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富春江也洗不盡

大唐南方原野的夏天並不酷熱,就像同樣叫夏天的皇后娘娘一樣溫婉,給人的感覺非常舒服,一路向南,寧缺很自然地想起當年帶着桑桑去爛柯寺的那趟旅程,當時就是在這裡,他愛上了這裡。

他和王景略乘着一輛普通的馬車,到青峽時便無法再前進,二人棄車步行,在滿山亂石間艱難地尋找着道路。有很多唐軍在陡峭峽谷間加固衛所,朝廷依然沒有完全把青峽封死的打算,自然是想着將來總有一天要收復清河。

走出青峽,只見原野間荒草亂生,即便是成熟的耕地也已廢棄,田野裡隱隱還能看到褐色的舊時血漬,彷彿隨便一腳踩下去,便能踩出血來。

寧缺彷彿看到去年深秋,師兄師姐們站在這裡面對數十萬大軍,彷彿看到二師兄手持鐵劍與天下羣豪戰,覺得肩上的壓力更加沉重。

天色已晚,二人在青峽前的原野間露天而歇,夏夜蟲鳴漸密,明月出青山,行於夜雲間,寧缺望月懷念無語。

第二日清晨醒來,他和王景略繼續向南,一路所見與往年並無兩樣,小橋流水依舊,白牆黑檐如昨,富春江畔處處名園,美不勝收。

陽州城也看不到戰爭的痕跡,青石街如水洗過一般乾淨,哪裡有曾經的血跡,攤販們用輕柔的鄉音喚着買賣,酒樓裡不時溢出糟鴨的獨特香氣,如果不是街上那些裝備精良的諸閥軍隊巡邏不斷,根本無法想象就在數月之前,這座城市裡死了那麼多人,發生過那麼多血案。

寧缺和王景略走到城守府後園外。他看着那幾叢伸出圍牆的青竹,沉默不語,那些竹子上面有斑點,像淚痕也像血跡。

“當日城守府以集軍西陵神殿聯軍爲令,召集陽州數級官員聚會於府中,然後陡然翻臉,要求這些官員投誠,遭到拒絕後,便開始血洗,共計有十三名朝廷官員被殺,其中有三人更是諸閥子弟。”

王景略看着城守府,低聲說道:“主持這件事情的人叫鍾大俊,當時任着城守府司兵,正是陽關城守的兒子。諸閥邀請水師提督於富春江議事,暗中埋伏,一番苦戰後,水師提督並各高級軍官戰死,隨後纔有大澤上水師的清洗屠殺,傍晚,崔閥武裝強行攻入清河郡太守府,太守自盡而亡。”

很簡單的幾句話,便把清河郡叛亂那日的大事件說的清清楚楚,在那個血腥的日子裡,三千名大唐水師官兵或死或傷,更有三百多名忠於大唐的朝廷官員慘被斬首,正如王景略先前所說,這些官員裡其實並不乏諸閥子弟,只是他們並不贊同閥中長輩的意見,於是也成了犧牲品。

陽州城裡的那些青石街就算洗的再幹淨,洗到看不到一點血跡,聞不到一點血腥味,但那些血終究已經流了出來,滲進青石縫的泥土裡,不是看不到聞不到,便沒有存在過,而既然存在過,便應該被記住。

寧缺沒有說什麼,帶着王景略離開城守府,沒有去客棧,而是直接出城去了富春江畔,用五兩銀子租了烏篷船,順流而下。

戰爭結束的時間不長,清河郡暫時的平靜,並不能讓人們感到真正地放鬆,至少遊客很難放鬆,所以美麗的富春江上游船並不多。

寧缺和王景略坐在烏篷船兩側,看着江畔的景緻,縱是見多識廣的二人,也不得不承認,若要論精緻清美,世間再無一處能夠勝過此間。

烏篷船晃晃悠悠,在江畔那些名園之間行過,船伕不時講解着哪座名園有何歷史來歷,臥虎山下那片青竹又是誰家的私產,對這些事情是如數家珍,王景略沒有心情聽這些,寧缺卻是聽的非常認真。

富春江極美,遺憾的卻是不長,烏篷船行的緩慢,搖啊搖啊搖便搖到了下游,上岸穿林,便來到了清河郡的煤山。

清河郡諸閥號稱詩書傳家,卻哪裡能夠缺少軍事和經濟上的力量支撐,這片綿延百里的煤山,便是昊天賜予諸閥的寶藏。

寧缺和王景略站在煤山偏僻處,沉默眺望着此間的動靜,只見諸閥的管事揮舞着皮鞭,那些赤裸着身體的礦工,拖着煤車艱難地爬行,身上滿是煤灰,煤灰裡混着被鞭打出來的血水,看着慘不忍睹。

王景略最開始的臉色極爲難看,觀察了一段時間後稍微好了些,說道:“應該是從原始森林裡抓來的野蠻人,還有西陵發過來的一些罪奴。”

寧缺說道:“和約既然達成,只要清河郡諸姓沒有狂妄愚蠢到白癡那種程度,就應該知道如果還敢把我們的人困在這裡做苦工,等待他們的將是什麼。”

去年秋天清河郡叛亂,三千名大唐水師官兵死傷慘重,沒有死的唐軍全部被押到了富春江下游的煤山做苦役。大唐與西陵神殿簽署的和約裡,要求清河郡交回這些唐軍,是最重要的條件,前段時間,那些遭受非人折磨的唐軍,便被送回了長安,按照他們的說法,那段日子實在是太過慘痛。

寧缺此行專程來煤山,是因爲唐國朝廷覺得清河郡歸還的人數有問題,叛亂之後,被押到煤山做苦役的唐軍至少有一千多人,但此次送回長安的還不到六百。清河郡方面給出的解釋是,有很多唐軍在戰鬥中受傷嚴重,被押往煤山之後,雖然接受診療也無法治好,就這樣死了。

這是很合理的解釋,但寧缺不相信。隨着時間緩慢流逝,太陽開始向西,煤山裡的苦役依然在拼命地掙扎着,他向一處廢棄的煤坑走去。

根據暗侍衛的情報,當西陵神殿的使團離開清河,開始準備和唐國談判之後,這座煤坑便變得安靜下來,再也沒有人進去過。

寧缺和王景略順着坑道走進那處廢棄的煤坑,隨着坑道向裡延伸,坑頂變得越來越矮,不得不佝起身子,行動也變得困難很多。

不知道走了多長時間,地底煤坑裡黑暗一片,陰寒刺骨,幽幽的風把那股刺鼻的腐息味道凝在一處,無法向外釋放。

寧缺停下腳步,伸手握住朴刀,確認坑底沒有危險後,點亮了洞壁旁的一盞油燈。王景略看着被昏暗燈光照亮的坑底,臉色變得異常蒼白。

寧缺臉上的神情卻沒有什麼變化,他蹲下身體,用手摸了摸一具腐爛遺骸的腿骨,確認是被重物砸斷,然後他向裡面走去,看那些屍首身上的傷勢。

煤坑底部堆着至少數百具屍首,這些屍首已經腐爛嚴重,找不到任何可以表明身份的標識,但他知道這些便是自已尋找的那些人。

這些人不是死於刀傷或是箭傷,而是被餓死、被渴死,或是活活被累死的,這些人生前曾經是英勇的唐軍,在折磨之前當然曾經反抗,所以那些鞭子纔會帶走白骨上的肉,腿骨纔會被石頭折斷。

寧缺和王景略站在這些唐軍的屍首前,沉默了很長時間。

對於爲國奮戰的將士,大唐始終投以最高的敬意,即便是一具遺骸都不會任由流落在外,更何況當時是活着的唐軍。從知道大唐水師有千餘人被清河郡諸閥送往煤山勞役,大唐朝廷便沒有停止過拯救他們的努力,即便是在觀主入長安那樣的危急關頭,朝廷依然沒有忘記發文警告清河,並暗中承諾可以給予相應的利益,只要他們能把這些人放回來。

相信清河郡諸姓在此之後,應該很清楚長安城的態度,不敢再對這些唐軍諸多折磨,然而在此之前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這些唐軍便在煤山死了數百人之多,可以想象當時他們承受了怎樣的折磨與苦痛。

王景略以前是親王府的供奉,過着瀟灑如意的日子,後來被陛下送往許世將軍麾下,數年打磨早已是真正的軍人。

看着坑底的數百具遺骸,說道:“得想辦法把他們送回去。”

寧缺在渭城從軍多年,清楚軍中慣例,但並不同意王景略的話,說道:“葬在此處也沒有問題,只是需要修座好些的大墓。”

王景略明白了他的意思,將來總有一天,大唐鐵騎會衝出青峽,橫掃人間的南方,清河郡以前是、將來也必然是大唐的國土。

寧缺說道:“我在長安城裡血洗清河會館,有些人總覺得我下手太狠,擔心影響清河民心所向,如果讓他們看到這幅畫面,不知道他們還會不會堅持自已的看法,民心這種事情可以慢慢來,但死去的人會催促我們的腳步更快一些。”

王景略說道:“清河郡百姓還有很多依然心向大唐,即便是諸閥子弟也有很多依然以唐人自居,不然叛亂日時,不會有那麼多諸閥子弟官員也殉難而死,只擔心如果殺的太多,會不會把他們推向對面。”

“諸閥叛亂時,那些百姓沒有站出來表明他們的態度,三百多名大唐官員被斬首時,他們依然沉默旁觀,我不知道他們的心究竟向着哪裡,我只知道他們曾經沉默,那便是幫兇,那就有死的道理。”

寧缺說道:“我手上染了很多血,再怎麼洗都洗不乾淨了,有些人的手上看似沒有染血,但就算他們跳進富春江也別想洗乾淨。”

()

第79章 出淵見觀第125章 反正,都是劍(中)第58章 望天第68章 夜海泛粥及舟第46章 長安城的拆遷戶第140章 也許後天第28章 天諭以幽暗第124章 箭雨與紅線,來一劍第182章 荒人的腳踩在草原上(上)第31章 一文錢難死主僕倆(上)第39章 賀蘭山缺第46章 血鳳鳴桃山(上)第5章 看與不看第110章 車落荒原赴土丘第151章 起步第9章 一聲嘆今天還是沒有更新第84章 一場盛會第59章 大明湖之釣第153章 長安城的敵人第89章 小鎮、肉鋪和刀第257章 一夜觀劍遂畫之第57章 黃金龍首,且射之第94章 天亦病(上)第136章 桑桑眼中無血第19章 絃斷琴驟,我來了第4章 我愛世人(上)第58章 谷中之湖第50章 一刀破樊籠第80章 書院的力量,金帳的滅亡第174章 粥與信,從前和以後第104章 私信往來論短長第33章 荒原的夜第247章 織柳第71章 夫子的故事(上)第1章 渭城有雨,少年有侍第94章 通往那個世界的第一扇門第231章 藍花布包裹第105章 何明池第15章 照看(下)第127章 血饅頭第36章 碧湖近了第42章 痛飲第133章 自信者衆第131章 大將軍威勢如雷第11章 何必說抱歉第29章 重逢七年間第9章 日後夜臨誰來罩?第61章 從天而降的億萬滴雨第58章 伸向天空的一隻手第113章 楊二喜和他的同伴們第8章 腰牌與調令第110章 車落荒原赴土丘第66章 魚躍此時海(下)第116章 一顆青梨五百年第138章 開黑傘,相離難第76章 入魔(一)第117章 世間最美妙的聲音第107章 書院的教育第95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3章 一個人掀幕第113章 佛的手掌心第53章 亭畔誰人青衫溼第125章 七卷天書(上)第31章 七進知守觀第27章 不畫眉,火焰與海水第136章 桑桑眼中無血第95章 天亦病(中)第215章 借劍(中)您好第283章 向來不是一人戰第52章 真實地活着第67章 雪海拾魚及遺第113章 楊二喜和他的同伴們第113章 都怪你第31章 大黑與小雪(上)第98章 兩岸第6章 此去長安混人樣第82章 黯然銷魂者,過河與棉花糖第154章 霧隱第192章 想生想死想殺人第42章 御史張貽琦之悔悵第70章 告別的長街第104章 私信往來論短長第91章 滅佛中第96章 天亦病(下)第215章 借劍(中)第6章 此去長安混人樣第47章 荒人,有點意思第40章 溪畔翩翩一少年第35章 霜葉紅,黑騎至第9章 一聲嘆第68章 不起眼的葉子有很多種顏色第293章 雪牆同門,冬林死敵第50章 天空與大地之間,是唐小棠第140章 不曾疑第262章 漁翁與邀約第50章 一刀破樊籠第163章 我不想你走第109章 爲君分憂,與君共勉
第79章 出淵見觀第125章 反正,都是劍(中)第58章 望天第68章 夜海泛粥及舟第46章 長安城的拆遷戶第140章 也許後天第28章 天諭以幽暗第124章 箭雨與紅線,來一劍第182章 荒人的腳踩在草原上(上)第31章 一文錢難死主僕倆(上)第39章 賀蘭山缺第46章 血鳳鳴桃山(上)第5章 看與不看第110章 車落荒原赴土丘第151章 起步第9章 一聲嘆今天還是沒有更新第84章 一場盛會第59章 大明湖之釣第153章 長安城的敵人第89章 小鎮、肉鋪和刀第257章 一夜觀劍遂畫之第57章 黃金龍首,且射之第94章 天亦病(上)第136章 桑桑眼中無血第19章 絃斷琴驟,我來了第4章 我愛世人(上)第58章 谷中之湖第50章 一刀破樊籠第80章 書院的力量,金帳的滅亡第174章 粥與信,從前和以後第104章 私信往來論短長第33章 荒原的夜第247章 織柳第71章 夫子的故事(上)第1章 渭城有雨,少年有侍第94章 通往那個世界的第一扇門第231章 藍花布包裹第105章 何明池第15章 照看(下)第127章 血饅頭第36章 碧湖近了第42章 痛飲第133章 自信者衆第131章 大將軍威勢如雷第11章 何必說抱歉第29章 重逢七年間第9章 日後夜臨誰來罩?第61章 從天而降的億萬滴雨第58章 伸向天空的一隻手第113章 楊二喜和他的同伴們第8章 腰牌與調令第110章 車落荒原赴土丘第66章 魚躍此時海(下)第116章 一顆青梨五百年第138章 開黑傘,相離難第76章 入魔(一)第117章 世間最美妙的聲音第107章 書院的教育第95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3章 一個人掀幕第113章 佛的手掌心第53章 亭畔誰人青衫溼第125章 七卷天書(上)第31章 七進知守觀第27章 不畫眉,火焰與海水第136章 桑桑眼中無血第95章 天亦病(中)第215章 借劍(中)您好第283章 向來不是一人戰第52章 真實地活着第67章 雪海拾魚及遺第113章 楊二喜和他的同伴們第113章 都怪你第31章 大黑與小雪(上)第98章 兩岸第6章 此去長安混人樣第82章 黯然銷魂者,過河與棉花糖第154章 霧隱第192章 想生想死想殺人第42章 御史張貽琦之悔悵第70章 告別的長街第104章 私信往來論短長第91章 滅佛中第96章 天亦病(下)第215章 借劍(中)第6章 此去長安混人樣第47章 荒人,有點意思第40章 溪畔翩翩一少年第35章 霜葉紅,黑騎至第9章 一聲嘆第68章 不起眼的葉子有很多種顏色第293章 雪牆同門,冬林死敵第50章 天空與大地之間,是唐小棠第140章 不曾疑第262章 漁翁與邀約第50章 一刀破樊籠第163章 我不想你走第109章 爲君分憂,與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