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莊子居

三日後,長老懞薦命家僕駕駛馬車,載着他與蒙仲前往莊子隱居之地。

此時的車廂內,除了蒙薦與蒙仲以外,還有蒙虎、蒙遂這兩名蒙仲關係極好的小夥伴。

其中,蒙薦對親孫兒蒙遂亦有類似的要求與期待,即希望蒙遂亦有幸能拜入莊子門下,至於蒙虎嘛,這小子純粹就是因爲有趣而去湊熱鬧的,說不準什麼時候就會逃回家族。

莊子的隱居之地,位於「夏邑」與「蒙亳」兩地之間,在臨近「澮水」上游而遠離道路的地方,那一帶附近有許多竹林、樹林,環境優美,是鮮有人跡的僻靜之地。

估摸在經過了兩個餘時辰的趕路後,馬車來到了一片密集的竹林,在竹林內,有一條用碎石鋪成的小徑,馬車沿着這條小徑徐徐向前,片刻工夫便來到了莊子隱居的莊園——姑且就稱作莊子居。

片刻後,馬車在莊子居前的空地緩緩停下,長老懞薦與蒙仲、蒙虎、蒙遂三個小傢伙,依次步下馬車。

此時,蒙薦整了整衣冠,旋即轉身對三個小傢伙叮囑道:“切記,莫要失禮。”

見蒙仲三人點了點頭,蒙薦便拄着柺杖,領着他們朝莊子居的門戶走去。

莊子居的外圍,那是一堵用泥土與石頭堆砌的院牆,迎面有一扇破舊的木門半敞着,雖然院門的上方釘着一塊陳舊的木塊,可能是作爲類似匾額的作用,但是木板上卻空無一字,什麼都沒有刻寫。

所以說,這玩意是到底幹嘛用的?

蒙虎眨了眨眼睛,已漸漸感覺到眼前這座莊園有幾絲怪異。

徑直走到了那扇半敞開的院門外,蒙薦稍稍一推門戶,那扇木門便吱嘎嘎地敞開,將院內的大致呈現在諸人面前。

但未經主人允許擅自入內實屬無禮,雖然此刻院門敞開,但蒙薦卻不敢貿然領着諸子進入,遂站在門外喊了聲:“有人嗎?老夫蒙薦,特來拜會莊子。”

話音剛落,院內不知從哪走出兩個身影,皆是與蒙仲幾人年紀相仿的半大小子,他二人在低語了幾句後,便有一人疾步走向院內一間房屋,而另外一人,則趕忙走向院門處,朝着蒙薦躬身施禮,口中恭敬地說道:“此處乃莊夫子閒居之地,不知您有何貴幹?”

蒙薦聞言微笑道:“老夫乃是蒙氏的蒙薦,特來拜會莊夫子。”

一聽這話,那名少年臉上的訝色更濃了,趕緊走出院門再次拱手朝着蒙薦拜了一下,口中說道:“小子乃樂氏之族子「樂(yuè)進」,拜見蒙氏長老。”

“好好。”蒙薦笑着點了點頭,似乎是在稱讚這個少年守禮。

事實上在商丘一帶,蒙氏、葛氏、樂氏、華氏等大家族間皆互有通婚,甚至在某些政治向問題中,諸家族基本是同進同退,是故這名叫做樂進的少年,對待蒙薦才如此恭敬。

“老夫爲你等介紹一下,這三人乃是我蒙氏族子,蒙仲、蒙虎、蒙遂。……望你四人日後多多親近。”蒙薦笑着介紹了蒙仲、蒙虎、蒙遂三人。

“謹遵長者之命。”

樂進瞧了一眼蒙仲三人,眼眸中閃過幾絲異色,但終歸還是老老實實迴應了蒙薦的期待,這讓蒙薦對此子印象頗好。

待四個小傢伙彼此行禮之後,蒙薦又詢問樂進道:“樂進,莊伯現下可在居內?”

他口中的莊伯,即服侍莊周的老僕人,也是這座住居現如今的實際打理者,論年紀比蒙薦還要年長十餘歲。

但事實上,這位‘莊伯’其實並不姓莊,而是姓「向」,亦是子姓之後,但不知因爲什麼原因,這位老人自願放棄家族姓氏,前前後後服侍了莊子幾十年,是目前莊子最信賴的人,是故才被尊稱爲莊伯。

“在的。”樂進點點頭說道:“方纔小子見長者前來拜會,已讓族兄代爲通傳,相信莊伯片刻後就會……”

剛說到這,他見蒙薦擡起頭看向他身後,遂下意識地轉頭觀瞧,果然瞧見院內深處有一名老者正幾步走向這邊。

顯然,那位老者即是莊子最信賴的家僕,莊伯。

見此,蒙薦主動迎上前去,一邊行禮一邊笑着說道:“賢兄別來無恙,蒙薦這邊有禮了。”

“誒誒。”

被稱作莊伯的老者連忙走上前來握住蒙薦的雙手,口中說道:“老朽如何當得起蒙宗祝這一禮……”

事實上,蒙薦與莊伯早在二三十年前便已相識,記得當時蒙氏一族還邀請莊子前往家族的鄉邑赴饗禮,不過自從莊子遁世隱居之後,二人就很少再有往來。

在一番寒暄之後,莊伯面帶笑容地問道:“賢弟今日前來,不知有何要事?”

說話時,他的目光瞥了幾眼立於蒙薦身後的蒙仲、蒙虎、蒙遂三人,眼眸中露出幾許恍然之色,顯然大概已猜到蒙薦的來意。

而此時,蒙薦則拱手說道:“賢兄,敝氏的嫡孫蒙達,前幾日因爲得知其母近日身體有恙,日夜記掛,是故纔不告而別回族侍奉其母。事先未曾呈報,還望賢兄莫要見怪。”

莊伯似笑非笑。

作爲莊子居的家令(管家),他當然知道蒙氏嫡孫蒙達不告而別的事。

但說實話,他對此並不在意——畢竟這些年來來去去的其他家族子弟實在太多了,又豈是隻有那蒙達一人?

至於這座莊院的主人莊子,那就更不會在意了,就像蒙達所說的,他在莊子居住了兩年,但保不準莊子從未在意過,可能根本不知道有他這個人的存在。

用莊伯的話來說,他的主人莊子,此時已經沉浸在「道」的境界內,幾乎不會再被世俗的人或事物影響。

但話說回來,既然蒙薦以「孝道」作爲藉口來掩蓋蒙達不告而別的原因,縱使莊伯心中很清楚究竟是怎麼回事,但也不會拆穿,反而順着蒙薦的話,心口不一地稱讚了蒙達幾句,大概是稱讚孝順之類的。

www◆ TTκan◆ C〇

而在告罪之後,蒙薦就順利正常地推薦了蒙仲、蒙虎、蒙遂三人,希望這三名族子代替蒙達侍奉莊子。

看了看蒙仲、蒙虎、蒙遂三人,又看了看蒙薦,莊伯頗有負擔地笑了笑。

不得不說,諸家族派來子侄侍奉莊子的這份善意,歷來讓莊伯頗感負擔,因爲他很清楚這些家族的目的,也清楚這些家族終歸不能在他主人莊周這邊達成心願。

在莊子居呆了兩年卻仍未能被莊子收爲弟子的,其實也並非特例,有時候莊伯真恨不得直接告訴那些家族:不要再派你族內的子侄過來了,我家主人不需要,並且,也不會再收弟子。

但這些直白的話,莊伯卻不好直說,畢竟他也不希望得罪這些家族。

而就在這會兒,在北側的正屋內,走出一名老者。

只見這位老者身穿着皁青色的布袍,手中拄着一根柺杖,柺杖上還用繩索繫着一隻兩拳頭大的葫蘆,心無旁騖地徐徐走向院門。

“夫子。”莊伯拱手行禮,旋即問道:“夫子到何處去?”

顯然,這位穿着皁青布袍的老者,即是莊周,只見他在聽了莊伯的詢問後,亦不開口回答,只是擡起左手,用左手食指斜指了一個方向,繼而竟目睹了蒙薦與其餘諸人,就這樣從旁邊走過。

見自己竟也被忽略,蒙薦臉上亦有些掛不住,連忙拱手施禮道:“鄙人蒙薦,見過夫子。不知夫子可還記得鄙人?”

莊子聞言停下腳步,轉頭看了一眼蒙薦,面色平靜地點了點頭,也不曉得究竟是想表示記得蒙薦,還是單純迴應蒙薦對他的行禮。

在點完頭之後,他就自顧自離開了。

在此期間,無論是樂進,還是蒙仲、蒙遂、蒙虎三人,都沒能讓他的目光停留哪怕一瞬。

看着莊子離去的背影,蒙薦長長吐了口近乎被無視的鬱悶之氣,略帶苦笑地對蒙仲說道:“你看,的確有必要事先做做‘功課’吧?”

蒙仲微微點了點頭,目視着莊子走遠。

最近三日,他都住在長老懞薦的家中,由後者專門給他以及蒙遂做‘功課’,而這所謂的功課,即瞭解、熟絡莊子那乖僻、自閉的性格與處世態度,以便對症下藥。

“有把握麼?”蒙薦又問道。

此時莊子的背影已從院門處消失不見,因此蒙仲便收了目光,點點頭說道:“小子盡力而爲。”

見此,蒙薦開懷大笑,拍拍蒙仲的肩膀說道:“好,若你能成爲莊夫子的弟子,老夫定來爲你慶賀!”

這話一說,莊伯、樂進二人皆面露驚愕之色。

要知道近二十年來,不知有多少人想要成爲莊子的弟子,但迄今爲止非但沒有一人成功,甚至於,這些人甚至從來都沒被莊子所注意到。

而現如今,蒙氏的長老懞薦,竟然如此看好那個叫做蒙仲的小子?

想到這裡,莊伯笑呵呵地說道:“賢弟,看來你對此子期待甚高啊,然而,莫怪愚兄潑你冷水,想要成爲我家主人的弟子,可沒有那麼容易……”

聽聞此言,蒙薦臉上的笑容絲毫不變,左手搭在蒙仲的肩膀上,目視着莊伯篤定地說道:“不!此子定然可以!……賢兄想與愚弟打個賭麼?”

“……”

見蒙薦竟然如此篤定,莊伯心中浮現幾絲錯愕,轉頭目不轉睛地打量起那名叫做蒙仲的少年來。

憑他個人感覺,這個叫蒙仲的小子雖看似穩重謙遜,但單憑這些,可不足以引起他主人的主意。

還是說,此子眼下鋒芒內斂?

捋了捋髯須,莊伯若有所思。

雖然他並不相信蒙薦那盲目自信的話,但蒙仲這個名字,他卻已經牢記心中。

第394章:門水之戰【二合一】第374章:函谷關首戰【二合一】第257章:騎兵vs步卒【二合一】第54章:墨者與井闌(三)第62章:拜訪孟子第56章:攻城戰第189章:雄主的末途【二合一】第65章:孟子(二)第14章:授業第439章:五國伐齊(二)第13章:入室(二)第147章:事與願違【二合一】第294章:六月第258章:逐漸形成的羅網【二合一】第26章:族兵啓程第104章:攻高唐第274章:誘拐楚民【二合一】第7章:首日第78章:七月第431章:宋國現狀第268章:封賞【二合一】第430章:奔赴宋國第261章:交鋒!【二合一】第228章:興師問罪【二合一】第59章:猛士(二)第213章:樂邑一行【二合一】第42章:宋王偃第14章:授業第426章:停戰言和第8章:首日(二)第389章:相互算計(三)【二合一】第243章:暫止的交鋒【二合一】第326章:陽關攻防之戰(二)【二合一】第78章:七月新的一年,新的目標!第292章:秦之名將司馬錯第71章:三月第332章:僵持【二合一】第388章:相互算計(二)【二合一】第107章:燕王職(二)第394章:門水之戰【二合一】第235章:故佈疑陣【二合一】第168章:蒙仲與廉頗(六)【補更2/4】第143章:賭鬥【二合一】第224章:年末【二合一】第217章:成婚【二合一】第11章:辯論(二)第447章:故人第342章:六月【二合一】第246章:戰場立信【二合一】第451章:諸國紛爭(二)第256章:騎兵vs戰車【二合一】第278章:暴鳶來訪【二合一】第396章:定計第63章:孟子第346章:李兌撤兵【二合一】第220章:奔赴魏國【二合一】第154章:沙丘事變(二)【二合一】第434章:分析局勢第211章:回到蒙邑【二合一】第367章:懷疑【二合一】第64章:激辯諸儒【二合一】第231章:初會【二合一】第173章:九月(二)【二合一】第324章:宛城遭襲【二合一】第130章:聊談第172章:九月【二合一】第281章:愉快合作第2章:蒙仲第256章:騎兵vs戰車【二合一】第199章:蒙仲與田章(五)【二合一】第120章:回營第162章:蒙仲與廉頗(二)【二合一】第346章:李兌撤兵【二合一】第244章:暴鳶【二合一】第239章:轉折點(二)【二合一】第228章:興師問罪【二合一】第378章:白起的考量【二合一】第350章:再見樂毅【二合一】第314章:十二月(二)【二合一】第369章:出征前夕【二合一】第427章:伐齊之倡議第40章:惠盎第127章:風起邯鄲第100章:一個月第200章:僵持的六月【二合一】第245章:大戰前夕【二合一】第338章:初陣【二合一】第448章:趙王回都第125章:真正的目的第338章:初陣【二合一】第398章:秦軍勢危第156章:潛在的威脅【二合一】第42章:宋王偃第83章:決定第100章:一個月第414章:初議第408章:虛虛實實第149章:七月上旬【二合一】第387章:相互算計【二合一】
第394章:門水之戰【二合一】第374章:函谷關首戰【二合一】第257章:騎兵vs步卒【二合一】第54章:墨者與井闌(三)第62章:拜訪孟子第56章:攻城戰第189章:雄主的末途【二合一】第65章:孟子(二)第14章:授業第439章:五國伐齊(二)第13章:入室(二)第147章:事與願違【二合一】第294章:六月第258章:逐漸形成的羅網【二合一】第26章:族兵啓程第104章:攻高唐第274章:誘拐楚民【二合一】第7章:首日第78章:七月第431章:宋國現狀第268章:封賞【二合一】第430章:奔赴宋國第261章:交鋒!【二合一】第228章:興師問罪【二合一】第59章:猛士(二)第213章:樂邑一行【二合一】第42章:宋王偃第14章:授業第426章:停戰言和第8章:首日(二)第389章:相互算計(三)【二合一】第243章:暫止的交鋒【二合一】第326章:陽關攻防之戰(二)【二合一】第78章:七月新的一年,新的目標!第292章:秦之名將司馬錯第71章:三月第332章:僵持【二合一】第388章:相互算計(二)【二合一】第107章:燕王職(二)第394章:門水之戰【二合一】第235章:故佈疑陣【二合一】第168章:蒙仲與廉頗(六)【補更2/4】第143章:賭鬥【二合一】第224章:年末【二合一】第217章:成婚【二合一】第11章:辯論(二)第447章:故人第342章:六月【二合一】第246章:戰場立信【二合一】第451章:諸國紛爭(二)第256章:騎兵vs戰車【二合一】第278章:暴鳶來訪【二合一】第396章:定計第63章:孟子第346章:李兌撤兵【二合一】第220章:奔赴魏國【二合一】第154章:沙丘事變(二)【二合一】第434章:分析局勢第211章:回到蒙邑【二合一】第367章:懷疑【二合一】第64章:激辯諸儒【二合一】第231章:初會【二合一】第173章:九月(二)【二合一】第324章:宛城遭襲【二合一】第130章:聊談第172章:九月【二合一】第281章:愉快合作第2章:蒙仲第256章:騎兵vs戰車【二合一】第199章:蒙仲與田章(五)【二合一】第120章:回營第162章:蒙仲與廉頗(二)【二合一】第346章:李兌撤兵【二合一】第244章:暴鳶【二合一】第239章:轉折點(二)【二合一】第228章:興師問罪【二合一】第378章:白起的考量【二合一】第350章:再見樂毅【二合一】第314章:十二月(二)【二合一】第369章:出征前夕【二合一】第427章:伐齊之倡議第40章:惠盎第127章:風起邯鄲第100章:一個月第200章:僵持的六月【二合一】第245章:大戰前夕【二合一】第338章:初陣【二合一】第448章:趙王回都第125章:真正的目的第338章:初陣【二合一】第398章:秦軍勢危第156章:潛在的威脅【二合一】第42章:宋王偃第83章:決定第100章:一個月第414章:初議第408章:虛虛實實第149章:七月上旬【二合一】第387章:相互算計【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