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徐閣老欲聯姻程世傑

第113章 徐閣老欲聯姻程世傑

第112章

商人的嗅覺其實是非常敏銳的,早在程世傑帶領寧海軍橫渡遼南的時候,原本在寧海城做生意的商人,也跟着程世傑抵達了遼南。

雖然說,現在的遼南還是商業的荒漠,可問題是,商業都明白一件事,只要有人,就會有需求,只要有需求,那就有生意可以做。

寧海軍在遷徙的時候,雖然人口並沒有現在這麼多,但是加上寧海軍的俘虜,也有五六萬人。這五六萬人可是一箇中等縣城的規模。

大明兩京十三省一百八十八個府共計一百四百二十七個縣,平均每個縣城的人口超過十萬人,但事實上,像人口稠密的河南、山東、北直隸一個縣城,人口可能不止二十萬人,人口稀疏的西南,西北,東北一帶,一個縣的人口可能會少於三萬人。

現在的寧海軍控制的金州和蓋州,由於蓋州比較靠近建奴控制的區域,以軍事防禦爲主,寧海軍現在的屯田百戶所共計五百多個,每天都會增加新的屯田百戶所,也就意味着,現在的遼南,人口已經膨脹到上縣規模。

除了程世傑自己的控制的各種工廠以外,還有不少商人私營的工廠,特別是金州將近一半的磨坊、超過三分之一的皮毛加工廠,還有一部分小型紡織廠,都是跟着程世傑渡海而來的商人自己籌辦的。

特別是金州城,已經賣掉的商業用地,超過三十萬兩銀子,在金州城,程世傑的眼皮子底子,倒是沒有人敢跟程世傑玩心眼。

至少跟着程世傑打過交道的人,都非常清楚,程世傑是一個講規矩的人,只要按照他的規矩行事,按照他的規定標準繳納稅收,就沒有人過來找他們的麻煩,商賈就可以安安份份做生意。

可是,那些鎮上的商賈,其實都是小商人,畢竟程世傑在金州城規模的商業和工業用地,最便宜的也需要一千五百兩銀子,只有沒有本錢在金州買地建店鋪的商人,纔會跑到各個鎮上做生意。

程世傑道:“本帥準備在各鎮堡、金州、蓋州城組建城市管理執法大隊,簡稱城管,這個城管執行大隊,隸屬……”

程世傑直到現在,才發現他一切按照軍事化管理遼南,還沒有政府機構,採取軍管倒是可以方便,效率更高。

可問題是,將來容易造成軍政混亂。城市管理工作雖然管的事情瑣碎,事情也不大,可與普通百姓息息相關,在後世程世傑也是普通的小市民。

小市民真不怕什麼大老虎,大貪官,也不是什麼江洋大盜,這些人雖然可恨該殺,但他們距離小市民的生活實在太遠了,彼此就像是生活在兩個不同的世界一樣,除了報紙和新聞,彼此間幾乎就不會有任何的接觸,自然也就談不上多麼強烈的憎惡。

真正讓小市民小百姓感覺害怕和憎恨的,其實就是小官小吏,地痞流氓、村匪惡霸。這些人沒有多大的後臺背景,也未必會造成多大的危害,但他們對老百姓造成的傷害,纔是最痛苦,最直接的!而且這些人的數量很多,多得數不勝數。

最近網上沸沸揚揚傳播着浙江溫州平陽殺人案,可事實上早在六年之前,2017年,作者老家發生過同樣類似的案件,犯罪嫌疑人盧某持刀致3人當場死亡,4人受傷,其中2名重傷者搶救無效死亡……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一個城市要想管理得乾淨衛生,整齊漂亮,離不開城管,可城管在執行過程中,如果執法不當最容易引起民憤,造成政府公信力流失。

新成立的城管,管理受三重管轄,接受陳國棟的監軍道署管理執法情況,受楊芸孃的財務署管轄賬目,接受新組建的民政署指揮。

雖然無法從制度上杜絕出現問題,現在只能摸着石頭過河,出現問題,再解決問題。

民政署也是程世傑決定成立的民政管理機構,雖然程世傑把遼南的農民變成了屯田軍,接受軍務署管理,可問題是還有太多的工廠,特別是民生工廠,不方便接受軍務署管理,像生產碗筷、被褥、衣服、紡織廠、農具廠、傢俱廠等等。

軍政分離,這是肯定要做的事情,早做比晚做要好。就像大宋開國時期,宋太祖也意識到開封作爲一個國都有着太多的侷限性,首先這裡不像洛陽有外八關可以防守,黃河雖然是一道天險,可問題是,中游、下游可以渡河的地方太多,他曾提議遷都,只不過受到大宋既得利益團體的抵制,特別是當時的開封府尹趙光義的爲首的抵制,此事不得不無疾而終。

誰吃到自己嘴裡的肉,肯定不會吐出來。

城管大隊,下轄城管中隊,城管小隊,每個鎮設立一個城管小隊,隊長一人,十一名成員,四個相鄰的鎮,合爲一箇中隊,設立城管中隊長一人,副隊長一人。

城管中隊長與哨長平級,同時城管大隊下轄十一箇中隊,全大隊共計五百五十人,以程世傑的養子程石擔任城管大隊長,城管大隊不裝備鎧甲,也不裝備刀槍,與中原各縣的三班衙役一樣,裝備鐵尺五柄,水火棍五根,隊長和副隊長配狗腿刀。

爲了區別寧海軍和軍法隊,寧海軍的城管制服爲藍色短衫,戴着衙役的紅黑帽,當然,由於遼南天氣冷,帽子和制服都分爲兩種,冬季爲棉服,與制式軍裝一樣,分別是棉襖、棉褲、棉鞋和棉大衣,加上紅黑暖帽,夏季則是單衣。

農業是一個國家的命脈,農業生產出了問題,整個國家都會出大問題,“民以食爲天”這句話可不是說着玩的。現在明朝北方天災不斷,農業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想不動盪都不行了,而動盪不安就意味着戰亂,戰亂就意味着血流成河!

國運延綿近三百年的大明王朝,已經進入倒計時了,不能讓老百姓吃上飽飯的政權無一例外,都會被毫不留情的推翻,這是鐵律。

民政署的成立,暫時眼下程世傑也沒有像樣的人才,馬士林、秦伯誠、呂從龍、孫本舉也不敢信任,這個民政署的參政,只能讓程世傑自己來兼任。

崇禎四年的大年三十,按照後世的規定,該放假了。

事實上,遼南的寧海軍和屯田軍以及工廠的工人,都已經放假了,沒有放假的只有程世傑的四名贊畫,還有四十三名鎮長以及各個工廠的廠長、大商人,共計三百餘人。

“拜見大帥!”

“諸位,免禮!”

程世傑望着下面坐着的各鎮長、廠長以及商人道:“這外面,本帥是寧海軍總兵,節制東江軍,徵虜大將軍,你們稱程某爲大帥,沒有問題,但是在這裡,這裡是什麼地方?這裡是咱們遼南的民政署,也是咱們遼南的官府,你們應該稱呼程某爲參政!”

“是,拜見參政!”

當然,這個參政是程世傑自封的,在場的所有人都沒有感覺有什麼不妥當。

程世傑望着衆人道:“諸位雖然接到了邀請,前來這裡開會,恐怕還對於遼南民政署這個政府機構缺乏瞭解,那麼,程某向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民政署,帶着民政,也就意味着,除了軍務之外的所有事情,都歸民政署管理,人口、戶籍、稅收、商業、經濟管理,監督管理,社會管理、安撫百姓和民衆!”

程世傑不解釋還好,這樣解釋下來,幾乎所有人都暈了。

程世傑解釋的民政署的職能是後世市政府的職能管理,但問題是,明朝的官府管理實在太粗疏了。

程世傑根本就沒有辦法用,大明朝的政府架構組建簡單,一個縣只有縣令、縣丞、主薄、縣尉幾個人管理一個幾十萬人的大縣城。

而且朱元璋爲了避免官員擾民,嚴令官員不能下鄉,這樣以來,就形成了縣令出不了縣城,國家政策最多可以執行到縣一級,那麼問題來了,誰在替朝廷管理縣以下的鄉、圖、裡?

就是士紳。

讓老貓管理鹹魚,不被吃光纔怪。

就像後世,因爲口罩原因,學生上網課,讓學生拿着手機上網課,不說百分之一百,至少百分之九十的學生,成績出現明顯的下滑,都在玩手機。

在後世,很多人總結明朝滅亡的原因,說是明朝滅亡是吏治腐敗?論腐敗,誰能比得過我大清?有的人說小冰河時期,其實,明朝北方根本就不是產糧重地,湖廣熟,天下足。

在大明朝糧食一直都可以滿足大部分人食用,雖然受小冰河天氣影響,可問題是,湖廣和江南影響有限,問題是明朝的官府失去了執行能力而已。也有人說是農民反叛……

其實,最根本的原因卻是政治上的粗疏。

到了明末,被大明朝廷養廢的士紳階層,發現朝廷執政能力在下降,開始作妖了,他們迎接滿清鐵騎入關,以爲換個主子就會好過一些。事實上,等滿清入關以後,他們才發現,朱明朝對他們太仁慈了。

可惜的是,朱明滅亡了。

清朝的稅賦比明朝更重,只不過人被殺得差不多了,人均擁有的土地多了,勉強可以活下去,即使是所謂的康乾盛世,有記載的農民起義也有五百多起。我大清最擅長的就是自我粉飾,在盛世的背後,則是赤地千里,累累白骨。

程世傑知道大明的病根,他現在沒有更好的辦法,只能頭疼醫頭,腳疼醫腳,從根源上來解決這個問題。

程世傑看到下面的衆人反應,也知道他們沒的聽懂,那就換一個讓他們可以聽懂的方式,潛移默化,慢慢培養自己的官員隊伍,像PLA學習。

“本帥,本參政向大家說一下,咱們明年,也就是崇禎五年的計劃,首先是屯墾方面,寧海軍現編制的屯田百戶所,共計五百五十九個,比昨天又增加了六個,將來到開春,至少會有六百個甚至七百個屯田百戶,本參政給各屯田百戶規劃的墾荒用地是三萬畝,當然,三萬畝只是目標,能完成三分之一就不算了,也就意味着,明年在遼南我們至少可以屯田一百五十萬畝以上,有望突破兩百萬,甚至是三百萬畝!”

程世傑笑了笑道:“雖然新墾的新田,由於土質較貧瘠,糧食產量不會高,但是,每畝地產出一石糧食,應該不難,本參政,已經準備了可以種植七十萬畝的麥種,四十萬畝的豆種,還有二十八萬畝的玉米種,土豆和紅薯也超過十萬畝,你們大家知道這意味着什麼嗎?”

張懷澤舉起手道:“報告!”

“講!”

張懷澤起身道:“這就意味着,咱們寧海軍的糧食可以基本上自給自足……”

坐在較後面的位置上,顧士章怯怯舉起手:“報告!”

“顧士章,伱來說!”

“是!”

顧士章起身道:“意味着明年要發大財了,顧某現在已經建了十九座磨坊,看樣子,需要再招人,招擴建……”

“沒錯!”

程世傑接着道:“還有一個問題,土豆和紅薯,這種新型農作物,不易儲存,如果想要儲存,只能先把土豆或紅薯,直接加工成粉,就像麪粉一樣,如果是製成粉,放在乾燥的環境中,儲存兩年都沒有問題。”

顧士章和衆商人眼睛越來越亮。

“報告!”

顧士章起身道:“程帥,我們沒有加工紅薯粉和土豆粉的技術!”

“你們沒有,本參政有!”

程世傑將早已印刷好的幾張紙,裝在牛皮信封裡。他揚了揚道:“誰買……”

顧士章第一個舉手道:“顧某買,願意出五萬兩銀子……六萬兩銀子!”

財大氣粗的顧士章,倒是讓一衆商人望而卻步。

沒有辦法,財大,可以做的事情就多。

程世傑搖搖頭道:“這個技術不值那麼多錢,一千兩銀子,就一千兩銀子!”

幾十個信封,馬上就被哄搶而空。

程世傑接着道:“你們買到技術的商號,給本參政記住,誰要是敢偷稅漏稅,等着傾家蕩產吧,本參政醜話先說到前頭,偷稅一兩銀子,課以十倍的處罰,超百一百兩銀子,課以一百倍的處罰,超過一萬兩銀子的稅,抄家,滅族。不要以爲,自己的家族不在遼南,本參政就拿你們沒有辦法,你們可以試試,本帥的兵,能不能去你們當地抄家!”

有幾名跟張懷澤相熟的人,馬上把目光落在他的身上。

張懷澤搖搖頭苦笑。

在萊陽跺一腳,萊陽就會地震的萊陽張氏,面對寧海軍的大軍,根本毫無反抗能力。

程世傑接着道:“給大家通報第二件事,本參政,計劃明年開始,修建一條從旅順到蓋州的官道,這條官道採取硬麪設計,全長五百里,可以單向並行兩輛馬車,也就是雙向四車道。”

衆商賈內心狂喜,遼南現在可沒有糯米,燒製石灰的窯場也很少,也就意味着,他們又有機會發財了。

“第三件事,本參政,這段時間派出的三十九支礦山勘探隊,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他們發現鐵礦五處,過完年,冰雪融化,鐵礦就會立即開採……”

“好……”

有了新的鐵礦,也就意味着他們就可以像從前一樣,使用上便宜的鋼鐵。

“第四件事,咱們這裡距離建奴不遠,如果想要裡通建奴做生意,你們必須向民政署報備。”

程世傑道:“經過審批之後,才允許做生意,如果不報備就私自做生意,按通敵叛國罪處置,抄家……滅族。本參政不是嗜血好殺之人,不會誅爾等九族,也不會砍下你們的腦袋,但是你們要被勞動改造!”

這場會議,從大年三十上午,一直開到崇禎五年的正月一,這些參加會議的成員,卻沒有人瞌睡,餓了就吃點東西,渴了喝點水,就連上廁所方便,都是一路小跑。

因爲這場會議上,講的內容都關係着大家所有人的利益。

程世傑從墾荒、糧食生產加工、工礦工廠的建設,稅收、各鎮需要承擔的任務,以及應該獲得的權力等等,涉及了交通出行,安全生產、吃喝拉撒等方方面面。

程世傑規定,將來在每個鎮,設立一座鎮小學,專門免費培養鎮裡的孩子讀書,學滿四年,參加中考,考上了可以進入金州書院讀書。

“啪啪啪啪啪啪……”

隨着陣陣清脆的鞭炮聲中,崇禎五年如期而至,程世傑也宣佈散會,與此同時,參加會議的人也紛紛各回各家,各找各媽。

明末的過年氣氛,遠比後世更加隆重。特別是在這個物資比較匱乏的時代,程世傑至少完成了他的任務,給各家各戶發放二十斤白麪,還有五斗糧食。

雖然肉不能滿足供應,但是,每戶還是可以分到六兩羊肉,半斤豬肉,能夠吃上白菜豬肉和羊肉餡的餃子,對於這些百姓來說,這是意外之喜。

馮三娘這個假程夫人,更是給遼南所有女性送去了溫暖,每個人發了三尺紅綢,三尺布做條褲子太短,衣服也有點小,至於怎麼用,就是他們自己的事情了。

現在的程世傑家底有些薄,只能將就,來年,程世傑暗暗發誓,到時候,一定要讓家家戶戶吃上肉。

……

登州府登州城,登萊巡撫衙門後院。

雖然孫元化並沒有像遼南一樣,召開政務工作會議,可事實上他這個年過得也是無比艱難。

作爲登萊巡撫,西漢黨得力干將,除了黨魁徐光啓之下的第二人。

事實上,此時的孫元化其實也算是因禍得福。

按照歷史上的情況,他因爲孔有德之亂,該被問罪,幾乎被彈劾成了篩子,可是因爲程世傑橫渡遼南,收復金州和蓋州,論功,程世傑沒有升官,卻陰差陽錯把徐光啓送進了內閣。

他比歷史上提前六個月進入內閣,成爲大明內閣次輔,西漢黨也因此獲益,不少西洋傳教士找上門,請求前往遼南傳教。

孫元化不敢隱瞞徐光啓,將登州兵變的隱情告訴了徐光啓,並且表明,程世傑跟他的關係,並不像外界傳聞的那樣,程世傑是他孫元化門下第一大將。

扯淡。

有把自己頂頭上司,一省巡撫關在雜物房三天挨凍的門下大將嗎?

並沒有。

在大年三十,孫元化收到了老師徐光啓的親筆書信,在信中徐光啓勸孫元化要捐棄前嫌,以大局爲重。

看到這裡,孫元化也想哭。

他倒是息了報復程世傑的心思,不息不行啊,程世傑在擔任寧海軍守備的時候,麾下的將兵突襲二百餘里,衝進登州城把他抓起來,現在程世傑的實力比以前強大了差不多十倍還多,特別是東江軍黃龍,一點骨氣都沒有。

程世傑用了此許錢財,就把黃龍收買了,東江軍一半以上的精銳部隊,現在程世傑那裡受訓,這是把兵送給程世傑整編啊。

孫元化現在手底下小貓兩三隻,拿什麼去報復程世傑?

幾千建奴被程世傑打得狼狽而逃,吃了大虧的建奴也不敢報復程世傑,這說明建奴也慫了……

這讓孫元化怎麼辦?

捐棄前嫌,他倒是想呢,問題是,關鍵不在他,而是要看程世傑同不同意。

最讓孫元化頭疼的是他的老師徐光啓,徐光啓的心太急了,他已經給麾下另外一個學生陳子龍去信,讓他帶着整備好的《農政全書》書稿,以及徐光啓在上海教導的一百餘名學生,前往遼南,負責遼南農業實驗。

徐光啓的全身學識,分別教給了孫元化和陳子龍,孫元化學的是工業科技技術和軍事技術,而陳子龍學的則是農業技術,以及新農作物的良種培育技術。

讓陳子龍前往遼南,那豈不是送羊入口?

其次,徐光啓還非常關切程世傑的單身問題,這其實是崇禎皇帝的自己行腦補,現如今程世傑三十五歲了,過完年就三十六歲了,他還單身。

這就像是漢朝的冠軍侯霍去病,立下宏願:“匈奴未滅,何以家爲!”

在崇禎皇帝的眼中,程世傑在鳳凰山守禦千戶所被建奴攻破,舉家殉國,獨自一人逃亡,以程世傑的能力和長相,哪怕他是一個窮光蛋,也有很多人願意把閨女嫁給他。

這一點崇禎皇帝其實沒有猜錯,程世傑的身高是他極大的優勢,女人喜歡強壯的男人,因爲強壯的男人會帶給她們安全感。

程世傑十幾年沒有再婚,這說明是他不願意。

在偶然的機會,崇禎皇帝與周皇后說起了程世傑的婚事,讓周皇后在宗室內給程世傑物色一個。

皇宮裡就沒有秘密,哪怕是崇禎皇帝跟周皇后夫妻二人之間說的悄悄話,很快就傳到了外朝,作爲內閣次輔徐光啓很快就接到了這個消息。

徐光啓就像孫元化提出,最好與程世傑搶在周皇后前面着手,與程世傑聯姻。

孫元化非常清楚徐光啓,徐光啓在受洗禮的時候,他只有一孫叫徐驥,而且體質孱弱,所以親友們都曾勸他按傳統習俗多娶偏房以多得子嗣,這樣的選擇在當時的士大夫羣體之中極爲普遍。

徐光啓曾向爲他授洗的羅如望神父提及此事,羅如望回答:“有子無子,鹹出於天主之命。況已有子,則後來繁盛,亦未可知。”

徐光啓沉思良久之後起身道:“嗣可以無,但天主誡命不可犯也。”

聞聽此言,羅如望欣然拱手稱道:“先生能順從主命,則天主亦必允爾,將見先生子孫繩繩也。”

後來徐光啓的兒子徐驥,身體越來越強健,先後生了五個兒子,分別是長子徐爾覺,次子徐爾爵,三子徐爾鬥、四子徐爾默,五子徐爾路,以及四個女兒。

孫元化與徐光啓不僅僅是師生關係,還有姻親關係,徐光啓的三孫徐爾鬥,其妻王氏,則是孫元化的養女,雖然這個養女不是孫元化親生的,但是卻是其妻王氏的孃家侄女。孫元化的大舅哥王自泉早亡,留下一子一女,都是依靠孫元化之妻王氏撫養成人。

徐光啓沒有女兒,但是他有孫女,徐驥的四女(真名沒有查到,教名瑪爾第納)年方十五,還未成親。

孫元化異常頭疼,望着親信幕僚道:“大成,讓你調查的事情,你查得怎麼樣了?”

馮三娘以程世傑之妻的身份前往遼南,在遼南引起了轟動,這也讓孫元化得到了消息,可是孫元化作爲程世傑的上司,在最初接觸程世傑的履歷時,根本就沒有妻子這一項。

至於傳聞什麼夫妻不和,向氏大族之類,這話騙騙老百姓可以,在孫元化這個層次,壓根不相信,如果向氏真是大族出身,程世傑落了難,向家讓向氏回孃家,口水就會把向氏淹死。

這是禮教的力量,向氏舉族也是社死,而且比後世更加嚴重,向氏子弟如果有官職,全部會被革職,這可是犯了衆怒。

徐大成沉吟道:“學生派出了十一人前往江西,目前還沒消息。”

孫元化沉吟道:“若是本憲前往遼南,程世傑會不會……對本憲不利?”

徐大成搖搖頭,堅決地道:“應該不會,程世傑現如今只是無根浮萍,朝中沒有後臺,有毛文龍前車之鑑,他肯定不會赴毛文龍的後塵!”

孫元化也沒有底氣,但是這一趟,他必須走。

他若是選擇不冒險,那就會讓陳子龍這個師弟冒險,關鍵是老師信裡雖然沒有明說,但是他的態度,着實有些曖昧啊!

(本章完)

第204章 打江山易守江山更難卡文第301章 寧海軍戰爭機器啓動第361章 非常不好的信號第212章 開戰東風真正來了第450章 程世傑培養接班人第37章 廢品收購站賺錢了第474章 用大炮給他們回覆第448章 太會纏人招架不住新年寫給書友的一封信第271章 一座隨時噴發的火山第12章 城裡城外地獄人間第263章 與崇禎的蜜月期結束了第275章 挾太子以令諸侯第376章 不是還有太子嗎第218章 沒有路如何發展經濟第290章 找出來弄死他第193章 一結婚就不再缺錢了第68章 守備大人被巡撫抓了第262章 爲了女兒老子拼了第117章 寧海軍第二輪暴兵第172章 多爾袞你要振作起來第452章 大明人力資源問題第412章 大明皇家海軍皇家陸軍第206章 遼南土地改革試點第19章 人沒少卻多了幾個第361章 非常不好的信號第462章 海盜搶軍艦咋想的第298章 士氣如虹豐收的喜悅第489章 送給程世傑的禮物第125章 殺人容易善後很難第86章 便宜行事徵虜大將軍第278章 借義父項上人頭一用第106章 互坑隊友一羣老六第100章 朕的趙子龍好樣的第260章 火龍出水廢物利用第208章 時間最要命的時間第139章 童言無忌還是前世記憶第309章 出師不利的長州藩第247章 這是最危險的信號第311章 遍地狼煙如瘋如狂第321章 權利面前蒼生算個屁第292章 山東兗州星火燎原第118章 皇太極開始懷疑人生了第392章 鬼才知道是怎麼回事第355章 給崇禎皇帝提個醒第257章 誓死保護大小姐第319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473章 絕處逢生來自大明的支援第459章 用制度解決根本問題第189章 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第138章 朕無可嫁女但有妹妹第113章 徐閣老欲聯姻程世傑第292章 山東兗州星火燎原第309章 出師不利的長州藩第438章 天上不會掉餡餅第335章 博一博單車變摩托第255章 悅悅好着呢第411章 比努力更重要的是跟對人第25章 軍隊纔是立身之本第249章 八千萬兩銀子賠款第87章 直上青雲節制兩鎮第265章 我龍傲天來了第210章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第480章 大明氣度大國氣象第357章 程世傑應該不會拒絕第458章 要論來錢還是搶劫第279章 你有什麼資格跟本帥談條件第326章 唯有盡人事聽天命第252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442章 不臣之心昭然若揭第126章 塵埃落定全軍封賞第137章 枕頭風一吹受用無窮第305章 更省錢的打法第163章 幸福來得太突然了第91章 來得早不如來得巧第130章 東廠新財路層層加碼第17章 第一把火熊熊燃燒第33章 大獲全勝收穫頗豐第370章 把死馬當活馬醫第122章 有了對比才有傷害第164章 戰爭之神給的勇氣第264章 老爸需要拿你做實驗第78章 百總他們好像投降了第297章 程世傑有曹操之癖第263章 與崇禎的蜜月期結束了第145章 戳破程世傑的牛皮第223章 言不由衷的女人第201章 好漢不吃眼前虧第237章 崇禎皇帝怎麼轉性了第193章 一結婚就不再缺錢了第479章 我們現在是大明人了第481章 沒有見過世面的樣子第141章 再難也要堅持下去第455章 被文明遺忘的土地第72章 此事我不知情你信嗎(爲護法大佬加更第123章第210章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第204章 打江山易守江山更難卡文第301章 寧海軍戰爭機器啓動第361章 非常不好的信號第212章 開戰東風真正來了第450章 程世傑培養接班人第37章 廢品收購站賺錢了第474章 用大炮給他們回覆第448章 太會纏人招架不住新年寫給書友的一封信第271章 一座隨時噴發的火山第12章 城裡城外地獄人間第263章 與崇禎的蜜月期結束了第275章 挾太子以令諸侯第376章 不是還有太子嗎第218章 沒有路如何發展經濟第290章 找出來弄死他第193章 一結婚就不再缺錢了第68章 守備大人被巡撫抓了第262章 爲了女兒老子拼了第117章 寧海軍第二輪暴兵第172章 多爾袞你要振作起來第452章 大明人力資源問題第412章 大明皇家海軍皇家陸軍第206章 遼南土地改革試點第19章 人沒少卻多了幾個第361章 非常不好的信號第462章 海盜搶軍艦咋想的第298章 士氣如虹豐收的喜悅第489章 送給程世傑的禮物第125章 殺人容易善後很難第86章 便宜行事徵虜大將軍第278章 借義父項上人頭一用第106章 互坑隊友一羣老六第100章 朕的趙子龍好樣的第260章 火龍出水廢物利用第208章 時間最要命的時間第139章 童言無忌還是前世記憶第309章 出師不利的長州藩第247章 這是最危險的信號第311章 遍地狼煙如瘋如狂第321章 權利面前蒼生算個屁第292章 山東兗州星火燎原第118章 皇太極開始懷疑人生了第392章 鬼才知道是怎麼回事第355章 給崇禎皇帝提個醒第257章 誓死保護大小姐第319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473章 絕處逢生來自大明的支援第459章 用制度解決根本問題第189章 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第138章 朕無可嫁女但有妹妹第113章 徐閣老欲聯姻程世傑第292章 山東兗州星火燎原第309章 出師不利的長州藩第438章 天上不會掉餡餅第335章 博一博單車變摩托第255章 悅悅好着呢第411章 比努力更重要的是跟對人第25章 軍隊纔是立身之本第249章 八千萬兩銀子賠款第87章 直上青雲節制兩鎮第265章 我龍傲天來了第210章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第480章 大明氣度大國氣象第357章 程世傑應該不會拒絕第458章 要論來錢還是搶劫第279章 你有什麼資格跟本帥談條件第326章 唯有盡人事聽天命第252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442章 不臣之心昭然若揭第126章 塵埃落定全軍封賞第137章 枕頭風一吹受用無窮第305章 更省錢的打法第163章 幸福來得太突然了第91章 來得早不如來得巧第130章 東廠新財路層層加碼第17章 第一把火熊熊燃燒第33章 大獲全勝收穫頗豐第370章 把死馬當活馬醫第122章 有了對比才有傷害第164章 戰爭之神給的勇氣第264章 老爸需要拿你做實驗第78章 百總他們好像投降了第297章 程世傑有曹操之癖第263章 與崇禎的蜜月期結束了第145章 戳破程世傑的牛皮第223章 言不由衷的女人第201章 好漢不吃眼前虧第237章 崇禎皇帝怎麼轉性了第193章 一結婚就不再缺錢了第479章 我們現在是大明人了第481章 沒有見過世面的樣子第141章 再難也要堅持下去第455章 被文明遺忘的土地第72章 此事我不知情你信嗎(爲護法大佬加更第123章第210章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