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急於求和

、、、、、、、、、、

但此時孫權無暇多想,他急於和魯肅交談,便命侍衛將孫尚香護送回城,望着大羣侍衛護衛馬車走遠,魯肅才慢慢走上前躬身行禮道:“參見吳侯!”

孫權拍拍他肩膀,讚許道:“把士兵們帶回來,這是你的第一大功績!”

魯肅搖搖頭,慚愧道:“這並非微臣的功績,是劉璟給尚香公主的面。”

“尚香的面?”

孫權有些愕然,怎麼可能是自己妹妹的面?但隨即他便明白過來,以劉璟的身份,他絕不會爲一個女人放回這麼多戰俘,這其實是劉璟的一種態,兩家罷兵,以和爲貴。

想到這,孫權不再糾結此事,話題一轉問道:“說說和荊州的談判情況,他們提出了什麼條件?”

這纔是孫權最關心的事情,現在江東形勢十分嚴峻,趙雲的軍隊依然駐紮在江北歷陽縣,保持對江東的南壓之勢,令江東朝野驚懼,而兩次西征更使他威望大跌,不滿之聲充斥朝野。

山越人已公開表態,不再承認他爲江東之主,甚至江東部分郡縣出現了希望他退位的呼籲,內外交困,使孫權壓力大。

如果不能妥善解決西征後事,他的江東之主恐怕就保不住了,不過,劉璟放回五萬餘戰俘雖然有收買江東民心的嫌疑,但也在關鍵之時助了自己一臂之力,讓自己對朝野多少有了一點交代。

魯肅剛要回答,孫權卻擺擺手,“回去上說,這裡不是說話之地。”

回城的馬車裡,魯肅小心翼翼向孫權提出了劉璟的條件,孫權沉默了,半晌,他微微嘆息一聲,嘆息聲中充滿了無奈,讓他怎麼接受呢?開放內河禁,割讓蘄春郡和豫章郡,銷燬千石以上戰船,賠償十萬石糧食,這些條件如果傳出去,江東真的要沸騰了。

但危機就在眼前,如果他不答應,蘄春、豫章、廬江和九江四郡就將徹底丟失了,更重要是他們現在國力睏乏,根本就承擔不起再一次大戰,如果江夏軍大舉東征,江東將無力再戰。

此時江東軍甚至連驅逐歷陽縣趙雲軍隊的力量都沒有,讓他孫權還有什麼資格和劉璟再叫板?

這一刻,孫權感到了深深的屈辱和無力,他找不到一點辦法破眼前的困局,除非請劉璟讓步,可是他會讓步嗎?

就在這時,馬車忽然停了下來,有侍衛在車外低聲道:“吳侯,有緊急情報稟報。”

“什麼情況?”孫權淡淡問道。

“定武中郎將今天上午秘密拜會了豫章守。”

孫權眼中陡然射出一道殺機,隨即殺機消失,很平靜地答道:“我知道了!”

旁邊魯肅心中有些緊張,他知道定武中郎將便是吳侯之弟孫朗,他拜訪孫賁是什麼意思?

從吳侯眼中殺機來看,這裡面必然涉及到了敏感之事,難道是魯肅忽然想到了一種可能,頓時驚出一身冷汗。

孫權看了他一眼,微微笑道:“敬放心吧!一切都在我的掌控中,江東不會生內亂。”

孫權並不擔心孫朗會造反,他擔心的是孫賁,這個堂兄和曹操是親家,他和曹操的關係非常尋常,去年曹操率大軍南征荊州時,孫賁竟然暗中和曹操往來書信,這件事他也知道。

當初孫輔勾結曹操之事其實就和孫賁有關,只是當時自己爲了穩定江東纔不得不放過他。

而且孫賁又是江東元老,在江東軍隊中以及官場上都有很深的人脈,如果他真的利用西征失敗這件事來推翻自己,確實會是很大的威脅。

孫權閉上了眼睛,他感覺自己正處於內外交困的兇險時刻,只要稍稍有所差遲,就會摔下萬丈懸崖

書房內,周瑜、張昭和張紘先後匆匆趕來,衆人坐下,孫權又讓魯肅將出使江夏的情況說了一遍,房間裡沉默了,衆人並沒有憤怒,他們都知道江東此時就是案上魚肉,沒有選擇的餘地。

“大家說說吧!現在我們該如何應對?”

孫權對衆人緩緩道:“這樣的條件我承受不起,但似乎又不得不接受,可一旦接受了,我怎麼向江東交代?”

這時周瑜先開口道:“其實銷燬千石戰船這個條件問題不大,目前我們過千石以上的戰船隻剩下一二十艘,這一二十艘戰船可以賣給劉璟,作爲一部分糧食的抵償,只保留吳侯的一艘坐船,我想劉璟應該會答應。”

旁邊張昭眉頭一皺,“可沒有了千石以上戰船,我們江東的水軍不是完了嗎?將來曹操侵吳,我何以抵擋?”

周瑜微微一笑,“我久率水軍,深知水軍之戰主要依靠千石戰船,二千石、千石的戰船實際上只是用於後勤運輸,雖然我們沒有千石戰船,但我們將來可以造九石戰船,這和一千石戰船其實沒有什麼區別,至於運輸後勤,五石的貨船一樣可堪大用,人手少,且靈活機動,可以逆水逆風而行,可以在內河航行,只是需要數量多一點罷了。”

孫權心中有點透徹了,他點點頭,“公瑾說得有道理,更重要是我們現在國力睏乏,也無力造大船,如果曹操南攻,九石戰船一樣可以阻擋曹軍渡江,而且十年內我們也無力再西征,造大船其實也無用,這一條我可以答應。”

衆人又沉默了,孫權看了看張紘,他現張紘似乎有什麼話要說,便道:“張長史有什麼話儘管明說,事到如今,我們應該沒有什麼顧慮了。”

張紘苦笑一聲,“微臣不是有顧慮,只是想法還不成熟。”

“不妨說說看!”

張紘沉吟一下道:“微臣在揣摩劉璟的心態,從他不計條件放回五萬多戰俘,微臣就感覺他其實並不想徹底削弱江東,他還是希望江東能和他結盟,共同對付曹操,但他又對我們不放心,同時他也擔心對內不好交代,所以只放回士兵,而不放回大將。”

“長史說得很對!”

張昭也點頭贊同道:“確實是如此,否則無法解釋劉璟爲何放回戰俘,他其實是在暗示我們,一切都可以談,那麼我們就可以把握住劉璟的深意,最大限的維護江東的利益。”

孫權卻呆了一下,他沒有想到這麼深,他還以爲劉璟放回士兵是爲了收買人心,現在他才明白劉璟的深意,使他不由有些慚愧,他又問周瑜,“公瑾覺得呢?”

周瑜沉思良久道:“我也贊同長史的見解,而且我聽說曹操已經從樊城和新野撤軍,將數十萬石糧食留給了荊州,再加上赤壁和江陵所得,荊州現在應該不缺糧食纔對,我們其實可以用別的東西抵償糧食,這樣,就解決了我們自身糧食不足的困苦。”

張昭和張紘對望一眼,異口同聲道:“生鐵!”

孫權忽然反應過來,趙雲爲什麼駐兵在歷陽,不就是爲了歷陽的鐵礦嗎?他一拍額頭嘆道:“我真的笨了,荊州的鐵礦一直就是依靠我們,我們有足夠多的生鐵,用粗鐵坯代替糧食,減輕我們眼前之困,這一條的困境就解決了。”

“可是生鐵是戰略物資,給荊州是資敵啊!”張昭還是有點擔心。

周瑜搖搖頭道:“軍師多慮了,據我所知,荊州已經在綠銅山一帶找到了大鐵礦,只是礦沒有我們的好,就算我們封鎖鐵礦輸出,對荊州也影響不大,況且既然答應開放貿易,鐵礦也封鎖不了,給他們生鐵不會有什麼戰略影響。”

“公瑾說得有理,其實相對生鐵而言,糧食纔是我們的命脈,用生鐵換糧食,我認爲可行!”

孫權肯定了周瑜的這個方案,雖然張昭還是覺得有點不妥,但他也一時找不到更好的方案,便沉默了。

這時,魯肅在一旁道:“關於解除內河禁之事,我和劉璟專門談過,他認爲這一條是雙方互利之事,荊州也會同樣向江東放開內河禁,他說這不是什麼苛刻條件。”

“可是敬想到開放內河禁後果嗎?”

張昭有些不滿道:“江夏錢一出,橫掃江東,一江夏錢可以換一五十江東錢,如果放開內河禁,我們的民間物資將被江夏掠奪殆盡,江東何以自保?”

魯肅連忙道:“這個問題我也向劉璟提出過,他建議我們調整鑄錢配方,採用和江夏錢一樣的銅料,這個問題就可以逐漸解決,關鍵是開放內河禁可以促進貿易和手工作坊的展,對雙方都有好處。”

張紘也贊同魯肅的建議,“其實敬說得不錯,江禁、海禁放開,就算荊州商人不深入內河,江東商人也一樣會深入鄉里收購各種物,去換取江夏錢,內河禁並沒有多大意義,關鍵是錢要統一,這樣我們纔不會被江夏錢控制,敬說得很對。”

孫權心裡明白,放開內河禁,江夏商人直接進腹地郡縣交易,這必然會打擊江東大商人的利益,這纔是關鍵,他還需要再協調一下。

孫權沉思片刻道:“內河禁可以先放一放,讓更多大臣參與討論,關鍵是土地問題,這纔是讓我難以交代的大問題,現在荊州要割走蘄春郡和豫章郡,還有彭澤湖,這些都是父兄留下的基業,在我手上丟失了,我怎麼面對父兄?怎麼向江東父老交代。”

說到這,孫權長長嘆息一聲,其實他更擔心的是內部分裂,如果出現裂土分疆的後果,他在江東內部會遭遇空前的反對和質疑,孫賁便順應民心、軍心,在宗祠廢掉他的江東繼承權,另立新主,就算他不會束手就擒,但江東也會大亂,從而造成分裂,這是孫權絕對不願意看到的一幕。

所以解決蘄春和豫章的土地問題,是這次談判的重中之重,他滿眼期待地向衆人望去。

在土地問題上,張昭考慮得最多,他也很現實,知道該如何取捨,他對孫權道:“現在四郡都在荊州手中,劉璟若一郡都不肯歸還,我們也毫無辦法,微臣的意思是,先收回廬江郡和九江郡,至於蘄春郡,它和江夏隔江而望,對江夏威脅大,估計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此郡貧瘠,其實對我們損失也算不大,就性給江夏,彭澤湖也可以給江夏,關鍵是豫章郡,微臣想了很久,或許有一個方案。”

孫權大喜,連忙道:“布請講!”

張昭一邊整理思,一邊徐徐道:“我們可以承諾荊州,把蘄春郡和豫章郡給他們,不過請他們等一年,一年後再交割給荊州。”

“爲何要等一年?”幾個人都同時問道。

張昭嘆口氣說:“關鍵是我們保護吳侯的名聲,現在就交割給荊州,對吳侯名聲打擊大,緩一年交割就會淡化戰敗的陰影,而且我們可以利用這一年時間向南擴張,將廬陵郡、臨川郡和建安郡這郡正式收入江東囊中,這樣江東的地盤將擴張一倍不止,那時失去蘄春和豫章郡,影響就很小了,我想劉璟也是有眼光之人,他會同意我們的方案?”

孫權點點頭,這個方案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了,可以採納,他想了想又問道:“那這一年間,蘄春和豫章又怎麼安排,布有方案嗎?”

“可以和荊州方面商量,軍隊由他們駐紮,但守由我們任命,這樣一來,表面上我們就收回了豫章和蘄春兩郡。”

孫權也知道,這只是他們的方案,關鍵還要看劉璟能不能接受,他看了一眼魯肅,魯肅雖然是很好的使者,但他職位稍低,畢竟在大事上不能做決斷。

孫權沉思良久,便對張紘道:“這一次麻煩長史和敬一起出使荊州,務必敲定好合約,然後再談聯姻的細節。”

張紘立刻起身施禮道:“微臣願爲吳侯分憂!”

第64章 趁夜殺人第30章 行春橋事件第8章 驚心動魄的一夜第733章 荊南危機第558章 馬超歸降第167章 有客自江東來第363章 探查道路第755章 兵敗餘河第104章 當面對質第185章 戰火再燃第741章 出使失敗第572章 致命的弱點第576章 危局反擊(上)第682章 明取陳倉第846章 魔高一丈第131章 婉拒第628章 曹軍北撤第842章 夜賊入室第453章 商人抉擇第81章 意外第119章 叔侄夜談第93章 好消息第378章 蔣幹再次出使第384章 真正的勁敵第1119章 誘軍出城第625章 周瑜病逝第342章 令人意外的江東使者第181章 黃祖之死第313章 內部紛爭第983章 解開心結第876章 東來之軍第345章 初爲人父第757章 江東風雲(一)第1016章 重要情報第69章 第三者的目光第316章 上位者的心思第198章 告密第154章 需要做一個徹底了斷第1126章 梟雄謝幕第361章 第 361章 不穩定因素第753章 釜底抽薪第508章 緩兵之計第689章 棄守南陽第612章 曹氏父子第501章 上庸失守第766章 江東風雲(十)第367章 緊急應對第146章 蔡家的思慮第975章 城下之盟第733章 荊南危機第477章 秭歸出事第512章 引刀待發第772章 江東風雲(十六)第296章 以舞相屬第602章 視察漢中第167章 有客自江東來第470章 甘露寺相見(上)第688章 殺一儆百第680章 土產深意第1041章 長安新相第1062章 交州投降第902章 豐盛收穫第164章 漫天要價第916章 魏吳結盟第439章 水上爭霸第514章 初見龐羲第962章 合肥對峙第399章 天子封爵第264章 賈詡建言第838章 娶妾與納妾第326章 安陸危機第330章 益州使者第960章 狙殺胡使第706章 太原失守第829章 黑熊原狩獵第620章 全殲氐胡第309章 撲朔迷離第14章 初入劉府第45章 矛盾激化第733章 荊南危機第648章 鄴都風起(下)第207章 風雲聚襄陽第669章 上方谷(下)第408章 果斷出擊第334章 劉備之憂第598章 初步試探第899章 殿前議親第52章 荊州第一肥缺第407章 巴蜀消息第616章 襄樊危機第163章 一網打盡第1081章 諸葛首戰第276章 損兵折將第697章 合縱連橫(下)第847章 把話挑明第389章 赤壁大戰(下)第804章 曹丕反擊(下)第519章 兄弟爭位第384章 真正的勁敵第768章 江東風雲(十二)
第64章 趁夜殺人第30章 行春橋事件第8章 驚心動魄的一夜第733章 荊南危機第558章 馬超歸降第167章 有客自江東來第363章 探查道路第755章 兵敗餘河第104章 當面對質第185章 戰火再燃第741章 出使失敗第572章 致命的弱點第576章 危局反擊(上)第682章 明取陳倉第846章 魔高一丈第131章 婉拒第628章 曹軍北撤第842章 夜賊入室第453章 商人抉擇第81章 意外第119章 叔侄夜談第93章 好消息第378章 蔣幹再次出使第384章 真正的勁敵第1119章 誘軍出城第625章 周瑜病逝第342章 令人意外的江東使者第181章 黃祖之死第313章 內部紛爭第983章 解開心結第876章 東來之軍第345章 初爲人父第757章 江東風雲(一)第1016章 重要情報第69章 第三者的目光第316章 上位者的心思第198章 告密第154章 需要做一個徹底了斷第1126章 梟雄謝幕第361章 第 361章 不穩定因素第753章 釜底抽薪第508章 緩兵之計第689章 棄守南陽第612章 曹氏父子第501章 上庸失守第766章 江東風雲(十)第367章 緊急應對第146章 蔡家的思慮第975章 城下之盟第733章 荊南危機第477章 秭歸出事第512章 引刀待發第772章 江東風雲(十六)第296章 以舞相屬第602章 視察漢中第167章 有客自江東來第470章 甘露寺相見(上)第688章 殺一儆百第680章 土產深意第1041章 長安新相第1062章 交州投降第902章 豐盛收穫第164章 漫天要價第916章 魏吳結盟第439章 水上爭霸第514章 初見龐羲第962章 合肥對峙第399章 天子封爵第264章 賈詡建言第838章 娶妾與納妾第326章 安陸危機第330章 益州使者第960章 狙殺胡使第706章 太原失守第829章 黑熊原狩獵第620章 全殲氐胡第309章 撲朔迷離第14章 初入劉府第45章 矛盾激化第733章 荊南危機第648章 鄴都風起(下)第207章 風雲聚襄陽第669章 上方谷(下)第408章 果斷出擊第334章 劉備之憂第598章 初步試探第899章 殿前議親第52章 荊州第一肥缺第407章 巴蜀消息第616章 襄樊危機第163章 一網打盡第1081章 諸葛首戰第276章 損兵折將第697章 合縱連橫(下)第847章 把話挑明第389章 赤壁大戰(下)第804章 曹丕反擊(下)第519章 兄弟爭位第384章 真正的勁敵第768章 江東風雲(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