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華陽魔矛 神臺喪鐘(下)

餘慈本來心有雜念,面對極祖這樣的強敵,未慮勝,先慮敗。

敗在極祖手裡,並不奇怪,在這兒也傷不到根本,諒極祖也追不到攔海山去,可這麼一來,在真界之中,對他與“後聖”的聲望,必然是一個打擊。

可在真實之域的“高臺”上,鐘聲響起之時,這些個蕪雜念頭,卻是一發地洗盪乾淨——或者說,根本沒有了存在的空間。

“高臺”是用萬古雲霄和紫微帝御的法門,在真實之域搭建起來的介入上清體系的一處平臺,自然而然會與相應的信息發生反應。

餘慈雖然將生死法則脈絡打入虛空,進入了玄門體系,但要說與上清體系有多麼深入的聯繫,倒也未必,計劃中,那是需要進入太霄神庭後,纔會進行的下一步工作。

而這一刻,餘慈面對所謂“華陽魔矛”的尖鋒,看到的是污濁的靈光,那裡面毫無疑問摻雜着身死在華陽山附近,上清修士的怨念,此時,卻是禁錮在魔矛之上,被仇人驅役。

對上清一脈的修士而言,這情何以堪?

透過這點靈光,還有華陽魔矛的氣機軌跡,餘慈的意識甚至可以追溯到華陽窟,感受那些掙扎的意念……

相隔數萬裡,這並不是件容易做到的事情,但通過“高臺”,通過剛剛發生的反應,或曰共鳴,餘慈的心神,便隨着那愴然的鐘聲,順勢播灑開去。

鐘聲中的情緒,想也知道是共鳴所成,然而,爲何會有鐘聲?

疑惑在急劇擴張的心神之中,便像是被風吹散的薄霧,漸漸沒了痕跡。

與心神相和的,只有九天十地之間,漸漸清晰起來的“呼應”。

華陽窟、黑水河、九山十河夾谷地、洗玉湖……以至於廣袤的北地三湖區域,分明都有“呼應”。

那是上清體系覆蓋或者曾經覆蓋的地方。

劍仙劍意留痕,可以維持成千上萬年;上清體系的痕跡,同樣不易抹殺。

更何況,這點點滴滴所留存下來的,都是上清修士依附在體系中,那一絲絲不滅的執念。

東方修行界沒有六道輪迴,便是有,這些執念亦不入其間。

執念是如此虛緲,有的只是存有一次呼應之力,繼而徹底湮滅。

似乎就是爲了等待這一刻。

他們的呼應,證實了上清體系的存在,便是支離破碎,可片斷尚存。一旦有了契機,便會形成聚合的力量,在共鳴中交織,努力地拼合在一起。

這是餘慈首次全方位地感知上清體系。

這個上清體系是不是三十六天,餘慈不知道,就他所感知的,這體系已經非常殘破了——破碎、扭曲,渾化在一起,沒有人維持、梳理,只能憑藉着以往的慣性,苟延殘喘。

由於萬古雲霄和紫微帝御法門的性質,餘慈一旦切入體系之中,位置天然在中心,但上清體系具備中心嗎?

上清體系理論上或許統馭在三清境下,但具體的管控,向來是分諸四御,其功能大概是:

玉皇帝御總括萬有,決議定策;

紫微帝御掌控中樞,排布神明;

勾陳帝御統御道兵,征戰殺伐;

后土帝御調控靈脈,運化元氣。

這麼些功能作用,餘慈一個人還承擔不起,上清修士似乎也從來沒有將體系大權統歸於一人之手的傳統,便是玉皇帝御“總括萬有”,也是有威無權,四御彼此制衡,共同出力。

這正是當年上清宗覆滅的原因之一,由始至終,都沒有發揮出全部的力量,從魔劫中央開花的那一刻起,就註定了這是一場絕不公平的較量。

便是餘慈今日,思及此處,也覺得憋屈……

正是這樣的情緒,給了餘慈一個接口,他心神一跳,陡然間便切入了那些“呼應”執念的情緒層面,隱約看到了億萬英靈的情緒記憶。這些破碎的畫面,正拼合成零落的圖景,漸漸豐富、連續,終於形成動態的時光洪流,迎面而來!

餘慈心神轟然震盪,剎那間融入進去。

他看到的,是一個血色的清晨。

華陽窟,那時還叫華陽山,上清三千神明,殘缺不全,與差不多數目的上清弟子,結下陣勢,抵禦億萬天魔。

場景清晰而又模糊,清晰到每個細節都如在眼前,模糊到每個環節都是浮光掠影。

論層次,應該比不過陸沉殞落之時,慘烈則百倍過之。

每一刻都有弟子倒下,每一刻都有神明崩滅,雖然也有十倍以上的天魔遭到滅殺,可隨滅隨生,無窮無盡,更可怖的還是魔染之力,往往前面還是戰友,後面就是死敵!

洶涌的魔潮與上清的法陣撞擊,進行着絕不公平的交換。

每一次沖刷,魔勢便煊赫一分,這麼一層層壓過來,上清弟子甚至連自殺都做不到。

沒有幾個死得壯烈,有的只是委屈、絕望、悲涼!

終於,在層層人羣之中,一位道裝老人站起,匯聚而來的信息,讓餘慈瞬間明白,那是上清宗的鎮宗地仙,護持華陽山的楊悅祖師,是開派楊祖師的嫡系後裔。

此時,他內外魔起,至少有四個末法主同時盯上了他,已經是油盡燈枯,他卻不再理會,而是緩步走到華陽金頂之上,挽住撞木,按着平日的節奏,敲動了華陽鍾。

愴然鐘聲,如是鳴響。

華陽鐘不是什麼神兵利器,但卻是提醒上清修士每日清晨早課的鳴鐘。在上清鼎盛之時,每日隨這鐘聲,萬千弟子呵氣成雲,符落如雨,蓬勃朝氣,日日如新。

而這一刻,同樣是清晨,同樣是鐘聲,楊悅祖師燃燒了一身純陽之氣,將這鐘聲送抵九天十地的每一個角落,震動真界。

直到上清覆亡的那一刻,也沒有多少人認爲,上清要亡。

以至於一界之人,啞然無語:

上清亡了?

伴隨鐘聲,華陽山崩裂,鐘聲迴盪,餘音盡是:

不甘、不甘、不甘!

沉重的情緒漫過心頭:無知立能無畏,知者焉能如此?

千年的魔劫,流盡了宗門最後一滴血,上清體系是最後的見證者。

所有人都在其中,隨體系尊享無上榮光,也隨它墮落,永淪黑暗。事後,北地宗門曾有一段時間圍剿上清餘脈,實是擔心魔染之故。

餘慈理解上清體系,更由於在天人九法上的造詣,對上清體系的觀測涉及多個層次,甚至比任何一位上清中人涉及的層次更多、更豐富,是全景式的觀察,便如照神圖之玄奧,居於其中,受歷代千千萬萬上清修士意念洪流所激,又豈能不爲所動?

這就是他承接上清體系之後,不可迴避之因果。

謝康令橫矛而立,在他周邊,極祖意念縹緲,感覺是如此清晰。

華陽魔矛上,謝康令身上,包括華陽窟在內,一切上清體系曾覆蓋過的地方,都有反應。

看得出來,餘慈正在接觸和學習。

後聖真信得過他啊,手把手扶着上位,將上清體系都一發地給予。

若真能成,一域外、一域內,上清復興,絕不只是說說而已。

只是,魔門不就是專搞破壞的嗎?

“謝康令”臉上微笑,華陽魔矛發動。

呼應就呼應去吧,他從來沒有想過將其抹殺,對魔門體系而言,缺什麼重視什麼,對靈昧從來都是儘可能地異化和利用,非到萬不利己之時,絕不洗除。魔矛上,謝康令身上的共鳴與掙扎,又何嘗不是動力,爲他所用?

魔矛泣鳴,凍寂魔國與華陽魔國深度交織,同屬魔國,不同法度,一樣內核,這是在法則結構高層次上的統合,是極祖思考如何在體系內外實現結合的成就之一。

矛頭先指向楊朱。

就目前而言,餘慈掌握的法理結構和實際是脫節的,楊朱最具實質性威脅,特別是在他剛拜的神主加持下。

同時,楊朱又是介質,可以好好掂量下,兩邊在法理結構上的成就。也好好看看,塵埋數百年後,重啓的上清體系,還有多少份量,能不能承擔得住責任!

一切就從楊朱開始。

幻榮夫人攜甘詩真退走,一會兒她肯定還要回來,但總要有個過程。

楊朱獨擋在前,大有爲王前驅之意。

喧騰魔意與強者意志碰撞,純憑感應,甚至分不出哪邊纔是魔門,如此戰局,多年來也是少見。也證明了不獨是楊朱,就是餘慈、後聖,也不是什麼老古板,僵腦子,對魔門的法度有深入研究,

幻榮夫人就是最好的例子。

極祖讚歎:果然野心不小!

可問題在於,目前的楊朱劍勢雖盛,卻再也斬不破魔國。

重疊帶來的交互作用,可不是一倍那麼簡單,而是一種結構上的徹底強化。

劍仙級別的殺傷,不一定是劍仙級別的鋒銳,楊朱的靈昧修持還達不到,之前算是邪道,借了太淵驚魂炮的穿透力。

如今斬不破,反噬更強。

矛頭掃過,虛空震盪,楊朱劍意宣泄不得,一窒的功夫,便被一擊掃中,“釘”在虛空中。

這是動靜法則作用,可怖的毀滅性動能,一滴不漏地全打進去,楊朱用虛空界域消化,內裡的太淵驚魂炮法度卻是亂了,證明凍寂魔國的結構體系,佔據了絕對上風。

第66章 生死玄機 風悽雪迷(中)第137章 燕燕于飛 差池其羽第240章 求生算死 虛空獨遊(上)第124章 通天第52章 毒刺連環 天外劍來(上)第87章 生死妙化 魔劫大興(下)第119章 購劍第251章 壞人好事 置身事外(下)第65章 劫起劫落 蓮滅蓮生(下)第332章 觀影第105章 鬼池第371章 窗外第209章 魔種生芽 大劫獻祭第251章 壞人好事 置身事外(上)第87章 師兄第185章 天授加持 九符權柄第136章 天遁難知 太淵在北(上)第21章 天亡人亡 東海血染(五)第70章 九葉道符 明月迎客(下)第9章 靈動諸天 雙鶴之謀(上)第216章 換丹第380章 協議第49章 一劍滅法 一諾千金(上)第38章 噬原魔蟲 欲染入界(續)第106章 軸心節奏 宮墟模具(六)第110章 鏡中緣起 短兵相接(下)第219章 臨時撤貨 真假消息(下)第300章 十息之戰 萬載之爭(一)第145章 湖底甬道 湖上喧囂(上)第131章 影魔第204章 神通整合 因果轉嫁(上)第226章 發掘第285章 寄情親疏 寄元魂玉(下)第228章 天外升座 虛空化身(上)第262章 白蓮法使 七轉純香(上)第116章 心魔互鎖 前移一線(十)第202章 眼睛第298章 三際具現 地底七日(二)第51章 慣養第9章 靈動諸天 雙鶴之謀(上)第10章 亂欲精變 瀑下魔生(完)第29章 北斗劾禁 東海凝波(下)第24章 斑點第280章 時不我待 欲取先予(上)第71章 崩弦破局 罪魁禍首(下)第82章 三寶第40章 華陽魔窟 波撼三城(上)第181章 衆生所欲 魔種化生第58章 懸崖奔馬 勢壓一域(上)第42章 仙引歸舟 蓮池明堂(上)第3章 追魂第22章 同行第28章 太淵太玄 七星連珠(上)第79章 眼線第28章 太淵太玄 七星連珠(上)第146章 動衆第116章 心魔互鎖 前移一線(上)第114章 仙真入位 法則生滅(七)第316章 捷徑第73章 援手第377章 煉器第48章 九娘神威 藏靈反哺(中)第11章 大羅之傘 人心之變(中)第110章 妙化玉章 無主之戰(六)第266章 死劫觸發 應劫之人(下)第139章 定心之簪 抵天之劍(下)第116章 胡柴第64章 救命第330章 脫身第88章 意若驕陽 普照大千(上)第22章 擎山跨海 劍破絕關(十五)第24章 逼宮勸退 十年之約(上)第162章 上清星系 高域亂戰第60章 病弱美人 猙獰臂釧(完)第116章 心魔互鎖 前移一線(上)第291章 前赴後繼 三岔路口(中)第208章 甬道第77章 遷族第125章 禁法秘語 教祖親至(上)第78章 東華亂相 臨時組合(三)第282章 生死第95章 玄巫合議 八景之第187章 同路第272章 重逢第8章 奪丹鬥符 七情之妙(上)第40章 役靈絕雷 鬼厭死局(中)第187章 劍鳴誰應 日落天淵(下)第207章 動靜太玄 破神無光(中)第184章 雷車神人 捆仙鎖脈第153章 視若無物 初心存續(下)第187章 劍鳴誰應 日落天淵(中)第19章 塑靈劍器 虛空對衝(中)第20章 天人乘龍 萬古雲霄(四)第100章 諸天諸峰 畫幅長卷(五)第298章 淺薄第114章 支持第217章 破封落鎖 陷地沉淵(上)第130章 意存人失 心撩劍至(下)第57章 小樓故舊 雲舟北上(中)第8章 收穫
第66章 生死玄機 風悽雪迷(中)第137章 燕燕于飛 差池其羽第240章 求生算死 虛空獨遊(上)第124章 通天第52章 毒刺連環 天外劍來(上)第87章 生死妙化 魔劫大興(下)第119章 購劍第251章 壞人好事 置身事外(下)第65章 劫起劫落 蓮滅蓮生(下)第332章 觀影第105章 鬼池第371章 窗外第209章 魔種生芽 大劫獻祭第251章 壞人好事 置身事外(上)第87章 師兄第185章 天授加持 九符權柄第136章 天遁難知 太淵在北(上)第21章 天亡人亡 東海血染(五)第70章 九葉道符 明月迎客(下)第9章 靈動諸天 雙鶴之謀(上)第216章 換丹第380章 協議第49章 一劍滅法 一諾千金(上)第38章 噬原魔蟲 欲染入界(續)第106章 軸心節奏 宮墟模具(六)第110章 鏡中緣起 短兵相接(下)第219章 臨時撤貨 真假消息(下)第300章 十息之戰 萬載之爭(一)第145章 湖底甬道 湖上喧囂(上)第131章 影魔第204章 神通整合 因果轉嫁(上)第226章 發掘第285章 寄情親疏 寄元魂玉(下)第228章 天外升座 虛空化身(上)第262章 白蓮法使 七轉純香(上)第116章 心魔互鎖 前移一線(十)第202章 眼睛第298章 三際具現 地底七日(二)第51章 慣養第9章 靈動諸天 雙鶴之謀(上)第10章 亂欲精變 瀑下魔生(完)第29章 北斗劾禁 東海凝波(下)第24章 斑點第280章 時不我待 欲取先予(上)第71章 崩弦破局 罪魁禍首(下)第82章 三寶第40章 華陽魔窟 波撼三城(上)第181章 衆生所欲 魔種化生第58章 懸崖奔馬 勢壓一域(上)第42章 仙引歸舟 蓮池明堂(上)第3章 追魂第22章 同行第28章 太淵太玄 七星連珠(上)第79章 眼線第28章 太淵太玄 七星連珠(上)第146章 動衆第116章 心魔互鎖 前移一線(上)第114章 仙真入位 法則生滅(七)第316章 捷徑第73章 援手第377章 煉器第48章 九娘神威 藏靈反哺(中)第11章 大羅之傘 人心之變(中)第110章 妙化玉章 無主之戰(六)第266章 死劫觸發 應劫之人(下)第139章 定心之簪 抵天之劍(下)第116章 胡柴第64章 救命第330章 脫身第88章 意若驕陽 普照大千(上)第22章 擎山跨海 劍破絕關(十五)第24章 逼宮勸退 十年之約(上)第162章 上清星系 高域亂戰第60章 病弱美人 猙獰臂釧(完)第116章 心魔互鎖 前移一線(上)第291章 前赴後繼 三岔路口(中)第208章 甬道第77章 遷族第125章 禁法秘語 教祖親至(上)第78章 東華亂相 臨時組合(三)第282章 生死第95章 玄巫合議 八景之第187章 同路第272章 重逢第8章 奪丹鬥符 七情之妙(上)第40章 役靈絕雷 鬼厭死局(中)第187章 劍鳴誰應 日落天淵(下)第207章 動靜太玄 破神無光(中)第184章 雷車神人 捆仙鎖脈第153章 視若無物 初心存續(下)第187章 劍鳴誰應 日落天淵(中)第19章 塑靈劍器 虛空對衝(中)第20章 天人乘龍 萬古雲霄(四)第100章 諸天諸峰 畫幅長卷(五)第298章 淺薄第114章 支持第217章 破封落鎖 陷地沉淵(上)第130章 意存人失 心撩劍至(下)第57章 小樓故舊 雲舟北上(中)第8章 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