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秋雨裡的掌印,寺前的舞

(今天的月票,明天的月票,十一月的月票,今年大家手裡所有的月票,都要給我呀,碎碎念……)

……

……

殿內的石尊者像上,最初塗着金漆,不知多少年過去,金漆剝落,露出裡面的石質,在昏暗燈光的照耀下,顯得慈悲卻又可怕。

寧缺看完一座石尊者像,再看另一座,全神貫注,渾然忘我,根本不覺飢渴,也沒有絲毫睏意,雙手在身前不停變幻。

直到將四座石尊者像全部看完,他才停止雙手的動作,拾起蒲團到殿檻前坐下,對着滿寺夜色,閉上雙眼開始靜思回味。

不知不覺間一夜時間過去,秋雨再次降落在古寺裡,衝出稀薄的霧氣,讓熹微的晨光把佛殿飛檐照耀的清清楚楚。

前寺正殿清亮悠長的鐘聲,傳到遙遠的後殿。

寧缺睜開雙眼,眼眸裡晶瑩一片,然後漸漸回覆尋常。

看着檻外漸驟的秋雨,他舉起右臂,意隨念走,極爲隨意向前伸出。

殿前秋風大作,雨絲飄搖不安,悄無聲息間,重重雨幕裡,忽然出現了一片極大的空白,那片空間裡沒有一滴雨珠,看着乾燥無比。

如果仔細望去,秋雨裡的那片空白,恰好是個手掌的形狀。

不知道過了多長時間,繚繞在佛殿前的氣息才漸漸淡去,那些斜掠橫飛不敢落的秋雨,飄進了那個無形的掌印範圍中。一切回覆正常。

寧缺直到此時才明白一夜時間,自己領悟到了什麼,收穫到了什麼,看着殿外的重重秋雨,心緒也不免有些激盪難平。

“無畏、禪定、降魔、去念……真沒想到,你居然能在一夜時間之內,參悟我佛門四大真手印。”

殿外傳來歧山大師虛弱卻難掩驚喜的聲音。

寧缺轉身對着大師拜了下去。行了一個大禮。

他要謝的事情有很多,而昨夜他殿內參佛入定整整一夜,大師便在殿外守了他整整一夜。這等慈愛守護,便值得他誠心一拜。

歧山大師看着寧缺,心生感慨。

哪怕是佛緣再深厚、悟性再高的人。也沒有可能一夜時間便領悟佛家四大真手印的妙義,因爲佛宗手印不是佛法,修佛者無法繞形開知見障。

然而知見障對寧缺似乎沒有起到任何影響。

歧山大師感覺到寧缺身體裡蓮生師弟的氣息,比昨日淡渺了很多,便明白了他能夠逾越知見障的真實原因。

因爲這些知見障,蓮生當年早已逾越。

歧山大師看着寧缺,感傷想道,師弟你正在不斷地真正離開這個世界,難道這就是你繼續存在於這個世界的方式嗎?

……

……

各國使團已經紛紛抵達瓦山,在前寺商議荒人南侵一事。成日裡都在開會,修行者們在中寺裡議論着前些天在瓦山裡的見聞,敬畏又興奮地回思着當日的情景,同時猜測着過些日子的盂蘭節會不會再來什麼大人物。

шшш ⊙ttκǎ n ⊙¢O

寧缺和桑桑自然不會理這些事情,雖然是受邀前來參加盂蘭節。他們在爛柯寺後寺裡讀佛經。看佛像,隨歧山大師參觀諸殿的佛教壁法,生活過的異常平靜,便是他們的心境也變得恬靜了很多。

他還是向歧山大師打聽了一下盂蘭節會的事情,畢竟這個人間最盛大的節日,起源有些奇特。又有萬丈佛光鎮壓冥界的傳說,所以他很好奇。

“佛宗哪裡能能力鎮壓冥界,最早的時候不過是祈禱黑夜不要來臨,後來漸漸演變成修行界裡的強者集會商議如何應對,只不過無數年過去,黑夜始終沒有來臨,冥界入侵的傳說變成了真正的傳說,哪裡還有修行者會在意?”

歧山大師微笑說道:“盂蘭節每年都會有一次,修行者的聚會時間則是並不固定,雖然失了原意,但我佛門也不想失去展現自己的機會。”

“月輪國號稱煙雨七十二寺,還說的是著名大寺,如果要把那些普通寺廟算進去,只怕要超過一千之數,而且那裡鄰着西方荒原,與懸空寺要近很多,爲什麼佛宗當年沒有把盂蘭節會放在月輪國舉行,比如白塔寺?”

寧缺不解問道。

歧山大師問道:“你可知道當年懸空寺在世間修的第一座大寺在哪裡?”

寧缺搖了搖頭。

歧山大師指着欄下的重重殿檐,說道:“便是此間。”

寧缺微感吃驚,心想這是什麼道理?

歧山大師知道他在想些什麼,解釋道:“因爲這裡離懸空寺最近。”

寧缺心想懸空寺遠在極西荒原深處,而爛柯寺則是地處東南,瓦山頂峰上便能看到海岸線,兩地之間的距離,明明是世間最遠的距離,爲什麼大師卻要說最近?

歧山大師微笑說道:“傳聞當年佛祖到東南一遊,弟子在山間行棋之時,他忽有感應,在峰上遙指山下,便定了爛柯寺的位置,而之所以如此,是因爲現在我們所處的爛柯寺,與懸空寺有某種隱隱相通之處。”

隱隱相通之處,這六個字隱含深意,寧缺卻還是不明白。

歧山大師回身指向後殿,說道:“據說無數年前,佛祖悟得空間通行無礙的至高法門,便在那處砌了一座簡易的石塔,可以讓僧人直抵極西淨土。”

寧缺震驚說道:“我只聽說過大唐軍方和西陵神殿有些特殊強大的符陣,可以傳遞簡單的信息,卻從來沒有聽說過有什麼陣法可以把人傳到遠方,這豈不是傳說中無距的境界?”

歧山大師說道:“佛門裡沒有天啓,自然也沒有無距的說法。不過以佛祖通天徹地之能,弄出這樣一樣物事,也不是太過難以想象。”

寧缺想着那日自己和桑桑在佛祖棋盤上的奇遇,又想着這些天沒有離身的那本佛祖筆記,心裡也多了幾分相信,緊張問道:“現在那法陣呢?”

歧山大師微澀一笑,說道:“再如何風流。總被風吹雨打去,佛祖再如何強大,數千數萬年過去。他留下的法力也早已消散無蹤,傳說中的那座簡易石塔,只怕早就化成了飛灰。寺中僧人後來在傳聞裡石塔的位置上,修建了一座佛殿,便是後殿,別說舊年蹤跡,便是一絲佛跡都已經尋查不到。”

聽着這話,寧缺亦不免有些感慨。

在時間面前,能夠永恆的果然只有死亡。

……

……

整座瓦山都屬爛柯寺所有,佛門雖然沒有把寺院擴展到把瓦山括進寺院牆內,但寺院的面積已極爲開闊。要從寺門前的廣場一路上行至後寺佛殿,至少要花一柱香的時間。便可以想像這座寺廟的規模。

古寺分三重,前寺中寺後寺,前寺除了巍峨莊嚴的正門以及寺前廣場之外,還有兩座極爲氣派的佛殿,中寺面積相對較小。散落了近十座佛殿,後寺面積最小,也是最爲幽靜,只有一座後殿。

秋雨依然在持續,寺中僧人忙着準備盂蘭節大會,各國使團依然在熱烈或激烈的討論。修行者們依然在互相切磋,前寺一片嚴肅緊張,中寺劍影活潑。

唯有後寺依然安靜,學習佛法的閒暇,寧缺偶爾會帶着桑桑到中寺諸殿散步,他們撐着大黑傘行走在淅淅瀝瀝的秋雨裡,聽着各座殿內的聲音微笑不語,沒有人注意到他們的存在,只要他不想讓人注意到。

他們還去了前寺,站在秋樹亭間,看住在寺外別院裡的紅袖招排舞,只見那些青春美麗的姑娘們,香汗淋漓,衣鬢搖動,覺得極爲悅目。

遠遠看着舞臺上的小草,用清脆的聲音不停指揮着,訓斥着,儼然已經有了幾分簡大家的作派,桑桑忍不住笑了起來。

紅袖招此次獻祭的舞蹈,雖然不如霓裳那般華美驚世,但卻多了幾分佛宗天女吉祥之感,想來應該會非常成功。

寧缺和桑桑只是站在亭中遠遠看着,並沒有去與紅袖招舞團相會的意思。他也沒有去唐國使團——鎮西大將軍冼植朗通過寺中僧人表達了想要會面的請求,但他現在實在不想被世俗之事擾了難得寧靜的心境。

歧山大師講述佛經時,曾經說過一句話,佛法是一種看待世界的方法,又是學習的方法,但最重要的是一種生活態度。

那種生活態度被夫子取笑爲閉嘴,被蓮生嘲笑爲裝烏龜,被二師兄譏諷爲裝死,但是佛門特有的平靜沉默自持,自有其動人之處。

如今桑桑大病漸愈,寧缺學佛亦有收穫,心境自然平和,他日後回憶起來,天啓十六年秋天在爛柯寺裡的短短數日,竟是他這一生最平靜喜樂的一段時光,然而那時候他才明白,這種平靜喜樂原來只是令人心酸的安慰。

……

……

盂蘭節正日。

來自世間諸國的遊客,紛沓而至,瓦山前的小鎮熱鬧無比,爛柯寺前的廣場上更是人頭攢動,不知被踩落踩爛了多少雙鞋,如果不是僧人與當地官府派出的軍士一道維持秩序,廣場上根本沒有辦法表演,儀式也無法進行。

中原諸國都派出了觀禮團和表演的嘉賓,遊行的一輛輛彩車,引發了一陣陣地喝彩,來自長安城的紅袖招舞團,輕而易舉地獲得了最大的喝彩與叫好。

其後是由爛柯寺住持率領衆僧爲世間祈福的儀式,再然後又有神殿某位神官主持的祭天環節,無數信徒跪拜於地,場面極爲嚴肅莊重。

寧缺和桑桑沒有去湊熱鬧,站在後寺殿欄上,居高臨下遠遠看着山下的熱鬧。看着這幕畫面,他忍不住笑了起來,說道:“這也能混搭嗎?”

一應儀式結束後,紅袖招的姑娘們開始起舞。

寺前的掌聲與喝彩,頓時衝破天穹。

爛柯寺中幾位輩份極高的老僧,看着舞臺上翩然起舞,容顏嬌美而莊肅的少女們,不知道是不是想起了很多年前的故事,竟是溼了眼眶。

寧缺看着寺前,感慨說道:“相隔數十年,古剎舊廟終於再次看到散花天女之舞,好在蓮生已死,想來這一次爛柯寺能夠平靜度過。”()

第208章 憑什麼不服?(下)第33章 筆落臨四十七巷第152章 十四年,去年夏天,今日拾階第60章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第177章 遇師,沒有地位的可憐傢伙們第84章 入魔(九)第160章 我們都是小孩子第112章 世間對寧缺的歡迎是……第88章 成京之戰(下)第35章 霜葉紅,黑騎至第122章 來戰!第9章 青荷漸圓人思見第87章 成京之戰(上)第253章 夏意濃時人疲憊第7章 最後一劍第128章 土陽城中,黑毫如血第5章 看與不看第106章 大駕,光臨第70章 彈疼紅葉,掐斷黃花第66章 棋枰之上有意思第176章 不聽話的小東西第78章 同赴深淵第12章 長安亂(上)第6章 我們都看見了路盡頭的夜色(上)第66章 一魚萬法第248章 雨中院門外來了位渾身溼漉的少女道士第78章 你想白,就能白第190章 府中燈如豆,扶拐笑披風第91章 我要去看海第61章 烹小鮮,得大道第40章 溪畔翩翩一少年第75章 重回渭城當年道第114章 生命不可承受之重第160章 我們都是小孩子第144章 善飲者無赫赫之言第202章 不肯登場的書院之恥第9章 眼中無山,莫山山第77章 國師的陣第186章 歸來(上)第42章 桃山之亂第87章 大潑墨,雲有些髒第75章 蓮生三十二(下)第149章 開樓第106章 各自滿足第22章 佛言第29章 紅薯易冷第26章 修樓,看秋風第38章 奔散的馬頭,離散的人第30章 駐營地的選擇第244章 種荷第203章 大熱鬧第81章 這是我應該做的事情第119章 朝陽城並不朝陽第59章 深淵底,潭水畔第279章 雪落第69章 那一定很美第45章 御史張貽琦之死亡第48章 光明的藥(中)第215章 將軍(下)第123章 癡於花者,默然隨之第96章 今夜無人入睡第144章 木已成舟第115章 又有個人從天上跳了下來第141章 看長安(下)第176章 不聽話的小東西第7章 吹笛未聞聲,傘下是何人第107章 坐井觀天第86章 入魔(十一)第17章 火堆旁的童話第18章 青山寂寞待人來第114章 生命不可承受之重第139章 鏽釘下的陰霾第58章 望天第43章 御史張貽琦之入港第238章 破甲第52章 神袍揮展第199章 請進第166章 此間的師兄師姐們(上)第71章 夫子的故事(上)第174章 粥與信,從前和以後第89章 小鎮、肉鋪和刀第66章 被追尋着的她第287章 明槍第94章 石像與雞湯第32章 昊天的影子第39章 她的信仰第128章 書院裡的天才們第136章 河底的魔與鬼第51章 神輦北行第233章 賣書者言第99章 偷偷的,在一起第79章 入魔(四)第54章 瓦山小鎮第4章 青衣少年第209章 書院一向有禮第140章 不曾疑第71章 欲擇何色?第113章 落入阡陌間的馬車第104章 藥酒傳人土豆灰第77章 國師的陣
第208章 憑什麼不服?(下)第33章 筆落臨四十七巷第152章 十四年,去年夏天,今日拾階第60章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第177章 遇師,沒有地位的可憐傢伙們第84章 入魔(九)第160章 我們都是小孩子第112章 世間對寧缺的歡迎是……第88章 成京之戰(下)第35章 霜葉紅,黑騎至第122章 來戰!第9章 青荷漸圓人思見第87章 成京之戰(上)第253章 夏意濃時人疲憊第7章 最後一劍第128章 土陽城中,黑毫如血第5章 看與不看第106章 大駕,光臨第70章 彈疼紅葉,掐斷黃花第66章 棋枰之上有意思第176章 不聽話的小東西第78章 同赴深淵第12章 長安亂(上)第6章 我們都看見了路盡頭的夜色(上)第66章 一魚萬法第248章 雨中院門外來了位渾身溼漉的少女道士第78章 你想白,就能白第190章 府中燈如豆,扶拐笑披風第91章 我要去看海第61章 烹小鮮,得大道第40章 溪畔翩翩一少年第75章 重回渭城當年道第114章 生命不可承受之重第160章 我們都是小孩子第144章 善飲者無赫赫之言第202章 不肯登場的書院之恥第9章 眼中無山,莫山山第77章 國師的陣第186章 歸來(上)第42章 桃山之亂第87章 大潑墨,雲有些髒第75章 蓮生三十二(下)第149章 開樓第106章 各自滿足第22章 佛言第29章 紅薯易冷第26章 修樓,看秋風第38章 奔散的馬頭,離散的人第30章 駐營地的選擇第244章 種荷第203章 大熱鬧第81章 這是我應該做的事情第119章 朝陽城並不朝陽第59章 深淵底,潭水畔第279章 雪落第69章 那一定很美第45章 御史張貽琦之死亡第48章 光明的藥(中)第215章 將軍(下)第123章 癡於花者,默然隨之第96章 今夜無人入睡第144章 木已成舟第115章 又有個人從天上跳了下來第141章 看長安(下)第176章 不聽話的小東西第7章 吹笛未聞聲,傘下是何人第107章 坐井觀天第86章 入魔(十一)第17章 火堆旁的童話第18章 青山寂寞待人來第114章 生命不可承受之重第139章 鏽釘下的陰霾第58章 望天第43章 御史張貽琦之入港第238章 破甲第52章 神袍揮展第199章 請進第166章 此間的師兄師姐們(上)第71章 夫子的故事(上)第174章 粥與信,從前和以後第89章 小鎮、肉鋪和刀第66章 被追尋着的她第287章 明槍第94章 石像與雞湯第32章 昊天的影子第39章 她的信仰第128章 書院裡的天才們第136章 河底的魔與鬼第51章 神輦北行第233章 賣書者言第99章 偷偷的,在一起第79章 入魔(四)第54章 瓦山小鎮第4章 青衣少年第209章 書院一向有禮第140章 不曾疑第71章 欲擇何色?第113章 落入阡陌間的馬車第104章 藥酒傳人土豆灰第77章 國師的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