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奴隸

崔童帶着八十多名少年回到了朔州城。

李煜見只有八十來人,眉頭頓時又凝了起來。

朔州這邊有一百多人,加上營州的八十來人,也纔不過兩百人左右,這麼一點人,跟系統的要求顯然是差遠了。

“崔童,不夠啊,本王至少有五百人來組成親軍。”

崔童見此,突然想起了什麼,於是連忙把黃良的信拿了出來:“王爺,這是黃大人給您的信,說您看過之後,問題迎刃而解。”

“哦?黃良的信?”李煜有些好奇,他實在想不出來,黃良有什麼辦法可以解決人數不夠的問題。

所以,李煜直接打開了黃良的信。

信打開之後,上面只寫了兩個字:奴隸。

看到奴隸這兩個字後,李煜頓時明白了黃良的意思,從難民中找親軍不夠,那可以從奴隸中找啊。

唐國的奴隸人口還是不少的,佔總人口的四分之一,朔州這邊,也有不少奴隸,湊夠五百人,甚至更多,都沒有什麼問題。

不過,黃良雖然給自己提供了一個不錯的方向,但李煜覺得實現起來卻是有點困難。

因爲,朔州的奴隸基本上都掌握在那些大族世家,以及一些富商手裡,牙人市場雖然也有賣奴隸的,但相對來說,卻只是杯水車薪啊,而且附和自己要求的,怕也不會太多。

奴隸在世家大族手裡,那怎麼弄啊?

總不能說解放奴隸吧,以他現在的實力顯然不行,這麼做的話,就觸及到了所有世家大族的利益,他現在還不能跟所有的世家大族爲敵。

李煜凝眉,頗有些發愁。

崔童在旁邊見李煜這個樣子,頓時奇怪起來:“王爺,是黃大人的辦法不行?”

李煜道:“行是行,就是有點難辦啊,他要我用奴隸來充當親軍,可朔州大部分奴隸都掌握在那些有錢人手裡啊,問題是,怎麼從他們手裡把那些奴隸給弄來,十五歲的奴隸肯定有父母,只把十五歲的奴隸弄來,他們多少有牽掛,難忠心,可把他們的父母都弄來,又顯然不好辦,如果買的話,會增加很大的成本的。”

如今王府的確是有錢了,但還沒有有錢到可以大把大把的購買奴隸,畢竟除了這些之外,他們還有難民需要幫助啊。

李煜這些話說完後,崔童卻是突然笑了起來:“王爺,要弄奴隸還不容易?”

李煜一愣,弄奴隸容易嗎,他怎麼一點沒覺得容易?

“崔童你什麼意思,有話就說。”

“王爺,在我們唐國,奴隸就是主人的財產,是可以拿來買賣,甚至當錢來抵押用的,每年朝廷收稅的時候,很多世家大族啊,富商啊,都會拿奴隸來當錢用,畢竟他們手裡的奴隸很多,養他們還要花費成本,每年賣出去啊,抵押啊什麼的,都是他們很喜歡用的手段,如果王爺收稅的時候也接受奴隸的話,那不是就有了?”

崔童侃侃而談,李煜頓時恍悟過來,他說怎麼黃良說自己的難題迎刃而解,原來唐國還有這樣的規矩,那黃良肯定是想到了這個,所以才說問題不難的,而自己是沒有想到。

最重要的是,用這個辦法來弄奴隸,還不會被盧家懷疑啊。

“不錯,不錯,本王怎麼把這個給忘了,崔童,我們朔州什麼時候收稅?”

“糧稅的話,都是莊稼豐收之後一個月,商業稅的話,就是半年一收,一月份和六月份各收一次,說起來,現在雖不是一月,但已經到年底了,是可以向那些商人收稅了,其實那些商人,大多也都是世家的鋪子。”

聽到現在就可以收稅了,李煜又是一陣欣喜,要是這樣的話,湊夠五百親軍也就是很容易的事情了吧?

“好,好,真是太好了,崔童,你立馬開始向朔州各商戶收稅,不用刻意的要求那些人用奴隸來充錢,但如果用奴隸的話,必須是一家人才行,不然不要,明白嗎?”

“王爺放心吧,老奴都清楚。”

崔童領命之後退去,開始收稅。

唐國以農業爲本,農業是根基,畢竟要養活很多人嘛,所以向來有點重農輕商,對於商人的賦稅都要重一點。

爲此,不少商人面臨交稅的時候,都會拿奴隸來當錢用。

說實話,奴隸在府上幹一些體力活什麼的,挺好,不過養奴隸的話,你還得給他們食物,衣服等等,如此就會增加一些成本壓力。

所以很多商人,每過一段時間,都會把奴隸當成商品來進行買賣,而且,奴隸還會繼續生奴隸,不賣的話,壓力就會更大。

當然,這些人也是喜歡奴隸生奴隸的,因爲生下來就是財產,就可以換錢。

其實這有點養羊的感覺。

朔州開始徵收商業稅,朔州的商人很多都用奴隸來當錢用,畢竟誰都不願意把到手的錢再拿出去,但拿奴隸來當錢的話,他們就不會覺得很心疼。

因此,哪怕崔童要求用奴隸來當錢必須是一家人才行的時候,這些商人也毫不猶豫。

對他們來說,奴隸之間是沒有區別的,把一家人賣出去的話,錢多不說,還很容易清除一些煩惱。

有些年老的奴隸,其實已經沒有人要了,賣也賣不出去,要麼等死,要麼就是他們的孩子努力做工給他們吃的,這對商人世家來說是一筆開銷,如今朝廷要一家人,那正好把這些年老的也處理掉了,甚至還能抵押一筆不少的錢,何樂而不爲呢?

這些奴隸來自不同的人家,但不管又來到了什麼地方,他們並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同,因爲他們的命運就這樣了,他們大部分人都已經心死,他們知道以後的生活也必定是老樣子。

第918章 不聲張第769章 遷都長安第44章 生死之間第633章 陰謀詭計第756章 燕國之圖第496章 我原本也以爲你這輩子都不會騙我第83章 宣政殿揚名第315章 青梅竹馬第738章 出兵樑第14章 宋志遠的驚歎第911章 李煜回京第652章 臘肉第218章 正式比賽(一)第232章 重回弘文館第613章 送豬油第378章 從屍體入手第91章 除夕之夜[1]第756章 燕國之圖第880章 賜死第116章 刺殺案的進展第328章 身世之謎2第495章曹參第754章 父女相見第558章 啤酒第825章 太子事第331章 精挑細選第288章 機關第611章 掌握刑部第7章 一碗粥的故事第579章 放宮娥第219章 正式比賽(二)第850章 耐不住的楚羽第792章 攻打江夏城第639章 龍牙軍判亂第504章震驚的司馬懿第295章 女刺客第25章 師生初次攤牌第886章 初到大唐第334章 人爲財死,鳥爲食亡第487章 驚險過關第646章印證第663章 涼州急第556章趙普第30章 進宮見李二第699章消息入唐第250章 刺客案(4)第4章 土匪窩窩裡的美少女第621章 夜探迷陣第593章 通商第377章 兩個兇手第308章 真相第742章襲營失敗第82章 第一次上朝第370章 知子莫若母第700章出兵第655章 邊關烽火第530章敗呂布第833章 巴中之戰第322章 中毒第491章 武寧縣的不同尋常第644章水軍對峙第246章 西嶺月(6)第823章 奈何第354章 阿度被刺第653章 棉花第684章 胡州第541章魏亡第183章 神醫也抓瞎第247章泄題風波第276章 查案2第687章收復失地第553章上元節第416章 我會繼續糾纏你第1章 睜眼嚇一跳第755章 攻心爲上第792章 攻打江夏城第476章風言風語第245章新政第325章 棘手的事情第646章印證第771章 不好控制第173章 神醫孫思邈(1)第607章破錦城第661章 爭搶齊柔第69章 幸福很簡單第708章 誰動殺誰第916章 露出馬腳第226章 名列一甲第545章魏植的下落第475章截糧草第725章 父子談話第413章 陛下,您沒事吧?大第710章 大婚第576章 再入朝堂第739章紅衣大炮第641章 規矩第79章 從最簡單的着手第546章收華佗第825章 太子事第184章 輸血
第918章 不聲張第769章 遷都長安第44章 生死之間第633章 陰謀詭計第756章 燕國之圖第496章 我原本也以爲你這輩子都不會騙我第83章 宣政殿揚名第315章 青梅竹馬第738章 出兵樑第14章 宋志遠的驚歎第911章 李煜回京第652章 臘肉第218章 正式比賽(一)第232章 重回弘文館第613章 送豬油第378章 從屍體入手第91章 除夕之夜[1]第756章 燕國之圖第880章 賜死第116章 刺殺案的進展第328章 身世之謎2第495章曹參第754章 父女相見第558章 啤酒第825章 太子事第331章 精挑細選第288章 機關第611章 掌握刑部第7章 一碗粥的故事第579章 放宮娥第219章 正式比賽(二)第850章 耐不住的楚羽第792章 攻打江夏城第639章 龍牙軍判亂第504章震驚的司馬懿第295章 女刺客第25章 師生初次攤牌第886章 初到大唐第334章 人爲財死,鳥爲食亡第487章 驚險過關第646章印證第663章 涼州急第556章趙普第30章 進宮見李二第699章消息入唐第250章 刺客案(4)第4章 土匪窩窩裡的美少女第621章 夜探迷陣第593章 通商第377章 兩個兇手第308章 真相第742章襲營失敗第82章 第一次上朝第370章 知子莫若母第700章出兵第655章 邊關烽火第530章敗呂布第833章 巴中之戰第322章 中毒第491章 武寧縣的不同尋常第644章水軍對峙第246章 西嶺月(6)第823章 奈何第354章 阿度被刺第653章 棉花第684章 胡州第541章魏亡第183章 神醫也抓瞎第247章泄題風波第276章 查案2第687章收復失地第553章上元節第416章 我會繼續糾纏你第1章 睜眼嚇一跳第755章 攻心爲上第792章 攻打江夏城第476章風言風語第245章新政第325章 棘手的事情第646章印證第771章 不好控制第173章 神醫孫思邈(1)第607章破錦城第661章 爭搶齊柔第69章 幸福很簡單第708章 誰動殺誰第916章 露出馬腳第226章 名列一甲第545章魏植的下落第475章截糧草第725章 父子談話第413章 陛下,您沒事吧?大第710章 大婚第576章 再入朝堂第739章紅衣大炮第641章 規矩第79章 從最簡單的着手第546章收華佗第825章 太子事第184章 輸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