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欲辨已忘言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原來這就是李忘真名字的由來!魏博田家和淄青李家竟還有這段淵源!西嶺月忍不住打量起田忘言,見她身材纖細高挑,膚色白裡透紅,舉手投足也是充滿閨秀風範。

只是那容顏……至多算中人之姿,莫要說與李忘真的清麗脫俗相比,即便是阿翠、阿丹也比她好看三分。

可顯然太后對姿色平庸的田忘言分外喜愛,否則那麼多閨秀進京,她爲何只單獨傳見這一人呢?西嶺月這般想着,面上卻道:“田娘子和李娘子這段故事,倒是一段佳話。”

“可不是嗎!”王太后也笑看田忘言,“那你與李司空的千金,想來感情是極好了?”

“正是,”田忘言嫣然一笑,“忘真妹妹只比我小一個月,我們倆時常書信來往,去年還曾見過一次。”

“本宮想起來了,淄青的那位千金,是月兒義兄的未婚妻呢!”王太后轉頭向西嶺月求證,“月兒,是不是?”

西嶺月的身世根本不是什麼秘密,早已隨着聖上的冊封旨意傳遍天下。她本人也對此事並不計較,坦然承認:“正是,月兒今年在鎮海時,還曾見過李娘子。”

“忘真妹妹身子可還好?”田忘言立刻問道,那關切之意不似作假。

西嶺月略略點頭:“看樣子都好。”

田忘言便長舒一口氣,一語雙關:“倒也是,有蕭神醫在,她自然藥到病除。”

西嶺月聽她提起蕭憶,便知她與李忘真的確是閨中密友,聽語氣她什麼都曉得。

“這下子好了,以後都是一家人了!”王太后突然這般言道。

田忘言卻低下頭並不接話,看樣子很嬌羞。

嬌羞?西嶺月腦中閃過一絲疑惑,可沒等她抓住,只聽王太后又說:“哎,說了這半晌的話,衣裳還沒看呢!忘言也來參謀參謀?”

秦瑟連忙命人將翟衣擡了進來,剎那間,滿室光彩。田忘言更是驚歎不已,連連稱讚。

王太后便在宮人的服侍下試穿了翟衣。不得不說秦瑟對太后是極其瞭解的,這翟衣不僅尺寸適宜,上身之後還顯得她老人家氣色極好,更掩飾了缺陷、凸顯了優勢,將太后高挑的個子、纖長的脖頸全襯托出來,顯得無比雍容華貴。

太后自然對這件翟衣萬分滿意,但還是挑了一個小小的毛病,說是領口有些扎人。這倒是很好解決,只需在領子內側加一層同色的內襯即可。秦瑟得了太后的指示,立刻帶着司彩司的人回去修改,西嶺月則留下和田忘言一起陪太后說話,話題不外乎魏博的風土人情、長安的氣象風貌。

三人閒聊了好一會兒,魏博節度使忽有口信傳來,田忘言便藉機告退了,西嶺月也準備返回長公主府。

誰料她告辭的話還沒出口,王太后已笑眯眯地問道:“月兒,你瞧那位田娘子如何?”

西嶺月自然不會說田忘言不好,況且這半日相處下來,田忘言分寸得宜,性子既不冷淡也不過分熱情,的確頗招人喜愛。只是和美豔的秦瑟,甚至一室秀麗的宮女相比,她的容色還差了一些,而且是她擦過脂粉以後。

但據西嶺月對王太后的觀察,她老人家是極其注重色相的,蓬萊殿裡從服侍的宦官宮婢,再到她的吃穿用度,無一不是挑剔形貌。

因此,王太后對田忘言的青睞便顯得更加難得。

西嶺月琢磨着她老人家的心思,口中也迎合道:“田娘子風趣健談,性子也和順,月兒很喜歡。”

“那就好。”王太后似乎正等着這句話,目中閃過一道精光,“將她許配給你的福王舅舅,你覺得如何?”

當日返回長公主府後,西嶺月立即衝進郭鏦的書房,找他詢問魏博鎮的情況。

魏博鎮,下轄魏州、博州、相州、貝州、衛州、澶州六州,治所魏州,擁兵二十萬。自四十五年前田承嗣被委任節度使之後,他便勾結時任淄青節度使——李師道的祖父李正己,逼迫當時內憂外患的朝廷承認田氏割據。

自此,魏博鎮開創了節度使世襲的先例,其他藩鎮遂紛紛效仿,父傳子、子傳孫,令朝廷再無掌控之力。

首任魏博節度使田承嗣去世後,其侄、其子相繼接任過節度使之職,朝廷不僅不敢追責,還被迫下詔封賞。德宗甚至將姐姐嘉誠公主下嫁給田承嗣的兒子田緒,使其成爲名符其實的駙馬都尉,且還掌握着一方大權。

嘉誠公主也是揹負着使命下嫁到魏博,以求魏博鎮和朝廷能夠和平相處,免生戰火。遺憾的是公主無子,只得撫養了妾生子田季安,將當時年僅十五歲的他扶上魏博節度使的位置。

嘉誠公主在世時,管教田季安極其嚴格,田季安也表現得至孝,魏博鎮一直沒有異動。可自從去年公主死後,二十五歲的田季安便開始縱情聲色、肆意妄爲,還聯合了毗鄰的范陽、成德兩個藩鎮雄踞一方,儼然成爲國中之國,世人稱爲“河朔三鎮”。

再加上淄青的暗中支持,這四個藩鎮佔領了大唐東北部的一大片土地,百姓行路到其他地方,竟要繞道而行不敢過其境。而朝廷不僅無力管轄,還要正式下詔承認他們的節度使之職,另加賞尚書僕射、檢校司空之類品階更高的虛職,以示安撫。

在此情況下,世人紛紛傳言說“大唐號稱一朝,實爲二國”,那另一國指的就是河朔三鎮和淄青。

到如今,這四鎮和朝廷已是各自爲政,互不干涉,四鎮名義上俯首稱臣,實則割據自立,僅僅維持着表面上的和睦罷了。

聽了郭鏦的講述,西嶺月越想越覺得心驚。倘若魏博真有這種野心,田季安爲何會在皇太后生辰之時送來一批壽禮?他是在向朝廷示好嗎?

郭鏦亦是不解:“這些年福王一退再退,只做個閒散王爺,正是想讓聖上安心。太后爲何反其道而行之?”

第720章遭遇強盜第891章 僵持第705章破關第576章呂后的執念第575章 人心惶惶第576章 再入朝堂第393章 究竟是什麼秘密第455章司馬懿的主意第107章 愈演愈烈第527章 引起京城的注意第463章 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第420章 朕要你重查此案第48章 寶叔的絮叨第549章殺諸葛亮第644章水軍對峙第663章挑撥第575章韓信的退路第495章曹參第550章識破第781章 楚國之謀第461章又一天過去了第507章宇文化及第560章比文采第205章 御花園飲酒第231章 限時做答第924章 皇儲之爭第681章 回京之後第371章 再去安國寺第838章 朱棣出征第338章 商議對策第336章 蒙山雀舌第497章魏國應對第690章 吐谷渾第485章 念頭通達,再無阻隔第245章 西嶺月(5)第566章 詔令第613章造船第563章 意外第392章 通天杖是空的第669章龍城破第584章 挑撥離間第567章紅薯第16章 一首詞的威力第704章決一死戰第827章 背後的算計第559章 願者上鉤第465章 千萬人裡,只此一人第115章 看每個人都像npc第685章火藥第588章 千營共一呼第707章 長安城破第600章殺韓信第801章 引來敵人第408章 貧僧第一個不服第232章 重回弘文館第251章 世子知道此事嗎?第389章 神秘人搭救第278章 查案4第556章趙普第460章 生死有命,無須強求第270章 懷疑任何人第22章 李世民的決定第708章誘敵第476章 要不要揭發他們第784章 衛城之戰第650章 魏徵第324章 六宮一局第31章 莫欺少年郎第685章火藥第247章 刺客案(1)第67章 上狄府治病第147章 君臣談心第233章 父子談心第471章 失望至極第653章 棉花第186章 老虎歸來第800章 找到秦亥第117章 坑你沒商量第77章 差點一命嗚呼第7章 一碗粥的故事第134章 第一百三十四 美人計第67章 上狄府治病第96章 悽慘的吉利親王第732章 招商第485章 念頭通達,再無阻隔第156章 大鍊鋼鐵(二)第710章王都之戰第616章綁架第363章 借題發揮第454章李靖出征第873章 馬周冒險第214章 切磋(一)第476章 要不要揭發他們第280章 晚了第665章 援軍到了第602章 造紙第463章製造聲勢第491章 武寧縣的不同尋常第214章 切磋(一)第702章炸藥包
第720章遭遇強盜第891章 僵持第705章破關第576章呂后的執念第575章 人心惶惶第576章 再入朝堂第393章 究竟是什麼秘密第455章司馬懿的主意第107章 愈演愈烈第527章 引起京城的注意第463章 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第420章 朕要你重查此案第48章 寶叔的絮叨第549章殺諸葛亮第644章水軍對峙第663章挑撥第575章韓信的退路第495章曹參第550章識破第781章 楚國之謀第461章又一天過去了第507章宇文化及第560章比文采第205章 御花園飲酒第231章 限時做答第924章 皇儲之爭第681章 回京之後第371章 再去安國寺第838章 朱棣出征第338章 商議對策第336章 蒙山雀舌第497章魏國應對第690章 吐谷渾第485章 念頭通達,再無阻隔第245章 西嶺月(5)第566章 詔令第613章造船第563章 意外第392章 通天杖是空的第669章龍城破第584章 挑撥離間第567章紅薯第16章 一首詞的威力第704章決一死戰第827章 背後的算計第559章 願者上鉤第465章 千萬人裡,只此一人第115章 看每個人都像npc第685章火藥第588章 千營共一呼第707章 長安城破第600章殺韓信第801章 引來敵人第408章 貧僧第一個不服第232章 重回弘文館第251章 世子知道此事嗎?第389章 神秘人搭救第278章 查案4第556章趙普第460章 生死有命,無須強求第270章 懷疑任何人第22章 李世民的決定第708章誘敵第476章 要不要揭發他們第784章 衛城之戰第650章 魏徵第324章 六宮一局第31章 莫欺少年郎第685章火藥第247章 刺客案(1)第67章 上狄府治病第147章 君臣談心第233章 父子談心第471章 失望至極第653章 棉花第186章 老虎歸來第800章 找到秦亥第117章 坑你沒商量第77章 差點一命嗚呼第7章 一碗粥的故事第134章 第一百三十四 美人計第67章 上狄府治病第96章 悽慘的吉利親王第732章 招商第485章 念頭通達,再無阻隔第156章 大鍊鋼鐵(二)第710章王都之戰第616章綁架第363章 借題發揮第454章李靖出征第873章 馬周冒險第214章 切磋(一)第476章 要不要揭發他們第280章 晚了第665章 援軍到了第602章 造紙第463章製造聲勢第491章 武寧縣的不同尋常第214章 切磋(一)第702章炸藥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