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4章 遷都之議

自南洋購買的稻米全部堆積於洛陽,因着黃河結冰、三峽天險寸步難行,故而無法運至關中,導致關中糧食匱乏,米價騰昇,已經隱隱有糧荒之預兆。

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國富民強、盛世已降的大唐正是威懾四海、橫行八荒之時,作爲京師的長安居然有可能鬧糧荒……然而事實就是如此。

甚至於,關中鬧糧荒之事由來已久。

開皇十四年,隋文帝就曾因爲關中缺糧不得不暫時前往洛陽,因而留下“逐糧天子”“就食洛陽”等等詞彙,流傳千古……

李勣面色凝重,緩緩道:“關中乃天府之國,四處關隘封鎖內外,只需風調雨順便可自給自足,易守難攻,自古以來成就不知多少皇圖霸業。然則一旦遭受天災,糧食出產不足,那些平素拱衛關中的關隘卻又成了阻擋糧食運入的天塹,固然有黃河貫穿東西,但三門峽又是神鬼難過、鳥雀難度,縱然能夠解決燃眉之急,往後此等缺糧之情況也當時有發生,當商議一個完全之策,以解後顧之憂。”

關中固然是天府之國,但千百年來持續不斷的開發,已經使得土地產出銳減,再加上自隋朝以來關中作爲天下京畿、政治中心,人口暴增,糧食消耗愈發巨大。

此前太宗皇帝東征高句麗,幾乎是傾舉國之力,自關中運走的糧秣不計其數,使得關中糧食存量大減,再加上這兩年雨水格外豐沛導致水患不斷,糧食減產,此刻黃河驟然結冰斷絕漕運,使得糧食危機猛然爆發。

實則大唐不是沒有糧食,水師自南洋購買的稻米、江南山東等地的糧食經由水路運抵洛陽,將洛陽沿着黃河一線設置的多處官倉幾乎裝滿,卻很難運抵長安。

洛陽附近黃河河道冰封,三門峽天塹難渡,每日裡只能很少量的糧食進入關中,遠遠跟不上龐大人口的消耗……

李勣、李孝恭、劉洎、馬周、許敬宗等人盡皆愁眉不展,束手無策,除非能夠使得三門峽天塹變通途,否則這就是一道無解的難題。

劉洎道:“漕糧運輸最大的阻礙便是道路不通暢,而這正是工部的職權範圍,如今關中糧荒,工部當爲陛下排憂解難。”

其餘諸人無語,這個時候你還一味的搞鬥爭呢?不過也不能說劉洎不對,天下運輸無論陸路、水路本就是工部之權責,現在糧食運不進來,工部難辭其咎。

李承乾也有些不滿,但畢竟劉洎沒錯,便看向房俊,他這個皇帝不好出言偏幫。

房俊對周遭目光視若無睹,放下茶杯,豎起兩根手指:“關中糧荒,難免人心動盪、天下不靖,亟待解決,微臣有上下兩策。”

許敬宗奇道:“關中漕運歷史以來都是難解之題,不知多少名臣智者一籌莫展、束手無策,越國公居然有上下兩策?還請快快道來,讓吾等撥雲見日、一解煩惱!”

衆人無語,這位當初在書院到底被房俊壓迫成何等模樣,即便身爲禮部尚書也要無恥溜舔?

李承乾也好奇:“愛卿說來看看。”

房俊頷首,道:“關中漕運最大的障礙,便是三門峽天塹,人鬼難渡、魚鱉絕跡,河中三門隔絕上下,路上崤函屏蔽東西,乃關中虎踞一方、俯瞰天下之絕佳關隘,較之四關猶有過之。臣之下策,便是設置兩支船隊,一在三門峽之上,一在三門峽之下,糧食運抵三門峽,而後卸船走陸路繞過峽口,至上游處裝載另外一支船隊,過潼關、入渭水、直抵長安。”

李勣琢磨了一下,對王德道:“取三門峽輿圖來。”

“喏。”

王德不敢耽擱,趕緊應下,小跑去往偏殿,須臾,取了一份輿圖來。輿圖比例甚小,所以展開巨大,桌案擺放不下,李勣乾脆離席將其展開放在殿中,自己跪伏其上,找到三門峽位置,仔細觀看。

其餘幾人也都離席湊到一處,李承乾也乾脆起身,湊上前去觀看。

許敬宗讚道:“兵部這輿圖繪製得好哇,看看這彎曲河道,看看則兩岸山嶺,簡直纖毫畢現、毫無差錯,一圖在手,仿若俯瞰江山,厲害!”

諸人齊齊無語,你還沒玩了是吧?

誰都知道大唐輿圖繪製水平是在房俊主政兵部時期才獲得突飛猛進,房俊爲此甚至力排衆議投入巨大,現在許敬宗誇讚輿圖,分明就是提醒大家別忘了這是人家房俊的功勞。

這個馬屁精……

不過尚未等鄙視完許敬宗,便聽得李勣說道:“二郎這個法子妙啊!看似多了一道程序浪費大量人力物力,但卻儘可能的加快了糧食運往長安的速度,咱們現在缺的不是人力物力,正是運輸糧食的速度和數量!”

這下顧不得鄙視許敬宗了,其餘幾人也都湊到輿圖前仔細查看三門峽附近的地勢、道路,心中詳細計算之後,也都覺得房俊這個看似笨拙的法子的確管用。

事實就是現在大唐並不缺糧食,缺的是如何在短時間內將更多糧食運抵長安,只要確保這一點,浪費再多的人力物力都值得。

劉洎蹙眉道:“短期之內看似能夠解決關中糧食匱乏之危機,但卻要耗費太多人力物力,不啻於飲鴆止渴,難以長久。”

許敬宗哼了一聲,反駁道:“飲鴆止渴又如何?旁人既然解決了問題,就應當表示敬佩,而不是陰陽怪氣吹毛求疵。官位越高,自當胸懷越廣,隱私狹隘之輩驟登高位恐怕非是帝國之福。”

劉洎反脣相譏:“正因吾等身居高位,才應該實事求是,而不是解決一時之憂便得過且過,要居安思危,徹底解決問題。”

李承乾擺擺手,制止兩人爭吵,笑問房俊道:“愛卿剛纔說有上下兩策,既然下策已經可以短期內解決問題,不知上策又是如何高明?”

房俊道:“上策更簡單,可直接解決關中物資匱乏的問題,但相對來說需要做的事情卻很多,那就是——遷都。”

殿內陡然一靜。

劉洎眼睛瞪圓,怒叱道:“放肆!高祖皇帝自晉陽起兵,攻伐長安威懾天下,此乃帝國之基石,無論晉陽龍興之地,亦或長安煌煌帝都,皆在關中之內,若貿然遷都豈不等同放棄根基?此等禍國之言,該當死罪!”

房俊也惱了,瞪着劉洎道:“你若不服可以講道理,動輒死罪活罪,你以爲你是誰?往後同我說話最好規矩一些,如若繼續這般暴躁,我就讓你見識見識什麼是真正的暴躁!”

文武殊途,利益相悖,所以劉洎幾次三番針對他,他卻也沒往心裡去,說到底不過是朝堂爭鬥而已,頂多政見不合、立場不同,但並無私怨。

可這廝大抵是認爲自己乃文官之首,飄得厲害,動輒喊打喊殺,慣得毛病!

一直沒怎麼說話的馬周問道:“如若遷都,遷往何處?”

房俊道:“自然是洛陽。”

衆人頷首。

若是當真遷都,那麼洛陽的確是最合適的地方。前隋也曾因爲漕運不利而遭遇困境,故而隋文帝、隋煬帝兩代帝王大力經略洛陽,使其成爲天下第一等繁華之地,兼且水陸交通便利,又俯視平原、威懾山東,自古以來便是王朝定都之所在。

當然,前隋之時之所以經略洛陽,除去爲關中分攤物資壓力之外,也有被關隴門閥逼得喘不過氣、加強對南方之威懾等各種原因……

總而言之,當此之時,天下若是選擇一個除去長安更適合作爲國都的地方,必是洛陽無疑。

李孝恭搖頭嘆息:“洛陽的確很好,大運河聯通南北,經由黃河勾連天下,完全可以承擔帝國都城日甚一日的發展、擴張,然而想要遷都,牽涉實在是太多了。”

作爲帝國都城,長安城乃天下之中、寸土寸金,無以計數的豪門巨室、達官顯貴在長安置業,商賈更是在長安投入鉅額財富,這是一個無法統計的天文數字。

一旦遷都,長安地價驟降、財富縮水,所有人都會強烈反對。

當年隋煬帝即位之初便立志遷都洛陽,在登基之後便營建東都,以其雄才偉略、剛愎霸道,最終致死亦未能完全遷都宏願,可見阻力之巨大。

當然,隋煬帝之所以未能完成遷都,最大的掣肘乃是當時不可一世的關隴門閥,現如今關隴門閥幾乎崩潰,餘者不足一提,沒有了這個最大的阻礙,如若李承乾鐵了心遷都,也未必不能成功。

但如此以來,朝政必將掀起劇烈的波動,必然影響即將推行天下的各項新政……

其餘幾人也都面色凝重,牽涉實在是太大。

房俊提議道:“貿然遷都自然影響甚大,現在一靜不如一動,穩定最重要。不過爲了長安長遠發展計,營建洛陽乃萬全之策,不如增加錢帛、抽調工匠或在將前隋遺留之宮殿予以修繕,或在原址之上重新建築,等到冬日之時黃河徹底冰封,漕運愈發困難,陛下率領文武百官前往洛陽暫住,可大大減輕關中物資匱乏之狀況。”

第一百一十九章 人選第一百五十一章 真的是棒槌!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各懷機心第一千八百四十七章 初抵新羅第一千九百零八章 嬌妻美妾第四百二十一章 寒門士子之偶像第一千九百七十一章 到處是坑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天降異像第四百八十四章 背後第三十九章 絕境第三百二十二章 毫不退縮第四十七章 圍爐聚炊歡呼處第六百六十六章 處理方式第八百八十七章 金點子【萬字求票】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怒不可遏第四百七十章 線索第一千八百七十九章 百年之後,再無新羅第九百零九章 來得好不如來得巧第四百三十四章 韓王府第五百一十八章 謀逆(二)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你太歹毒第一百四十章 生子當如房遺愛?第4513章 御史大夫第一百五十章 忠告第九百五十五章 天下第一擋箭牌第五百四十六章 不吃不行第五百六十章 除夕·祭祖第五百五十六章 入宮第一千兩百一十五章 欲退無路第一千六百一十七章 熱潮第三千六十五章 晉王失蹤第五百零四章 長孫府的家奴第五百零六章 老少倆奸商第九百四十四章 碼頭風雲第十五章 平庸之才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供詞第一千兩百四十四章 聯合抵制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 各方關注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自首第二百三十三章 有錯也不認第二百七十一章 耳光響亮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胡攪蠻纏第二百七十章 懵然無知第三千九十八章 當機立斷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有所懷疑第七十三章 穿越大唐必備之神器第一千四百零八章 網開一面第三千四十章 嫌疑第五百八十八章 進退失據第兩千三十五章 民情洶洶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房俊必須處置第三百八十八章 及時止損第一千八百八十六章 患難真情第一百九十三章 波瀾頓起第4323章 夜半襲營第三千一百三十三章 相互試探第九百七十九章 西域陰雲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血戰玄武門(中)第一千七百三十七章 朝堂爭論第二百一十六章 交易所第七百三十八章 華胥之國第七百四十六章 先鋒人選第三百九十五章 回家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我的地盤我做主第一百零三章 放任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 不解第八十八章 鏖戰趙信城(又續)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局勢混沌第四百七十九章 權衡斟酌第一千兩百八十八章 吃貨與詩(下)第七百一十四章 各有機心第三百一十三章 以金贖罪第二百五十七章 仇怨第三百二十一章 老無賴第六百一十五章 讓步第八百二十八章 薛仁貴發飆(上)第六十章 夷男可汗第五百三十六章 房俊是個忠臣第三百三十二章 相互試探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 晉王破案(上)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回馬槍第一百零八章 唐朝大地主第九百七十一章 要挾儲君第十二章 冤大頭李君羨第一千八百三十八章 撲朔迷離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忌憚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 叛軍渡河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踏破長安!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 丘行恭第九百七十一章 給你兒子施禮第二百一十六章 交易所第4317章 風急雨驟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攻其不備第一千九百零四章 帝國主義(上)第一千九百六十一章 敗局已定第一千五百零二章 谷口破敵第一千九百二十六章第六百零六章 不與此輩爲伍第一千八百八十六章 水師返航第一百零三章 千古絕對大批發
第一百一十九章 人選第一百五十一章 真的是棒槌!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各懷機心第一千八百四十七章 初抵新羅第一千九百零八章 嬌妻美妾第四百二十一章 寒門士子之偶像第一千九百七十一章 到處是坑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天降異像第四百八十四章 背後第三十九章 絕境第三百二十二章 毫不退縮第四十七章 圍爐聚炊歡呼處第六百六十六章 處理方式第八百八十七章 金點子【萬字求票】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怒不可遏第四百七十章 線索第一千八百七十九章 百年之後,再無新羅第九百零九章 來得好不如來得巧第四百三十四章 韓王府第五百一十八章 謀逆(二)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你太歹毒第一百四十章 生子當如房遺愛?第4513章 御史大夫第一百五十章 忠告第九百五十五章 天下第一擋箭牌第五百四十六章 不吃不行第五百六十章 除夕·祭祖第五百五十六章 入宮第一千兩百一十五章 欲退無路第一千六百一十七章 熱潮第三千六十五章 晉王失蹤第五百零四章 長孫府的家奴第五百零六章 老少倆奸商第九百四十四章 碼頭風雲第十五章 平庸之才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供詞第一千兩百四十四章 聯合抵制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 各方關注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自首第二百三十三章 有錯也不認第二百七十一章 耳光響亮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胡攪蠻纏第二百七十章 懵然無知第三千九十八章 當機立斷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有所懷疑第七十三章 穿越大唐必備之神器第一千四百零八章 網開一面第三千四十章 嫌疑第五百八十八章 進退失據第兩千三十五章 民情洶洶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房俊必須處置第三百八十八章 及時止損第一千八百八十六章 患難真情第一百九十三章 波瀾頓起第4323章 夜半襲營第三千一百三十三章 相互試探第九百七十九章 西域陰雲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血戰玄武門(中)第一千七百三十七章 朝堂爭論第二百一十六章 交易所第七百三十八章 華胥之國第七百四十六章 先鋒人選第三百九十五章 回家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我的地盤我做主第一百零三章 放任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 不解第八十八章 鏖戰趙信城(又續)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局勢混沌第四百七十九章 權衡斟酌第一千兩百八十八章 吃貨與詩(下)第七百一十四章 各有機心第三百一十三章 以金贖罪第二百五十七章 仇怨第三百二十一章 老無賴第六百一十五章 讓步第八百二十八章 薛仁貴發飆(上)第六十章 夷男可汗第五百三十六章 房俊是個忠臣第三百三十二章 相互試探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 晉王破案(上)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回馬槍第一百零八章 唐朝大地主第九百七十一章 要挾儲君第十二章 冤大頭李君羨第一千八百三十八章 撲朔迷離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忌憚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 叛軍渡河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踏破長安!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 丘行恭第九百七十一章 給你兒子施禮第二百一十六章 交易所第4317章 風急雨驟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攻其不備第一千九百零四章 帝國主義(上)第一千九百六十一章 敗局已定第一千五百零二章 谷口破敵第一千九百二十六章第六百零六章 不與此輩爲伍第一千八百八十六章 水師返航第一百零三章 千古絕對大批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