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真實地活着

葉蘇在臺上。

既然在臺上,便無法做觀衆,總是要被迫拖入這場悲喜正劇,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哪怕是註定悲劇結局的男主角。

劍閣弟子們站在臺前,身上有着或輕或重的傷,但只要還能站立,他們便不會鬆開手裡握着的劍,堅守着身前那片區域。

就像劍聖柳白,就像柳亦青,他們身前一尺,是他們的疆域,南晉已經被西陵神殿完全佔領,那麼他們身前一尺,便是最後的故國。

隆慶知道他們不會讓開道路,他緩緩舉起右手,指間不知何時拈了一朵黑色的桃花,灰暗的眼眸在他們的身上掃過。

這些南晉的男人,完美地實踐了師門曾經許下的諾言,戰鬥到了最後的時刻,在盡數停止呼吸之前,沒有讓任何人靠近葉蘇。

他們知道死亡即將來臨,卻面無懼意——柳白曾經在桃山上向昊天刺出手裡的劍,他們是柳白的徒子徒孫,繼承了那道劍意,未曾忘記滔滔的黃河,那麼無論昊天的神國還是冥王的深淵,又有什麼可怕?

死亡沒有立刻到來,因爲陳皮皮從葉蘇身後走出,走到劍閣弟子身前,看着隆慶說了一句話:“你想讓道門覆滅?”

隆慶望着漸漸變得越來越明亮的天穹,沉默了很長時間,然後說道:“你應該很清楚這是老師的意志,我只是執行者。”

陳皮皮的問話,有些無頭無尾,隆慶的回答,也有些莫名其妙,似乎他認可了對方的說法,這場剿滅新教的戰爭,就是道門覆滅的開始。

其實要理解這番對話,只需要思考一下。爲什麼道門能夠容忍葉蘇在人間傳道數年時間之久,爲什麼直到現在才決意殺他。

葉蘇曾經是道門的天下行走,如今卻是新教最重要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但他還有一個身份——他是葉紅魚最敬愛的兄長。

殺死葉蘇,那麼葉紅魚必叛,就算道門連她一起殺死。但西陵神殿必然陷入混亂,直至分裂,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敢言必勝書院和唐國?這場戰爭如果因爲這個原因,導致唐國獲得最終的勝利,道門又如何在人間繼續存在下去?

隆慶的視線越過陳皮皮和劍閣弟子們。落在葉蘇的身上,葉蘇此時正看着案上的書卷出神,似乎在思考什麼困難的問題。

“當他寫出新教教義的那一天,道門的根基便被他毀了……不再需要信仰昊天的道門,對那些愚蠢的人類有太多吸引力,沒有人能逆轉這種趨勢,所以他必須死。道門分裂?大堤崩塌,洪水氾濫,還要吝惜在堤上挖土填水?”

隆慶停頓片刻,望向遠處道殿那道正在消散的白煙,面無表情說道:“更何況她已經死了,誰又還能轉身呢?”

是的,那道白煙已經升起,那麼葉蘇的命運便已註定,相反也是一樣的道理。既然道門要殺死葉蘇。那麼葉紅魚的命運也已經註定。

十餘年來,這對兄妹相見次數寥寥無幾,感情似乎不深,甚至淡漠,但實際上。所有人都清楚,他們的命運一直相聯,要殺便必須全殺。

葉蘇提筆,在紙上寫了一句話,然後擡起頭來,看着隆慶說道:“要我去死,不是難事,何必做這麼多事,殺這麼多人?”

隆慶長拜行禮,直起身來說道:“師兄過謙,要殺你,本就是最難下的決斷,老師爲此也曾徹夜難眠,道門哪裡敢不謹慎。”

葉蘇若有所思說道:“殺一人而死萬衆,我似乎罪該萬死。”

……

……

兩千餘名西陵神殿護教騎兵,從各處城門魚貫而入,披着盔甲的戰馬,只露着眼鼻,看上去顯得格外恐怖,而騎在馬背上的騎士,同樣全身着甲,黑色的盔甲上刻着金線繪成的符線,光輝奪目至極。

依據道門慣例,或者直接說是與唐國之間的默契,西陵神殿擁有的護教騎兵總數不能超過一定之規,然而隨着前次伐唐戰爭,這個慣例早已不復存在,西陵神殿憑藉着人間諸國供奉的金銀資源,大肆擴軍,如今的護教騎兵總數早已超過兩萬騎,擁有了與唐國重裝鐵騎抗衡的實力與底氣。

有兩千護教騎兵跟隨橫木立人北上清河郡,此時正在陽州城裡鎮壓那些心向唐國的預備叛亂分子,而這兩千名護教騎兵則是由桃山直入宋國,悄無聲息隱匿,跟隨隆慶執行鎮壓新教信徒的任務。

用如此強大的軍事力量來對付手無寸鐵的數千名新教信徒,還有人數極少的劍閣弟子,完全是殺雞用牛刀,也可以說是安排周密,由此可以看出道門的決心,他們絕對不會允許葉蘇再繼續活下去,不會允許新教繼續發展。

帶着盔甲的重騎異常沉重,馬蹄踏在城市街面上,發出砰砰的沉悶響聲,當兩千騎同時前進時,密集的蹄聲便變成了暴雨,而且是雷雨。

護教騎兵高速奔馳,神情冷酷,根本不會理會撞到什麼,城市街巷裡的人們紛紛躲避,到處都是驚慌的尖叫聲,也有被撞倒後的慘叫聲。

街道上到處都是煙塵,僥倖從馬蹄下逃生的幾名小販,臉色蒼白地擠在一家茶鋪外,看着絕塵而去的騎兵們,顫抖地說不出話來。

一名書生模樣的中年人,卻沒有像人們那樣避在街角,而是揹着行囊向前趕路,滿身風塵,汗落如雨,竟是和那些騎兵去往相同的方向。

……

……

隆慶指着廣場旁那座小院,指着斷牆裡的柴堆,看着葉蘇說道:“我用一夜時間堆好這些柴,請師兄上去。”

上去做什麼?自然不是看風景,柴堆雖然比地面高些,看的更遠些,但站在那裡,眼裡的風景想來必然是紅色的,也許是血也許是火苗。

葉蘇看了他一眼,沒有說什麼。低頭繼續書寫,說道:“待我寫完這一段。”

隆慶的臉上沒有不耐的神情,因爲他不需要忍耐,他向前走去,如果他再等會兒,或者這會成爲宗教史上很傳奇的故事。但他不在意破壞這種美感。

劍閣弟子的劍迎了上來。

他揮手,黑桃盛開,劍陣驟亂。

便在此時,葉蘇停筆不寫,擡頭說道:“我寫完了。”

他寫的不是筆記,也不是新教的教義。而是遊記。

不是這些天在諸國間逃亡的遊記,而是很多年前,他在荒原上看到那道黑線後,去往諸國勘悟生死關時的遊記,而最後一篇卻是寫的數年前的長安城。

那座長安城裡,有座小道觀裡,他在道觀裡生活了很長時間。他替街坊修房子,替道長攢銀錢,他曾和書院大師兄辯難,也曾和攤販談價。

更多年前遊歷諸國時的體悟,在長安城裡才真正開花,所謂勘破生死,纔有了真正的意義,他獲得了很多,而那些所得。在青峽前隨着君陌的一劍。正式破殼而出,又隨着臨康城裡那條陋巷的污水味道漸淡而逐漸成形。

這就是新教教義形成的脈絡,總結起來簡單,實際上覆雜,新教的教義建立在西陵教典基礎上。融合了書院理念,最終由葉蘇的現世筆墨而定,沒有浩繁著作,無以解釋,便是葉蘇自己,也只來得及寫了數卷教義,再也沒有時間成這項工作,於是他把最後的時間用來寫了這篇遊記。

這篇遊記共五千零四十一字,只敘述不評論,只寫所見所聞不寫道理,只有悲憫與自強沒有乞求與對來世的嚮往,簡單又很不簡單。

這篇遊記通篇說的只是一件事:活着。

信仰究竟是什麼,信徒們信仰的意義在哪裡,那是教義需要解釋的事情,那是追隨者們的工作,葉蘇要說的只是活着。

怎樣活着,爲什麼活着,怎樣才能活的愉快,這篇遊記裡沒有給出任何答案,只是通過對那些市井生活的描寫,對那些苦難和幸福的懷念,指出一條道路。

要活得好,必須有信——信自己。

自己的歸自己,神殿的歸神殿,人間的歸人間,昊天的歸昊天。

這就是葉蘇想要告訴信徒的道理,或者說道路。

此時他終於寫完了這篇遊記,擱筆於案上,然後對着紙上未乾的墨跡吹了幾口氣,攤開晾曬,正好對着清晨的天空,便是要給天看。

他要讓上天看一看這篇遊記,他要讓上天看一眼遊記裡記載着的真實的人間,他要上天明白人間究竟想要什麼,不想要什麼。

隆慶停下腳步,看着案上那些紙,隱隱不安。

葉蘇站起身來,對人們說道:“我們自己,就是道路、真理以及生命。跟隨自己行走,必將走出幽暗的河谷,得到最大的喜悅。”

昨日他便說過這句話,其時雪疾雲開,天光灑落,恰好落在他的身上,替他鍍了一道金邊,又有雪花點綴其間,如神如聖。

今日他寫完遊記,再次說出這句話,沒有雪落,天空裡的雲已散,湛藍一片,晨光卻忽然間明盛起來,把他的身影照的異常清楚。

不再僅僅是鍍了一層金光,從廣場上的信徒們眼中望去,他便在晨光裡,背對着鮮紅的朝陽,散發着光澤,他就是代表希望的晨光。

小院斷牆邊的樹,先前被唐小棠和隆慶的撞擊震成碎絮,只在地面留下半尺高的殘椿,此時被葉蘇身側漏過的晨光,竟生出了新的枝葉,嫩綠的枝葉在晨風裡輕輕顫抖,顯得很是嬌弱,卻有無限生機。

從最後一道筆畫落下開始,或是從遊記攤開給藍天看開始,或是從陋巷裡那些朗朗書聲開始,甚至可能早在長安城裡的小道觀時便開始,葉蘇和他後來創建的新教,代表人類裡的某一部分,開始與天爭奪權利,或者說向昊天索要收回原本就屬於人類的權利,歷史從那一刻開始改寫。

晨光明亮,藍天白雲,寒風酷雪不知去了何處,朝陽擁抱着他的身軀,光輝灑向整個人間,看上去彷彿神蹟,但卻不是,因爲這幕神奇的畫面與昊天無關,只是天地自然與一個普通人的交融,是他自己的光彩。

被流血驚嚇的四處逃散的信徒們,看着這幕畫面,重新聚攏起來,不顧那些神官執事和騎兵的威嚇,向臺前擁去,想要離葉蘇更近一些。

朝陽照耀着人間,葉蘇的身軀彷彿透明的琉琉,承載了陽光,然後向人間播灑,光線傳的極遠,竟照亮了遠處的街巷。

那些剛剛醒過或整夜未眠的普通民衆,那些在街畔檐下躲避護教騎兵鐵蹄的行人,都看到了廣場處的光明,看到了朝陽裡的那個人,人們很震驚,又有些惘然,下意識裡移動腳步,向那邊走去,人流漸要匯成海洋。

已經在廣場上的數千人本就是新教的信徒,對這畫面的感觸更深,受到的震撼更大,看着朝陽裡的葉蘇,信徒們沉默跪拜,表達着自己的敬愛。

葉蘇站在朝陽的前方,背對着光明,看着身前的隆慶和那些神官執事,還有廣場上數千名新教的信徒,說了這樣一段話。

他的聲音很冷靜,並不刻意狂熱,他的情緒也很冷靜,與宗教歷史上那些著名的演說家或聖徒並不相同,但他說的話卻彷彿具有某種魔力,每字每句隨晨風而飄,映晨光而亮,似不可撼動的預言。

隆慶沒有阻止他說話,因爲他也很想知道,在這種時刻,葉蘇會說些什麼,他要預言一些什麼,信徒們更是聽的無比認真,無比專注。

“當永夜來臨,太陽的光輝將被盡數遮掩,天空與大地陷入黑暗之中,人們將爲之歡欣鼓舞,因爲那纔是真實地活着。”

葉蘇的聲音飄蕩在安靜的廣場上,就像是林中的蟬聲,池裡的蛙聲,山崖間的風聲,秋日裡的瀑布聲,讓世界變得更加安靜。

安靜的世界裡,人們在認真地傾聽,就像聽到聖人的教諭,然後他們開始思考,即便是隆慶都低着頭,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如果這是預言,這段預言……預言了什麼?

……

……

(摸ani1118,這是我的號子。)

第105章 不殺第144章 木已成舟第74章 箭,以及歸來第230章 不要臉之爭,以及吹牛第187章 看西邊第4章 我家桑桑不可能這麼可愛第122章 車廂裡的兩個字第74章 箭,以及歸來第6章 斬雪(上)第58章 伸向天空的一隻手第57章 只恨前路有一人第30章 最精彩的一次第28章 能當祭品的廢物都不是廢物第82章 秋宮涼第172章 罪惡之城(下)第39章 簡大家紅袖怒招第197章 有人來到長安城第14章 開天窗的黑色馬車第37章 難道我會說假話?(上)第134章 各種最強(上)第106章 在潭邊(上)第51章 書院算天(下)第65章 夾生熊掌與血肉模糊的首級,桑桑落的棋第147章 書院之直第164章 宮門宅的夜話第187章 看西邊第296章 掃墓第113章 都怪你第127章 開天(下)第119章 一把劍(下)第83章 秋雨裡的掌印,寺前的舞第221章 小樓傳說(上)第264章 看長安,別有法第120章 癡第20章 三分兩分畫裡桃花第153章 一紙,一帖,雲後的兩記雷第62章 毀滅人生的一箭第64章 萬里之行只爲吃第1章 春天的故事(上)第36章 生死相許第54章 斬不斷第56章 墓上青痕第152章 十四年,去年夏天,今日拾階第124章 箭雨與紅線,來一劍第104章 私信往來論短長第175章 君子國的不甘(中)第90章 一部叫做小王子的童話第164章 宮門宅的夜話第130章 結尾第95章 天亦病(中)第60章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第150章 登山第70章 摘秧休妻換新天第71章 夫子的故事(上)第110章 四人行,有人踏湖而行第186章 三本書(下)第147章 青峽論劍(上)第5章 桑桑的病第201章 如果真有天道第72章 當年某人曾來過第167 冰封(上)第62章 毀滅人生的一箭第9章 眼中無山,莫山山第8章 一人死第158章 書院兩條路線的戰鬥(上)第46章 有人闖山第11章 那劍悲鳴讚歎第28章 馬車上第22章 策反(上)第31章 青山不得出第13章 舉世之敵第90章 冥王的女兒(上)第3章 唐人的樸素是非觀第186章 歸來(上)第101章 最快的劍,最慢的人第292章 你死以後第128章 闢地(上)第77章 甲書院第30章 最精彩的一次第35章 那一場微涼的春雨第53章 一場修行的開端第32章 一文錢難死主僕倆(下)第25章 燃燒的馬車第42章 筆亂第50章 書院算天(上)第63章 箭指人間第22章 旅途上的學習第275章 那些被遺忘的名字第83章 且劈書山第一刀第165章 後山第57章 兩個人的戰鬥第134章 大明宮裡的夫妻第126章 反正,都是劍(下)第97章 南歸第37章 最後一句話第6章 此去長安混人樣第110章 崖壁上的雪蓮花第10章 聲聲嘆第四 卷卷末閒嘮第183章 裁決大神官的安排
第105章 不殺第144章 木已成舟第74章 箭,以及歸來第230章 不要臉之爭,以及吹牛第187章 看西邊第4章 我家桑桑不可能這麼可愛第122章 車廂裡的兩個字第74章 箭,以及歸來第6章 斬雪(上)第58章 伸向天空的一隻手第57章 只恨前路有一人第30章 最精彩的一次第28章 能當祭品的廢物都不是廢物第82章 秋宮涼第172章 罪惡之城(下)第39章 簡大家紅袖怒招第197章 有人來到長安城第14章 開天窗的黑色馬車第37章 難道我會說假話?(上)第134章 各種最強(上)第106章 在潭邊(上)第51章 書院算天(下)第65章 夾生熊掌與血肉模糊的首級,桑桑落的棋第147章 書院之直第164章 宮門宅的夜話第187章 看西邊第296章 掃墓第113章 都怪你第127章 開天(下)第119章 一把劍(下)第83章 秋雨裡的掌印,寺前的舞第221章 小樓傳說(上)第264章 看長安,別有法第120章 癡第20章 三分兩分畫裡桃花第153章 一紙,一帖,雲後的兩記雷第62章 毀滅人生的一箭第64章 萬里之行只爲吃第1章 春天的故事(上)第36章 生死相許第54章 斬不斷第56章 墓上青痕第152章 十四年,去年夏天,今日拾階第124章 箭雨與紅線,來一劍第104章 私信往來論短長第175章 君子國的不甘(中)第90章 一部叫做小王子的童話第164章 宮門宅的夜話第130章 結尾第95章 天亦病(中)第60章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第150章 登山第70章 摘秧休妻換新天第71章 夫子的故事(上)第110章 四人行,有人踏湖而行第186章 三本書(下)第147章 青峽論劍(上)第5章 桑桑的病第201章 如果真有天道第72章 當年某人曾來過第167 冰封(上)第62章 毀滅人生的一箭第9章 眼中無山,莫山山第8章 一人死第158章 書院兩條路線的戰鬥(上)第46章 有人闖山第11章 那劍悲鳴讚歎第28章 馬車上第22章 策反(上)第31章 青山不得出第13章 舉世之敵第90章 冥王的女兒(上)第3章 唐人的樸素是非觀第186章 歸來(上)第101章 最快的劍,最慢的人第292章 你死以後第128章 闢地(上)第77章 甲書院第30章 最精彩的一次第35章 那一場微涼的春雨第53章 一場修行的開端第32章 一文錢難死主僕倆(下)第25章 燃燒的馬車第42章 筆亂第50章 書院算天(上)第63章 箭指人間第22章 旅途上的學習第275章 那些被遺忘的名字第83章 且劈書山第一刀第165章 後山第57章 兩個人的戰鬥第134章 大明宮裡的夫妻第126章 反正,都是劍(下)第97章 南歸第37章 最後一句話第6章 此去長安混人樣第110章 崖壁上的雪蓮花第10章 聲聲嘆第四 卷卷末閒嘮第183章 裁決大神官的安排