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三個二百五

建文帝正式更改年號後,第一道詔書就是封父封母封妻封弟,太子也立了,進一步鞏固了自己的地位。

做爲建文帝最倚重寵信的大臣方孝孺,也適時地上書,就今後建文王朝的治政方針,洋洋灑灑地上了一份萬言書。這封奏疏一上,立即轟動朝野,建文帝視之爲至寶,而朝中文武百官卻是議論紛紛,一向和方孝孺同進同退的黃子澄、齊泰卻齊刷刷地保持了緘默,保持了和此事的距離。

因爲方孝孺這份洋洋灑灑的萬言書,其核心思想只有兩條:一,覆上古官制;二,復井田制。

朱允炆對方孝孺的意見深以爲然,立即召見,商議詳情,同時把戶部尚書王鈍、戶部左侍郎卓敬、右侍郎夏原吉也一起召了來,因爲今日所議,主要是關於井田制的意見,朱允炆想聽聽戶部對此議的看法,結果戶部三個大官兒衆口一辭,齊聲反對。

方孝孺一見,書呆子氣發作,便在謹身殿內和三位戶部官員理論起來。

方孝孺道:“均爲天民,誰貴誰賤?如今富貴不同,富者之盛,上足以持公府之柄,下足以鉗小民之財。公家有散於小民,小民未必得也;有取於官家者,則小民已代之輸矣。富者益富,貧者益貧;二者皆亂之本也。使陳涉、韓信有一之宅,一區之田。不仰於人,則又終身爲南畝之民,何暇反乎?

所以,要使天下安定,四海昇平,就要以天所產,以養天民,使得於天厚者不自專其用,薄者有所仰以容其身。而要均貧富,莫若行井田,井田之制乃三代聖人公天下之大典,今天下喪亂之餘,不及承平十分之一,均田之行正當其時,但使人人有田,田各有公田,通力趨事,相救相恤,不失先王之意,則天下安定矣。”

戶部三個主事官聽了這番天方夜譚般的理論,只覺匪夷所思,夏原吉毫不客氣地反駁道:“但依緱城先生所言,天下未必大治,依我看來,卻是必將大亂了!”

方孝孺怒道:“此言何意?”

夏原吉道:“緱城先生直欲排洪荒而開二帝,去雜霸而見三王,確是志向遠大,所言於學理之上,亦不可謂不周密詳備,唯其具體行之,則不免迂闊,純屬空談。井田之法可行於上古,卻難行於今日,因時制宜、因地制宜,通權達變纔是治世之道。”

方孝孺不屑地道:“夫《五經》,孔、孟之言,唐虞三代治天下,大見成效。其君堯、舜、禹、湯、文、武,其臣皐、夔、益、伊、傅、周公,皆具道德仁義、禮樂。封建井田,小用之則小治,大施之則大治,豈是虛誇浮辭?”

卓敬聽了忍不住了,他雖然在削藩的問題上是堅決站在方孝孺一邊的,可他畢竟在戶部爲官多年,是個幹實事的,聽了方孝孺這番誇誇其談的荒唐言論,只覺如果皇上真聽了他的話去復什麼古,搞什麼井田,那也不用人家來反,這天下就要被他自己給折騰沒了。

卓敬忍無可忍地道:“先生說井田不復,仁政不行,剛天下岌岌危矣。若行井田,則天下治矣。那麼上古三代,今在何處?漢唐宋之盛世年代,又與井田何干?”

方孝孺道:“上古三代,是仁義而王,道德而治,那是正統,以後所有各朝不是智力而取,便是篡弒以得,都是不合乎正道的,漢、唐、宋,其主皆有恤民之心,可謂副統,但較之聖人之治,仍然差得很遠,稱不上正統之治。”

在他眼中,除了那傳說中的上古美好年代,自秦漢以來,所有盛世都算不得甚麼了。戶部尚書王鈍被氣笑了,他慢吞吞地說:“緱城先生,井田之制,崩壞已數千年了,今若依上古規矩,重複井田,恐怕不獨皇上和朝廷爲天下所詬病,也難亂動盪騷亂了,還請先生三思。”

方孝孺道:“不行井田,不足以行仁義,而欲行仁義者,必自井田始。井田之制若能得以施行,則四海無間民,再以政令申之、德禮化之,鄉胥裡師之教不絕,天下必將大治。依我想來,只要推行其法,近者十年,遠者數十年,周之治便可重見人間,到那時將海晏河清,太平萬年!如今人民不解其術、不知其理,詬辱動盪,也不過是一時作爲,又算得甚麼?我等要行千古之治,忍不得一時之辱、一時之亂麼?”

夏原吉冷笑道:“誇誇其談,不切實際,如此作爲,不過又一王莽耳!”

方孝孺勃然大怒,厲聲喝道:“夏原吉,你說甚麼?”

“好啦好啦,此事容後再議,讓朕再好好想想。”

朱允炆本來是對方孝孺所構勒的美好藍圖非常向往的,可是一見戶部三個官兒簡直是毫不猶豫,衆口一詞地予以駁斥,他的底氣又沒了,忙打圓場勸和起來。

打發了戶部三位官員出去,朱允炆便安慰方孝孺道:“先生勿惱,朕覺得先生所言是甚有道理的,只是欲行井田,牽涉衆多,還須從長計議,古人說治大國若烹小鮮,急不來的。先生請坐,咱們再議議復周禮,恢復上古官制之說。”

餘怒未息的方孝孺坐下,拱手道:“皇上,臣以爲,君主當效仿上古聖君,無爲無謀,垂拱而治天下。而上古之禮、上古官制,則是無懈可擊的治世之法。”

朱允炆欣然道:“那麼,若依先生所言,朕該操持何術,以治民養民呢?”

方孝孺道:“這第一麼,就是恢復宰相之制,三公之位,古所謂共天職,治天民者也。苟釋當世之賢才而置諸位,拱手而責其成功,可也。只要有宰相輔佐聖君,則上下尊卑,秩序井然;第二就是應賢納諫,任人以位而不假之權,猶不信也。假之權而不用其言,行其道,猶無權也。用之不能盡其才者,人主之責也。所以身爲君主,當虛心納諫……”

戶部三個官兒走出謹身殿,互相看看,猶如夢中。

夏原吉不敢置信地道:“久聞緱城先生博學多才,天下大儒,怎麼說出這等愚蠢之論?泥古不通,毫不適用!”

卓敬苦笑道:“我大明距周朝相去三千年,三千年來勢移事變,不知凡幾,可緱城先生竟然以爲改制定禮,恢復井田,乃是治世良方。若真依他所言,朝廷也不用削什麼藩了,不管是王是侯,是官是民,只要能反的,統統都要反了。這哪是太平之術啊,簡直是毀人不倦呀!”

戶部尚書王鈍道:“緱城先生正直節義,品格上是沒說的。於經學理義之研究,也是素來被人敬服,但若說治理天下……”

王鈍搖了搖頭,說道:“洪武十五年的時候,有大臣以緱城先生素有賢名,舉薦於太祖,太祖喜其舉止端莊,博學多才,卻只賞不用,鼓勵他繼續鑽研學問,便打發回鄉了。洪武二十五年的時候,又有朝臣舉薦緱城先生,太祖仍然不肯讓他入朝,只遣去漢中做了教授,教書育人,講學不倦。太祖深察其性,慧眼識人吶。緱城先生用之得法,乃是一個良臣,用之不得法,恐怕……”

王鈍收住聲音,三個官兒一齊搖起頭來,站在宮門處的侍衛遠遠看去,就見三個官兒動作整齊劃一,連烏紗顫動的頻率都是一模一樣,不禁蔚爲奇觀!

方孝孺忙着上書改制、復井田的時候,齊泰和黃子澄也沒閒着,削藩的動作緊鑼密鼓,燕王身邊的兵都調光了,北平該換的官兒也換得差不多了,兩人開始琢磨怎麼順利把燕王拿下。

今日金陵下了一場小雪,雪花飄零,益增情趣,黃家暖閣裡熱流四溢,黃子澄置了酒菜,與齊泰小酌。

黃子澄道:“尚禮,削藩之難,難在削燕。我等苦心籌謀,先易後難,如今準備得也差不多了。可是燕王有功無過,錦衣衛那邊迄今也沒抓住他的什麼把柄,派去北平的官員私下走訪,也沒找到他的什麼罪證,如今一連削了三個藩王,已是天下震動,如果強削燕藩,朝廷不免會失了天下公論,如之奈何?”

齊泰一聽這話,氣就不打一處來,當初他全力諫議擒賊擒王,先拿燕藩,黃子澄卻不肯,非得按部就班,先剪羽翼,好啦,現在羽翼剪得差不多了,燕王身上的毛都快被拔光了,他又愛惜起自己的羽毛來,既要削了燕王,又要保全名聲,你問我有何妙計,我問誰去?”

可是對黃子澄他又不好發作,忍下氣來仔細想想,齊泰答道:“如今萬事俱備,只待查訪出燕藩的劣跡,就好名正言順地拿人,奈何卻沒他的把柄好抓,我也想不出什麼好辦法了。這錦衣衛,現在真的是做不得大事,他們一慣擅長無中生有,雞蛋裡挑骨頭,怎麼這回就挑不出把柄了呢?”

黃子澄得意地一笑,撫須說道:“尚禮呀,這一點我也正在苦惱,爲此思索了一夜,想到了一個辦法,正要與你商量,你且聽聽是否可行。”

齊泰雖不滿他的賣弄,對這等大事還是極爲上心的,立即傾身上前,說道:“你有主意了?快說來聽聽。”

黃子澄道:“朝廷易年號,燕藩派長史葛誠赴京道賀,這葛誠與爲兄是同年進士,爲兄素知他的爲人,膽小怕事,首鼠兩端。如果能以朝廷之勢威壓,策反此人,便其隱於燕王身側,緩急之間,便大有可用了,如果實在拿不得燕王把柄時,便讓這葛誠出面告發,他是燕王府長史,告發燕王謀反,縱無實據,也勉強可塞天下悠悠衆人之口了。”

“策反燕王府長史?妙啊,這可是燕王給咱們送上門來的機會,以行兄果然妙計,他日海內一統,以行兄功不可沒!”

黃子澄得意大笑,舉杯在手道:“我等忠心爲國,個人功業,實也算不得甚麼,既然尚禮也贊成爲兄的主意,那咱們明日一早,便將此計獻與皇上。來,你我先滿飲此杯,願我大明蒸蒸日上,國運永昌!”

“幹!”

“幹!”

第115章 女兒情懷第125章 借東風第58章 一把梳子引起的戰爭第754章 先行第889章 不叫的狗第689章 風塵僕僕第925章 洗三朝第830章 美人情重後記第522章 命題作文第923章 不死小強第308章 利動人心第1030章 無心插柳第407章 克敵之殤第374章 腐儒如腐乳第1006章 嚴肅點兒,打劫呢!第307章 劉家口第793章 同是天涯淪落人第309章 塞上胡楊第915章 荒唐一夢第443章 秘事第556章 節外生枝第663章 救水如救火第434章 招安第670章 幻術高手第212章 我們有個約定第895章 歸去來第154章 帝王心思第892章 選秀啦第669章 行匆匆第367章 斷尾第875章 誰更無敵?第112章 情不知所始第550章 女主內第672章 官場多小丑第69章 哼哈二將第460章 平靜下的潛流第919章 輔國公的米篩子第76章 壺中日月長(3)第882章 斗折蛇行第804章 別給他說話的機會第261章 天予不取第895章 歸去來第570章 釋恩第453章 撥雲見日第324章 白蓮肇生第738章 石灰吟第286章 舌戰第1026章 航海精神第275章 君欲揚帆第443章 秘事第673章 青樓有義妓第522章 命題作文第282章 隨軍北上第296章 自古華山一條路第162章 棒打鴛鴦第623章 別依依第839章 緣份吶第93章 難言之隱第717章 月老,有人找!第250章 三個二百五第227章 生有時第960章 江湖老第291章 一敗塗地第494章 智鬥第330章 所向披靡第201章 天地爲媒第439章 警鐘第453章 撥雲見日第410章 開導開導第799章 戲迷第446章 沒得選擇第79章 你是我的英雄!第973章 草原上的紅色曙光第634章 滅了他!第871章 亂象第685章 目標:小蘿莉!第861章 瓦剌風第1026章 航海精神第130章 賊心不死第168章 再赴濟南第765章 諜中諜第830章 美人情重第591章 原上相逢第1016章 綁票第1035章 伴駕乘輿第271章 不可收拾第221章 銷魂的大腿第72章 夏潯的b計劃第1007章 天方夜譚第905章 勾心第319章 百泉情報站第207章 打賭第714章 人生如海浪第914章 鬧大發了第1038章 笑傲江湖第824章 三國·戰國第282章 隨軍北上第290章 堡壘潰於內部第923章 不死小強
第115章 女兒情懷第125章 借東風第58章 一把梳子引起的戰爭第754章 先行第889章 不叫的狗第689章 風塵僕僕第925章 洗三朝第830章 美人情重後記第522章 命題作文第923章 不死小強第308章 利動人心第1030章 無心插柳第407章 克敵之殤第374章 腐儒如腐乳第1006章 嚴肅點兒,打劫呢!第307章 劉家口第793章 同是天涯淪落人第309章 塞上胡楊第915章 荒唐一夢第443章 秘事第556章 節外生枝第663章 救水如救火第434章 招安第670章 幻術高手第212章 我們有個約定第895章 歸去來第154章 帝王心思第892章 選秀啦第669章 行匆匆第367章 斷尾第875章 誰更無敵?第112章 情不知所始第550章 女主內第672章 官場多小丑第69章 哼哈二將第460章 平靜下的潛流第919章 輔國公的米篩子第76章 壺中日月長(3)第882章 斗折蛇行第804章 別給他說話的機會第261章 天予不取第895章 歸去來第570章 釋恩第453章 撥雲見日第324章 白蓮肇生第738章 石灰吟第286章 舌戰第1026章 航海精神第275章 君欲揚帆第443章 秘事第673章 青樓有義妓第522章 命題作文第282章 隨軍北上第296章 自古華山一條路第162章 棒打鴛鴦第623章 別依依第839章 緣份吶第93章 難言之隱第717章 月老,有人找!第250章 三個二百五第227章 生有時第960章 江湖老第291章 一敗塗地第494章 智鬥第330章 所向披靡第201章 天地爲媒第439章 警鐘第453章 撥雲見日第410章 開導開導第799章 戲迷第446章 沒得選擇第79章 你是我的英雄!第973章 草原上的紅色曙光第634章 滅了他!第871章 亂象第685章 目標:小蘿莉!第861章 瓦剌風第1026章 航海精神第130章 賊心不死第168章 再赴濟南第765章 諜中諜第830章 美人情重第591章 原上相逢第1016章 綁票第1035章 伴駕乘輿第271章 不可收拾第221章 銷魂的大腿第72章 夏潯的b計劃第1007章 天方夜譚第905章 勾心第319章 百泉情報站第207章 打賭第714章 人生如海浪第914章 鬧大發了第1038章 笑傲江湖第824章 三國·戰國第282章 隨軍北上第290章 堡壘潰於內部第923章 不死小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