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二章 廢楊勇(一)

ps:感謝書友gilbert513a等人的月票支持。

王世充搖了搖頭:“弘大,以前我做夢也想升官,可是最近,經歷了這麼多朝堂上的事情之後,我卻覺得越往上走越兇險,即使是位高權重如高僕射,都不免現在這個結局,他還算好的,留了一條命,雖然官爵都沒了,但也算是全身而退,以後若是換了你我,還會有這麼好的運氣嗎?”

裴世矩的臉色微微一變:“行滿何出此言?”

王世充嘆了口氣:“弘大覺得晉王爲人如何?”

裴世矩的眉頭一皺:“晉王殿下嘛,雖然心機重了點,也比較會作戲,但無論才學還是愛士之名都是天下皆知的,這次他掛帥出征又獲大勝,看來東宮之位已無懸念,行滿,現在的情況已經明朗,你我只有轉投晉王,以後纔可保這官身。”

王世充搖了搖頭:“弘大,這次和晉王接觸之後,我倒是覺得晉王殿下實在是深不可測,而且在我看來,他可能不會因爲我們是從龍之臣而對我們多加關照,以後讓我們飛黃騰達的。”

裴世矩臉色一變:“此話怎解?”

王世充正色道:“其實就算是聖上,當年奪位之臣,最後也沒有重用,鄭譯,盧賁,劉昶這些人,哪個得到好下場了?如果身爲人臣不忠,幫人奪位,你作爲君上,會喜歡這樣的臣下嗎?”

裴世矩的臉色變得凝重起來:“行滿,你的意思是奪位之爭,不要參與?可是這又怎麼可能呢?現在情況已經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晉王沒有意外的話將會入主東宮,你也爲他這個奪位之爭出力頗多,現在想要收手,怎麼可能呢?”

王世充搖了搖頭:“我實在有些擔心今後一旦晉王入繼大統後,等着我的不是榮華富貴,而是一杯毒酒。他奪位的過程並不光彩,充滿了太多黑暗,而我又頗爲參與其謀,一個知道了你太多秘密的人,你的內心能喜歡嗎?”

裴世矩笑了起來:“那你我還不是多年來知根知底,按你這說法,是不是以後得了勢後你我兄弟也要反目成仇?”

王世充笑了笑:“你我到了頭也是臣子的命。本質上無高下之分,可是我們和晉王能一樣嗎?以後他是君。我們是臣,他還會容得下我們嗎?不過他到時候第一個下手的,只怕還不是我這個小兵,而是位高權重的越國公。”

裴世矩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你這樣一分析,好象倒是很有這可能,行滿,越國公也並非一開始就加入了晉王集團,而是因爲和高僕射不和,藉着晉王的力量來扳倒高僕射而已。現在他的目的已經達到,只怕也不可能象以前那樣傾力支持晉王了,現在還有蜀王和漢王,其實我倒是覺得這東宮之爭,大局還未定。”

王世充擺了擺手:“東宮之爭是不會有什麼意外了,而越國公應該會想辦法給自己留一條後路,實在不行。也不能象劉昶那樣給滅族,弘大,我的那些陰損招數也基本上到此爲止吧,打倒了楊勇之後,我也不想太折騰了,平平安安地就這麼過下去得了。”

裴世矩的眉頭一皺:“行滿。你這是怎麼了,以前你可是滿心都想着出人頭地,可爲什麼現在變得如此消沉呢?你們可是約好了要在官場上攜手共進的。”

王世充嘆了口氣:“計劃不如變化快,晉王爲人,外寬內忌,從他對付自己兄弟,欺騙自己父皇母后的做法來看。不會是皇上那樣的一代雄主,一旦得到天下,有窮兵黷武,大興宮室,弄得天下大亂的可能,弘大,不要怪我沒提醒過你,我覺得你我還是要早做打算的好。”

裴世矩吃驚地睜大了眼睛:“早做打算?行滿,你什麼意思?”

王世充冷冷地說道:“若是主上聖明,則你我竭力以臣禮事之,若是他爲禍天下,亂世將起,則你我也要給自己留條後路。”

裴世矩驚得站起了身:“行滿,怎麼可以出此大逆不道之言!”

王世充搖了搖頭,也站起了身:“弘大,難道你我這樣幫着晉王用各種陰謀詭計奪取王位,就是忠臣之所爲?要說大逆不道,你我早就是了。”

裴世矩一時語塞,轉而結結巴巴地辯道:“可我們那隻不過是在衆位親王之間選一個有力的依靠,你說的那個後路,是想自立,這可是謀反啊!”

王世充擺了擺手:“弘大,識時務者爲俊傑,要是換了我們現在的皇上,那我們根本不用打這種心思,天下太平,百姓安定,你我就是有了反心,也不可能有人響應。可是如果暴君當政,弄得天下大亂,到了那個時候,你也跟着他一起完蛋,儘自己的臣子之節嗎?”

裴世矩頭上的冷汗開始直冒:“不,行滿,不會這樣的,我大隋兵強馬壯,物豐民足,鐵打的江山,怎麼可能在晉王手上丟掉?”

王世充嘆了口氣:“強秦始皇之時,可會想到二世而亡?晉武帝一統三國時,可曾想到自己死後二十年就神州陸沉?一個糟糕的帝王,足以毀掉十幾代雄才大略的皇帝們的積累,這個道理,你不會不明白吧。”

裴世矩搖了搖頭:“可是晉王殿下不是秦二世,晉惠帝,他天資過人,禮賢下士,縱使得位手段有些黑暗,但不至於搞得天下大亂吧。”

王世充搖了搖頭:“一個有才無德的君王,遠比一個無纔有德的帝王對國家造成的威脅更大,若是晉王登位,蜀王和漢王都有強兵在手,他爲了鞏固皇權,必定要削掉自己的這兩個兄弟,到時候蜀王和漢王若是不甘心束手就擒,便會起兵一戰,晉末八王之亂的慘劇,不是沒有重演的可能。”

裴世矩聽得目瞪口呆,說不出話,只聽王世充繼續說道:“如果戰事持久,那北齊宗室,北魏宗室,蕭樑宗室。南陳餘黨,這些在帝國各個角落潛伏的敵人,都會蠢蠢欲動,現在的突厥又會重新統一,啓民可汗雖然是個懦夫,但他的三個兒子都是人中之傑,無論哪個到時候代替了他。中原一亂,他們都有揮兵南下。入主中原的可能,到時候五胡亂華,神州陸沉的危險,不是沒有。”

裴世矩嘆了口氣:“行滿,你想得太多了點,我大隋可不是晉朝,有那麼多宗室王爺手握重兵,又有惠帝這個白癡在位,實權被賈皇后和外戚所控制。皇上畢竟積攢了這麼厚的底子,想要一夕而破,幾乎不可能的。”

王世充哈哈一笑:“當然,這個可能性並不大,但我只是說萬一,我也想好好地做生意,好好地當官。就這樣平安渡過,哪個不長眼的才希望天下大亂呢,只是我想要爲未來做些準備,這樣萬一天下有變,也不至於措手不及。”

裴世矩正色道:“行滿,你即使有開府之權。最好也別太多地擴張自己的勢力,王世積和虞慶則的教訓就在眼前,和平時期陰養死士,聚集私兵,這是殺頭滅族之罪,你剛纔還說了晉王殿下不會容知道他太多秘密的人,這不是送給他證據嗎?”

王世充笑道:“我沒那麼傻。不會大張旗鼓地擴軍養士,但我只是要以防萬一,如果真的亂世來臨,我也得有自保之道,實在保不了,至少也有個逃亡渠道,你說呢?”

裴世矩的神情稍緩:“這還差不多。不過行滿你說得有道理,現在爬得太快不是件好事,晉王入主東宮大局已定,你我還是各安本份的好,以後的事情最好不要多參與,晉王日後登位,總會任用有才之士,到時候以你我的本事,不怕沒有用武之地。”

王世充笑了笑:“弘大,你既然這麼說了,看來其實在找我之前就已經有了打算,說說你的想法吧,接下來你準備做些什麼?”

裴世矩點了點頭:“還是老本行,西域。突厥現在還沒有完全平定,接下來我想到西域去,在那裡進一步地分化瓦解步迦可汗的勢力,讓西突厥各部和西域諸國都背棄他,西域是在絲路的要衝,以後如果晉王殿下想要實現漢武大帝那樣的壯舉,重開玉門,收復西域,那我就得在這方面做做文章。”

王世充點了點頭:“這點倒是很對他的胃口,這次出征時他就對西域很感興趣,以後看起來是想把西域重新收復的,你若是能象漢朝時候的張騫那樣把西域各國的情況獻上,一定會讓他非常高興的。”

裴世矩笑道:“行滿,那你有何打算呢?”

王世充搖了搖頭:“老實說,我現在還沒有想好,現在我唯一想的就是扳倒楊勇,給阿玉報仇,至於晉王殿下,我還是敬而遠之點的好,觀察一下情況再說,而且現在皇上還在,過多地談論他身後之事不太好,以後的事情,誰又能說得準呢?”

裴世矩點了點頭:“好吧,那你我就一起共勉。對了,我聽到消息,幾天後會有大朝會,皇上會特意從仁壽宮趕回來,聽起來不象是論功行賞。”

王世充嘆了一口氣,眼中閃過一絲興奮的神情:“該來的終於還是要來了。楊勇呆在東宮的日子不多啦。”

九月末的大興,秋高氣爽,盛夏已經過去,秋天開始降臨,滿城的槐樹都開出了金燦燦的花朵,大興城內外都飄散着淡淡的黃槐花的香氣。

就在壬子日(二十六日)的這一天,楊堅突然沒有任何徵兆地從仁壽宮回了城,回城之時,足足帶了上萬的驍果騎士隨駕護衛,鐵騎開道,一路刀出鞘,箭上弦,全神戒備。

第二天一大早,楊堅詔命朝中五品以上的大臣入大興宮朝會,王世充和裴世矩也一起進了宮城之中。

大興宮的秋日裡,一片肅殺之氣,從宮門外就是驍果衛士的檢查崗,一連三道,最後一道還要對入宮的臣子們進行搜身,王世充從沒見過大興城內如此緊張過,即使在對陣突厥時也不至於這般如臨大敵。

進了大興殿後,王世充發現除了自己和楊素父子以外,蘇威,牛弘,元胄,元旻等朝臣都已經到了。大家一個個都心事重重的樣子,似乎能預料到有事將會發生。而楊堅與獨孤皇后卻不見蹤影。

在大興城內的兩個皇子也都在這裡守候着,楊勇表情嚴肅,沉默不語,身邊跟着左庶子(東宮幕僚長)唐令則等幾個東宮的近臣,而楊廣則神情輕鬆,一個人前來。見到衆大臣時都是主動上前寒暄,談笑風生。

隨着一聲太監怪腔怪調的長聲:“聖上上朝!”楊堅朝服官冕。按劍上殿,這一次,獨孤皇后沒有跟在身邊。

王世充剛纔聽元胄說起過,貓鬼案後,又碰上秦王身死,高熲罷相,獨孤皇后的病情一天重似一天,前些天夜裡又偶感風寒,暫時不能起身。因此今天是楊堅獨自上朝。楊堅渾身上下有一種可怕的氣勢,雖然一路沒說話,但所有人都能感覺到他此刻的怒氣,就象一座活着的火山,一旦爆發,其勢必不可遏制。

衆臣們行過禮後,按各自的順序分列兩班。楊堅直接沒有問今天是否有什麼事情要上奏。而是環視全殿,聲音低沉而威嚴:“朕昨天晚上就從仁壽宮回到大興了,按民間的說法,是到家了,爲什麼朕到了家以後,沒有一點回家的歡樂。反而是如此的疲憊憂傷呢?”

楊堅說着話,撩起了面前的串珠細簾,王世充看得真切,楊堅的眼窩深陷,眼睛中紅紅地佈滿了血絲,印堂發黑,雙頰瘦削。嘴脣乾裂,顯然好多天沒有休息好了。

衆臣們都被楊堅這副尊容嚇了一跳,一下子全都齊刷刷地跪倒在地。吏部尚書牛弘是個身材高大,長髯飄飄的老者,頓首於地:“都怪臣等無能,不能盡心竭力輔佐皇上,無法爲皇上分憂,才讓皇上如此愁苦,死罪!死罪!”

楊堅這次上朝就是打定主意要廢了楊勇,一見牛弘沒有回答出他想要的答案,心中不悅,重重地“哼”了一聲。

楊堅也不搭理牛弘,而是看了一眼楊素,卻見他伏拜於地,沒有一點說話的意思,只好自己開口道:“仁壽宮離大興不遠,來此只要不到半天,但每次朕從仁壽宮回大興時,都要甲士開路,如入敵國,這是爲何?

昨天夜裡,朕回宮以後,睡覺都不敢脫衣服,在後殿腹中不適,想上廁所,因爲怕某些人在廁所裡埋伏,伺機行刺朕,所以只能到了這前殿方便。朕乃大隋天子,給逼成這樣,不就是你們這些人做的好事嗎?”

楊堅聲色俱厲,激動得滿臉通紅,脖子上青筋直跳,人也給氣得渾身發抖,駢指指向了楊勇身邊的唐令則。

唐令則今天一大早接到讓他隨太子上殿的旨意時,就心知不好,這一下被楊堅指着鼻子罵,更是嚇得面如土色,渾身上下如同篩糠一樣抖個不停,一下子跪倒在地,磕頭如搗蒜,大呼冤枉。

楊堅也不理他,大手一揮,早有殿上武士上前,各自夾住唐令則的一隻胳膊,象老鷹捉小雞一樣地拖下殿去,唐令則“臣無罪,冤枉啊!”的慘呼聲越來越遠,直到完全聽不見。

楊堅面色鐵青,對着地上的楊素道:“越國公,有請你把太子楊勇的逆狀惡行一件件當衆宣佈,讓大家看看朕的這個好兒子有多孝順,多忠誠!”楊勇聽到這話,整個人如遭重擊,目光一下子變得呆滯。

楊素知道該自己上場了,於是重重地磕了個頭,不慌不忙地站了起來。看了一眼已面無人色的楊勇,緩緩地開口道:“太子殿下的罪狀,遠的如開皇十年的冬至時要百官朝賀,就不多說了,老臣只說說近幾年,各位大臣們所不知道的悖逆惡行。”

楊素在大殿之上踱起了步,而聲音卻鏗鏘有力,如金鐵相交:“今年年初的時候,皇上派老臣向太子詢問劉居士餘黨是否躲藏在東宮,當時老臣好言相問,而太子卻臉色大變,聲色俱厲地說道,‘劉居士的同黨都已經伏法,關我什麼事?你是右僕射,責任不輕,要查你自己查去。’

太子還說,‘都是你楊素這樣的人離間我們父子君臣間的感情。’他後來還嘆了一口氣道,‘當年我父皇沒登位時,我執掌北周的皇宮禁衛,如果父王的禪讓大事不順利,第一個死的就是我楊勇,可現在父王登上了大位,我的地位反而不如幾個弟弟,太不公平了!我作爲太子,真是毫無自由可言!’”

王世充上次隨楊素一起進東宮逼問,知道最後這句太子當時並沒有說,而是私下對唐令則等人發牢騷時說過的話,被姬威聽到後密報給了晉王,今天卻是被楊素拿來當罪證,也不算是多冤枉。

王世充再一看楊勇,只見他還是呆若木雞地站在那裡,滿頭大汗,眼珠子直轉,似是在想着對策。

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 現身說法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竇建德落草第三百八十一章 帝王之怒(二)第一千六百零二章 宗教的本質第一千九百四十四章 突厥南下第二千一百七十六章 爲他人作嫁衣第八百三十二章 開城突圍第一千八百二十五章 十隊精兵(38更)第三百二十章 世充現世看來有必要解釋一下第一百八十六章 立軍令狀第二千二百九十章 瓦崗軍議(一)第六百七十九章 蕭銑之野望第七百五十四章 幽會蕭後第一千八百八十五章 土豪造反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 按兵不動第九百三十七章 陰影中的蕭美娘第二千一百一十九章 魏徵的憂慮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可怕陷阱第九百八十四章 遼河前線第二千二百八十二章 信仰的力量第五十九章 絕地反擊第四百六十七章 鐵勒人的陰謀第六百三十一章 父子交心(三)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 張須陀的苦惱第二千六百五十六章 捨生忘死一千五百一十五章 孟海公登城(70更)第五十四章 戰車衝陣第二千二百一十九章 涇州孤忠(一更)第二千五百四十八章 陣前閱兵第二千一百七十四章 杜如晦的分析第二千零六十三章 洛水崩(三)第五百八十三章 長孫晟的選擇(一)第四百零七章 染干崩潰第一千九百二十九章 計劃失敗第一千八百零三章 宇文述的末日(16更)第一千五百八十五章 打人泄憤第二千五百五十五章 將軍百戰死第二千一百零一章 大水淹了自家人第一千九百零一章 養寇之道第二千四百零八章 進退兩難第三百零九章 後宮經驗談第九百六十五章 陰雄獻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詐傷加行賄第一千九百四十章 建成亡命第二百七十四章 三個問題第一千九百五十四章 李靖的提議第九百六十五章 陰雄獻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裴弘策的如意算盤第八十六章 北方蒼狼(一)第二千五百七十三章 殺人如麻第四百七十三章 戰時軍議第三百九十二章 五牙戰艦第六百六十四章 當刺史的奧義(二)第二千四百章 伏擊美良川第二千一百九十七章 楊倓救駕第七百八十章 聯手出征第二千零四十二章 火併第一千零六十章 陰雄辭職第四百三十七章 酷吏屈突蓋第二千一百六十九章 瓦崗來使第二千四百九十五章 伏騎出擊第八十五章 無恩不報第二千四百章 伏擊美良川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老謀深算第二千三百五十九章 信誰不如信兒子第二千五百四十六章 決戰的選擇第七章 太原王氏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夜論軍機(二)第二千五百七十八章 守城戰法第二千二百九十三章 致命的細節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是敵?是友?第八百五十章 互相摸底第四百七十五章 請將不如激將第二千六百零九章 亡命攻擊第三百二十八章 萬歲親臨第二千三百一十七章 收服猛將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戳穿謊言第二百一十七章 閩越攻略第一千七百一十八章 不當漢奸第二千一百八十三章 投降天子第二千一百一十四章 防敵軍更防我軍第二千一百五十二章 屈突通的反常第二千零三十六章 烙傷去毒第九百六十七章 侍衛沈光第四百八十一章 識時務者爲駿馬第一千五百九十七章 出爾反爾?第三百一十七章 煎茶論道(二)第二千六百三十二章 各個擊破第八百九十三章 徐蓋的集會第三百八十一章 帝王之怒(二)第一千七百一十一章 神弩天襲第九百三十二章 陰雄變諫臣第七百零七章 荊郢府兵制度第三十章 出賣第一千八百三十八章 將軍遁走(51更)第四百七十一章 弓弩風暴第九十五章 宴上爭功第二千零六十三章 洛水崩(三)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 滅門的真相
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 現身說法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竇建德落草第三百八十一章 帝王之怒(二)第一千六百零二章 宗教的本質第一千九百四十四章 突厥南下第二千一百七十六章 爲他人作嫁衣第八百三十二章 開城突圍第一千八百二十五章 十隊精兵(38更)第三百二十章 世充現世看來有必要解釋一下第一百八十六章 立軍令狀第二千二百九十章 瓦崗軍議(一)第六百七十九章 蕭銑之野望第七百五十四章 幽會蕭後第一千八百八十五章 土豪造反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 按兵不動第九百三十七章 陰影中的蕭美娘第二千一百一十九章 魏徵的憂慮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可怕陷阱第九百八十四章 遼河前線第二千二百八十二章 信仰的力量第五十九章 絕地反擊第四百六十七章 鐵勒人的陰謀第六百三十一章 父子交心(三)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 張須陀的苦惱第二千六百五十六章 捨生忘死一千五百一十五章 孟海公登城(70更)第五十四章 戰車衝陣第二千二百一十九章 涇州孤忠(一更)第二千五百四十八章 陣前閱兵第二千一百七十四章 杜如晦的分析第二千零六十三章 洛水崩(三)第五百八十三章 長孫晟的選擇(一)第四百零七章 染干崩潰第一千九百二十九章 計劃失敗第一千八百零三章 宇文述的末日(16更)第一千五百八十五章 打人泄憤第二千五百五十五章 將軍百戰死第二千一百零一章 大水淹了自家人第一千九百零一章 養寇之道第二千四百零八章 進退兩難第三百零九章 後宮經驗談第九百六十五章 陰雄獻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詐傷加行賄第一千九百四十章 建成亡命第二百七十四章 三個問題第一千九百五十四章 李靖的提議第九百六十五章 陰雄獻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裴弘策的如意算盤第八十六章 北方蒼狼(一)第二千五百七十三章 殺人如麻第四百七十三章 戰時軍議第三百九十二章 五牙戰艦第六百六十四章 當刺史的奧義(二)第二千四百章 伏擊美良川第二千一百九十七章 楊倓救駕第七百八十章 聯手出征第二千零四十二章 火併第一千零六十章 陰雄辭職第四百三十七章 酷吏屈突蓋第二千一百六十九章 瓦崗來使第二千四百九十五章 伏騎出擊第八十五章 無恩不報第二千四百章 伏擊美良川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老謀深算第二千三百五十九章 信誰不如信兒子第二千五百四十六章 決戰的選擇第七章 太原王氏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夜論軍機(二)第二千五百七十八章 守城戰法第二千二百九十三章 致命的細節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是敵?是友?第八百五十章 互相摸底第四百七十五章 請將不如激將第二千六百零九章 亡命攻擊第三百二十八章 萬歲親臨第二千三百一十七章 收服猛將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戳穿謊言第二百一十七章 閩越攻略第一千七百一十八章 不當漢奸第二千一百八十三章 投降天子第二千一百一十四章 防敵軍更防我軍第二千一百五十二章 屈突通的反常第二千零三十六章 烙傷去毒第九百六十七章 侍衛沈光第四百八十一章 識時務者爲駿馬第一千五百九十七章 出爾反爾?第三百一十七章 煎茶論道(二)第二千六百三十二章 各個擊破第八百九十三章 徐蓋的集會第三百八十一章 帝王之怒(二)第一千七百一十一章 神弩天襲第九百三十二章 陰雄變諫臣第七百零七章 荊郢府兵制度第三十章 出賣第一千八百三十八章 將軍遁走(51更)第四百七十一章 弓弩風暴第九十五章 宴上爭功第二千零六十三章 洛水崩(三)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 滅門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