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報喜

晚膳,家裡開了一頓品種豐富的燒烤,青璃一家人加上淳于越淳于恭兩兄弟,在院子裡放着桌椅板凳,煙霧瀰漫,空氣裡夾雜一種肉香味,傳出去老遠,有的族人在飯畢,特地過來串門看了一眼,青璃也不小氣,淳于兄弟正是長身子的時候,食量大,能吃,爲了怕二人尷尬,吃不飽,崔奶奶特地準備了好多,過來觀望的族人們也會被邀請試吃,每個人手裡拿着羊肉串,雞肉串,對這種味道讚不絕口。

這麼多年,孜然依然沒有普及,家裡的小吃鋪子有這方面的進貨渠道,孜然在北地纔開始慢慢地推廣,不過大多數百姓做菜,家裡有油有鹽就可以了,又沒那麼多的講究,也不會去購買。

雞腿被青璃加了點特殊的調料醃漬,用空間裡的一點點果酒刷到被刀划着的缺口處,烤出來之後,淡淡的肉香夾雜果酒的香味,淳于兄弟非常喜歡,每個人吃了兩個雞大腿之後才發現,家裡一共的雞腿也沒幾個。

“吃吧,快點,長身體的時候就應該吃點好的補補。”

劉氏食量比較小,喝了一碗粥,配着幾樣燒烤的饅頭片,幾根羊肉串便吃飽了,她轉過頭,見淳于兄弟二人盤子前面散落着雞骨頭,二人面色通紅,放不開手腳,趕忙招呼道。

“就是,你們還是第一次吃吧,口味重的話可以撒點辣椒麪,這是咱們北地的吃法。”

幾年之內,家裡多次燒烤,莫入湖已經成了熟練工,他在雞翅膀上刷了一層油,對兄弟二人擺手,“當時我們家三小子啊,一個人吃了好幾個雞腿呢。”

提起三哥莫子鬆,青璃捂嘴輕笑,上次過年回來,三哥的性子穩重了不老少,但是唯一沒變的就是食量,還是那麼能吃,配上一鍋水煮魚,他能吃上三大碗米飯。

聽說有人比他們還能吃,淳于越淳于恭兄弟二人摸着頭,傻傻地笑了笑,比之前放開了點。

上午太耗費體力,青璃也勸二人多吃一些,加一些土豆片,紅薯片,等到晚膳之後,她還要指點二人的武藝。

一頓飯吃到天擦黑,淳于兄弟意猶未盡,可是二人還是適當節制,怕太撐連走路的力氣都沒有。

晚膳之後,正是村裡最悠閒的時候,族人紛紛走出家門,在村口的大樹下面,那邊擺放着長條的凳子,男女老少,或坐或站,談天說地,對秋收充滿期待,衆人的臉上掛着淳樸的笑意。

淳于兩兄弟走出門,就遭受到村裡嬸子大娘的圍堵,衆人圍攏過來,噓寒問暖,問問他們在山上的生活,兩兄弟第一次感受到竟然有人這麼熱情,以前下山回府的時候,府上的丫鬟婆子既恭敬又客氣,平日裡也不多言,在村裡就不同了,他們沒有被當成高高在上的人物,而是被當成晚輩關愛,這種感覺很溫暖。

其實,兄弟二人也不是很懂這些村裡的大嬸大娘們說的是什麼,他們從很小被送到山上習武,每天就是一門心思的練功夫,吃食上一直有山下的人送,還真的不懂一年要種幾次稻麥,怎麼養雞才能下蛋多,平日裡豬吃什麼,現在聽到這些,倒是覺得很新奇。

一直到天色完全黑暗下來,族人這才散去,走之前,熱情地邀請雙胞胎兄弟去做客,在莫家村,雙胞胎會被認爲是祥瑞的象徵,若是有那娶了新媳婦的人家,請雙胞胎去做客寓意最好,給家裡帶來吉祥,以後家裡也會人丁興旺,多子多福。

這個時代婦人生雙胞胎十分不易,成活下來的機率不高,族人非常喜歡淳于兄弟,二人在村裡幾日便呼風喚雨,每日裡,在家坐着,就會有族人上門送吃食。

不過,二人的日子也沒有過的太逍遙,因爲未來大嫂青璃幾乎每日裡要操練上幾次,還有山頂上那處,不是毒蛇就是馬蜂窩,有時候對戰累得只想躺在地上打滾,這時候偏偏巧合地不一定從哪冒出點什麼,二人只能打起精神起來再戰。

幾天的工夫,兄弟二人在體力上已經上升不只一次層次。打仗的時候講究馬上作戰,青璃很注意訓練二人的騎術,特地從空間裡挑選兩匹有靈性的戰馬,讓二人熟悉。她會在村口設置一些跨欄等作爲障礙,有時候還要挖坑作爲埋伏,四下裡伏擊二人。

每次看到青璃高強度地訓練二人,村裡的大嬸大娘們很是心疼,想阻攔,被族裡的漢子們罵婦人之仁,若是上戰場,那可是要拼命的,現在不好好鍛鍊,戰場上吃虧的可是他們,所以既然選擇這條路,無論有多苦,都要堅持下去。唯一讓他們改觀的是青璃,小小年紀的丫頭,去了一次京都回來變化這麼大,以前廣濟寺的得道高僧就曾經說過,她是個貴人命,現在看,不信不行,定是得了大造化。

淳于越淳于恭兩兄弟可能是有淳于家的基因,聰明,勇猛,適合在戰場上廝殺,有一句話說的好,虎父無犬子,着實有幾分道理。

兄弟二人常年在山上,根本不瞭解人心險惡,她說什麼二人都信,青璃每次都要揉着額角囑咐二人,就算是最親近的夥伴,也不是代表對方不會背叛,還是那句話,時刻都不能放鬆警惕。

高強度訓練了幾天,兩兄弟慢慢適應了這個節奏。青璃會從空間中找出幾本簡單的陣法,給二人介紹,這些她也是似懂非懂,三人畫着草圖,一起研究。開始的時候,她解釋,二人會認真聽,到了後來,兩兄弟舉一反三,竟然可以自己創造出新陣型來,青璃不曉得威力如何,不過馬上有這樣的能力,定是天才無疑。

平淡又忙碌的日子一直到了五月初一。馬上就是端午,這是北地中一個重要的節日,族人早早地坐在一起商量,前段日子過得太忙碌,現在無論是稻麥,還是後院裡的甜瓜秧苗,長勢良好,族人可以鬆口氣,想好好熱鬧一下。

和雙胞胎兄弟二人商量,端午之後,二人要回到平陽去,也好早日加入城北大營,成爲一名真正的大周士兵,青璃準備跟着二人一起回去,查探一下鋪子,順便看看養殖場的進展情況。

前幾天在王三胖子走之前,青璃去莫六嬸家拜訪過,和他深談了一次,關於養殖經驗,他現在一時之間也說不明白,家裡那邊有讀書人,王三胖子答應回去之後口述,請讀書人記錄,以後留下一個小冊子,就當做是女兒王小翠的嫁妝,送給莫家族。

中間曲折的過程青璃不瞭解,不過親事基本上是已經定下,成親大概在農忙之後,那會族人也能喘口氣,有時間幫着操持二人的親事。可能是要成爲新娘家,王小翠整日臉色紅紅的,眼神裡帶着喜悅,二人有了名分,她就這麼在莫子山家住了下來。

關於釀酒,青璃非常想得到金桂酒的配方和訣竅,王三胖子給了青璃一個驚喜,他不僅僅會釀這一種酒。王小翠的孃親原來是一個酒莊老闆的女兒,酒莊老闆因爲得罪了背後有靠山的同行,被冤枉進了大牢,還沒等着家裡花銀子贖出來,人就經受不住折磨,死在了大牢。

王小翠的娘有哥哥,吃喝嫖賭,無惡不作,所以酒莊老闆就沒有教這門手藝,而是偷偷教會了自家閨女。誰想到突來噩耗,老闆故去,兒子不會釀酒,這門技術失傳,就把親妹妹,也就是王小翠的孃親賣給了王三胖子。

夫妻二人成親之後,感情不錯,但是王小翠的娘不敢展現這門手藝,怕家裡的哥哥上門鬧,她在生產之後,身體虛弱,心中還惦記釀酒一事,教會了王三胖子,囑咐他以後傳給王小翠。

青璃對這門訣竅垂涎已久,王三胖子是個滑頭,沒有明面上答應,只說事關重大,要回去想想,又說這是祖傳的手藝,將來定要傳給自家閨女云云。

聽到這裡,青璃心裡有了譜,王三胖子愛女如命,定會上交配方和秘訣,只不過這會他表現的爲難,想給自己家的閨女增加砝碼,縮小兩家的差距。畢竟現在莫家可不是簡單的莊戶人家,嚴格來說,王小翠還真的配不上山子哥。

五月初一,陽光明媚,莫家村的小路旁邊,長滿了花花草草,蜜蜂蝴蝶飛舞着,空氣中瀰漫淡淡的花香,村裡的小娃們在土路上跑個不停,不時傳來清脆的笑聲。

每逢初一十五是族會的日子,也是一個月兩次分發米糧等生活用品的時候。早早地,家裡的漢子們,婦人們結伴來到指定的屋子,衆人喜氣洋洋。

最近族中的幾個鋪子生意不錯,也賺得了一些銀子,加上農曆五月,也要換上透氣輕薄的夏衫,莫如湖一高興,決定在今日發一些布料,讓族中婦人們提前過來挑選。

是女子就沒有不愛美的,最是喜歡新衣裳,對布料情有獨鍾。以前家裡苦哈哈的,一年到頭能吃飽飯就不錯了,哪裡還有多餘的銀錢買新衣裳,每到了過年,要孝順爹孃,餘下的可着自家漢子小娃來,到她們這邊也剩不下什麼,衣衫也是粗布,補丁摞着補丁。

“小妹,快點過來幫我記錄一下,這邊忙不過來了!”

莫青菊幾乎要把腦袋埋到了賬冊裡,那邊族中婦人媳婦七嘴八舌,正在挑選布料,這個顏色深,那個是碎花的,吵得她腦仁疼,以前都在鎮上的布莊買布料,貴的買不起,粗布就幾個老氣的顏色,也沒什麼挑頭,這會族裡庫存的布料多,這些人飽了眼福,覺得哪匹顏色都好看,挑揀半天,也沒選出來。

“我這就來。”

青璃帶着雙胞胎,對着淳于越淳于恭揮揮手,二人自動自覺成了苦力,不少村裡媳婦大娘見到二人,立刻湊上去詢問,“越小子,恭小子,你們看看哪匹顏色好?得了布料正好給你們做新衣裳!”

端午之後,二人就要離開,去平陽參軍,族人捨不得,又心疼二人年紀小,盤算走之前多送幾套衣衫鞋襪,省得到軍營裡不讓探親,她們這邊又要輪流做飯,餵養豬雞,忙不開。

“大娘,我看着深色就不錯,摸着柔軟,穿在身上舒服。夏日也吸汗。”

老三淳于恭要比自家二哥淳于越更會說話,短時間之間的相處,他掌握了訣竅,嘴巴一定要甜,逢人便笑,定是能得到喜歡。

“哎呦,這個好,我就要這個顏色了,璃丫頭幫着記錄下。”

大娘曉得合不攏嘴,莫青菊抽抽嘴角,這位族裡的伯孃已經來半個時辰了,一直挑選,還不停地給別人意見,大嗓門,她以爲還要繼續下去,一直挑到歇晌,誰想到讓淳于恭兩句話打發了。

青璃低頭記錄,讓兄弟二人幫着搬運布匹,有的人家人口多,男子下地去了,二人推着族裡的手推車,幫着送貨。有人挑選之後,其他人動作快了不少,很快,婦人們挑選完畢,心滿意足。

“其實啊,哪匹都好看,我們之所以吵鬧着,就是圖個痛快。”

其中的一個大娘很是感慨,以前去布莊買布料都是扯上幾尺,哪能一分就是一匹布,還是價錢很貴的細棉,想都不敢想啊,還是族裡好,雖然現在的日子比往常更忙碌,有時候照顧不到家裡,不過日子有盼頭。

“可不咋的,去布莊畏畏縮縮,眼睛都不敢往綢緞盯。”

窮苦人家,自覺矮人三分,花一文錢也要惦記着,可即便是這樣,族人還是挺有骨氣,就怕看到布莊夥計們鄙夷的眼神,被人罵上一句窮酸。

布匹發過之後,堂姐莫青菊又進入到庫房,讓族中有力氣的小夥子搬出來幾個大桶,裡面都是青璃在大秦打劫回來的油鹽醬醋,還有一些生活必須的調味品。

糧米這些根據家裡的食量來,上次發的那些,大部分人家沒有吃完,也就沒有領走,只有壯丁多的人家,糧食緊張了點,領的時候臉紅紅的,總覺得是佔了族裡的便宜。

現在莫家族人被徹頭徹尾地改變,絲毫沒有貪婪的心態,懂得謙讓,當然,也不是說一點矛盾都沒有,但是他們想到過去心酸日子,就會寬容多了,慢慢地,以前有宿怨的人家,彼此友善起來。

族會上,族人談論起端午的安排,聽說現在鳳陽城裡面來了一個戲班子,族人不少都是戲迷,就是苦於沒有機會,這次族長莫如湖做主,請戲班子來唱戲,順便從鎮上請幾個說書人。

白日裡聽戲,晚上就在一處平地上,來個篝火會,烤全羊,族人們自發出幾個精彩的節目,大家喝酒助興,一起祈福,希望風調雨順,今年是個豐收的好年景。

“咱們聽族長的,不過我一個大老粗只會種地,能有啥才藝啊!”

族中的漢子們圍在一起商議,都是同族人,也不怕丟醜,目的是爲了熱鬧,最後有人自告奮勇,唱小曲,吹奏的,還有的爹孃給自家小娃報名,要朗誦詩歌。

青璃站在一個角落,聽着族人們談笑,彼此調侃,她突然有一種幸福感,端午那天,族人起大早,族學休沐一天,大家集中到這邊,邀請城北大軍駐紮在村裡的士兵們一起歡度。

包糉子的江米提前準備出來,還有各式各樣的餡料,這是女子們的事,族中的媳婦婦人七嘴八舌,推薦幾個包糉子手藝好的,剩下人的就準備席面,打打下手。

“小妹,過了端午之後,你還得回平陽?”

莫青菊腳步輕輕地走到青璃旁邊,小聲地道。等青璃一走,村裡又剩下她一個人,兩位嫂嫂雖然不錯,可也說不上幾句心裡話,再說現在大嫂付彩雲還在養胎,二嫂要忙着家務,還得帶着妞妞。

“是啊,回去看看,不然放心不下。”

鋪子是一方面,青璃放心不下雙胞胎,得看二人適應了城北大營的環境她才能安心,不用指望淳于魔頭對他弟弟有什麼特殊照顧,那人對自己都嚴苛的很。

現在大周已經渡河,她猜測最近應該會攻城,也就是兩國戰爭最緊迫的階段,大周和大秦之中有湍流的河水最爲天險,只要大周可以拿下泗水城,大秦等於失去半壁江山。

“堂姐,忘記和你說了呢,後天念蘋他們會過來的。”

青璃早就派人給孫家送信,這兩天家裡會有人把小弟和念陽送到村裡,她寫信邀請孫家過節,都是當做親人走動的,孫家一大家子着實不錯,念蘋念香性子好。

“那真是太好了!”

莫青菊很高興,她非常喜歡天真嬌憨的念蘋,她們年紀差距不大,能說到一起去,前段孫家來,二人都在一個房間,每日在一起,抵足而眠,感情好的很。

說話之間,族人已經一致通過,做好了端午那天的安排,衆人心滿意足,帶着笑臉離開。族中幾個媳婦沒有走,用掃帚打掃,收拾屋子,莫青菊揣着賬冊覈對。

下晌,青璃要用這間屋子,給族中幾個接受能力強的小夥子講述阿拉伯數字的應用,已經學了幾天,這些人從開始不理解到慢慢地上了心。

如果可以普及阿拉伯數字記賬,更爲直觀,一筆龐大數字,後面多提添尾數就可以,還不佔地方,用算盤打數字,比傳統要快上大半時間。

最近,青璃在教衆人一百以內的加減法,慢慢來,再發展到乘除,她已經列出了口訣,做好了考試速算的小字條,爲了鼓勵族人學習,準確率高的那個人,可以得到她的小禮物。

禮物一般都是一些布料,腰帶,鞋子,也有玉佩等等,不太值錢的小玩意,目的是爲激發族人的積極性。

熱熱鬧鬧的,就到了晌午,青璃和堂姐告別,打算回家歇晌,剛到家門口,前面來了不少官差,身上穿着大紅色的衣裳,看着喜慶,敲鑼打鼓,身後還跟着不少生面孔。

“恭喜鳳陽城小鳳縣莫家村莫子歸恩科拔得頭籌,高中狀元!”

鑼鼓聲震天響,剛進了村裡,有人在村口點燃了鞭炮,族人們正要回家歇晌,聽見動靜,立刻湊上去,聽見這個消息,激動地差點沒昏過去。

“中了,中了!”

“我的媽啊,狀元,大周第一,就是北地幾輩子都沒出過了吧!”

族裡人激動得不知道怎麼辦纔好,手舞足蹈,甚至有那婦人嗚嗚地痛哭起來,這是一件好事,族人激動,驕傲自豪,這說明莫家又被推上了另一個高度!

“不只是狀元,還是連中三元的狀元,至少有百年沒有出現過了,這次我們鳳陽露了臉!”

官差的身後,一個八字鬍小老頭探出腦袋,他是小鳳縣新上任的縣令大人,族人都認得,紛紛打招呼。以前他們見到官差腿都哆嗦,現在見到縣令也沒有人客套,衆人說起來也是一笑,縣令也沒什麼,他們是良民,又沒幹什麼缺德事,幹嘛要怕。

在大周,南邊的文人墨客普遍認爲北地蠻荒,都是山野之人,哪有什麼學問。南邊文人喜歡悲傷春秋,風花雪月,時常青樓名妓搞點曖昧,然後寫出傷感的詩句。

北地學子寒窗苦讀,更喜歡做策論,他們腳踏實地,文采上並不奢華,也寫不出太華麗的駢文,一直在科考上很是吃虧。這次,莫子歸連中三元,徹底打了那些南邊學子的臉,也有人不服,認爲他是關係戶,跑到茶樓散播反面消息,集結南邊的學子一起鬧事。

莫子歸沒有策馬遊街之事,也被有心人說成狂妄自大,目中無人。新皇耶律楚陽非常氣憤,一甩袖子,做了一個重大決定,命人把莫子歸的恩科考卷謄寫幾份,全部張貼在鬧市。

這是京都這幾天最大的消息,動靜鬧得大,那些不服的南邊學子在看到試卷之後,用了三天三夜才緩過來,自己打了自己幾個巴掌,不得不承認,莫子歸有傾世之才,他們的確比不上人家一個指頭。

------題外話------

今天加班,回來得太晚,小蓮會二更

時間上暫時定在明天中午

第96章 落雪,買馬第16章 送鋪面第15章 三年之後第69章 失蹤第84章 一枝梅第75章 無苦衷第87章 鬧劇(二)第50章 關於去鎮上的安排第98章 吃食第59章 戰書第42章 茅草房漏雨第3章 和爹爹識字第79章 走水第36章 碰瓷第14章 爹爹去哪兒第88章 請客第92章 醒來第75章 神秘鬼羅剎第21章 秀恩愛第99章 翻身仗第44章 臘月第12章 死亡谷第85章 送嫁第12章 釀酒第75章 假象第2章 新花樣第22章 行兇第93章 送信第19章 空間再次升級第96章 商議第8章 啓程第3章 聘禮第70章 尹府暗室第51章 僞尼姑第84章 解蠱第19章 銀子是檢驗真愛的唯一標準推薦好文混沌空間之逆天女帝第45章 獨處第64章 打劫第50章 兵圍護國將軍府第21章 族規第52章 反擊第39章 取暖第49章 指點第83章 殺機第59章 知府夫人第28章 空間收穫第32章 探望爺奶第51章 僞尼姑第17章 京都生變第4章 與家人吃晚飯第47章 幺蛾子第86章 鬧劇(一)第60章 賭注第52章 反擊第27章 籠絡人心第84章 解蠱第71章 分禮物第1章 汝陽第13章 抓正着第76章 重陽節集市見聞第63章 年關第48章 混亂第41章 引導第25章 享受二人世界第9章 四美與四公子第22章 又見大哥第24章 河裡收魚第33章 玉器鋪第2章 一對紅頭繩第68章 迎新第3章 聘禮第87章 大結局(上)第33章 開河蚌取珍珠第74章 銀面具第73章 山寨德勝班第16章 送鋪面第51章 闖天牢第13章 鎮上見聞第36章 秋收忙第13章 賠禮第18章 解毒第97章 新丫鬟第60章 四百兩銀票到手第3章 意亂第52章 安置第5章 老鷹捉小雞第28章 時疫第86章 鬧劇(一)第29章 惡戰第23章 攜手第70章 尹府暗室第53章 誘惑第21章 驚才絕豔第46章 密謀第16章 探望莫六嬸子第12章 驚心第19章 空間再次升級第36章 埋下財寶第24章 拍飛
第96章 落雪,買馬第16章 送鋪面第15章 三年之後第69章 失蹤第84章 一枝梅第75章 無苦衷第87章 鬧劇(二)第50章 關於去鎮上的安排第98章 吃食第59章 戰書第42章 茅草房漏雨第3章 和爹爹識字第79章 走水第36章 碰瓷第14章 爹爹去哪兒第88章 請客第92章 醒來第75章 神秘鬼羅剎第21章 秀恩愛第99章 翻身仗第44章 臘月第12章 死亡谷第85章 送嫁第12章 釀酒第75章 假象第2章 新花樣第22章 行兇第93章 送信第19章 空間再次升級第96章 商議第8章 啓程第3章 聘禮第70章 尹府暗室第51章 僞尼姑第84章 解蠱第19章 銀子是檢驗真愛的唯一標準推薦好文混沌空間之逆天女帝第45章 獨處第64章 打劫第50章 兵圍護國將軍府第21章 族規第52章 反擊第39章 取暖第49章 指點第83章 殺機第59章 知府夫人第28章 空間收穫第32章 探望爺奶第51章 僞尼姑第17章 京都生變第4章 與家人吃晚飯第47章 幺蛾子第86章 鬧劇(一)第60章 賭注第52章 反擊第27章 籠絡人心第84章 解蠱第71章 分禮物第1章 汝陽第13章 抓正着第76章 重陽節集市見聞第63章 年關第48章 混亂第41章 引導第25章 享受二人世界第9章 四美與四公子第22章 又見大哥第24章 河裡收魚第33章 玉器鋪第2章 一對紅頭繩第68章 迎新第3章 聘禮第87章 大結局(上)第33章 開河蚌取珍珠第74章 銀面具第73章 山寨德勝班第16章 送鋪面第51章 闖天牢第13章 鎮上見聞第36章 秋收忙第13章 賠禮第18章 解毒第97章 新丫鬟第60章 四百兩銀票到手第3章 意亂第52章 安置第5章 老鷹捉小雞第28章 時疫第86章 鬧劇(一)第29章 惡戰第23章 攜手第70章 尹府暗室第53章 誘惑第21章 驚才絕豔第46章 密謀第16章 探望莫六嬸子第12章 驚心第19章 空間再次升級第36章 埋下財寶第24章 拍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