要大舉進攻高句麗,只怕還是得動用江南的糧食錢賦才行。”

楊廣點了點頭:“那你下去給朕擬道旨意,明年一月開始,詔河北山東諸道的百姓,無論男女老幼,都必須服一個月的徭役,必須給朕在一年的時間內,把從涿郡到黃河的運河給朕挖好嘍,最遲到大業五年的時候,朕要從江都開始,乘龍船到涿郡,若是有人拖延時日,延誤工期,朕定當嚴懲不赦!”

蕭瑀的眼中閃過一絲陰冷的得意,嘴上卻說道:“臣謹記陛下的命令,回去後即擬旨,是要馬上傳檄河北州郡嗎?”

楊廣搖了搖頭:“不,暫且押後,等朕回東都後處理完了高熲賀若弼一黨,還有宇文化及兄弟再說。這兩個都是大案,涉及國家的穩定,一個不留神,就可能出問題。”

蕭瑀點了點頭:“陛下聖明!”

楊廣突然問道:“蕭愛卿,對高熲和賀若弼,還有宇文弼,你覺得如何處理呢?”

蕭瑀微微一笑:“昨天陛下就問過微臣這個問題了,微臣的看法還是一樣,按律,賀若弼當斬,高熲和宇文弼則免官流放嶺南。”

楊廣馬上說道:“不,現在朕改主意了,這次宇文化及的案子說明了一件事,關隴軍功家族對朕的政策非常不滿,尤其是對朕暫時沒有發動戰爭,又廢除了那些蔭功爵的事情,人心惶惶,本來朕這個詔令只是爲了清除象楊素這樣以功蔭子的事情,不過現在看來整個關隴軍功集團都誤讀了這條命令,連宇文化及都開始結交突厥人,想要搶奪富商的產業以保富貴,若是這時候高熲再以他的影響力拉攏一些舊部,事情就麻煩了。”

蕭瑀的背上一陣發涼:“陛下的意思是?”

楊廣的眼中殺機一現:“哼,本來朕還想留高熲一命,現在看來是不能留了。這個旨意馬上傳下去。即刻擬詔。將高熲,賀若弼和宇文弼三人下獄,治其妄議國政,對君父大不敬之罪,全部就地斬首,而其家人,則分別流放邊關,終朕一朝。不得赦免!”

蕭瑀點了點頭:“微臣明白了,這就去辦。”他轉身剛一邁腿,又折了回來,小聲地問道,“那,宇文化及兄弟,還有宇文述將軍?”

楊廣沉吟了一下,搖了搖頭:“暫時不要動他們,還是帶回東都再說,朕要看看宇文述的表現。再行定奪。”

蕭瑀恭敬地退下,楊廣突然說道:“對了。監斬高熲等人之事,交給王世充去做。傳朕的旨意,撥給他一千軍士,明天午時在榆林城中開刀問斬!”

入夜,榆林城中的大牢裡,平時關滿了走私不法商販的內牢,這會兒變得空空蕩蕩,所有的普通犯人都被押往了城外的軍營中暫住,偌大的牢房裡,幾十間木牢中,只剩下了三個籠子裡還有人,給脫去了官袍,換上了死囚號服的高熲,宇文弼,賀若弼三人,分別給關在一個牢籠之中,牛油巨燭噼哩啪啦地燃燒着,牢房中那腥臭難聞的屎尿味刺激着他們的神經,而三人的表情,卻是各不相同。

宇文弼不停地在那裡哭天搶地,一遍遍地說着自己無罪,要面見陛下;賀若弼則一如既往地當着怒吼天尊,嚷嚷着老子曾經爲國家立下的功勳;只有高熲,正襟危坐,閉着雙眼,峙淵嶽停一般,一言不發,彷彿外面發生的一切,都與之無關。

一個披着黑色鬥蓬的身影閃進了這個牢房裡,後面跟着四個蒙着面,壯如熊羆的軍士,宇文弼和賀若弼一看到有人來,彷彿看到了希望,紛紛從地上彈了起來,撲到牢籠的邊上,大呼冤枉。

鬥蓬客對這二人視若不見,徑直地走到高熲的牢前,站定之後,他兩隻眼中的碧芒一閃,也不說話,單手一揮,身後的一個壯漢上前打開了牢門,對高熲說道:“高熲,跟我們走吧,有人要見你!”

高熲緩緩地睜開了眼睛,看着站在自己對面的這個黑衣蒙面人,他很清楚地感知到,此人正是王世充,他輕輕地嘆了口氣:“事到如今,還有什麼好說的?”

王世充變着嗓音,聲音含混不清地說道:“齊國公若是想安排好身後之事,最好跟我來。”說完,他一轉身就向着牢外走去。高熲搖了搖頭,從地上長身而起,跟着走了出去。

月光照在外面的小院裡,只剩下王世充和高熲二人,所有的護衛都退出了院子,在各處值守,這是個絕對安全可靠的談話之地。

王世充掀下了頭上的鬥蓬,緩緩地轉過了身來,他嘆了口氣:“齊國公,當年我從突厥回來的時候,你把我下獄治罪,關在刑部的大牢裡,我記得我走出大牢的時候,感覺就是和現在差不多。”

高熲冷冷地說道:“老夫那次從頭到尾也沒打算要你的命,你現在出來,和當年的感覺又怎麼會一樣呢?這回是你在操縱別人的命運,乃至生死。”

王世充微微一笑:“齊國公誤會我的意思了,其實在今天進這牢之前,在那御營之中,我的命運不比您好到哪裡去,同樣也是一個無形的囚犯,楊廣對我的懷疑與防備,在今天之前,從沒有放鬆過,直到現在,我得到了送您這三位上路的權力,纔算真正地渡過了楊素死後的危機,所以我說我現在的心情,和當年從刑部大牢出來,別無二致。”

高熲冷笑道:“王世充,這回又是你出賣老夫的嗎?是不是你覺得良心有愧,所以在我們處刑的前夜,還要過來跟我們說些什麼,求得我們的原諒?又或者,是想象你當年向王世積復仇的那樣,看着我們的這副模樣,讓你能出了這些年來被老夫一再地利用,指使的怨氣?”

王世充收起了笑容,正色道:“不,齊國公,世充對您,一向是敬重有加,你我雖然立場不同,但世充一直念着您多年來的教誨與恩情,並不想做這種趕盡殺絕的事情,在雁門的時候。世充就對您好言相勸。要您謹言慎行。這可絕非是世充有意害你吧。”

高熲咬了咬牙,夜風將他額前的一縷亂髮吹起,盡顯英雄末路的落寞與蒼涼:“這次讓老夫招致殺生之禍的,是那次在涿郡大營裡,老夫與他們兩個的酒後胡言吧。”

王世充點了點頭:“正是如此,蕭瑀一直盯着賀若弼,您應該也知道他們蕭氏跟賀若弼在荊州掐得死去活來,所以賀若弼的一言一行都有人跟蹤記錄。但我還是低估了蕭瑀的狠毒,他也知道賀若弼不過一介武夫,即使有出格言行,楊廣也不會真的動了殺機,只有把賀若弼跟您聯繫到一起,纔會讓楊廣下決心,不顧世間輿論與清議,而對您下毒手,那天你們談話的時候,我正好在附近。聽到時本想提醒你們,可已經晚了一步。蕭瑀的耳目已經把你們的話給紀錄下來了。”

高熲閉上了眼睛,輕輕地說道:“這就是了,聽說昨夜裡宇文化及兄弟二人與突厥人進行生鐵走私,這才讓楊廣最後下了決心,是這樣的吧。”

王世充嘆了口氣:“他們本來是受了封倫的挑撥,想要來害我的。結果被我反過來設計抓了個現行。”

高熲睜開眼,嘴邊居然露出了一絲微笑:“行滿,你不愧是老夫最好的學生,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從老夫見你的第一眼起,就知道若是治世,你必是大隋的一代良相,若是亂世,你也定會是親手埋葬大隋的一代梟雄,好,很好,好極了!”

王世充搖了搖頭:“齊國公,這回世充是真的救不了你,只能想辦法儘量保全你的家人,我聽了聽楊廣那裡的口風,好象是準備把您的兒子和家人流放到蜀中,而賀若弼的家人則流放到姑臧,請放心,我在這二處都有商鋪勢力,到時候會照顧好你們的家人,保他們衣食無憂的。”

高熲微微一笑:“就象你照顧宣華夫人的家人那樣嗎?”

王世充的臉色一變:“這事您也知道?”

高熲苦笑道:“知道別人的事情再多又有何用,連自己的事都管不好,老夫之敗,就在於到今天早晨爲止,還是把自己當成那個可以掌控一切的大隋首相,卻不知自己早已經是別人板上的魚肉,再想回頭,已經是不可能了。行滿,你今天來找我,不會是隻跟我說安排好了老夫的後事,讓老夫安心上路吧,有什麼話就說吧,過了今天,老夫也不可能再幫你什麼了。”

王世充一個長揖及腰:“齊國公,世充想向您討教今後的大勢,世充的想法,您很清楚,就是以後要找機會興兵除暴,世充知道這樣可能會與您一手創立的大隋爲敵,但您老應該也清楚,楊廣這個弒君篡位的賊子,只會在國內推行暴政,弄得天怒人怨,您建立大隋是爲了造福萬民,安撫百姓,而不是爲了楊家一家的江山萬代,世充將來爲您推翻暴君,也是爲您復仇之舉,並非爲了一已私位,還請齊國公能不吝指教。”

高熲嘆了口氣:“行滿,你文武雙全,才華絕世,更難得的是做事不擇手段,狠辣異於常人,若是放在八百年前,當可是漢高這樣的一世梟雄,或者說早生四百年,也不失爲一曹操,可惜,現在這個時代,對你並非有利。不是你的能力不行,或者是說有什麼致命的性格弱點,而是在於在這個世道上,你不得人心,老夫不懷疑天下大亂的時候,你能走到最後有資格爭天下的那三個,甚至是兩個人裡,但只怕最後能一統天下,登上帝王之位的,不會是你。”

王世充的雙眼碧芒閃閃:“還請齊國公能說得詳細點,世充洗耳恭聽。”

高熲一動不動地盯着王世充:“先秦時期,春秋戰國,本來是採用的周天子的分封制,所謂周朝天下,八百諸候,即是如此,當時的天下並非現在的郡縣制,周朝天子能實際控制的區域很有限,所以那時候天下的人心,是向着貴族,向着諸候,只有王室諸候纔可能得到天下,是以東周開始紛亂幾百年,最後是作爲諸候國的秦國一統天下,創立了秦朝,這幾百年間就沒有任何一起農民起義或者暴動的例子,就在於當時的人心都向着諸候大夫,無人敢生出異心來。”

“後來秦國承商鞅的舊制,廢除守舊貴族的權力,取消他們的封地收歸國家,置郡縣,在民間更是強行規定一家五口,有子結婚後必須分居,這就基本上杜絕了民間宗族勢力過大,有對抗國家實力的可能,秦國也因此富國強兵,一掃六國,統一天下,我中原的漢家王朝有今天的版圖,基本上都是由秦朝奠定的,行滿,你對此應該很清楚。”

王世充點了點頭:“不錯,高僕射,秦國是把國家主義做到了極致,整個國家從君王到最普通的五口之家,都是國家這臺戰車上的細小零件,但這樣的國家模式,扼殺人的天性與自由,一旦不能向外擴張,就走到了盡頭。”

高熲撫了撫自己的白色長髯:“秦法苛暴,早晚必亡,但老夫要說的是,秦國的制度決定了不可能出現大的世家,那種幾千家舉族而居,一呼百應,對國家構成巨大威脅的情況,不可能出現,所以陳勝吳廣雖然揭杆而起,但最後人心所向的,仍然是六國貴族,而非世家,劉邦雖是平民出身,但發跡前長期依附於項羽,加上項羽自己重新分封天下貴族,逆人心而定,這才讓天下的人心轉到了本不可能得到天下的劉邦身上,可以說,漢朝的成功,是個例外,這種模式,幾乎不可複製。”

王世充第一次聽到高熲這樣縱論歷史,心中一動:“齊國公的意思是,秦漢時期的人心仍然是向着貴族的,劉邦得到天下,只是因爲項羽犯錯,重開分封制的原因?”

高熲正色道:“不錯,這就是你要吸取的第一個教訓,那就是亂世之中的人心,首先是由治入亂時,人心思變,但是打了幾年仗,天下民衆於水火之中幾年後,人心都會開始思安,這時候你千萬不要試圖偏安或者割據一方,要麼投降此時的雄主,求個富貴王候,要麼就要自立爲君,奪取天下,這纔是順應人心的事情,也才能讓你走到最後。”

王世充正色行了個禮:“謹受教,齊國公,請繼續說。”

高熲點了點頭,繼續道:“兩漢四百多年下來,讓大家族有了一定的發展,雖然漢承秦制,但強制分家這一條卻給廢除了,但大漢的天下,最早是列候和藩王,直到東漢之後,豪強的勢力纔開始崛起,只是時間尚短,在東漢末年的時候,還沒有象現在這樣成了氣候的世家大族,而是漢朝各地的州牧與地方官員,藉着討伐黃巾的機會,趁機掌軍,尤其是曹操,消滅黃巾軍之後,將俘虜的幾十萬黃巾軍精選壯勇,組成了自己的起兵部隊青州兵,這也是一種等待天下有民變,然後以朝廷的名義領兵討伐,藉機自立的模式。行滿,你若真是想要日後逐鹿天下,最好是走這條路。”

王世充的眼中碧芒一閃:“齊國公的意思是,讓我先等待天下大亂,然後爲楊廣領兵討伐,趁機擁兵自重?”

高熲微微一笑:“正是如此,行滿,你不是世家子弟,也沒有聯姻的強有力後盾,就是象曹操那樣,同宗舉兵幾千人以應和,也是做不到的,雖然我知道你這些年一直通過商團的形勢招納亡命之徒,上次大興宮變那次也能拉來幾萬人,可這些人是烏合之衆,而且分散在各處,想要一下子集結,並非易事。只有藉着剿賊的機會趁機坐大,纔是最合適的選擇。”

王世充認真地點了點頭:“謝謝齊國公的金玉良言,這麼說,我必須主動等待,等到天下民變四起的時候,才藉機領兵征戰四方,象曹操收青州軍那樣,讓自己的實力強大,是嗎?”

高熲的臉色一變,厲聲道:“絕對不可以,那是取死之路!”

第二千三百零九章 反敗爲勝?第五百九十一章 安遂家的大招第二千二百二十一章 以身試險(三更)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遊元的質疑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出師未捷弟先死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 危機四伏(一更)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進軍平壤第二千五百四十九章 天命護體第四百三十一章 怒不可遏第二百八十章 趙郡李氏(一更)第一千八百二十三章 軍令如山(36更)第九百一十六章 善惡有報第二千二百八十七章 明顯的破綻第七百三十四章 蕭氏的陰謀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 乾柴烈火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楊廣問計第一千八百七十七章 羅藝的毒計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 狠人樊子蓋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 各取所需?第九百八十章 紅拂的附合第四百一十一章 高熲的反擊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十一抽殺令(一)第一千七百五十一章 劉文靜的分析第二千零一十章 預留退路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 激將法的正確用法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 廟算天下(一)第九百七十一章 上陣父子兵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收服費青奴第九百四十一章 開門見山第三百五十一章 蠻荒怪獸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 海賊登陸第五百三十六章 暗戰第一千七百八十三章 伏兵大海寺第一百一十九章 各取所需第三百六十九章 將計就計第二千一百零七章 進退兩難第八百零九章 箭石風暴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野心膨脹第六百二十七章 趙子開的末日第四百八十九章 高熲送美女第一百二十六章 改變規則第八百二十八章 雖勝猶敗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楊玄感的演講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 斬首行動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驅民出城(54更)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 殺得痛快(50更)第一千四百零三章 杜斷專行(28更)第二千五百三十一章 怒問真相第1495章 舉座皆醉我獨醒(50更)第八百二十二章 生擒庫真第二千零三十六章 烙傷去毒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楊廣問計第二千四百零六章 美娘贈虎狼第九十四章 威嚇來使第九百四十一章 開門見山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 婦人之仁(51更)第六百二十八章 搶人頭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戰後的盤算一千四百七十三章 兵敗如山倒(29更)第二千四百七十七章 幷州稽胡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李楊密謀第四百一十七章 可汗折腰(二)第一千六百八十九章 浴血苦戰第一千九百四十一章 逃兵募土匪第一千五百八十章 玄感詐死第二百一十九章 翁婿論道第三百八十一章 帝王之怒(二)第一千四百八十章 千里奔襲(36更)第四十五章 擒虎大將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 攤牌魏徵第二百四十二章 追殺逃敵(四更)第三百九十九章 秘議(一)第二千四百一十章 越獄與反越獄第二千零八十四章 地穴與投石車第六百章 漢王軍議(二)第二千二百章 落魄天子(二更)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 李世民的盤算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楊廣問計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玄感渡河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 張須陀的佈置第二千零四十九章 強渡與搶攻第四十三章 脣槍舌劍(二)第七百六十章 生鐵交易第一千四百二十七回 詐吼實遁第一千七百九十九章 悲喜兩重天(12更)第一千九百六十五章 鐵騎蹂陣第二千三百四十八章 樹倒猢猻散第三百七十六章 與高熲的約定第六百二十三章 楊素的盤算第四百七十五章 請將不如激將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禪讓制的前世今生(二)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往事歷歷(一)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 斬首行動第二百三十三章 血戰東衡州 (一)(三更)一千四百六十八章 尊嚴與榮譽(24更)第四百八十二章 霸王初長第一千五百一十章 拉攏陰雄(65更)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各懷鬼胎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 各取所需?第二千五百九十一章 杜楚的隱患
第二千三百零九章 反敗爲勝?第五百九十一章 安遂家的大招第二千二百二十一章 以身試險(三更)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遊元的質疑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出師未捷弟先死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 危機四伏(一更)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進軍平壤第二千五百四十九章 天命護體第四百三十一章 怒不可遏第二百八十章 趙郡李氏(一更)第一千八百二十三章 軍令如山(36更)第九百一十六章 善惡有報第二千二百八十七章 明顯的破綻第七百三十四章 蕭氏的陰謀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 乾柴烈火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楊廣問計第一千八百七十七章 羅藝的毒計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 狠人樊子蓋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 各取所需?第九百八十章 紅拂的附合第四百一十一章 高熲的反擊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十一抽殺令(一)第一千七百五十一章 劉文靜的分析第二千零一十章 預留退路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 激將法的正確用法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 廟算天下(一)第九百七十一章 上陣父子兵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收服費青奴第九百四十一章 開門見山第三百五十一章 蠻荒怪獸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 海賊登陸第五百三十六章 暗戰第一千七百八十三章 伏兵大海寺第一百一十九章 各取所需第三百六十九章 將計就計第二千一百零七章 進退兩難第八百零九章 箭石風暴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野心膨脹第六百二十七章 趙子開的末日第四百八十九章 高熲送美女第一百二十六章 改變規則第八百二十八章 雖勝猶敗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楊玄感的演講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 斬首行動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驅民出城(54更)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 殺得痛快(50更)第一千四百零三章 杜斷專行(28更)第二千五百三十一章 怒問真相第1495章 舉座皆醉我獨醒(50更)第八百二十二章 生擒庫真第二千零三十六章 烙傷去毒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楊廣問計第二千四百零六章 美娘贈虎狼第九十四章 威嚇來使第九百四十一章 開門見山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 婦人之仁(51更)第六百二十八章 搶人頭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戰後的盤算一千四百七十三章 兵敗如山倒(29更)第二千四百七十七章 幷州稽胡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李楊密謀第四百一十七章 可汗折腰(二)第一千六百八十九章 浴血苦戰第一千九百四十一章 逃兵募土匪第一千五百八十章 玄感詐死第二百一十九章 翁婿論道第三百八十一章 帝王之怒(二)第一千四百八十章 千里奔襲(36更)第四十五章 擒虎大將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 攤牌魏徵第二百四十二章 追殺逃敵(四更)第三百九十九章 秘議(一)第二千四百一十章 越獄與反越獄第二千零八十四章 地穴與投石車第六百章 漢王軍議(二)第二千二百章 落魄天子(二更)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 李世民的盤算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楊廣問計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玄感渡河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 張須陀的佈置第二千零四十九章 強渡與搶攻第四十三章 脣槍舌劍(二)第七百六十章 生鐵交易第一千四百二十七回 詐吼實遁第一千七百九十九章 悲喜兩重天(12更)第一千九百六十五章 鐵騎蹂陣第二千三百四十八章 樹倒猢猻散第三百七十六章 與高熲的約定第六百二十三章 楊素的盤算第四百七十五章 請將不如激將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禪讓制的前世今生(二)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往事歷歷(一)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 斬首行動第二百三十三章 血戰東衡州 (一)(三更)一千四百六十八章 尊嚴與榮譽(24更)第四百八十二章 霸王初長第一千五百一十章 拉攏陰雄(65更)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各懷鬼胎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 各取所需?第二千五百九十一章 杜楚的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