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二章 朝堂論兵(二)

朝堂之上的衆臣多數都沒有聽過這事,這下子個個聽得頭皮發麻,而楊素則緩緩地說道:“這件事情上真正值得注意的地方,不是那王頒的殘忍惡毒,睚眥必報,而是他王家在離開陳朝四十多年後居然還有如此大的影響力,那千餘舊部的子孫後代開枝散葉,何止數萬?這點還請皇上明察!”

楊廣臉色一下子變得非常難看,半晌之後才沉聲道:“那麼依楊尚書的意思,這個離鄉數十年的王頍還能回江南折騰出什麼名堂?”

楊素點了點頭,繼續道:“除了王頍外,那個蕭摩訶在江南一向被視爲神將,又是蘭陵蕭氏的後人,他的勢力也許比王頍還要可怕!陛下不知道是否還記得當年的高智慧謀反?”

楊廣點了點頭,說道:“這個朕自然不會忘,當年朕在先皇滅陳後,還出鎮了揚州總管,負責原南陳之地的事務,結果南陳的士族高智慧等煽動南陳民衆,造謠說我們大隋要盡遷南人到北方守邊,引發了大規模的叛亂。”

“後來還是你楊尚書親自出馬,轉戰數千裡,將這個叛亂平定的,此事歷歷在目,恍如昨日剛剛發生的,朕又怎麼可能忘掉。”

楊素臉上閃過一抹得意之色,擡頭朗聲道:“老臣是託了先皇和皇上的洪福,將士的用命才能平定這叛亂。”

“當年滅陳之時,南陳的大軍基本上是被擊潰的,並沒有受到殲滅性的打擊,所以民間也保留下了大量的精壯男丁,這是他們起事的條件。”

“而且江南歷經從東晉到南朝的數百年,早已經有了王氏、謝氏、蕭氏這些超級豪門大族,而北方的許多民衆爲了躲避戰亂而舉家遷移到南方,沒有土地,只能依附於這些高門大族,所以這些南方高門世家掌控的人口和勢力,比起北方的山東貴族和關隴豪門來說也並不遜色。”

“那高智慧登高一呼。從者如雲,而蕭摩訶的兒子蕭世略,當時人在江南,也被擡出來作爲召人的大旗,許多蕭摩訶的舊部看到老上級的兒子參加了叛亂,都紛紛出來投奔高智慧,老臣當年轉戰數千裡才平息了這次叛亂。深知蕭摩訶其人在南朝的巨大影響力,而且他還是蘭陵蕭氏的……”

楊廣突然大聲打斷了楊素的話:“別說了。朕已經清楚了!”

楊素沉着臉,道:“儘管陛下不愛聽,老臣爲了國家還是要把這事給說清楚,蕭摩訶既是陳國大將,又是南樑的皇帝家族,蘭陵蕭氏的族人,這雙重的影響力讓他只要去了南方就會如魚得水,以老臣愚見,一旦讓蕭摩訶和王頍去了江南。那事情就真的麻煩了!”

王世充很清楚,剛纔楊素的話牽涉到未來的皇后,楊廣現在的蕭妃。剛纔楊廣很明顯已經想到了這點,纔會打斷楊素的發言,可楊素還是堅持說完。只見楊廣滿面怒容,來回地在龍椅前踱起步來,大殿之上靜得可怕。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等着楊廣的決定。

良久,楊廣長長地嘆了一口氣,坐回了掛着白色紗布的龍椅,聲音中充滿了無力:“那依楊尚書看來,對這個事情該當如何防備?”

楊素胸有成竹地說道:“這需要讓楊諒開始能吃到點甜頭。讓他攻下幾個州郡,最好是能讓他佔了蒲州,給他看到點希望,然後他就會以爲勝利就在眼前,不會想着分兵去經營江南。”

“到了李子雄和長孫將軍在他身後點起火來的時候,楊諒只怕是沒有餘力再分出一隻偏師去江南了,而且他肯定對王頍和蕭摩訶也要有所防範的。不會輕易放這兩人回江南招兵買馬。”

“當年前秦帝國在淝水大敗後,前燕的遺臣慕容垂就趁機向前秦皇帝苻堅提出回他的關東(潼關以東,指的是整個中原地區)老家招兵平叛,結果一出了潼關就如魚入大海,一下子就再次建立起了後燕帝國,這個事情楊諒再傻也知道,所以不到走投無路的時候,是不會讓王頍和蕭摩訶去江南的。”

楊廣聽得連連點頭,道:“那究竟要如何做?”

楊素拿出了一卷帛書,對着上面念道:“以老臣多年來的情報,眼下楊諒手上可稱大將的,除了王頍和蕭摩訶外,還有嵐州刺史喬鍾葵,大將軍餘公理、劉建、纂良等人,此外漢王府的謀士,出身於河東裴氏的裴文安也是將帥之才。”

“如果楊諒先派這些人四處出擊,攻下幾處州郡,那楊諒就一定不會想着派王頍和蕭摩訶去江南了,到時候朝廷的勤王之師雲集,楊諒是萬萬無法抵擋的。”

楊廣緊接着問道:“哪些地方可以丟給楊諒,哪些地方是必須守住的?”

楊素沉聲道:“蒲州可以讓給楊諒,讓他要看到打進關中的希望,但蒲津大橋對面的潼關是必須守住的,不能讓他真的一下子打進關中。此外,北邊的朔州和代州,是漢朝時的馬邑與雁門,也是現在幷州連結突厥的兩扇大門,必須關緊!”

“朔州總管楊義臣和代州總管李景,都是知兵善戰的大將,楊義臣的兵馬有數萬,當可自保無虞,甚至還可以南下威脅楊諒的老家晉陽。而李景所部不滿萬人,情況就有點危險了,陛下應該早日下詔讓楊義臣隨時做好援救李景的準備。”

“而從幷州向東,進入河北的冀州和幽州,則要通過太行八徑,其中最關鍵的就是井徑,這裡也是必須防守住的一處要地。”

楊廣點了點頭,長出了一口氣,說道:“有楊尚書在,朕可以高枕無憂了。”

楊素的表情一下子變得謙卑起來:“現在還沒開戰,老臣這也只是紙上談兵而已,楊諒雖然不才,但身邊不乏能人戰將,也許能不按常理出招,搞出些出乎意料的辦法也未可知。”

楊廣正要開口,只聽外面突然響起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一名看守宮門的衛士飛奔而入,嘴裡拖長了聲音在喊着:“報-------”

所有人都被這舉動弄得心中一驚,朝會之時。守門武士這樣直衝而入,顯然是發生了大事,楊廣的神情還是很鎮定,問道:“何事?”

一身白衣白甲的衛士擡起頭來,滿臉都是汗水,單膝跪地,拱手道:“啓稟皇上。右武衛將軍、蒲州刺史丘和正在宮門之外,說是有緊急軍情稟報皇上!”

楊廣一下子從座位上站了起來。倒吸了一口冷氣,顫聲道:“什麼?蒲州刺史丘和?他怎麼會這個時候來大興?快宣他進來,快!”

楊廣身邊的執事太監連忙一揮拂塵,陰陽怪氣的聲音中氣十足地傳出了大殿:“皇上有旨,宣蒲州刺史丘和上殿見駕!”

聲音一站一站地傳了出去,很快就遠遠地傳到了大興殿正南面的太極門外。

少頃,一個盔歪甲裂,戰袍上血跡斑斑的大漢奔上了殿,此人面色黝黑。滿臉的鬍子亂蓬蓬得長得象堆雜草,上面掛滿了亮晶晶的汗珠,一到殿上便“撲通”一聲跪了下來,重重地頓首於地,聲音中帶着哭腔:“罪臣丘和前來領死謝罪!”

楊廣心裡已經猜到了七八分,沉聲問道:“丘和,你的蒲州怎麼回事?快說!”

丘和哭道:“兩天前。蒲州城外突然來了一支車隊,加起來有數百人,說是漢王楊諒要回大興見先皇,先派他的宮人們去大興安排食宿之事,守門的軍士們盤查了前面的人,發現都是些宮女。就讓車隊入了城。”

“結果入了城之後,那些車裡卻鑽出了大批持刀劍的壯漢,見人就殺,而城裡也有些兇悍之徒是他們的內應,抄起武器直接攻擊了刺史府,罪臣好不容易殺出條血路才逃出了城,只是。只是……”

楊廣上前一步,擡起右手,駢指丘和,厲聲道:“只是什麼?!”

丘和一邊捶地一邊哭道:“蒲州長史高義明,還有司馬榮毗,都沒有衝出來,陷在了這些反賊的手裡!罪臣現在奔來就是向皇上報告蒲州發生的事情,漢王楊諒已經反了!必須要做準備啊皇上!”

楊廣大怒,吼道:“高長史,榮司馬都爲國盡忠戰死了,你這刺史卻一個人逃了回來,派你去蒲州的時候朕就一再囑咐過你要小心防備,結果你連半天都守不住!你爲什麼不去死!?”

楊廣越說越怒,抄起手邊的哭喪棒就向丘和砸了過去,丘和哪裡敢躲,一下子給砸中腦門,起了一個雞蛋大的包。

楊素一看楊廣這樣子,嘆了口氣,走了出來,拱手道:“皇上,丘和雖然大意失城,但念在他這樣不眠不休地趕回來報信,加上現在還是先皇的國喪期,不宜先斬自己的大將,請皇上看在先皇的面子上,饒他一命吧。”

楊廣剛纔是真起了殺心的,如果不是楊素站出來求情,緊接着就會叫殿上武士殺人了,聽楊素這樣一說,怒氣稍緩,平復了一下情緒後,說道:“就依楊尚書,先將丘和除官爲民吧。”

丘和一聽,如逢大赦,在地上磕頭如搗蒜:“謝皇上不殺之恩,謝皇上不殺之恩!”

楊素轉向了丘和,沉聲問道:“丘和,你別急着謝,本官還有話問你!”

丘和擡起了頭,腦門上那個剛砸出來的大包給他這一通磕頭,已經撞破了,血糊淋啦地,看着挺嚇人,他抹了抹頭上的血水與汗水,說道:“楊尚書請說!”

楊素上前一步,雙目如電,刺得丘和心中一陣發虛:“蒲津渡的大橋現在在誰手上?”

這蒲津渡的大橋乃是一座舟橋,連接黃河的東西兩岸,東邊就是在蒲州,從西邊的夏陽渡口上岸後,則很快就會進入潼關古道。

蒲津大橋向來是從河東進入關中的必經之路,自從秦漢以來,以浮舟和竹繩連接,成爲了一座連接秦晉的浮橋,一直被稱爲關中鎖鑰。

丘和聽到楊素這樣一問,先是微微一怔,然後馬上回複道:“罪臣單身出城,來不及毀掉那蒲津大橋,只是經過潼關時跟關內守兵說過蒲州失守,要他們一定要緊閉關門,嚴防死守!”

楊素點了點頭:“你確定是漢王的兵馬攻擊的蒲州?”

丘和很肯定地點了點頭。說道:“千真萬確,領頭的幾個人罪臣認識,都是漢王府的親兵隊長,而且後來在城裡叛亂的那些人,有不少也是蒲州人,這幾年被漢王以重金招納過去,引爲門客。這些人都以勇名聞於鄉里,很好認。”

楊素暗暗地嘆了口氣。對着丘和道:“你可以下去了。”

丘和又是對着楊廣和楊素一番千恩萬謝,才被幾名內侍攙扶着走下了大殿。

所有人的目光都盯在楊素身上,只見他略一沉吟,馬上對着楊廣奏道:“皇上,現在事情已經非常清楚了,楊諒的起兵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快,他很明顯是如老臣剛纔分析的那樣,以王府的門客爲先驅,奇襲攻佔了蒲州。但他的兵力顯然不足。從丘和所說,只有數百人,加上城裡的內應,也不過千人左右。”

“顯然楊諒也沒時間徵發所有的部隊,靠這千餘人的先頭小隊想要進關中那是做夢,丘和的蒲州是兩天前丟的,現在的楊諒應該已經能湊出三四萬的部隊。到達蒲州了。”

楊廣急問道:“到了蒲州又會如何?他會揮軍攻擊潼關嗎?”

楊素搖了搖頭:“蒲州大橋是一座舟橋,就是三四萬人想要全過橋,也至少需要一天的時間,更不用說潼關天險,楊諒又沒有攻城的器械,就算他想孤注一擲揮軍入關。也沒那個能力。”

“所以現在請皇上馬上下令,給老臣五千驍果精銳,老臣先去潼關那裡,如果楊諒敢過河,老臣必殺得他片甲不得回河東。要是他縮了回去,老臣就去收復蒲州,向全天下宣告朝廷平叛的決心。”

楊廣猛地一拍手。大聲叫道:“好!疾風知勁草,板蕩識忠臣!有楊尚書在,朕哪用得着怕老五謀反!”

楊素微微一笑:“還請皇上把臣剛纔奏報的幾件事抓緊安排,只要楊諒的屁股後面只要燒起火來,他就是想進關中也不可能了!”

今天的朝議完全就是楊素的獨角戲,商量完後,其他的官員們都開始退朝,王世充的心裡想着自己在蒲州的部署顯然發揮了作用,嘴角邊不經意地露出一絲冷笑,而接下來如何能想辦法脫身,到幷州去幫楊諒一把,則是自己接下來需要考慮的問題。

正當王世充思索之時,一個尖細的聲音卻傳到了他的耳朵裡:“王員外,請留步。”

王世充回頭一看,只見是一個內侍宮人正在叫自己,周圍的官員們也都紛紛向他投來奇怪的目光,王世充的心猛地一沉,嚥了一泡口水,強自鎮定地走上前去:“公公有何吩咐?”

那宮人低頭道:“皇上有旨,請你現在去兩儀殿一趟,有要事相商。”

楊素父子此時正好從王世充身邊經過,楊素目不斜視,帶起一陣風而過,而跟在後面的楊玄感卻看了王世充,一眼,眼神中盡是疑慮。

王世充點了點頭,跟着那宮人後面,昂首挺胸地向兩儀殿走去,這一路上他不停地在想楊廣找自己的原因,是他查到了大興宮變是自己主使的?還是他查到了自己纔是操縱和指使陳貴人的那個背後黑手?再或者是他查到了自己跟楊諒那裡的關係?王世充的手緊緊地攥着拳頭,手心裡已經盡是汗水,而額頭上,也開始沁出了一滴滴細密的汗珠。

從大興殿到兩儀殿也就四五百步的路,可這四五百步卻象王世充這輩子走的最長距離,他考慮了無數種可能,最後還是覺得自己應該沒有暴露,不然早在殿上就把自己拿下了,還用得着去兩儀殿嗎?只怕是楊廣又要自己去做什麼得罪人的缺德事情了吧。

走進了兩儀殿,只見楊廣坐在以前楊堅一直坐的那張椅子上,閉目養神,而從殿門口到殿內這一路,就有一百多剽悍勇武的驍果軍士們,挎刀持劍,威立一邊,如臨大敵,一直到王世充走到了御案面前,楊廣才微微地睜開了眼,看着王世充,輕輕地嘆了口氣:“王員外,你可知朕找你來所爲何事嗎?”

王世充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在一身白色的麻布孝服裡穿着的綢緞內衣,現在已經被汗溼得可以擠出水來了,但外面的這層粗麻孝服上卻看不出多少汗漬,他壓抑着內心的恐懼與不安,平靜地說道:“陛下單獨召喚微臣,想必是有要事吩咐,還請陛下示下,世充自當照辦。”

楊廣的眼睛緊緊地盯着王世充的臉:“王員外,你一向聰明過人,又深知兵法,在你看來,今天越國公在堂上所說的,是否可行?”

第三百二十三章 蠻王爨翫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 薛舉起兵第七百零五章 青溪會陳棱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 生擒悍將第八百七十五章 李靖傳假信第二千三百三十六章 薛仁杲的暴躁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分析齊郡第九百二十三章 吐蕃賢者第二千三百三十九章 毀營出戰第五百一十四章 史萬歲之死(一)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雙重間諜第九百三十一章 深夜進宮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 吃板刀麪,還是餛飩?第一千六百零三章 古剎釋俘第一千七百一十一章 神弩天襲第三百八十七章 東北小強高句麗(三)第四章 跋扈將軍第六百二十九章 父子交心(一)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 傳首行在第二千四百二十一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二千六百五十一章 最後的狙擊第二千一百三十四章 狼煙求援第一百零九章 忽悠麥鐵杖第二千二百八十八章 截擊房彥藻第一百七十八章 俘虜政策第三百零一章 薛舉服軟(二更)第二千三百五十八章 居安思危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氓山夜營第五百六十九章 太牢之宴第一千九百七十八章 忠義馮慈明第一千四百六十章 巨大的坑!(16更)第四十章 擒虎大將第二千四百三十二章 裂土封王第八百一十三章 臨陣脫逃第六百一十一章 代州城攻防戰(二)第二千零七十一章 指天盟誓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 法力無邊第八百六十四章 封倫滿狀態復活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示敵以弱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 悍將就擒第五百一十三章 廢楊勇(二)第二千六百二十六章 竇入牛口第五百九十九章 漢王軍議(一)第一千八百零七章 陰雄的擔憂(20更)第六百九十回 李靖發難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拯救大將來護兒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李淵的野望第二千零四十一章 席上拉弓第一千八百六十章 鐵騎屠城(73更)第一千七百八十七章 跟蹤追殺寫在上架之前第三十九章 兄弟重逢第十三章 萬鈞神弩第四十二章 脣槍舌劍(一)第九十八章 將計就計第四百四十八章 王世積的末日(三)第三十四章 奪路狂奔第七百五十六章 危險的盟友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 挖墳鞭屍第二千六百五十七章 人擋殺人,神擋殺神第二千零七章 雙雄密會第二千六百二十三章 動如雷霆第六百四十三章 世充現身第四百六十章 論兵突厥(一)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按兵不動?(二十更)第二千三百八十一章 靈魂拷問(一)第二百四十五章 搶佔始興第三百一十二章 爾虞我詐第二千四百五十八章 投桃報李(2更)第八百一十四章 敵騎來襲!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 緊急清理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 孟讓分兵第一千六百九十章 大獲全勝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 伏兵出沒第一千七百七十三章 不歡而散第二千三百三十三章 李密自殺第一千八百八十三章 橫下一條心,一定要起兵第一千零九章 楊廣抓狂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重新勾搭第四百零二章 腹黑封郎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進兵漢王寺第二千一百七十八章 四大謀士第一千七百三十七章 賞賜標準第二千四百五十三章 唐夏言和(7更)第二百一十五章 夜論軍功(二)(一更)第二千一百零六章 越柵出擊第八百五十四章 大鴻臚楊玄感第三百一十八章 投資辦教育第一千七百一十章 烈火焚城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御前會議(二)第八百七十七章 宇那城的女王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示敵以弱第一千八百三十一章 前軍潰敗(44更)第一千六百零一章 精神控制第二千五百二十章 忠節烈女第五百八十六章 殺機四伏第七百八十七章 蕭後讒子第二百三十一章 嶺南政策第二千二百二十一章 以身試險(三更)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陰雄升帳
第三百二十三章 蠻王爨翫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 薛舉起兵第七百零五章 青溪會陳棱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 生擒悍將第八百七十五章 李靖傳假信第二千三百三十六章 薛仁杲的暴躁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分析齊郡第九百二十三章 吐蕃賢者第二千三百三十九章 毀營出戰第五百一十四章 史萬歲之死(一)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雙重間諜第九百三十一章 深夜進宮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 吃板刀麪,還是餛飩?第一千六百零三章 古剎釋俘第一千七百一十一章 神弩天襲第三百八十七章 東北小強高句麗(三)第四章 跋扈將軍第六百二十九章 父子交心(一)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 傳首行在第二千四百二十一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二千六百五十一章 最後的狙擊第二千一百三十四章 狼煙求援第一百零九章 忽悠麥鐵杖第二千二百八十八章 截擊房彥藻第一百七十八章 俘虜政策第三百零一章 薛舉服軟(二更)第二千三百五十八章 居安思危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氓山夜營第五百六十九章 太牢之宴第一千九百七十八章 忠義馮慈明第一千四百六十章 巨大的坑!(16更)第四十章 擒虎大將第二千四百三十二章 裂土封王第八百一十三章 臨陣脫逃第六百一十一章 代州城攻防戰(二)第二千零七十一章 指天盟誓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 法力無邊第八百六十四章 封倫滿狀態復活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示敵以弱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 悍將就擒第五百一十三章 廢楊勇(二)第二千六百二十六章 竇入牛口第五百九十九章 漢王軍議(一)第一千八百零七章 陰雄的擔憂(20更)第六百九十回 李靖發難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拯救大將來護兒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李淵的野望第二千零四十一章 席上拉弓第一千八百六十章 鐵騎屠城(73更)第一千七百八十七章 跟蹤追殺寫在上架之前第三十九章 兄弟重逢第十三章 萬鈞神弩第四十二章 脣槍舌劍(一)第九十八章 將計就計第四百四十八章 王世積的末日(三)第三十四章 奪路狂奔第七百五十六章 危險的盟友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 挖墳鞭屍第二千六百五十七章 人擋殺人,神擋殺神第二千零七章 雙雄密會第二千六百二十三章 動如雷霆第六百四十三章 世充現身第四百六十章 論兵突厥(一)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按兵不動?(二十更)第二千三百八十一章 靈魂拷問(一)第二百四十五章 搶佔始興第三百一十二章 爾虞我詐第二千四百五十八章 投桃報李(2更)第八百一十四章 敵騎來襲!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 緊急清理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 孟讓分兵第一千六百九十章 大獲全勝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 伏兵出沒第一千七百七十三章 不歡而散第二千三百三十三章 李密自殺第一千八百八十三章 橫下一條心,一定要起兵第一千零九章 楊廣抓狂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重新勾搭第四百零二章 腹黑封郎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進兵漢王寺第二千一百七十八章 四大謀士第一千七百三十七章 賞賜標準第二千四百五十三章 唐夏言和(7更)第二百一十五章 夜論軍功(二)(一更)第二千一百零六章 越柵出擊第八百五十四章 大鴻臚楊玄感第三百一十八章 投資辦教育第一千七百一十章 烈火焚城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御前會議(二)第八百七十七章 宇那城的女王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示敵以弱第一千八百三十一章 前軍潰敗(44更)第一千六百零一章 精神控制第二千五百二十章 忠節烈女第五百八十六章 殺機四伏第七百八十七章 蕭後讒子第二百三十一章 嶺南政策第二千二百二十一章 以身試險(三更)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陰雄升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