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千萬之價

隨着專業參賽者的陸續登場,藏品五花八門,價格又漸漸走高,不過真正高價位者依然是鳳毛麟角,雖然宋瓷產量頗多,不過流傳到至今的數量就顯得稀少許多,更何況價高者更是其中精品呢。

所以,縱然是圈內人,拿來比賽的東西也有許多價格僅爲幾十萬之物,同時,贗品的比例也開始漸漸的上升了,甚至連續出現好幾件看起來象是名窯精品的,結果被鑑定爲了贗品,比賽的場面便顯得有幾分波瀾詭異,對於普通觀衆而言,有時候看得也是一頭霧水,明明像極了真品的,卻被鑑定贗品,有的看起來毫不起眼的瓷器,卻能夠鑑定爲價格幾十甚至百萬的真品。

童冬陽的出場無疑讓現場陷入一片高潮中,衆人屏住呼吸,看着他慢慢將藏品從箱子裡拿出來,一見到裡面的東西,已經見識過不少各類瓷器的觀衆便都認了出來,這乃是一件八棱洗。

洗器,最早見於西晉年間,一般都是敞口,寬折沿、闊腹直壁、平底,裡面還多刻畫着水波紋,用途廣泛,宋代以後也多有燒製。

這一件洗器呈八瓣葵花形,樣式並不算罕見,然而讓人注意的卻是釉面上展開的黑色紋片,這些紋片都是由粗深或者細淺的兩條紋線交織切割而成,宛如冰裂一般。

一看到這紋片,紀小帆已是脫口而出道:“金絲鐵線!”

趙卓微微一笑,雖然還不確定這是否是真品,不過這樣的開片的確符合哥窯金絲鐵線的特徵。

五大名窯之中的哥窯,和官窯一樣,至今仍未發現窯場的位置,據歷史記載,哥窯的創辦者名叫章生一,其弟弟叫作章生二,兄弟二人在兩浙路處州和龍泉縣各建了一窯,哥哥建的窯的便稱爲哥窯,弟弟建的窯則爲弟窯,也稱爲龍泉窯。

哥窯在五大名窯之中以紋片著稱,常常整件瓷器通體開片,特徵非常明顯。

所謂紋片又稱開片,指的發生在釉面上出現的一種自然開裂現象,這本來是瓷器燒製中的一種缺陷,無論是原始青瓷、六朝成熟青瓷還是唐五代的瓷器,都有着開片現象的出現。

然而,在宋代,人們掌握了開裂的規律,有意識的讓其產生開片,從而產生了一種獨特的美感,這種技術以哥窯最爲高超,其小紋片的紋理呈金黃色,大紋片的紋理呈鐵黑色,故被稱爲金絲鐵線。

這件八棱洗,其釉面所開的紋片頗大,呈黑色狀,頗似金絲鐵線之形,而其釉呈青灰色,釉質溫潤,細看之下還帶有一種渾濁感,可見乃是失透的乳濁釉。

單單從此一項,便可推斷此物可能是哥窯之物。

再看其口足,邊緣較薄,露出深色的胎,雖然底部沒有翻起,不過從底部邊緣看,很明顯沒有塗抹釉層,所以露出了瓷胎本來的鐵色,這又是哥窯的另一個特點,即爲“紫口鐵足”。

每個窯口所處的位置不一樣,所用的瓷土也不一樣,所以有的瓷胎燒出來比較白,有的色澤則比較深,哥窯的瓷土鐵含量頗高,略成紫色,所以沒有塗釉層的底足部分便呈現出了瓷胎的鐵色,稱之爲鐵足,而釉彩較薄的口部則呈現出紫色。

紀小帆看得也極爲認真,然後小聲說道:“金絲鐵線,紫口鐵足,而且這八棱洗質地優良,做工精細,全爲宮廷用瓷的式樣,與民窯燒製的瓷器大相徑庭,估摸着真是哥窯的東西呢。”

趙卓微微頷首,眯起眼說道:“要想知道是否哥窯之器,其實有一個更簡單的方法,只是這個方法一直以來被人們所忽視罷了。”

紀小帆不由希奇道:“那是什麼方法?”

趙卓微微一笑道:“攢珠聚球之法。”

“攢珠聚球之法?”紀小帆聽得一頭霧水的道。

趙卓微微笑道;“哥窯之器向來以精美優良著稱,所以後代多有仿造,尤其是元明清時期以景德鎮所仿的最爲出名,甚至可以以假亂真。不過,有一件東西卻是後代無法仿造的,那就是哥窯瓷器的釉泡,便被稱爲攢珠聚球。

紀小帆聽得連連點頭,趙卓繼續說道:“所謂攢珠指的是哥窯瓷器的釉內,其氣泡細密像顆顆小水珠一樣,滿布在器物的內壁和外壁或內身和外身上,而這聚球指的則是比珠更大的一種氣泡,其數量要比珠少,但呈圈形排列在器物的內壁之上,象一個很厚的環,這攢珠聚球是劃分真假哥窯必不可少的重要依據,而且也是最明顯不過的依據,不過因爲距離太遠,所以你我是看不到了,如果到了近處,拿着放大鏡一看,便一清二楚。”

紀小帆一臉欽佩的道:“趙大哥的知識實在太豐富了,談起任何東西你都能侃侃而談。”

趙卓還未答話,景瑤便在後面笑道:“他若不知道那才奇怪了呢。”

趙卓聽得一笑,自然明白景瑤這話的意思,有這過目不忘的本領,確實難以忘記很多東西。

這時,經過判定之後,評委一致認定這乃是宋代哥窯的真品,由於造型完美,釉色豐滿,最終定價爲一千三百萬。

本來場中最高的還是方路和紀小帆的七百萬瓷器,之後的展品價格一直未有突破,最多也就是六百萬,而且高價者相當稀少,然而童冬陽這瓷器一展出,竟然把最高價幾乎提升了達一倍,頓時場中不少人都驚得站了起來,一個個眼睛瞪得渾圓。

一千多萬那是什麼概念,若是鈔票那可是雙手都抱不攏來,然而,就這麼一件瓷器卻能達到一千多萬,自然讓圈外人驚訝不已。

然而對圈內人而言,卻覺得這價格若買下來也是物有所值的,雖然僅是一件瓷器,但是卻是千古流傳而來的精品,其沉澱着的歷史文化卻是無價之寶啊。

童冬陽一寶鎮山,可以說是讓參賽者大受震撼,後面的參賽者,所拿出來的藏品別說上一千萬,連上個六七百萬的也都是極少數,不過偶爾有高價者,立刻會迎來一陣歡呼聲。

沒過多久,童其州便出場了,他所展出的乃是一件官窯的獸耳瓶,造型相當大方得體,釉色飽滿。

官窯和哥窯一樣,也是至今沒有發現窯址的,官窯乃是皇家自辦,專門燒製御用瓷器,和哥窯一樣,它同樣也有着紫口鐵足,還有冰裂紋路等特徵,不過這種冰紋開片和哥窯又有頗大不同。

官窯的傳世瓷器很少,其形質和工藝和傳世量同樣少的汝窯有着頗多共同之處,至第五場比賽開始到現在,這也是第一次出現官窯之器。

這獸耳瓶端莊貴氣,釉層肥美而帶大塊的冰裂紋,瓷器表面並沒有任何的紋飾,但是更感覺一種渾然天成的氣質,有着單純的釉色之美。

只不過,極爲可惜的卻是這瓷器有着一個不大不小的缺口,雖然這缺口是補上了,而且補得頗爲完美,不過還是在肉眼可辨的情況下分辨得出來。

所以到最後,雖然這件瓷器確實讓人眼前一亮,但是因爲這缺口最終價格上有了一定程度的貶值,最終價格也只值了六百多萬。

在官窯之器出現沒多久後,方右銘便跟着上了臺,他所帶來的乃是一件茶盞,然而明眼人一看,便發現這並非普通的茶盞,而是黑釉天目碗。

宋代時興盛鬥茶,當時的茶葉多製成半發酵的膏餅,飲用前先把膏餅碾成細末,放在茶碗內,再沏以初沸的開水,使水面沸起一層白色的沫。

因爲黑碗能夠襯托出白色的茶末,所以統以黑釉碗爲茶具,並稱之爲建盞,多爲福建出產,其中以福建建窯所燒製的黑釉碗最受鍾愛。

福建建窯始於晚唐,盛於宋,而衰於元。主要是燒製青瓷、黑釉瓷、青白瓷等,最著名的自然是黑釉瓷了。

建窯所產的黑釉碗多以烏泥做胎,釉面黑亮如漆,隱現油滴,在曰本則統稱爲天目碗,宋代的建窯天目碗在曰本更是被奉爲國寶。

方右銘所拿出的這件黑釉天目碗,其釉質剛潤,釉色烏黑,器物內外施釉,其刀法自然,讓人歎爲觀止,更讓人在意的,則是釉面有明顯的垂流和窯變現象。

所謂窯變,是指瓷器在出窯時在色、彩、形、音、質等方面發生引人注意的特異變化,這件天目碗產生的窯變稱爲兔毫,即表面出現了放射狀的兔毫紋,十分的少見,光是這窯變,便足已使其成爲宋代鬥茶黑釉盞中的精品。

建窯雖非五大名窯,但是這代表最高工藝的黑釉盞卻並非尋常貨色,很多也是作爲貢品獻入宮廷的,其精品足可以和五大名窯媲美。

果不其然,在評委們的幾經商量之後,便認定此天目碗爲建窯精品,最後給予了九百萬的高價。

這樣一來,童冬陽的哥窯八棱洗便穩佔着上風,其一千三百萬的高價讓後面的參賽者望塵莫及。

(未完待續)

第十章 質疑(上)第九十一章 乾隆重器第二十三章 白城瓷器市場第六十九章 魚嘴藏第四十五章 博陵第瓷器第十一章 租房(上)第十九章 第三場開局第六章 製藥(上)第十九章 第三場開局第三章 逼問第六章 製藥(上)第三章 僞善第五十七章 孰高孰低第十七章 雕刻師第六章 如期而至第九章 白城鑑定師分會第九章 對陣第七十二章 地窖第七章 選號第八十八章 自食其果第六十一章 幫忙第二十八章 三個破綻第四十六章 無價之寶第五章 擊潰第十九章 惡少行蹤第八十一章 又一個古靈第八章 藍景拍賣行第十三章 圍攻第十一章 法訣第六十三章 第三場開幕第二章 墨靈(下)第九十章 爭鋒第十八章 賭石大會(下)第九十一章 乾隆重器第八章 第一場開局(上)第十章 杜克拍賣行第十一章 租房(上)第十四章 賭石第十一章 聯誼(上)第八十五章 千萬之價第四十五章 博陵第瓷器第六章 製藥(上)第二十章 險過三關(上)第二十七章 隋朝陶俑第五十五章 原始青瓷賽第一章 墨玉第十六章 先機第十九章 白城來客(下)第十二章 出頭第二十章 險過三關(上)第十二章 流氓(下)第六章 必勝法則第四十五章 博陵第瓷器第十七章 補習第十三章 慈善義賣會第五章 鑑寶大會(下)第二十章 比眼力,誰怕誰第十八章 震驚第五十二章 御製筆筒第九章 白城鑑定師分會第二十二章 再勝第十八章 震驚第十三章 還是流氓第十二章 第二副套錢第十八章 賭石大會(下)第十五章 偶遇第十章 麒麟吐珠第三章 逼問第七章 逛街第十八章 朋友第四十四章 壁中藏寶第九章 差距第二十章 比眼力,誰怕誰第十三章 護花(下)第十七章 六強第十章 來自天才的挑戰第三十八章 唐三彩第十三章 鬥舞第二章 墨靈(下)第三章 自取其辱第六章 製藥(上)第八十二章 底細第五十七章 孰高孰低第二十八章 三個破綻第六章 必勝法則第十五章 看透(上)第五十九章 陽羨青瓷第九章 白城鑑定師分會第六章 入場第四章 真假難辨第四十章 前往臨水鄉第五章 合作第三十三章 舌辨第四章 雄辨第二章 奇才第三十八章 唐三彩第十二章 盧兆鋒的請求第三章 逼問第十一章 聯誼(上)第二十一章 遊刃有餘
第十章 質疑(上)第九十一章 乾隆重器第二十三章 白城瓷器市場第六十九章 魚嘴藏第四十五章 博陵第瓷器第十一章 租房(上)第十九章 第三場開局第六章 製藥(上)第十九章 第三場開局第三章 逼問第六章 製藥(上)第三章 僞善第五十七章 孰高孰低第十七章 雕刻師第六章 如期而至第九章 白城鑑定師分會第九章 對陣第七十二章 地窖第七章 選號第八十八章 自食其果第六十一章 幫忙第二十八章 三個破綻第四十六章 無價之寶第五章 擊潰第十九章 惡少行蹤第八十一章 又一個古靈第八章 藍景拍賣行第十三章 圍攻第十一章 法訣第六十三章 第三場開幕第二章 墨靈(下)第九十章 爭鋒第十八章 賭石大會(下)第九十一章 乾隆重器第八章 第一場開局(上)第十章 杜克拍賣行第十一章 租房(上)第十四章 賭石第十一章 聯誼(上)第八十五章 千萬之價第四十五章 博陵第瓷器第六章 製藥(上)第二十章 險過三關(上)第二十七章 隋朝陶俑第五十五章 原始青瓷賽第一章 墨玉第十六章 先機第十九章 白城來客(下)第十二章 出頭第二十章 險過三關(上)第十二章 流氓(下)第六章 必勝法則第四十五章 博陵第瓷器第十七章 補習第十三章 慈善義賣會第五章 鑑寶大會(下)第二十章 比眼力,誰怕誰第十八章 震驚第五十二章 御製筆筒第九章 白城鑑定師分會第二十二章 再勝第十八章 震驚第十三章 還是流氓第十二章 第二副套錢第十八章 賭石大會(下)第十五章 偶遇第十章 麒麟吐珠第三章 逼問第七章 逛街第十八章 朋友第四十四章 壁中藏寶第九章 差距第二十章 比眼力,誰怕誰第十三章 護花(下)第十七章 六強第十章 來自天才的挑戰第三十八章 唐三彩第十三章 鬥舞第二章 墨靈(下)第三章 自取其辱第六章 製藥(上)第八十二章 底細第五十七章 孰高孰低第二十八章 三個破綻第六章 必勝法則第十五章 看透(上)第五十九章 陽羨青瓷第九章 白城鑑定師分會第六章 入場第四章 真假難辨第四十章 前往臨水鄉第五章 合作第三十三章 舌辨第四章 雄辨第二章 奇才第三十八章 唐三彩第十二章 盧兆鋒的請求第三章 逼問第十一章 聯誼(上)第二十一章 遊刃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