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六宮一局

阿翠頓了片刻,輕聲回道:“王爺這幾日都回過府,不過日日晚歸,便沒有來打擾娘子。v”

原來如此。想必是李成軒剛回長安,要忙着交接生辰綱,還要查找李錡謀反的罪證,分身乏術吧。西嶺月這般想着,也沒再細問,只是她攢了一肚子的話無人可說,心裡有些着急罷了。

誠如她所料,李成軒這幾日的確很繁忙,此刻他正忙於交接生辰綱。皇太后五五壽辰在即,自然怠慢不得,兩月前聖上已經下令,命“六局一宮”全力籌辦此次壽宴。

自皇權設立以來,朝廷與後宮的管理、開支向來是分開進行,互不干涉。朝廷有吏、戶、禮、兵、刑、工六部管轄民生大事,還設立了大理寺,負責典獄刑法。而“六局一宮”則算是後宮中的六部和大理寺,乃主理宮廷事務的機樞部門。

“六局一宮”始設於隋朝,大唐沿襲此制度。“六局”分別指尚宮局、尚儀局、尚服局、尚食局、尚寢局、尚功局,每局各設四司,職責各不相同;“一宮”則爲宮正,與六局平級,但人數比六局略少,職責也較爲單一。

因這些部門太過繁雜,宮中便以數目相稱爲“六局一宮二十四司”,簡稱“六局一宮”,職責如下:尚宮局負責協助皇后管理後宮,下設司記、司言、司簿、司闈四司。司記掌管宮內文簿出入、抄錄審覈;司言掌管詔書附奏、外司宣召傳見;司簿掌管宮內女史以上名錄,登記稟賜事宜;司闈則管理着各宮各閣的鑰匙,每日啓閉宮閣。

尚儀局負責維持宮內的詩書禮儀,下設司籍、司樂、司賓、司贊四司。司籍掌管經籍,宮內上至皇后下至皇子公主,所用的几案、紙筆、書籍,皆由此司供奉;司樂掌管宮內禮樂音律之儀;司賓負責管理賓客朝見,舉辦宴會;司贊負責引導賓客入席、宴食、行酒等宮內禮儀。

尚服局管理後宮的服裝、符契、採章之數,下設司寶、司衣、司飾、司仗四司。司寶管理着宮中所有印符、腰牌、令信;司衣管理宮內御服、首飾;司飾掌管湯沐、巾櫛;司仗負責管理後宮的儀仗出入。

尚食局掌管後宮膳食的採買供給,下設司膳、司醞、司藥、司饎四司。司膳負責烹煎及膳羞、米麪、薪炭的供應;司醞負責釀酒;司藥管理宮中藥材,研發藥膳;司饎負責給宮人們分發俸祿、獎賞、薪炭等。

尚寢局負則掌天子燕寢及嬪妃進御之次序,下設司設、司輿、司苑、司燈四司。司設掌管四季的chuáng帷鋪設、寢具灑掃;司輿負責管理分發宮內肩輿車輦、團扇、文物、羽旄;司苑負責打理宮中各苑的花草樹木;司燈負責每日早晚在宮內掛燈點燭。

尚功局負責女工營造,下設司制、司珍、司彩、司計。司制負責剪裁縫紉供給後宮的衣裝;司珍負責營造珠珍、管理錢貨;司彩負責採購以及管理綿彩、絲綢、絹帛;司計負責清算供給,尤其是分發給各宮的衣物、飲食、薪炭均須在司計司核發登記。

此外宮中還設有“一宮”,主官名爲“宮正”,掌管戒令、糾察、謫罰之事。後宮上至妃嬪下至宮女,若有觸犯宮規或有失職之舉,皆由宮正負責懲處。此部與朝廷的大理寺職責相似。

六局各有主官一或兩人,一宮有主官一人,均是正五品。下設司官、掌官、典官、女史等職位若gān,品級從正六品到從九品不等,七部官職總計超過四百人。最爲特殊的是,這七部皆以女官爲主,偶爾有些宦官任職也是末等職位,做些跑腿、宣旨、搬運重物的體力活。

六局一宮看似平級,但向來以尚宮局爲首,只因這一局乃皇后親自管理,其餘六部所有事務的出納文籍,必須由其過目印署才能施行。只這一個職責,便讓尚宮局凌駕於衆部之上。

然而到了當今聖上登基之後,六局一宮的局面便有些尷尬——因爲中宮懸空,沒有皇后。

當今聖上十五歲便娶了郭氏爲正妻,她是汾陽郡王郭子儀的孫女,昇平公主與代國公郭曖的次女,也是郭仲霆的親姑姑。聖上與郭氏少年結髮,感情也算和睦,婚後育有一子一女。

說來也是奇怪,這樣一位出身顯赫、育有子女的正妻,聖上登基之後卻遲遲不肯立她爲皇后,只冊立其爲貴妃,雖說也讓她統御六宮,但畢竟名不正言不順。

再加上皇太后尚且在世,而皇太后自先皇在位時便是後宮的實際掌權者,因此後宮一直被皇太后握在手中。原本皇太后年紀漸長,少不得會讓郭貴妃協助打理後宮諸事,偏偏她老人家身邊還有個頗爲寵信的齊州縣主,凡她不能決斷之事,皆與齊州縣主相商,許多旨意也是通過這位縣主來傳達示下。

不怪郭貴妃感到憋屈,這位齊州縣主年紀不大,卻是開國功臣之後,家族軍功卓著——她是初唐名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徐州都督、胡國公秦瓊的後人,年方十九,閨名喚作“秦瑟”。秦瑟自幼父兄戰亡,皇太后還是太子良娣時便將她納入膝下撫養,迄今已快十年,一直對她疼愛有加。

此次皇太后便是生生撇開了郭貴妃,親自指定齊州縣主秦瑟統辦自己的壽宴。而眼下,這位縣主就領着六局的各位主官,正在與福王李成軒交接生辰綱。

李成軒本想直接將生辰綱運送進宮內,但我朝有令,親王開府單住後便不能隨意出入後宮,必須層層上報獲准纔可。皇太后體諒他一路辛勞,不想讓他受這些規矩束縛,便讓秦瑟和六局的人親自到福王府接收生辰綱,順帶捎了一些補品給他。

{本章完}

第506章平手第362章 投個好胎第575章韓信的退路第502章天水崖第329章 身世之謎3第388章 空空兒的執念第597章 演戲第345章 警告第547章 局中局第590章 武比第664章 城破第639章大周出兵第148章 第一百四十八 菜市口公審第242章 西嶺月(2)第823章 奈何第492章起疑第920章 貪腐第128章 黑衣人和侯君集第596章 走漏消息第553章上元節第233章 父子談心第75章 過年前的準備第549章 出乎預料的結局第140章 最後的歇斯底里(4)第177章 王大錘的忽悠大法第232章 重回弘文館第28章 繁華長安第319章 八月十五第286章 不好男風第790章 瓜分計劃第819章 韓信戰英布第123章 突如其來的麻煩第371章 再去安國寺第273章 密室死屍第95章 衝冠一怒爲紅顏第687章收復失地第521章 觸發新任務第806章 一件小事第477章司馬懿計成第141章 接連不斷的火災第77章 差點一命嗚呼第694章運作第356章 清者自清第689章 滅齊之策第639章 老弱病殘第635章水軍成第26章 人在旅途第164章 初訪秦府第752章 逃第697章對金國用兵第466章 夜探皇陵第849章 不合散夥第480章 夜中孤狼第314章 後果第775章 禍國之人第650章救生圈第646章 醉生夢死第500章攻破雲州第211章 醫者仁心第707章 長安城破第541章 兄弟鬩牆第640章 鐵礦第699章 詐降第405章 西嶺月奉旨查案第527章 引起京城的注意第462章 衆口鑠金,積毀銷骨第866章 壞事了第526章 都想分享一杯第761章 黃雀在後第881章 我命由我第832章 大戰之前第515章擊敗漢軍第586章 失敗第1章 睜眼嚇一跳第600章 工部尚書第562章 李煜的計策第708章誘敵第404章 李琦造反了第426章 五大嫌疑人第517章 賣豆腐第572章自行車第698章 絕處逢生第153章 來自權威的質疑第118章 吉利親王被遣返第696章 火燒第534章魏丕吐血第173章 神醫孫思邈(1)第920章 貪腐第503章 自相殘殺第547章 局中局第637章 虎狼軍第679章攻取金陵第503章 自相殘殺第645章見呂布第88章 籌備大唐火藥廠第606章 刑部第596章 走漏消息第483章利用皇子第143章 震怒的李世民第418章 雙手抱頭,全部蹲下
第506章平手第362章 投個好胎第575章韓信的退路第502章天水崖第329章 身世之謎3第388章 空空兒的執念第597章 演戲第345章 警告第547章 局中局第590章 武比第664章 城破第639章大周出兵第148章 第一百四十八 菜市口公審第242章 西嶺月(2)第823章 奈何第492章起疑第920章 貪腐第128章 黑衣人和侯君集第596章 走漏消息第553章上元節第233章 父子談心第75章 過年前的準備第549章 出乎預料的結局第140章 最後的歇斯底里(4)第177章 王大錘的忽悠大法第232章 重回弘文館第28章 繁華長安第319章 八月十五第286章 不好男風第790章 瓜分計劃第819章 韓信戰英布第123章 突如其來的麻煩第371章 再去安國寺第273章 密室死屍第95章 衝冠一怒爲紅顏第687章收復失地第521章 觸發新任務第806章 一件小事第477章司馬懿計成第141章 接連不斷的火災第77章 差點一命嗚呼第694章運作第356章 清者自清第689章 滅齊之策第639章 老弱病殘第635章水軍成第26章 人在旅途第164章 初訪秦府第752章 逃第697章對金國用兵第466章 夜探皇陵第849章 不合散夥第480章 夜中孤狼第314章 後果第775章 禍國之人第650章救生圈第646章 醉生夢死第500章攻破雲州第211章 醫者仁心第707章 長安城破第541章 兄弟鬩牆第640章 鐵礦第699章 詐降第405章 西嶺月奉旨查案第527章 引起京城的注意第462章 衆口鑠金,積毀銷骨第866章 壞事了第526章 都想分享一杯第761章 黃雀在後第881章 我命由我第832章 大戰之前第515章擊敗漢軍第586章 失敗第1章 睜眼嚇一跳第600章 工部尚書第562章 李煜的計策第708章誘敵第404章 李琦造反了第426章 五大嫌疑人第517章 賣豆腐第572章自行車第698章 絕處逢生第153章 來自權威的質疑第118章 吉利親王被遣返第696章 火燒第534章魏丕吐血第173章 神醫孫思邈(1)第920章 貪腐第503章 自相殘殺第547章 局中局第637章 虎狼軍第679章攻取金陵第503章 自相殘殺第645章見呂布第88章 籌備大唐火藥廠第606章 刑部第596章 走漏消息第483章利用皇子第143章 震怒的李世民第418章 雙手抱頭,全部蹲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