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6.第214章 疑雲

第214章 疑雲

軍報送到東京,趙玖初時頗有一塊石頭落了地的感觸,因爲真就如他所強調的那般,這金軍果然還是來了。但很快,隨着陝州軍情彙總起來,他卻又陷入到了某種不解和疑慮之中。

這種不解和疑慮是雙重的。

首先是大的一方面,交戰這麼久,金軍野戰大軍東西分野的情況已經是常識了,但此番開戰,他只收到了西路軍的軍情,卻沒有收到東路軍的軍情彙報……照理說,小吳埽之戰,這一刀應該是毫無疑問捅到了東路軍的身上,但爲何東路軍一直毫無動靜?

而且,太行山持續傳來的情報也有點不對路,那就是大部分被金國安置在河北平原中南部地區的猛安謀克,似乎並沒有大舉動員的跡象,這是趙玖專門要求馬擴日常傳遞的要害情報……而這就很奇怪了,因爲河北平原上的猛安謀克,本身就是東路軍的主力組成部分,也有一小部分屬於西路軍序列。

如果說,西路軍爲了達成突襲效果,故意沒有全面動員,只是集中精銳騎兵的話,那當然可以理解,也跟眼下情報相符合。

但東路軍到底是怎麼回事,不準備參戰了嗎?

當然了,東路軍也有可能是後續纔會重新動員起來,也有可能是部分精銳正在從河北東部複雜的黃河水道中經過,準備繞行京東作戰,路上拖延了……這些都有可能。

然而,具體到西路軍那邊的詳細軍情,眼下也是疑雲重重。

照理說,完顏婁室突然出兵,本該繼續順着上次戰果,攻取延安府南邊的鄜州、丹州纔對,但爲何南下潼關?

而且打下了潼關之後,他又會往何處去?

是會往東來打陝州,還是會往西去打長安?照理說應該打長安,以圖自南面包抄鄜州、丹州,但若如此,爲何反而出偏師鉗制陝州?

偏偏潼關既斷,長安方向通訊得從洛水繞行,不免又遲了幾日,着實讓人驚疑。

總之,種種疑惑,充斥趙玖腦內,也讓樞密院職方司上下難出定論,繼而又引發大宋中樞最高層的疑慮與不決。

唯獨軍情嚴肅,一刻不能耽誤,朝廷卻是在大年初四晚間,也就是得到消息後第二日,不顧天色已晚,臨時在文德殿召開朝議……四位宰執、樞密院職方司諸參軍、六部尚書、諸學士舍人等近臣,外加在京御營統制官以上皆在列,卻又未曾召喚其他人,乃是求一個決斷並做出快速反應。

“金軍軍情不明,張俊、岳飛、張榮這三處當謹守防區,不能擅動!”朝議開始後,汪伯彥代替樞密院先行提出了一個基本的應對前提。

而這個前提,也事實上得到了在場絕大多數人的認可。

因爲這三處都直面敵佔區,而且背後正是大宋要害腹心所在,張俊背後是淮南、東南;岳飛和張榮背後是東京、南京,是去年遭遇過大面積侵攻後剛剛有些起色的河南腹心之地。

“御營中軍的沿河兵馬、東京城內的兵馬也不該擅動。”議論繼續,很快便有人提出了新的意見,但很快引來了一定反對意見。

“那可否調度御營後軍來援?”

“當發韓世忠往西京洛陽觀望局勢,以備不測……”

“韓世忠必然要發,其部在淮西養精蓄銳,錢糧物資全是最優供給,本就是讓他機動應援……但我以爲未必當發西京洛陽,而當先往南陽,待局勢清楚,再做進發!”

“往南陽自然是要從武關援護關西,但傍晚時分,關西已然從洛水小路緊急傳訊,說是未曾……”

“雖說關西已經傳訊,未遭急襲,但從大局來看,還是關西緊要些,因爲一旦關西受襲,東京這邊反而鞭長莫及,所以,若韓太尉真是去了西京怕反而是中了金人聲東擊西、調虎離山之計!”

“可若如此,完顏婁室真全力來攻陝州又如何?以陝州之重,一旦有失,那纔是真正的東西隔絕……”

“不能發八字軍去援嗎?說到底,陝州總是跟中原近一些的,交通方便,若完顏婁室真來攻陝州,御營二十萬大軍,哪裡不能抽調兵力去援護?”

不得不說,朝議還是有效果的,最起碼能讓不知兵的大臣們稍微弄懂一些局勢。

但與此同時,也不得不承認,朝議反而使得一些戰略選擇的兩難清晰無誤的展現了出來,譬如最大的機動兵團,也就是韓世忠部去長安還是去洛陽?此時要不要發御營後軍來援?王彥的八字軍可否適當調度,向西援護?

每個動作,都有它的利弊,但必須要做出動作,否則便是貽誤軍機,而這個時候,就需要大略聽明白利弊的官家和宰執們一起來一錘定音了。

當然了,畢竟是經歷了兩三年的戰事磨礪,趙官家還是有些經驗和決斷的,他稍作思索,便在心中有了大略定論:

首先,軍事上的事情發生爭執,還是該聽專家的,所以這些爭執應該以劉子羽、胡閎休等參軍,王淵、曲端、王德、王彥等將官們的意見爲主;

其次,趙玖本人總覺得完顏婁室這次出兵有些奇怪,顯得雲裡霧裡,但這種雲裡霧裡的表現配合着完顏婁室的名聲卻讓人大意不得……所以,一面需要在全局戰略上留足餘地,一面卻又該針對完顏婁室這先冒頭的一部主力全力以赴。

“朕意已決。”

稍作猶豫之後,趙玖便於御座中凜然出聲。

而隨着燭火搖曳,殿上二三十人也一時嚴肅靜聽。

“韓世忠出南陽,走武關,去長安。”趙玖當先而言。

“臣附議。”呂好問立於殿中階下,當先做答,其餘三位宰執也齊齊拱手行禮,表示附議。

當然附議!難道還要反對?

這本就是二選一的事情,利弊已經說得很清楚了,本就是要趙官家當場選擇一個出來,然後宰執們附議,來達成一箇中樞決斷。

所以一言既出,便無人再爭論此事,旁邊相候的小林學士等近臣,也已經按照昔日淮上八公山舊例,當場開始擬旨了。

官家決斷,宰執贊同,內製發詔,詔成,便是一道代表了帝國最高權威、不可置疑的軍國政令。

“官家。”

趙官家先做了一個戰略決策,剛要繼續說下去,御營都統制王淵忽然出列,當衆提醒了一件小事:“武關守將辛興宗與韓世忠仇怨,人盡皆知,軍國重事,須做提防,莫要生無端之變。”

趙玖心下恍然,面上醒悟,卻是當場扭頭對正在書寫旨意的近臣下令:“翰林學士林景默。”

“臣在!”林景默心下一突,但身形不急不緩。

“旨意完備,你便親自送去,然後朕再與你一面金牌,務必隨韓世忠進發長安,保證沿途不生事端。”

林景默平靜俯首稱命,然後繼續低頭書寫旨意。

“非只如此。”得到提醒的趙玖復又連連吩咐。“着翰林學士李若樸去陝州李彥仙軍中,殿中侍御史万俟卨去濟州尋岳飛,中書舍人範宗尹去徐州尋張俊……起居郎虞允文去白馬津尋張榮……此去軍中,皆有金牌代朕權威,但不許干涉軍事,是要你們協調各軍矛盾,和緩地方與軍中不妥。”

被點到名的,有李若樸、範宗尹在場,當時稱命。

但戶部尚書林杞復又提出,虞允文既是張榮女婿,便該避嫌,且其人資歷過淺,當不得此任……關鍵是,張榮那裡眼下局勢正常,沒必要將女婿送過去以示誠意,這樣,非但顯得局勢過於緊張,也顯得不夠信任張榮翁婿。

本就對這個任命有些遲疑的趙玖即刻醒悟,復又更改人選,乃是讓一位監察御史喚做李若虛的,也就是李若水和李若樸的另一個兄弟,出白馬津以作協調……而這便是朝議的目的了,真是需要扔硬幣一般的決斷自然是趙官家來做,但不耽誤大臣們拾遺補缺。

而此事既罷,趙玖復又決斷,御營後軍不發,依舊坐鎮東南……這事雖有波瀾,但還是在宰執們的擁護下一併從容通過。

“至於陝州方面……”

終於來到最後一個關鍵問題,趙玖卻反而有些平靜下來。“陝州方面,當發御營中軍左右副都統(王彥王德)一併西進,以作支援。”

“若御營中軍西面支援,則東京如何?”禮部尚書朱勝非忍不住出言詢問。

“先讓岳飛分部分兵馬過來協防。”趙玖坦然相對。“其實,便真有金人大隊兵馬來取東京,也不可能從天而降的……要麼從北面渡河過來,要麼從東面京東繞過來,要麼正是從西面陝州過來……但無論從何處來,只要咱們調度妥當,以眼下御營兵馬布置來看,總是能來得及調兵應對的。反倒是若因完顏婁室忽然南下,失了方寸,這個不敢,那個不能,恐怕才正中了金人下懷。”

朱勝非當即不語。

“而且朕想過了。”趙玖越說越冷靜。“完顏婁室此番南下,雖詭異極多,但無論如何,在他增兵之前,他的兵力就擺在那裡,依照李彥仙來報,就是大略四五萬,依照河北太行山的情報,河北諸猛安謀克未動,他西路軍還要分守太原、延安、河中府等重鎮,那他一時能動的兵馬也就是這四五萬……而這般兵力,對上咱們眼下花了一年的軍事佈置,他若攻長安,則陝州不可顧;若攻陝州,則長安不可顧;若兩面並取,則兩面不可得!”

殿中一時氣氛稍緩,便是劉子羽、胡閎休、王淵等殿中知兵之人也都緩緩頷首,以示贊同。

“而且不光是這樣,”趙玖繼續講到。“依着朕看,不管他取哪裡,只要不能一擊得手……便是能一擊得手也無妨……因爲咱們兵力擺在那裡,只要妥善佈置,讓東西兩面大軍從容合力,妥當救援,協力夾擊……不敢說勝,但總該能將他逼退的。”

殿中氣氛愈發釋然,幾名一直沒資格吭聲的軍將也都趁機叫嚷,好展示自己的忠心與魯莽。

當然,一陣鬆弛之中,還是有人忍不住表達了一點反對意見:“官家,眼下各軍雖說都是朝廷兵馬,大多也有御營稱號,可因爲帥臣權大,錢糧兵馬升遷一應自爲,實際上卻是自成派系的。譬如說,私底下如李彥仙部卻乾脆是號李家軍或陝州軍的,韓世忠部則號韓家軍或淮西軍,岳飛部、張俊部也自然是岳家軍張家軍。而西軍眼下雖略顯虛弱,卻也是獨立成軍上百年,自有精銳與底氣的,那敢問朝廷憑什麼讓他們聽從號令,真就妥善佈置,然後甘心情願耗費自家那份兵馬錢糧,去妥當夾擊,救援他人?一旦朝廷有令,他們或許不敢公然抗旨,但陽奉陰違,就是不去又如何?只憑朝廷派出了幾個只會舞文弄墨的學士、舍人,便能逼着幾萬大軍去跟完顏婁室那種當世名將硬碰硬嗎?”

說話之人,乃是曲端,但出乎意料,此言既出,上下居然頗多頷首,並無人怪他言語中輕視那幾位近臣,並對幾位帥臣略帶惡意……因爲曲大這話說的乃是實情,大宋軍中歷來如此不堪,坐視友軍覆滅更是傳統藝能。至於眼下帥臣權大,民間有此番稱呼,也都是無誤的。

而趙玖卻似乎早有所料,便也乾脆在御座上說出了自己最後的想法:“所以,朕準備以宰執留守東京,朕本人則親往西京洛陽坐鎮……因爲非朕臨前,無人能把控韓世忠、李彥仙、西軍、御營中軍各部合力爲之……諸卿以爲如何?”

ps:這章發之前,起點後臺顯示,本月更新14.7萬字……完成了。

(本章完)

354.第349章 有心第258章 辨經31.第31章 騷動160.第159章 各問東西(下)314.第310章 名使(續)407.第401章 陳述414.第408章 天意353.第348章 無事(大家新年快樂)277.第274章 新酒336.第331章 奏對378.第373章 火光191.第189章 是他非他446.番外2——榴彈怕水185.第183章 仁者宜戰慄(續)439.第432章 斷絕66.第66章 水泊(下)427.第421章 諫言101.第100章 南陽(下)349.第344章 秋雨260.第257章 共情316.第312章 倚河282.第279章 題記18.第18章 平叛(祝瀟瀟大佬生日快樂)447.附錄:完本活動獲獎作品87.上架感言兼本卷總結兼感謝信兼拜年信232.第230章 藏報272.第269章 一笑175.第173章 凌晨過驪山207.第205章 徵詢4.第4章 英雄氣427.第421章 諫言357.第352章 取捨(上)463.同人15:大石西征記——還是太年輕了121.第1章 明道宮94.第93章 畏懼176.第174章 獨恥事幹謁317.第313章 倚河(續)148.第147章 理由80.第80章 決戰(下)6k2合一436.第429章 將死(續)101.第100章 南陽(下)477.同人29:僧途——肥貓掉毛220.第218章 耳光14.第14章 金兀朮來了!389.第384章 映雪映月363.第358章 江東355.第350章 獻禮380.第375章 快人快馬86.第86章 流光(下)357.第352章 取捨(上)187.第185章 川廣不可越64.第64章 廿八(下)299.第295章 財政432.第425章 密謀476.同人28:宋世祖詩詞鑑賞系列——星星下281.第278章 土嶺338.第333章 交易361.第356章 有初472.同人24:開封府四大宋菜——缺錢缺閒317.第313章 倚河(續)93.第92章 人心(續)461.同人13:微服出巡的趙玖——蔡有明天269.第266章 魚羹37.第37章 雪渡(中)22.第22章 官家到底在想什麼?372.第367章 安排315.第311章 駿馬117.第116章 郊遊(續)436.第429章 將死(續)333.第328章 初雪(2合1)71.第71章 危機(上)439.第432章 斷絕434.第427章 驅魚322.第318章 恩賜177.第175章 獨恥事幹謁(續)290.第286章 前後403.第398章 兵臨城下399.第394章 果決如斯292.第288章 神佛315.第311章 駿馬188.第186章 陽谷244.第242章 落雕11.第11章 天日昭昭(續)102.第101章 流言(上)131.第130章 三裡412.第406章 獲鹿196.第194章 似玄似黃(下)481.同人33:我真的曾經是個皇帝啊——泗水183.第181章 臣如忽至理453.同人6:虞夫人——Narkissos391.第386章 晦明晦暗111.第110章 歸城(續)460.同人12:宋金戰爭後世記敘及相關評價—158.第157章 或言南北278.第275章 舊瓶190.第188章 你知我知106.第105章 雨水(下)307.第303章 故地174.第172章 舟楫恐失墜(續)204.第202章 彌合(上)
354.第349章 有心第258章 辨經31.第31章 騷動160.第159章 各問東西(下)314.第310章 名使(續)407.第401章 陳述414.第408章 天意353.第348章 無事(大家新年快樂)277.第274章 新酒336.第331章 奏對378.第373章 火光191.第189章 是他非他446.番外2——榴彈怕水185.第183章 仁者宜戰慄(續)439.第432章 斷絕66.第66章 水泊(下)427.第421章 諫言101.第100章 南陽(下)349.第344章 秋雨260.第257章 共情316.第312章 倚河282.第279章 題記18.第18章 平叛(祝瀟瀟大佬生日快樂)447.附錄:完本活動獲獎作品87.上架感言兼本卷總結兼感謝信兼拜年信232.第230章 藏報272.第269章 一笑175.第173章 凌晨過驪山207.第205章 徵詢4.第4章 英雄氣427.第421章 諫言357.第352章 取捨(上)463.同人15:大石西征記——還是太年輕了121.第1章 明道宮94.第93章 畏懼176.第174章 獨恥事幹謁317.第313章 倚河(續)148.第147章 理由80.第80章 決戰(下)6k2合一436.第429章 將死(續)101.第100章 南陽(下)477.同人29:僧途——肥貓掉毛220.第218章 耳光14.第14章 金兀朮來了!389.第384章 映雪映月363.第358章 江東355.第350章 獻禮380.第375章 快人快馬86.第86章 流光(下)357.第352章 取捨(上)187.第185章 川廣不可越64.第64章 廿八(下)299.第295章 財政432.第425章 密謀476.同人28:宋世祖詩詞鑑賞系列——星星下281.第278章 土嶺338.第333章 交易361.第356章 有初472.同人24:開封府四大宋菜——缺錢缺閒317.第313章 倚河(續)93.第92章 人心(續)461.同人13:微服出巡的趙玖——蔡有明天269.第266章 魚羹37.第37章 雪渡(中)22.第22章 官家到底在想什麼?372.第367章 安排315.第311章 駿馬117.第116章 郊遊(續)436.第429章 將死(續)333.第328章 初雪(2合1)71.第71章 危機(上)439.第432章 斷絕434.第427章 驅魚322.第318章 恩賜177.第175章 獨恥事幹謁(續)290.第286章 前後403.第398章 兵臨城下399.第394章 果決如斯292.第288章 神佛315.第311章 駿馬188.第186章 陽谷244.第242章 落雕11.第11章 天日昭昭(續)102.第101章 流言(上)131.第130章 三裡412.第406章 獲鹿196.第194章 似玄似黃(下)481.同人33:我真的曾經是個皇帝啊——泗水183.第181章 臣如忽至理453.同人6:虞夫人——Narkissos391.第386章 晦明晦暗111.第110章 歸城(續)460.同人12:宋金戰爭後世記敘及相關評價—158.第157章 或言南北278.第275章 舊瓶190.第188章 你知我知106.第105章 雨水(下)307.第303章 故地174.第172章 舟楫恐失墜(續)204.第202章 彌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